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
8.2《敬畏生命》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敬畏生命》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理解生命至上的理念,认同党和国家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坚定维护国家在生命安全保障方面政策的正确性。
2.深刻领会敬畏生命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观,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理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在生命关怀方面的认同感。
健全人格:1.通过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命观,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珍视生命、坚强乐观,不轻易放弃。
2.引导学生在尊重和敬畏生命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包容差异,形成善良、正直、有责任感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1.让学生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对生命负有责任,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生命予以保护和关爱,增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起救助他人、保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激发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敬畏生命的原因。
2.掌握敬畏生命的做法。
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判断并践行敬畏生命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系列关于生命诞生和成长的精美图片或短视频,如婴儿的诞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然后提问学生:“观看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命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兴趣,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奠定情感基础。
2.讲述一个真实发生的生命救援故事,如某地发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不顾危险,在废墟中争分夺秒地寻找幸存者,许多被困者凭借顽强的意志坚持等待救援。
讲述完毕后,提问学生:“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生命的哪些特质?为什么救援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生命?”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敬畏生命,激发学生探究敬畏生命原因和做法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展示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后的废墟场景、洪水淹没的城市街道)、人为灾难(如战争中的受伤平民、交通事故现场)和意外事件(如突然倒塌的建筑物、突发疾病的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事件对生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在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下是如此的脆弱和艰难,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易逝性和珍贵性,进而理解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敬畏生命》教案《敬畏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生命至上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值得。
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2、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敬畏生命》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和保护生命。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但在生活中往往忽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和保护生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和保护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和保护生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敬畏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生命的价值。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生命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新闻报道、故事等。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如“你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你认为如何保护生命?”等。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如婴儿出生、大自然的美景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生命是什么?”、“生命有哪些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如新闻报道、故事等。
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敬畏生命。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进行讨论。
如“你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你认为如何保护生命?”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 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 学会珍爱自我生命, 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 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 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 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 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 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最伟大的逆行”思考: 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热点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
【板书】生命至上、休戚与共过渡: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 为挽救生命而努力, 为守护生命而拼搏, 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板书】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 “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思考: 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 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社会热点事件”, 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 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板书】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学生活动: 寻找身边“最美的人”过渡: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 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敬畏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二、教学重难点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结合社会热点观察与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的关系,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
这一目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最伟大的逆行”思考: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主题。
【板书】生命至上、休戚与共过渡: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板书】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思考: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设计意图】引用“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板书】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学生活动:寻找身边“最美的人”过渡:“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敬畏生命》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

《敬畏生命》道德与法治七班级上册教案《敬畏生命》道德与法治七班级上册教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生疏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育同学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力气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学问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重点:生命至上。
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予哀思。
同学争辩: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同学回答。
师:是呀,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敬重、敬畏的情怀,今日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自学互研生成力气(一)自主预习1.生命是脆弱的,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韧的,有力气的,生命是__崇高__的、__神圣__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敬畏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高于一切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需承认别人的生命__同样重要__。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敬重__、__关注__、__关怀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内心的自愿选择__。
(二)合作探究学问模块一生命至上探究一:教材P94探究与共享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查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由于这是对生命的敬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
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探究二:教材P94探究与共享(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2)陶行知的警言告知我们什么?答案提示:(1)在旧,不少人迫于生计的压力,无暇顾及他人的生命。
(2)告知我们,生命是贵重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探究三:教材P95探究与共享不顾自身危急去救他人是不疼惜自己的生命吗?答案提示:不是。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案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教案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案-教习网|教案下载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2.能力目标:能谨慎地处理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提高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中“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的目标要求。
【学生分析】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
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急了。
【教材分析】本课在前两个框题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第三个框题接着延伸,探讨如何珍爱生命。
教材分三个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一是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强调能承受挫折、勇敢坚强;二是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调查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生命是敬畏?敬畏的含义?(学生回答)师:“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
“畏”指谨慎,不懈怠。
“敬畏”它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多媒体出示图片:清明祭祖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圈师:说说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回答)师总: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么做是在悼念生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生命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敬畏生命》教案设计

《敬畏生命》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敬畏生命》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对学生如何看待生命入手,引导学生审视和理解生命;树立和增强生命至上的观念,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的生命;对于生命的态度和做法出正确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自我意识发展、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尚有欠缺,对自身认知水平限制,对生命态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
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心理现状不成熟。
在中学生的眼中,与自己所遇到的学习、心理负担等困境相比,生命显得太渺小;部分学生漠视自己的生命,更谈不上关爱他人的生命;有些学生承受挫折能力较弱,一旦失利,往往会采取错误和极端的行为。
因此对学生进行敬畏生命的教育很有必要。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目标:(1)培养感激、热爱、敬畏生命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意识目标:在合作探究、活动导行的过程中,感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政治认同目标:在生命价值观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引领下;提高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能力, 做到知行合一。
健全人格与法治观念目标:(1)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学会善待身边人。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做到敬畏生命难点:坚守生命的底线,并理解生命之间休戚与共,走向道德生活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以一粒药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人给你一粒长生不老药丸,说吃了它,你就会长生不老,永不死亡,你没吃吗?你们信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导入课题:上节课学习了生命的特点,知道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我们要珍爱生命,还要敬畏生命(导入课题)二(新课讲授)1.“敬畏?”词语的解释。
[设计意图]加深对敬畏生命字面上的理解。
2.视频组合展示(观看视频生命初问):教师出示视频组合:天灾、人祸、意外、饥饿视频组合展示,让学生思考:生命在灾害面前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心。
2.能力目标: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及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提高敬畏生命的意识,尽己所能追求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心。
【教学难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追求生命的美好。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107小时生死营救》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生命至上
思考: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寻找男童,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值得。
因为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是不能用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来计算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师生共同总结:
1、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
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材P94探究与分享: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投影:张华救老农牺牲
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敬畏生命。
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已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
己的生命一样。
探究二休戚与共
解释:休戚与共
从p96页的四幅图片中你获得怎样的感悟?
认识: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1、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意识)
从p97页四个情境中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a、关怀与温馨、
b、同学的帮助与友谊,
c、尊重的力量,
d、尊老的美德。
你能从上述的不同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尊重、关注、关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投影:唐锦湘维护路权:你对如此维护路权怎样看?
维护路权是正当的,但是采取过激的方式则是错误的。
这种方式把自己和他人都置于危险的境地。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投影:生命的守护者——陈思
从唐锦湘和陈思的事例中你有什么感悟?
2、善待身边的人(行为)
生命哲学家史怀泽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投影:淮安洪泽医生跪着手术”
(1)为什么赵医生做手术的姿势被称为“最美姿势”?
(2)他的行为给你什么启发?
(1)因为他尊重生命,把生命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为挽救生命而不懈努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我们也要树立生命至上观念,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尽可能伸出援手。
思考:生活中存在哪些漠视或尊重他人生命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P97相关链接:你有没有……之心?
思考:陈思和赵光元的行为是别人要求或命令的吗?
3. 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自愿的选择(道德)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自愿的选择。
因为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
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P98拓展空间: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也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这两种说法冲突吗?
只有对生命心存敬畏,我们才能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无所畏惧;只有对生命心存敬畏,我们对待生命才会有更谨慎的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心存敬畏,会让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有何不同?
心存敬畏我们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把生命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尊重和善待他人的生命,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能勇于伸出援助之手守住生命的价值底线。
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采取谨慎的态度,不伤害不妨害他人、社会,才能踏实做事、干净做人。
感悟提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敬畏生命的文化传统。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本课小结
生命是神圣的、至上的,我们对生命应该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更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要休戚与共。
当堂训练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