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1.3《技术的未来》(2)教案
《技术的未来》教学设计

技术的未来简介《技术的未来》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探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技术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2.探讨技术在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3.提升学生分析和思考技术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讲义:包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相关案例;•板书:绘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用相关的案例或图片等方式导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探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方面的发展;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技术在以上方面的应用场景;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分组展示和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上述的技术发展趋势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2.每个小组对选定的方面进行展示,并阐述其应用场景、优势和挑战;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探究该技术对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技术的未来发展对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2.教师引导学生展望未来,思考自己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
课堂扩展1.学生可以通过课后阅读、互联网搜索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2.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小论文或者进行口头报告。
评估方法•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表现;•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课后作业(如小论文或口头报告)的内容和质量。
参考资源•技术媒体报道和新闻;•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苏教版 通用技术 技术的未来 教案

技术的未来
课时
1
课型
新
教
学
目
的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知
识
点
未来技术走向何方
能
力
点
1.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三、技术的未来
“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
“月球城市”
辩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
有人则认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固然可以消除它所带来的一切已知的危害,但是谁能保证,它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更为严重的灾难呢?
讨论题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
正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
反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学生辩论时有困难,提示从克隆、核能、互联网、转基因太空等方面进行辩论)
本章小结: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与人
技术与社会
技术与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的专利性
三、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小结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练习
3、谈谈你对“割骨增高术”的看法,就“如何理性地选择技术”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作业
查阅并整理有关20世纪重大发明的资料,分析其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评选出全班同学公认的“20世纪十大重大发明”。(汽车、电话、飞机、宇宙飞船、深海潜艇、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核能)
技术技术的未来教案

通用技术的未来教案第一章:走进通用技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通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通用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活动通过引入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通用技术的应用。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的方案质量和可行性。
第二章:通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
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跟踪能力。
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2 教学内容通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
新技术的敏感性和跟踪方法。
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3 教学活动分析各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的实际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新技术的跟踪研究,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关注和了解。
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提出创新的技术应用方案。
2.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观察学生在新技术跟踪研究中的参与度和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的方案质量和可行性。
第三章:通用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培养学生对技术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3.2 教学内容通用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技术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3.3 教学活动分析伦理和法律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通用技术发展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技术伦理和法律问题。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技术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决策过程。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通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仲尼中学高三通用技术技术的将来教案【教材分析】“技术的将来〞是“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三节,第一章的最后一课,旨在引导学生展望技术的将来。
本节课以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开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还要对第一章进展小结,认识技术的过去、如今和将来,认识技术与人,技术与科学、艺术等的关系。
在这一节里教师要通过对技术的将来开展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要以案例的形式,考虑技术的将来对生活前景的影响;通过辩论,理性对待技术的将来开展。
教学重点是理解技术的将来开展趋势。
教学难点是通过对技术的将来的分析,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1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关注技术将来开展趋势的热情源自于他们所处的这个开展时期,高中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
精选好的案例一定会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到达预期。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将来开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2〕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化地用科学的目光去观察生活,去对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才能和想象的才能。
4〕通过学习,培养小组、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才能。
5〕能进展技术的将来的案例分析,并就技术对将来的开展进展辩论。
形成与技术相联络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
形成和进步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考虑、批判性考虑等方面的才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小组、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才能,创新思维的才能和想象的才能。
3.情感目的: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技术的将来开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理性对待技术。
【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为主,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
高二通用技术必修一《1.3技术的未来》教学设计

1.3技术的未来——教学设计学段: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1.3《技术的未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未来”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三节,也是最后一节,旨在引导学生展望技术的未来。
本节是本章的拓展性内容,与第一节“技术的价值”和第二节“技术的两面性”紧密联系,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的关注,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2、能力目标:能进行“技术的未来”的案例分析,并就技术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辨论。
能对技术的未来进行大胆的憧憬,同时双形成对技术未来的理性态度。
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辨证地看待技术的发展,形成选择技术的理性态度。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以“案例子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及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一些图片、FLASH、视频做为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找好每一个问题的切入点很重要,应多从学生的身边找问题,多从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的问题入手,针对学生的孩子心理,充分调动其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问题等能力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让学生学会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相当重要,使学生通过交流、辩论,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高中通用技术-1.3《技术的未来》(2)教案

技术的未来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的未来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未来课时:共1课时作者:刘洪艳(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畅想中,在交流讨论中,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畅想交流、案例分析和技术对未来的发展的辩论,初步掌握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和联系,使学生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技术世界。
四、教学方法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对于技术的未来这节课,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来展示,我想应该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片展,科技馆。
《技术的未来》高三通用技术教案

《技术的未来》高三通用技术教案三、技术的未来学习目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
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面对技术对人类、对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们常常会问: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案例分析“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文莉家安装有无线家庭网络,每个家庭成员都可接入无线高速因特网。
退休在家的母亲闲暇时,或者看看电视,或者上网与同龄人一起下象棋。
家里的几台电视都无线连接到同一信号源,她既可以在卧室或客厅里用电视或电脑收看节目,也可以在浴室里使用防水掌上电脑收看。
文莉早晨上班前,先到机场接客户。
到了机场,发现客户的航班晚点了,于是她便利用等待的时间用掌上电脑接入办公室的网络收发邮。
与此同时,文莉的丈夫凯峰上班前,用电子锁锁上门。
中午,凯峰想起来要为母亲准备生日礼物,于是他用手机上了因特网,选定合适的商品后,用手机的电子购物功能来购买商品。
按一下自己的掌上电脑地图,他看到代表文莉位置的点就在附近的一家快餐店里,于是他赶到快餐店,和文莉一起共进午餐。
下午文莉在驾车回家之前,先在车里查看了一下家里的温度,她决定将暖气调高2℃,用好怕掌上电脑或手机进行这种调节易如反掌。
走进家门,家庭娱乐设备已探测到她的进入,顿时自动开启她喜欢的音乐。
文莉从冰箱里拿出晚餐需要的食物,取出的时候,内置传感器自动记录她取出的食物,家庭网络同时更新了每周的补充购物单。
此外,这些设备还可自动检出已过期的食物。
凯峰回来了,他们一起做了晚饭。
讨论请你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技术,并结合案例,大胆设想,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阅读《告后人书》爱因斯坦曾写下一篇“写给五千年后人民”的《告后人书》,文中写道:“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生活舒适得多--------纵然有这一切------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而且不同国家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
《技术的未来》教案设计

技术的未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2.探究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3.分析技术与社会、人类进步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技术的历史回顾–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兴起2.技术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智能家居、移动支付、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3.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智能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技术与人类的融合,超级智能的出现三、教学过程第一节:技术的历史回顾1.讲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概念,介绍历史背景和影响。
2.探究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
3.经过讲解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历史,了解人类的科技进步是如何促进时代的发展。
第二节:技术的发展趋势1.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含义和发展方向。
2.介绍智能家居、移动支付、无人驾驶等应用场景,让学生对技术的现实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通过讲解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分析智能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未来发展方向。
2.探究技术与人类的融合,超级智能技术的出现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未来发展方向,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
四、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课堂中所讲的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技术未来的综合文章。
文章需呼应课堂所讲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
五、教学反思对于技术的相关课程,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尤其是要体现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另外,在课程中需要加强实践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身实践、观察和体验,增强学习的可操作性和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的未来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的未来章节: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第三节技术的未来课时:共1课时作者:刘洪艳(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在阅读畅想中,在交流讨论中,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3)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技术的未来进行畅想交流、案例分析和技术对未来的发展的辩论,初步掌握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3)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通过总结和联系,使学生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未来有整体的认识,把学生快乐地、理性地带进技术世界。
四、教学方法讨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对于技术的未来这节课,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来展示,我想应该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片展,科技馆。
2.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3. 教学策略设计本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交流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时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技术的价值和性质,对技术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对通用技术的认识更深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上课时我发现应该尽量多让学生参与或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非常关键,所以“技术的未来”这一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关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热情源自于他们所处的这个发展时期,高中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
精选好的案例一定会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达到预期。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课件PPT、各类工具。
2. 教学课件的准备教学课件比较简洁,多以直观的图片来说明,抓住关键知识点,突出中心。
七、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2010年看看未来医学新科技1. 机器人进入人体治病你持续发烧,但医生既没有给你开药,也没有打针,而是提供了一种特别的医疗方式——往血液里植入一种微小的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探测到发烧原因,摇曳着一对尾巴状的附加物,游过了动脉和静脉,运行到适当的系统,直接对感染部位进行治疗。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
但一个好消息是,可能不久之后,这种新型机器人就能应用于实际的医疗程序中。
全球的工程师们正致力于设计这种“纳米机器人”,并最终用于治疗从血友病到癌症的所有疾病。
2. 没有医生和护士的手术室发挥你的想象,到2020年时,你需要进行一次外科手术。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手术室里,就你一个人,看不到医生和护士,唯一看起来还像个人的是一个面无表情、步履轻盈、有着金属光泽机器人。
机器人一边通过可视摄像头对你进行观察,一边伸出机械臂做着指令动作。
这时你在熟睡,趴在手术台上,纹丝不动。
一个智能担架用传送带轻柔地托起你,一站站地向预定位置传送……虽然把这一场景的时间定格在2020年,但有些环节现在已经实现了,而且每年都向前迈进一步。
未来的手术室主要依靠科技,如影像学、模拟技术以及机器人辅助,手术室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3. 定做婴儿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能决定孩子性别的方法。
现在,这个可能性已经变得相当大。
美国54岁的著名生育专家杰夫·斯坦伯格博士日前宣布,他的生育诊所即将推出一项匪夷所思的“定做婴儿”业务——父母将可以“定做”一个自己想要的“完美婴儿”,随意下单挑选宝宝的性别、头发、眼睛甚至皮肤的颜色,就仿佛是定做一台组装电脑一样!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
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面对技术对人类、对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们常常会问: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板书课题:三、技术的未来【阅读案例】“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就“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根据自已所知道的技术,再大胆设想,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阅读】《告后人书》爱因斯坦简介:爱因斯坦(1879~1955)Einstein,Albert 德裔美国科学家。
1879 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镇的一个小业主家庭,自幼喜爱音乐。
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并取得瑞士籍。
后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找到固定工作。
他早期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都是在这里作出的。
1933年希特勒上台,爱因斯坦因为是犹太人,又坚决捍卫民主,遭到迫害,被迫移居美国的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在量子论、分子运动论、相对论等物理学的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他对社会进步事业也有重要贡献。
问题提出:爱因斯坦《告后人书》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告后人书》中写到:“一想到未来 , 大家都忧心忡忡。
”讨论: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互联网技术、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来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请就上述两种观点展开辩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正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
反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
结论:要从人类根本的、共同的、长远的利益出发,理性地看待技术,要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阅读】“月球城市”“月球城市”有多大?那时,你会到“月球城市”去吗?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方?走出课本,畅想:100年后地球人的生活法国国-家图书馆展出了绘于1910年的系列未来派作品,看看那些幻想家们是如何憧憬公元2000年的:飞翔的救火员可视电话远航的飞船巴黎到北京的电动火车当时的畅想,有些今天已经实现,可视电话、飞船等。
今天的人又在畅想:3000年后地球的生活,到了3000年后……自动刮胡刀不需要动手也能让男人保持好的仪表;你身上的衣服会根据时尚潮流自动更换;不是你背书包而是书包背你!运动也会变得省事。
你睡觉的时候机器就帮你锻炼好了大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技术据报道,一家国外博客网站最近公布了十项被认为是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技术,依次是人工智能、意识上传、超大型工程、分子制造技术、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电子人、太空移民、基因疗法/核糖核酸干预、虚拟现实、人体冷冻。
人工智能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太空移民基因疗法/核糖核酸干预本章小结: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动力,而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解放和发展自身提供了支撑,为人类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平台。
技术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人类掌握的技术越广泛,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就越深入。
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在利用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同时,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技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为目的,目的性贯穿技术活动的始终;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多方面知识,技术与科学、艺术的关系尤为密切;技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功利性,由此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技术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具有专利性,专利保护的权利需要依法取得。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本章小结知识网:(1)理清1个关系(启发学生回答)(2)贯通3个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小结,学生感觉获得了,有信心即可)a2AywU7KXBaF7y6。
獷军醬紗晓缥尘妈縊檁擊掺鋨綣郵鍵讧塵灘废態练糴軛艦贏胄鲦戬赶磯财谝艰作业布置:P21-练习:查阅资料,分析互联网、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等高新技术未来的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引导: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
)P21-2. 结合日常生活中某项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谈谈你对恩格斯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提示:可以是你使用过的,也可以是你听过的,见过的,结合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技术的价值人 保护 解放 发展 自然 利用 改造 保护 社会 促进…… 丰富…… 改变…… 技术的性质 综合性 目的性创新性 两面性 专利性…… 技术的未来 充满希望 隐含威胁 理性看待 正确使用性质分析)3.浏览课本及相关资料,规划自己本学期的技术活动。
八、教学反思本课增加了案例,所用时间教师要掌握好,只需要认识和了解,点到为止,在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为后面的畅想做铺垫。
本课设计的学生对未来技术的畅想和交流,给了学生展示知识面、锻炼表达和交流、学习信息的机会,效果很好。
在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生活的时候,学生都有内容可说,而且在交流时很有自信,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样实实在在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情和学习理性都调动了起来。
整节课安排的学生活动比较多,教师要控制好,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又要很好地控制课堂适可而止,尤其是辩论部分,有时学生的言辞会出现偏激甚至错误,教师要及时发现和引导到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