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要点归纳1、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②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是阶级对立的产物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例1)(2)行政管理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内容: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要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3)评价: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拱卫周王室的政治格局,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受封诸侯具有独立性,后来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衰落,分封制破坏。
(例2、3)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2)评价: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思维能力拓展4、西周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和关系名师解题例1 下列对的“家天下”制度评论,正确的是A.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的标志B.是生产力发展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是由文明社会进入血腥的阶级社会D.是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的历史倒退解析此题为评论选择题,是历史和政治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评论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力、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原理的综合运用。
C、D两项明显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排除。
A项在氏族公社末期,氏族贵族即已转化为奴隶主,A项排除。
B项符合上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评论。
例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迁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变迁夏商西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三个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演变。
夏朝采用开国君主制度,商朝则发展出了贵族委任制度,而西周则开始施行封建制度。
下面就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开国君主制度”。
当时夏禹因其功勋,在传位给夏桀后,被封为诸侯。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领地逐渐形成,这就是“五等爵位制”。
夏桀在王位上38年,他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强化中央权力,组建军队,控制土地。
他设立官员管辖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责任。
二、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在政治制度方面,商朝采用了贵族委任制度。
商汤的政治思想是“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即通过赏罚分明,贞正公正治理国家。
他还引领贵族向中央统一各民族的潮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王也开始削弱贵族的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管理。
但是,商朝最终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取得成功,因其腐败、军队的衰弱、中央困局而被周武王灭亡。
三、西周政治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其政治制度被称为封建制度。
周武王是西周社会中的主导力量,使用西方文明、制度和宗教等方面进行改革。
封建制度下的领主掌握大片土地,可以追溯到前代的封建领地。
西周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政府权力极强,实行分封制度,以加强统治。
这种制度逐步发展了周天子~周公署任命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封建时代中非常重要,也被称为传统中国的“政治地图”。
以上就是夏商西周三个重要朝代的政治制度变迁,可以看到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不管是夏朝、商朝还是西周,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篇章,对于我们研究历史、了解文化和民族性格等方面都有深刻的意义。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即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夏朝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在国家最高权力方面,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各种官职,地方封侯、伯。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本课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
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鉴于夏、商、周三代历史久远,在初中又没有系统学习过的情况下,学生学起来难免枯燥、吃力。
如何在开学的第一课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教师可利用传说故事、历史史料、情景设置、成语等,从与身边相关事件切入。
突出早期政治制度的主题,抓住“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三项制度,重点讲述三个问题:源于夏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这三个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这就需要把每一个概念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层层推进,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注意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通过教师的“导”来推动学生的“学”,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勤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历史剧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
(2)了解奴隶社会的分期,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3)理解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主动学习教科书及上网搜集资料,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能提出新的问题,再进一步解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精讲)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和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①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②王位世袭制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③继承方式: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内外服制度①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对其控制力有限。
概念阐释神权政治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
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4)作用①积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新教材新视角西周的政体及其特征西周实行贵族等级分封制政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大纲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王位世袭制、等级威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封制是西周增强对领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
它利用血缘关系推行分封,起到了稳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盘据。
(3)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确实立(1) 确定:约公元前 2070 年,禹成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辈。
王位世袭制指“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影响:政治权益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场面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朝占卜表现出王权与神权相联合。
2.初步成立行政管理制度(1) 神化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拥有了神奇色彩。
(2)中央:相、卿士等的建立。
(3)地方:侯、伯等的建立,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按期向商王进贡,并受命讨伐。
[ 学思之窗 ]( 赐教材 P5) 从这段记录,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提示:从资料能够看出,商朝的相,权益很大。
相在中央的行政官员中,权益最高。
他不单辅助商王,还要对其教育、劝说,甚至能放逐商王。
商朝也存在分封,但这些封国大多数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王室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盛时,听从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败时,就会与中央抗衡甚至反叛,与中央的关系特别不稳固。
知识点二等级威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
2.内容(1)对象: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辈。
(2)义务:听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跟从作战、缴进贡赋和朝觐述职。
(3)权益: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医生推行再分封;可设置官员、成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作用(1)西周经过分封制,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历史 各朝代制度(详细)

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知识:1、夏朝:王位世袭制2、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3、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贵,立子以贵不以长”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
作用:①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把国和家相结合,防止了内部的纠纷,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基础知识: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一些诸侯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诸侯间竞争激烈,各国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秦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
3、秦朝:BC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全总揽于手。
③地方: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郡县两级长官均由皇帝任命。
④制定秦律:轻罪重刑。
影响:彻底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
规律方法总结:郡县制和分封制度影响不同的原因:①分封制同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自主权,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郡县制削弱了地方自主权,使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基础知识: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汉代:初期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使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大,严格威胁了中央集权,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武帝实行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大封节度使,唐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扩大之后形成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内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严格的大小宗等级体系
实质 作用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 家统治的制度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
下面的情境中,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提示:夏商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被西周继承、发展。
西周
历时 200余
年
十二王
周族是以 农耕著称的古 老部族,起初 生活在关中地 区,于商朝后 期兴起。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 土地和人民
权力 义务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再分封、独立的行 政权、财权、兵权
【学思之窗】《史记·殷本纪》载:商朝的相,权力很 大。伊尹是开国功臣。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他 起了很大作用。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先后辅佐了汤 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太甲。其中的太甲暴虐无道, 不理政务,伊尹将他放逐,令他闭门思过。三年后, 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从这段记载,你能 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 政制、主持政务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 尧
舜 禹
1.王位世袭制: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2)建立:禹死启继,政权由“传贤”变成“传子”,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特点: ①王位的传承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 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②王权的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 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原因?
2、商朝政治的特点?
3、分封制的目的?对象?
4、分封制下,诸侯王有哪些义务和权利?
5、分封制的特点?
6、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加强统治、开发边疆、扩大疆域,政权趋向严密;
1.王位世袭制确立者是?取代禅让制的根因? 2.商决定国家大事的方式是?特点? 3.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对象(主体)、诸侯的权利义 务、破坏的时间及原因?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封邦建国】
【历史理解】 (1)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 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 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哪一种制度? 原始社会的禅让(传贤)制。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或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中 国 第 一 个 图 书 馆
强化王权
商朝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
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封邦建国】★
京)从东北、东南张其
西
两长臂,怀抱殷宋(宋
周 分 封
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由此判断,西周实行分
示
封制的出发点是什么?
意
图
直接: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根本:进行有效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封邦建国】
材料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荀子·儒效篇》
D 因功得到的封地
4.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
笑 …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5.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有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浓厚的家国一体和部
族色彩。
④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⑤具有相对的延续性与稳定性。
主干背诵
1.王位世袭制确立者是?取代禅让制的根因? 2.商决定国家大事的方式是?特点? 3.分封制(西周地方管理制度):目的、内容、对象(主体)、
诸侯的权利义务、特点、影响、破坏的时间及原因、历史遗存?
阅读史料:探寻王位世袭制的奥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 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 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礼记·礼运》
1.目的—为什么分? 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2.对象—分给谁? 3.内容—分什么? 4.方法—怎么分?
王族 、功臣 、古代帝王后代
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层层分封
5.义务与权利—凭什么分?
义务: 服从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宗法制:目的、最大特点、与分封制的关系、大宗小宗的 关系、影响、【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小结
夏朝:创始 禹→启行政管理制度
演政代
化治中 制国 度早
分封制
互 为
西周:臻盛 宗法制:核心 表
礼乐制度 里
制古 度代 的中 特国 点早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3.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
C ,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
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
A. 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 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封邦建国】★
⑴内容: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⑵对象:①同姓王:王族 (晋、卫、鲁、燕、吴)
异姓王:②功臣(齐)和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钱穆先生这样解释:
“鲁、齐诸国皆伸展东
移……周人(都城在镐
史料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
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史料3:(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 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
瓦解表现(历史解释) (1)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 (2)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 突出的表现。 (3)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历史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06年4月19日,中国亲民党 主席宋楚瑜在漳州龙海马崎村 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
蒋孝严抵达桂林祭祖,这是他在蒋 家认祖归宗,首次以蒋家人身份回 大陆扫墓祭祖。
期 政 治
春秋战国:逐渐解体
王位世袭制 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 分封制 西周末期逐渐瓦解,秦朝时消亡。
宗法制 是核心;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
3、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
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
中“商”姓来源于( A 自然的崇拜 C 母亲的族姓
)
D B 所在地方的名字
局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4、夏商最高统治者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决
策方式是?
相对的大宗小宗关系(政治上是君臣,血缘上是兄弟) 3.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 ②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③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三.宗法制——权力延续的有效保障
【历史理解】:宗法制的特点及社会价值
妻妾 妻
妾一 妾二
一般称谓
A、大女儿(20岁) B、二女儿(14岁) C、二哥(22岁) D、大哥(25岁)
立子以贵不以长
孰对孰错
天子永远都是大宗
(√)
嫡长子永是大宗
(√)
非嫡长子永是小宗
(×)
诸侯的大宗、小宗地位是
相对的
(√)
三.宗法制——权力延续的有效保障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基。 局限:①诸侯独立性大,不利于中央权力巩固
②造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
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
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
C 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
分封制( )
四.知识拓展——礼乐制度
乐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 周统治阶级的最高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礼乐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政治制度
礼崩乐坏 分封制崩溃
西周末年,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本课小结
建立者:夏启
王位世袭制 特延点续:到王位19在1一2年家一清姓朝中灭传承亡
评价:历史的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一、夏、商政治制度
中央:相、卿士
行政制度 地方:侯、伯
分封制:目西的周、末对象期、逐内渐容、瓦权解利,与义秦务朝、时评价消、亡特。点、后世遗存
二、西周 政治制度
宗法制:核是心核特心点、;延作用续、至与今分封,制仍的有关系所、体社现会影。响(后世遗存)
礼乐制度:目的、作用
①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②最高统治集团尚未行成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 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 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
C 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
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 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
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九品中正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温故知新(下节提问内容):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原因? 2、分封制的对象、内容、影响?诸侯王的权利 义务? 3、宗法制的目的、最大特点、作用?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复习、提问: 1、中国早期国家制度诞生的标志? 2、王位世袭制确立的标志?出现的根因? 3、王位世政袭治制权力确传立贤后到,传子中;国公古天下代到的家政天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