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国学经典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诵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是中国古代先贤们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

这些经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1. 培养优秀品格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接触到这些智慧的源泉,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品格。

例如,《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念,这启示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和谐相处;《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教导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 增强文化自信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很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自信。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和思想,这些智慧和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

3.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根和魂。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快速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败的危险。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国学经典诵读是指通过口头朗诵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国学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哲学、伦理和审美观念,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而国学经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这些经典著作,从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样,中华传统文化就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其次,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个人品格的塑造。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诵读和思考,可以引导个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准则。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告诫人们要保持正直和真诚的品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导人们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们参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格。

再次,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拓宽眼界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中既有文学艺术方面的精华,也有政治、经济、历史、军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诵读和学习,可以丰富个人的知识面,拓宽眼界。

同时,由于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如理性思维、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

最后,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激发人的文化自信心。

在当今社会,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

而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之处。

了解和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的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总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塑造个人品格、提高综合素质和激发文化自信心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当代中国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这项活动,将国学经典的优秀价值观念传承下去,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演讲稿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演讲稿

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演讲稿弘扬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演讲稿1000字(一)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荣幸,今天我能代表三(1)的全体同学在国旗下讲话。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诸子百家的思想等方面。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广土众民,敏秀钟灵,创造出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名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

其意蕴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

经典中包括着"吾日三省吾身"的学习之道;"天下姓王,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报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已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准则以及"无为而不为"的聪明智慧等等。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经典的诵读活动在海内外蓬勃兴起,大江南北书声朗朗。

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挡!诵读《资治通鉴》与古人居;诵读《道德经》,与老子谋。

为此我在这里提出几个建议:一、热爱文学,亲近经典。

阅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唐诗宋词、美文名篇。

诵读、理解、学习、熏陶。

给自己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

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交流的快乐与心得。

三、培养文明行为。

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中的忠、廉、信、孝、爱、恭、礼、义、智、让等理念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同学们,积极投身到诵读经典书籍的活动中吧!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诵读美文,以圣贤为师,传播中华文化。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5篇可选)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5篇可选)

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5篇可选)第一篇: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诵读诗词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云锦小学诗词诵读特色文化罗永明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就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人文素养的积淀,每一首诗词里都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诗词的诵读,不仅让学生体味到我国经典诗词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

一、诗词诵读的背景我校是泸县东部边远的一所农村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886人,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虽高,但多数家长又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孩子们缺少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身上缺少书卷气。

学校有教职工110人,多数教师不能主动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

面对这种现状,学校将诵读经典诗词作为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努力打造“彩云文化,自主课堂,阳光教师,文明学生”的办学特色。

办学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的未来奠基,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办学思想:强化爱与责任,倡导阳光与快乐,培育习惯与文化,构建安全与和谐,成就精彩与辉煌。

办学目标:学校如彩云般美丽,似锦绣般辉煌。

环境是精美的,工作是精致的,生活是精神的,管理是精细的,成绩是精彩的。

课改理念:推行自主课堂,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校训:如云似锦,活出精彩。

校风:文明活泼,团结友爱。

学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风:爱生敬业,求实创新。

领导作风:清正廉洁,务实高效。

校歌:阳光下成长。

校本课程:诗词诵读读本1-12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12册;少年宫活动小组教材上、下册。

二、诗词诵读的意义1.中华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

小学生诵读大量的古典诗词,可以使他们既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又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孕育创新精神,又增强审美情趣。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田湖小学国学教育汇报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她们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其根本上是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

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因此“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田湖小学创特色校园的精神大餐。

学校在2010——2011学年大力推行国学教育,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诵读为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从老师到学生掀起了学习国学、诵读经典的热潮。

为了确保国学诵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做了一下工作:1.创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将经典与文化墙紧密结合,整个校园散发着浓郁的国学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保证人人有书读学校购置大量的国学教材,发放给学生,确保人人有书读。

还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目,并且语文教师也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纳入教学。

3.保证诵读时间每天课前20分为我校的国学诵读时间,每周每班还安排一节国学课。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领会经典思想,懂得做人的道理。

4.合理安排诵读内容我们按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内容。

以年级组为单位制定出诵读计划,要求每日都有诵读内容。

学校定期抽查、评比,及时给予督促、指导。

另外我们还多次开展以传承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有趣得竞赛,用书法,诗歌朗诵,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如今,国学诵读已经成为田小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也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学习国学已成为了学生的习惯。

教室里、学生的游戏中、放学的路队上,我们都可以听到节奏明快、韵味十足的古诗及经典篇目。

国学经典促进了学生人格的优化、身心的健康,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使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得到了更好的收益,也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阅读理解的的能力更强了。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征文600字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征文600字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征文600字Title: Reciting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Inheriting Chinese CivilizationTitle: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wisdom, one cannot overlook the richness and depth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This literature, which encompass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a treasure trove waiting to be explored.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忽视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丰富和深度。

这些文学作品涵盖了中华文明的本质,是一座等待被挖掘的宝库。

The importance of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hese classical works cannot be overstated.They are not just texts from ancient times, but they embody the spirit and values of our ancestors.传承和推广这些经典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不仅仅是古代的文本,更是我们祖先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

These classics offer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life, humanity, and the world.They provide guidance on how to live a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fe, and how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in a harmonious manner.这些经典作品为生活、人类和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萃的演讲稿(通用7篇)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萃的演讲稿(通用7篇)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萃的演讲稿(通用7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萃的演讲稿(通用7篇)假如让你来写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萃的演讲稿,你知道怎么下笔吗? 演讲稿特殊注意结构清晰,层次简明。

现如今,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的频率越来越高,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开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萃的演讲稿,欢迎阅读与保藏。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萃的演讲稿篇1敬重的各位老师:我很荣幸有机会去县三中观看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看着孩子们背诵着不同的经典诗文,表演着各种有特色的节目,不知不觉我已沉醉在那琅琅的朗读声中。

对孩子而言,进行这样的诵读大赛是特别有必要的。

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使自己的语文力量增加——背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易经》、《论语》、《孝经》、《文学启蒙》等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

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同时同学的记忆力也会大大提升——常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

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力量,记忆任何科目的学问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同学对”文言文“有了自然的亲近感——有的家长认为经典以”文言文“为主,担忧孩子不理解,其实,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关键的关键是把这些经典先背诵下来,并不肯定让孩子去理解,以后,经过复习及日常的应用,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阅读文言文的力量。

读懂文言文则会扫除接受圣贤教育的障碍,从而为考高校、做学问、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学问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学问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老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老师必需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征文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征文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征文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主题征文【篇1】“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想必这段歌词大家并不陌生,没错,这就是《歌唱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这体现了那时中华人民对祖国的爱戴与敬仰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古代的中国,我们的文化曾如此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文化。

从丝绸之路到东方的黄金,这些祖国的宝物曾让西方国家深深着迷。

而现在:从好莱坞大片,到西式大餐;从听西洋音乐到过西方节日;从拼命去海外留学,到海归派令人瞩目,一些西方文化理念正在逐渐侵袭着我们的文化,而我们中华的久远文化却在无形中被忽略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追求时尚潮流和西方文化,而是去弘扬我们中华的文化,使自己的国家变为“潮流”。

那么,哪些中华文化是值得我们赞颂的呢?京剧就是能流传千古的戏曲,它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见证。

京剧被称为“中国国粹”,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的偏见,也消除了他们对中国人的嘲笑与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在这之后,中国京剧团赴世界各地演出。

其中,梅兰芳先后于1952年、1957年和1960年赴苏联访问,1956年访问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巨大荣誉。

他的高超表演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京剧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几位西方戏剧大师在他们的创作中,也汲取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华,令西方人不再蔑视中华文化,让中国人骄傲地昂起头。

由此可见,京剧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还为中国添上了光彩,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京剧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享受戏曲美妙的中华文化,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长河中,有没有既能弘扬文化,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答案是肯定的。

茶就是它们中的一种。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宏伟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

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

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文化浸润。

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抓好两个阵地。

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

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

校外,是指家庭和社区。

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走进社区。

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本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学习生活。

一至五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课堂上书声琅琅,全校每名同学都能将《弟子规》《千字文》熟读成诵。

我们还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纳如教学。

在备课时,我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

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

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

宁静勿燥、宁简勿繁。

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

既重形式又重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既速度又求效果。

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

既求数量又求质量。

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

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国学堂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

根据各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诵读内容,开展了有趣、有效的国学竞赛活动。

一年级选取了配套教材中的精短语段,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展了铅笔书法比赛;三年级也是以国学配套教材为蓝本,开展了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四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经典伴我行”的比赛活动;
五年级是以《千字文》为蓝本,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另外,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国学手抄报的制作活动,在全校进行展出。

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风貌发生可很大的变化,语文学科建设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习着,实践着,收获着,快乐着,我们有这样的体会:
一、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

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诵读活动实现了育人和学校“三风”建设的结合,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好材料。

首先,国学诵读对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

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

然后,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

最后,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俗语说得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从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

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一期的时间匆匆而过,我们在岁月回望中积淀着、丰富着、成长着。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宏伟小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路行来,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然而,我们甘愿为之匍匐,不为别的,只为晨光熹微时那傲人的绿意,微风轻抚时那缕缕的馨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