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作物及生产布局
9张地图,帮你搞清中国农产品的主产区

9张地图,帮你搞清中国农产品的主产区(审图号:JS(2012)01-297)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分布情况:(1)三大粮食主产区: 河南、河北、山东。
(2)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和沿江平原、南疆。
(3)两类油料作物: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是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4)两类糖料作物: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六省。
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干旱,喜温凉,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省区。
(5)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三大粮食作物小麦稻米玉米水稻:性喜温凉,水分条件和光热较好的平原,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适宜种植。
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冬麦多分布于华北和黄土高原;春麦则分布于东北地区。
油料作物: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多分布于华北平原,集中分布于山东丘陵一带。
油菜:土肥地平,光热较好的亚热带地区,如长中下平原糖料作物: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海南,台湾。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分布于东北,宁夏,新疆北部一带。
棉麻作物:棉花: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多分布于长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及华北地区(新疆的长绒棉质地最好)黄麻:喜高温,水分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三角洲地带。
典型分布区是恒河三角洲玉米:我国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是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均占全国总产量的10%;我国还将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即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内蒙古牧区是我国最大的zhi牧区。
中国粮食主产区

中国粮食主产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粮食产区分布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主要的粮食主产区。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包括南方的水稻主产区、北方的小麦主产区和东北的玉米主产区。
1. 南方水稻主产区中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适合水稻的种植。
南方水稻主产区主要包括江南地区、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江南地区,如江苏、浙江和安徽,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
这些地区拥有充足的雨水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此外,江南地区的温暖气候和湿润的土壤也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2. 北方小麦主产区中国的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小麦的种植。
北方小麦主产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冬季非常寒冷,但夏季阳光充足,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同时,北方地区的土壤也较为肥沃,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由于北方的小麦产量较高,中国被誉为“小麦王国”。
3. 东北玉米主产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气候温和,适宜玉米的种植。
东北玉米主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有助于玉米的生长。
此外,东北地区的大面积耕地也为玉米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中国的玉米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主要粮食主产区外,中国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粮食产区。
例如,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种植区,这些地区的干旱气候非常适宜小麦的生长。
此外,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则是中国的主要稻米种植区,这些地区的高海拔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利于稻米的生长。
总体来说,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分布广泛,每个产区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主产区为中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和保护,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食品安全挑战。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分布与物流1.稻谷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大致分为两大产区(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
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
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
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
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
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
3.玉米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4.其他作物(1)高粱。
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中 国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布

中国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布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这使得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了解这些作物的分布情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合理规划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作物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中国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区域广泛分布在南方。
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水稻的主要产区,如湖南、江西、广东等地。
这些地区拥有肥沃的水田和丰富的水资源,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小麦则在北方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北方气候相对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合冬小麦和春小麦的种植。
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是小麦的主产区,如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
这里的土地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
玉米的适应性较强,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是玉米的重要产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华北地区的玉米种植也具有相当规模。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为出口创汇做出贡献。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新疆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棉花品质优良。
黄河流域的河北、山东等地,以及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等地也是棉花的重要产区。
油料作物中,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花生则在山东、河南等省份广泛种植。
糖料作物方面,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除了以上常见的作物,还有一些特色作物在特定地区有着集中的分布。
例如,茶叶主要产于南方的浙江、福建、云南等地;烟草在云南、贵州等地有较多种植;水果如苹果主要产自北方的山东、陕西等地,柑橘则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四川、福建等地。
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并非一成不变,受到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进步、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最大粮食种植地

中国最大粮食种植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资源。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等因素,中国拥有多个大型粮食种植地区。
1.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种植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区。
这个地区拥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地,气候条件适合谷物的生长及农作物的种植。
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是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省份,尤其是黑龙江省素有"中国粮仓"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这个地区通过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和增加农业投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粮食种植的重要地带之一。
这个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也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之一。
华北地区的农田较为广阔,大部分地区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地条件。
小麦是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他作物还包括玉米、大豆等。
这个地区的农民通过种植粮食作物创造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
3.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也是中国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等,在广东、江苏、湖南、湖北等省份广泛种植。
其中,江苏省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因为该地区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的种植。
长江流域还经常受到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这并没有阻止该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种植地。
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香港、澳门等省份,这个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甘薯等。
华南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也是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
虽然华南地区的农业产出量相对较小,但其粮食种植和农业发展对中国的供应链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的四个主要地区,中国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粮食种植地,如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
中国本土作物的原始分布格局是什么,中国本土作物有哪些

中国本土作物的原始分布格局是什么,中国本土作物有哪些中国本土农作物原始分布格局为南稻北粟。
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多,适合水稻生长),而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相对南方地区比较干旱),后续栗的地位逐渐被小麦取代。
我国小麦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
我国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田区。
一、中国本土作物的原始分布格局是什么1、中国本土农作物原始分布格局为南稻北粟。
2、水稻主要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降雨量比较多,适合水稻生长),而粟类旱地作物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相对南方地区比较干旱),后续栗的地位渐渐被小麦取代。
3、我国小麦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一般是种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
4、我国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田区。
5、我国玉米产区分为6个,分别是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二、中国本土作物有哪些1、水稻我国的南方属于主要的产稻区,其秆呈直立状,高度一般为0.5-1.5m,叶鞘松弛且没有毛,叶舌呈披针形,长度一般为10-25cm,叶片的形状为线状披针形,长度一般约为40cm,宽度一般在1cm,没有毛且较为粗糙。
2、大豆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东北地区是主要的产区,其高度一般为30-90cm,茎粗壮且呈直立状,而且还有长硬毛,颜色为褐色,属于一种植物蛋白质很丰富的作物,一般可以用它来制作各种豆制品,也能够用来榨取豆油。
3、白菜白菜原分布于我国的华北,高度一般为40-60cm,全株稍微有一些白粉且没有毛,而且它还有很多条粗壮的侧脉,叶柄的颜色一般为白色,呈扁平状,长度与宽度分别为5-9cm,2-8cm,属于二年生草本植物。
4、荔枝荔枝产于我国的南方,属于常绿乔木,高度一般不超过10m,不过有时候也能够达到15m,甚至更高,它的果卵通常呈卵圆形至近球形,长度一般为2-3.5cm,在它成熟的时候,颜色一般为暗红色至鲜红色,而在食用时,一般需要剥开外皮,并食用里面的果肉。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地分布图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地分布图-1- 影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2- 耕作制度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3- 主要耕作方式-4- 农业特色-5- 主要农作物分布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 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 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
-8- 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建设区域生产基地(分布图)

商品棉基地
商品出口基地
设计制作:任刚
黑龙江
辽宁 黄淮海平原
南迁北移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 畜生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源自角洲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
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
珠江三角洲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南疆绿洲区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花生: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地 位
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地 位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区域性生产基地的建设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
制作者: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地理组 任刚 renzian@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随着我国对大豆需求的增加和国家 粮食安全的考虑,2002年国家开 始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将我 国的东北、内蒙古、黄淮海地区视 为大豆产业振兴的黄金地带,到 2007年东北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非转基因高油大豆产区。
大豆制品
其他粮食作物——薯类
• 我国薯类种植主要是甘薯和马铃薯, 2010年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为 7807.5万亩,产量为8153万吨, 甘薯在我国的常年种植面积为 7500万亩-8000万亩之间,我国甘 薯一直占世界60%的种植面积,收 获了占世界80%左右的产量
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绿洲农业)和甘 肃省(河西走廊灌溉区)一部 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 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主要分布在 河谷地区),青海省和西藏自 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 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玉米制品
大豆生产
•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1936年大豆产量1330 万吨,占世界90%以上,后来由于战乱等 因素,传统的大豆产地被挤占,直到1993 年产量才首次超过1936年,20世纪50年代 以前我国是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60年代 被美国取代,1974年被巴西超过,1998年 被阿根廷赶上。近些年来由于需求激增,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 • 预计2012年大豆下降到1181万吨,已经是 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 甘薯起源于墨西哥,在明代传 入我国,又名红薯、地瓜等 • 我国的甘薯生产分布极广,主 要集中在四川、山东、河南、 河北、河南、以及安徽江苏的 淮北地区,其次为广东、广西、 福建及长江中游的丘陵山区。
•
根据我国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 的差异,全国甘薯生产分为五 个生态区,即北方春薯区、北 方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 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
中国的粮食作物及生产布局 (玉米、大豆、薯类)
第二组: 卢郁静 申孟南 刘 人 全相俊 刘兆馨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 第斯山麓一带。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 把玉米带到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 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最重 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是世界上公认的“高产之王”、“饲 料之王”、“综合利用之王”,经过三十 多年的发展,玉米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粮食 作物和第一大杂粮作物。2011年全国玉米 产量更需水较多,对土壤的适应 能力较强,我国的大豆产区主要为
• 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其中黑龙 江产量最大) 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 地区
玉米种植在中国的分布
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省、内 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 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 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 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玉米种植区,以 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 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 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 左右。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 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 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 右。
马铃薯的种植 •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 蛋等,马铃薯不耐高温,生长 期短,成熟快,我国马铃薯栽 培目前以东北北部、内蒙古西 部,晋北、冀北、川西北等地 势较高的地方比较集中。
薯类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