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与小城市

合集下载

大与小 申论作文

大与小 申论作文

大与小申论作文中国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有着不同大小的城市。

大城市和小城市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城市规划上,还表现在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

首先,大城市通常拥有更为发达的经济,其经济总量和财富创造能力往往远超过小城市。

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资本,拥有更多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和高技术产业等,这使得大城市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大城市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而小城市相对而言,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对于一些高端人才和高科技企业吸引力较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往往远远超过小城市。

大城市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这使得大城市的社会生活更加繁忙和多样化。

大城市相对人口稀少的小城市来说,更容易形成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不同的人群和文化交汇在一起,使得大城市拥有更广阔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相比之下,小城市的人口规模较小,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人际交往的范围相对狭窄。

此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相对较先进和完备。

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更加发达,市区道路更宽敞、交通更便利。

同时,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来说,政府在环境保护、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也更多。

而小城市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资源有限,这些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设施和服务水平不能与大城市相媲美。

综上所述,大城市与小城市在经济、人口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的城市规模和特点带来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大城市因为其资源和人口的聚集,经济发展、社会交流和服务水平相对较好,但也伴随着环境压力和生活成本高;小城市因其相对宜居的环境和较低的生活成本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但在经济和发展机会上不如大城市。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需求及情况,选择合适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发展机会。

世界上城市的划分标准

世界上城市的划分标准

世界上城市的划分标准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它是一个相对固定、人口较多、经济和文化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城市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1.面积大小:按照面积大小的标准,城市可以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大城市一般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比较繁荣;中等城市面积和人口相对较少,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也比较活跃;小城市则相对面积和人口更小,发展活动也较为有限。

2.人口多少:按照人口多少的标准,城市可以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特大城市一般是指人口超过数千万的城市,如纽约、东京等;大城市人口一般在一千万以上;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则根据人口数量的大小进行划分。

3.政治地位:按照政治地位的标准,城市可以分为首都城市、省会城市、自治区、直辖市城市等。

首都城市是国家的政治、行政中心,如北京;省会城市是各省份的政治、行政中心,如武汉;自治区、直辖市城市则有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

4.经济指标:按照经济指标进行划分,可以将城市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等。

一线城市是国家或省级行政区内经济最为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新一线城市则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城市中,相对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如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则相对经济指标较弱,但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5.文化传统:按照文化传统进行划分,可以将城市分为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化名城等。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如西安、南京等;现代文化名城则是指具有现代文化特色的城市,如上海、深圳等。

总之,城市的划分标准不仅有面积、人口、政治地位和经济指标等量化指标,还包括城市的文化、历史背景等人文因素。

通过这些标准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类型,反映城市的发展历程和特征。

大城市和小城市选择工作的作文中文

大城市和小城市选择工作的作文中文

大城市和小城市选择工作的作文中文示例文章篇一:《大城市or 小城市,工作该何去何从?》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工作是去大城市好呢,还是小城市好?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啊!先来说说大城市吧!那可真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

就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场,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惊喜。

我有个表哥,大学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北京。

他说那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得不得了。

他在一家大公司上班,每天都能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最前沿的技术。

这多棒啊!就好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

“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多如牛毛,难道你不想去试试?”表哥每次跟我说起,眼睛里都闪着光。

他说在大城市,只要你有本事,有想法,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而且,大城市的工资也高啊,能让你更快地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比如说,买下心仪已久的新手机,或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是,大城市也不是只有好的一面。

表哥跟我抱怨说,每天上下班挤地铁就像打仗一样。

那密密麻麻的人群,能把你挤得喘不过气来。

还有那高得吓人的房租,简直就是在“吸血”!他说有时候加班到深夜,回到那个小小的出租屋,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孤独的小蚂蚁。

“这难道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他有时候也会这么问自己。

再看看小城市呢。

小城市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和舒服。

我邻居家的姐姐,毕业后就回了我们家乡的小城市工作。

她说小城市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繁华,但生活节奏慢,压力也小得多。

每天下班后还能和家人一起吃顿热乎饭,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郊外踏青,多惬意啊!“在小城市工作,难道就没有发展前途了吗?”姐姐可不这么认为。

她说小城市也有很多不错的企业,只要你努力,一样能做出一番成绩。

而且小城市的人际关系更简单,大家都知根知底,相处起来也更融洽。

不过呢,小城市的机会相对来说确实少一些。

有时候想要提升自己,都找不到合适的培训课程或者交流活动。

“这可真是让人有点无奈啊!”姐姐也会叹气。

哎呀,到底是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工作呢?这真的太难选择了!就好像是鱼和熊掌,都想要,可又不能兼得。

城市规模 建设标准

城市规模 建设标准

城市规模建设标准
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区常住人口为标准进行划分,具体标准如下:
1.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2.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3.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4.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5. 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此外,对于工业、民用与公共建筑工程,有更为具体的规模划分标准:
1. 大型:建筑物层数≥25层;建筑物高度≥100M;单跨跨度≥30M;单体建筑面积≥30000㎡。

2. 中型:建筑物层数5~25层;建筑物高度15~100m;单跨跨度15~30m;单体建筑面积3000~30000㎡。

3. 小型:建筑物层数5以下层;建筑物高度15m以下;单跨跨度15M以下;单体建筑面积3000㎡以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以查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文件。

在大城市生活好还是在小城市生活好

在大城市生活好还是在小城市生活好

生活中的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大城市生活好还是在小城市生活好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你知道在大城市生活好还是小城市生活好吗?一起来看看吧。

操作方法如果是在大城市生活的话,你会有更多的工作机遇和工作机会,可以把握住。

一般来说,工资水平和薪资待遇也要比小城市好很多。

在大城市生活的话,你会受一些新鲜的潮流所影响,在穿着打扮方面也会更加时尚,而在小城市生活的话,可能在穿着和外貌方面就没有那么洋气。

在大城市生活的话,可能会因为交通堵塞等原因,特别是早上上班的高峰期和晚上下班的高峰期,很容易发生堵车事件。

而且空气环境也没有小城市好。

在大城市生活的话,房价可以说是寸土寸金,特别是来此地打工的需要租房子的人员。

租房子,平时就是他们一个很大的开销。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生活经验知识分享。

大城市与小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

大城市与小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

大城市与小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大城市与小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分布也越来越不均衡。

大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而小城市则面临人口流失的问题。

这种人口分布的差异,也导致了大城市与小城市在发展模式上的明显差异。

首先,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大城市由于人口数量庞大,市场规模大,并且各类资源也更加集中,因此它们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大城市发展的重点往往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大城市通常会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

例如,北京和上海在金融、科技、媒体等领域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重要中心。

与此同时,大城市的发展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个方面。

相比之下,小城市的发展模式则相对简单和单一。

在小城市发展中,人口数量有限,市场规模较小,因此小城市往往需要在重点产业上加大投入和力度,形成特色产业或特色品牌。

例如,一些小城市可能发展成为农业或旅游业的中心,依托本地区的农产品优势或自然风光资源,吸引游客和投资。

在小城市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其次,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也存在差异。

大城市通常以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主要目标,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

大城市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堵、高房价、环境污染等。

因此,大城市的发展往往需要更多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小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则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对于大城市的发展压力和困境,小城市在这方面可能更具有优势。

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生活支持政策,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

小城市的发展也更注重产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小城市可能更多地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或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如生态农业、节能环保等。

最后,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发展模式也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响。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作文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作文

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作文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那些事儿。

我呀,有时候会跟着爸爸妈妈去大城市,有时候就在我们的小城市里玩耍。

这大城市和小城市,差别可大了去啦!大城市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游乐场,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高得呀,我抬头看都看不到顶,就好像要伸进云彩里啦!那里的马路宽宽的,车水马龙,一辆接一辆,“呼呼”地跑着。

街道两边的商店多得数都数不清,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新奇的东西。

有一次,我在大城市的商场里,看到了一个会跳舞的机器人,它的动作可灵活啦,就像真人在跳舞一样,我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心里想:“哇塞,这也太酷了吧!”大城市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像大大的动物园,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

还有超级大的图书馆,里面的书多到我一辈子都看不完。

可是呢,大城市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

人太多啦,走到哪里都是人挤人。

坐地铁的时候,那叫一个挤呀,我都快被挤成肉饼啦!再说说我们的小城市。

小城市就像一个温暖的小窝,虽然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但是有熟悉的街道和亲切的邻居。

我每天上学,一路上都能碰到认识的叔叔阿姨,他们都会笑着和我打招呼。

放学后,我还能和小伙伴们在小区里一起玩耍,自由自在的。

小城市的空气也特别好,蓝天白云,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周末的时候,我可以和爸爸妈妈去郊外的小河边钓鱼,河水清清的,能看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公园里放风筝,风筝飞得高高的,我们在草地上跑啊笑啊,开心极了!我心想:“这在大城市里可不容易做到呢!”我的好朋友小明就从大城市来我们这玩过,他一开始还觉得小城市不好玩,没什么大商场和游乐园。

可待了几天之后,他就喜欢上这里啦,说这里让人很放松,没有那么多的压力。

我问他:“那你觉得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呀?”他想了想说:“各有各的好呗!”其实呀,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宁静和温馨。

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有它们独特的魅力。

我觉得呀,只要能让我们开心快乐地生活,就是好地方!。

大中小城市划分方法

大中小城市划分方法

大中小城市划分方法在城市划分中,通常会使用大中小三个分类划分来描述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

这种划分方法主要是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水平等多个指标综合考量的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方法。

1.大城市大城市是指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

一般来说,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规模较大:大城市的人口通常在几百万以上,甚至超过千万。

人口数量众多使大城市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和市场潜力。

(2)经济发展水平高:大城市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具有发达的工商业和金融服务业,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高。

(3)基础设施完善:大城市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先进,并且具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管理水平。

(4)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大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对于科技、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2.中等城市中等城市是指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文化教育水平一般的城市。

中等城市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规模较大:中等城市的人口数量通常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活力。

(2)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中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比较中庸,既不像大城市那样发达,也不像小城市那样薄弱。

(3)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中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比较完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

(4)文化教育水平一般:中等城市虽然文化教育资源相对不及大城市,但也会有一些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和文化设施,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

3.小城市小城市是指人口规模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相对简单、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城市。

小城市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人口规模较小:小城市的人口数量通常在几万到几十万之间,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经济活力一般较低。

(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低,工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弱,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相对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传涛:逃回“北上广”悖论中的民生之痛在大城市,房子贵、交通难、生活烦,票子却不够花,成为逃离“北上广”的理由。

原以为在小地方,压力会更小、过得会更舒服,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地方“拼钱”,小地方“拼爹”。

回到二、三线城市的“都市人”,感觉又跳进了一个“围城”。

(本报今日12版)人生处处是围城。

围城处处是碰壁。

用这句话来形容刚刚逃离了“北上广”又选择逃回“北上广”的年轻人再合适不过。

这里的碰壁,绝非能用多买了几张火车票来形容;更多的,关于人生的梦想,幸福的追求,以及人生蓝图的实践,都在失败的坎坷中遇到挫折。

要知道,给予信心最大打击的不是一次次的失败,而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适合个人发展的环境。

大城市的寂寞,小城市永远不懂;然而,小城市的喧闹,大城市也不解风情。

大城市里电影院、文化馆、健身房,可单单为了买房就要付出几十年薪水预支的代价;大城市包容开放,在地铁里都时尚地玩着手机、转着微博,说着流行语。

小城市里的房价虽然可以承受,但精神追求与文化享受却往往得不到满足;加之小城市里的行政现状没有大城市发达先进,“拼爹”、“拼关系”等现象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更是找不到起码坐标与定位。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不安分。

追求所谓的精神满足,总被长者视之为不安。

然而,每一位逃回“北上广”的年轻人,何尝不想过幸福的生活,像海子的诗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然而,面朝大海需要海景房,即便没有海景房,也需要一个能得到充足阳光的、可以种些花花草草的阳台,才能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感觉。

只是可惜,这一切在大城市里很像奢望。

所以,对于选择逃回“北上广”的人来说,他们的幸福指数未必就能涨上去。

显然,无论是选择逃离,还是选择逃回,只能是一种“次劣选择”。

其实,“北上广”也不是不“拼爹”、“拼关系”,但是,因为“北上广”中有更多的不需要靠“拼爹”、“拼关系”就能成功的案例,这里也就有了更多的公平与正义。

在相对比较公平正义的环境里,必然催生出属于年轻人的不安分,也必然滋生出小城市市民难有的人生理想。

这便是逃回“北上广”的最充分理由———有梦想,就会有幸福。

大城市里有困境;小城市里有迷茫。

这是一个逃不出的悖论。

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小城市的问题在于精神的荒凉与特权意识的迷恋,大城市的问题在于基本的收入不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成本。

但从根本上讲,“逃离北上广”与“逃回北上广”的纠结,反映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面临着相当大的生活压力。

刘忠良:年轻人,你是来北上广深做下脚料吗?前些天收到短信,一位高中同学换手机号了,原因是毕业后奔赴深圳工作去了。

近日接到农村老家里来电,刚毕业的,比我小一些,说是要来北京工作,问我来北京需要准备多少钱。

我不好意告诉他,由于我来北京时不知北京生活成本那么高,严重低估,被迫好多天是在吃干方便面。

进入7月,2012年的毕业生想必绝大多数都已经毕业离校了,他们已经、或正在、或即将奔赴所期望的城市或者说要去工作的城市。

对于一直向往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的同学,我想跟他们说,“生活压力大,选择需谨慎”。

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由于房价高物价高竞争激烈压力大,有人就把这些大城市比作为“绞肉机”。

这个比喻很精辟,但更准确的说,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口绞肉机”。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在农村,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18,而北京不足0.71,上海不足0.74,全国倒数前两名。

如果有分城市人口数据,估计广州和深圳生育率也是特低。

这说明什么问题?大城市压力太大了,所以生育率特别低。

按照1.2左右的生育率,全国人口每过一代减少45%。

按照北京上海0.7的生育率,如果未来没有新的外来人口移入,北京上海将每过一代减少近70%,未来人口疯狂崩溃的减少!当然,实际上不会这样,因为还有年轻人源源不断的流入。

但年轻人一旦到了这些特大城市,也进入生育率特低状态。

这时,就有一个巨大的危险——大城市成了中国人口、中华民族的“人口绞肉机”——这样的大城市无疑要摧毁中华民族的未来!如果说跟年轻人谈民族与国家未来问题,可能太大了,那就谈谈个人问题吧。

是的,大城市机会多,但同时,你的竞争对手也多。

比如我刚来北京时,第一份工资不到我小学毕业到南方打工同学的一半,而且还比他多了房租。

高度竞争之后,只能是少数是胜利者,绝大多数还是默默无闻。

特别是在中国社会越来越板结化、越来越拼爹的今天,外来年轻人在特别不占优势,尤其是没钱又没关系的普通民二代和更不幸的穷二代、农二代。

北京工资全国第一,当然,这是平均。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包括我再内,都是给北京平均工资拖后腿的。

我一下火车看到“北京欢迎你”,但不知欢迎不欢迎给北京平均工资拖后腿的和要求北京公平待遇的人,因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直嫌弃外来人口涌入太多。

对于从小地方特别是从农村出来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工作,是有一股优越感,回到家里也可以说说你是在帝都、在东方明珠、在南方明珠工作,然后再谈谈高楼大厦、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了什么名人。

但这种光彩,有意义吗?背后是更大的压力。

如果混的不成功,这对你来说是“金玉在老家,败絮在外地”。

以北京为例,看着西单、王府井那么繁华,但对大多数外来青年人来说,也只能看看,区别仅是在电视上看还是路过了看。

北京机会是很多,但成功者只能是少数,多数人是陪衬、是成功者的垫脚石、是激烈竞争的下脚料、是高物价高房价的牺牲品。

对多外来年轻人来说,你的收入对比北京的房价、对比北京的物价、对比在北京的女孩对你的要求,你太惨了、太悲催了、活得太累了!在我们农村,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其中有一个标准是不是能够娶妻生子。

如果你是光棍,如果你连孩子都养不起,显然你是失败者。

可惜,北京物价高,你的女朋友可能对你的收入要求更高;北京房价高,如果你的女朋友要求你有房子,在中国性别比失衡危机即将大规模显现的今天,也许你就会在北京加入光棍大军。

如果你一直在底层,可能在北京混注定是一辈子光棍。

即便娶了老婆,还要考虑养孩子成本那么高又怎么办。

以我们农村娶妻生子的成功标准,你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混,对多数外来年轻人来说,成为失败者的概率越高。

大城市也许就是高机会高风险外加高失败率。

比如我,最怕的就是给爸妈打电话时,妈妈一直催问我找女朋友没有。

或许原因之一是别人的孩子许多已经娶妻生子了,我还不见影子。

我小学毕业的同学妈妈对我妈说:“你家忠良比我家XX多上十年学,如果在北京混不好,还不如我家XX,我家XX房子老婆孩子都有了。

”压力大啊,太悲催了,房子老婆孩子都没有影。

如果再过几年还混不出老婆孩子,回到老家我真是个失败者,那时真的是不敢回家见家乡父老了,至少我连我的小学同学都好意思再见到了。

如果他/她的孩子会跑着喊你叔叔了,还问你的小孩在哪里,你还有没有娶到老婆,你怎么回答?那就丢人丢到连小朋友都不敢见了,包括自己父母的脸也丢光了,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前我也成了“不肖子孙”!作为一个农二代穷二代,自小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不过从现在社会看来,我是个疯子,或者患有精神病:当这金钱和权力成为这个社会最高信仰时,我选择的上帝却是伟大与真理;当他人都为自己奋斗时,我给自己定的使命却是“肩负祖国的未来,托起民族的希望,承载人民的期待”,完成这个使命而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创建先进思想,培育先进制度,塑造先进文化”。

嗨,连自己都没有救了,几年后就可能面临失败到“无颜见江东父老”,还整天想着改变民族命运,真的疯了。

嗨,没办法,一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和任务太大,找女朋友也不能找弱的;二是我是穷二代、农二代、没好学历、没好工作,或许更重要的是我没有票子房子车子。

这样的土鳖,还要找个天上飞的厉害的,或许不少人该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尽管在上帝面前,应该是上帝可以器重的一类人,但这个社会已经太俗了,还有多少人瞧得起寒酸的思想者、心怀天下者?有时候还真的想过,是否是应该请上帝的人间使者——神父——帮忙。

面对上帝,我丢人了,我过去一直认为应该做上帝不能来到人间做的事,做一个顶一万个的最根本的事,但这样的制度这样的社会让我一个也没做了,就想请上帝帮忙了,无颜面对上帝。

我来北京,是因为首都在北京。

我需要首都,就是不知首都需不需要我这样老是想改变国家的人。

如果首都在我们河南了,我就不来北京了。

或者首都迁到我们河南某个城市,我也跟着过去。

嗨,实际上,你到了首都又怎么样?你也见不到决策者,这跟在其他城市没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许多人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一半是主动选择的,另一半就是无奈的。

农村没有多少施展的空间,小县城小城市也缺乏机会。

比如说你学的计算机方面的,可能就被迫去北京、上海、深圳。

以网站为例,中国最大的网站新浪、搜狐、凤凰、百度总部在北京,腾讯在深圳,网易在广州,如果你想在大型网站工作,北京机会最多,广州深圳次之,你老家农村或县城根本没有什么可以选择。

年轻的无奈,很多是中国的发展不均衡造成的,比如城乡的不均衡,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

而这种不均衡,首先是权力影响的结果,接着又随着市场力量继续持续下去——在低生育率、年轻人口迅速减少和发展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中国的城市只能是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比如北京,有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等众多著名高校、众多研究机构和许多大企业的总部,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什么?再如我们河南郑州,有人说是铁路拉起来的城市,其实这不对,更重要的是因为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到了郑州。

如果说郑州是铁路拉起来的城市,那湖南株洲怎么不超越长沙呢?原本河南大学早期很厉害的,但由于省会迁出了,结果就跌落下去了,曾经的和清华一样的三大留学基地之一,至今连211工程大学都不是。

有人说,深圳既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省会,那跟权力主导有什么联系?错了。

如果当年中国齐头并进所有地方同时改革开放,没有给深圳率先开放和自由的“特权”(这是每一个城市都应该平等拥有的权利,但那个年代就是“特权”了),让深圳率先积聚起发展势能,然后深圳依靠市场经济下的马太效应和后续的特别权利继续高速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特权”会有今天的深圳吗?包括大连、青岛、苏州、宁波等,道理也是一样的。

在以权力为中心的国家,少数城市依靠权力积聚了绝大多数发展资源,优先长大。

到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无情的马太效应下,大的更大,小的相对更小。

由于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等导致中国低生育率过早过严重的到来了,在年轻人迅速减少的情况下,户籍年轻人口急剧下滑的大城市对外来年轻人产生强烈的需求,同时集中过多资源、权利和机会的大城市也源源不断的吸引着年轻人,而中小城市特别是城镇和农村渐渐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因为年轻人跑了。

这样的结果,大中小城市和城乡发展更加不均衡,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又无奈的跑向压力更大的大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