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政治地理研究(毋有江著)PPT模板

合集下载

完美版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32张PPT

完美版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32张PPT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鲜卑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北魏文官俑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 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 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改鲜卑姓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拓拔珪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1、孝文帝改革背景:
(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2)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北方民族交融已成趋势)
孝文帝
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 面,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解读“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 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 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 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 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请回答:
(1)例举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一次中国古代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2)你知道这场改革的前后,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吗?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一、淝水之战(重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重点)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重难点)
一、淝水之战
苻 坚
1、背景:
前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淝水之战形势图
2、经过:南下进攻东晋
淝水之战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交战双方 起因 结果 特点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1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1张PPT)

改革迫在眉睫
中原先进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
孝文帝改革
姓名:拓跋宏 别名:元宏 社会关系:祖母 冯太后 民族:鲜卑族 特长:精通汉文化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 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1.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孝文帝改革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迁都洛阳原因
孝文帝改革
平城
1、地理环境: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 2、政治: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文化:传统风俗浓厚难以推行汉化改革
洛阳
1、地理环境:气候适宜,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2、政治:自古帝王之都,利于对中原统治。 3、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
北,魏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治者虽然任用汉人,采用汉制,但鲜卑贵族与汉族矛盾一直存在 。对外征战时,他们常常让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前面当“肉篱”,拓跋 军人则在后面用骑兵驱赶。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民族矛盾尖锐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 统治方式
淝水之战
没有恰当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矛盾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战前:强征各族 人民,拼凑士兵 八十万。
无意愿
战时:军队阵脚 大乱,自相践踏, 一溃而不可收拾。
无斗志
战后:迅速土崩 瓦解,再度陷入 分裂混战局面。
无认同感
孝文帝改革
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 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其原因。
表现: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原因:北方游牧 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材料二 考古发掘——北魏元邵墓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陶俑头戴胡式风帽, 该墓位于洛阳老城东 墓志记载,元邵,字
上身着汉式宽袖大衣, 北4公里,盘龙冢村南 子开,是北魏孝文帝
下身则为北方少数民 0.25公里的邙山半坡 拓跋宏之孙
族盛行的裤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其反映的孝文帝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措施: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 强了北魏的实力。
材料三
(3)有人说我国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仅仅是汉族先进文化影响少数民 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新考 法·史实说明) 不同意。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 人民的喜爱,一些汉族乐器吸收了少数民族乐器的特点;汉族人民改 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将少数民族的坐具引入内地,并沿用至今。

(3)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_汉__语____成为北方主要的
北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大 交
北 方 地 区 的 民 族 交 融
表 现
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 喜爱。 (4)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 与偏见逐渐减少。 (5)民族关系: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 趋于__和__缓____。(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北朝后
裂和混战的状态
2.课堂上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如下史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20张ppt) 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20张ppt)  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魏晋砖画(吃烧烤)
《龙门二十品》 北魏
宽袍大袖的鲜卑贵族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1.方式: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 民族心理
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 人民欢迎。
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耕;汉族人民学 习畜牧经验。
饮食、服装、用具等相互影响。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 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出师苻前,坚苻骄坚傲自恃轻兵敌多势强,号称自己的百
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
东晋统一稳定,内部团结,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与统一
4世纪后期,拓跋珪重建代国,后 把国号改为“魏”,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北 方十六国以来的割据局面。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一、淝水之战
阅读课本93-94页,自主归纳淝水之战的相关信息。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背景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
南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时间
383年
作战双方 兵力对比
前秦─东晋
以少胜多
80万 VS 8万
东山再起 结果
东晋打败前秦
影响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 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
材料一: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2 他(孝文帝)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联族汉大姻姓通婚,带头迎娶了北方汉族士族
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之女。
——许斌:《中国历史教学设计与指导》
穿汉服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达奚 乙旃 丘穆陵
改为汉改姓 汉鲜姓卑姓

步六孤
长孙
贺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北魏政治和民族大交融(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北魏政治和民族大交融(共35张PPT)

第二篇章 文明的磨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穿汉服 说汉话 改汉姓 通汉婚 改汉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三篇章 文明的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三篇章 文明的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
游牧文明
长城
农耕文明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 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 开始。”
我们经常看到两位同姓的朋友刚见面时说:“我们 几百年前是一家啊!”事实证明这并不一定是真的, 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一图表: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汉姓 元 穆 鲜卑姓 贺兰 独孤 汉姓 贺 刘
步六孤

尉迟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文明的碰撞、磨合与交融
第一篇章 文明的碰撞—淝水之战
更加倾向于文治汉化改革。
一、迁都洛阳

二、推行汉化
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 衣服之制。” 穿汉服 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说汉语 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 改汉姓 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 改汉制 通汉姻 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学习与 探究
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 速了鲜卑的汉化。
5.改汉制
孝文帝依照魏晋设置 三 师、三公、尚书、中书、 四征、四镇和九卿 等中央 的文武官吏;地方上 设刺 史、郡设太守,且设县令 , 杜绝了官姓家族的发展。
想一想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 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 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1) 图文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1) 图文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 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 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 有后患,悔无及也!”
——《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从前秦方面看 (1)民族交融程度不深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 从东晋方面看 (1)晋军英勇善战,战术正确 (2)为了保卫家园,士气高昂
丽和幸福,原来就在你路途的景色里!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时间也不能停滞,但是我们可以驻足。人生路上,一路行走,一路都是风景,路上,你会遇到很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不要忘了经常抬头凝视一会儿蔚蓝的天空和飞翔的鸟儿;不要忘了去看一看路边盛开的花朵,嗅嗅花儿散发出的香气。 显得很美丽,你大凡可尽收眼底。只不过人生的风景画册里,有的柔和,有的热烈,有的凄美,还有的悲壮,只要你放慢脚步,多看看沿途的风景,多收藏些快乐的心情,人生就会轻松很多。也许在你放松心境的时候,你就能看见生活的笑容。不同的人生体验,才能让人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氐族 鲜卑、 羌、羯
4世纪后期 氐族苻坚重用汉人 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前秦军队 步兵60余万 骑兵27万人 东晋军队 精兵8万人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洛阳伽蓝记》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 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的政治》课件(共54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的政治》课件(共54张PPT)

定居
比较完备
比较先进
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对落后,统一 北方后,管理面临哪些困难?
【迁都】
平城气候干旱, 粮食产量低,位置偏 北,不利于北魏对中 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洛阳曾是东周、东汉、 曹魏、西晋诸朝的都 城,是汉民族政治、 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 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 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 化。
【课堂活动】
“投鞭断流”
十六国时期,北方氐族的前 秦势力最为强大,占领了长江北 部大部分地区。 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 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 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 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 许多大臣都认为进攻东晋的时机 还不成熟。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 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 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 "苻坚傲慢地笑道:"以吾之众旅,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苻坚不听劝告,进攻东晋, 结果在淝水之战中被晋军彻底打 败了。
“草木皆兵”
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了80 多万人的军队开始进攻东晋。以丞 相谢安为首的东晋主战派决意奋起 抵御。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 而来,大惊失色,马上登上寿阳城 头,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一座 座的营帐排列得整整齐齐,阵容严 整威武。再往远处看,对面八公山 上,隐隐约约不知道有多少晋兵。 其实,是苻坚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 看作是晋兵了。苻坚顿时面如土色。 两军对峙时间一长,苻坚想撤出一 个阵地再回过头总攻。没料到一声 令下,许多秦兵撒腿就跑,再也不 想停下来了。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 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 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 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共21张PPT)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文化艺术的交融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 魏政治 和北方 民族大 交融课 件 (共21张PPT)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 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 魏政治 和北方 民族大 交融课 件 (共21张PPT)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
族拓跋部建立 北魏 ,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 魏政治 和北方 民族大 交融课 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 魏政治 和北方 民族大 交融课 件 (共21张PPT)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阅读课本,找出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
民族交融领域 民 族 交 融 的 表 现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相互学习
实行君主专制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社会习俗
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 魏政治 和北方 民族大 交融课 件 (共21张PPT)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 心的向背;内部团结与否也是决定的成败的关 键。
启示: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取得民心,才能取得天 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 魏政治 和北方 民族大 交融课 件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 魏政治 和北方 民族大 交融课 件 (共21张PPT)
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生产方式的交融
北 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余论:研究迁都的 政治地理意义
09
part one
第七章北朝社会政治进程中的行政区划变动
第七章北朝社会政治进程中的 行政区划变动
一、引言
二、北魏政治进程与北魏的行政 区划形态
三、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政治进 程及相关的行政区划形态
四、北齐、北周行政区划变动与 北朝的政治进程
五、余论
10
part one
12
part one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3
part one
后记
后记
2020
感谢聆听
第五章从疆域和政区看元 魏政治发展的地理过程
一、北魏前期的疆域和政区 二、北魏后期的疆域和政区 三、东西魏的疆域与政区
08
part one
第六章迁都与北魏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
第六章迁都与北魏政 治地理格局的演变
一、苻坚灭代之前拓跋 鲜卑政治中心的变化
二、徙都平城与北魏王 朝的构建
三、孝文帝迁都洛阳及 其政治地理效应
01
六 、 小 结 06
05
五、从什翼犍建代到 拓跋珪建魏
二、试析“定襄之盛 乐”
02 03
04
三、从 “分国为 三部”到 “总摄三 部”
四、猗一系势力消长 与拓跋部政治地理格
局的变化
第一章建魏之前 拓跋鲜卑政治发 展的地理空间
04
part one
第二章天兴元年徙民与北魏初年的行政区划
第二章天兴元年徙民与北魏初年的行政区划
第八章内生与外向视角下的地区发展——以先秦至北朝时期的代地为例
第八章内生与外向视角下的地 区发展——以先秦至北朝时期 的代地为例
一、引言
二、先秦至北朝时期代地政治之 流变
三、代地政治演变过程与历史政 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四、余论
附录
附录
附录一: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 地理勘误 附录二:南北朝史籍地理勘误二 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后燕州设置情况的复原 三、北魏政区体系的初步形成 四、余论
05
part one
第三章道武帝之后北魏在新占地区的政区设置
第三章道武帝之后北魏在新占地区的政区设置
一、大夏的政区设置与北
1

二、北燕的政区设置与北

2
三、北凉的政区设置与北
3

四、仇池的政区设置与北

4
五、刘宋北疆政区设置与
5
北魏
六、小结 6
06
part one
第四章北魏州的建置
第四章北魏州的建 置
一、问题的发现 二、《魏书·地形志》所标部分置州年代证误 三、对《魏书·地形志》置州情况的进一步修 正(一) 四、对《魏书·地形志》置州情况的进一步修 正(二) 五、小结
07
part one
第五章从疆域和政区看元魏政治发展的地理过程
北魏政治地理研究(毋有江 著)
演讲人
202x-11-11
01
part one
自然人文两相融——“瀛寰录”历史地理学书系(代序)
自然人文两相融——“瀛寰录”历史地理学书 系(代序)
02
part one
序言
序言
03
part one
第一章建魏之前拓跋鲜卑政治发展的地理空间
一、试释“匈奴之故 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