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水能资源

合集下载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一、调查区简况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2001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

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

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

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

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 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汉中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汉中禀赋

汉中禀赋

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
22
2016/12(I-)/VOLl97
。W。EST。CHIN。A.∥7l,。巅.i喔
1064.8亿元,同比增长7.4%;政治 建设有序改善,党的思想建设、组 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 腐败斗争持续加强,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收效明显;文化建设繁荣 空前,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文 学艺术创作硕果累累,宣传思想工 作有声有色;社会建设不断发展, 教育科技、卫生计生年年进步,社
品读汉中
汉中是陕西省西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如诗如画、时尚现代的城市。 南”说的是这里,
“天府之国”说的是这里,
“西北小江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说的也是这里。这里的山川形胜、人文历史、气候生态、特产珍宝等等,

无不在用事实告诉你——汉中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汉中禀赋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长江最大 的支流汉江发源于市域宁强。公元 前451年,楚国在汉江中游的安康 设汉中郡(辖今安康、汉中);东 汉初,郡洽迁入本地后仍称汉中, “地名漂移”沿用至今。 汉中因历史而闻名。1994年, 国务院批准汉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 城。在有史记载的4000多年历史长 河中,汉中或属楚、或属秦、或属 魏、或属蜀;元代建省后,汉中一 直隶属陕西。汉中土地上,设过 国、设过州、设过道、设过路、设 过郡、设过府、设过区。1996年, 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汉中市。考古 发现,市域内发掘出几十处旧、新 石器时代史前文化遗迹,其中以南 郑龙岗、西乡李家村文化遗迹最为 典型,印证了汉中是中华民族、华 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穿越历史, 我们仿佛看到:刘邦被发配汉中时 的满腹惆怅;到达汉中后的暗自窃 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问鼎
野生动物500多种,尤以大熊猫、 金丝猴、朱鹦、羚牛等最为珍稀; 探明矿藏60多种,宁强、略阳、勉 县“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 生产基地之一,洋县的钒钛磁铁 矿、西乡的石膏矿、镇巴的煤炭、 石油、天然气等开发价值巨大。汉 江、嘉陵江流经市域,水资源总量 达146亿立方米。汉江水质最为优 良,成为“南水北调”供北京、西 安的首选水源。凡到过汉中的人往 往感慨不已,无不称赞这块钟灵毓 秀的土地“处处皆风景,气候最宜 人,物产惹人醉,人人讲诚信”。 汉中,谱写时代新篇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苦 难的汉中浴火重生。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历任市委(地委)、市 政府(行署)带领人民,励精图 治,创造了诸多激励人心的新业 绩。各行各业迅猛发展,人们生产 生活方式发生巨变, “五大建设”

汉中水功能区综述

汉中水功能区综述

汉中水功能区综述一、水功能区涉及的国家政策二、水功能区定义三、国家水功能区的范围四、汉中水功能区为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审计署、统计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为有效落实国务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我局着重在强化考核等方面想办法、出实招,先后修订完成了《陕西省主要江河行政市(区)界断面最小流量指标方案》及《陕西省2015年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率指标分配方案》,为实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取得阶段性成效。

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基本原则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是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主要目标针对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水污染严重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确立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主要是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过快增长、着力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汉中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汉中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发 达 的 水 资 源 .
汉 中地 区 位 于陕 西 省西 南 部 , 接 甘肃 省 , 接 四川 省 . 西 南 东 与 安康 市相 邻 , 为 秦岭 , 为大 巴 山西段 北坡 。汉 中地 区位 于 北 南 长 江一 级支 流— — 汉江 、 陵江 的上 游 , 候 湿润 , 量 充沛 。 嘉 气 雨 属 于 长江 流域亚 热带 半湿 润地 区 , 资源 十分 丰富 。全地 区地表 水 水 径 流量2 7 亿 立 方米 , 中本 地 区流 域 自产 经 流量 为 141 立 1. 6 其 4. 亿 方米 , 人境 客水 流量7 . 立方 米 。 区内地形 起 伏大 , 岭峻 峭 . 3亿 5 峰 河 流密 布 , 域 面积 l 0 平方 千 米的 河流 有7 .o - l O 平 方 流 0O 条 5 o- OO - 公 里 的河 流 有 1条 ,0 —5 o 方公 里 的河 流 有4 条 .0 l0 4 10 0 平 4 1一 o 平方公 里 的河 流有5 0 , 网密度 约为 1 千米, 0条 河 . 6 平方千 米 。 汉 江 上 游 水 面 宽 l O 2 0 米 不 等 , 本 地 区 的 流 域 面 积 O一 7o 在 为 1 2 5 方公 里 , 年 平 均径 流量 33 1 立 方 米 . 大 年 径 92平 多 . 亿 2 最 流量 914 立 方 米 , 小 年 径 流 量o8 1 立 方 米 。 嘉 陵 江 在 . 亿 7 最 . 亿 6
关 键词 : 中地 区 水 能 资 源 水 电 资源 开发 与 利 用 汉 水 能资 源 最 显 著 的特 点 是 可再 生 、 污染 。 无 开发 水 能 对 江 河 的综 合 治 理 和 综 合 利用 具有 积 极 作 用 ,对 促 进 国民 经 济 发 展, 改善 能源 消 费 结 构 , 解 由 于 消 耗 煤 炭 、 油 资 源 所 带 来 缓 石 的 环境 污 染 有 重 要 意 义 ,因此 世 界 各 国都 把 开 发 水 能 放 在 能 源发 展 战 略 的优 先 地 位 。 随着 人 类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 资 源 的 水 开发 利 用 强 度越 来 越 大 ,速 度 越 来 越 快 ,从 水 利 发展 角度 来 看 , 资源 的利 用 逐 步从 单 一 走 向 综合 。 水 现代 的水 利 工 程 除 了 灌溉 、 防洪 、 城市 供 水 以外 , 有水 力 发 电 , 水 资 源被 充 分 利 还 使 用。 随着 水 利 工 程对 水 资 源 的 多 目标 开 发 程 度 的 提高 . 水能 资 源 的利 用 与水 利 工 程 的 建设 , 步受 到人 们 的 重 视 。 逐

汉中气候特点

汉中气候特点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

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

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

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

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

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

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

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

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

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

”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

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

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

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

”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

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

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

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

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

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汉中市水资源保护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汉中市水资源保护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汉中市水资源保护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摘要:汉中作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对水的保护,汉中的发展速度很慢。

如何加快发展速度,是摆在汉中人民面前的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艰巨的任务面前人们发出了两种声音:一个声音在高呼“加速工业化、实现现代化”;但另一个声音也在呐喊:“工业化,现代化对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汉中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两种声音呼唤,要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现代化;要么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水源,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

那么,这二者之间冲突就无法融合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究,以期获得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汉中市;水资源;保护;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02-04一、汉中经济状况与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始终存在两种发展观。

一种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发展观,一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

在这个事关汉中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上,汉中市历届政府领导人都坚持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中始终把治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过去有很多国家大型企业都想在汉中安家,但由于其对汉中的环境,尤其是水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都被汉中市一一谢绝,致使现在的人们还时常评论说:“如果某某企业、某某企业……当时在汉中安家的话,汉中现在的经济状况可以和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媲美……”,是的,情况的确应该是这样,但另外的情况也可能使汉中用几代人的牺牲都换不来的青山绿水,更不可能把“一江清水供北京”。

尽管我们牺牲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我们会换来更大、更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说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经济发展,这就是汉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发展战略和着力点。

1.“十二五”时期汉中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

汉中水资源保护情况汇报

汉中水资源保护情况汇报

汉中水资源保护情况汇报汉中地处陕西省中部,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汉中的水资源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中水资源保护的现状,本文将对汉中水资源保护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汉中的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是分布不均衡。

汉中市内有多条河流,如渭河、洮河等,但是由于地势起伏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仍然不足。

尤其是在干旱季节,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其次,汉中水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浪费严重的情况。

一些企业和居民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也存在过度开采的情况,这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威胁。

再次,汉中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

尽管政府加大了水资源保护的投入和力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一些企业的生产排放和城市的污水处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对当地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为了更好地保护汉中的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其次,加大对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企业和居民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共同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汉中的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善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保护好汉中宝贵的水资源。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汉中水资源保护工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水资源保护环境。

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来发展建议进行 了调 查、分析
关键词 水能资源 开发现状 发展 建议 对 蓑
西 流 i 、 西 汉 水 、 酉 水 河 、 金 水 河 、泾 洋 河 、 巴水 『 I I


汉 中 市水 能资 源 基本 情况 及特 点
河 、 沮 水 河 等 1 条 较 大 支 流 上 ,规 划 梯 级 电 站 总 6 装 机 达 6 . 7 4 3万 k ,约 占 全 巾小 水 电可 开 发 容 量 W
和 湿润 ,雨 量 允沛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l 00T1 ,水 资 0 I1 }1
源 比 较 丰 富 ,地 表 水 总 量 为 21 6亿 m ,其 中 流 7.
1.水 资 源 和 小 水 电 资 源 丰 富 ,但 大 中 水 电 项 目缺 乏 。 汉 中 所 在 的 秦 巴 山 区 降 水 充 沛 ,人 均 水 资 源 占 有 罩约 5800n 1 ,人 均 小 水 电资 源 占有 量
的 77% , 见表 l。 P前 在 这 些 河 流 卜巳 建 成 电 站 装 1 机 l 68万 k ,住 建 电站 装机 7. 2. W 45万 RW 。
汉 中水 能资 源 何 直下特 点 : ¨
汉 中 m 位 丁 陕 四 省 南 部 , 地 处 秦 岭 I 之 je l 【 问 ,是 长江 一 级 支 流— — 汉江 发 源 地 , 内气 候 温
2 50 2 0 20 0 ¨ 楮河
100 00
90 6
Ⅱ 玉带河 4
5 漾家河 4
右 酉水河 5 了 叠水河 8 8 牧马河 5
220 石0
70 3
100 l 西硫河 0 2 5
l 西汉水 3
1 0 0 l 碑坝前河 2 0 4 l 碑坝后河 5 l 榇蒙河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市水能资源简介
一、汉中市水能资源基本情况及特点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是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发源地,区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0 0 0 m m,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总量为2 1 7 . 6 亿m 3 ,其中流域自产水为1 4 4 . 1 亿m 3 , 容水量7 3 . 5 亿m 3 。

市内地形起伏大,峰岭峻俏,河流密布,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 的有7 条,500~1000 km2 的有14 条,100~500km2 的有44 条,10~100 km2 的有500 条,河网密度约1 . 6 k m / k m 2 。

众多的河流和丰富的水量蕴藏着极大的水能资源。

根据多年来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勘察选点及县级水电区划普查结果,汉中市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 6 0 万k W ,可开发容量1 0 9 . 8 万kW ,其中小水电(装机容量小于5 万k W )可开发利用容量为8 4 . 3 万k W 。

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的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褒河、胥水河、西流河、西汉水、酉水河、金水河、泾洋河、巴水河、沮水河等1 6 条较大支流上,规划梯级电站总装机达6 4 . 7 3 万k W ,约占全市小水电可开发容量的7 7 % ,见表1 。

目前在这些河流上已建成电站装机1 2 . 6 8 万kW ,在建电站装机7 . 4 5 万k W 。

汉中水能资源有如下特点:
1 . 水资源和小水电资源丰富,但大中型水电项目缺乏。

汉中市所在的秦巴山区降水充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5 8 0 0 m 3 ,人均小水电资源占有量0 .
2 2 6 k W,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尽管汉中市水能理论蕴藏量、小水电可开发量分别占陕西省的1 8 % 和
3 7 . 6 % ,是全省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但和千河之省的四川省小水电资源相比还不算丰富,四川省平均每个水电县占有量约2 0 万k W ,汉中市平均每个县仅约8 万k W ;规划的大中型水电项目更是缺乏,仅有1 处,为汉江干流上的黄金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 0 万k W 。

2. 小水电资源分布广、开发条件较好,但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上网供出困难。

汉中市小水电遍及秦巴山区,1 1 个县区均有小水电,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支流众多,河道比降大,多在4 ‰以上,地形、地质条件较好,宜于筑坝建站,当地材料如砂、石等材料可就地采用;然而有一些好的水电项目,如南郑县碑坝前河、后河、洋县胥水河等规划的小水电项目,大多位于偏远的深山区,距离电网较远,上网投资大。

3 . 江河来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影响小水电开发效益。

年径流量变化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牧马河为4.69 倍,酉水河为6.0
4 倍,玉带河为6.3 倍,胥水河为
7.3 倍,褒河为9.75 倍。

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 ~1 0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 0 % 以上,而其他季节雨量偏少,甚至无雨断流,是典型的雨源式河流。

二、汉中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近年来,汉中市农村水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九五”期间先后建成了洋县荞麦山、西乡王子岭、南郑县牟家坝、城固县大盘、小盘、勉县堰河、柳坝、宁强县天生桥、二郎坝、卧龙台等1 7座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5 4 5 9 5 k W ,总投资6 . 2 8亿元;“十五”期间新建成了洋县金水街、王河、碗牛坝、高原寺、铜车坝、略阳县葫芦头、镇巴县小南海、捞旗河、勉县娘娘滩坝后、南郑县两河口、塘口三个梯级、打锣坪、西江、阳光等1 6 座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2 9 9 5 5 k W ,总投资2 . 9 6 亿元,同时完成了镇巴县洞沟河、高桥、渔洞河、松树、城固县罗家营等扩
容水电站5 座,新增装机容量1000kW,完成投资646 万
元。

2001 年以来全市完成水电站签约项目37 座,总装机容量25.25 万kW,概算总投资26.67 亿元。

目前全市在建水电站有宁强县胡家坝、大关峡、勉县娘娘滩水库坝后电站、勉县长梁电站、勉县大草坝、南郑县两河口、南郑县建丰水电站、打锣坪、西江水、阳光、城固县狮坝、洋县铜车坝、卡房、曲江洞、长滩、镇巴县小南海、腊溪河、捞旗河水电站项目18 座,总装机78155kW,概算总投资5.60 亿元,完成投资约2 . 0 8 亿元;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水电站项目有城固县焦岩、马家沟、白果树、镇巴县田坝、小河、白龙洞、洋县八仙园一、二级、宋家堰、酉水街、宁强县柿子坝、留坝县桑元坝、郑家坝、勉县陈家湾、马蹄沟、万家坪电站、火神庙、郑家营电站1 8 座,总装机1 4 . 1 4 万k W ,估算总投资18.04 亿元。

据水电年报统计,截止2 0 0 4 年末,汉中市农村小水电站6 0 2 处,总装机容量1 6 . 3 4 万kW ,占小水电可开发容量的1 9 . 4 %,其中1000kW 以上水电站25 处,总装机容量13.80 万kW;2003 年全市水电站实际发电量5 . 0 6 亿k W ·h ,为历史最高,约占全市用电量29.12 亿kW·h 的17.4%。

近10年是汉中农村水电发展最快的时期,总装机容量增加9 2 %,年发电量增加3 倍,见表2 。

根据汉中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今后5 年将有5 7 座水电站待招商筹建,总投资29.68 亿元,总装机容量2 6 . 6 0 万k W ,年发电量1 4 . 2 3 亿kW·h ,届时小水电开发利用率将达到5 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