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氢氧化铝的弱酸性...》79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高二化学上《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铝和铝合金》101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铝和铝合金》教学设计河北省承德县第一中学李树环一、教学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铝的性质之前,已经学习了钠镁的性质,为铝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属旳通性应该能够自己归纳总结,比如物理通性:密度,颜色,导热,导电,延展性等,化学性质基本学习思路按照金属分别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反应来学习,所以本节主要内容学生都能自主学习。
本节的重点内容就是铝的三点特殊性质:即铝热反应,铝与浓硫酸的反应,铝与碱的反应。
因为是特殊性质,学生很接受,所以本节必须以实验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铝的特殊性质。
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书写原理然后再进行习题演练,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铝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认识铝的化学性质(3)掌握铝与浓硫酸,强碱,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问题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从中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模拟科学家定“向爆破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如何分析、联想、类比、迁移、概括和总结,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化学学习中的乐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铝与碱的反应。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一)铝的性质【创设情境】教学从“看了一场电影,大楼就没了的”新闻报道开始,老人的作为回家的标志性大楼没了,是怎么没的?观看大楼的定向爆破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猜想大楼是如何瞬间倒下又不殃及周围的建筑的?学生会提出各种假设,教师告诉学生你们的老师也能完成这宏伟的壮举,信不信?此时学生热情高涨。
「教师」演示实验“铝热反应”介绍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问题探究】1.为什么用纸漏斗而不用玻璃漏斗?2.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3.工业上用铝粉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这类反应称为铝热反应。
高二化学上《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氢氧化铝的弱酸性...》8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氢氧化铝一.【学习目标】1、认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2、掌握铝的重要化合物及其相互转化能够画出相应的图像;3、实验探究,直观感受氢氧化铝和偏铝酸根的主要性质并熟练应用。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主题一根据Al(OH)3沉淀,在坐标轴上画出图像,对图像有所认知(一)铝盐与碱反应(注:表明横坐标比例)1、向AlCl3溶液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有关的反应方程式:2、氨水与AlCl3溶液(向AlCl3溶液中逐渐滴加氨水至过量) 现象: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二)偏铝酸盐与酸反应1、向NaAlO2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至过量[来源:Z&xx&] 现象:有关的反应方程式:m(Al(OH)3)n(NaOH)m(Al(OH)3)n(NH3·H2O)m(Al(OH)3)n(HCl)2、CO2与NaAlO2溶液反应(向NaAlO2溶液中逐渐通入CO2至过量) 现象: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主题二Al(OH)3的制备与性质探究两性:制备:“铝三角”Al3+AlO2-Al(OH)3练习:1.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1的AlCl3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如图中[n表示Al(OH)3的物质的量、V表示NaOH溶液的体积]能正确表示这个反应过程的是()2.向30mL1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浓度为4mol·L-1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A.3mLB.7.5mLC.15mLD.17.5mLn(CO2)m(Al(OH)3)。
高二化学上《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铝和铝合金》100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教学设计方案铝单质的性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第一课时徐佳目录第一部分:教学思路分析................................................... .........................11教学设计的依据................................................... ................................................... ............11.1教学理念................................................... ................................................... .......................11.2教材版本................................................... ................................................... .......................21.3教学对象................................................... ................................................... .......................21.4教学条件................................................... ................................................... .......................22教学内容分析................................................... ................................................... ................22.1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22.2教材分析................................................... ................................................... ..........................32.2.1本课时在教材中所处位置的理论分析................................................... .....................32.2.2本课时的教学意义................................................... ................................................... ..32.2.3本课时的知识脉络................................................... ................................................... ..43教学对象分析................................................... ................................................... ................43.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 .....................................43.2学生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4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 .....45教学的创新点................................................... ................................................... ................55.1引课创新................................................... ................................................... ..........................55.2方式创新.............................................................................5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61教学目标................................................... ................................................... ........................61.1知识与技能................................................... ................................................... ......................61.2过程与方法................................................... ...................................................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62教学重点与难点................................................... ................................................... ............62.1知识上的重难点................................................... ................................................... ..............62.2重点突破方式................................................... ................................................... ..................6教学设备................................................... ................................................... ........................64实验用品................................................... ................................................... ........................65教学过程................................................... ................................................... ........................76板书设计................................................... .........................................................................1811教学设计的依据1.1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于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对提出的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高二化学上《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氢氧化铝的弱酸性...》77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1/5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洛阳市第一中学姜娜一、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1(必修)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要求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与其相应的活动探究建议为“实验: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教材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第三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为化学2(必修)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知识点的安排上,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一章中简单介绍到了金属铝和铝表面生成的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没有进一步介绍铝的其他化合物的知识。
学生对氧化铝只能是有个感性的认识,需要在这里进一步探究学习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两性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高中初入学,刚刚学习完化学1(必修)中的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刚学习到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本章前面一节相应的金属知识也没有涉及,实际上是相当于初中化学知识技能储备的学生。
由于初中化学已经学习到金属的初步知识,所以,考虑将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本节课设计的探究实验操作是滴管实验,让学生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分组实验,并分析结果进而自己得出结论。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教案沪科版(2021学年)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教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教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教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巩固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有关性质。
②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2、情感目标: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3、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用勒夏特列原理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三、教学过程1、汇总学生收集的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用途的资料。
预计可能出现的主要内容:2金属的物理通性与铝的特性金的从氧化铝的形成探究铝与其它金属的化学性质氧化铝的两性(使用铝锅可能引起摄入铝的量从胃舒平与胃酸反应揭示氢氧化铝化铝的两性有无必(科学探究的学习四、作业 查阅有关“金属的冶炼”的相关资料,总结金属的冶炼方法。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高中化学 第三册 第八章 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 8.2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一、铝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一)有关铝及其化合物转化的离子方程式:铝与酸的反应:2Al+6H+=2Al3++3H2↑铝与碱溶液的反应:2Al+2OH-+2H2O=2AlO2-+3H2↑氧化铝与酸的反应:Al2O3+6H+=2Al3++3H2O氧化铝与碱溶液的反应:Al2O3+2OH-=2AlO2-+H2OAl3+与强碱和弱碱的反应Al3++3OH-=Al(OH)3↓ (碱少量)Al3++4OH-=AlO2-+2H2O(碱过量)Al3++3NH3·H2O=Al(OH)3↓+3NH4+氢氧化铝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偏铝酸根与强酸和弱酸的反应:AlO2-+H++H2O=Al(OH)3↓(酸少量)AlO2-+4H+=Al3++2H2O(酸过量)2AlO2-+CO2+3H2O=2Al(OH)3↓+CO32-(CO2少量)AlO2-+CO2+2H2O=Al(OH)3↓+HCO3-(CO2过量)(二)氢氧化铝的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AlO2-+H++H2O Al(OH)3Al3++3OH-(三)Al3+与AlO2-的有关水解反应:Al3++3H2O Al(OH)3+3H+ AlO2-+2H2O Al(OH)3+OH-Al3++3AlO2-+6H2O=4Al(OH)3↓*Al3++3HCO3-=Al(OH)3↓+3CO2↑(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2Al3++3S2-+6H2O=2Al(OH)3↓+3H2S↑(Al2S3只能以固体方式存在)*2Al3++3CO32-+3H2O=2Al(OH)3↓+3CO2↑[同步练习]:1、已知A为金属单质Al, 根据下列变化判断A、B、C、D、E各是什么物质?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1) B CDE(2)写出以下各步的离子方程式 ② ③④ ⑥ ⑦⑧2、将含有Ag +、Mg 2+、Al 3+、Na +等离子的稀溶液,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分离。
高二化学上《8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铝和铝合金》86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讲

【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铝的重要化合物》本课时来自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是中学化学金属元素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时,不仅可以为前面的金属性质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因此,本课时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材栏目分析。
主要内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物理、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制备,氢氧化铝的热分解。
实验3-7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制备氢氧化铝,实验3-8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学内容有“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上节内容中对铝单质内容的学习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以及“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表一关键点学生已经学习过单质钠、铝、铁等金属元素及个别化合物,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对一般物质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是它们的独特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而两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障碍点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关键点,对两性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验最关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已有认识中还没有两性的相关认识,这些问题成为了在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障碍点。
发展点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对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非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元素的性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因而,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性认识飞跃是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练习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练习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练习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三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8.2 铝和铝合金的崛起练习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8.2铝和铝合金的崛起(二)本课知识要点1氢氧化铝(1)氢氧化铝是________氢氧化物,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铝溶解于盐酸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铝溶解于氢氧化钠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①三氯化铝和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氢氧化铝可以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铝(1)氧化铝是白色难熔的物质,熔点______、沸点,是典型的_______氧化物,新制的氧化铝既能跟________反应又能跟________反应.(2)氧化铝跟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铝跟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铝的两性
七宝中学
卫银银
一、教学目标:
1、归纳和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掌握相关离子方程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2、能利用电离平衡原理解释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不同酸碱性环境下含铝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3、通过氢氧化铝的两性并结合电离平衡原理,归纳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并分析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4、通过氢氧化铝在酸碱性环境中的存在形态,体会溶液的酸碱性环境对物质存在形态的重要影响,并感悟化学变化中量变可能导致质变;
5、通过探究氢氧化铝两性及其实验室制备,学会用实验手段获取证据,并运用归纳、比较等方法进行证据推理,有效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的认识及其实验室制法。
难点:氢氧化铝两性的理解;利用电离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铝和酸碱反应的本质,及不同酸碱性环境中氢氧化铝的存在形态。
三、教学流程
发现和归纳氢氧化铝的两性
分析氢氧化铝在水中的电离
应用Al(OH)3的两性和电离平衡构建氢氧化铝的知识体系
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
认识Al(OH)3的酸式和碱式电离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
归纳总结,结束新课
认识氢氧化铝的弱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