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贸易保护

第八章贸易保护
第八章贸易保护

第八章贸易保护的依据

一、名词解释

1.最佳关税 2. 幼稚产业 3. 穆勒标准 4. 巴斯坦布尔标准

5. 坎普标准

二、单项选题

1.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A.最佳关税论

B. 幼稚产业论

C. 要素禀赋理论

D. 战略性贸易政策

2.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某种产品的出口供给弹性受下列那些因素的影响()

A. 该产品在征税国的市场需求量

B.该产品对征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C. 该产品在征税国的需求弹性

D.该产品在征税国所民林的替代品的多寡

3.在大国情形下,一国对一种产品征收关税后,关税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关税的承担程度取决于()

A. 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

B. 出口产品的供给量

C. 进口商品的需求量

D. 出口商

品的价格

4.根据最佳关税论,一国在确定最佳关税时,要考虑什么因素()

A. 本国的市场竞争状况

B. 商品的供求弹性

C. 消费者的偏好

D. 政治因素

5.一国所制定的最佳关税一般为()

A. 零关税

B. 禁止性关税

C. 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

6.根据最佳关税论,征收关税可以是一国的福利水平()

A. 下降

B.上升

C. 不变

D. 不确定

7.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相比,本国面对一条更为陡峭的乡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那么该产业就属于可以扶植的幼稚产业,这种判定幼稚产业的标准属于()

A. 穆勒标准

B.巴斯坦布尔标准

C.坎普标准

8.判定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看该产业未来所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能否弥补保护成本,这属于()

A. 穆勒标准

B.巴斯坦布尔标准

C.坎普标准

9.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来判定一种产业是否是幼稚产业,属于()

A. 穆勒标准

B.巴斯坦布尔标准

C.坎普标准

10.对幼稚产业进行补贴最可取得方式是()

A. 征收关税

B. 出口补贴

C. 生产补贴

D.配额

三、不定项选择

1.以下那些因素会影响到外国企业产品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

A.该外国厂商产品在进口国的替代品的多寡

B.消费者对该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

C.出口国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D.对来自国外厂商的产品的依赖程度

2.下了属于贸易保护理论的有()

A.要素禀赋理论

B.比较利益学说

C. 最佳关税论

D.幼稚产业论

E.重叠需求理论

3.在大国情形下,一国对一种产品征收关税后,关税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关税的承担程度取决于()

A. 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

B. 出口产品的供给量

C. 进口商品的需求量

D. 出口商

品的价格 E.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

4.下列对最佳关税的评述正确的是()

A.最佳关税介于禁止性关税与零关税之间

B.不管需求弹性如何,最佳关税水平仅仅取决于外国厂商产品的供给弹性

C.最佳关税水平取决于该产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D.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

E.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

5.判定幼稚产业的标准有哪些()

A. 穆勒标准

B. 巴斯塔布尔标准

C. 坎普标准

6.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

A.出口补贴

B. 征收关税

C. 配额

D. 生产补贴

E.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

四、辨析题

1.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当出口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小时,该厂商对进口国的产品供给弹性就较大。()

2.进口国政府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取决于出口国厂商的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越大,最佳关税的水平越高。()

3.最佳关税水平源于垄断厂商的一部分垄断利润。()

4.关税制定的越高,关税征收国的福利水平也越高。()

5.凯恩斯认为,政府关于、保持贸易顺差是政府追求得一个长期目标。()

6.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是,政策往往偏向于贸易中受损的集团二非贸易收益集团,既保护贸易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五、简答

1.什么是最佳关税论?他的来源是什么?

2.国际贸易中的需求弹性决定于那些因素?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关税时,生产者和消费者承担的关税程度有何不同?

3.判定优质产业的标准有哪些?分别进行简述

4.简单评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六、画图分析

1.画题分析征收关税意味着从垄断厂商那里抽取了垄断利润。

2.用图形说明并解释小国的最优关税为零。

3.画图分析为什么要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

4.画图比较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效果。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

2.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3.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任由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陈根,以致最终该产业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

4.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看该产业未来所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能否弥补保护成本。

5.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即使该产业在保护期间所导致的损失大

于该产业预期的贴现值,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然有保护的必要。

二、单项选择

1.C 2.B 3.A 4.B 5.C 6.B 7.A 8.B 9.C 10.C

三、不定项选择

1.ABD

2.CD

3.AE

4.ACDE

5.ABC

6.AE

四、辨析

1.√

2.×

理由:进口国政府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取决于出口国厂商的供给弹性与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越大,最佳关税的水平越低。因为供给弹性越大,出口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越小,愿意承担的关税越少,因此最佳关税的水平较低。

3.√

4.×

理由:根据最佳关税论,最佳关税介于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并不是关税越高,征税国的福利水平越高。

5.×

理由:贸易顺差不会无限量地增加下去,因为当贸易顺差国大时,国内的国货币供应量就会过多,从而使商品价格过高,影响到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贸易顺差还使本国的利息率过低而引起资本外流,造成本国投资的减少。因此,保持贸易顺差不是一个长期目标,而只是在以国有小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偶尔使用的手段。

6.√

五、简答

1.答:国际贸易中的需求弹性取决于三个因素:小给支队进口商本身的需求弹性;对来自外国厂商产品的依赖程度;外国厂商产品在进口国替代品的多寡。

当一国政府要对某商品征收关税时,生产者和消费者承担关税与否以及承担关税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被征收厂商的纳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和市场的重要程度。如果纳税上坪的供给弹性很小,则表明市场非常重要,就以为只外国出口厂商要承担较多的关税,只是因为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出口厂商对进口国市场的依赖性很大,此时如将关税专家给消费者承担,则该出口商品市场会迅速萎缩,最后受损的还是出口国厂商。因此较好的办法还是由出口商自己承担较多关税,以维持价格不至于上升太多,而失去消费者和市场。但是如果市场对出口厂商并非非常重要,则出口国厂商就有较多的选择,如果商品需求弹性较大,出口国厂商将关税转嫁给消费者时,就会引起市场的萎缩,出口国厂商或是承担一部分关税,或是放弃部分市场;如果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小或是无弹性,则出口厂商大都会采取让消费者承担关税的策略。

2.答:最佳关税是指进口国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相等时的关税水平。讨论最佳关税的核心问题是通过确定适当的关税水平,从外国厂商那里获得最大显得的利益。

最佳关税介于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由商品进口国政府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决定于出口国厂商向进口国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的倒数。

最佳关税来源于出口厂商被迫承担的关税。因此,可以认为最佳关税实际上来源于垄断常常的垄断利润,使外国厂商在进口国市场上的垄断利润的一部分。进口国政府知事从这种垄断利润中得到一部分,这一部分垄断利润可以成为垄断租金。提高的关税可称为收取垄断租金。

3.答:判定优质产业的标准有三个,分别是:穆勒标准、巴斯坦布尔标准、坎普标准。

穆勒标准:当某一产业规模较小、其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时候,如果任由自由竞争,该产业必然亏损。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的保护,使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陈根,以致最终该产业能够完全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该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来加以扶植。

巴斯坦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仅要看将来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还要看该产业未来所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能否弥补保护成本。

坎普标准: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即使该产业在保护期间所导致的损失大于该产业预期的贴现值,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然有保护的必要。

4.答: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主要有:出口补贴和进口保护以促经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虽然给出了贸易保护的一个理由,但是自提出伊始就收到来自多方面的质疑与批评,

首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利润转移部分超过补贴额或关税保护成本为先决条件。如果超额利润不大就会得不偿失,所以只有在市场超额利润足够大的情况下,战略性贸易政策才会有效。

其次,战略性贸易政策行为视为厂商的竞争类型而定。

再者,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是以对手不采取行动为前提的。

最后,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则的约束。

六、画图分析 P,C

1. 如图,征收关税后,进口 Pt I

国市场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Pm H A

消费减少,消费者福利遭受 Ct G B MCt

损失,消费者生于减少部分 Cm F E MCm

为PtIAPm,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了

CtGFCm,此时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MR D

取决于PtIAPm 与CtGFCm的比较 0 Qt Qm Q

PtIAPm <CtGFCm。所以征收关税以后,征税国的福利水平提高了。

另一方面,征税后,出口商的利润要减少,如图,出口商的利润减部分=(CtGFCm +HAEF)-PtIHPm,即关税抽取了垄断利润。

2.小国情形下,征收关税后,一国的净福利=-(b+d),即征收关税后一国的福利税品降低了,故对于效果来说,自由贸易是最佳的选择,可以是一国的福利水平最后,故小的最佳关税为零关税。图见书上P114 图7-1。

3.对幼稚产业进行扶植后,在实行自由贸易,可以是一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图见书上P134图8-3。

4.两种政策对国内生产的保护效果是相同的,但对消费者应想不通,所以对一国的福利效果也不相同。见书P137图8-4,关税的社会福利净损失是e+f,而生产补贴的社会福利净损失是g。换句话说,管水的保护代价高于生产补贴。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学生姓名谢子龙 所在专业经济学 所在班级1093班 学号200911511329 评阅教师居占杰职称教授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摘要:自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量企业公司或者破产倒闭,或者大幅裁员,致使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而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之一,中国的产品,尤其是较为低端的日用品、工业产品等,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大。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迫于国内企业的压力,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并趋势日益增强,指责中国以不正当的价格或手段对美国进行产品倾销,导致美国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自2008年以来,美国数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实行惩罚性关税,以限制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 关键字: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美国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第二,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第三,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保护的重点。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关于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分析 (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用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社会生产力和人口都处于一种非常缓慢的增长状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相对狭小,因此,环境与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总体上是和谐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经济活动的需求,以及对环境作用的程度和强度日益扩大,加上许多国家忽略环境的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使环境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如“三废”污染、水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平流层臭氧的耗损、温室效应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等。 (二)贸易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机制 贸易本身不会直接引起环境问题,只有当导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因素(如外部性、产权不明确、信息不充分等)存在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贸易才会导致环境破坏。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也成功的将贸易纳入了传统的环境经济学分析框架,对贸易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综合来看,贸易的环境效应大致可以归纳为配置效应、规模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结构效应、产品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七个方面。 二、国际贸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理论分析 1.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恶化 一方面,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一直高于整个世界GDP。 另一方面,全球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但大规模、高速度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只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现象,而非历史的常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更为突出,较之国别或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因而引起各国政府和全人类的高度重视,乃至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浪潮。 2.国际贸易的自然环境效应 国际贸易对自然环境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从有利方面看,自由贸易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大或改善环境容量,有助于增强环境保护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2)提高自然环境容量。 (3)贸易增加了自然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认识贸易对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它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主要有: (1)环境污染的扩散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WTO框架下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贸易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经济问题的焦点之一,并且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日益关注。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成员方对WTO规则和承诺的遵守,以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为核心的非歧视原则被广泛实施,关税壁垒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日益淡化,但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却被频频施加,贸易保护主义利用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和阻碍层出不穷。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环保水平还比较低,环境法制建设落后,出口产品受国外环境措施的严重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等国,近年来随着这些国家环境保护措施的强化,对我国外贸构成严重挑战。我国的许多产品因达不到有关国家的环境要求,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直接影响到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扩大。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国际上对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在加入WTO后的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WTO 一、国际上对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研究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社会掀起了第一次环境保护的浪潮,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包括贸易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以及环保措施对贸易的影响,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GATT/WTO框架内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问题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GA TT贸易与环境问题谈判的启动阶段。1971年,GA TT总干事01iver Long 建议缔约方全体对工作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对国际贸易存在的影响进行研究。01iver Long 认为:应当考虑应用GA TT条款进行工业污染控制对国际所造成的影响,缔约方在这一领域有责任保证本国政府的污染控制措施不会导致新的贸易壁垒。这一建议对贸易与环境问题在GA TT内的启动具有关键性作用。 第二个阶段,GATT/WTO贸易与环境问题达成初步共识阶段。这一阶段为1972年至1994年。由于环境政策对自由贸易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而且随着国际贸易额的迅速增长,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加大,所以贸易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包括GA TT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在东京回合谈判中,部分代表团提出应当考虑某些环境措施对贸易的限制程度,使得一度搁置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又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第三个阶段,WTO贸易与环境问题深入谈判时期。这一阶段为WTO成立至今。在准备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WTO成员方对贸易与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提出了不少建议。2001年,WTO开始的新一轮“多哈回合”谈判中,贸易与环境问题正式成为一个新的议题,迎来了贸易与环境问题讨论的新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现实冲突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贸易的发展,贸易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破坏与污染,也在积极努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摘要: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中心内容的环境革命。这场革命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国际贸易也不例外: 各种环保意识、法律、规章和措施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与自然资源、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及健康有关的商品的国际间流动, 甚至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迫使”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游戏规则”、甚至基本理念 都作出相应的改变。由此,“贸易与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的焦点。 关键字:国际贸易环境绿色壁垒可持续发展 正文: 1.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为了经济发展要追求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 目标要限制或禁止某些国际贸易,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亚历山大o 基 斯说:"在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存在着两个对立的趋势: 一 方面是为了环境保护控制某些国际贸易的愿望,另一方面是为了自由 贸易取消所有贸易障碍的愿望。"所以,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表现为下面两种具体的形式: 1.1国际贸易限制对环境的保护 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要力求扫清各种 贸易障碍。但贸易自由化的放任自流则会造成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 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是:首先,发达国家利用大国优胜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行环境殖民主义,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这是建立在对其国内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的基础上,是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作高昂代价换来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实际资源价格的(即没有考虑环境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买初级产品。其次,新一轮环境侵略将使环境安全面临新的威胁,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危害环境的工业,设备,产品和有害废物,进行环境侵略(也称生态侵略,生态殖民)。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遭受环境侵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2环境保护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 贸易自由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整个国际社会都试图在贸易中考虑 环境保护,来协调好贸易自由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贸易规则中考虑 相关环境因素,在环境规则中对与环境有关的贸易进行规定、限制, 甚至禁止一定的国际贸易。这样,环保措施在实现其环境保护目的的 同时, 对国际贸易必然构成一定的障碍,其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应对方式 一、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或政策。关税壁垒,即进口货物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向本国进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政府为了调节、管理和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影响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行政性、法规性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关税、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烦琐的进出口手续、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都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贸易保护产生的原因 虽然国际贸易有各种好处,然而很多国家还是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贸易,制造贸易壁垒。 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这些措施也是经济不发达国家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发达国家来说则是调整国际收支、纠正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工具。毫无疑问,自由贸易会让各国的福利总额变得更高。 三、贸易进出口国的得失 1、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出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出口使生产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出口使消费者总剩余减少了。因为国内商品价格偏低,导致国内商品数量减少,最终 使得国内价格赶上世界价格。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消费者状况变坏。 2、贸易进口国的得失 (1)进口贸易使得本国总剩余扩大了; (2)进口使消费者总剩余扩大了。增加的部分大于生产者剩余减少的部分; (3)进口使生产者剩余减小了。因为国内价格过高,使得消费者乐于接受进口商品,最终 拉下国内生产者的销售价格来。也就是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生产者状况变坏。 四、国际贸易的好处

贸易保护理论

第六讲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始于重商主义,经过汉密尔顿、李斯特、凯恩斯、普雷维什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与自由贸易理论相对立的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理论是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本章将系统介绍贸易保护理论及其发展,为全面分析贸易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框架。 第一节贸易保护理论的演进 一、重商主义 1 5~1 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为适应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即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惟一形态。根据对待金银的态度和获取金银的手段不同,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早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德和法国的孟克列钦。他们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就是获得对外贸易顺差,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人本国,并将其储藏起来,不再投入到对外贸易。同时,为了增强国力,应阻止本国金银货币外流,禁止金银输出。在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上,大多奉行出口垄断、进口高关税和外汇管制等举措。 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批评了早期的重商主义禁止货币流出,将货币储藏起来的不明智做法,主张将货币投入到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中,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保持贸易顺差,才可能增加货币并使国家富足。但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应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而不必使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为了实现对外贸易顺差,托马斯·孟提出发展英国工场手工业、航运业、殖民扩张以及保护贸易等政策主张。并同时增加了以优惠条件鼓励工业原料进口、以退还税款方式鼓励商品输出以及对出口生产厂商发放奖金或补助等辅助性措施。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理论 1 8世纪后期~1 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西欧各国和美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当时英国的工业水平最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最强,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丰裕而廉价的原料,需要开拓新的销售市场,极力倡导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当时工业处于落后地位的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学家竭力主张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当时贸易保护理

贸易保护措施

背景资料: 随着全球家具贸易的增长和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厂商以其独特的时尚意识、管理和营销经验以及坚持低成本的生产设施在竞争中保持了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对市场的准入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产品都必须符合某些“强制性要求”才能在相应的欧盟和美国市场销售。2007年初,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局(CARB)对在加州内销售的复合木制品,制定了一项减少甲醛释放量的法例,以此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无疑会增加中国木制产品的出口难度。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因此,研究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特点,建立健全检验标准与方法,提高检验检疫部门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创建一套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度有重大意义。 立项目的: 本课题拟通过探讨加州木制品甲醛释放量法例,从试验室的实际出发,发挥试验室的资源优势,通过信息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等管理方法,促使企业信息化能力的提高;通过倡导遵循国际标准,提升技术含量,完善产品包装,生产绿色环保产品,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寻求一条帮助木制品生产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之策,探讨创建应对国外贸易保护措施的制度。 主要内容: 课题拟以加州复合木制品甲醛甲醛释放量法例为例,通过分析研究上述案例来探讨中国木制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提出建立木制品出口的预警机制,加强木制品技术标准的建设工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促使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研制和使用环保产品。探讨建立应对国外木制品贸易保护措施的制度措施。 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将针对国外木制品贸易保护措施建立健全木制品技术标准;利用研究获得的国外木制品进出口数据与国外木制品贸易保护措施,有针对性的提升CIQ实验室检测能力,为企业更好的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个案的探讨,建立国外木制品贸易保护措施的应对之策。

贸易保护主义

简谈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合当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全球化过程中相互依存,摩擦等不可避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其中,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具代表性的表现。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 rotectionism):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1

15-16世纪期间,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大发现的来临,各国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国际交换日益繁荣,分工也开始逐渐跨越国界。但是国际交换关系尚未形成确定的体系,世界经济正待萌芽。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国际分工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出现了一发电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它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加深,商品交换的范围日益扩大,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等。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有: 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 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2

贸易保护主义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来势汹汹。积极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重点内容。 (一)强化理论研究,建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有别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如何应对或利用贸易壁垒措施的问题上应有自己的特点。在此我认为:①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利用其在人才,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力使自己的思想脉络与国际思潮保持一致;②及时归纳、总结和提升过去50多年来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在控制管理方面所出现的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在与国际惯例相融的基础上,力使其上升到理论,并指导实践;③在明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资源,理清职责,分头把关,共同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 (二)加强宏观调控,强化进出口企业的分类与指导 设立壁垒机制的目的一是确保商品质量,促进商品出口;二是对特定商品的进口实行控制和变相控制,以达到国家的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不同商业背景的进出口企业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如何使政策效用最大化是我们致力于壁垒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 (三)加强对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的建设 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其历史不长,但为各国政府所青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和技术法规的合理性,其政策对经济福利损失的影响往往难以估量。我国虽已初步地建立起了有自我特色的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有待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艺术性有待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则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就我国目前而言,应着眼于未来,在尊重、理解和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我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的建设步伐。通过规则的不断创新,使不同的政策能有效地叠加,从而达到维持市场秩序之目的,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重视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市场运作,政府主导是我国市场壁垒体系建设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依照“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之技术经济原理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惟有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才能集中必要的优势资源于重要的少数,以最小的代价发挥最大的效用。目前,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化解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基础 加大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我国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等已成为频频遭受贸易保护措施的敏感领域。对此,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摆脱目前以低价竞争、规模扩张为主的出口发展模式,实现出口和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增长。鼓励一般贸易发展,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将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贸易环节转移出去,降低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向低碳、品质和社会责任方向努力,要实行差别化、多层次的出口政策导向,加大对中小企业出口的金融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多打低碳牌、质量牌、社会责任牌,努力探索满足不同类型进口国对环保、健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积极扩大向新兴市场的出口。金融危机后,美、欧、日等发达市场需求将出现程度不同的萎缩。对此,我国应将调整的重点放在扩大新兴市场上,积极开拓东亚、拉美和非洲市场,继续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二、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 鼓励和扶持企业走出去,构建跨国公司。在重视货物出口和服务贸易的同时,要更加鼓励有实力的资源型、耗能污染型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把商品输出优势转变为资本输出优势,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 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不仅顺利度过了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仅出口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化。从最初的初级原材料产品占大多数到之后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怎样看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

怎样看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冲击之下,全球需求市场萎缩,国际贸易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随之在国际市场抬头。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 进入艰难的结构调整阶段,在经济低迷和失业率高企的状态下,贸易保护主义将以更 加多样的方式、更加隐蔽的状态在更为深入的层面出现,给各国特别是中国这样的新 兴贸易大国带来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演进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特征 考察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首先需要对贸易保护主义演进的基本规律 和主要特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 (一)贸易保护主义演进的基本规律 自国际市场形成以来,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就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类:自由贸易政策 和保护贸易政策。沿着国际贸易发展的轨迹一路寻来,我们可以发现,自由贸易政策 和保护贸易政策始终是形影相随的。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当世界经济处于上行轨道 的时候,自由贸易盛行,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轨道的时候,特别是进入危机状态的阶段,保护贸易当道。从国家的角度看,当一国国际竞争力与日俱增时,它往往是自由 贸易的捍卫者,当一国国际竞争力每况愈下时,它会转变成保护贸易的急先锋。在一 国内部,对于强势产业,政府往往倾向于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与此同时,对于弱势 产业,政府通常都会倾向于保护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哪个阶段、哪个国家、哪个产业,贸易保护的上述表征概莫能外。因而,没有一成不变的自由贸易和保 护贸易,只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利益。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国际贸易发展的进程显示贸易保护主义有两方面突出特征: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随 世界经济发展而不断变换着它的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在区域性和全 球性的自由贸易框架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去年,二十国集团集结美国匹兹堡,召开了一年内第三次金融峰会。针对如何加快全球经济复苏进行了积极讨论与广泛磋商,除了在一些方面有了突破性的成果之外,仍存在着令人遗憾的地方。在对于各国关注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在会议成果文件中虽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谈判,但却缺乏具体落实细节。不仅如此,在G20匹兹堡峰会闭会数天后,欧盟和美国就以反倾销的名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面对国际上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国家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作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近年中国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非常严重,而中国深受其害。早在2004年,中国遭遇的贸易壁垒涉案金额就高达12.6亿美元,为全球之最。共有16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这表明,中国早在2004年就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日趋严峻。 2005年7月13日,欧盟宣布对中国自行车提高反倾销税率,从30.6%提高到48.5%,为期五年,同时更严格地制定技术标准。反倾销税率加上正常关税,总进口税率高达59%,对中国自行车行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随着世界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国际服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服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这成为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障碍。据统计,近些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纺织品因不符合生态健康安全要求而受阻,造成我国纺织品原有的价格低廉等优势也受到冲击,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尤为严重。2009年2月,印度宣布今后6个月内将禁止进口中国玩具,浙江、广东地区的一部分玩具企业受到不小影响,同年2月,印度对中国同步数据传输器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8.8亿美元。除此以外,频频发起贸易争端的美国、欧盟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影

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环境文化基础 题目: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学生:夏蓉 学号: 4 班级: 09-02班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奇德

2010年10月 摘要:在世界贸易额不断加大的同时,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由此引起了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广泛研究。本文主要讲述了国际环境的主要问题、国际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国际贸易和环境问题的涵及环境问题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 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同时,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正引起全球围保护环境的呼声。据统计,到1992年时国际贸易额就已经是二战前贸易额的50余倍,贸易的发展给各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带来的却是环境的急剧恶化,这时人们开始广泛关注环境与贸易协调发展的问题。曾经被西方一些国际关系学者视为“低政治”的贸易、环境问题,逐渐上升到与传统意义上的所谓“高政治”如外交、国防安全等相当的地位。环境问题的提出向传统贸易理论提出了置疑,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与贸易和环境有关的讨论。 一、国际环境主要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土地荒漠化 5、森林植被破坏 6、水资源污染和海洋污染 7、酸雨 二、国际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的限制影响 当代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贸易自由,减少各种各样的贸易障碍,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佳地利用世界资源。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要力求扫清各种贸易障碍。但贸易自由化的放任自流则会造成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发达国家利用大国优胜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推行环境殖义,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这是建立在对其国资源的高强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的基础上,是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作高昂代价换来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实际资源价格的(即没有考虑环境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买初级产品。 其次,新一轮环境侵略将使环境安全面临新的威胁,长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和危害环境的工业,设备,产品和有害废物,进行环境侵略(也称生态侵略,生态殖民)。随着国际贸

中国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9737199.html, 中国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作者:张嗣兴 来源:《投资与理财》2010年第03期 张嗣兴 本刊特约专栏作家,原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华北电力大学客座教授。 美国商务部于2009年11月5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涉案金额达32亿美元,涉及钢铁企业90余家,是迄今外国对中国实施“双反”的最大案值案件。美国商务部同年12月底接续传出将对中国出口美国价值9100万美元的钢格板再征反倾销税, 因此,中国的钢格板多数将面临145%的反倾销税。 从1995年开始,中国就成为遭遇反倾销的主要受害国。这种境遇和中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大关系。事实上,关于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组6年前就已经成立,但这一直是一个“扯皮工作组”。因为中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美欧等国就可以任意选定一个它们认为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以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如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相反,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反倾销调查时,就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欧美一方面所选择的替代国 生产成本往往高出中国很多,另一方面选定什么国家为替代国的做法缺乏透明度。中国企业没 法知道到底什么价格算倾销,常常莫名其妙的被戴上倾销的帽子,蒙受不公平待遇。即使被认定为市场经济国家,也并不能解决贸易保护主义,日本被定为市场经济国家,遭遇的反倾销也很多。但是,解决市场经济地位是包围圈的突破口,能大大减轻中国在贸易方面的压力。美国和欧盟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出于对国际竞争力的考量。他们担心中国崛起,所以遏制中国发展便成为他们的共同战略。 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在西方国家的眼中是另一番景象,“待遇”非但不是像对中国的遏制,而完全是一种“宠爱”。西方国家之所以如此,一是印度的政治制度符合西方的价值观。尽管印度的民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在西方国家看来,印度的民主在发展中国家算是比较成功的,它们希望把印度打造成西方民主在发展中国家的“样板”。美国著名期刊《外交政策》2009年11月24日载文称:美国非常愿意支持印度获得成功,以向所有迷恋中国政治体制的国家证明,民主 体制是实现人类最基本愿望的最坚实基础。二是印度的地缘政治是西方国家所倚重的。印度坐落在南亚次大陆,三面环海,犹如插入印度洋的一把利剑。这使印度成为印度洋最强有力的控制者。而印度洋既是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海上桥梁,又是连接大西洋、太平洋的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黄宇婷 (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江苏)(南京)(邮编211169)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产权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加入世贸组织,重视和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于我国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眼于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形势,对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国际环境对外贸易机遇和挑战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vironmen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uang Yuting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Lung Poon Nanjing Zip Code211169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has also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e in the propor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creasing the role of the more significant, with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attention to and 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China, fostering national awaren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our health,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foreign trad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China's foreign trad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in-depth analysis and draw relevant conclusions Key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foreign trade opportu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引言:本文从分析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国际形势,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重点分析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总结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各国对贸易领域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焦点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国际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新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才能产生剩余价值,而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非物质经济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只有参与物质生产部门的价值分割才能产生价值。在

浅谈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浅谈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化特征凸显,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矛盾与冲突加剧, 国际市场及利益分配格局发生改变。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策略, 是中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课题。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本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 论文成绩: 教师评语:

1、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 1.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一般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研究领域内,主要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从广义上而言,知识产权可以包括下列几个客体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的外观设计、服务标记和商品名称和标志,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成果的一切权利。从狭义上理解,知识产权仅仅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名称标记权、制止不正当竞争,并不包括科学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1.2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在一国所取得的某项知识产权如何才能得到外国的法律保护。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外国人如何在我国取得知识产权和我国对外国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所根据的法律是哪个。另一方面,中国公民的知识产权如何在外国得到有关法律方面的保护。一般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覆盖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国际保护、涉外保护,还包括边境保护。 2、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贸易化特征 2.1 知识产权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中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及对策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及应对策略 论文作者:冯振轩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号: 910520469 班级: 10工商 4 班 指导教师: 张琦生 答辩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 评阅人____________论文答辩日期______________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要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保密□,在__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截至去年11月3日,去年已有19个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有关人士指出,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率问题、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异常严峻。本文首先以广东省为例,来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新动向。其次,分析了国际贸易摩擦主要的特点。同时,从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摩擦、争端解决机制;突出重点,继续抓好大案要案的应对;要讲究策略,不断改善应对方法;注重关系对贸易摩擦的解决,利用西方国家的院外争取自身的贸易利益和产业、企业利益;要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运用规则的水平等方面就如何应对我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摩擦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