廼绳教授等名医传承,现任主任葛均波教授,副主任钱菊英 …

合集下载

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文8篇

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文8篇

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文8篇通过撰写出色的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个人行为,述职报告是一种对我们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创新和创造力的总结和评价,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医生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文篇1在任职期间里,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我坚持为兵服务思想,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现将自己任职以来学习工作、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在政治思想方面积极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平时能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与兵站部及医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严守姓军为民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恪守本专业的道德规范;态度端正,吃苦耐劳,道德品质好,作风正派,积极配合领导工作。

在工作中,时刻能够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的大环境下,能够正确对待利益得失,正视自身不足,立足高原,立足本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服从组织安排,始终用“三个特别”革命精神激励自己,扎根高原,热爱部队,安心本职。

二、在作风纪律方面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军队的条令、条例及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持一日生活制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尊敬领导,团结同志,爱岗敬业,始终坚持“患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努力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用真诚的心为患者服务;加强自身医德医风建设,弘扬正气,摒弃不良的风气及陋习;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做到按规行医、依法行医,对病人一视同仁,未发生过推诿病人现象,未发生过任何医疗差错及事故。

三、在业务工作方面工作上积极主动,服务态度端正,针对本专业特点,认真钻研本职业务,注重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钱英教授治疗肝病经验举隅

钱英教授治疗肝病经验举隅
人 们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 入 热 量 过 多 或 摄 脂 代 谢 不 平 衡 致 肝 细 胞 内 脂 肪 堆 积 , 脂 肪 性 肝
变 的患 者 越 来 越 多 。
严 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热 伤 血 分还 会 出 现衄 血 、 血 或 便血 。 呕
钱 老 根 据 “ 者 消 之 ”、 有 形 者 化 之 ” 治 坚 “ 的 疗 原 则 , 疗 肝 脾 肿 大 , 定 -化 痰 活 血 、 坚 治 制 r 软 散 结 的 治 疗 大 法 。 同 时 亦 注 意 到 攻 邪 不 可 伤 正 , 万 不 可 攻 伐 太 过 , 辅 以 白 芍 、 参 等 品 万 多 党
坚 和 血 。 处 方 : 黄 芪 4 g, 沙 参 2 g 女 贞 生 5 北 0,
长 , 邪 久 羁 易 伤 正 , 是 慢 性 肝 炎 病 理 传 变 外 这
特 点 。 一 般 医 生 见 “ 炎 ”二 字 便 联 想 到 “ 肝 炎
症 ” 于 是 一 味 使 用 清 热 解 毒 之 品 以 冀 “ 炎 ” , 消 , 陷 入 治 疗 误 区 。 汉 末 张 仲 景 早 已 告 诫 : 见 肝 “
[ 案 ] 某 某 , , 7岁 , 性 乙 型 肝 炎 验 魏 男 4 慢
后肝硬化失 代偿 期 , 食 管下段 静 脉 曲张 , 因 胃
溃 疡 出 血 于 20 0 1年 1 0月 在 某 医 院 住 院 1月 , 1 2月 就 诊 时 见 肝 区 隐 痛 , 逆 乏 力 , 呆 眠 呃 纳
外 诸 症 已失 。 方 中 黄 芪 、 合 益 气 养 阴 ; 甲 、 术 软 坚 百 鳖 莪 消 痞 ; 参 、 皮 、 草 、 七 粉 凉 血 止 血 ; 舌 丹 丹 紫 三 蛇 草 、 葵 、 枝 莲 清 热 解 毒 。 绿 萼 梅 、 梗 理 气 龙 半 苏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专家葛宝丰
葛宝丰
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专业组奠基 人之一。
1951年在我国成功地开展了 带血管骨移 植,引进了髓管内 穿针术。 对四肢、脊柱和骨盆骨折的发生机制、骨牵引、内外固定、 促进骨愈合、修复骨缺损、合并症的防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发明创新20 余项。
面对优越条件和优厚待遇,葛宝丰委婉谢绝说:“我的 事业在西北。”
扎根西北
“我的事业在西北”
为总院吸引大批高学历人才
“全军骨科研究所”
甄平
——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主任
扎根西北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甘南藏区 海拔3000多米
大骨节病 发病率不到1%。
国际高度评价
美国著名脊椎外科专家雷 朴称赞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 ‘医学大树’”。
扎根西北
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紧急进驻高原部队官兵 骨吸收指标
完成全军重大 科研课题“西北高 寒高原地区军民骨 质疏松症的研究”,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 等奖。
65载创新活力不竭
世界上第一例10厘米以上同种异体血管连接成活;
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术 “V”型钉和梅花髓管内针;
1965年,全军第一例、全国第二例临床断臂再植手术; 20世纪80年代末,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54小时断掌和59小时 断指,打破36小时的国际纪录,成为建国60年来最重要的60项 医学成果之一; 1997年,他成功完成亚洲骨科领域第一例十指断指再植手术; 1998年,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采用自发生机制、骨牵引、内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四肢、脊柱和 骨盆骨折病人,有效地促进了骨愈合、修复骨缺损。

葛均波用心救心的好医生

葛均波用心救心的好医生

·封面人物·葛均波:用心救“心”的好医生■ 肇晖人的心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动力泵,只要生命不息,它就跳动不止,一旦这一动力系统出现故障,将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心内科医生正因此显得距离生命的气息如此之近。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地方——9号楼,这里是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的所在地,这里工作着一群为了解决患者“心”病而孜孜努力、不断创新的白衣天使,他们在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用他们的真心、全心和爱心,为无数病人治疗“心”病,力求为每一位心脏病患者修复受损的心脏,让无数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会看病、看好病,还要把临床遇到的问题想办法在实验室解决并指导临床,再把这些经验总结传授给其他医生”,这是葛教授对“好医生”的定义,而他自己也正是如此身体力行的。

医者仁心2010年“六一”儿童节前的某一天,在中山医院的手术室里,20多位医生护士正紧张地对一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男孩实施抢救,时间一分一秒地无情走过,医生们正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一位40多岁的医生站在手术台旁,用他那双坚定有力并已挽救过无数病患的手为患儿实施心脏按压复苏,一、二、三……抢救10分钟后,患儿的心跳依旧没有恢复,然而他没有放弃,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他也全然不顾,全神贯注地对患儿实施抢救。

“葛医生,有心跳啦!”他抬头看了一眼心电图,确认这颗稚嫩的心恢复了心跳,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2个半小时。

孩子的命暂时保住了,但第一次手术却不得不宣告失败。

这一幕不是电影里的场景,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时隔1年之后,葛医生讲到这段故事时似乎当时的手术抢救过程历历在目,他心情复杂,虽然抢救这个孩子要冒风险,要花很多的精力,但他从不放弃救治患者的任何一丝希望。

因为他是一名医生,最在乎的就是患者的健康,最开心的就是看到病人痊愈,他曾医治好无数病人,他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从医几十年从未跟病人红过脸。

足阳明经美容作用初探

足阳明经美容作用初探

足阳明经美容作用初探
傅杰英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3(019)010
【摘要】文章重点就足阳明胃经与面部皮肤以及形体的美容关系,从穴位功能、经络循行、经络与脏腑的关系、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强调在临床中应该重视足阳明胃经的整体经脉的美容作用.认为应该对足阳明胃经在皮肤、形体美容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傅杰英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4.1
【相关文献】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从足太阴足阳明经论治新探 [J], 潘立文;王晓明;杨先振;王艳萍;陈珊珊
2.足阳明经穴埋线对面部皱纹皮肤作用效应的临床观察 [J], 周双琳;张聪;林殷
3.基于太阳经联合针刺足阳明经穴治疗重症巩膜炎1例 [J], 李阳;孙河;胡烁琪;董霏雪
4.针灸腧穴与中药功效的对应研究——手足阳明经腧穴与中药的对应研究 [J], 郭教礼;杨世忠;尹德辉
5.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足阳明经筋功能的影响 [J], 邱峰;李超;吴昔钧;刘英杰;张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度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

年度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

年度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相关推荐作。

现述职如下:一、职业道德方面本人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为病员服务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恪守行医准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临床工作中热忱服务患者。

忠于社会主义医疗事业,遵守各项行医规范,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二、业务水平方面本人能够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参加继续教育,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坚持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熟练进行各种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

本人能够积极指导下级医师工作,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并且对科室严格管理,加强科室建设,本人及科室均从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三、科研工作方面本人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注重科研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主持的科技项目获xxxx市科技奖二等奖,参加的科技项目“xxxx”、“xxxx”分别获xxxx市科技奖一、二等奖。

在《xxxx杂志》发表《xxxx》论文一篇,在xxxx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本专业技术专著《xxxx 临床医学》中,本人为副主编,负责编写了《xxxx》部分。

综上所述,本人考核期内是一名合格称职的执业医师,在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述职人:xx20xx年xx月xx日年度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篇2各位领导,同志们:在本次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期内,作为一名内科医师,在考核期内认真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踏实工作、恪守敬业,并且在管理岗位上也认真负责,做好科室管理工作。

现述职如下:一、执业道德本人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恪守行医准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临床工作中热忱服务患者。

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遵守卫生局下发的各项行医规范,坚决抵制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第三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

第三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

第三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传承人一、引言本文档介绍了第三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的传承人,包括他们的背景、成就以及对于卫生健康技术传承应用的贡献。

这些传承人积极投身于卫生健康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为提高我国卫生健康水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传承人概述第三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的传承人是一群在卫生健康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

他们来自各个医疗机构、研究院所以及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其中几位传承人的介绍:1.张琳张琳,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临床药学。

她曾参与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包括新药研制和基于药物的治疗方案优化等。

张琳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推广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和讲座,她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了现代临床药学知识,提高了临床人员的诊疗水平。

2.王伟王伟,湖南省中医院中医师,擅长中医内科。

他承担过多个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致力于研究传统中医经典和现代医学的结合。

通过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王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积极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其他中医师和临床医生,推广中医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

三、传承人成就第三批全国卫生健康技术推广传承应用项目的传承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专业知识,在卫生健康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以下是其中几个明显的成就:1.建立卫生健康技术传承平台传承人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卫生健康技术传承平台,这是一个集合了各种卫生健康技术资源的网络平台。

通过该平台,医生和专家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知识,并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在线培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2.推动卫生健康技术的快速应用落地传承人们积极推动卫生健康技术的应用落地,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示范项目等方式,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实际临床和保健工作中。

这些努力加速了卫生健康技术的推广,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更好的健康服务。

3.培养卫生健康技术人才传承人们注重人才培养,积极承担培训任务,通过授课和导师制度培养了大量卫生健康技术人才。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85)星状神经节作用机制——高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85)星状神经节作用机制——高血压调节机制的研究

病之一。最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认为:高血压与 血,使靶器官的损害减至最低。本文将沿着前人探索
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 的足迹,结合近年的临床研究成果,初步揭示穴位埋
竭、猝死、短暂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 线疗法防治高血压、特别是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防治
!"#$%&'$( 012 342536273 89 1:;1 <=88> ?42@@A42 B:31 @32==532 ;57;=:87 :@ 783 87=C 38 42>AD2 312 <=88> ?42@@A42 89 ?53:273@ D=:7:D5==CE <A3 5=@8 38 @35<:=:F2 312 <=88> ?42@@A42 =2G2= :7 5 78465= 457;2H I3 312 @562 3:62J 312 >565;2 89 354;23 84;57@ :@ 6:7:6:F2> <C 312 26<2>>:7; 89 312 18=2@ 57> 312 42;A=53:7; 89 ;5@ 57> <=88>H 012 5A3184 <2=:2G2@ 3153 312@2 5>G5735;2@ 89 34253:7; 1C?24327@:87 D57 8?27 A? 5 72B B84=> 984 312 D=:7:D5= 342536273 89 1C?24327@:87 :7 312 9A3A42H K8428G24J D=:7:D5= ?45D3:D2 15@ ?48G2> 3153 31:@ 62318> :@ 2992D3:G2 57> 42=:5<=2H 01:@ L:7> 89 31245?C D862@ 9486 753A45=J 2992D3:G2 57> 78738M:D @:>2 2992D3J 57> :@ 6842 57> 6842 D87D2472> <C 312 62>:D5= ?4892@@:87 53 1862 57> 5<485>H K57C @D18=54@ 15G2 >872 <5@:D 42@254D1 57> 2M?=8453:87 87 312 ?42G273:87 57> 342536273 89 312 5DA?8:73 <A4:2> =:72 :7 312 342536273 89 1C?24327@:87J 57> ?42=:6:754:=C 42G25=2> 312 62D157:@6 89 312 342536273 89 1:;1 <=88> ?42@@A42 <C 5DA?8:73 26<2>>:7;H N7 31:@ ?5?24J B2 B:== 2M?=842 312 2992D3 89 @32==532 ;57;=:87 57> 312 42;A=53:87 62D157:@6 89 26<2>>2> B:42 :7324G273:87 87 1C?24327@:87H )*+,-%.#( @32==532 ;57;=:87O 1C?24327@:87O 26<2>>:7; 31245?CO 62D157:@6 89 5D3:87O 42;A=5384C 62D157:@6@O G24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律失常介入基地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创建于1948年,由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开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教授、著名专家诸骏仁、浦寿月、林佑善、蔡廼绳教授等名医传承,现任主任葛均波教授。

中山医院心内科目前是我国重要的心脏内科临床和科研基地,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1988年心内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7年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成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质控中心,标志着心脏内科的雄厚实力和领先地位。

中山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心律失常)基地是集医疗、培训、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医疗培训中心。

1965年首次在国内开展心腔内心电图检查;1968年与心外科合作安置国内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989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1994年国内首次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义。

中山医院心内科开展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基础与临床研究已逾半个世纪,是国内有影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之一。

至今为止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心脏起搏等病例总数超过8000例,2008年度有关心房颤动及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的经导管消融近1000例,植入永久起搏器500余例,手术总成功率>98%,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正进行着有关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研究。

中山医院心导管室在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拥有三台数字化平板心血管专用血管造影仪,以及其他配套设备如图象分析和储存系统,磁导航系统1套、CARTO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2套,Ensite三维标测系统1套,Pruka多导电生理仪3台,技术人员和护士共10余名。

充足的病员资源、国际最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导师队伍以及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是开展临床
诊断治疗、培训和教学的强有力保障。

基地负责人简介
朱文青,男。

199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

2000年在美国Robert Wood Johnson University 医院心脏科进修;2005年赴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医院(目前全球介入治疗房颤最多的医院)进修心房颤动的介入(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诊断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诊断教研室主任。

最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性室性早搏等)尤其是三维标测下进行心房颤动及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和安装各种类型的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主治病例数超过3000余例,近年来,每年介入治疗心房颤动病例近200例,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临床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各种类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尤其是疑难的心血管病。

对心血管病药物的临床药理颇有研究。

参与国际大型合作科研项目数个,为国内首先将运动平板试验用于评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的研究者之一。

近年来多次获得上海市科委及其他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在国家级核心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

参与编写、副主编和主编教材和参考书籍十余本。

现担任中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心血管病学会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协会会员,世界/中国高血压联盟盟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咨询专家,是多种杂志的编委与特邀编审。

导师介绍:
朱文青,男,江苏东台人。

1963年7月出生。

1985年毕业于
苏州医学院。

199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心
血管专业硕士学位。

2000年在美国Robert Wood Johnson
University 医院心脏科进修;2005年赴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医院(目前世界上治疗房颤最多的医院之一)进修
心房颤动的介入(射频消融)治疗。

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诊断教研室主任。

最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性室性早搏等)尤其是三维标测下进行心房颤动及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消融和安装各种类型的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主治病例数超过3000余例,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能够掌握心脏三维标测治疗心律失常的少数专家之一。

在临床上主要从事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以及各种类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尤其是疑难的心血管病。

对心血管病药物的临床药理颇有研究。

作为主要人员主持和参与完成卫生部和省市级新药临床验证工作十余个,参与国际大型合作科研项目数个,为国内首先将运动平板试验用于评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的研究者之一。

近年来连续2年获得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2项。

在国家级核心专业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50余篇论文,并多次获得各种专业机构与学会的奖励,1998年获第二届中美施贵宝医学基金奖并受到吴介平副委员长的接见,同年“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律失常”获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2002年获中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医师奖。

参与编写和主编大型教材和参考书籍11本。

现担任上海心血管病学会中青年学组委员,上海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协会会员,世界/中国高血压联盟盟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资深专家,是“中华医药杂志”、“中华医学实践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现代医学杂志”等多种杂志的编委与特邀编委。

宿燕岗,男,1964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

1986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医疗系
并获医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心脏内科硕士学位,1996年获上海医
科大学心脏内科博士学位。

1996 ? 1997年公派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进修。

现为复
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业
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专业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
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
组副组长,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在中山医院心内科工作近20年,熟练掌握心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尤其擅长缓慢心律失常的诊治。

除临床工作外,主要负责中山医院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及随访工作,已主刀千余台各种类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近年来每年主刀完成200余台手术,使我院植入心脏起搏器数量(每年400台左右)在华东地区连续第一名。

另外尚负责ICD(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植入工作。

积极组织开展新项目,如双房同步预防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与起搏相关的工作。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曾多次获会议优秀论文奖。

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中华医学全科杂志》、《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等杂志编委。

副主编《病毒性心脏病》及参编《心血管疾病新理论与新技术》、《心血管病治疗学》、《心血管内科手册》、《实用心脏病学》、《实用内科学》、《诊断学试题与题解》、《现代内科学进展》等10余部专著。

目前在研课题数项。

课题“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完成者);课题“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第四完成者)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理的探讨”(第二完成者)获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合成肽检测CVB3 IgM抗体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第四完成者)获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基地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