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摘要:纳米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
粒径100 ~ 1000 nm 的为亚微乳。
有人将二者统称为微乳。
本文综述了纳米乳的各组分组成、制备工艺、及在药剂学领域和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乳;制备工艺;稳定性;应用;药剂学;食品工业Progress in applications of nanocarriers and apply inPharmaceutics and Food industry[Abstract]Nanoemulsion is organized with the oil phase, 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which is formed by an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water, particle size 10 ~ 100 nm, with a low viscosity, isotropic and thermodynamically or kinetically stable and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system. Particle size of 100 ~ 1000 nm is submicroemulsion. From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watch, the nanoemulsion is a transitional thing micelles and emulsion between both micelles and emulsion properties, they have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From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he nanoemul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il-in-water (O / W), water-in-oil (W / O) and bi-continuous type. 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is simple, saf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can increase the solubility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rug easily hydrolyzed,.Its slow release, targeting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Cyclosporine.Prepa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tability an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applications and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text summarizes the nanoemuls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solubiliz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food is a very promising development, increase in food applications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Keywords]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process; stability; application; Pharmaceutics; food industry纳米乳( nanoemulsion) 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
“纳米乳液的制备、表征及粒径调控”实验的课程思政设计

“纳米乳液的制备、表征及粒径调控”实验的课程思政设计“纳米乳液的制备、表征及粒径调控”实验的课程思政设计一、引言纳米科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近年来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乳液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广泛应用的纳米材料,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纳米乳液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纳米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2. 掌握纳米乳液的表征方法及相关设备的操作;3. 理解纳米乳液的粒径调控原理;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5.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精神和思考问题的能力;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原理纳米乳液是由纳米粒子悬浮于乳液中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电化学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
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法制备纳米乳液。
物理法制备纳米乳液的主要步骤包括乳化剂选择、乳化剂溶解、乳化剂与溶液的混合搅拌和高压均质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超声波仪、激光粒度仪等设备对所制备的纳米乳液进行表征。
纳米乳液的粒径调控对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乳液的粒径大小会影响其稳定性、输运性和释放性能,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对所制备的纳米乳液进行粒径调控。
常见的调控方法包括调整乳化剂的浓度、加入共溶剂或表面活性剂、改变乳化剂的种类和使用高压均质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准备:确定实验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准备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试剂;2. 制备纳米乳液:按照实验要求选择乳化剂,溶解乳化剂后加入溶液中,进行搅拌和高压均质,制备纳米乳液;3. 表征纳米乳液:使用超声波仪将纳米乳液进行超声处理,使用激光粒度仪对纳米乳液的粒径进行测定,分析其分布和稳定性;4. 粒径调控:根据实验结果,调整实验参数,如乳化剂浓度、共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均质时间和压力等,对纳米乳液进行粒径调控;5. 思政教育: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纳米科学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讨论纳米科学与伦理、安全等方面的关系;6. 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中药纳米乳研究进展

( / 纳米乳 、 ow) 双连续相纳米 乳( .)纳米乳作为一种极具 BC 。 前途的新型药物载体 , 具有不可 比拟的优点【 f) l1 J 物理稳定性 : 好 。 同时包容不 同脂溶性 的药 物 , 可 提高一些不稳 定性 药物 的稳定性 。 ) ( 可提高难溶性药物 的溶解度 。3可促进大分子 2 () 水溶性药物在人体的吸收 , 提高这些药物在体 内的生物利用 度。) f 是具各 向同性的透 明液体 , 4 热力学稳定且 可以过滤 , 易 于制备和保存。 可延长水溶性药物 的释放时间。 ) f 黏度低 , 5 注 射时不会引起疼痛 。 ) f 粒径小且均匀 , 6 可提高包封于其 中的 药物分散度 , 可促 进药物的透皮吸收。7对于易水解 的药 还 f )
q lt a s s me t n n n e lin uai s es n a d a o mu so dr g y u deie y y tms e e rh. Sud : n n e lin o t ii g u g a a e lv r s se r s a c t y a o mu so c n an n dr s n w s se y t i me ii e a o m u so d c n n n e li n Lu L£ , hn eaf i in Z ag D yn a
r. t t a ug r h nn n nvri n eerh c ne,c a gh ,h n n 4 0 0 ; J ne i lsrey z og a u iest a d rsac e tr h n s a u a 1 0 7 I sn y
纳米乳名词解释药剂学

纳米乳名词解释药剂学纳米乳是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它是由纳米颗粒构成的乳状分散体。
纳米颗粒的尺寸一般在1到100纳米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度可控性。
纳米乳在药剂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由于其小尺寸和高度稳定性,纳米乳可以通过改变颗粒的形状、大小和表面性质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靶向性。
这使得纳米乳成为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高压均质法、超声波法、微乳液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药物封装在纳米颗粒中,并在药物递送过程中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此外,纳米乳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来增强其靶向性,例如将靶向分子或荧光染料修饰在纳米乳的表面上,以实现精确的药物输送和药物监测。
纳米乳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例如,纳米乳可以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输送,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大小和表面性质,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组织中,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纳米乳还可以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然而,纳米乳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纳米乳的制备方法需要高度的技术和设备要求,制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其次,纳米乳的稳定性和药物释放性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在体内的长期稳定性和药效。
此外,纳米乳的毒性和生物安全性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估。
总之,纳米乳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药剂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通过调控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和表面性质,纳米乳可以实现药物的精确递送和靶向治疗,为药物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以克服其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推动纳米乳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纳米乳液制备技术及功能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乳液制备技术及功能应用研究进展江连洲;李佳妮;姜楠;李杨;隋晓楠;伍丹;张璟;张菀坤;王中江【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food,nanotechnology infood,medicine,cosmetics,petroleum,agriculture,coating material and other fields is widely used,causing a high degree of social concern.Nano technology is concerned with many asp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mbedding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chnologies.Embedding technology has shown great potenti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rriers which transport functional components (such as:fragrance,nutrients,colorants,etc.).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ructure,properties,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nanoemulsion.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the worldwide application of nanoemulsion in food,this paper expounded buried nano-particles' bioavailability and potential bio-toxicity.This paper also stated present crucial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field of nano-emulsion technology,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and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nanoem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随着科学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发展,纳米技术在食品、药物、化妆品、石油、农业及涂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纳米科技包括众多科学技术,其中包埋技术是纳米科技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纳米包埋技术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该文综合叙述了纳米乳液结构、性能、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情况.同时,该文以纳米乳液在食品中的应用为基础,围绕着被包埋物的人体利用率以及可能存在的被包埋纳米颗粒潜在的生物毒性,阐述了当前纳米乳液技术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产生原因,为纳米乳液技术在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7(023)006【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纳米乳液;结构性能;制备方法;生物利用率;潜在毒性【作者】江连洲;李佳妮;姜楠;李杨;隋晓楠;伍丹;张璟;张菀坤;王中江【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
纳米乳化技术

纳米乳化技术
NANO-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
食品学院中英1503班 汇报人:尹政清
01
纳米乳化技术的概念
目录
02 03
纳米乳液的制备技术
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 纳米乳化技术的应用
CONTENTS
04
01
PART
纳米乳化技术的概念
CONCEPT & MECHANISM
纳米材料
采用基于司盘和吐温为基质的乳化法制备纳米材料, 可实现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的组装,从而在合成中实 现对粒子尺寸、形状和晶型等方面的控制,并可灵活 地选择表面活性剂对粒子表面经行改性,使它们具有 更加优异的性能
纳米乳化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建立在乳化剂基础上的乳化技术凭借其特有的优势,近年来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 用引发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乳状液和微乳液体系形成的微乳类合成药物制剂、 中药制剂、纳米胶囊及固体脂质纳米粒等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03
PART
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
这里以姜黄素纳米乳液的制备和表征的研究为例来用植物姜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天
然活性多酚类物质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除了可以作为天然黄色素,在医 药上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 姜黄素具有天然的杀菌功效,在食品领域中可用作 食品保鲜剂、杀菌剂使用,是食药同源型物质 姜黄素水溶性差、体内代谢快、在小肠中的吸收率 低,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不高
从而模拟食品基质环境,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从而反映姜黄素纳米 乳液在不同食品基质中的稳定性。
纳米乳液的研究进展
四、姜黄素纳米乳液表征结果:
① 姜黄素纳米乳液粒径测定:
纳米乳

纳米乳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摘要]综述了纳米乳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的优势,形成纳米乳的组分及各组分发挥的作用,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在药剂学方面的应用状况。
纳米乳在透皮给药、口服给药、黏膜给药、注射给药等多个给药途径中较之普通乳剂有明显的优势,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系统具有对难溶性药物强大的增溶作用,还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靶向性及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在药剂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米乳;制备方法;稳定性;应用纳米乳(Nanoemulsion)是粒径为10~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其乳滴多为球型,大小比较均匀,透明或半透明,通常属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系统[1]。
它具有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及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优点;许多难溶性药物制成纳米乳后具有缓释和靶向作用;同时纳米乳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因此它用作脂溶性药物和对水解敏感药物的载体,可以减少药物的激性及毒副作用;它热力学稳定,久置不分层,不破乳,因而是难溶性药物的理想载体[2-3]。
从结构上看,纳米乳可分为水包油型(O/W)、油包水型(W/O) 及双连续型。
1 纳米乳的处方组成通常情况下,纳米乳是由油相(Oil)、水相(Water)、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和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四部分组成,但也可以没有助表面活性剂的参与。
1.1 油相油相的选择对药物的增溶和微乳单相区的存在至关重要。
油的碳氢链越短,有机相穿入界面膜越深,纳米乳就越稳定,但碳氢链较长的油相有助于增加药物的溶解。
因此,要结合药物的溶解情况综合考虑来克服这对矛盾。
有时单一的油相很难满足上述条件,需要进行不同油相的混合。
常选择短链和中长链的药用一级植物油作为油相,也有用油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等作为油相的。
1.2 水相水相主要是与油相一起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弯曲的油水界面膜包裹药物。
纳米乳的制备中常用超纯水、或去离子水,也可用蒸馏水代替。
纳米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纳米乳的制备方法;2. 研究纳米乳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及乳化剂的选择;3. 分析纳米乳的载药性能。
二、实验原理纳米乳是一种粒径在1~100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溶液中的热力学稳定体系。
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油水混合法、微乳法、机械法等。
纳米乳具有粒径小、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水- 乳化剂(如Span-80、Tween-80等)- 助乳化剂(如聚乙二醇、丙二醇等)- 载药(如维生素E、药物等)2. 实验仪器:- 电磁搅拌器- 超声波乳化器- 粒度分析仪- 离心机- pH计- 烘箱四、实验方法1. 纳米乳的制备(1)油水混合法:将植物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搅拌均匀后,使用超声波乳化器进行乳化处理,得到纳米乳。
(2)微乳法:将植物油、水、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使用微乳法制备纳米乳。
2. 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及稳定性测定使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分析其稳定性。
3. 纳米乳的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定纳米乳的pH值。
4. 纳米乳的载药性能研究将药物加入纳米乳中,测定药物的溶解度、释放速率等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纳米乳的制备通过油水混合法和微乳法制备的纳米乳,粒径分布均在1~100nm范围内,稳定性良好。
2. 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及稳定性通过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乳的平均粒径为30nm,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
3. 纳米乳的pH值纳米乳的pH值为7.0,接近中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 纳米乳的载药性能将药物加入纳米乳中,药物的溶解度显著提高,释放速率较慢,具有缓释作用。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纳米乳,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2. 纳米乳具有粒径小、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高等优点;3. 纳米乳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多元载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乳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剂学及食品工业中应用摘要:纳米乳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
粒径100 ~ 1000 nm 的为亚微乳。
有人将二者统称为微乳。
本文综述了纳米乳的各组分组成、制备工艺、及在药剂学领域和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乳;制备工艺;稳定性;应用;药剂学;食品工业Progress in applications of nanocarriers and apply inPharmaceutics and Food industry[Abstract]Nanoemulsion is organized with the oil phase, surfactant and co-surfactant which is formed by an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water, particle size 10 ~ 100 nm, with a low viscosity, isotropic and thermodynamically or kinetically stable and transparent Translucent system. Particle size of 100 ~ 1000 nm is submicroemulsion. From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watch, the nanoemulsion is a transitional thing micelles and emulsion between both micelles and emulsion properties, they have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From a structural perspective, the nanoemul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oil-in-water (O / W), water-in-oil (W / O) and bi-continuous type. 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is simple, saf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can increase the solubility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drug easily hydrolyzed,.Its slow release, targeting can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rug. Cyclosporine.Prepar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tability and in the field of pharmacy applications and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its progress in the text summarizes the nanoemuls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use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solubiliza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food is a very promising development, increase in food applications of micro-emuls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Keywords]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process; stability; application; Pharmaceutics; food industry纳米乳( nanoemulsion) 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比例形成粒径为10 ~100 nm,具低黏度、各向同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的透明的或半透明体系。
粒径100 ~ 1000 nm 的为亚微乳。
有人将二者统称为微乳( microemulsion)。
从质点大小看,纳米乳是胶团和乳状液之间的过渡物,兼有胶团和乳状液的性质,又有着本质差异; 从结构看,纳米乳可分为水包油型( O/W) 、油包水型( W/O) 及双连续型[3]。
纳米乳制备简单、安全性高、热力学稳定,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易水解药物的稳定性,其缓释、靶向性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环孢素A 微乳前体胶囊( SandimmunNeora) 、Contrafungin 微乳及治疗牛皮癣和神经性皮炎的Capsoft 微乳已用于临床。
文中综述了纳米乳的制备工艺、评价体系、稳定性及在药剂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微乳化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指出利用微乳化技术将营养物质增溶到食品中将是一项很有开发前景的研究,加大食品中微乳化技术的应用将会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纳米乳各组分组成纳米乳的整个组分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4种组分组成,有的体系也可以没有助表面活性剂成分[2]。
1.1 水相在纳米乳的制备中,水相组分可用超纯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其主要的功能是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与协同下与油相一起形成油水界面膜来包裹药物成分。
还有些水相当中含有抗菌剂、缓冲剂、等渗剂等成分,但有些时候这些添加剂成分会影响相图中纳米乳单相区的面积大小[4]。
1.2 油相选择纳米乳油相对纳米乳单相区的存在及药物的增溶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油相选择用中长链和短链的药用一级高纯度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大豆油、蓖麻油等;有时也用EO、油酸或中链脂肪酸三酰甘油等作为油相。
单一的油相有时不能满足纳米乳制剂对油相的要求,需要进行不同油相的混合。
有时几种不同的油相按照适当的比例相互混合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5]。
纳米乳的稳定性和油的碳氢链长短有直接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碳氢链越短,有机相穿入界面膜也就会越深,纳米乳就会越稳定。
并且,油相的黏度也会直接影响纳米乳的形成,黏度越大,油相在水中的分散能力就会越小,达到乳化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长,因此在油相选择时,一般选择黏度较低的油相较好。
油相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到药物在油相中的溶解能力,还要考虑纳米乳形成的难易程度以及纳米乳单相区的大小,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纳米乳油相的选择。
1.3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即是纳米乳制备中的乳化剂成分,一般用量为25%~30%,有的甚至更多。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乳中的种类及用量会直接影响纳米乳的毒性大小及其能否形成。
用量过少时乳化能力较低,纳米乳形成的区域较小,性质不稳定。
用量过多时则容易形成胶束,直接影响到药物的释放。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乳中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牢固的乳化膜从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且表面活性剂还能起到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效果。
在应用时,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比例也要适当[10]。
近些年来,复合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有些缺陷,即复合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与单一成分的表面活性剂相比其毒性更强,使用时应更加慎重。
在应用复合表面活性剂时,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形成更加紧密的更高强度的复合膜,使得纳米乳更加稳定。
1.4 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即纳米乳制备中的助乳化剂,其既能够提高膜的柔顺性和牢固性,又可增加乳化剂的溶解性,还能协助乳化剂调节亲油亲水平衡值,降低界面张力从而使纳米乳自发形成,而且还能够扩大纳米乳的形成区域,降低整个体系的黏度。
助表面活性剂有时能够产生一定的皮肤刺激性,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寻找低刺激性低毒的助表面活性剂成为筛选处方的重要任务[10]。
目前应用较多的助表面活性剂有丙三醇、丙二醇、乙醇等,有时也选用长链的聚乙二醇类。
乙醇易挥发使乳化剂不够稳定,因此临床用量受限,未被广泛使用。
2.纳米乳的制备工艺纳米乳常自发形成,主要依靠体系中各处方的组成比例。
其处方通常由油、水、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当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被确定之后,可根据伪三元相图找出纳米乳区域来确定用量[11]。
为寻找相互间的匹配关系,目前采用HLB 值、相转变温度( PIT) 、盐度扫描等方法确定各种成分的配比。
在药剂学中应用较多的是单相纳米乳,PIT 法和盐度扫描法的应用较受限。
药剂学研究中,纳米乳的首选方法是HLB 值法。
从相图确定处方后,即进行制备工艺的选择。
制备工艺可影响纳米乳的粒径及性质,尤其是稳定性。
从乳化能量的来源可分为高能乳化法和低能乳化法[13 14]。
2.1 高能乳化法高能乳化法制备纳米乳可采用剪切搅拌法、高压均质机匀浆法和超声法。
剪切搅拌法可很好地控制粒径,且处方组成有多种选择;高压均质机匀浆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 超声乳化法在降低粒径方面非常有效,通常采用探头超声仪,但只适合少量样品的制备,探头发热会产生铁屑并进入药液。
应用剪切均质工艺制备了氟比洛芬酯纳米乳,并与离子敏感型凝胶材料( 结冷胶) 混合后制得氟比洛芬酯纳米乳-原位凝胶。
由透射电镜可见: FBA/NE - ISG 中乳滴粒度分布均匀,胶凝前后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较好[17]。
2.2 低能乳化法低能乳化法是利用系统的理化性质,使乳滴的分散能够自发产生。
这种方法减轻了制备过程对药物的物理破坏,并通过自发机制形成更小粒径的乳滴。
低能乳化法包括相变温度法和转相法。
相变温度法是利用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将水相和油相一次性混合在一起。
当温度升高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上的氢键脱落,聚氧乙烯链脱水,分子疏水性增强,自发曲率变成负值,形成水性反胶束( W/O 型乳剂) ; 当温度降低到相变温度时,表面活性剂自发地使曲率接近于零,并形成层状结构; 温度再降时,表面活性剂的单分子层产生很大的正向曲率,形成细微的油性胶束( O/W 型乳剂) [18]。
PIT 乳化法充分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相变温度时非常低的界面张力来促进乳化,故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盐浓度、pH 也会对乳化产生影响。
应用PIT 法,以磷脂为乳化剂成功制备了羟基喜树碱纳米乳,使纳米乳成为难溶性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极具潜力的药物传递系统[19]。
转相法是将水相连续加入油相中,在乳剂相转化点,表面活性剂形成层状结构,此时表面张力最小,有助于形成非常小的分散乳滴; 在乳剂相转化点过后,随着水相的进一步增加,O/W 型乳剂形成,即相变法中的液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