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2 沪科版第一册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学

➢高效性 ➢专一性
•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2、生物催化剂——酶
酶的命名
➢根据来源及底物命名,如:
• 唾液淀粉酶:唾液腺分泌,淀粉→麦芽糖 • 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蛋白质→多肽 • 肠肽酶:肠腺分泌,多肽→氨基酸
2、生物催化剂——酶
酶显示活性的场所
➢ 细胞内:大多数酶 ➢ 细胞外:少数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光能)
CO2+H2O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化学 能)
第1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什么是新陈代谢?
自我更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水:每过一个星期一半被更新; ➢蛋白质(细胞内):每80天就一半被更新; ➢组成人体的原子:一年后98%被更新。
什么是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实验室、化工生产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加催化剂、增 压等方法加快反应速度。
生物体不同
➢依靠酶来调节。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
材料选择:
1. 新鲜猪肝匀浆 2. 3.5%FeCl3溶液 3. 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 4. 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
2、生物催化剂——酶
蒸 馏 水
酶抑制剂
➢占据酶的活性部位——竞争性抑制物 ➢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非竞争性抑制物
2、生物催化剂——酶
竞 争 性 抑 制 物
活性部位被占
非 竞 争 性 抑 制 物
立体结构发生变化
2、生物催化剂——酶
P61
科学实验证实,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影响淀粉 酶的活性,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科学 家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同一种酶的活性,并且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沪科版第一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概念。
理解酶的概念、反应条件和作用特点。
掌握ATP的结构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初步形成对实验的运用及设计能力。
通过对课本中图2—20、2-21、2-23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合成反应和分解分解反应是生物体内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2)酶的特性。
(3)ATP的作用和特性难点:(1)水解反应和氧化分解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2)酶的活性区域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ATP的作用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实验:2.2探究影响酶活力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各种酶的活性实验材料:(略)仪器试剂:(略)实验方法及结果记录:分析与讨论:1.哪些因素影响酶的活性?2.两种酶显示活性的最佳PH和最佳温度范围一样?3.分析1、5号试管实验结果,指出安排该两试管实验内容的目的。
实验:2.3探究酶的化学成分实验目的: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探究酶的化学成分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尿试剂紫色淀粉+碘蓝色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脂肪+苏丹Ⅲ溶液桔红色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仪器和试剂: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分析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什么?进一步探究:探究“嫩肉粉”的化学成分实验原理:同上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仪器和试剂: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分析和讨论:。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沪科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新陈代谢的重要意义。
2、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掌握酶的作用特性。
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新陈代谢过程,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及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陈代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体现在组成生物体物质的不断自我更新。
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科学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特有的运动形式,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概念
(3)酶的作用特性,与新陈代谢的重要关系。
2.难点
(1)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相互转变。
(2)能对“过氧化氢酶催化”实验进行分析及初步设计类似的实验。
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法等。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有关器材。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ppt课件2

(2)ATP水解,释能。能量去向:直接用于细胞活动 ATP 水解酶 ADP+Pi+能量( 30.5kj/mol )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生理意义: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思考: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什么? ATP
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什么? 太阳能
最好的储能物质是什么?
2 37 液 变蓝
6
10%鸡蛋清溶液、唾液
2 37
不变蓝
重要观点: ①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②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完成生物体的自我更新
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每过一星期就有一半被更新; 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子,每80天就有一半被更新; 组成人体的原子,一年后有98%可得到更新。
检测:
多糖在生物体内转化为单糖,是通过( D )
A 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B 脱氢作用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HO NH2 C C OH
H
H CH3 O H N C C OH
H
H O H CH3 O 酶
NH2 C C N C C OH
H2O
H
H
酶
氨基酸 + 氨基酸
二肽 + 水
酶
HO
HO+ OH
OH
HO
O
OH + H2O
酶
葡萄糖 + 葡萄糖
麦芽糖 + 水
问题: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HCl
0.5
NaOH 现象纪录
0.5
几乎无 气泡
大量 气泡
少量 气泡
微量 气泡
少量 气泡
无气泡
微量 气泡
沪科版生物高一第一册-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课件

反
应 速 度
胃 蛋 白 酶
淀淀 粉粉 酶酶 (( 植唾
胰 蛋 白 酶
物液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酸性← 中性 →碱性
PH
同样,在不同的pH条件下,测定某种酶的活性, 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如下曲线图:
酶
的
催
B
化
效
率
A
C
pH
提示:注意纵坐 标和横坐标所表 示的变量之间的 变化关系
9g/L,在70 ~ 80℃条件下作用12小时,退浆率为50%~60%;加
酶法,用少量的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作用5分钟,退浆率为 98%,这一事实说明酶具有 ( A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活性
4、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C )
(A) A ~P —P ~P;
(B) A –P –P ~P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酶的应用
酶的应用
果胶酶
1、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体温升高 到38℃ ,虽然只有1℃,但人已感觉 非常没有精神,如果升高到39℃甚至 40℃以上,而且持续高烧,就会出现 一系列严重的反应,如昏睡、昏迷、 惊厥,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为什么呢?
酶的本质: 酶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特性 ---高效性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酶 2H2(O2或Fe 3+)2H2O + O2↑
3.5%FeCl3 (Fe 3+)
新鲜猪肝
(H2O2酶)
3%H2O2 溶液
1
2
酶的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或者说酶的活性)通常
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4.1多种证据表明生物具有共同祖先-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同步课堂(沪科版2020必修2)

第1节多种证据表明生物具有共同祖先【基础巩固练】(合格考必做)一、单选题1.生物进化有很多方面的证据,图中属于什么证据()A.比较解剖学证据B.生物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古生物化石证据【解答】比较解剖学证据往往是通过分析同源和同功器官以及痕迹器官,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由图观察可知,图中比较这六种肢骨骼发现,它们的组成和排列顺序有一致性,这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蟒蛇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可能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
这属于生物进化的()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解答】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ABCD、根据上述分析生的物进化的证据来看,蟒蛇外形上没有四肢,但它的体内还保留着后肢骨的残余,说明蟒蛇是起源于有四肢的动物,更符合比较解剖学的内容,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一位科学家从“人的阑尾与兔子的盲肠相似”推测人类与兔子有亲缘关系,他依据的证据属于()A.古生物化石证据B.胚胎学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生物化学证据【解答】A、由分析可知,题中的信息显然不是化石信息,A错误;B、阑尾是胚胎发育完成后留存的结构,因此不是胚胎学的证据,B错误;C、人的阑尾与兔子的盲肠都是需要解剖之后才能看到的器官,即需要通过解剖并比较后才能知道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图中的证据是比较解剖学的证据,C正确;D、生物化学证据指的是研究的生物之间有生理过程或化学产物上的异同,而题目中只是显示的结构上的相似性,故不是生物化学方面的证据,D错误。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酶教案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酶教案新设计首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四个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充满疑惑,但又不明白原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新学习的知识依次解决这四个生活情境问题,学以致用,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其次,整节课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针对课堂主线“高效性、专一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三个主要内容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针对实验探究过程分别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即本节课需掌握的知识点“酶催化作用的特性及影响活性的因素”,这样的课堂设计能较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再次,对教材实验与课后选作实验进行适当处理。
1)将实验 4.1“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实验4.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整合,这样有助于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避免知识的分割,实现课堂高效;由于实验涉及的变量较多,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将实验拆分为四个小实验依次进行,最后将实验四合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学会用“分—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对实验材料进行恰当处理。
考虑到少数民族的学生,因此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新鲜猪肝匀浆”,采用“新鲜马铃薯匀浆”替代,这样干净、卫生、味道清新,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唾液淀粉酶取自学生们的唾液,这样生动的做法,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
最后,板书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我认为这样比较清晰、简洁概括整节课的知识点,指导学生以后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整理知识点;板书结合PPT中“探究实验四合一的表格”概括了整堂课的内容,并完整的呈现给学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酶的来源、化学本质、作用、命名方式及活性。
2. 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 学会“探究酶催化作用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操作的有关技能,能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word学案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学习目标1、知道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能说出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及关系。
2、举例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能说出其特点。
3、知道酶的概念,理解分析酶的特性。
4、知道ATP的生理功能,能写出A TP与ADP的相互转换的方程式,并说出其中能量的来龙去脉。
二、知识框架意义过程新陈代谢场所生物体内两大类化学反应合成反应(举例)生物体内分解反应水解反应(举例)(需水)化学反应氧化分解反应(举例)(脱氢)的特点高效性(酶的活性)酶特性专一性(原因)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pH值、作用地点、辅助因子、酶活性抑制)酶制取及应用ATP生理功能ATP ATP中文名称ATP结构简式及字母的含义ATP和ADP的相互转换反应式意义三、知识清单新陈代谢(自我更新)1)新陈代谢的意义: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
2)新陈代谢的过程:_____________:生物体不断从外界摄取,将它们转变为,并能量的过程。
_____________:生物体不断将分解以能量,并将排出体外的过程。
两者的关系:它们是新陈代谢中_____进行,方向______的两个过程,它们组成了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
3)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_______。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__来完成的,其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由形成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
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化学反应称为。
2)区别两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分解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催化剂——酶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少数是。
A BC酶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A BC2)酶的特性:性,性,多样性,需要适宜的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2 沪科
版第一册
1、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
2、理解酶的特点、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重点:学习目标
1、2学习难点:酶的抑制剂对酶的调节作用学习过程:
一、新陈代谢概念新陈代谢化学反应
二、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角度生物从异化作用角度
三、生物催化剂酶
1、概念:
2、成分:
3、特点:
4、酶的抑制剂:
四、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1、中文名称(全称):
2、结构简式:
3、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课堂练习:
1、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请根据图回答:1)上图中的A表示,判断理由是2)若图中D为肽,则E、F为,A是酶,
若图中D为麦芽糖,则E、F为,A是酶。
3)从图1—2的反应过程,体现了酶的性,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2、完成表格实验现象试管编号加入物质量(毫升)温度试剂现象1淀粉糊、清水各2
37、0碘液2淀粉糊、唾液各20碘液3淀粉糊、唾液各2
37、0碘液4淀粉糊、煮沸过的唾液各2
37、0碘液5淀粉糊加有2滴2%盐酸的唾液各2
37、0碘液6蛋白液唾液各2
37、0碘液
3、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
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4、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细胞内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