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12章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12-17章)

西方经济学第五版宏观部分(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12-17章)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注:12-17章)高鸿业主编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 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7试计算:(1)(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8.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中关于gdp等资料

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中关于gdp等资料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二、GDP概念理解(计算GDP的规则)1、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2、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除少数例外,GDP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3、GDP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而不是一定时间内所售出的最终产品。

(是个生产概念)4、GDP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是个流量。

5、GDP是指一个国家国土内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管这种生产的生产要素的归属关系。

这就有了GNP与GDP的区别。

存量衡量一个给定时间点上的数量;流量衡量每一单位时间内的数量;最终产品指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不再作为原料生产其他的产品,也不再被出售。

中间产品指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投入品,经过加工将再次出售。

生产问题(存货的处理)从定义可以看出,GDP是生产出来的价值,而不是销售的价值。

销售可能是当期生产的,也可能是以前生产的。

存货:将当期生产出来没销售的产品视为存货投资,即认为生产者购买了自己的部分产品,增加自己的存货数量,这部分价值计入当期的GDP。

三、计算GDP的方法I.【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价值和。

II.【价值增值法】: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产值,即计算销售产品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购买的中间产品费用之间差额。

GDP= 增加值=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注意如果不是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

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在家中做饭和打扫卫生的活动等等,都不计入GDP。

一般转移支付、证券的买卖、旧货的交易(二手货)等等,不计入GDP。

III.【产品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第一篇: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重点总结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简单的说就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2.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以用 i=s来表示。

3.消费函数: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c=c(y)c=α+βy4.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c/△y =dc/dy5.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之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c/y6.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7.储蓄函数方程式: s=y-c=y-(α+βy)=-α+(1-βy)8.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P3879.均衡收入:y=(α+ I)/(1-β)P39310.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k=1/(1-β)11.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P399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MEC :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公式P412)2.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3.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货币需求量大体上和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4.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高鸿业版)
5.袁志刚《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PPT课件
1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本章学习目的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局限性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3.熟悉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4.熟悉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数量增减关系
总收入:GDP=Y=要素收入之和=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
C+I=C+S
I=S
PPT课件
36
第二节 产出、收入、支出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总支出:GDP=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C+I+G
总体行为 宏观最优化 宏观均衡 微观基础
总产量 总收入 总支出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宏观经济 循环流转
宏观分析

构 PPT课件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货币市场 国外市场
长期分析
家庭 政府 部门 厂商
17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续)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结构
S+T=I+G
S+T+M=I+G+X
长期分析 短期分析
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当
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基期的
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名义GDP
3.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100%
(GDP price index)
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pptx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pptx
间的关系?
GDP的定义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例子:一个书柜的生产销售过程
生产者 伐木工 锯木厂 木工 零售商
开始于
结速于
增加价值
一棵橡树 50美元(砍伐,卖给锯木厂厂 主)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 自给自足生产)
产出、收入、支出之间的关系
结论:产出=收入 原因:增加价值由各要素投入共同创造,理
所应当分配给各生产要素。 产出=增加值合计=工资+租金+利息+利
润 结论:产出=支出 原因:产出=增加值合计=最终产品的销售
收入=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常见的疑问: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没有全部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 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 量GDP。
GDP = C + I + G + ( X – M )
1、消费(C)——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 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 出不包括在内。 2、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 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3、政府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 支出(国防、筑路、建校)。转移支付不计入、公债利 息不计入。 4、净出口(X–M)——出口(X)– 进口(M)
第六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名义GDP(货币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 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实际GDP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2.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
产出(收)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15000 5000 10000
50000
生产出成品(纱) 200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1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3.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 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公 式如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7版)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2.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12.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12
宏观经济 的基本指 标及其衡 量
16
失业与通货膨胀 (向现实的扩展)
13 14 15
短期国民 收入决定
扩展理论或模型来自17宏观经济政策 (向政策扩展)
18
开放经济模型 (范围扩展)
19 经济增长(时期扩展)
20
微观基础(完善对宏 观经 济的理解)
21
新古典与新凯恩斯经 济学(争论与共识)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 D P C I G X M
①C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 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 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12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12章

可编辑ppt
3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一,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
国民收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 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的)、 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
13.12.2020
可编辑ppt
14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2.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值得注意的几点 第三,有些时候一些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 直接加总。
13.12.2020
可编辑ppt
1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1.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
13.12.2020
可编辑ppt
10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2.宏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般形态, 看起来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 线的形态都差不多地向右下方倾斜和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其原因却是不同的。
13.12.2020
可编辑ppt
6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四,其他指标
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的变动、利率和 汇率的变动等。
13.12.2020
可编辑ppt
7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7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3.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 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市场价值就是用这 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
13.12.2020
可编辑ppt
18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本PPT的配套教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高鸿业教授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五版
—————— 本PPT结合该教材的光盘课件使用
—————— 制作者:张昌廷(河北经贸大学)
13.12.2020
可编辑ppt
1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第二,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 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13.12.2020
可编辑ppt
1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2.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值得注意的几点 第一,宏观分析中有些总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 量中直接加总(大部分是加权平均加总)而得到。
13.12.2020
可编辑ppt
13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三,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指物价总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即社会 上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来表示。价格指数包括 消费物价措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 GDP折算指数三种。
物价水平的变动用通货膨胀率表示。
13.12.2020
可编辑ppt
10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2.宏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般形态, 看起来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 线的形态都差不多地向右下方倾斜和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其原因却是不同的。
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 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13.12.2020
可编辑ppt
16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3.12.2020
可编辑ppt
3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一,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
国民收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 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的)、 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
13.12.2020
可编辑ppt
状,它们的交点决定着价格和产量。
13.12.2020
可编辑ppt
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2.宏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 第一,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商品 的价格和产量——个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 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总量,这里 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平用货币衡量的市 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2.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值得注意的几点 第二,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 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 的目的。
尽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 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 对宏观经济未必也是正确的。
13.12.2020
可编辑ppt
4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二,失业率
失业率指失业者(一定年龄段范围内有劳动能力 并想工作但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人数对劳动力(在一 定年龄段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人数的 比例。
13.12.2020
可编辑ppt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
果。
13.12.2020
可编辑ppt
2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
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
13.12.2020
13.12.2020
可编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四,其他指标
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的变动、利率和 汇率的变动等。
13.12.2020
可编辑ppt
7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4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2.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值得注意的几点 第三,有些时候一些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 直接加总。
13.12.2020
可编辑ppt
1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1.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由此,宏观经济
学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13.12.2020
可编辑ppt
8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1.宏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不同之处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
13.12.2020
可编辑ppt
11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1.加总法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就是通过货币把物质形态不
同的产品的产量都还原为一定的市场价值从而加总。
13.12.2020
可编辑ppt
12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