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传染病部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病理学课件(2024)

传染病病理学课件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传染病概述 • 病理学基础 • 常见传染病类型及特点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治疗原则及方案选择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
2
01
传染病概述
2024/1/30
3
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2024/1/30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提高抵抗力。
并发症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感染性休克需积极补充血容量、使用血 管活性药物等;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等。
2024/1/30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 量,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23
06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 管理
由不同肝炎病毒引起,如甲肝、乙肝 等,传播途径多样,可导致肝脏炎症 、坏死和纤维化。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严重感染和 肿瘤。
2024/1/30
12
细菌性传染病
2024/1/30
结核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肺部导致肺结核 ,也可侵犯其他器官。
抗菌药物治疗
针对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炎、淋 病等,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 疗,消除病原菌。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针对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 血吸虫病等,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进行驱虫治疗。
2024/1/30
21
支持性治疗措施介绍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传染病概述 • 病理学基础 • 常见传染病类型及特点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治疗原则及方案选择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
2
01
传染病概述
2024/1/30
3
传染病定义与分类
2024/1/30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提高抵抗力。
并发症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感染性休克需积极补充血容量、使用血 管活性药物等;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进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等。
2024/1/30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 量,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23
06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 管理
由不同肝炎病毒引起,如甲肝、乙肝 等,传播途径多样,可导致肝脏炎症 、坏死和纤维化。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 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严重感染和 肿瘤。
2024/1/30
12
细菌性传染病
2024/1/30
结核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肺部导致肺结核 ,也可侵犯其他器官。
抗菌药物治疗
针对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炎、淋 病等,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 疗,消除病原菌。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针对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 血吸虫病等,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进行驱虫治疗。
2024/1/30
21
支持性治疗措施介绍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
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等,可引 起念珠菌病、曲霉病等传染病
。
寄生虫
如疟原虫、血吸虫等,可引起 疟疾、血吸虫病等传染病。
病原体入侵途径及定位
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 等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如流感病毒、结核分枝
杆菌等。
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 、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人 体,如伤寒沙门氏菌、
痢疾杆菌等。
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思路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症状、体征、既 往史、接触史等。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各部位 ,注意皮疹、淋巴结、肝 脾等变化。
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与相似疾病进 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生化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等,评估器 官功能状态。
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病毒分 离等,直接寻找病 原体。
深入分析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在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以及疫 情爆发的影响因素。
新兴传染病挑战及应对策略探讨
新兴传染病的特征与挑战
01
概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兴传染病的共同特征,如病毒变异快、
传播范围广等,以及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的严峻挑战。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02
强调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新兴传染病时应加强合作,共同分享信
展望科技创新将持续推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发展,包括新 型疫苗研发、快速检测技术革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突破 。
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
强调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将是未来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一环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共同构建健康防线。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曲霉等,可引 起念珠菌病、曲霉病等传染病
。
寄生虫
如疟原虫、血吸虫等,可引起 疟疾、血吸虫病等传染病。
病原体入侵途径及定位
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 等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如流感病毒、结核分枝
杆菌等。
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食物 、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人 体,如伤寒沙门氏菌、
痢疾杆菌等。
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思路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症状、体征、既 往史、接触史等。
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各部位 ,注意皮疹、淋巴结、肝 脾等变化。
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与相似疾病进 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技术
生化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等,评估器 官功能状态。
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病毒分 离等,直接寻找病 原体。
深入分析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在传染病流行中的作用,以及疫 情爆发的影响因素。
新兴传染病挑战及应对策略探讨
新兴传染病的特征与挑战
01
概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新兴传染病的共同特征,如病毒变异快、
传播范围广等,以及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的严峻挑战。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02
强调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新兴传染病时应加强合作,共同分享信
展望科技创新将持续推动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发展,包括新 型疫苗研发、快速检测技术革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突破 。
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
强调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将是未来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一环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共同构建健康防线。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病理学-第十五章-传染病ppt课件.ppt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传 染
病原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
病
螺旋体、细菌、真菌、寄生虫…
病原体引起细胞病变的机制:
① 直接损伤→ 细胞变性、坏死。 ② 释放内、外毒素→杀伤细胞;
② 病灶大小、新旧不一,
同时可见增生、坏死、渗出性病变。
③ 病程长,成人多见。
3、肺粟粒性结核病:
① 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肺部表现, 或仅局限于肺内。
② 肺部病变及临床表现与全身粟粒性TB病相同。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核内常见1~2个核仁。
郎罕氏巨细胞:
来源:类上皮C相互融合或细胞分裂
形态:多核巨细胞
体积大,胞浆丰富,胞浆突起与类上皮
C 胞浆突起相连。核与类上皮C 核相似,多
核、排列呈环形、马蹄形或密集成堆。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吸收消散和纤维化的症灶内已无TB,属吸收好转期。 纤维包裹和钙化属于临床愈合—硬结钙化期。
结 核 病
中国历史上吸烟的历史和现状、所采 取的措 施以及 由此带 来的痛 苦和灾 难,可 以进一 步了解 吸烟对 人民健 康的危 害,提 高师生 的控烟 意识
转向恶化:
1、浸润进展: (浸润进展期)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
镜检:均质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2024版年度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传染病

2024/2/3
5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2024/2/3
治疗原则
针对病原体和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等。
6
预防措施及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免疫力,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控制策略
预防与控制
加强饮食卫生、疫苗接种和患者隔离治疗等措施有 助于预防和控制伤寒与副伤寒。
14
其他重要细菌性传染病介绍
细菌性痢疾
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 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
霍乱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呕吐、脱 水及肌肉痉挛等为主要表现。
鼠疫
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 要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 等不同特点,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传染 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2024/2/3
4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表现
不同传染病具有不同的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临床表现各异, 包括发热、皮疹、毒血症状等。
病理学(第八版)最新课件传 染病
2024/2/3
1
目 录
2024/2/3
• 传染病概述 • 病毒性传染病 • 细菌性传染病 • 寄生虫性传染病 • 医院感染与抗菌药物应用问题
2
01 传染病概述
2024/2/3
2024版病理学传染病部分课件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 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 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 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传染病防治原则与策略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01
02
流行病学
这些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易感 人群及影响因素。
03
发病机制
这些病毒对机体的损伤机制及免疫反 应。
诊断与防治
这些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方法、治疗 原则及预防措施。
05
04
临床表现
这些病毒性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及并 发症。
03 细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风疹
病原体
风疹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为不规则 球形,有包膜。 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传 播给胎儿。
预防措施 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措施, 同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 强通风换气。
幼儿急疹
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 径传播。
临床表现
伤寒以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 减少等为特征;副伤寒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其中血培养和骨 髓培养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治疗与预防
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 饮食卫生、避免与带菌者接触、接种伤寒疫苗等。
《传染病病理学》ppt课件(2024)

注意检查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传染病 常见体征。
3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疾 病的性质和预后。
2024/1/30
16
实验室检查方法
常规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等,可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及是
否存在感染。
2024/1/30
生化检查
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可评估患者器官功能状态。
在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 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确保全 球公平获得疫苗和其他防控 资源。
经验分享与学习
分享各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 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全球公 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 展。
2024/1/30
24
2024/1/30
06
总结与展望
25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特征 常见传染病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
免疫学检查
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用于 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原学检查
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方 法,直接检测病原体。
17
影像学检查在传染病诊断中应用
X线检查
对于肺部感染性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
CT和MRI
可提供更详细的组织结构和病变信息,有助 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检查
对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病变有较好显 示效果。
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疫苗供应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 接种覆盖率和接种效果。
2024/1/30
22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隔离与治疗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消毒与灭菌
3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判断疾 病的性质和预后。
2024/1/30
16
实验室检查方法
常规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等,可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及是
否存在感染。
2024/1/30
生化检查
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可评估患者器官功能状态。
在疫苗研发、生产、分配等 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确保全 球公平获得疫苗和其他防控 资源。
经验分享与学习
分享各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 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全球公 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 展。
2024/1/30
24
2024/1/30
06
总结与展望
25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传染病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特征 常见传染病的病理学特征及诊断
免疫学检查
检测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用于 诊断和鉴别诊断。
病原学检查
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等方 法,直接检测病原体。
17
影像学检查在传染病诊断中应用
X线检查
对于肺部感染性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
CT和MRI
可提供更详细的组织结构和病变信息,有助 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检查
对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病变有较好显 示效果。
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疫苗供应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 接种覆盖率和接种效果。
2024/1/30
22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隔离与治疗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消毒与灭菌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器官组织的损伤
传染病会导致器官组织损 伤,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如炎症、坏死、出血等 。
免疫病理损伤
传染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包 括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等,可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和功能障碍。
并发症
传染病的并发症包括继发 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可加重病情和增加治疗 难度。
03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点
流感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目录
• 病理学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病理学基础 •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点 •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传染病研究进展
01病理学传染病概述Fra bibliotek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 、真菌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药物治疗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治愈 率,降低了病死率,同时也改善 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疾病
负担。
传染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在疫苗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 进展。
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对于预防和控制传 染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控制疫情 爆发和降低发病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一些新疫苗不断问世,如针对埃博拉 出血热、寨卡病毒等疾病的疫苗,以 及针对流感病毒的新型流感疫苗等。
肝炎
肝炎概述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 炎症,具有传染性。肝炎病毒 有多种类型,如甲型、乙型、
丙型等。
病理学特点
肝炎病毒主要攻击肝脏细胞, 导致肝脏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长期肝炎可引起肝硬化和肝 癌。
并发症
肝炎并发症严重,可引起消化 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甚至可 能导致死亡。
传染病病理学PPT课件

患者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
传染病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心 理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心 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以缓解患 者心理压力。
康复指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运动锻炼、 生活作息等方面的指导,以促进患者 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机体防御反应及免疫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01
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等,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防
御作用。
特异性免疫
02
T细胞、B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针对特定病原苗接种
03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记忆,再次感染时能够快速应答;疫苗
接种可模拟自然感染,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肝肾功能损害
部分传染病可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表现为黄 疸、水肿、蛋白尿等。
后遗症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后遗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 治疗等。同时,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消化道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
由痢疾杆菌引起,通过食物或水传播,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和 里急后重。
伤寒
由伤寒杆菌引起,通过食物或水传播,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相对 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
甲型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食物或水传播,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 不振、恶心和呕吐。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疫情十分严重:
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高达197/10万,呈蔓延趋势;]
现有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5万。西部地区人口数占全国 的四分之一,而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数却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
.
13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菌 :结核分枝杆菌(人型) 致病因素 :与菌体所含的成分有关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为主
过
状态多发生在肺、浆膜、滑膜等 增生:结核结节(图11-1B)
变质:干酪样坏死
三种病变常同时并存,但以增生性病变为主, 病变新旧共存,是TB的病变特征。
.
18
3、结核病的转归
转向愈合 ⑴吸收消散 ⑵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转向恶化 ⑴浸润进展 ⑵液化播散
.
19
二、肺结核病
1.原发性肺结核病
初染 ,儿童多见 , 儿童型。
.
6
传染源是指受感染的人和动物。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
①消化道传播,经水源及食物传播;
②呼吸道传播,经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③虫媒传播,经昆虫携带或叮咬传播;
④接触传播,直接或间接通过皮肤或粘膜传播,尤其是破
损的皮肤粘膜,包括性接触、输注带病原体的血液、血制品 及药物,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官移植,日常生活接触等;
1. 全球1/3人口(约20亿)已感染了结核菌,如不采取措施 ;近 10 年内还将有3亿人受结核菌感染。
2. 结核病人不断增加:全球现有结核病人2000万,其中95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还会新发生800-1000万肺结核病 ,其中75%的病人 年龄在15-50岁。如不控制,今后 10年还将有9000万人发病。
⑤母婴传播,如HIV可以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播给 婴儿。
易感人群是指群体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水平低下而易发生流 行;新生人口增加、易感人口大量流入、或计划免疫实施情 况不佳均可使人群易感性增加。
.
7
传染病的结局一般来说早期隔离治疗, 加强护理,采取心理治疗、病原治疗及对症 治疗、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可以完全康复 或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也有部份病人可发 生某些并发症而致死亡。
.
8
结核病
伤寒 细菌性痢疾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阿米巴病
血吸虫病
性传.播性疾病
9
结 核 病 tuberculosi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概念: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 病,全身各脏器织均可累及,但以肺结 核最多见.解放前,占死亡率的第一位, 达200—700/10万人,建国后明显减 少,但近年来发病率又有上升的趋 势.WHO通过世界银行提款治疗此病.
渗出性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脑、菌 痢、
增生性炎----结核病、伤寒病。血吸虫 病。
.
5
五.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结局;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 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式。决定流 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 径和易感人群。在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 病的发生与流行时,应采取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三项措施.。
机体缺乏足够免力,病变不易局限
常经淋巴道、血道、支气管播散
(二)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 1. 结核菌感染情况据调查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已感染了结 核菌;受感染人数超过4亿。据研究,其中10%的人发生 了结核病。 不采取有效措施,在未来的十年内可能有 3000万人发生结核病。 2. 肺结核病的患病情况 目前我国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1.6/10万,
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为 157.8/10万,估算全国现有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200万。
病变特征: 样坏死
结核结节形成、干酪
.
10
第一节 结核病
一、概述
结核病一种结核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 染病 典型病变: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
结核结节形成、干酪样坏死
.
11
一、全球结核病疫情现状 全球结核病流行加剧! 世界卫生组织史无前例地宣布: l993年“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 1998年重申遏制结核病的行动刻不容缓。
床病理联系。
.
2
二.分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
2.乙类:21种.V性肝炎、菌痢、阿米巴 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麻 疹、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 脑、疟疾.炭疽等21种。
3.丙类:肺TB、血吸虫病、丝虫病、麻 风病。流感、流腮、风疹、新生儿破伤 风等11种。
.
3
三.传染病的发病原理
3. 结核病死亡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每天有8000人死于结核 病。每年的 30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 98%的结核病死 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成为头号传染性杀手。
4. 贫穷、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增多、多耐药结核病增多以及 艾滋病流行使结核病问题雪上加霜。
5.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 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位 12
消化道传播 经皮肤、粘膜伤口感 染 者极少
.
14
索 ①在物体内有亲和力
状 ②破坏线粒体膜,影响细胞R;
因 ③.抑制白细胞游走.
糖子
质
①引起宿主对结核杆菌剧变
蜡 ②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脂
质 ③剌激T淋巴细胞和巨噬C增
D
殖形成典型的结核性肉芽变及
质
迟发型变态反应.
磷 脂
使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 形成TB结节.
.
1
知识要点
1.重要概念: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伤寒小结、
树胶肿等。
2.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与继发
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伤寒、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和流行性乙
型脑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4.阿米巴病、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
变化及理解临床病理联系
5.性传播性疾病的传播途径、病理变化及理解临
.
15
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 感染的细菌数量及其毒力的大小和机 体的反应性(免疫反应和Ⅳ型变态反 应)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常 同时发生并相伴出现,贯穿在结核病 的过程中 。
见图11-1A
.
16
结核基本病变和机体免疫状态
.
17
2、结核病的基本病变
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早期免疫力低、菌量多,机体严重
1.病原体侵入人体的途径;
绝大多数病原体经皮肤或粘膜侵 入人体。少部分直接经血液、淋巴、 胎盘输入人体。
2.病原体在人体内蔓延扩散;
直接在组织内蔓延扩散(与病原体 产生的酶有关),经淋巴道,经血道.
.
4
四.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三大基本病变
变质性炎---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乙型肝炎、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