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及穴位口诀(材料相关)

合集下载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定要看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定要看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定要看一、五输穴1.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2.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3.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4.五输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针灸治疗歌诀

针灸治疗歌诀

针灸治疗歌诀以下是针灸治疗头痛、落枕、漏肩风和腰痛的穴位和方法。

1.外感头痛当遇到北风太烈时,可以使用以下配穴:XXX、风池、太阳、列缺。

对于阳明型头痛,可以使用庭堂、内庭、印堂、合谷、攒竹等穴位。

对于少阳型头痛,可以使用率谷、足临泣、外关等穴位。

对于太阳型头痛,可以使用申脉、后溪、天柱等穴位。

对于厥阴型头痛,可以使用内关、太冲、四神聪等穴位。

对于风寒型头痛,可以使用风市穴位。

对于风热型头痛,可以使用大椎、曲池等穴位。

对于风湿型头痛,可以使用阴陵泉穴位。

2.内伤头痛当遇到北风微时,可以使用以下配穴:XXX、风池、头维。

对于肝阳型头痛,可以使用太冲、太溪、侠溪等穴位。

对于痰浊型头痛,可以使用阴陵泉、太阳、丰隆等穴位。

对于血瘀型头痛,可以使用内关、膈俞、血海等穴位。

对于血虚型头痛,可以使用肝俞、脾俞、三阴交等穴位。

对于肾虚型头痛,可以使用肾俞、太溪、悬钟等穴位。

3.落枕当出现警钟外公或后妻症状时,可以使用肩井、悬钟、外劳宫、后溪等穴位。

对于风寒型落枕,可以使用合谷、风池等穴位。

对于气血瘀型落枕,可以使用内关穴位。

对于肩痛型落枕,可以使用外关、肩髃等穴位。

对于背痛型落枕,可以使用肩外俞、天宗等穴位。

4.漏肩风当出现阵前聊语症状时,可以使用肩贞、肩前、肩髎、肩髃等穴位。

对于肩前部的漏肩风,可以使用手阳明的合谷穴位。

对于肩后部的漏肩风,可以使用手太阳的后溪穴位。

对于肩外侧的漏肩风,可以使用手少阳的外关穴位。

对于外邪型漏肩风,可以使用合谷、风池等穴位。

对于气血瘀型漏肩风,可以使用内关、膈俞等穴位。

对于气血虚型漏肩风,可以使用足三里、气海等穴位。

5.腰痛对于腰痛,可以使用以下穴位:大椎、肾俞、腰阳关、筋缩穴、膀胱俞等。

通过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腰痛的症状。

1.阿是大肠畏重,其穴位为委中、大肠俞和阿是穴。

对于寒湿证,应刺激腰阳关;对于瘀血证,应刺激膈俞;对于肾虚证,应刺激肾命志,包括肾俞、命门和志室;对于足太阳证,应刺激申脉。

中医针灸知识顺口溜

中医针灸知识顺口溜

中医针灸知识顺口溜一、针灸基础顺口溜针灸治病不用药,只需银针与艾草。

针刺得气通经络,温针灸法气血好。

深刺留针求长效,手法补泻功效高。

辨证论治辨虚实,针灸疗法效果佳。

二、穴位记忆顺口溜头顶前发际,天庭却连眉。

太阳穴斜对,耳尖两虎池。

山根对承泣,禾髎面颊区。

素髎迎香看,鼻孔取中魁。

人中点横锁,龈交合水齐。

足部大敦点,急腹取京脐。

上部八关列,前内通八邪。

足部五里与五枢,都是便门之诀要。

三、针灸操作顺口溜针刺之前先备齐,消毒皮肤与针具。

患者体位选舒适,穴位准确针刺入。

进针得气留针时,根据病情调刺激。

出针后按针孔穴,防止出血与感染。

四、针灸疗效顺口溜针灸治病疗效好,调和气血通经络。

温经散寒止疼痛,调整脏腑除病痛。

补虚泻实调阴阳,针灸疗法效果佳。

五、针灸安全顺口溜针灸安全需注意,避免感染与损伤。

针具消毒要严格,操作规范无菌防。

患者体位要舒适,防止意外伤害身。

老人小孩与孕妇,慎用针灸免忧心。

六、针灸适应症顺口溜针灸适应症广泛,疼痛疾病皆可医。

风寒湿热关节炎,咳嗽哮喘皮肤病。

月经不调痛经症,产后疾病亦能医。

精神疾患抑郁烦,中风偏瘫亦能愈。

疑难杂症皆可治,针灸疗法显神效。

七、针灸禁忌症顺口溜针灸禁忌需牢记,皮肤感染禁针灸。

局部破溃不能扎,炎症附近免接触。

无症状内脏器,饥饿饱餐需回避。

精神失常不能扎,孕妇腰腹禁针刺。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

学霸笔记针灸口诀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能够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功能和平衡气血。

学习针灸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理论和操作技巧。

以下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供大家参考:1. 穴位定位口诀:上不过头,下不过膝,左右对称,就是穴位。

这句口诀强调了穴位的定位原则。

在寻找穴位时,应当注意参照身体的特定标志来确定位置,如头部的发际线、四肢的关节等。

此外,左右对称也是寻找穴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针刺方法口诀:三进三出,快进慢出,以气为导,以气为尽。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刺方法的基本原则。

在刺入针时,应当采用三次快速刺入的方式,而拔出针时则应该缓慢均匀,以避免伤到患者。

此外,针刺时应当以气为导引,即在刺入和拔出针时要注意顺气流的方向。

3. 针灸调理口诀:病在经脉,治以经脉,经有所通,脉有所缓。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调理的关键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与经脉有关,因此在针灸治疗时应当注重经脉的选择和调理。

通过对经脉的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4. 针灸禁忌口诀:刺头不刺尾,刺心不刺腹,刺背不刺腰,刺肩膝关节少刺。

这句口诀强调了针灸治疗时的禁忌原则。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当避免刺激头部、尾部、心脏、腹部等重要器官和敏感部位。

此外,背部和腰部的穴位也需要谨慎选择,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肩膝关节的穴位也应当少刺,以免引发关节损伤。

以上是一些学霸笔记针灸口诀,希望对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所帮助。

针灸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掌握好相关的理论和技巧对于将来的临床实践非常重要。

因此,学习者可以通过制定自己的学习笔记口诀,加深对针灸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针灸治疗学歌诀

针灸治疗学歌诀

针灸治疗学歌诀目录1、头痛 (4)2、面痛 (5)3、落枕 (6)颈椎病 (6)4、漏肩风 (6)5、肘劳 (7)6、腰痛 (7)坐骨神经痛 (7)7、痹证 (8)8、中风 (8)9、眩晕 (9)高血压 (10)10、面瘫 (10)11、痿证 (10)12、痫病: (11)13、癫狂 (11)癫病 (11)狂病 (11)14、颤证 (12)15、不寐 (12)17、痴呆 (13)18、心悸 (13)19、感冒 (13)20、咳嗽 (14)21、哮喘 (14)22、呕吐 (15)23、胃痛 (15)24、腹痛 (16)25、胁痛 (16)26、泄泻 (16)27、痢疾 (17)28、便秘 (17)29、阳痿 (17)30、癃闭 (18)31、消渴 (18)32、月经不调 (19)33、痛经 (19)34、经闭 (20)35、崩漏 (21)36、绝经前后诸症 (21)37、胎位不正 (21)39、带下病 (22)40、不孕症 (22)41、缺乳 (22)42、遗尿 (23)43、小儿惊风 (23)44、小儿积滞 (24)45、小儿脑性瘫痪 (24)4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24)47、瘾疹 (25)48、蛇串疮 (25)49、神经性皮炎 (26)50、斑秃 (26)51、痄腮 (26)52、乳痈 (26)53、肠痈 (26)54、痔疮 (27)55、扭伤 (27)56、腱鞘囊肿 (27)57,目赤肿痛 (28)58、麦粒肿 (28)59、近视 (28)61、鼻渊 (29)62、牙痛 (29)63、咽喉肿痛 (29)64、晕厥 (30)65、虚脱 (30)66、高热 (30)67、内脏绞痛 (30)68、肥胖症 (31)69、戒断综合征 (31)70、慢性疲劳综合征 (32)丄丅×│○△↓※补法:┬泻法:⊥平补平泻:∣三棱针刺血:↓艾条灸:×艾炷灸3壮:△3温针灸: 拔罐:○皮肤针:※皮内针: 电针:IN穴注:IM在针灸处方中,上述符号直接在腧穴后面。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

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中医针灸学背诵口诀:1. 《穴位分布口诀》一背头面五官穴,睛明攒竹丝竹空。

二记上肢手上穴,合谷曲池肩髃中。

三想下肢脚上穴,足三里和三阴通。

四忆胸腹穴位多,膻中中脘气海逢。

五思腰背穴位密,肾俞命门大肠俞。

六念四肢关节处,环跳阳陵阴陵谷。

七记特殊穴位妙,人中涌泉百会好。

八背经络走向线,手三阴来手三阳。

九记穴位功效奇,止痛安神与调气。

十要反复多温习,针灸知识心中记。

2. 《针灸手法口诀》一针轻刺像蚊虫,慢慢推进不疼痛。

二提微微向上抽,感觉针下轻且松。

三捻左右旋转动,如同螺丝慢慢攻。

四插深深往里送,谨慎小心莫匆匆。

五捣如同鸡啄米,快速轻点有作用。

六刮针柄轻轻划,好似竹枝把风刮。

七弹针尾轻轻弹,微微震动经络欢。

八摇针体左右摆,好似小船水中来。

九飞进出针速度快,眨眼之间穴位在。

十留留针时间要恰当,病情不同细思量。

3. 《经络走向口诀》一手太阴肺经走,从胸走向手外头。

二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行至头面中。

三足阳明胃经忙,头面一直到足旁。

四足太阴脾经行,从足走向腹内停。

五手少阴心经连,从胸走向手下端。

六手太阳小肠经,从手通往头侧迎。

七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足经脉成。

八足少阴肾经通,从足行至胸当中。

九手厥阴心包经,从胸到手路途定。

十手少阳三焦经,从手行至头侧情。

4. 《穴位定位口诀》一找眉间印堂穴,两眉之间很明确。

二寻鼻翼外迎香,鼻旁五分记心房。

三定耳屏前听宫,张口凹陷在其中。

四察手腕太渊处,桡侧横纹脉搏抚。

五测膝盖外犊鼻,屈膝就能找得齐。

六量外踝尖申脉,轻松定位不费猜。

七探肚脐下关元,四指距离正中边。

八寻肘横纹曲池,屈肘骨头外凸起。

九观背部大椎突,低头最高骨节处。

十认内踝尖照海,凹陷之中把它待。

5. 《常见病症针灸口诀》一遇感冒针灸帮,风池大椎合谷良。

二有头痛寻太阳,印堂百会效果强。

三患咳嗽肺俞用,列缺膻中止咳功。

四逢胃痛选中脘,足三里穴疼痛缓。

五遇失眠针神门,三阴交和安眠寻。

3分钟熟记中医针灸顺口溜(附穴位图).docx

3分钟熟记中医针灸顺口溜(附穴位图).docx

3分钟熟记中医针灸顺口溜(附穴位图)3分钟熟记中医针灸顺口溜(附穴位图)2017-02-11 李灏文章来源阅 68 转 15足三里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承山名鱼腹,月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肿腰尻痛。

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

须将穴下针。

环跳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阳陵泉阳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针灸经络腧穴基础知识+背诵口诀(最全)

针灸经络腧穴基础知识+背诵口诀(最全)

基础知识骨度分寸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法头面部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12直寸印堂—前发际正中3两额角发际之间9横寸耳后两乳突之间9胸腹部胸骨上窝(天突)—剑胸结合(中庭)9直寸剑胸结合处—脐中8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横寸两乳头之间8背腰部肩胛骨内侧缘—后正中线3横寸上肢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尺骨鹰嘴12直寸肘横纹—腕掌/背侧远端横纹9下肢耻骨联合上缘—髌底18直寸股骨大转子—髌底17髌底—髌尖(平腘横纹)2臀沟—腘横纹14髌尖—内踝尖15阴陵泉—内踝尖13髌尖—外踝尖16内踝尖—足底3腧穴分类:经穴(362)+经外奇穴+阿是穴腧穴作用:诊断+治疗+特殊(双向调节、整体调整、相对特异)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四总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顶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关内,小腹三阴谋。

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五络穴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十六郄穴郄有孔隙意,本是气血聚。

病症相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当。

胃经是梁丘,脾应取地机。

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

膀胱金门寻,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列。

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跷跗阳胱,阳维阳交胆。

阴跷交信肾,阴维筑宾为。

十二原穴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

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院,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六十六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及穴位口诀
1、精
【梦遗泄精】心俞、白环俞、膏肓俞、肾俞、中极、关元、三阴交,或针或灸。

【无梦泄精】肾俞、关元、中极,灸之。

【精溢失精】中极、大赫、然谷、太冲,针之。

【精浊自流】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灸之。

【虚劳失精】大赫、中封,灸之。

2、气
【一切气疾】必取气海、或针或,灸之。

【气逆】尺泽、商丘、太白、三阴交,针之。

【噫气上逆】太渊、神门,针之。

【短气】大陵、尺泽、,针之(属气实者);大椎、肺俞、神阙、肝俞、鱼际,灸之(属气虚者)。

【少气】间使、神门、大陵、少冲、足三里、下廉、行间、然谷、至阴、肝俞、气海,或针或灸之。

【上气】太冲,灸之。

【欠气】通里、内庭,针之。

【气急食不消】太仓,灸之。

【冷气脐下痛】关元,灸百壮。

3、神
【精神萎靡】关元、膏肓,灸之。

【善恐心惕惕】然谷、内关、阴陵泉、侠溪、行间针灸之。

【心憺憺大动】大陵、三里,针之。

【失志痴呆】神门、中冲、鬼眼、鸠尾、百会、后溪、大钟,灸之。

【妄言妄笑】神门、内关、鸠尾、丰隆,针之。

4、血
【衄血吐血下血】隐白、大陵、神门、太溪,针之。

【衄血不止】囟门、上星、大椎、哑门,俱灸之;或以三棱针于气冲出血之,再针合谷、内庭、三里、照海。

【吐血】针风府、大椎、膻中、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三里;或灸大陵。

【呕血】上脘、大陵、曲泽、神门、鱼际,针之。

【大便血】关脉芤。

大便出血数斗者,膈俞伤者灸膈俞。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肺俞,针之
【虚劳吐血】中脘、肺俞、三里,灸之
【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之
【下血不止】脐心对过脊骨上灸七壮
5、梦
【惊悸不眠】阴交,针之
【烦不得卧】浮郗,针之
【沉困睡多】无名指第三节尖,屈指取之,灸一壮
【胆寒不得睡】窍阴,,针灸之
【多梦善惊】神门、心俞、内庭,针之
6、声音
【卒然无音】天突,针之
【厥气走喉不能言】照海,针之
【喉痹卒喑】丰隆,针之
【暴喑】合谷,针之;天鼎、间使,亦针之
7、言语
【喑不能言】合谷、涌泉、阳交、通谷、大椎、支沟,针之【舌强难言】通里,针之
【舌缓不能言】哑门,针之
【舌下肿难言】廉泉刺之
8、津液
【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
【盗汗】阴郗、五里、间使、中极、气海,针之
【盗汗不止】阴郗泻之
【虚损盗汗】百劳、肺俞,灸之
【伤寒汗不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
9、痰饮
【痰饮】诸凡痰饮,必取丰隆、中脘
【胸中痰饮不食】巨阙、足三里,灸之
【溢饮】中脘,灸之
【痰饮久患不愈】膏肓,灸之,愈多愈妙
10、胞宫
【月经不调】中极、三阴交、肾俞,针之
【月经断绝】中极、三阴交、肾俞、合谷、四满、三里,针灸之【崩漏不止】血海、阴谷、三阴交、行间、太冲、中极,针灸之【赤白带下】中极、肾俞、三阴交、章门、行间,针灸之
【白带】中极、气海、委中,针之
【白带】曲骨、承灵、中极,针灸之
11、虫
【劳瘵】膏肓、鬼眼、四花穴,灸之
12、小便
【癃闭】照海、大敦、委阳大钟、行间、委中、阴陵、石门,针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