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拓展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专题训练 测量物质的密度(特殊法)

第六章专题训练测量物质的密度(特殊法)1.在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想知道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甲图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g,食用油的密度为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食用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食用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m2)则食用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2.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①将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江水的密度为________g/cm3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 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 2;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_______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 3;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密度》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应用点一 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例1】 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 )。
A .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B .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C .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D .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解析:本题利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无论是一杯水,半杯水或一滴水,组成它们的物质不变,故密度不变,正确选项为D 。
答案:D应用点二 密度公式的运用【例2】 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
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 kg/m 3。
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 )。
A .5 kgB .50 kgC .500 kgD .5 000 kg解析: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接近,约为1.0×103 kg/m 3,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 kg ,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即雕像的体积跟真人的体积相等,由V =m ρ,V 人=V 像,ρ像ρ人=m 像m 人,即m 像=ρ像ρ人m 人=8×103 kg/m 31×103 kg/m 3×60 kg =480 kg ,约为500 kg 。
答案:C应用点三 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例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ρ甲>ρ乙B .ρ甲=ρ乙C .ρ甲<ρ乙D .无法确定甲、乙密度的大小解析:方法一:如图甲所示,在横轴上任取一点V 0,由V 0作横轴的垂线V 0B ,分别交甲、乙两图线于A 、B 两点,再分别从A 、B 两点向纵轴作垂线,分别交纵轴于m 甲、m 乙两点,由图象可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V 0,m 甲)和(V 0,m 乙),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甲=m 甲V 0,ρ乙=m 乙V 0,因为m 甲<m 乙,所以ρ甲<ρ乙,故正确选项为C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测量物质的密度》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应用点一量筒的使用和读数【例1】如图所示量筒的量程是______ mL,分度值是______ mL。
放入物体前,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________ mL;放入物体后,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________ mL,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 cm3。
解析:图中所示的量筒靠近筒口的最大刻数为“100”,上面标有“mL”,表明量程是0~100 mL,在量筒壁上标注的任意两个相邻的读数之间都有10个小格,表明该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放入物体前,水面凹面正对着53 mL处,放入物体后,水面凹面正对着60 mL 处,则物体的体积为V=60 mL-53 mL=7 mL=7 cm3。
答案:0~100153607应用点二测固体的密度【例2】薛悟理同学在实验室里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
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矿石放在左盘中,将砝码放在右盘中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标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
(3)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
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ρ=______ kg/m3。
解析:(1)测量固体的密度时,一定要遵循先测质量后测体积的顺序,如果先测体积后测质量,测体积的过程中物体会沾上水,使后面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偏大。
(2)图中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横梁左边偏高,因此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3)从图中可以看出,矿石的质量m =50 g +10 g +2 g =62 g ,矿石的体积为V =80 cm 3-60 cm 3=20 cm 3,故矿石的密度ρ=m V =62 g 20 cm 3=3.1 g/cm 3=3.1×103 kg/m 3。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专题特训2 特殊方法测密度

58
g。
【点拨】
(1)由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游码示数为3 g,
小玛瑙石质量为m小玛瑙=50 g+5 g+3 g=58 g。
1
2
3
4
5
6
专题特训
(2)将小玛瑙石放入装有40 mL水的量筒中后,液面位置如
图乙所示,则小玛瑙石的体积为
式
ρ=
是
2.9×103
20
,计算出小玛瑙石的密度
kg/m3。
1
2
3
4
5
6
g/cm3 =
专题特训
(3)小荣想用同样方法测出大玛瑙石的密度,当他用天平测出
大玛瑙石的质量m后,发现大玛瑙石不能直接放入量筒,
于是聪明的小荣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操作:
1
2
3
4
5
6
专题特训
①将大玛瑙石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标记水面位置后取
出大玛瑙石;
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用量筒往烧
②用抽气机抽空密闭容器内空气,测出此时密闭容器的质
量m2;
1
2
3
4
5
6
专题特训
③在密闭容器中注满水,测出密闭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3;
④根据实验原理求出空气的密度ρ1。
⑤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三次测量求密度平均值。
小科同学的测量方案:
1
2
3
4
5
6
专题特训
①测出充足气的排球质量m1';
②如图所示,利用排水法让排球内气体全部进入量杯,当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六章
专题特训2
质量与密度
特殊方法测密度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拓展训练: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2016山东潍坊寿光期末)要测一拇指粗细、长短的柱形金属块的体积,现有足量的水和表中所示的量筒可供选择,从可行性和准确性上考虑,应选用的量筒是( )A.0~10 mL,0.2 mLB.0~50 mL,1 mLC.0~100 mL,2 mLD.0~200 mL,5 mL2.(2014山东济宁中考)小梦参加了5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
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 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 g/cm3B.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3.(2018河北邢台树人中学期末)如图是测量小金属块A密度的实验,如果量筒中无金属块A时,液体体积为60 mL,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图是天平未平衡时的情况,要使天平平衡,平衡螺母应往什么方向移动,为什么?(2)由②图可以看出,小金属块的质量为g;(3)小金属块的体积是mL;(4)计算小金属块的密度。
4.打开酒瓶瓶盖,会闻到酒精的气味,瓶盖开启时间长了,会不会使酒的酒精度(酒中酒精和酒的体积百分比)降低呢?小明认为: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与水的密度不同,若酒的酒精度发生变化,则酒的密度必定会变化。
因此只要确定酒的密度是否变化,就能做出有效判断。
于是他用天平、烧杯、量杯和白酒等器材,测量酒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首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其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白酒,测出烧杯和白酒的总质量;再次,将烧杯中的白酒倒入如图所示的量杯中,测出白酒的体积;最后,计算出白酒的密度。
(1)①同学们认为小明的操作过程有不足,不足之处是:a. ;b. 。
八年级物理上《密度》拓展训练

《密度》拓展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0分)1.(20分)据央视网:“从12月1日零时起,国内汽油价格每吨降低540元,降价后,92号汽油每升下降0.43元。
”据此估测汽油的密度约为(不考虑生产运输过程中密度的变化)()A.0.80×103kg/m3B.0.85×103kg/m3C.0.90×103kg/m3D.0.75×103kg/m32.(20分)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g的甲物体和10g的乙物体密度相同B.10cm3的甲物体和20cm3的乙物体密度相同C.将20g的甲物质和20g的乙物质混合后,平均密度为0.75×103kg/m3D.将20cm3的甲物质和20cm3的乙物质混合后,平均密度为0.75×103kg/m33.(20分)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C.量杯质量为40 gD.60 cm3该液体的质量为60 g4.(20分)有一空瓶子质量是10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60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5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g/cm3?()A.0.5B.0.8C.1.0D.1.25.(20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密度》拓展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0分)1.(20分)据央视网:“从12月1日零时起,国内汽油价格每吨降低540元,降价后,92号汽油每升下降0.43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错误的选项是〔〕A.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B.使用天平测质量时,加减砝码要用镊子C.使用液体温度计时,应将玻璃泡浸入液体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使用量筒测体积时,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底部相平2.小明进行了如下图的四次测量,其中读数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长度为5.23cmB.物体A的重力是4.6NC.金属块的体积是100cm3D.金属块的质量为25g3.关于测量工具的使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偏离分度盘中央应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平衡C.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必须保证水能淹没小石块且放入石块后水不会溢出D.在月球上,弹簧测力计依然能够测力,天平依然可以测物体的质量4.以下是测定菜油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3〕在矿泉水瓶中装满菜油,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4〕将菜油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菜油的体积V1;〔5〕将菜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剩余菜油和瓶的总质量m3;〔6〕读出量筒中所盛菜油的体积V2;〔7〕计算菜籽油的密度。
有三个实验小组分别选用其中局部实验步骤测量出菜油的密度,并写出表达式:〔ρ水〕①ρ=②ρ=③ρ=,你认为较合理且误差较小的表达式是〔〕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5.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拾到一块小矿石,查阅相关资料获知该矿石的密度为2.50g/cm3.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各自测得矿石的密度为ρ甲=2.48g/cm3、ρ乙=2.51g/cm3、ρ丙=2.47g/cm3 ,ρ丁=2.56g/cm3 ,那么以下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A.四位同学的测量是错误的,因为该矿石的密度值为2.50g/cm3B.只有乙同学的测量是正确的,因为他测得的数据最接近矿石密度的真实值C.只有丁同学的测量是错误的,因为他测得的数据与矿石密度的真实值偏差最大D.只要实验方案合理、操作正确,数据真实,四位同学测量的数据都是有效的6.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方案: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⑤将烧杯中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拓展训练一:测量物质的密度(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拓展训练(一)益智趣题1.如图所示,AB是从同一块金属片上裁下的两小片,其中A是正方形,B的形状不规则,请你用一种物理方法比较准确的测出B的面积。
【答案】需要测量器材有刻度尺和天平先用天平分别测出AB的质量分别为m A、m B在用刻度尺测出A边长为a,则B的面积为S=m B a2/m A【点拨】必须注意到AB是从同一块厚度均匀的金属片上裁下的两小片,即它们的密度和厚度相同2.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公式测出物体的和的过程,其中量筒测,天平测。
【答案】ρ=m/v 质量体积体积质量(二)图题巧解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个小贝壳密度的实验情景(1)请将图甲中测量到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并填写表格中的缺项贝壳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量筒中水的体积V2/cm3贝壳的体积V/ cm3贝壳的密度ρ/(kg·m-3)(2)图乙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
【答案】(1)贝壳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量筒中水的体积V2/cm3贝壳的体积V/ cm3贝壳的密度ρ/(kg·m-3)14 53 60 7 2×103(2)测量过程中移动平衡螺母。
点拨:14g,量筒中水的体积是53cm3,放入贝壳后水和贝壳的总体积是60cm3,则贝壳的体积V=60cm3-53cm3=7cm3,贝壳的密度ρ=m/V=14g/7 cm3=2×103kg/m3总结提示: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密度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步骤的合理性是提高实验测量准确程度的重要举措,巧妙设计实验步骤,可使测量值更准确一些。
(三)奥赛殿堂有一批零件共有81只,其中有一个内部有缺陷,质量偏小,给你一架天平(无砝码)在不考虑偶然性的情况下,至少要用天平称量几次可以把次品找出来?说出你的做法。
【答案】(1)把零件3等分;(2)任取两份放在天平上比较,可确定出有却缺陷的一个零件在那一份内;(3)在挑出有缺陷零件的那一份内,再进行3等分每份9个;(4)同样又能确定在那一份内,依此再进行两次可选出次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质的密度》拓展训练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10分)小强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经过规范操作,得到如下数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容器的质量为g,能正确反映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的图象是图中的实验编号12液体的体积V/cm3412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20282.(10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m1,当装满密度为ρ0的水时,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2;当该瓶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3.则这个瓶子的容积为,液体的密度为。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0分)3.(10分)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V奶=cm3;则酸奶的密度ρ=g/cm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
其原因是。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水的密度已知),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测酸奶密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以及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10分)小敏最爱喝的饮料是橙汁。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在家里自己动手测橙汁的密度。
能用得上的器材有:一瓶橙汁、弹簧测力计、水和一些线绳。
下面是小明测出橙汁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观察瓶中橙汁的高度,并做好标记。
(2)用线绳将一瓶橙汁系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1;(3);(4)。
利用上述实验步骤测量出的物理量计算橙汁密度表达式ρ橙汁=。
5.(10分)“测定蜡块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1)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天平左端高,右端低,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把蜡块放在左盘中,向另一个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读出蜡块的质量为m;(3)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则蜡块的密度的表达式为ρ=;(4)这种测定蜡块密度的方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5)针对上面遇到的问题李明采用了如下方法进行试验:A.天平测出蜡块质量,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
B.量筒中加入适量水C.细线系着小铁块浸没在量筒内水中D.用细线将小铁块和蜡块系在一起浸没在量筒中如图丙通过测量可知:蜡块的质量为g,体积为cm3,密度为kg/m3。
6.(10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步骤如下: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1)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若要消除这一操作误差,只要调整上述步骤的顺序就可以了,步骤应调整为(填序号)(3)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
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7.(10分)小明和小刚在物理兴趣小组活动时发现:泥沙的密度比水大。
因此他们猜想:若江水中含沙量越高,则江水的密度可能越大。
他们决定用清水和食盐配制盐水,测量盐水密度来模拟分析这一问题。
(1)为测盐水的密度,有两套方案:小明同学的方案是: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空烧杯中,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小刚同学的方案是:先在烧杯里放一些盐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然后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请你对以上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并确认哪一种方案更可取一些:(填小明或小刚)。
因为另一个同学测得偏小,造成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偏小或偏大)(2)他们经过多次的实验测量,得到了盐水密度与盐的百分含量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分析图表数据,可知他们的猜想是(正确/错误)的。
盐的百分含量%468101520盐水密度/(g/cm3) 1.05 1.08 1.10 1.12 1.15 1.17(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如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盐水的密度与盐的百分含量之间的曲线。
(4)小明在实验中,测得了某盐水的密度为 1.16×103kg/m3,则这种盐水的盐含量约%。
(5)印度洋海水比北大西洋海水密度小,可知北大西洋海水含盐量较(高/低)。
8.(10分)下面是小芳和小华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
剩余油(2)如图是按小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情况,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油的密度/kg•m﹣334.1209.(10分)“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①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用字母表示)A.计算橙汁的密度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D.调节天平平衡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②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g。
③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d.橙汁的密度ρ橙汁=(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10.(10分)小亮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由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g。
(2)将烧杯中的酱油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cm3。
(3)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酱油的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kg/m3。
(4)小华设计另一种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方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l,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酱油,再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待油全部倒入量筒内,测出量筒内酱油的体积为V;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按该实验方案测出酱油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5)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
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6)小明针对(5)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测量物质的密度》拓展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10分)小强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经过规范操作,得到如下数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1×103kg/m3,容器的质量为16g,能正确反映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的图象是图中的B实验编号12液体的体积V/cm3412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2028【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分析】(1)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等于液体的质量和容器的质量之和;由此计算出第二次比第一次液体多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2)计算第一次液体质量,从而得到容器质量;(3)在实验中,在倒入液体之前,此时液体的体积为0,而容器的质量并不是0,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加,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解答】解:(1)第一次测量时液体体积V1=4cm3,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1=20g,第二次液体的体积V2=12cm3,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2=28g,第二次液体比第一次质量多:m=m2﹣m1=28g﹣20g=8g,第二次液体比第一次体积多:V=V2﹣V1=12cm3﹣4cm3=8cm3,所以液体的密度:ρ===1g/cm3=1×103kg/m3。
(2)第一次容器中液体的质量:m液1=ρV1=1g/cm3×4cm3=4g,所以容器的质量:m容=m1﹣m液1=20g﹣4g=16g;(3)在倒入液体之前,此时液体的体积为0,而容器的质量并不是0,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加,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A、直线从原点开始,表示容器的质量为零,故A错误;B、从纵轴上方开始,随液体的增加总质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直线从横轴上开始,说明液体质量为零时,有一定体积,故C错误。
故答案为:1×103;16;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总质量与液体质量和容器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0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m1,当装满密度为ρ0的水时,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2;当该瓶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3.则这个瓶子的容积为,液体的密度为。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分析】(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2)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瓶子的容积(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瓶子装满水后,水的质量:m水=m2﹣m1,根据ρ=可得,水的体积:V水==,瓶子的容积:V=V水=;(2)装满另一液体时,液体的质量:m液=m3﹣m1,液体的体积:V液=V=;则液体的密度:ρ液===。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密度公式的应用,审题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不变”。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0分)3.(10分)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81.4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V奶=40cm3;则酸奶的密度ρ=1.1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