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衰老与作物增产和品质改良
利用生物学技术改良作物的品质与增产

利用生物学技术改良作物的品质与增产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农民们一直在寻求方法来提高作物的品质以及产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来改良作物的品质和增产。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生物学技术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一、基因改造技术基因改造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它通过改变作物的基因来增强作物的性状,比如抗病性、耐旱性、耐盐性、抗虫性等。
基因改造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够通过改变某些关键基因的代码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了具有更好品味的西瓜。
在加入适当的遗传元素后,这些西瓜获得了更多的糖分和更少的竞争性苦味。
在实际生产中,基因改造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作物,例如玉米、豆类、南瓜等。
借助这项技术,作物的抗病性、耐虫性和耐旱性等属性可以显着改善,这将帮助农民在减少农药使用和增加收成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生物学技术,常被用于生产优良品种的研究和开发。
该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特性,通过在特定环境下培养细胞来创造一系列的模型和植株。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加快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同时可保证植物品质的卓越性和一致性。
实践证明,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高效生产优良品种,并且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作物。
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椰子蛋糕橙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在短短数年的时间内,全球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该品种。
三、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是一种使用高科技仪器进行基因测序的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以及数据。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农民们更好地了解作物的特征。
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明确作物遗传基因的组成和表达情况,并获得更精确的基因组数据。
在实践中,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被用于许多有益的用途,例如发现新的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大程度地掌握不同作物的发展趋势,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其作物品质的优劣,以便进一步优化其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植物农学中的农作物丰产与品质提升技术

植物农学中的农作物丰产与品质提升技术植物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利用的一门科学。
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提升是植物农学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科研的重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丰产与品质提升技术。
一、优质育种技术优质育种技术是农作物品质提升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杂交技术、基因编辑等手段,可以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品种。
例如,在水稻育种中,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开发出多个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此外,通过利用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筛选和选择理想的品质表现基因,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品质。
二、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对于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提升至关重要。
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并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
一方面,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养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施肥可以减少养分过量导致的土壤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
此外,利用技术手段监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精确施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水分管理技术水分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水分管理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
科学测定土壤水分含量,根据农作物生长期的需要合理浇水,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过量水分对农作物的影响。
另外,利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四、病虫害防控技术病虫害是农作物丰产和品质提升的重要限制因素。
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通过抗虫基因的导入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培育出抗虫病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
五、精确农业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等,进行农田监测和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丰产和品质。
科学地制定种植方案、精确施肥、定期监测病虫害等,能够更好地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改良。
氮素延迟施用对葡萄成熟期叶片衰老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Di n g De q i n g . Li ng J u nc h e ng
( 1 . Gu c h e n g F o r e s t r y Ce n t e r o f T i a n z h u Co u n t y , T a n z h u , Ga n s u 7 3 3 2 1 1 ;
t he a p pl i c a t i o n r a t i o of 1 : 1 : 1 . Th e r e f or e ,t he l e a f s e n e s c e n c e c o ul d b e d e l a y e d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wi t h t h e p r o p e r i n c r e a s e o f a pp l i c a t i o n r a t i o o f N
中图分 类 号 :s 】 4 7 . 2 2
文 献标 志码 :A
E f e c t o f d e l a y e d n i t r o g e n f er t i l i z 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on l e a f s e n e s c en c e a n d f r u i t qu a l i t y d u r i n g g r a p e ma t u r a t i on p e r i o d
乔砧红富士苹果衰老园冬剪及更新复壮技术

果农之友2021.1栽培技术白水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区,所产的苹果色、香、味俱佳,拥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栽植的乔砧红富士苹果园,进入21世纪初,树龄有20~30年,已进入衰老更新期,腐烂病逐年加重,树势明显衰弱,产量、质量和效益不断下降。
如何延长衰老期苹果园的结果寿命,维持较高的产量、质量和效益,是政府部门、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果农共同关心的问题。
近几年,笔者结合苹果园冬季修剪技术培训,调查了30余个有代表性的乔砧红富士衰老园,发现冬剪中还存在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纠正,以免给苹果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将冬剪存在的问题及更新复壮技术归纳总结如下,供果农参考。
1衰老园冬剪存在的问题1.1主干基部不留或很少留萌蘖枝,造成树势衰弱快进入衰老期的苹果树,许多主干上发生了腐烂病等病害,但有相当一部分果农冬剪时,将主干基部萌蘖枝全部疏除,很少保留,这样做不利于恢复树势(图1)。
图1主干基部萌蘖枝全部疏除1.2主枝基部不留更新枝,导致患腐烂病主枝疏除后枝量不足有些果农冬剪时,将各主枝基部萌发的徒长枝全部疏除,导致发生腐烂病的主枝疏除后,基部缺乏“接班枝”,使树冠局部空间较大,枝量减少,产量降低(图2)。
图2主枝基部萌发的徒长枝全部疏除1.3主枝延长头衰弱,没有及时回缩,导致树势衰弱,果品质量差衰老期的苹果树,由于各主枝延长头连年缓放,大量结果,导致延长头自然下垂,枝势衰弱。
如果不及时回缩,果品质量便会逐年下降。
1.4主枝两侧保留的衰弱枝组过多,中庸健壮枝组较少,优质果率较低许多果农舍不得疏除主枝两侧衰弱的结果枝组,难以培养出较多中庸健壮的结果枝组,导致优质果率不高,效益较低(图3)。
图3舍不得疏除主枝两侧衰弱的结果枝组1.5主枝背上枝疏除过多,加之主枝拉枝角度过大(90°~120°),导致主枝背上皮层发生较严重的“日灼”现象有些果农片面地认为:背上枝消耗营养,应全部乔砧红富士苹果衰老园冬剪及更新复壮技术刘新江,张阿勇(白水县园艺站陕西白水715600)04果农之友2021.1栽培技术疏除,结果导致主枝,特别是西南部主枝中后部背上皮层在冬春季冻融交替、日照强烈的情况下发生较严重的“日灼”现象,削弱了树势,因而缩短了果树结果寿命(图4)。
衰老期的梨树如何进行更新复壮?果品,栽培技术

衰老期的梨树如何进行更新复壮?果品,栽培技术
衰老期梨树经过多年结果,树龄老,树势衰弱,内膛光秃,只在外围结果,产量剧减,品质下降。
对这类衰老期梨树应及时进行更新复壮,让老树焕发青春,提高枝、芽、叶、果的质量,延长树体的寿命,让老树再度“夕阳红”。
衰老期梨树的树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差,养分消耗大,枝条普遍衰老,修剪上应以更新复壮为主,坚持结果服从更新的原则,修剪时做到以控为主,促控结合;以重为主,轻重结合。
1.变换树形
衰老期梨树的中心枝干应继续下落回缩,降低树高,可将分层的树形压缩成单层开心形。
或将分层树形的第二层主枝的后部,压缩掉一半。
或用下位层间的辅养枝代替,形成单层“凸”字形。
不分层的树形则改造成延迟开心形。
2.回缩多年生老弱枝干
可采取前堵后截的更新方法更新,在大树枝干前部2~3个分枝处轻回缩,堵住水分,把优势压到下部枝上去,对后半部分枝多截少放,以增加新生分枝,恢复生长势。
分年进行大更新的,要先大枝后小枝,尽量大回缩,每年更新1~2个大枝,3~4年完成整个树的更新。
如果采取一次性大更新,就是一次性对所有大枝全部进行大回缩,重新培养新树冠。
在大更新过程中,对所有发出的大量新生枝条,要先选出新的骨干枝,拉开角度方位,连年中、短截,促进生长,培养新树冠,用拉、别、压等方法培养结果枝组。
3.小枝更新
在大枝更新的基础上,同时对小枝进行更新改造。
对小更新萌发出的新生枝条,一部分选作新的骨干枝进行培养,一部分培养成结果枝组。
对一般衰弱的枝组,留上枝上芽和壮枝壮芽重截回缩,以促发新枝。
冬剪时要按比例疏留花芽,合理控制树体的负载量。
第1页共1页。
老龄郁闭红富士苹果园增产提质技术措施

老龄郁闭红富士苹果园增产提质技术措施摘要:2002~2008年进行了老龄郁闭红富士苹果园增产提质栽培技术研究。
通过实施改造树形精细修剪,营养沟养根、平衡施肥并配合叶面施肥,精细花果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措施,2007年平均666.7m2产量达5884kg,比2001年翻了一番,一标果率88.4%,比2001年提高69.4个百分点,2008年666.7m2产量5824kg,一标果率达92.1%。
关键词:红富士苹果;老龄郁闭园;增产提质技术我镇现有苹果园中,70%以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栽植的,树龄老化,群体、个体郁闭现象普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2002~2008年进行了老龄郁闭红富士苹果园增产提质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验园基本情况试验设在莱阳市团旺镇左家岔村,试验园面积1600m2,品种以长富2为主,1985年春定植株行距3m x4m,小冠疏层形,全园共计130株。
该园管理水平中等,园貌较为整齐,在当地具有一定代表性。
2试验园增产提质效果2002年该园受晚霜危害严重,基本绝产。
我们于5月份对该园进行了树体结构改造,并采取配套的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果品产量、质量连年提高,2004年产量超过2001年,达7272.6kg,一标果(指果品收购商收购的出口果)产量是2001年的2倍,达2588.8kg;到2007年树势已稳定,产量、质量也进入高产优质稳定期,产量比2001年翻了一番,达14121.7kg,一标果产量是2001年的近10倍,达5884.0kg;试验园2008年平均单果重达到255g,比周边同品种果园平均高50~60g。
3主要技术措施3.1改形修剪改形是改造树形,疏除部分骨干枝、调整树体结构。
修剪是对改形后的树体进行细致修剪,使郁闭树冠通风透光,以保持连年优质高产。
改形于2002年的春季和秋季2次进行。
5月份疏去树冠下部部分大枝,1O月份疏除树冠上部部分大枝,树冠落头。
亲近自然 贡献一方——记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缪颖

1 小 范 围 的 亲 近 自 然 、 放 松 身 心 。 走 进 福 建 农 林 大 育后期叶片过早衰 老将 导致 同化能 川洚低 , 制 约着作
叶片和花器官的衰老 进程 学 命科学学 院缪颖教授 的办公室, 室 内陈设中最引 物产量 的进一 步提高。
人注 目的 也 桌 : 那 盆 通体 散 发 着 阳光 味 道 的 水 养 直接影 响到观赏价 值和销售价格, 特圳是鲜切彳 匕 _ 和
自 然界 的奥 秘, 就是希望他们 在这 领域 的科学研 究
能够推动 ・ 方绎济发展、 造福干更多的人。
从 卜 个 世 纪 八十 年 代 开 始 , 缪 颖先后获得 _ r 厦 门 大 学 生物 系学 士 、 浙江大学植物生理学硕 f : 币 1 1 农学 博 上学位 , 后 赴 德 国基 尔 大 学 、 蒂 宾 格 人学 成 博 十 后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I n d u s t r y Ac r o s s t h e S t r a i t s
亲近 自 然 贡献 一方
: 】壬 盲 Z圭● 0
口 口
I 皖吾 0 院长缪颖
。 文/肖延 胜
口 多人 喜 欢 住 办 公桌 上 摆 放 绿 植 , 紧 张 工作 之 余 作物过早衰老 必定影响产品产最 和品质, 比如作物 生
地 开发了 ・ 类 生 态 环保 型 质粒 , 该 系统 已 经在 础 的研 究, 对作物 的分 子遗传研究将有根本性的提高。 这些研究对甘蔗、 热带
竹子 中成功转化 鉴定 , 并获得科技部9 4 8 项 目的资助。
这 创新性 的发现在缪颖教授的科研工作中并非 亚热带果树和其它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应用和推广意
老、弱树梨园的树体改良技术

老、弱树梨园的树体改良技术引言梨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果树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梨园中的梨树可能会出现老态、弱势生长的情况。
为了提高梨树的生长势和产量,树体改良技术成为了梨园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针对老、弱树梨园的树体改良技术,以帮助果农改善梨树的生长状况。
1. 初步管理为了改善老、弱树梨园的生长状态,首先需要进行初步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清除病虫害对老、弱树进行全面的病虫害检查,及时清除病虫害,保持梨树的健康生长环境。
可以使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药剂,但要注意药剂的正确用量和使用时机,以避免对梨树造成不良影响。
1.2 正确修剪对老、弱树进行适当的修剪,去除过密、棘刺过多的部分,使梨树的枝条分布均匀,增加光照和通风效果。
修剪时要注意保留主干和健康的枝条,避免创伤过大。
1.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梨树的营养供应。
根据梨树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当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肥。
同时,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2. 树体塑形树体塑形是改良老、弱树梨园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合理的树形塑造,提高树木的抗逆能力和光合作用效率。
2.1 树冠修整通过树冠修整,调整梨树的分支和枝条分布,使光线充分照射到每个部位,提高梨树的光合作用效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剪断法,将长势不良的枝条、交叉生长的枝条等进行修剪。
2.2 树高修剪老、弱树梨园中的梨树往往显得枝条长而纤细,容易倒伏。
通过适当的树高修剪,可以提高梨树的抗风能力和树干的粗壮程度。
修剪时可以采用剪短法或伐中功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剪方法。
2.3 枝条定向枝条定向是指通过修剪和弯成法使梨树的枝条朝着理想的方向生长,从而形成均匀、开散的树冠结构。
定向修剪时,要结合梨树的生长特点和园地情况,选择适当的定向方法,如竖向枝修剪、平行枝修剪等。
3. 支撑技术老、弱树梨园中的梨树往往由于树干不粗壮、枝条过长等原因,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衰老与作物增产和品质改良植物衰老与作物增产和品质改良香山科学会议第351次学术讨论会综述植物衰老是一个与植株年龄相关的,在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水平上的衰退过程,并最终导致植物体的死亡或生命周期的终结。
植物衰老是一个主动的生理过程,大量的衰老相关基因(senescence-associatedgenes,SAGS)达水平增加,参与衰老过程的调节和控制。
衰老过程中生物大分子降解产物、矿质营养元素等组分由衰老组织向种子或幼嫩的初生组织和器官主动转运。
延缓衰老与农作物增产及品质改良密切相关。
对于粮食作物和多数经济作物来说,伴随着产量器官的发育和品质性状的逐渐形成,功能叶片中的同化产物和衰老叶片中积累的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向产量器官转运。
作物过早衰老必定影响产品产量和品质。
水稻生育后期叶片过早衰老,导致同化能力降低,制约着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小麦籽粒产量的30〜50%来源于旗叶的光合作用。
小麦旗叶的衰老与其籽粒形成和灌浆成熟同步进行,旗叶的过早衰老会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而推迟旗叶衰老的发生、延缓其衰老的进程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并改善籽粒品质。
据在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上的估算,后期叶片的功能期每增加一天,产量可增加1〜10%绿叶类作物的叶片衰老进程不仅影响到产量和品质等要素的形成,而且还会直接地影响到采收产量、采后品质和货架寿命。
研究证明,采收阶段及采后期间,由于叶片衰老及随后的腐败所导致的产量损失可达到生物产量的20-50%对于花卉植物而言,叶片和花器官的衰老进程直接影响到其观赏价值和销售价格。
特别是鲜切花和许多名贵花卉,延缓其衰老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其观赏价值、市场价格,还能够增加其销售半径。
综上所述,改善植物的衰老进程几乎可以影响到所有主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少数甚至个别关键基因即可以显著地调控这一进程。
近年来在模式植物上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虽然揭示了一些叶片衰老进程和叶绿素降解调控的关键因子,但是对叶片衰老进程的调控机理还知之甚少,而对叶片衰老进程与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协同调控机理则了解得更少。
2009年6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以植物衰老与作物增产和品质改良”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351次学术讨论会。
会议聘请许智宏研究员、陈晓亚研究员、甘苏生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来白全国17个单位的30余位与植物衰老研究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农学、遗传育种学家参加了会议。
许智宏研究员作了题为植物衰老与作物增产和品质改良”的主题评述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植物衰老研究是我国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需求。
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永恒主题就是一要提高和稳定粮食产量,二要改善粮食的品质。
然而,就产量性状的改良而言,目前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等主流育种技术所能发掘的产量潜力已经或正在逼近一个平台。
他在报告中综述了当今植物衰老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研究战略制高点。
关于植物衰老研究他提出了一些科学问题:1、植物叶片衰老程序启动调控机理的研究。
植物衰老作为一种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由多种信号传导途径组成的信息网络所调控,决定植物启动PCD的原初信号分子或事件为何?2、植物衰老调控机制在细胞水平,器官水平和整体水平的差异和共性是什么?3、目前已知的SAG昭800多个,如何利用系统生物学的观点和手段,综合研究它们的功能和调控机理?4、主要作物衰老与产量和品质要素性状形成之间关系如何?会上14位专家分别就叶片衰老进程的分子与生化调控机制、叶片衰老的激素调控及信号转导及花卉果蔬采后衰老与保鲜三个中心议题作了报告,全体与会专家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叶片(绿色器官)衰老进程的分子与生化调控机理叶片衰老是由特殊发育信号通过一定的信号传导路径来启动和控制。
衰老程序如何启动、衰老信号如何传递、衰老进程如何控制,是植物叶片衰老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中的焦点问题。
叶片衰老进程中叶绿素降解的遗传调控机理”的评述报告,以非功能型滞绿(stay-green)突变体为突破点,目前已经从拟南芥、水稻等物种上克隆出了同一个调控衰老进程中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因子:NYE1或者SGR该因子的变异或表达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许多物种上的滞绿表型,包括孟德尔豌豆的绿粒性状。
但该因子只调控衰老进程中叶绿素的降解,与衰老进程本身和光合功能的衰退没有明显的联系。
借助于反向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新近鉴别出了真正的调控衰老进程中叶绿素降解的叶绿素酶基因。
该酶基因的发现颠覆了以往构建的叶绿素降解生化途径,即叶绿素降解的第一步是脱镁,而不是脱植醇。
植物叶片衰老调控的分子机理”专题发言,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评述。
叶片的发育状态和年龄是叶片衰老程序启动的基本信号,植物叶片衰老的启动和衰老进程的调控与激素、小分子代谢物、生殖生长的启动等很多内源因子和生物与非生物的外源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细胞分裂素介导衰老延缓的受体、糖份诱导衰老的感受器等已被确定;NAC和WRKYf!转录因子及不同类型的蛋白激酶在植物叶片衰老信号的传递和衰老进程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植物发育过程中源库关系的改变、糖分与氮素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白噬作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换、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的关系等在叶片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等被深入探讨。
生物信息学是植物衰老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
拟南芥、水稻、杨树、大旦、苜蓿、葡萄、木瓜、局粱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已基本完成,玉米、小麦、油菜、棉花等全基因组测序正在进行。
已测定的叶绿体基因组有140多个。
乙烯是促进植物叶片衰老化、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对乙烯合成、信号转导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植物叶片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
二、叶片衰老的激素调控及信号转导植物激素调控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的评述报告,从总体上介绍了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衰老中的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并归纳和指出了研究方向及重点:应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各个激素在调控衰老中的相互作用。
植物衰老的起始及进展受到内因如叶龄、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素水平等以及外因如环境胁迫、高温、干旱、光照不足以及病原菌感染等内外部因子的影响。
各种植物激素通过复杂的网络调控植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阐明植物激素及信号通路在衰老中的调控机制不但是一项基础研究而且对于遗传改良农作物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N齿植物衰老过程的调控”的报告,介绍了一氧化氮(NO)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调节植物衰老进程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归纳和指出NO在延迟植物衰老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或信号分子参与氧化还原平衡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氧化损伤的调节。
外源施加NO可以有效地延缓植物叶片的衰老进程。
(2) 作为信号分子调控衰老相关基因SAGS的表达。
植物内源NO水平的降低,导致植物叶片呈现早衰的表型,而且衰老标志性基因的表达提前。
(3) 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内源激素的合成(如乙烯)。
NO作为调节植物衰老进程的关键因子,其信号传导元件/因子的发现和功能阐释,将为遗传工程改良作物生殖发育后期(扬花和灌浆阶段)旗叶早衰性状提供遗传依据和操作靶点,为在现有耕作条件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遗传改良思路。
三、花卉果蔬采后衰老与xx花卉衰老的机理及调控方法”的评述报告,从整体上介绍了花卉衰老和品质劣变状况,主要包括花形变化、花色变化和花香变化等。
并对花朵开放和衰老机理研究重点领域提出了建议:(1) 在系统生物学层面上,整合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数据,综合分析花卉衰老的启动和代谢机理;(2) 研究乙烯敏感型花卉乙烯信号的启动机理和器官间乙烯信号响应和传递机制;(3) 花卉衰老进程中microRNA和表观遗传的调节作用;(4) 失水胁迫对花瓣衰老的调节机理;(5)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衰老、采后品质优良的花卉新品种。
果实采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质劣变,影响果实品质劣变的因素主要是衰老、病害腐烂和环境胁迫。
许多研究证明线粒体氧白由基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包括呼吸链的氧化损伤;mtDNA的氧化损伤;线粒体膜的氧化损伤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说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产生的ROSW衰老密切相关。
外源化学物质(SA JA OA, Si等)的处理能有效延缓果实衰老。
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阐明了草酸可以通过调节乙烯合成途径和乙醇生成途径中的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果实的呼吸,减少乙烯和乙醇的合成,有效地延缓果实衰老。
草酸还能诱导与光合作用和胁迫应答相关蛋白的增加,抑制叶绿素降解和果皮红化,也有利于衰老延缓和果实抗病性的增强。
果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蛋白质组出现差异表达,抗氧化蛋白MnSOD活性受到抑制;Porin蛋白出现下调;另外,TAC、能量代谢、电子传递、碳代谢相关的蛋白和热激蛋白也参与了果实衰老的应答。
果实衰老及调控的机制优先研究领域:(1) 不同果实类型(呼吸跃变型和非呼吸跃变型)衰老进程的调控机理、夕卜源化学物质(SA Br, JA NO, Ca等)对果实衰老进程的调控机制(特别是这些物质与乙烯生物合成和功能、呼吸代谢、抗氧化反应等之间的联系)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2 )环境条件对果实衰老和品质的影响。
蔬菜采收后,产量器官的衰老程序随即启动,通常表现为叶片黄化、营养物质从可食部位向非食用部位转运、失水萎^等。
衰老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病源微生物的侵染;另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白身合成植物的衰老激素,特异性地诱导蔬菜的黄化与果实的脱落。
这些由微生物的侵染导致的蔬菜病理性的腐烂,进一步降低了其商品价值。
建议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1) 从宏观上探讨采前与采后衰老发生的机理及控制体系的差异和联系。
(2) 研究病原微生物对植物衰老的调节作用。
(3) 研究激素乙烯在病原物与植物互作体系中的作用。
四、对我国植物衰老与作物增产和品质改良研究的建议对我国植物衰老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形成了如下建议:(一)不同方向上的研究专家应该加强相互了解和合作,定期交流和沟通,全国范围内共建和共享研究资源和平台。
(二)鉴于植物衰老类型的多样性,以及与不同类型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考虑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作物类型和器官系统重点开展研究。
除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外,农作物上可以考虑水稻、玉米和棉花,园艺作物可以选择葡萄和蕃茄,从叶片衰老、植株衰老和果蔬成熟与后熟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三)衰老过程是植株/器官发育的最后阶段,与收获器官的形成及营养转运密切相关,理解其调控对于作物遗传改良和果蔬保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其基本的调控机理及其与不同类型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要素性状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首先需要探明的科学问题包括下列六个方面:1、衰老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途径,不同类型衰老的共性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