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根据总产量曲线、劳动的供求曲 线与货币工资曲线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曲 线。 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在推导总供给 曲线时所依据的前提条件不同,导致了 总供给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的产 量水平上的供给完全缺乏弹性的供给曲线。 由于该曲线所描述的是充分就业产量 下的总供给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符合长 期经济发展趋势的,因此,又被称为长期 总供给曲线。
AD曲线斜率
其一,IS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投资需求对 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和 支出所产生的影响越小,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越小。 其二,LM曲线的斜率。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则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总支出影响越大, AD曲线的斜率越小;反之,LM曲线的斜率越小,则AD 曲线的斜率越大。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 幅度会使总需求水平变动多少。 当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 较大时,AD曲线往往较平缓;反之,当价格 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较小时,则AD 曲线较陡峭。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 两个方面: 第一,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 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增加,货 币的交易需求增加时,必然导致利息率上升,并 引起投资和总需求量的下降。 第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居民购买外 国商品增加,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净出 口减少。上述两方面都表现出价格水平与总支出 水平反方向变动的影响关系,它们共同决定了总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
利率效应: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 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 方向变动的情况。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 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 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 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减少。
第十一章AS—AD模型答案

第十一章 AS—AD模型AS一AD模型是西方宏观经济学家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模型基础上提出的。
IS一LM模型,讨论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问题,由于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因此这只是宏观经济的局部均衡;此外,我们在分析中,实际上假设了价格水平是不变的。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放宽价格水平不变的假设,并引入劳动力市场,建立总供给(AS)—总需求(AD)模型,研究产量(或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来分析宏观经济一般均衡(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
本章重点:(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主要因素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2)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等各自的总供给曲线的假设前提与结论(3)运用AS一AD模型分析经济一般均衡,以及经济波动现象习题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总供给函数总供给曲线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货币中性古典的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工资粘性假说2、单项选择题(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2)当( 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D.货币供给量比较大(3)水平区域的劳动供给曲线表示( C )。
A.工资不影响劳动供给B.工资对劳动供给影响很大C.劳动供给不影响工资D.劳动供给对工资影响很大(4)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 A )。
A.工资提高B.价格提高C.技术进步D.需求增加(5)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为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 B )。
A.20 B.399 C.800 D.80(6)当( C )时,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IS-LM的运用

02 IS曲线
IS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IS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 之间关系的曲线。
特点
I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商 品市场上,利率上升时,国民收 入会减少;利率下降时,国民收 入会增加。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 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可以解释不同经济环境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政策选择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来平衡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经模型可以用来划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期、 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IS曲线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购买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政府购买增加会刺激 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税收政策
减税政策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进而 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供应
增加货币供应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 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进而增加国民收入。
IS-LM模型的重要性
01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对总 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02
通过IS-LM模型,可以理解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以及政策如何相互作用。
IS-LM模型的历史与发展
IS-LM模型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理查德·希克斯提出,后来经过其他 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
03 LM曲线
LM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 失业补偿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7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由于时滞的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要到实施后很久 才会起效,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能精确地预测将 来的经济情况。
为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经济学家们想 了很多办法,如运用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等。
➢ 所谓领先指标就是一系列领先于经济活动的起伏 而波动的数据,领先指标的大幅升降有可能是经 济启动或降温的先兆。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1
以货币政策为例
P
AS1
E2
P1
AS0
E1
P0
E0
AD1
AD0
0
Y0
Y1
Y
图11.2 经济政策无效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2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 商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 的信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13
卢卡斯批判的重点
这种理论对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积极干预政策提 出了有力的批判。
凯恩斯理论完全将公众视为政策的被动接收者。而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商 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的信 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当人们了解了政 府的经济政策后,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9
11
10.5
10
9.5
9
8.5
8
7.5
7
6.5
1981
1982
实际失业率 预测失业率4
1983
预测失业率1 预测失业率5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与答案

1、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故总需求曲线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正确答案:√2、在给定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动。
正确答案:×3、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正确答案:√4、若扩张总需求所带来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正确答案:√5、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正确答案:×6、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经济体在长期内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正确答案:√7、利率效应是影响总需求曲线形状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确答案:√8、一个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将导致财富增加,由此引起的该经济体的国民产出变化是沿着现有总需求曲线移动的。
正确答案:×9、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外平移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正确答案:√10、提高企业所得税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正确答案:√1、一个经济体发生技术进步后,会引起()。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均向右平移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均向左平移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正确答案:A2、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A.需求B.供给C.工资D.技术正确答案:A3、当总供给曲线斜率为正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会使()。
A.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正确答案:D4、对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而言,总需求增加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下降正确答案:B5、下列各项中,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是()。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经济学原理,第11章总需求应用IS_LM模型

11.2 作为总需求理论的IS—LM模型
一、 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总需求的决定因素,我们现在使用IS—LM曲线而不是货 币数量论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第一,我们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国民收入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 降——也就是说,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第二,我们考察是什么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我们可以把这些结论总结如下:价格水平变动引起的IS—LM模型中的收入 变动代表着沿着总需求曲线的运动。对于给定的价格水平,IS—LM模型中的收 入变动代表着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图(a)表示货币扩张。对于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货币供给的增加提高了实际货 币余额,使LM曲线向右移动,提高了收入。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 移动。
近年来,美联储使用了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银行之间收取 的隔夜贷款利率——作为其短期政策工具。作为这一操作程序的结果,人们 常常从改变利率的角度来讨论美联储的政策。然而,牢记利率的这些变动背 后是货币供给的必要变动。
这种为什么美联储选择使用利率而不是货币供给作为其短期政策工具呢?一个 可能的答案是对LM曲线的冲击比对IS曲线的冲击更普遍。当美联储以利率为目 标时,它通过调整货币供给自动抵消了对LM曲线的冲击,尽管该政策恶化了对IS 曲线的冲击产生的影响。如果对LM的冲击是更普遍的类型,那么以利率为目标 的政策比以货币供给为目标的政策会产生更高的经济稳定性。
图11—3 IS—LM模型中货币供给的增加
货币供给的增加使LM曲线向下移动。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收入从Y1增加 到Y2,利率从r1下降到r2。
再一次地,为了解释经济从A点到B点的调整,我们依靠IS—LM模型的基石—— 凯恩斯交叉和流动性偏好理论。这一次,我们从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地方——货 币市场——开始。
经济学原理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 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 经济。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以下三个职 能: (1)发行国家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具有 两大功能:一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另一 重要职能是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同时还为各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 业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影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短期 内,财政政策主要影响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这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 。 (一)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将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 的过程。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政府 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在经济高涨时期或通货膨胀情况下,中 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收缩贴现的数量,减少 商业银行的储备金,从而限制商业银行发放 的贷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 总需求,达到消除通货膨胀的目的。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经常采 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紧缩信贷 。但这时企业感到有利可图,仍愿增加贷款 ,扩大投资,商业银行也愿扩大放贷,这使 货币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
减少政府支出 经济繁荣时期 增加政府税收 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 抑制消费和投资
图11-2 紧缩性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除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还有一种财政政策叫中性财政政策。它是 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 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a) 实际 GDP
2000的 10亿美元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实际 GDP
4,000
3,000
2,0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b) 投资支出
$1,500
1,000 500
投资支出
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实际GDP的变化与失业率的变化是反 向相关的。 在衰退期间,失业率大幅上升。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 移动可能起因于以下变量的变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劳动力的 百分比
12%
(c) 失业率
10 失业率
8
6
4
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 这种投资支出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
• 汇率效应
• 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 贬值,而且这种贬值刺激了美国的净出口。
• 净出口开支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物价水平下 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
• 但是,许多其他因素也影响既定物价水平 时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 当这些因素中的一种变动时,总需求曲线 移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3. 总需求曲线…
物价 水平
P
P2 1.物价水 平下降...
0
总需求
Y
Y2
2. …物品与劳务量增加
产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 物价水平与消费:
• 财富效应
• 物价水平与投资:
• 利率效应
•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
• 汇率效应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 物价水平与消费:
• 财富效应
• 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感到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 多地支出。
• 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 物价水平与投资:
• 利率效应
• 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地支出用在 投资物品上。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两个变量被用来建立模型,分析短期经济 波动。
用实际GDP衡量的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的产量 用CPI或GDP平减指数衡量的物价总水平。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 经济学家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解释经济 活动围绕其长期趋势的短期波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 如果经济中的货币量增加一倍,价格将上 涨一倍,收入也上涨一倍。实际变量将保 持不变。
• 但是,这些变化并不会马上发生。价格和 收入变化需要时间;同时,实际变量会受 到影响。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物价 水平
均衡物价 水平
0
图2. 总需求与总供给 …
总供给
均衡产量
总需求
产量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总需求曲线
• GDP (Y)的四个组成部分对物品与劳务的总 需求做贡献。 Y = C + I + G + NX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经济理论描述长期 世界,并不描述短期世界。
• 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 响实际变量。
• 在研究逐年的经济变动时,货币中性的假设就不再 适用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经济理论描述 长期世界,并不描述短期世界。
经济活动
商业周期
时间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 总需求曲线——一条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 时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要购买的物品与劳务 量的曲线。
• 总供给经曲济活线动——一条表示在每一商业种周期物价水平 下企业选择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的曲 线。
时间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第十一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本章主要内容:
•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 •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 总需求曲线 • 总供给曲线 • 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总需求与总供给
• 短期经济波动
– 经济活动每年都有波动
• 在大多数年份,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增加了。 • 在过去的50年间,美国经济的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左右。 • 在一些年份,并没有出现这种正常增长,导致衰退。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总需求与总供给
• 短期经济波动
– 衰退——实际GDP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 萧条——严重的衰退。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
1. 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
– 经济中的波动通常被称为经济周期。 – 这些波动并不遵循有规律的、易预期的模式。
© 2007 Thomson South-Wes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
– 大多数衡量某种收入或生产波动的变量几乎 是同时波动的。
– 虽然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同时变动,但它们波 动的幅度并不相同。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2000的 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