最新地质雷达使用讲义
地质雷达技术讲解(课件)

数据处理 地震波却恰好相反;地质雷达的穿透深度比地震波要浅得
多。所以单一地移植、借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是不够的。 通常我们得到的雷达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更容易的识别 目标体和得到更清晰的反射信号,还需要对雷达原始数据 进行进一步的后处理。这里以瑞典 MALA 公司的 Ground Vision采集处理软件为例,简要说明数据处理的过程。
隧道检测
Page 11
准备工作
初支或二衬壁上每5m做一标记(红点或红竖杠),每20m 做一里程标记(如DK123+880);
搭设检测台架,可以以3-10km/h速度移动,台架上要能站 立2人且有护栏,站在台架上的人员要能触摸到拱顶和拱 腰位置;
配备了解现场情况的工程技术人员2人,司机1人,安全防 护人员1人,配合检测工人4人;
Page 8
地质雷达应用领域
市政设施及管线探测
铁路工程探测
公路探测
建筑结构、桥梁、隧道检测
Page 9
地质与环境探测 考古探测
军事安全探测
Page 10
隧道检测
隧道探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隧道衬砌厚度检查 隧道内部结构物检查—钢筋、钢拱架等 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检查 隧道衬砌混凝土密实度检查 隧道衬砌防水板检查 隧道超前预报
Page 16
现场采集 7.安全要求: 测量拱顶和拱腰位置时,工作人员和天线都要用安全带或
绳索与周边物体进行固定,防止工人高空作业时发生危险 和天线滑落摔坏。 8.地面要求: 地面平坦,无杂物、无影响车辆通行的障碍物。
Page 17
衬砌检测报检单
Page 18
衬砌检测报检单
Page 19
2.检测原理及方法; 3.检测里程汇总; 4.问题缺陷汇总表; 5.结论及建议; 6.附表--检测厚度汇总表; 7.附图--厚度检测曲线图、雷达检测图像。
第三讲(地质雷达)

100MHz
200MHz
400MHz
2009.10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1
SIR雷达介绍 SIR雷达介绍
900MHz
1200MHz
2009.10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1
SIR雷达介绍 SIR雷达介绍
2009.10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009.10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1
SIR雷达介绍 SIR雷达介绍
SIR-20高速高精度多通道透视雷达 高速高精度多通道透视雷达
SIR-3000便携式透地雷达 便携式透地雷达
2009.10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1
SIR雷达介绍 SIR雷达介绍
2009.10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对地下雷达探测目标的解释,离不开必要的地 质理论和地质工程知识,更确切地说,探测地下 目标的雷达系统应称为“地质雷达系统 ”(Geologic radar system)。
地质雷达讲义-隧道超前预报

第六章探地雷达在隧道地质预报探水中的解释资料问题随着交通和能源建设的投资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每年修建的公路和铁路隧道达7、8百公里,还有大量的水工隧洞和大型地下厂房及其它大型地下工程在修建。
地下工程是施工高风险的工程,施工中充满了未知数,许多已知的、不清楚的、未知的地质灾害源在等待者工程建设者们。
其中,施工中遇到突泥、突水是最危险的威胁,近几年,一些正在施工的隧道,特别是长隧道,施工时遇到突泥、突水,不仅大大延误工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而且有的隧道还造成多人的伤亡。
虽然近十余年来人们研究和使用一些物探方法在地下工程施工时作掌子面前方地质预报,但预报地下水仍是个困难的问题,以至成为业界要求作为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探地雷达是目前隧道地质预报探水的最主要的手段,但是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其探查预报地下水的成功率不高。
经调查,资料解释的理论和实践未为大多数工作人员所了解和掌握是主要原因之一。
雷达是用发射天线向岩体发射有一定宽度的高频电磁波,岩体中的介质因介电常数ε的不同而反射雷达波被接收天线接收。
介电常数差是雷达工作的基础。
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
岩石的介电常数为4~20,水的介电常数为81。
因而探地雷达对水有特别的敏感性。
同时,地下水往往为高电导介质,对雷达波的反应也与其它介质有区别。
本文将从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方面来探讨有关问题6.1 地下水对雷达波的反射波的特点6.1.1 雷达波通过含水体后,高频成分被吸收,反射波的优势频率降低电磁场由麦克斯韦方程来描述并包括电荷守衡方程以及场量与介质关系的本构方程。
无界均匀有耗介质中的电磁波的电场表达式为:E (r )= E 0 e -jkr其中,k = β-j α;α为衰减系数;β为相位系数。
若假设介质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均为实数,则:α = ω {[1+(σe /με)2]1/2/2-1}1/2当σe /ωε<< 1,即电导率σe 很小时, α≈ σe [(μ/ε)1/2 ]/2衰减系数与σe 成正比,与ε1/2成反比;当 σe /ωε>> 1 ,即电导率σe 很大时,α≈ (σe ωμ/2)1/2衰减系数与σe 及频率f 成相关,频率高的成分衰减系数大;因此,雷达波通过含水体后,高频成分被吸收,含水层的反射波的优势频率降低 6.1.2 雷达波对水和含水率高的介质的反射强烈,反射波强度大1.在弱耗媒质中εr >>60λ0σ,则:α=ω(ε0μ)1/2(30λ0σ/εr )1/2入射波的电场:E i = E 0i e j ( ωt – kr); 反射波的电场:E r = E 0r e j ( ωt – kr)。
地质雷达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地质雷达可以在各种复杂的环 境下进行探测,如山地、河流
、城市等。
地质雷达的缺点
成本较高
地质雷达设备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 型项目来说可能不太经济。
对操作员要求高
地质雷达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对于普通人员来说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的学习和培训。
受环境影响较大
地质雷达的探测效果受到环境因素的 影响较大,如土壤湿度、电磁噪声等。
时域和频域分析等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还具有地图显示 功能,可将探测结果以图像形 式展示,方便用户分析和解释
。
04
地质雷达应用实例
地下管线探测
总结词
利用地质雷达的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深度,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 的安全性。
详细描述
通过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地质雷达能够准确测定 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埋深,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数据处理复杂
地质雷达获取的数据量较大,需要进 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对于数据 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地质雷达的发展趋势
技术升级
数据处理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质雷达的技术也 在不断升级,未来将会有更高效、更精确 的探测技术出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地质雷达 的数据处理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 和提取地下物体的信息。
详细描述
地质雷达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如滑坡、泥石流等,为 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矿产资源勘探
总结词
利用地质雷达的高分辨率探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矿 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解释系统使用说明书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解释系统使用说明书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个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咋用。
你想想啊,这就好比你有了一个超级厉害的工具包,里面装满了各
种神奇的玩意儿,能帮你解开地下世界的秘密。
首先,你得把采集到的数据导进去,就像给这个系统喂饱饭一样。
比如说,你在野外辛苦采集了一堆地质雷达的数据,这就是系统的“粮食”呀!
然后呢,系统就开始大显身手啦!它会像个聪明的侦探一样,对这
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比如说,它能找出那些隐藏在数据里的异常点,就好像在一堆乱石中找到那颗闪闪发光的宝石一样。
“哎呀,这系统真能这么厉害?”你可能会问。
嘿,那当然啦!它的
本事可大着呢!它能把那些复杂的数据转化成直观的图像,让你一眼
就能看出地下的情况。
这就好比把一本深奥的天书变成了通俗易懂的
漫画。
在使用的过程中,你可得细心点儿,就像呵护宝贝一样对待它。
要
是不小心弄错了什么,那可就麻烦啦!
你看,这个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就是我们探索地下世界的得
力助手,有了它,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下的奥秘。
所以啊,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系统,让它为我们的地质研究、工程建设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别小瞧它,它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呢!
我的观点就是: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解释系统是非常实用且强大的,我们要熟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让它为我们的工作和研究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成果。
GR地质雷达使用说明手册-第1章

第一章 前 言1.1应用范围地质雷达利用主频为数十兆赫至千兆赫波段的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发射器发送至地下,经地下目的体或地层的界面反射后返回地面,为雷达天线接受器所接受,通过对所接受的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解译,达到探测前方目的体的目的。
由于地质雷达探测速度快、精度高,以及对原物体无破坏作用,所以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地质雷达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如下方面: ● 探测松散堆积层与基岩界面 ● 探测地下水的水位线● 探测软弱破碎带(断层)的位置及规模● 对规模较大的裂隙及洞穴的位置和规模的确定● 坑道开挖掌子面前50米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预测 ● 公路路基场坪地基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 ● 各类地下管线探测 ● 地下埋设物探测 ● 防空洞位置探测 ● 超浅层地基探测● 隧道砼厚度与钢支撑密度施工质量检测 ● 地基注浆质量检测● 飞机场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病害及施工质量检测 ● 铁路路基与高速公路路基病害及施工质量检测 ● 地下及隐蔽工程水渗漏检测 ● 圈定人工填土范围与掩埋沟渠 ● 地基土壤污染圈定正是由于地质雷达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从八十年代起,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它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研究开发仍在继续。
1.2 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是一种电磁探测技术。
静止的电荷分布或电流分布,激发稳定电场。
稳定电场不随时间变化,不向外辐射能量。
如果场源的电流随时间变化,就激发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在其周围激起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要激起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形成电磁场。
在无源空间中,电磁场的发射、传播、反射、折射及绕射满足如下的麦克斯韦尔方程:(1–1)∇⨯=H D t ∂∂εμ=1V 0)()(22='+z E k dz z E d(1–2)(1–3)(1–4)其中:通过对式(1-1)和式(1-4)求解,可得:(1–5)(1–6)其中:从上两式中可以看出,该方程组具有波动方程的形式。
2024版探地雷达应用ppt课件

图像增强和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图像增强
通过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拉伸等方法提高图像 质量
特征提取
利用边缘检测、纹理分析等手段提取图像中的关 键信息
多尺度分析
采用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等方法,实现多尺 度特征提取
目标识别和分类算法应用
目标识别
基于模板匹配、深度学 习等方法实现目标识别
分类算法
应用支持向量机、随机 森林等分类器对目标进
测精度和效率;
应用拓展
探地雷达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如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等,和队 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能 力水平;
政策支持
加大对探地雷达领域的政策扶持 力度,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
创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探地雷达应用ppt课件
目 录
•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与技术 • 探地雷达系统组成及性能指标 • 典型应用场景分析 • 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探讨 • 现场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与技术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
01
02
03
发射高频电磁波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 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地 下介质中传播时会遇到不 同电性的分界面。
学习收获
01
掌握探地雷达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了解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价
值;
实践经验
02
分享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交流学习心得和体
会;
互动交流
03
针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经验,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借
鉴。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探地雷达 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探
地质雷达课件(内部参考)

第一讲地质雷达的应用领域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又称地质雷达,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高效的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它利用主频为数十兆赫至千兆赫兹波段的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发射器发送至地下,经地下目的体或地层的界面反射后返回地面,为雷达天线接受器所接受,通过对所接受的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解译,达到探测前方目的体的目的。
与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相比,探地雷达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快速便捷、探测精度高以及对原物体无破坏作用。
因此,探地雷达在道路建设和公路质量检测领域已逐渐被认识到并广泛应用起来。
地质雷达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至今将近20年了,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在考古、建筑、铁路、公路、水利、电力、采矿、航空各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解决场地勘查、线路选择、工程质量检测、病害诊断、超前预报、地质构造等问题。
1.1 工程场地勘察地质雷达最早用于工程场地勘查,解决松散层厚度分布,基岩风化层分布,以及节理带断裂带等问题。
有时也用于研究地下水分布,普查地下溶洞、人工洞室等。
在粘土补发育的地区,探查深度可达20m以上,效果很好。
1.2 埋设物与考古探察考古是地质雷达应较早的领域,在欧洲有成功的实例,如意大利罗马遗址考古、中国长江三峡库区考古等项目都应用了雷达技术。
利用雷达探测古建筑基础、地下洞室、金属物品等。
在现今城市改造中,有时也需要了解地下管网,如电力管线、热力管线、上下水管线、输气管线、通信电缆等,这对于地质雷实是很容易的。
目前地质雷达为地下管线探测发展了高分辨3D探测系统及软件,如PATHFINDER雷达、R I S-2K/S等雷达都可以胜任这类工作,不但可探测到水平位置分布,还可以确定其深度,得到三维分布图。
雷达考古雷达探测管道1.3 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检测近年应用领域急速扩大,特别是在中国的重要工程项目中,质量检测广泛采用雷达技术。
铁路公路隧道衬砌、高速公路路面、机场跑道等工程结构普遍采用地质雷达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料地质雷达使用讲义........................................摘要: 针对铁路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利用地质雷达技术进行隧道工程质量检测。
针对铁路隧道,给出地质雷达在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工作方法,包括测线布置、采集参数设定、现场检测和后期资料处理解释。
通过对现场数据处理分析,可以精确探测衬砌厚度,确定钢筋及格栅钢架的分布位置及数量,查明衬砌背后特别是拱顶存在的空洞和回填不密实区域。
使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进行检测,实践证明技术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前言地质雷达法以其无损性、高效率、高分辨率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地下隐蔽工程调查的一种有力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建筑结构调查、无损检测、水文地质调查、生态环境等众多领域。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隧道的大量建设,隧道病害也屡见不鲜。
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在铁路、公路部门中已经普遍展开。
应用地质雷达进行隧道衬砌检测已有很多研究。
检测内容主要包括:隧道衬砌的厚度、隧道衬砌背后回填物的密实状态、隧道衬砌背后与围岩的脱空区域、围岩的状态及其地下水向隧道侵入的通路等方面。
由于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高衰减性,使得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地质雷达的检测效果不仅与地质雷达本身的技术,还与较多影响因素相关,因而使得实际工程中很多检测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有必要分析影响应用地质雷达技术检测效果的主要因素,解决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检测水平。
1.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目的隧道衬砌的质量检测主要包括:①隧道衬砌厚度,②隧道衬砌背后未回填的空区,③复合式衬砌中两层衬砌间较大的空段,④施工时坍方位置及坍方的处理情况,⑤衬砌混凝土回填密实度。
有时还可检测围岩中地下水向隧道侵入的位置。
近几年来采用探地雷达来做主要检测手段的越来越多。
这是由于与其它方法相比,作为沿测线作扫描检测的探地雷达工作效率较高。
用探地雷达在全隧道喷锚初期支护完成后作一次全面检测也是必要的,也应当进一步推广使用以提高喷射混凝土质量。
衬砌混凝土强度的现场检测,目前常采用回弹仪法、超声+回弹法、瑞利面波波速法等。
2.隧道衬砌质量的检测原理与探空或通讯雷达技术相类似,探地雷达也是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探测目的体及地质现象的,只是它是从地面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来实现.探测的,故亦称之为地质雷达。
探地雷达是通过天线将脉冲雷达波发射入被测物体,由接收天线接收不同物理性质物体的界面反射的雷达波,据此进行探查。
实测时将探地雷达的发射和接收天线密贴于衬砌表面,雷达波通过天线进入混凝土衬砌中,遇到钢筋、钢质拱架、材质有差别的混凝土、混凝土中间的不连续面、混凝土与空气分界面、混凝土与岩石分界面、岩石中的裂面等产生反射,接收天线接收到反射波,测出反射波的入射、反射双向走时,就可计算出反射波走过的路程长度,从而求出天线距反射面的距离D (图1)。
图1 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D=V·△t/2式中: D 为天线到反射面的距离;Δt 为雷达波从发射至接收到反射波的走时,用ns (纳秒计),1 ns=10-9秒;V 为雷达波的行走速度,可以用几何光学的概念来看待直线传播的雷达波的透射和反射。
V=C0/ε1/2其中,C0为雷达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0cm/ns;ε为介电常数,由波所通过的物质决定。
即物体中的雷达波速由其介电常数决定。
如空气的ε=1,水的ε=80,混凝土的ε在6~14之间。
实际上,雷达波之所以会在物体界面产生反射,是因为界面两侧物质介电常数不同。
雷达天线可沿所测测线连续滑动,所测的每个测点的时间曲线可以汇成时间剖面图像。
从一个测点的反射波时间曲线上去判别哪一个波反映什么是困难的,但多个测点资料汇成的时间剖面,各测点接收到的同一反射面的反射波汇成一定图像,就能直观地反映出各种不同的反射面。
例如,一个与测量平面近于平行的反射面,如衬砌的外缘面,在时间剖面上就是与时间0基线近于平行的线;衬砌与岩体交界面的起伏(反映了衬砌厚薄变化)表现为有起伏的图像;钢质拱架的反射图像可能是一双曲线,在彩色或黑白灰度的图上也可能呈现一个个圆点;突入衬砌中的小块岩石、衬砌背后的空洞、两层衬砌间的空隙则多呈双曲线图像。
根据这些图像即可辩别不同的物体。
时间剖面图像是探地雷达成果的基本图件,其横座标为测点位置,纵座标为雷达波反射时。
可以用黑白波型图像(波形图变面积黑白显示)、黑白灰度显示、彩色色块显示等形式制图。
3.检测工作方法技术每座隧道沿隧道拱部轴向检测5条测线:拱顶、左拱腰和右拱腰、以及左边墙和右边墙。
可选用的雷达有多种,根据需要探测的深度来选定天线的频率。
频率高的天线发射雷达波主频高、分辨率高,但探测深度浅;频率低的天线发射雷达波主频低、分辨率低,但是探测深度大。
若选用450~500MHz的工作天线,它的波长约为20~30cm,检测厚于20~30cm的衬砌厚度有足够的分辨率,并可达到2cm左右的探测精度,可探测约2.5m深,适合检测复合衬砌和隧道仰拱;为探测深于3~5m的坍方情况,则需改用100~200MHz天线;对于采用地质雷达发做隧道超前预报则适宜使用更低频率的天线。
雷达检测时,需将发射和接收天线与隧道衬砌表面密贴,沿测线滑动,由雷达仪主机高速发射雷达脉冲,进行快速连续采集。
为此,需使用工作台架,便于将天线举起密贴衬砌。
为保持工效,天线沿测线以5km/h 左右的速度滑动。
为此,在卡车车厢上或铁路平板车上用钢管搭架并铺木板制成工作平台。
雷达每秒发射20~30个脉冲,若检测时天线的行走速度为1m/s(3.6km/h),则每米有测点20~30个;若天线的行走速度为1.5m/s(5.4km/h),则每米测线有测点15~22个。
雷达时间剖面上各测点的位置要和隧道里程相联系。
为保证点位的准确,在隧道壁上每5m或10m作一标志,标上里程。
当天线对齐某一标记时,由仪器操作员向仪器输入信号,在雷达记录中每5m或10m作一里程标记。
内业整理资料时,根据标记和记录的首、末标及工作中间核查的里程,在雷达的时间剖面图上标明里程。
图4 在在建隧道中用铺设防水板的全断面工作台架作检测(用装载机牵引)4.探地雷达的资料处理与解释4.1 资料处理和编录整理以及设计资料的汇集现场采集的数据要经过滤波、去噪、均衡等处理,打印成时间剖面图。
时间剖面图是用来作判释和计算的基本图件,需要精心制作。
1km的测线,图纸连接起来约有15~20m长,打印这些图纸的时间往往要长于现场采集的时间。
为了使图纸的计算与实际里程相符,必须在图纸上标注里程及5或10m的间隔标记,并要将一些特殊情况,如电气化线路隧道中的锚节点位置、隧道中的变截面位置、灯或通风机位置等标于图上。
对隧道衬砌质量作检测和评价,还必须掌握该隧道的设计情况,如围岩分类、设计参数、施工方法和步骤等,特别是长隧道,地质复杂,设计参数变化多,有时还由不同单位分段施工,掌握这些资料,对探查资料判释和隧道质量评价很有必要。
而熟悉和掌握这些资料和情况又需要检测人员下工夫去研究。
4.2 资料处理及判释:4.2.1处理步骤:图5 数据处理与解释流程图4.2.2 检测若采用波形黑白灰度显示形式打印雷达时间剖面图,资料判释时应在计算机屏幕上调出彩色时间剖面图作对比。
从图件标记起每一步骤均需200%复核、检查,实际上从制成时间剖面图起需经历约10道工序,每道工序均需仔细地研究时间剖面图,打印时间剖面图受打印机打印速度限制,资料处理及判释与现场准备及采集时间比约为4:1到5:1。
4.2.3 介电常数()的确定我检测中心检测介电常数的确定常采用反演法,即由公式计算。
其中C为光速(C=0.3m/ns),△t双程旅时(ns),D是已知厚度值(m)。
通过对已知厚度的部位(隧洞口)标定,确定适合隧道二衬混凝土的相对介电常数值。
4.3 资料的解释原则⑴二衬砌界面的判识在探地雷达图像的上部,一般振幅较强,同轴同相比较连续的第一组波形为衬砌界面反射信号。
界面判识后输入正常的介电常数值,即可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出衬砌厚度值,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⑵钢拱架位置及判识在地质雷达图像中,电磁波遇到钢筋时产生极强的反射,反射波的位置为钢筋距测试面的距离(背水面保护层厚度);通过滤波处理,确定各里程段钢筋拱架分布情况及背水面保护层厚度。
⑶衬砌混凝土缺陷及位置判识由于衬砌混凝土与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差异较大,所以探地雷达图像中表现为振幅较强的界面反射信号(多次波),所以空洞的明显特征就是有强烈的多次反射,波从相对介电常数大的物质(C20混凝土为8左右)进入相对介电常数小的物质(空气为1)中时,根据波动原理,在上界面处会先叠加为负波,可在雷达图像中准确拾取界面反射的双程旅时,根据公式求得缺陷的位置;衬砌不密实可能是由于混凝土离析振捣造成的,从波形特征与空洞的反射相似,但反射很弱;混凝土中有钢筋时也会产生反射,波从相对介电常数小的物质(C20混凝土为8左右)进入相对介电常数大的物质(钢筋为∞)中时,根据波动原理,在上界面处会先叠加为正波。
对于复合衬砌隧道,当第一次衬砌与第二次衬砌之间存在空隙时,界面上读取的厚度值为隧道的二次衬砌厚度,若二者密贴良好,则为一、二次衬砌合值;对于非复合衬砌隧道,该界面上读取的厚度值即为隧道的衬砌厚度值。
5. 雷达探查的典型图象1.衬砌界线混凝土衬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或其间空区中的空气)有明显的介电常数差,因此在时间剖面图上,衬砌底面和岩石之间有明显的界线。
雷达发射的直达波延续4个周期以上,0~12ns左右的目标物的反射波均与它相叠。
雷达的直达波呈现几条平直的水平同相轴的图像,而围岩开挖总有或大或小的不平,故衬砌底界,即它与围岩的分界面的反射波同相轴一般为有起伏的非直线图像,这是很易辨认的。
喷射混凝土与模筑衬砌介电常数有差别,但不是很大,它们之间若接触很好或粘结,则可能没有明显的反射波或仅有微弱的反射波。
如果喷射混凝土中有钢质拱架和钢筋网,则由于它们可强烈地反射雷达波,故可看到连续的绵延的反射图像。
图6 某隧道雷达剖面图图6中由于混凝土与围岩的介电常数差异明显我们能很好的分辨不同介质的分界面。
2.拱架与钢筋网在地质雷达图像中,电磁波遇到钢筋时产生极强的反射,反射波的位置为钢筋距测试面的距离(背水面保护层厚度);通过滤波处理,确定各里程段钢筋拱架分布情况及背水面保护层厚度。
图7 混凝土中布置的钢筋网图7中由于钢筋的界电常数为∞,图中可见连续的小双曲线反射,这是钢筋网的代表性反射图。
图8 典型的格栅钢架反射图8中两标距之间为10米,每10米的钢架为9榀达到了设计要求。
3. 衬砌混凝土缺陷混凝土内部缺陷包括欠密实、脱空等现象,欠密实其表现为波形杂乱且不连续的反射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