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思考与练习题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批处理系统是怎样的一种操作系统?它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分时系统?什么是实时系统?试从交互性,及时性,独立性,多路性,可靠性等几个方面

比较分时系统和实施系统。

5.实时系统分为哪俩种类型?

6.操作系统主要特征是什么?

7.操作系统也用户的接口有几种?它们各自用在什么场合?

8.“操作系统是控制硬件的软件”这一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9.设内存中有三道程序,A,B,C,它们按A~B~C的先后顺序执行,它们进行“计算”和“I/o操作”

的时间如表1-2所示,假设三道程序使用相同的I/O设备。

(1)试画出单道运行时三道程序的时间关系图,并计算完成三道程序要花多少时间。

(2)试画出多道运行时三道程序的时间关系图,并计算完成三道程序要花多少时间。

10.将下列左右两列词连接起来形成意义最恰当的5对。

DOS 网络操作系统

OS/2 自由软件

UNIX 多任务

Linux 单任务

Windows NT 为开发操作系统而设计C语言

11.选择一个现代操作系统,查找和阅读相关的技术资料,写一篇关于操作系统如何进行内存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的文章。

答案

1.答: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2.答:把多个独立的程序同时放入内存,使她们共享系统中的资源。

1)多道,即计算机内存中同时放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2)宏观上并行,是指共识进入系统的多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

3)微观上串行,是指在单道处理机环境下,内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地占有CPU,交替执行。3.答: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一种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在该系统中用户的作业被成批地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用户的作业自动的执行。

特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4.答: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在这样的系统中,用户感觉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好像独占计算机一样。实时系统:对外输入出信息,实时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并作出反应。

1)多路性:分时系统是为多个终端用户提供服务,实时系统的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经常对多路的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多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2)独立性:每个终端向实时系统提出服务请求时,是彼此独立的工作、互不干扰。

3)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与分时系统对及时性的要求类似,都以人们能够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实时控制系统对一时性的要求更高,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

5.答:(1)实时控制系统(2)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6.答:1)并发性2)共享性3)虚拟性4)不确定性。

7.答:两种,命令接口,程序接口。

命令接口:分为联机命令接口,脱机命令接口,图形用户命令接口。方便用户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而提供的接口。

程序接口:又称系统调用,是为了用户在程序一级访问操作系统功能而设置的。

8.答:不正确,因为操作系统不仅仅是控制硬件,同时它还控制计算机的软件。

9.(1)

20ms+30ms+10ms+30ms+50ms+20ms+10ms+20ms+10ms=200ms

(2)

20ms+30ms+10ms+40ms+20ms+10ms=130ms

10.

DOS

网络操作系统

OS/2

自由软件

UNIX

多任务

Linux

单任务

WindowsNT 为开发操作系统而设计的C语言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

思考与练习题

1.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为了实现并发进程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方面要做哪些工作?

2.试描述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状态改变时,操作系统进行进程切换的步骤。

3.现代操作系统一般都提供多任务的环境,是回答以下问题。

(1)为支持多进程的并发执行,系统必须建立哪些关于进程的数据结构?

(2)为支持进程的状态变迁,系统至少应该供哪些进程控制原语?

(3)当进程的状态变迁时,相应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吗?

4.什么是进程控制块?从进程管理、中断处理、进程通信、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及存储管理的角度设计进程控制块应该包含的内容。

5.假设系统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300ms轮换一次,CPU在进程切换时所花费的时间是10ms,试问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多少?6.试述线程的特点及其与进程之间的关系。

7.根据图2-18,回答以下问题。

(1)进程发生状态变迁1、3、4、6、7的原因。

(2)系统中常常由于某一进程的状态变迁引起另一进程也产生状态变迁,这种变迁称为因果变迁。下述变迁是否为因果变迁:3~2,4~5,7~2,3~6,是说明原因。

(3)根据此进程状态转换图,说明该系统CPU调度的策略和效果。

8.回答以下问题。

(1)若系统中没有运行进程,是否一定没有就绪进程?为什么?

(2)若系统中既没有运行进程,也没有就绪进程,系统中是佛就没有阻塞进程?解释。

(3)如果系统采用优先级调度策略,运行的进程是否一定是系统中优先级最高的进程?为什么?

9.假如有以下程序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S1: a=3-x;

S2: b=2*a;

S3: c=5+a;

(1)并发程序执行的Bernstein 条件是什么?

(2)是画图表示它们执行时的先后次序。

(3)利用Bernstein 条件证明,S1、S2和S3哪两个可以并发执行,哪两个不能。

答案

1.答:①为了从变化角度动态地分析研究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真实的反应系统的独立性、并发

性、动态性和相互制约,操作系统中不得不引入进程的概念。

②为了防止操作系统及其关键的数据结构受到用户程序破坏,将处理机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对进程进行创建、撤销以及在某些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控制。

2.答:①运行状态→就绪状态:此进程根据自身的情况插入到就绪队列的适当位置,系统收回处理

及转入进程调度程序重新进行调度。

②运行状态→阻塞状态: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道阻塞状态后。系统会调用进程调度程序重新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1)答:为支持多进程的并发执行,系统必须建立的数据结构式PCB,不同状态进程的PCB用链表组织起来,形成就绪队列、阻塞队列。

(2)答:阻塞原句、唤醒原句、挂起原句、激活原句

(3)答:创建原句:建立进程的PCB,并将进程投入就绪队列。

撤销原句:删除进程的PCB,并将进程在其队列中摘除。

阻塞原句:将进程PCB中进程的状态从运行状态改为阻塞状态,并将进程投入阻塞队列。

唤醒原句:将进程PCB中进程的状态从阻塞状态改为就绪状态,并将进程从则色队列摘下,投入到就绪队列中。

3.答:进程控制块(PCB)是为了描述进程的动态变化而设置的一个与进程相联系的数据结构,用于

记录系统管理进程所需信息。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操作系统通过PCB得知进程的寻在。

为了进程管理,进程控制块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进程的描述信息,包括进程标识符、进程名等。

(2)进程的当前状况。

(3)当前队列链接指针。

(4)进程的家族关系。

为了中断处理,进程控制块的内容应该包括处理机状态信息和各种寄存器的内容,如通用寄

存器、指令计数器、程序状态字(PSW)寄存器及栈指针等。

为了内存管理的需要,进程控制块的内容应该包括进程使用的信号量、消息队列指针等。

为了设备管理,进程控制块的内容应该包括进程占有资源的情况。

4.答: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进程的运行时间是300ms,切换另一个

进程所花费的总时间是10ms,隐刺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时间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10//(300+10)=3.2%.

5.答: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单元,是操作系统调度和分派的单位。线程只拥有一点

必不可少的资源(一组寄存器和栈),但可以和铜属于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拥有的资源。

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必须有一个线程。

(1)答:1表示新进程创建后,进入高优先级就绪队列;3表示进程因请求I/O活等待某件事儿阻塞;4表示进程运行的时间片到;6表示进程I/O完成或等待的时间到达;7表示进程运行完成而退出。

(2)答:3→2是因果变迁,当一个进程从运行态变为阻塞态时,此时CPU空闲,系统首先到高优先级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4→5是因果变迁,当一个进程运行完毕时,此时CPU空闲,系统首先到高优先级队列中选择进程,但如果高优先级队列为空,则从低优先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7→2 是因果变迁,当一个进程运行完毕时,CPU空闲,系统首先到高优先级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3→6不是因果变迁。一个进程阻塞时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发生的,和另一个进程等待的时间到达没有因果关系。

(3)答:当进程调度时,首先从高优先级就绪队列选择一个进程,赋予它的时间片为100ms。如果高优先级就绪队列为控,则从低优先级就绪队列选择进程,但赋予该进程的时间片为500ms。

这种策略一方面照顾了短进程,一个进程如果在100ms运行完毕它将退出系统,更主要的是照顾了I/O量大的进程,进程因I/O进入阻塞队列,当I/O完成后它就进入了高优先级就绪队列,在高优先级就绪队列等待的进程总是优于低优先级就绪队列的进程。而对于计算量较大的进

程,它的计算如果在100ms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它将进入低优先级就绪队列,在这个队列的进程被选中的机会要少,只有当高优先级就绪队列为空,才从低优先级就绪队列选择进程,但对于计算量大的进程,系统给予的适当照顾时间片增大为500ms。

(1)答:是。若系统中没有运行进程,系统会马上选择一个就绪进程队列中的进程投入运行。只有在就绪队列为空时,CPU才会空闲。

(2)答:不一定。当系统中所有进程分别等待各自希望发生的事件时,它们都处于阻塞状态,此时系统中既没有运行进程,也没有就绪进程。这种情况出现时,如果各个进程没有相互等待关

系,只要等待的时间发生了,进程就会从等待状态转化为就绪状态。但如果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相互等待彼此占有的资源,系统就有可能发生死锁。

(3)答:不一定。因为高优先级的进程有可能处于等待状态,进程调度程序只能从就绪队列中挑选一个进程投入运行。被选中进程的优先级在就绪队列中是最高的,但在整个系统中它不一定是最高的,等待队列中进程的优先级有可能高于就绪队列中所有进程的优先级。

(1)答: P1和P2并发执行的条件是,当且仅当

R(P1)∩W(P2) ∪R(P2) ∩W(P1) ∪W(P1)∩W(P2)={}

(2)答:R(S1)={x},W(S2)={a},R(S2)={a},W(S2)={b},R(S3)={a},W(S3)={c}

所以W(S1)∩R(S2)={a}, 因此S1和S2不能并发执行。

W(S1)∩R(S2)={a}, 因此S1和S3也不能并发执行。

而R(S2)∩W(S3)∪R(S3)∩W(S2)∪W(S2)∩W(S3)={}, 因此S2和S3可以并发执行。

第三章进程同步与通信

思考与练习题

1.一下进程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吗?若存在,是什么制约关系?为什么?

(1)几个同学去图书馆借同一本书。

(2)篮球比赛中两队同学争抢篮板球。

(3)果汁流水线生产中捣碎、消毒、灌装、装箱等各道工序。

(4)商品的入库出库。

(5)工人做工与农民种粮。

2.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管程的目的是什么?条件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3.说明P、V操作为什么要设计成原语。

4.设有一个售票大厅,可容纳200人购票。如果厅内不足200人则允许进入,超过则在厅外等候;售票员某时只能给一个购票者服务,购票者买完票后就离开。试问:

(1)购票者之间是同步关系还是互斥关系?

(2)用P、V操作描述购票者的工作过程。

5.进程之间的关系如图3-16所示,试用P、V操作描述它们之间的同步。

6.有4个进程P1、P2、P3、P4共享一个缓冲区,进程P1向缓冲区存入消息,进程P2、P3、P4从缓冲区中去消息,要求发送者必须等三个进程都去过本消息后才能发送下调消息。缓冲区内每次只能容纳一个消息,用P、V操作描述四个进程存取消息的情况。

7.分析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多个P操作颠倒引起的后果。

8.读者——写者问题中写者优先的实现。

9.写一个用信号量解决哲学家进餐问题不产生锁死的算法。

10.一个文件可有若干个不同的进程所共享,每个进程具有唯一的编号。假定文件可有满足下列限制的若干个不同的进程同时访问,并发访问该文件的哪些进程的编号的总和不得大于n,设计一个协调对该文件访问的管程。

11.用管程解决读者——写者问题,并采用公平原则。

答案

(1)答:存在互斥关系,因为同一本书只能借给一个同学。

(2)答:存在互斥关系,因为篮球只有一个,两队只能有一个队抢到球

(3)答:存在同步关系,因为最后一道工序的开始依赖于前一道工序的完成。

(4)答:存在同步关系,因为商品若没有入库就无法出库,若商品没有出库,装满了库房,也就无法再入库。

(5)答:工人与农民之间没有相互制约关系。

1.答:引入管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优于使用信号量在解决同步和互斥问题

时要设置多个信号量,并使用大量的P、V操作,其中P操作的排列次序不当,还会引起系统死锁,因此引入另外一种同步机制。

2.答:用信号量S表示共享资源,其初值为1表示有一个资源。设有两个进程申请该资源,若其中一

个进程先执行P操作。P操作中的减1操作有3跳及其指令组成:去S送寄存器R;R-1送S。若P 操作不用原语实现,在执行了前述三条指令中的2条,即还未执行R送S时(此时S值仍为1),进程被剥夺CPU,另一个进程执行也要执行P操作,执行后S的值为0,导致信号量的值错误。正确的结果是两个进程执行完P操作后,信号量S的值为-1,进程阻塞。

(1)答:购票者之间是互斥关系。

答:semaphore empty=200;

semaphore mutex=1;

void buyer()

{ P(empty);

P(mutex);

购票;

V(mutex);

V(empty);

}

答:

semaphore a,b,c,d,e,f,g=0,0,0,0,0,0,0;

void P1() void P2() void P3() void P4() void P5() void P6() { S1; { P(a); { P(b); { P(c); { P(d); { P(e) V(a); S2; S3; S4; S5; P(f)

V(b); V(e); V(c); V(f); V(g); P(g) } } V(d); } } S6;

} } 6

答:

semaphore S1=1;

semaphore S2,S3,S4=0,0,0;

int count =0;

semaphore mutex=1;

void P1()/*发送进程*/ void P2()/*接收进程*/ void P3()/*接受进程*/ void P4()/*接受进程*/ { while(true) { while(true) { while(true) { while(true)

{ { { {

P(S1); P(S2); P(S3); P(S4);

发送消息;接收消息;接收消息;接收消息;

P(mutex); P(mutex); P(mutex); P(mutex);

count=0; count=count+1; count=count+1; count=count+1;

V(mutex); if (count==3) V(S1); if (count==3) V(S1); if (count==3) V(S1); V(S2); V(mutex)} V(mutex)} V(mutex)}

V(S3); } } }

V(s4);} }

7

答:semaphore mutex=1;

semaphore empty=n;

semaphore full=0;

int i,j;

ITEM buffer[n];

ITEM data_p,data_c;

void producer()/*生产者进程*/ void consumer() /*消费者进程*/

{while(true) {while(true)

{produce an item in data_p; {P(full);

P(mutex); P(mutex);

P(empty); data_c=buffer[j];

buffer[i]=data_p; j=(j+1)%n;

i=(i+1)%n; V(mutex);

V(mutex); V(empty);

V(full);} consume the item in data_c} } }

答:semaphore Wmutex,Rmutex=1;

int Rcount=0;

semaphore mutex=1

void reader()/*读者进程*/ void writer() /*写者进程*/

{while(true) {while(true)

{P(mutex); {P(mutex);

P(Rmutex); P(wmutex);

If(Rcount==0) P(wmutex); …;

Rcount=Rcount+1 ; write;/*执行写操作*/

V(Rmutex); …;

V(mutex); V(Wmutex);

…; V(mutex);

read;/*执行读操作*/ }}

…;

P(Rmutex);

Rcount=Rcount-1;

if (Rcount==0)V(wmutex);

V(Rmutex);}

}

答:semaphore chopstick[5]={1,1,1,1,1};

semaphore mutex=1;

void philosopher ()/*哲学家进餐*/

{while(true)

{P(mutex);

P(chopstick[i]);

P(chopstick[(i+1)%5]);

V(mutex);

…;

eat;/*进餐*/

…;

V(chopstick[i]);

V(chopstick[(i+1)%5]);

…;

think;/*思考*/

…;}

}

第四章调度与死锁

思考与练习题

1.某进程被唤醒后立刻投入运行,能说明该系统采用的是可剥夺调度算法吗?

2.在哲学家进餐问题中,如果将先拿起左边筷子的哲学家称为左撇子,先拿起右边筷子的哲学家称为右撇子。请说明在同时存在左、右撇子的情况下,任何的就坐安排都不能产生锁死。

3.系统中有5个资源被4个进程所共享,如果每个进程最多需要2个这种资源,试问系统是否会产生锁死?

4.计算机系统有8台磁带机,由N个进程竞争使用,每个进程最多需要3台。问:N为多少时,系统没有死锁的危险?

5.系统有5个进程,它们的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如表4-8所示。新进程(没有运行过)与老进程(运行过的进程)的条件相同时,假定系统选新进程运行。

若按先来先服务(FCFS)、时间片轮法(时间片q=1)、短进程优先(SPN)、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RT,时间片q=1)、响应比高者优先(HRRN)及多级反馈队列(MFQ,第一个队列的时间片为1,第i(i>1)个队列的时间片q=2(i-1))算法进行CPU调度,请给出各个进程的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及所有的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6.设系统中有5个进程P1、P2、P3、P4、P5,有3种类型的资源A、B、C,其中A资源的数量是17,B资源的数量是5,C资源的数量是20,T0时刻系统状态如表4-9所示。

(1)计算每个进程还可能需要的资源,并填入表的“仍然需要资源数”的栏目。

(2)T0时刻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为什么?

(3)如果T0时刻进程P2又有新的资源请求(0,3,4),是否实施资源分配?为什么?

(4)如果T0时刻,若进程P4又有新的资源请求(2,0,1),是否实施资源分配?为什么?

(5)在(4)的基础上,若进程P1又有新的资源请求(0,2,0),是否实施资源分配?为什么?

答案

1. 答:不能。如果当前就绪列队为空,这样被唤醒的进程就是就绪队列中的唯一的一个进程,于是调度程序自然选中它投入运行。

2. 答:该题的关键是证明该情况不满足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在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本

体对于互斥条件、请求与保持条件、不可剥夺条件肯定是成立的,因此必须证明环路条件不成立。

对于本体,如果存在环路条件必须是左、右的哲学家都拿起了左(或右)边的筷子,而等待右(或左)边的筷子,而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所有哲学家都是左(或右)撇子的情况下,但由于本题有右(或左)撇子存在,因此不可能出现循环等待链,所以不可能产生死锁。

3. 答:由于资源数大于进程数,所以系统中总会有一个进程获得资源数大于等于2,该进程已经满足

了它的最大需求,当它运行完毕后会把它占有的资源归还给系统,此时其余3个进程也能满足最大需求而顺利运行完毕。因此系统不会产生死锁。

4. 答:当N<4时,系统没有死锁的危险。因为当N为1时,它最多需要3台磁带机,系统中共有8台,

其资源数已足够一个进程使用,因此绝对不会产生死锁,,当N为2时,两个进程最多需要6台磁带机,系统中共有8台,其资源数也足够两个进程使用,因此也不会产生死锁;当N为3时,无论如何分配,3个进程中必有进程得到3台磁带机,该进程已经达到它的最大需求,当它运行完毕后可是放这3台磁带机,这就保证了其他两个进程也可顺利执行完毕。因此当N<4时,系统没有死锁的危险。

当N=4时,假设4个进程都得到两个资源,此时系统中已没有剩余资源,而4个进程都没有到达它们的最大需求,所以系统有可能产生死锁。同理,当N>4时,也有产生死锁的危险。

5.

(1)先来先服务(FCFS)

平均周转时间T=(3+7+9+12+12)/5=43/5=8.6

平均带全周转时间W=(1+1.17+2.25+2.4+6)/5=12.82/5=2.56

(2)采用时间片轮转(时间片q=1)

平均周转时间T=(4+16+13+14+7)/5=54/5=10.8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1.33+2.67+3.25+2.8+3.5)/=13.55/5=2.71

(3)短进程优先(SPN)

平局周转时间T=(3+7+11+14+3)/5=38//5=7.6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1+1.17+2.75+2.8+1.5)/5=38/5=7.6

(4)采用最短剩余时间(SRT,时间片q=1)

平局周转时间T=(3+18+4+9+2)/5=36/5=7.2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1+3+1+1.8+1)/5=7.8/5=1.56

(5)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HRRN)

平均周转时间T=(3+7+9+14+7)/5=40/5=8

平均带全周转时间W=(1+1.17+2.25+2.8+3.5)/5=10.72/5=2.14

(6)采用多级反馈队列(MFQ,第1个队列的时间片为1 ,第i(i>1)个队列的时间片q=2(i-1))平均周转时间T=(3+15+14+14+6)/5=52/5=10.4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1+2.5+3.5+2.8+3)/5=12.8/5=2.56

第五章存储管理

思考与练习题

1.存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为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提供良好的存储环境,这包括哪些方面?.

2.页式存储管理系统是否产生碎片?如何应对此现象?

3.在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表的功能是什么?当系统的地址空间很大时会给页表的设计带来哪些新的问题?

4.什么是动态链接?用哪种存储管理方案可以实现动态链接?

5.某进程的大小为25F3H字节,被分配到内存的3A6BH字节开始的地址。但进程运行时,若使用上、下界寄存器,寄存器的值是多少?如何进行存储保护?若使用地址、限长寄存器,寄存器的值是多少?如何进行存储保护?

6.在系统中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占用低地址部分的126KB,用户区的大小是386KB,采用空闲分区表管理空闲分区。若分配时从高地址开始,对于下述的作业申请序列:作业1申请80KB;作业2申请56KB;作业3申请120KB;作业1完成;作业3完成;作业4申请156KB;

作业5申请80KB。使用首次适应法处理上述作业,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画出作业1、2、3进入内存后,内存的分布情况。

(2)画出作业1、3完成后,内存的分布情况。

(3)画出作业4、5进入内存后,内存的分布情况。

7.某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策略,某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为32页,页的大小为2KB,物理地址空间的大小是4MB。

8.某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内存的大小为64KB,被分为16块,块号为0、1、2、……、15。设某进程有4页,其页号为0、1、2、3,被分别装入内存的2、4、7、5,问:

(1)该进程的大小是多少字节?

(2)写出该进程每一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

(3)逻辑地址4146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9.某段式存储管理系统的段表如图所示。

段始址

请将逻辑地址[0,137]、[1,9000]、[2,3600]、[3,230]转换成物理地址。

答案

1.答:存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为多道程序的并发执行提供良好的存储器环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让没到程序“各得其所”,并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运行时,还可以使用户从存储空间的分配、保护等事物中解脱出来。

(2)向用户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使更多的程序同时投入运行或是更大的程序能在小的内存中运行。

(3)为用户对信息的访问、保护、共享以及程序的动态链接、动态增长提供方便。

(4)能使存储器有较高的利用率。

2. 答: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产生的碎片,称为内碎片,它是指一个进程的最后一页没有沾满一个存储块

而被浪费的存储空间。减少内碎片的办法是减少页的大小。

3. 答: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允许将进程的每一页离散地存储在内出的任何一个物理页面上,为保证

进程的正常运行,系统建立了页表,记录了进城每一页被分配在内存的物理号。也表的功能是实现从页号到物理块的地址映射。

当系统地址很大时,页表也会变得非常大,它将占有相当大的内存空间。

4. 答:动态链接是指进程在运行时,只将进程对应的主程序段装入内存,并与主程序段链接上。通常

一个大的程序是由一个主程序和若干个子陈旭以及一些数据段组成。而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的段就是按用户的逻辑段自然形成的,因此可实现动态链接。

5. 答:

(1)若使用上下界寄存器,上界寄存器的值是3A6BH,下界寄存器的值是3A6BH+25F3H=605EH,当访问内存的地址大于605EH、小于3A6BH时产生越界中断。

(2)若使用地址、限长寄存器,地址寄存器的值是3A6BH,限长寄存器的值是25F3H,当访问内存的地址小于3A6BH,超过3A6BH+25F3H=605EH时产生越界中断。

7. (1)写出逻辑地址的格式。

答: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为32页,故逻辑地址中的页号需要5位(二进制),由于每页的大小为2KB,因此页内位移需用11位(二进制)表示,这样,逻辑地址格式如图所示。

(2)该进程的页表有多少项?每项至少占多少位?

答:因为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为32页,因此该进程的页表项有32项。页表中应存储每页的块号。因为物理地址空间大小是4MB,4MB的物理地址空间内分成4MB/2KB=2K个块,因此

块号部分需要11位(二进制),所以页表中每项占11位。

8. (1)该进程的大小是多少字节?

答:内存的大小为64位,被分为16块,所以块的大小是64KB/16=4KB。因为块的大小与页面的大小相等,所以页的大小是4KB。该进程的大小是4X4KB=16KB.

(2)写出该进程每一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

答:因为进程页号为0、1、2、3,被分别装入内存的2、4、7、5。

第0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是:2X4KB=8KB

第1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是:4X4KB=16KB

第2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是:7X4KB=28KB

第3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是:5X4KB=20KB

(3)逻辑地址4146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答:逻辑地址4146对应的物理地址:4146/4096=1,……,50。逻辑地址4146对应的页号为1,页内位移为50。查找页表,得知页号为1的存储块号为4,所以逻辑地址4146对应的物理跨地址是:4X4096+50=16434。

9.

答:(1)对于逻辑地址[0,137],段号为0,段内位移为137。查段表的0项得到该段的段始址为40KB 段长为15KB。由于段号0小于进程的总段数,故段号合法;段内位移137小于段长

15KB,故段内地址合法。因此可得到物理地址为:40KB+137B=40960B+137B=41097B。

(2)对于逻辑地址[1,9000],段号为1,段内位移为9000。查段表的1项得到该段的段始址为80KB,段长为8KB。由于段号1小于进程的总数

(3)对于逻辑地址[2,3600],段号为2,段内位移为3600。差段表的2项得到该段的段始址为100KB,段长为10KB,故段内地址合法。因此可得到物理地址为:

100KB+3600B=102400B+3600B=106000B。

第六章虚拟存储管理

思考与练习题

1.试说明缺页与一般中段的主要区别。

2.局布置换和全局置换有何区别?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建议使用哪一种?

3.虚拟存储的特征是什么?虚拟存储器的容量受到哪两个方面的限制?

4.已知页面走向是1、2、1、3、1、2、4、2、1、3、4,且进程开始执行时,内存中没有页面,若给该进程分配2个物理块,当采用以下算法时的缺页率是多少?

(1)先进先出置换算法。

(2)假如有一种页面置换算法,它总是淘汰刚使用过的页面。

5.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使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会产生一种奇怪的现象:分配给进程的页数越多,进程执行时的却也次数反而越高。试举例说明这一现象。

6.某请求页式系统中,页的大小为100字,一个程序的大小为1200字,可能的访问序列如下:10、205、110、40、314、432、320、225、80、130、272、420、128,若系统采用LRU置换算法,当

分配给该进程的物理块数为3时,给出进程驻留的各个页面的变化情况、页面淘汰情况及缺页次数。

7.在一个采用局部置换策略的请求页式系统中,分配中给进程的物理块数为4,其中存放的4个页面的情况如表。

当发生缺页时,分别采用下列页面置换算法时,讲置换哪一页?并解释原因。

OPT(最佳)置换算法;

FIFO(先进先出)置换算法;

LRU(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

Clock置换算法。

某虚拟存储器的用户空间有32个页面,每页1KB,内存大小为16KB,假设某时刻系统为用户的第0、1、2、3页分配得物理块号是5、10、4、7,而该用户进程的长度是6页。试将以下16进制的虚拟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

(1)0X0A5C

(2)0X103C

(3)0X257B

(4)0X8A4C

8.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页面大小是100字节,有一个50X50的数组按行连续存放,每个整数占2字节。将数组初始化的程序如下

程序A:

int i,j;

int a[50][50];

for (i=0;i<50;i++)

for (j=0;j<50;j++)

a[i][j]=0;

程序B:

int i,j;

int a[50][50];

for (j=0;j<50;j++)

for (i=0;i<50;i++)

a[i][j]=0;

若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内存中只有一个页面用来存放数组的信息,试问程序A和程序B执行时产生的中断次数分别是多少?

答案

1. 答:缺页中断与一般中断一样,需要经历保护CPU香肠、分析中断原因、转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及恢复

中断现场等步骤。但缺页中断是一种特殊的中断,他与一般中断的区别:

(1)在指令执行期间产生和处理中断,。通常cpu是在一条至六年个执行之后去检查是否有中断发生,若有边去处理中断;否则继续执行下一跳指令。而缺页中断是在指令执行期间发现所要访问的指令或数据不再内存时产生和处理中断。

(2)一条指令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中断。对于一跳要求读取多个字节数据的指令,指令中的数据可能跨越两个页面。该指令执行时可能要发生3次中断,一次是访问指令,另外两次访问数据。2. 答:局部置换是指当前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缺页时,旨在分配给该进程的物理块中选择一页换

出。全局置换是指在所有用户使用的整个存储空间中选择一个页面换出。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建议使用局部置换策略。这样即使某个进程出现了抖动现象,也不致引起其他程序产生抖动,从而将抖动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

3. 答:虚拟存储器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离散性:指进程不必装入连续的内存空间,二十“见缝插针”。

(2)多次性:只一个进程的程序和数据要分多次调入内存。

(3)对换性:指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允许将部分程序和数据换进、换出。

(4)虚拟性:指能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

虚拟存储器的容量主要是受计算机的地址长度和外存容量的限制。

4. (1)先进先出置换算法。

答:页面引用11次,缺页9次,缺页率为9/11=81.8%。

(2)假如有一种页面置换算法,它总是淘汰刚使用过的页面。

答:页面引用11次,缺页8次,缺页率为8/11=72.7%。

5. 答:如果一个进程的页面走向为4、3、2、1、4、3、5、4、3、2、1、5,若给该进程非配3个物理

块,其页面调度情况如表所示:

引用12次,缺页9次。

若给该进程分配4个物理块,其页面调度情况如下:

引用12次,缺页10次

6. 答:由于页的代谢奥为100字,因此访问序列10、205、110、40、314、432、320、225、80、130、

272、420、128对应的页号是0、2、1、0、3、4、3、2、0、1、2、4、1。给该进程分配3个物理块,采用LRU置换算法,其页面调度情况如表。

被淘汰的页号分别是2、1、0、4、3、0,共9次。

7.

(2)OPT(最佳)置换算法;

答:OPT(最佳)置换算法是选择永久不用的也活长时间不用的也,将其患处,题目中没有给出页面的将来走向,所以无法判断将置换哪一页。

(3)FIFO(先进先出)置换算法;

答:FIFO(先进先出)置换算法是选择最先装入内存的页面,将其换出。从表中可知,应考察的是页面的加载时间,加载时间最小的是10,因此最先装入内存的是第2页。

(4)LRU(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

答: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时选择最近最久没有被访问的页面,将其换出。应考察的是页面的访问时间,访问时间最小的是157,因此最近最久没有被访问的是第1页。

(5)Clock置换算法。

答:CLOCK置换算法时LRU算法的变种,他首先选择访问位和修改位均为0的一页,将其换出。

满足该条件的是第1页。

8.

(1) 0X0A5C

物理地址是

(2) 0X103C

产生缺页中断

(3) 0X257B

产生越界中断

(4) 0X8A4C

地址错误

9. 答:由题知,数组a中有50X50=2500个整数,每个整数占2个字节,数组共需要2X2500=5000字节。儿页面的大小是100字节,则数组占用的空间为5000/100=50页。

对于程序A:由于数组是按行存放的,而初始化数组的程序也是按行进行初始化的。因此当缺页后调入的一页,位于该页的所有数组元素全部进行初始化,然后再调入另一页。所以缺页的次数为50次。

对于程序B由于数组是按行存放的,而初始化数组的程序却是案例额进行初始化的。因此当缺页后调入的一页中,位于该页撒谎能够的数组元素只有一个,所以程序B每访问一个元素长生一次缺页中断,则整个数组将长生2500次缺页。

第七章设备管理

思考与练习题

1.数据传输控制方式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2.何为设备的独立性?如何实现设备的独立性?

3.什么是缓冲?为什么要引入缓冲?操作系统如何实现缓冲技术?

4.设备分配中为什么可能出现死锁?

5.以打印机为例说明SPOOLing技术的工作原理。

6.假设一个磁盘有200个柱面,编号为0~199,当前存取臂的位置是在143号柱面上,并刚刚完成了125号柱面的服务请求,如果存在下列请求序列:86、147、91、177、94、150、102、175、130,试问:为完成上述请求,采用下列算法时存取的移动顺序是什么?移动总量是多少?

(1)先来先服务(FCFS)。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

(3)扫描算法(SCAN)。

(4)循环扫描算法(C-SCAN)。

7.磁盘的访问时间分成三部分:寻道时间、旋转时间和数据传输时间。而优化磁盘磁道上的信息分布能减少输入输出服务的总时间。例如,有一个文件有10个记录A,B,C,……,J存放在磁盘的某一磁道上,假定该磁盘共有10个扇区,每个扇区存放一个记录,安排如表所示。现在要从这个磁道上顺序地将A~J这10个记录读出,如果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0ms转一周,处理程序每读出一个记录要花4ms进行处理。试问:

(1)处理完10个记录的总时间为多少?

(2)为了优化分布缩短处理时间,如何安排这些记录?并计算处理的总时间。

8.假设一个磁盘有100个柱面,每个柱面有1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15个扇区。当进程的要访问磁盘有12345扇区时,计算该扇区在磁盘的第几柱面、第几磁道、第几扇区?

9.一个文件记录大小为32B,磁道输入输出以磁盘块为单位,一个盘块的大小为512B。当用户进程顺序读文件的各个记录时,计算实际启动磁盘I/O占用整个访问请求时间的比例。

10.如果磁盘扇区的大小固定为512B,每个磁道有80个扇区,一共有4个可用的盘面。假设磁盘旋转速度是360rpm。处理机使用中断驱动方式从磁盘读取数据,每字节产生一次终端。如果处理中断需要2.5ms,试问:

(1)处理机花费在处理I/O上的时间占整个磁盘访问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忽略寻道时间)?

(2)采用DMA方式,每个扇区产生一次中断,处理机话费在处理I/O上的时间占整个磁盘访问时间的半分比是多少?

答案

1.答:数据转送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DMA控制方式和通道方式四种。

2. 答:设备的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此时,用户使用逻辑设备名申请使用某列物理设备。当系统中有多台该烈性的设备是,系统可将其中的任意一台分配给请求进程,而不局限于某一台制定的设备。这样,可显着的改善资源的利用率即可使用性。设备独立使用用户独立于设备的烈性。如进行输出时,亦可以使用现实终端,也可以使用打印机。有了这种独立性,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输入/输出重定向。

3. 答:缓冲是在两个不同速度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用于平滑传输过程的一种手段。

(1)换届CPU与I/O设备之间的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中断CPU的次数。

(3)提高CPU与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4. 答:在某些操作系统中,一个进程只能提供一个I/O请求。也就是说,执行进程向系统提出I/O请求后边立即进入等待状态,直到I/O请求完成后才被唤醒。这样系统对设备的分配比较安全,不会出现死锁。但这种方式对进程来说,因CPU与I/O设备是串行工作的,这使得该进程的推进速度缓慢。为了加快进程执行时的推进速度,是能喜剧执行,当需要是有可能接着发出第二个、第三个I/O请求,精当锁清秋的I/O设备已被另一个进程占用是,进程才进入等待状态。这种一个进程同时可以使用多个I/O设备的方式提高了系统的资源里欧你过来,但也带来了一种危险,即如果两个进程都提出请求使用对方

占有的I/O设备时,就会出现死锁。

5. 答:当用户进程请求打印输出时,操作系统接受用户的打印请求,但并不真正把打印机分配给该用户进程,二十为进城再次攀上输出井中分配一空闲块区,并将要打印的数据送入其中,同时还为用户

进程申请一张用户请求打印表,将用户的打印要求填入其中,再将该表挂在请求打印队列上。如果还

有进程要求打印输出,系统仍可以接受请求,也可以进城完成上述操作。

6. (1)先来先服务(FCFS)。

答:移动顺序是:143、86、147、91、177、94、150、102、175、130

移动总量是:

(143-86)+(147-86)+)(147-91)+(177-91)+(177-94)+(150-94)+(150-102)+(175-102)+(175-130)=565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

答:移动顺序:143、147、150、130、102、94、91、86、175、177

移动总量是:

(147-143)+(150-147)+(150-130)+(130-102)+(102-94)+(94-91)+(91-86)+(175-86)+(177-175)=162

(3)扫描算法(SCAN)。

答:移动顺序:143、147、150、175、177、130、102、94、91、86

移动总量是:

(147-143)+(150-147)+(175-150)+(177-175)+(177-130)+(130-102)+(102-94)+(94-91)+(91-86)=125

(4)循环扫描算法(C-SCAN)。

答:移动顺序是:143、147、150、175、177、86、91、94、102、130

移动总量是:

(147-143)+(150-147)+(175-150)+(177-175)+(177-86)+(91-86)+(94-91)+(102-94)+(130-102)=169.

7.

(1)处理完10个记录的总时间为多少?

答:有题目所列条件可知,磁盘的旋转速度为20ms转一周,每个此道有10个记录,因此读出1个记录的时间为20ms/10=2ms。

对于表中记录的初始分布,读出并处理记录A需要20ms+4ms=60ms。6ms后读/写头急转到了记录D 出,为了读出记录B必须再转8个山区,急需要8*2ms=16ms,记录B的读取时间为2ms,处理时间为4ms,股处理记录B共花时间为:16ms+2ms+4ms=22ms。后续8个记录的读取时间与记录B相同。所以处理10记录的总时间是:9*22ms+6ms=204ms。

(2)为了优化分布缩短处理时间,如何安排这些记录?并计算处理的总时间。

答:为了缩短处理时间应按图琐事安排这些记录。

经优化处理后,读出并处理记录A后,读/写头刚好转到记录B的开始出,因此立即可读取并处理记录B,后续记录的读取与处理情况相同。股处理10个记录的总时间为10*(2ms+4ms)=60ms。

8.答:有题目一直,磁盘每个柱面有10个磁头,每个此道有15个15个山区。则每个柱面的山区数位10*15=150.13524/150=90余24,故13524所在煮面为90.24/15=1余9,故13524再次头号为1,山区为9。综上所述,13524山区所在的磁盘地址为:第90号柱面,第1号磁头,第9号扇区。

9.答:有题目可知,盘快的大小为512B,一个文件记录大小为32B雇一个盘快包含的记录数为:

512/32=16。显然在访问16个记录中,只需要一次激动磁盘,故事集启动磁盘I/O占用整个访问请求的比例为1/16=6.25%

10.(1)处理机花费在处理I/O上的时间占整个磁盘访问时间的百分比是多少(忽略寻道时间)?答:(512*2.5)/((1/12+1/480)+(512*2.5))*100%=99.9%

(2)采用DMA方式,每个扇区产生一次中断,处理机话费在处理I/O上的时间占整个磁盘访问时间的半分比是多少?

答:2.5/((1/12+1/480)+2.5)*100%=96.7%

第八章文件管理

思考与练习题

1.文件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2.许多操作系统中提供了文件重命名功能,它能赋予文件一个新的名字。若进行文件复制,并给复制文件起一个新的名字,然后删除旧文件,也能达到给文件重命名的目的。是问这个方法在实现上有何不同?

3.使用文件系统时,通常要显式地进行Open()与Close()操作。试问:

(1)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能够取消显式地Open()与Close()操作么?若能,怎样做?

(3)取消显式地Open()与Close()操作有什么不利影响?

4.文件目录的作用是什么?文件目录项通常包含哪些内容?

5.文件物理结构中的链接分配方式有几种实现方法?各什么特点?

6.设某文件A由100个物理块组成,现分别用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来构造。针对3种不同的结构,执行以下操作时各需要多少次从洗盘I/O?

(1)将一物理块加到文件头部。

(2)将一物理块加到文件正中间。

(3)将一物理块加到文件尾部。

7.文件系统用混合方式管理存储文件的物理块,设块的大小为512B,每个块号占3B,如果不考虑逻辑块号在物理块中所占的位置,求二级索引和三级索引时可寻址的文件最大长度。

8.一个计算机系统中,文件控制块占64B,磁盘块的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录,假定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问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访问磁盘多少次?

9.假定磁盘块的大小是1KB,对于1GB的磁盘,其文件分配表FAT需要占用多少存储空间?当硬盘的容量为10GB时,FAT需要占用多少空间?

10.UNIX系统中采用索引节点表示文件的组织,在每个索引节点中,假定有12个直接块指针,分别有一个一级、二级和三级间接指针。此外,假定系统盘块大小为8KB。如果盘快指针用32位表示,其中8位用于标识物理磁盘号,24位用于标识磁盘块号。问:

(1)该系统支持的最大文件长度是多少?

(2)该系统支持的最大文件系统分别是多少?

(3)假定主存中除了文件索引节点外没有其他信息,访问位置在字节时,需要访问磁盘多少次?

11.磁盘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链接分配方式,文件A有10个记录,每个记录的长度为256B存放在5个磁盘块中,每个盘块中放2个记录,如表所示。若要访问该文件的第1580字节,问:(1)应访问那个盘块才能将该字节的内容读出?

(2)要访问几次几盘才能将该字节的内容读出?

12.有一个磁盘共有10个盘面,每个盘面上有100个此道,没个此道有16个山区,每个扇区有512字节。假定文件分配以扇区为单位,若使用位示图来管理磁盘空间,问:

(1)磁盘的容量有多大?

(2)位示图需要占用多少空间?

(3)若空白文件目录的每个表目占5字节,什么时候空白文件目录占用空间大于位示图?

答案

1.答:文件系统的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完成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实现文件名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实现文件的目录操作,提高文件共享能力和保护措施,提供友好的用户接口。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了有关文件的目录操作的各种功能接口和系统调用,如命令接口,成寻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

2.答:给文件重命名,用户必须提供两个参数:旧文件名和新文件名。实现该功能是,系统使用旧文件名查找文件目录,若找到旧文件名所在的目录表项,则将目录表箱中文件名字段对应的值改为新文件名值。从视线上看,文件重命名功能完成的工作室修改表项中的文件名字段,出文件名外,文件的其他属性都未改变。

3.

(1)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显式操作完成文件的打开功能,它将访问文件的目录信息读入内存活动文件表,建立起用户进程与文件的联系。显式操作完成文件关闭操作,该操作删除内存中有关该文件的目录信息,切断用户与该文件的联系。若在文件打开期间,该文件做过某些修改,还应将其写回磁盘。

(2)能够取消显式地Open()与Close()操作么?若能,怎样做?

答:可以取消显式的OPEN与CLOSE操作。如果取消了显式地OPEN与CLOSE操作,系统在进行文件操作之前需要半段文件是否已经打开,若文件为打开,则应自动完成文件的打开功能,已建立用户与文件之间的联系。同时,在系统结束时,还应该自动关闭所有打开的文件。

(3)取消显式地Open()与Close()操作有什么不利影响?

答:取消显示的OPEN雨CLOSE操作是的文件低些的系统开销增加。因为每次读写文件之前都需要半段文件是否打开,若为打开,还要完成打开操作。系统在结束时也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已完成CLOSE操作所完成的功能。当用户进程已完成对一个文件的访问单进程本书呢尚未执行完毕时,因无显式地CLOSE操作而无法关闭文件,从而不利于系统资源回收。

4.答:文件目录是文件名与文件所在存储位置的一张映射表。文件系统根据他实现用户安明存取文件。文件目录由若干目录项组成,每个目录项纪录一个文件的管理和控制信息。其中包括文件名、文件类型、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位置、文件的存取控制信息、文件的常见、访问和修改信息等。

5.答:文件物理结构中的链接分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隐式的,即文件占用物理块中除存储文件信息之外,还存储有一个链接指针(即指向下一个物理块的指针);另一种是显式地,即将链接指针从物理块中提取出来,单独建立一个表,如MS-DOS操作系统采用这种方式,该表乘坐文件分配表。

隐式链接结构的文件只能采用顺序存取方法,否则效率太低。

显式链接结构的文件,优于指针单独管理,通常将文件分配表放在贮存中,无论采用顺序存取还是随机存取,其速度都差不多。

6.(1)将一物理块加到文件头部。

(2)将一物理块加到文件正中间。

(3)将一物理块加到文件尾部。

答:结论如图所示:

7.答:由题目知,块大小为512B,每个块号占3B,一个物理块客房512/3=170个目录项。

一级索引可寻址的文件最大长度为:170*512=85KB;

二级索引可寻址的文件最大长度为:170*170*512=14450KB

三级索引可寻址的文件最大长度为:170*170*170*512=2456500KB

8. 答:3200个目录项占用的磁盘块数为:

3200*64/1024=200(块)

一级目录平均访问磁盘的次数为1/2盘块数,故平均访问磁盘100次。

9. 答:有题目可知,磁盘的大小为1GB的磁盘,磁盘块的大小为1KB,所以该磁盘共有盘块数为:1GB/1KB==1M(个)

而1MB个盘块号需要20位表示,及文件分配表的每个表亩大小为2.5B。FAT要占用的存储空间总数为:2.5B*1M=2.5MB

当磁盘大小为10GB时,硬盘共有盘块:10GB/1KB=10M(个)

又因8M<10M<16M

故10M个盘号要用24位二进制表示。及文件分配表的每个表亩大小为3B。FAT要占用的存储空间总数为:3B*10M=30MB。

10.(1)该系统支持的最大文件长度是多少?

答:由题目一直,盘块指针用32位表示,即盘块指针占32/8=4B,一个索引盘块可以存放的盘快数为:8KB/(4B)=2K,假定文件有12个直接快。分别由一个一级,二级和三级间接指针。最大文件长度是:

12*8KB+2K*8KB+2K*2K*8KB+2K*2K*2K*8KB=96KB+16MB+32GB+64TB

(2)该系统支持的最大文件系统分别是多少?

答:因为24位用于标识磁盘块好,该系统支持的最大文件系统分区是:224个盘块,共有

8kb*224=128GB。

(3)假定主存中除了文件索引节点外没有其他信息,访问位置在字节时,需要访问磁盘多少次?答:假定主存中除了文件索引节点外没有其他信息,访问文件的位置为,相当于访问文件的相对块号为:

余334.,即访问文件的第1507块,块内位移为334.系统有12个直接快,1507-12=1495,由于1507<2K,第1495号索引项应在一级简介索引块状中,股首先访问内存,得到一级间接索引快好;然后访问该简介快,得到1495号索引项对应的物理块好,最后得到块内位移为334的位置就是文件的字节。

11.(1)应访问那个盘块才能将该字节的内容读出?

答:要访问该文件的第1580字节所在的相对盘块为:1580/(256*2)=3余44.

(2)要访问几次几盘才能将该字节的内容读出?

答:访问磁盘2次。

12.(1)磁盘的容量有多大?

答:磁盘的容量为:

10*100*16*512B=8000KB

(2)位示图需要占用多少空间?

答:位示图用于描述山区的使用情况,每个扇区用1位表示,位示图需要存储空间为:10*100*16=16000bit=2000B

(3)若空白文件目录的每个表目占5字节,什么时候空白文件目录占用空间大于位示图?答:由题目所致,空白文件目录的每个表目占5B,更具上诉计算位示图需要2000B,2000/5=400 所以当空白区数目大于400时,空白文件目录占用空间大于位示图。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1)选择题 (1)为多道程序提供的可共享资源不足时,可能出现死锁。但是,不适当的 _C_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优先权 B. 资源的线性分配 C. 进程推进顺序 D. 分配队列优先权 (2)采用资源剥夺法可以解除死锁,还可以采用 _B___ 方法解除死锁。 A. 执行并行操作 B. 撤消进程 C. 拒绝分配新资源 D. 修改信号量 (3)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通过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来实现,但破坏 _A__ 条件是不太实际的。 A. 互斥 B. 不可抢占 C. 部分分配 D. 循环等待 (4)为多道程序提供的资源分配不当时,可能会出现死锁。除此之外,采用不适当的_ D 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调度算法 B. 进程优先级 C. 资源分配方法 D. 进程推进次序 (5)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可以破坏 __D___ 条件。 A. 互斥使用资源 B. 占有且等待资源 C. 非抢夺资源 D. 循环等待资源 (6)在 __C_ 的情况下,系统出现死锁。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7)银行家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 _B__ 的。 A. 预防死锁 B. 避免死锁 C. 检测死锁 D. 解除死锁 (8)某系统中有3个并发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4个,试问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少资源数是 _C__ 。 A. 12 B. 11 C. 10 D. 9 (9)死锁与安全状态的关系是 _A__ 。 A. 死锁状态一定是不安全状态 B. 安全状态有可能成为死锁状态 C. 不安全状态就是死锁状态 D. 死锁状态有可能是安全状态 (10)如果系统的资源有向图 _ D __ ,则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A. 出现了环路 B. 每个进程节点至少有一条请求边 C. 没有环路 D. 每种资源只有一个,并出现环路 (11)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则这两个进程 B 。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1.单项选择题 ⑴ B; ⑵ B; ⑶ C; ⑷ B; ⑸ C; ⑹ B; ⑺ B;⑻ D;⑼ A;⑽ B; 2.填空题 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系统资源; ⑵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兼有批处理、分时和实时操作系统三者或其中两者的功能,这样的操作系统称为多功能(元)操作系统; ⑶没有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⑷在主机控制下进行的输入/输出操作称为联机操作; ⑸如果操作系统具有很强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及时,则属于分时操作系统类型;如果OS可靠,响应及时但仅有简单的交互能力,则属于实时操作系统类型;如果OS在用户递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它所追求的是计算机资源的高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类型; 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发、共享、虚拟和不确定性; ⑺实时操作系统按应用的不同分为过程控制和信息处理两种; ⑻在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程序运行的特点是多道、宏观上并行和微观上串行。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 1.单项选择题

⑴ B;⑵ B;⑶ A C B D; ⑷ C; ⑸ C; ⑹ D; ⑺ C; ⑻ A; ⑼ C; ⑽ B; ⑾ D; ⑿ A; ⒀ D; ⒁ C; ⒂ A; 2.填空题 ⑴进程的基本状态有执行、就绪和等待(睡眠、阻塞); ⑵进程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及结构性; ⑶进程由控制块(PCB)、程序、数据三部分组成,其中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而程序部分也可以为其他进程共享; ⑷进程是一个程序对某个数据集的一次执行; ⑸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时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分别是间断性、失去封闭性和不可再现性; ⑹设系统中有n(n>2)个进程,且当前不在执行进程调度程序,试考虑下述4种情况: ①没有运行进程,有2个就绪进程,n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②有一个运行进程,没有就绪进程,n-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③有1个运行进程,有1个等待进程,n-2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④有1个运行进程,n-1个就绪进程,没有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上述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①; ⑺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程序内部的并行性; ⑻在一个单处理系统中,若有5个用户进程,且假设当前时刻为用户态,则处于就绪状态的用户进程最多有4个,最少0个;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5章死锁 1)选择题 (1)为多道程序提供的可共享资源不足时,可能出现死锁。但是,不适当的_C_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优先权 B. 资源的线性分配 C. 进程推进顺序 D. 分配队列优先权 (2)采用资源剥夺法可以解除死锁,还可以采用_B___ 方法解除死锁。 A. 执行并行操作 B. 撤消进程 C. 拒绝分配新资源 D. 修改信号量 (3)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通过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来实现,但破坏_A__ 条件是不太实际的。 A. 互斥 B. 不可抢占 C. 部分分配 D. 循环等待 (4)为多道程序提供的资源分配不当时,可能会出现死锁。除此之外,采用不适当的_ D _ 也可能产生死锁。 A. 进程调度算法 B. 进程优先级 C. 资源分配方法 D. 进程推进次序 (5)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可以破坏__D___ 条件。 A. 互斥使用资源 B. 占有且等待资源 C. 非抢夺资源 D. 循环等待资源 (6)在__C_ 的情况下,系统出现死锁。 A. 计算机系统发生了重大故障 B. 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若干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他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 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7)银行家算法在解决死锁问题中是用于_B__ 的。 A. 预防死锁 B. 避免死锁 C. 检测死锁 D. 解除死锁 (8)某系统中有3个并发进程,都需要同类资源4个,试问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少资源数是_C__ 。 A. 12 B. 11 C. 10 D. 9 (9)死锁与安全状态的关系是_A__ 。 A. 死锁状态一定是不安全状态 B. 安全状态有可能成为死锁状态 C. 不安全状态就是死锁状态 D. 死锁状态有可能是安全状态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完整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 1. 单项选择题(共200个题目) 100236. 一般用户更喜欢使用的系统是(C )。 A.手工操作 B.单道批处理 C.多道批处理 D.多用户分时系统 100237. 与计算机硬件关系最密切的软件是(D). A.编译程序 B.数据库管理程序 C.游戏程序 D.OS 100238. 现代OS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是由(D)的引入而导致的。 A.单道程序 B.磁盘 C.对象 D.多道程序100239. 早期的OS主要追求的是(A)。 A.系统的效率 B.用户的方便性 C.可移植 D.可扩充性 100240. (A )不是多道程序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多道批处理系统 C.单用户多任务 D.多用户分时系统 100241. (B)是多道操作系统不可缺少的硬件支持。 A.打印机 B.中断机构 C.软盘 D.鼠标100242. 特权指令可以在(C )中执行。 A.目态 B.浏览器中 C.任意的时间 D.进程调度中100243. 没有了(C )计算机系统就启动不起来了。 A.编译器 B.DBMS C.OS D.浏览器100244. 通道能够完成(C )之间数据的传输。c

A.CPU与外设 B.内存与外设 C.CPU与主存 D.外设与外设100245.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c)。 A.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 B.虚拟存储管理、处理机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 C.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D.进程管理、中断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 100246. 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A )是并行操作的。 A.处理机操作和通道操作是并行的 B.程序与程序 C.主程序与子程序 D.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 100247. 处理机的所有指令可以在(D )中执行。 A.目态 B.浏览器中 C.任意时间 D.系统态 100248. (B )功能不是操作系统直接完成的功能。 A.管理计算机硬盘 B.对程序进行编译 C.实现虚拟存储器 D.删除文件 100249.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界的请求必须给予及时相应的OS是(B )。 A.多用户分时系统 B.实时系统 C.批处理系统时间 D.网络操作系统 100250. 操作系统是对(C)进行管理的软件。 A.硬件 B.软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100251. (B)对多用户分时系统最重要。 A.实时性 B.交互性 C.共享性 D.运行效率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与答案 一、选择题 1、热启动 DOS的方法是____C____键。 A、依次按下 CTRL+ALT+INS B、依次按下 CTRL+ALT+ESC C、同时按下 CTRL+ALT+DEL D、同时按下 CTRL+ALT+ESC 2、DOS 规定,主文件名由 1到_______个字符组成。 A、4 B、6 C、8 D、12 3、下列一个 DOS 的主文件名中,____C____是合法的。 A、&A.DBF B、@Z2 材 C、FILEL.WPS D、*.EZE1 4、DOS 中规定文件名是由____B____两部分组成的。 A、文件名+基本名 B、主文件名+ .扩展名 C、主文件名+扩展名 D、后缀+名称 5、MS-DOS 包括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 外部命令以____A____存放在磁 A、文件方式 B、数据方式 C、系统方式 D、记录方式 6、当用户需使用某一文件时,在命令行中应指出文件的_____C____。 A、关键字 B、内容 C、盘符\路径\文件名 D、属性 7、DOS 的内部命令是在____D____时装入到内存的。 A、安装 B、执行用户程序 C、启动 D、执行系统程序 8、DOS 文件标识符一般格式为____D____。 A、[<路径>] <文件名> B、[<盘符>] <文件名> C、[<盘符>] <文件名> [<扩展名>] D、[<盘符>][<路径>]<文件名>[<.扩展名>] 9、DOS 命令中的"*"号可代替___A___个字符。 A、任意 B、1 C、3 D、8 10、设当前工作盘是 C 盘,存盘命令中没有指明盘符,则信息将存放于____B__。 A、内存 B、C 盘 C、A 盘 D、D 盘 11、在 DOS系统下,要编辑现有磁盘文件,则必须将文件读至____D____。 A、运算器 B、寄存器 C、控制器 D、内存储器 12、DOS 的含义是:____C___ A、数据库管理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 C、磁盘操作系统 D、汉字操作系统 13、可以对一张作了写保护的软盘进行操作的 DOS 命令是:___C____ A、DEL B、RD C、DIR D、REN 14、下列文件中,不是 DOS 可执行文件的是:____A___ A、TODAY.BAS B、TODAY.BAT C、https://www.360docs.net/doc/597792050.html, D、WPS.EXE 15、在 DOS命令中可用的通配符是:___B____ A、*和/ B、*和? C、?和/ D、\和. 16、表示当前工作目录的父目录的符号是:_______ A、. B、..\.. C、\ D、.. 17、要分屏显示 C 盘当前目录下的文件目录的全部信息,正确的命令是:____C___ A、TYPE C: /P B、DIR C:\ /P C、DIR C: /P D、LIST C:/P 18、删除指定子目录的 DOS 命令是:___A__ A、RD B、ERASE C、DEL D、RM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 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ing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sharingoperation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time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 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执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4.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 答: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界面; (3)用进程管理观点研究操作系统,即围绕进程运行过程来讨论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一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 D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 管理计算机裸机 B 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 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C )。 A CPU利用率低 B 不能并发执行 C 缺少交互性 D 以上都不是。 3、在操作系统中,( D )部分属于微内核。 A 输入/输出井的管理程序,及作业调度软件。 B 用户命令解释程序 C 磁盘文件目录管理软件 D 进程通信服务例程 4、通常在分时系统中运行的作业称为( C )。 A 前台作业 B 后台作业 C 终端型作业 D 批量型作业 5、在下面的选项中,( A )不属于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可用资源。 A 中断机制 B 处理机 C 存储器 D I/O 设备 6、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 B )的位置。 A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 B 计算机硬件和用户之间 C 处理机和用户程序之间 D 外部设备和处理机之间 7、操作系统是对( 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 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 应用程序 8、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 A )。 A 利用率 B 可靠性 C 稳定性 D 兼容性 9、操作系统提供给程序员的接口是( B )。 A 进程 B 系统调用 C 库函数 D B和C 10、所谓( B )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 多重处理 B 多道程序设计 C 实时处理 D 共行执行 11、实时系统必须在( C )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 响应时间 B 周转时间 C 规定时间 D 调度时间 12、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 C )发生。 A 在同一时刻 B 一定在不同时刻 C 在某一时间间隔 D 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13、订购机票系统处理各个终端的服务请求,处理后通过终端回答用户,所以它是一个( D )。 A 分时系统 B 多道批处理系统 C 计算机网络 D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二、填空题 1、操作系统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和(共享),两者之间互为存在条件。 2、实时系统应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及时性)和(高可靠性)。 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 将多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

习题一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其主要功能有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功能。 2.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把多个程序同时放入内存,使它们共享系统中的资源; 特点:(1)多道,即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2)宏观上并行,是指同时进入系统的多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 (3)微观上串行,是指在单处理机环境下,内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占有CPU,交替执行。 3.批处理系统是怎样的一种操作系统?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一种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在该系统中,用户的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及程序的处理步骤)被成批的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用户的作业自动地执行; 特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4.什么是分时系统?什么是实时系统?试从交互性、及时性、独立性、多路性 和可靠性几个方面比较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答:分时系统:一个计算机和许多终端设备连接,每个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向计算机发出指令,请求完成某项工作,在这样的系统中,用户感觉不到其他用户的存在,好像独占计算机一样。 实时系统: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实时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并作出反应。 比较:(1)交互性:实时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它不像分时系统那样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资源共享等服务。实时系统的交互性要求系统具有连续人机对话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交互的过程中要对用户得输入有一定的记忆和进一步的推断的能力。 (2)及时性:实时系统对及时性没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以人们能够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及时系统则对及时性要求更高。 (3)独立性: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一样具有独立性。每个终端用户提出请求时,是彼此独立的工作、互不干扰。 (4)多路性:实时系统与分时一样具有多路性。操作系统按分时原则为多个终端用户提供服务,而对于实时系统,其多路性主要表现在经常对多路的现场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执行机构进行控制。 (5)可靠性:分时系统虽然也要求可靠性,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高度可靠。 5.实时系统分为哪两种类型? 答:实时控制系统、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6.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不确定性。 7.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有几种?他们各自用在什么场合? 答:有两种:命令接口、程序接口;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项目1 网络操作系统导论 一.填空题 (1)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网络操作系统可以理解为网络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 (2)网络通信是网络最基本的功能,其任务是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3)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的“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分组的概念。 (4)Web服务、大型数据库服务等都是典型的客户/服务器模式,是近年来流行的应用模式。 项目2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 一.填空题 (1)Windows Server 2008只能安装在NTFS 文件系统的分区中,否则安装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提示而无法正常安装。 (2)Windows Server 2008要管理员口令要求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至少6个字符;②不包含用户账户名称超过两个以上连续字符;③包含大写字母大写字母(A~Z)、小写字母(a~z)、数字(0~9)、特殊字符4组字符中的3组。 (3)Windows Server 2008中的角色和功能,相当于Windows Server 2003中的Windows组件。 (4)Windows Server 2008安装完成后,为了保证能够长期正常使用,必须和其他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进行激活,否则只能够试用60天。 二、选择题 (1)在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中,如果要输入DOS命令,则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A)。 A、CMD B、MMC C、AUTOEXE D、TTY (2)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安装时生成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以及Windows\System32文件夹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因为它们是(D)。 A、Windows的桌面 B、Windows正常运行时所必需的应用软件文件夹 C、Windows正常运行时所必需的用户文件夹 D、Windows正常运行时所必需的系统文件夹 (3)有一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文件系统是NTFS,无任何分区,现要求对该服务进行Windows Server 2008的安装,保留原数据,但不保留操作系统,应使用下列(B)种方法进行安装才能满足需求。 A、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全新安装并格式化磁盘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计算机操作系统大题整理教学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大题 整理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在一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一组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见下表所示。 作业提交时间运行时间 1 8.0 1.0 2 8.5 0.5 3 9.0 0.2 4 9.1 0.1 计算以下二种作业调度算法的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2.考虑某个系统在某时刻的状态如下表所示。 Allocation Max Available ABCDABCD1520 P0 00120012 P1 10001750 P2 13542356 P3 00140656 使用银行家算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求Need矩阵。 (2)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安全,请给出一个安全序列。 (3)如果进程P1发来一个请求(0,4,2,0),这个请求能否立刻被满足?如安全,请给出一个安全序列。 (2) 安全,安全序例为:P0,P2,P1,P3……(3分) (3)能立刻被满足,满足的安全序列为: P0,P2,P1,P3……(3分)3.桌子上有一只盘子,每次只能向其中放入一只水果。爸爸专向盘子中放苹果,妈妈专向盘子中放桔子,儿子专等吃盘子中的桔子,女儿专等吃盘子中的苹果。只有盘子为空时,爸爸或妈妈就可向盘子中放一只水果;仅当盘子中有自己需要的水果时,儿子或女儿可以从盘子中取出。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该问题。 答:在本题中,应设置三个信号量S、So、Sa,信号量S表示盘子是否为空,其初值为l; 信号量So表示盘中是否有桔子,其初值为0;信号量Sa表示盘中是否有苹果,其初值为0。(2分) father(){ 。while(1) { 。P(S); 。放苹果。V(Sa); 。} } 。mather(){。while(1) { 。P(S); 。放苹果。V(So);。} } 。son(){ 。while(1) { 。P(So); 。从盘中取出桔子; 。V(S); 。吃桔 子; 。}。} 。daughter(){ 。while(1) { 。P(Sa); 。从盘中取出苹果; 。 V(S); 。吃苹果; 。}。} 4.设某计算机的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均为64KB,按字节编址。若某进程最多需要6页数据存储空间,页的大小为1KB,操作系统采用固定分配局部置换策略为此进程分配4个页框,在时刻260前的该进程访问情况见下表。 页号页框号装入时间访问位 071301 142301 222001 391601 当该进程执行到时刻260时,要访问逻辑地址为17CAH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是多少? (2)若采用先进先出(FIFO)置换算法,该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3)若采用时钟(Clock)置换算法,当前指针指向2号页框。该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答:(1) 17CAH=0001 0111 1100 1010B,且页的大小为1KB,故页号为000101B=5…(2分) (2)采用FIFO置换算法,与最早调入的页面即0号页面置换,其所在的页框号为7,于是对应的物理地址为:0001 1111 1100 1010B=1FCAH…(3分) (3)采用Clock置换算法,首先从当前位置(2号页框)开始顺时针寻找访问位为0的页面,当指针指向的页面的访问位为1时,就把该访问位清“0”,指针遍历一周后,回到2号页框,此时2号页框的访问位为0,置换该页框的页面,于是对应的物理地址为:0000 1011 1100 1010B=0BCAH。(3分) 5.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的方式组织文件的数据存放,假定在文件的i_node 中设有13个地址项,其中直接索引10项,一次间接索引1项,二次间接索引1项,三次间接索引1项。数据块的大小为4KB,磁盘地址用4个字节表示,这个文件系统允许的最大文件长度是多少? 答: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0×4KB=40KB (2分) 一次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K×4KB=4MB (2分) 二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1K×1K×4KB=4GB (2 三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1K×1K×1K×4KB =4TB 一个文件最大=40KB+4MB+4GB+4TB (1分)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在一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一组作业的提交时间和 运行时间见下表所示。 计算以下二种作业调度算法的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 均带权周转时间W。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 法。 答:1.(1)FCFS调度的情况如下表: T=(1.0+1.0+0.7+0.7)/4=0.85 (2分) W=(1.0+2.0+3.5+7.0)/4=3.375 (2分) (2)SJF调度的情况如下表: T=(1.0+1.3+0.2+0.2)/4=0.675 (2分) W=(1.0+2.0+3.5+7.0)/4=1.65 (2分) 2.桌上有一空盘,允许存放一只水果。爸爸可向盘 中放苹果,也可向盘中放桔子,儿子专等吃盘中的 桔子,女儿专等吃盘中的苹果。规定当盘空时一次 只能放一只水果供吃者取 用,请用P、V原语实现爸爸、儿子、女儿三个并 发进程的同步。 答:在本题中,应设置三个信号量S、So、Sa,信 号量S表示盘子是否为空,其初值为l;信号量So 表示盘中是否有桔子,其初值为0;信号量Sa表示 盘中是否有苹果,其初值为0。 father(){ 。while(1) { 。P(S); 。将水果放入盘 中; 。if(放入的是桔子)V(So); 。 else V(Sa);。}。 } 。son(){。while(1) { 。P(So); 。 从盘中取出桔子; 。V(S); 。吃桔子; 。}。} 。 daughter(){ 。while(1) { 。P(Sa); 。从盘中取出苹 果; V(S); 。吃苹果; 。}。} (2分) 若干个等待访问磁盘者依次要访问的磁道为20, 44,40,4,80,12,76,假设每移动一个磁道需要 3ms时间,移动臂当前位于40号磁道,请按下列算 法分别计算为完成上述各次访问总共花费的寻道时 间。(1)先来先服务算法;(2)最短寻道时间优 先算法。 答:先来先服务算法: 访问序列:20,44,40,4,80,12,76 访问时间 = (20+24+4+36+76+68+64*3ms=876ms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 访问序列:40,44,20,12,4,76,80 访问时间 =(0+4+24+8+8+72+4)*3ms=360ms 4.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的方式组织文件的数据 存放,假定在文件的i_node 中设有13个地址项, 其中直接索引10项,一次间接索引1项,二次间接 索引1项,三次间接索引1项。数据块的大小为 2K,磁盘地址用4个字节表示。 问:这个文件系统允许的最大文件长度是多少? 答.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0×2KB=20KB (2分) 一次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512×2KB=1MB (2分) 二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512×512× 2KB=512MB (2分) 三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512×512×512× 2KB =256GB (1分) 一个文件最大=20KB+1MB+512MB+256GB (1分) 5.某进程已分配到4个页框,如下表所示。当进程 访问第4页时,产生缺页中断。请分别用FIFO、 LRU和改进的CLOCK算法,决定缺页中断服务程 序选择换出的页面。 答.FIFO 换出进入内存时间最久的页面,装入时 间20最久,故第3页换出。(2分) LRU 最近最长时间未用的页,第1页最近被访 问时间最久,故第1页换出。(3分) 改进的CLOCK 表中第1页的访问位为0,和修改 位都为0,故第1页换出。(3分) 四、解答题(共20分)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共8分) 答: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 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 (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3分)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 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管理。(5分) 2.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什么 叫虚拟存储器?(共8分) 答: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内存分配,地址映 射,内存保护,内存扩充。(4分)虚拟存储器是用户 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存储空间,在这种计算机 系统中虚地址被映象成实地址。或者:简单地说, 虚拟存储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假想的特大存 储器。 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共4分) 答:文件的逻辑组织——用户对文件的观察和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中数 据时采用的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 文件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组织。文件的物理组织——文件在存储设备 上的存储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组织。 五、应用题(共20分) 1.(8分)某分时系统的进程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状态变化。 试问:(1)你认为该系统采用的是哪一种进程调度算法? (2)写出图中所示的每一个状态变化的原因(从①到⑥)。 解:(1)该分时系统采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时间片轮转法。(2分) (2)状态变化的原因如下: ①进程被选中,变成运行态;②时间片到,运行的进程排入就绪队列尾 部;③运行的进程启动打印机,等待打印;④打印工作结束,阻塞的进程 排入就绪队列尾部;⑤等待磁盘读文件工作;⑥磁盘传输信息结束,阻塞 的进程排入就绪队列尾部。 2.(12分)在一个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 3、2、1、 4、3、 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分别为 3、4时,试计算采用下述页面淘汰算法时的缺页次数(假设开始执行时主 存中没有页面),并比较所得结果。 (1)最佳置换法(OPT)(2)先进先出法 (FIFO) 解:(1)根据所给页面走向,使用最佳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置换情况如 下: 因此,缺页次数为7;(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因此,缺页次数为6。(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可以降低缺页次 数。 (2)根据所给页面走向,使用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置换情况如 下: 因此,缺页次数为9。(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因此,缺页次数为10。(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对先进先出算法而言,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 反而出现缺页次数增加的异常现象。(2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 理和用户接口管理。 2.进程由程序、相关的数据段、PCB(或进程控制块)组成。 3、对于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从可靠性上看实时系统更强;若从交互性 来看分时系统更强。 4、产生死锁的原因主要是竞争资源和进程间推进次序非法。 5、一台计算机有10台磁带机被m个进程竞争,每个进程最多需要三台磁 带机,那么m为≤4时,系统没有死锁的危险。 6、实现SPOOL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辟出称为输入井和输出井的专门区 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7、虚拟存储器具有的主要特征为多次性、对换性和虚拟性。 8、按用途可以把文件分为系统文件、用户文件和库文件三类。 为文件分配外存空间时,常用的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 配三类 1.通常所说操作系统的四大模块是指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 理、文件管理。 2.进程实体是由进程控制块(PCB),程序段和数据段这三部分组成。 3.文件系统中,空闲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有空闲表法和空闲链表法、位 示图和成组链接法。 4.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8,当前s的值为-6,则表示有6个等 待进程。 5.产生死锁的原因是竞争资源、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6.目前常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连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 7.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方式,未使用快表,CPU每存取一次数据访问内存 次数是2次。 8.一个文件系统中,其FCB占64B,一个盘块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 录,假定文件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项,则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100次访 问磁盘。 1.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阻塞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 2.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连续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链接条件 和环路等待条件。 3.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6,当前s的值为-5,则表示有5个等 待进程。 4.目前常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 5.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式,未配置快表,CPU每存取一次数据访问内存 次数是2次。 6.一个文件系统中,其FCB占64B,一个盘块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 录,假定文件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项,则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100次访 问磁盘。 7.实现SPOOLing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开辟出称为输入井和输出井的专门 区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2.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 (就绪进程数越多) 则响应时间 越长。 3.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采用 (页表) 实现地址变换。 4.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 保证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这是下列(忙则等待)同步机制准则。 5.定义:作业的周转时间=作业的完成时间-作业到达时间。现有三个 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计算时间均为1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机上按 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3小时) 6.位示图法可用于(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内存空闲块的分配和回收) 7.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就绪→阻塞) 8.在一个可变式分区管理中,最坏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表中的空闲 区按(地址递减)的次序排列。 9.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行程时,被唤醒进程的状态转换为(就绪) 10.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这是由设备管理的 (设备独立性)功能实现的 11.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105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现有 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180,170,195,采用 SCAN调度(电梯调度)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110,170,180, 195,68,45,35,12) 12.以下(管程)技术是操作系统中用来解决进程同步的。 13.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 14.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II、III 和 IV) I 进程与进程 II 处理 机与设备 III 处理机与通道 IV 设备与设备 15.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优先级法) 16.死锁的预防采取措施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17. 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 调度,这种调度算法是指(先来先服务法) 18.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 空),采用最佳适配(Best Fit)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 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6MB,此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 的大小是(15MB) 19.设有四个进程共享一个资源,如果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该资源,则 用P、V 操作管理信号量时S的可能取值是(1,0,-1,-2,-3)。 20. 目录文件存放的信息是(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FCB) 1.(网络操作系统)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2.不是分时系统基本特征的是 (实时性) 3.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进程)为基本单位。 4.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5.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 (代码) 6.在页式管理中,页表的始址存放在 (寄存器中) 7.在以下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 (单一连续分 配) 8.(单一连续分配)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9.在进程状态转换时,下列哪一种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 (等待态·运行态) 10.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时间片用完) 精品资料

计算机操作系统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一.选择题 1.操作系统就是一种。 A.通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应用软件 D.软件包答:B 2.操作系统的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主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处理机答:D 3.操作系统就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答:C 4.从用户的观点瞧,操作系统就是。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控制与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答:A 5.操作系统的功能就是进行处理机管理、管理、设备管理及信息管理。 A.进程 B、存储器 C.硬件 D、软件答:B 6.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与外部设备的。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答:A 7.操作系统就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的与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系统软件。 A.速度 B.利用率 C、灵活性 D.兼容性答:B 8.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及多任务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及分时操作系统 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及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与多用户系统答:B 9.所谓就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与外围设备等其她资源。 A、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 D、共行执行答:B 10、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A.批处理作业必须具有作业控制信息。 B.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瞧,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答:A 11、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则响应时间越长。 A.用户数少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 D.内存越多答:B 12.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完成来自外部的事件。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答:C 13.分时系统中为了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与系统交互,最关键的问题就是。 A、计算机具有足够快的运算速度 B.能快速进行内外存之间的信息交换 C、系统能够及时接收多个用户的输入 D.短时间内所有用户程序都能运行 答:C 14.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策略为用户服务。 A.可靠性与灵活性 B.时间片轮转 C.时间片加权分配 D.短作业优先答:B 15、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作出响应。 A.实时 B.分时 C.分布式 D.单用户答:A 16、下面6个系统中,必须就是实时操作系统的有个。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航空订票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机器翻译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 A.1 B.2 C.3 D.4 答:C 17、若把操作系统瞧作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下列的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A、程序 B.内存 C.CPU D.中断答:D 18、在下列操作系统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中,不需要硬件的支持。 A、进程调度 B、时钟管理 C、地址映射 D.中断系统答:A 19、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系统的。 A.可靠性与灵活性 B.实时性与可靠性 C、多路性与可靠性 D.优良性与分配性答: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