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全球共享课23日上线提供免费学
中国10大慕课网站,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你只缺一个网站

中国这10家慕课网站,您需要知道!西贝君2016-03-29 11:24:26课程平台品牌阅读(7897)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A man can succeed at almost anything for which he was unlimited enthusiasm.只要有无限的热情,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者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使用的在线教育新模式,被人称之为是人类印刷术以来关于教育的重要发明,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形式,与线下课程有着同样的考核方式,按时要求学员完成作业。
MOOC2012年时由哈佛、MIT等国际名校牵头,并于一两年内席卷全球。
2013年,被称为中国慕课的元年,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一流院校份份宣布加入慕课的行列,开始了中国慕课的新纪元,也为广大的学习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
比如有很多网站是提供英语学习、翻译学习的,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去找相应的资源。
慕课的发展会逐渐走向更加广阔的明天,那么,目前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慕课网站呢?西贝给大家整理了一个清单,欢迎大家收藏。
1、MOOC中国 网站介绍:MOOC中国()致力于向国内小伙伴分享最好的慕课。
在慕课中国的在线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学习比较自由,网站对于用户群体开放程度很高。
目前在线的冷门课程较多,随着不断的发展,未来的课程更加趋于受众广泛化。
主要特点:有搜索功能,页面设计友好,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推荐指数:4颗星2、慕课网 网站简介:属于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是一家从事互联网免费教学的网络教育公司。
秉承“开拓、创新、公平、分享”的精神,将互联网特性全面的应用在教育领域,致力于为教育机构及求学者打造一站式互动在线教育品牌。
国内外MOOC的发展及特点

国内外MOOC的发展及特点李小刚摘要:文章阐述了MOOC 的概念,并结合MOOC近几年飞速的发展,列举了国内外优秀的MOOC平台,将MOOC平台与以往开放课程相比较,阐述了MOOC平台的特点,研究表明MOOC虽然从诸多层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整体功能的完备性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MOOC;发展;特点Keyword:MOOC developing Feature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 es the MOOC’S concept, combin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MOOC, citing excellent platform MOOC abroa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MOOC platform open courses ,MOOC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the platform,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level of MOOC made a useful exploration, but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completeness is not mature enough yet to be further improved.一、MOOC的概念及发展(一)MOOC的概念MOOC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戴夫.科米尔和布莱恩.亚历山大开始使用的,实际上是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在马尼托巴大学开设的一门新型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AIVE OPEN ONLINE COURSEs”首字母的缩写,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课程)(英语:M assive O pen O nline C ourse/MOOC)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线课堂,MOOC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它是一种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而发展来的1。
学术信息资源开放获取

5
1.2.5 e-Print arXiv 预印本文献库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镜像站点:/
美国主站点:/ e-print arXiv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在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电子预 印本文献库,始建于1991年8月。2001年后转由Cornell University进行维护和管理。该预印本资料库由Dr. Ginsparg 发起,旨在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此外,很多大学机构仓储中会有学位论文。 各国学位论文导航: /web/20041013193943/www.mkeng el.de/thesis/thesis.htm 15
开放文共建共享项目,利用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AI的学位论文联合目录,目前包含全球十几家成员,多 数有全文) MIT Theses(MIT学位论文,多数有全文,下载时间稍长。)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的,不能访问全文。 Texas Digital Library(The Universit-y of Texas、Texas A&M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Texas Tech Universit-y四所大学的部分学位论文,有全 文。) DIVA Portal(北欧部分大学的学位论文,部分有全文。) Digita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from Swedish Universities(可查到瑞典学位论文以 及其文。)
8
MIT机构收藏库(DSpace)简介
DSpace系统,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惠普公司联合开 发,前期开发历时4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 介绍说,按照设计,此系统具备处理该校教师和研究人 员每年完成的总计1万多份数字化科研成果的能力。这 些成果包括期刊论文、技术报告和会议论文等,囊括了 文本、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各类媒体格式。
国内外开放存取免费资源大全

国内外开放存取免费资源大全关键词:开放存取数据库期刊网址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 OA),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出版模式,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扫除学术障碍。
它依托网络技术,采用“发表付费,阅读免费”的形式,通过自归文档和开放存取期刊两种途径,实现开放期刊、开放图书、开放课件和学习对象仓储等内容的知识共享。
根据有关规定,凡是开放存取的作品,其作者不能再向编辑部投稿,否则将受到处罚;读者引用开放存取作品而生成新的学术成果,必须注明其来源。
以下是国内外开放存取免费资源的网址链接。
国内: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科技论文网站,该网站提供国内优秀学者论文、在线发表论文、各种科技期刊论文(各种大学学报与科技期刊)全文,此外还提供对国外免费数据库的链接。
2.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eprint/index.jsp)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提供国内科研工作者自由提交的科技文章,一般只限于学术性文章。
系统的收录范围按学科分为五大类: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
3. 奇迹文库预印本论文(/)奇迹文库预印本论文系统收录的学科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理学、数学、生命科学等),工程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材料科学等),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法学、政治、经济、图书情报学等),其他分类(科学随想、毕业论文、热门资料等)。
奇迹文库预印本论文专门收录中文原创研究文章、综述、讲义及专著(或其章节),同时也收录作者以英文或其他语言写作的资料。
4.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库(t.hk/dspace/)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库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用Dspace软件开发的一个数字化学术成果存储与交流知识库,收有由该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博士生提交的论文(包括已发表和待发表)、会议论文、预印本、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与技术报告、工作论文和演示稿全文共1754条。
大学生在慕课学习环境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一、慕课环境“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缩写为MOOC )。
2008年由加拿大Dave Cormier 和美国Bryan Alexander 两位学者首次提出。
其后,Geroge Siemens 和Stephen Downes 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开设了《连通主义与连通知识》在线课程,实现了慕课的实际应用。
慕课真正得到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是在2011年秋天,斯坦福大学创办在线课程平台Udacity ,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 与Peter Norving 教授联合开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引起其他大学的关注并迅速参与。
2012年4月,推出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普林斯顿等近90所名校为合作伙伴的Coursera 网站,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推出了edX 。
Coursera 、edX 和Udacity 并称慕课教育的三驾马车,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过一百万人次注册三大慕课平台的免费在线课程。
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元年”。
2013年,我国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发展的大潮,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加盟edX ,成为其首批亚洲高校成员;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北京大学启动了“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计划5年内建设100门慕课并先后与edX 、Coursera 签署了合作协议。
同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先后加入Coursera 平台。
2014年4月有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发布。
在教育部的推动下,2014年5月“爱课程网”设立“中国大学MOOC ”频道,面向全国高校提供慕课课程平台。
2015年1月,教育部下属机构“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38家教育机构共同成立了“MOOC 中国”联盟并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
北大清华加盟全球在线教育平台

据 了解 . e d X是 由美 国麻省 理工学 院和哈佛 大学创
办的非盈利在线 教育平 台 。 向全 球 免 费 提 供 知 名 高 校 的 优 质课 程 。⑩
方案 。湖北工业 大学校长刘德富致欢迎 辞 , 并 对各位与 会 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 欢迎 : 教育部教 育管理信息 中心 张鹏高 同志做 了《 国家教育 管理信息 系统总 体方案 》 介 绍; 清 华大学佟 秋利 主任做 了《 清华 大学信 息化现 状和 十二五 规划》 报告 ; 华 为企业 网络产 品线总裁 刘少伟 在 会 上也做 了 “ 对 于教育 行业 , 华 为 回来 了 , 并 将持续 、 专 注地做 下去 ” 的演讲 ; 湖北工 业大学 、 华 中科 技大学 、 三
生 学籍信 息化管理 。其包括 一库两平 台 . 一 库 即涵盖全部 基
本质 区别 , 不单是教 育技术 的革新 , 更会带来教 育观念 、 教育体制 、 教学方式 、 人才培养过程等方 面的变化 。
据介 绍 ,借 助加入 e d X在线 教育平 台这一契 机 . 清 华 大学将 全面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 作 为混 合式教学模式 的试 点 , 清华近期将 开发 3 0门新一代在 线课程 , 还将 着 力 开展在线 教育 以及课 堂/ 在线混合 式教 学规律 、在 线 教育 的评 价与认证 制度等方 面研 究 ,组建专业 队伍 , 开
供 的学 习 证 书 。
湖北工业大学召开教 育信 息化学 术研讨会
本刊讯 4月 1 9日,教育信息化学 术研讨会在湖北 工业大学 召开 。来 自全国百余所 院校 的专家 、 学者参加
了会议 。 本 次 会 议 的 主题 是 : 教 育 信 息 化 的道 路 、 理 念 与 ( 来源 : 新 华 网)
2024年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的新平台

数据安全和 隐私保护
保证教育资源的 安全性和用户隐
私的保护
学分认证和 学业记录管
理
实现学分认证的 可追溯性和真实
性
教育资源共 享的透明性
区块链技术确保 教育资源共享平
台的透明度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运 用
01 实现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学 习
02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024年全球教育资源共享 的新平台简介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2024年全球教育资源共享的新平台 第2章 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技术支持 第3章 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实践案例 第4章 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影响和挑战 第5章 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未来发展 第6章 总结
● 01
● 04
第四章 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平 台的影响和挑战
面临的技术挑战
数据安全和 隐私保护问
题
重点关注个人信 息安全
技术发展速 度与教育需 求的匹配问
题
如何跟上技术更 新步伐
新技术应用 的适用性和 成本问题
需要平衡技术投 入与教育效果
人才培养和学习 方法的变革
随着教育资源的全球 化共享,学生的信息 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变得更加重要。教师 也需要转变角色,不 再只是传统的知识传 授者,还要关注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评估方法 也需要创新,多样化 的评估方式有利于更 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
等共享
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全球教 育事业的发
展
推动教育创新
提高教育资 源利用效率
优化学习资源分 配
平台的功能和特 点
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平 台将提供全球各地的 优质教育资源,支持 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 同时为用户提供个性 化学习服务,满足不 同学习需求。
王学军成功开讲北大“对话全球创新大师”公选课

王学军成功开讲北大“对话全球创新大师”公选课近日,北大举办了一场名为“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的公选课,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课程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邀请了许多国内外知名创新大师进行讲解,旨在为学生提供跨越领域的创新经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中,王学军是此次公选课的首位嘉宾。
王学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同时也是微软公司全球技术与研究副总裁。
他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大牛”。
在讲座中,王学军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着重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他表示,人工智能不仅可以用于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领域,还能应用于医疗、金融、安防等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接着,王学军分享了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经验。
他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一些创新项目,如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语音识别技术等,这些项目都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他还分享了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心得和方法,强调了创新、合作、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要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勇于尝试实践。
最后,王学军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学生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他鼓励学生们要有足够的好奇心、勇气和耐心,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追求新的突破和创新。
此次公选课的举办为北大的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从全球创新大师的经验和智慧中汲取营养,探索自己的领域,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希望在未来的公选课中,还能邀请更多的创新大师来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全球共享课23日上线提供免费学xx证书学生免费学习并可获得课程证书
北大全球共享课下周一上线
五年将推百门共享课
首批登录edX平台的公开课包括《电子线路》、《世界文化地理》、《民俗学》和《20世纪西方音乐》。
9月30日,《生物信息学:导论与方法》、《计算概论》和《大学化学》也将登录Coursera平台。
北大推出的全球共享课题材广泛,涵盖艺术、文学、理工科等多个学科,既有西方艺术,也不乏中国民俗。
对此,网络公开课负责人之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介绍,首批共享课并没有严格限定主题,只要老师讲得好,能代表北大的水平就行,后期还计划按照专业推出系统课程。
根据北大规划,五年内将推出100门全球共享课。
共享课全部中文讲授
昨天,记者试看《20世纪西方音乐》公开课,主讲者为北大艺术学院的毕明辉老师。
他西装革履地出现在视频中,随着讲解的推进,身后的大屏幕不断变换内容,有正在弹钢琴的双手,有舒缓的音乐,还有世界地图,屏幕下方则配有中英文字幕。
据了解,北大下周推出的首批4门课程全部采用中文讲授,其中只有两门有英文字幕,其他连中文字幕也没有。
对此,有外国学生不太适应,有墨西哥的学生发来邮件希望添加一些英语。
汪琼解释,最初和edX平台沟通时,对方希望课程更加多元化,支持北大用中文授课。
不过,为了满足更多国外学生的需要,目前正在添加中文字幕,后期还将寻找合适的志愿者,翻译英文字幕。
此外,引用他人的著作、文献等,应该获得作者授权,但由于时间仓促,北大此次推出的公开课来不及和每一位作者一一联系核实。
为尊重知识产权,北大在课程中特别说明,如果原作者发现引用、标注许可方面有问题,可直接与课程老师联系,北大后期将更换参考资料。
《电子线路》已有两千人选课
目前,在edX平台上,北大课程已接受选课。
据统计,《电子线路》课程最受欢迎,注册人数已达2000人,《民俗学》等课程也有800至900人选课。
北大网络公开课向校内外免费开放,在校生通过校内的选课系统选修这些课程,可获得相应学分,未选上课的学生以及其他校外人士通过网络平台注册学习后,可获得北大的电子证书。
这些全球共享课既有网上课堂,也有线下课堂。
北大要求,选修实体课的学生必须同时使用网络课程。
课程设置方面,主讲老师尽量把网上课程、现场课程和答疑拓展结合起来。
比如,《电子线路》将采用“自学、练习、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提前自学网络课程,并完成作业,之后通过实体课堂参加讨论。
《民俗学》主讲老师王娟上了两堂课之后,欣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已提前通过网络平台预习课程,课堂教学时提出很多高质量问题。
她计划把作业也搬到网上,让同学们相互批改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点。
此外,为帮助授课教师顺利应对大规模答疑,北大将为每堂课配备更多助教。
共享课促北大教师重新备课
北大在电教楼建成两个开放课程视频录播室,为教师录制共享课视频。
由于录制现场没有学生,教师需要面对摄像镜头独自授课,这更考验教师对课程和课堂气氛的把握能力。
“像是在镜头前表演,要结合热点、要有包袱、要‘讨好’学生。
有时候,我讲一个笑话,学生到底是笑呢?还是不笑呢?都会纠结很久。
”《电子线路》的主讲教师陈江说。
王娟介绍,课程正式录制是从暑假开始的,刚开始一节六七十分钟的课程,一个星期也录不完,现在只需要花三四个小时就可以顺利完成。
此外,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全中文讲授的《电路原理》、《中国建筑史》也将于10月17日、18日面向全球学习者免费开课,截至昨天,《电路原理》选课人数超5400人,《中国建筑史》选课人数超过3300人。
(出国留学
【相关链接】
edX: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创建的免费在线课程项目,目前集合了美国、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等地的近30所全球名校的课程资源,约120万人使用这些课程。
Coursera: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出的免费在线课堂,目前已与87所院校推出444门课程,注册用户达到47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