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并以政协办发(200 2)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全县核桃产业现状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

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 201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根据1998年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 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20169户的7 3.7%,全县有泡核桃1 7.26万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01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 4.86万亩(24 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 6.7万亩的 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 5.5%,人均占有25株.在24 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 4.3万株,占8

5种产业模式打造“美丽乡村”

5种产业模式打造“美丽乡村” 产业 “美丽乡村,产业先行。”昆明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美丽”不仅指乡村水清、山绿、路洁、房美,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道德之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之美。因此,“美丽乡村”背后,必须要产业先行。 同时,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将特色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带动,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做好产业承接这篇大文章,以多种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据首批27个市级示范村的优势资源和特色,昆明拟通过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5种产业模式打造,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人文道德素养的提升。 鼓励企业进行整村开发 据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美丽乡村”的产业政策导向上,昆明仍坚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向,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路径,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花则花、宜游则游。 不过,在参与的建设方式鼓励多元化。例如,鼓励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示范村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企业进行整村开发建设经营、发展都市农庄、家庭农场等也是鼓励的。这些参与方式,有助于推动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转变农民就业培训方式,扩大就业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据初步统计,今年规划建设的市级示范村平均概算接近1000万元,27个市级示范村投入概算预计达3亿元左右,建设项目多数集中在“水电路气房、绿亮洁净美”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6.doc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三)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四)创业精神差,发展不平衡。仅就一些核桃适宜区范围内的农户而言,有艰苦创业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户,种植核桃千株以上。反之,有的农户就没有新发展一片或几株象样的核桃树,甚至连集体承包的盛果树也尚未管理好,形成极大的反差,发展不平衡。2、现有核桃园经营管理粗放,核桃生产技术推广滞后。多年来,虽然山区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肥料和资金投入跟不上,缺乏科学管理技术,种植10多年的核桃树还不结果,或结果很少,造成了广种薄收。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98%以上的农户没有对核桃树进行常规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核桃产量低、质量差。根据实地调查,漾濞大泡核桃进行规范化管理的7年生产量为5公斤/株,13年生的8.3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可达500公斤/株。以规范化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171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2103万公斤。而根据本次到乡的调查数据,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07公斤;到户调查按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91公斤。按常规管理水平,10年生的产量为2.3公斤/株,15年生的产量为4.2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262.9公斤/株,以常规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89.8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1104万公斤。根据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的测定:12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在只耕作不施肥的园地里单株结实量为119个(1.32kg),进行施肥的单株结实量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

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新安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油菜、乌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农村信用社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信用社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成长为资产、负债及其职工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的合作金融组织。合易咨询自2008年初开始关注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对其目前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SWOT分析 截至2007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在原有基础上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7家,农村合作银行113家,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联社1818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由改革前的35527家降至8348家,股金余额2224亿元,比1996年末增加2018亿元。2008年起,新一轮的省级联社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和上市深化改革工作正在进行。 (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优势(strength) 1、客户资源优势 农村信用社长期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与农村客户的感情联系非常密切,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95%的农户贷款来源于农村信用社(来自: 业务员 网: .yewuyuan.)。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批高端客户群体,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成为农村信用社天然的优质客户。丰富近乎垄断的农村客户资源是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的支柱优势。 2、机构网点资源优势 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辐射城乡,经过50多年的发展,村村有机构,乡乡成网络,像深入农村肌体的毛细血管,真正做到了贴近农村、深入农村、服务

农村,具有天然的信息对称和同步优势,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望尘莫及的。 3、品牌资源优势 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在广大农民心中形成良好形象和市场信誉,形成了很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是“国营”体制,在广大农村客户心中,农村信用社的信用就是国家信用,这进一步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品牌效应。 4、市场资源优势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名副其实的主力军,据资料表明,其农业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的81.04%,占农村贷款户数的95%。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占有绝对多数的市场份额,并且与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劣势(weakness) 1、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发展 目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比较薄弱,即使已完成商业化改革,其法人治理大多仍存在股东会对经营管理层的委任权缺位、董事会和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求缺位、信用社经营业绩与经管层的收入及升迁等关联缺位、对经管层的监督评价缺位等现象,并导致经营权凌驾于所有权之上,代理和被代理角色扭曲,股东权利虚化,经管层的经营权异化为经营特权,对管理层经管能力、绩效缺乏客观评价,农村信用社业绩好坏责任不明,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流于空谈。 2、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 受到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制约,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制度不够完善。农村信用社地理位置相对偏僻,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党校学习,在农委徐功学副主任的授课下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本人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做一下个人小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加速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好形势。但也必须看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很不牢固:一是从农业资源看,不仅空间潜力有限,而且部分主产区土壤地力长期透支、质量持续下降、重金属超标、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突出,已对农业稳定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威胁;二是从农村社会看,农业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向城市迁徙,不仅导致农村人才等资源严重流失,并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有利于聚集农村人气和改善农村人员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主要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三是利益

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目前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四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由于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之盈利低下,许多社会资本和先进成熟的技术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同时还由于农民的技能素质低下,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强调和始终坚持一定要把农业作为基点,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务农就业增收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点放在农业以外的其它方面,最终可能会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但也可能会侵害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只有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点从一开始就明确放在农业上,始终把农业和农民放在突出位置,融合的方向才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才能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青干班五组

和平村发展特色产业致力乡村振兴案例

和平村案例 树三大品牌谋全面发展 ——和平村坚定品牌意识,一抓双促的美丽转身 基本情况 和平村发展特色产业致力乡村振兴 叶集区平岗街道和平村是在2014年区划调整由原龙岗、秦冲、武昌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属于土地资源充沛、基础设施薄弱、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纯农业村。全村总面积15 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927户,人口3487人。 2014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666人,贫困人口发生率19.13%,被确定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差,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农民收入主要农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村庄空心化,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发生率高等因素,面对当前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怎样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增产增收,是村两委今后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未来的和平村将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江淮果岭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实施乡村环境大治理”、“服务能力大提升”两大工程,守住青山绿水,做强生态品牌,努力把和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宜居宜游、特色鲜明的小康村。 立足村情谋定品牌发展方向

兴产业,树品牌,促脱贫攻坚 一切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和平村岗区丘陵地貌,大部分土地不适合水稻种植,土地利用率,闲置率高,农民增收低。为此,村两委一班人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对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文件精神,认真领会农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上的成功经验,村里先后请国土部门、农委部门,大学教授及专业技术人士对我村土地、产业规划、土壤性质等进行指导。在充分征求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后两委干部认真谋划,以“村委会+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为模式,调整当前农业产业现状,土地规模化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路。通过市场考察,从河南省漯河市引进“沙澧特”晚秋黄梨、金果、常春果等龙头产品予以栽培,通过在村委会对政策文件精神深刻把握,科学定位产业项目发展,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下,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及能人大户流转,成立了我村首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叶集区华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合作社立足于地形、地貌,气候等特点流转土地1100亩,兑付土地租金42万元,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了集休闲、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垂钓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了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标,通过精心培育,荣获了“六安市龙头企业”、“六安市示范合作社”的荣誉称号。

农村特色农业发展调研

农村特色农业发展调研 一、存在问题 1.种植和经营中存在问题 目前,种植水八仙的农民大多都是承袭传统的自产自销,缺乏“领头羊”大规模种植水生蔬菜。调查发现,该地鲜有大规模种植水生蔬菜的基地,虽然也有部分农民田地被集体承包来集中种植,但通常种植传统水生蔬菜的本地农民只种三五亩小地,自产自销,补贴家用,而其生产还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产量有限,收益低下。因此种植者越来越少,人们不断走向城镇寻取相对较高的收入,使农村的一部分劳动力流失,更加剧了这种状况。 2.技术问题 一方面,种植水生蔬菜采取的基本上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的模式,缺少种植技术性和抵御气象灾害、虫害的能力,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也缺少施用于水生蔬菜的机械,现在水生蔬菜在种植,采收和加工过程中是纯人工进行的,费时劳力,效率低下;另外,研究领域也缺少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开发,例如上面提到过的含菊酯类农药造成养殖业鱼类死亡的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3.缺乏品牌优势 苏州的水八仙虽然有名,但是在整个销售市场链条上却缺乏品牌性,外人无法识别到底是否为当地所特有的品牌和品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效益的低下。另外,水生蔬菜大多是保健食品,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出现营养过剩的今天,食用水生蔬菜产品可以帮助消费者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而经营销售者却没有以此来加大宣传产品并开拓市场的观念。 4.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现代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水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在工业方面,大量的工业污水,废物被企业就近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湖泊中。 在畜牧养殖方面,畜禽粪便直接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使水体变黑发臭。农业方面,大量施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不合 理使用农药直接污染了河流,同时,大量的农膜残留物散落到水体中,使水体发黑散发恶臭。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水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 了水生蔬菜种植的环境条件。 另外,水生蔬菜在种植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农药,这些农 药的毒性会直接杀死某些生物,破坏该水域的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农户会施用更多的药物,这进一步恶化了该水域 的生态环境,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二、应对举措 苏州不仅拥有种植水生蔬菜的天然优势,土地里还深埋着水生蔬菜的 文化底蕴。随着人们思想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本 土文化特色的意义,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明确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性 特色农业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唯我独 存或唯我独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 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所 以要充分联系环境因素。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 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使其 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该地农业又好又快的 持续发展,所以只有坚持并发展独具特色的水生蔬菜种植才是长远发 展之计。 (二)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和管理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引进先 进措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才可以降低成本,才是特色农业的持续发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作者:刘新峰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12期 刘新峰 河南省方城县辖14个镇1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569个行政村,总人口120万人。农业生产以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而种植粮食作物效益较低,不利于增收脱贫。近年来,为了提高 农民经济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把木瓜、薄皮核桃、黄金梨、晚秋黄梨、冬桃、花生、蔬菜、 食用菌、蚕业、小辣椒等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特色农业总面积已达120万亩。 一、现状与成效 (一)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方城县特色产业主要是烟叶、蔬菜、油料、黄金梨等。蔬菜面积达20万亩,其中小辣椒10万亩,单产200公斤左右,“方娇”牌小辣椒获得国家注册商标。中药材8万亩,其中裕丹 参5万亩,获原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裕丹神”牌裕丹参获得国家注册商标。木 瓜10万亩,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柳河乡成为全国木瓜第一乡。油料面积65万亩,其中花生 60万亩,单产300公斤以上。黄金梨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仅依靠特色农业种植一项,2018年种植区就实现人均纯收入3106元。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方城县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以南阳博瑞康、华丰中药材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生产丹参茶及系列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以伏牛山 木瓜、同公祥金木瓜等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木瓜酒年生产规模6000吨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2.5 亿元以上。以金馥植物油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3万吨食用植物油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以上。以金穗面业、鑫源粮油等小麦面粉加工企业为龙头,小麦年实际加工能力达10 万吨。以胖哥健民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蔬菜加工及深加工能力达3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 亿元以上。 (三)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全县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济组织为载体,由经营为主向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由单领域向多领域迈进,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跨区域发展的良 好趋势。依托交通方便的公路沿线、特色小镇建立了农产品综合市场11个、专业批发市场4个,农产品年交易额达5亿元。同时,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市场信息的作用,在信息指导、农产品营销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狠抓示范带动 在抓好瓜果、蔬菜、中药材、油料等特色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主导产 业基地建设新模式,制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标准,以基地促发展,搞好示范带动,带动产业规 模发展;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途径,制定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突破土地流转瓶颈,集中土地

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现状分析

高香兰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110122)摘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基础较好, 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 但也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农业发展基础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滞后。该文针对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产业;辽宁;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96(2019)07-051-03GAO Xiang-lan .(Liaoning Urba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Colla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22) Abstract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was the primary task of rural revitalization.Liaoning Province had a good foundation for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It was one of the 13major grain producing provinces in China.The output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ranked in the forefront of China.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was gradually optimize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basic rural management system was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d.It also met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ill had weak links ,the imbalance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as not sufficient ,and the level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lagging behin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proposed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y ;Liaon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作者简介:高香兰(1984-),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与教学工作。 收稿日期:2019-05-12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强农、 兴农、惠农的政策和措施,为辽宁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最基本的内 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1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1.1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短缺到自给有余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仅有1117万t ,2017年粮食产量达到2136.5万t ,比1978年增长91.3%,不仅跨入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行列,而且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也位于全国前列。同时,渔业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水产品产量从1978年的46.8万t 发展到2017年的537.1万t ,居全国第6位。2017年全省经济林面积达107万hm 2,林下经济面积达40万hm 2。 园艺与种苗,Horticulture &Seed 2019,39(07):51-53,57doi :10.16530/https://www.360docs.net/doc/5a12869128.html,21-1574/s.2019.07.02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2869128.html,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概念作者:吴晓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4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按照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试点示范方案,各省(区、市)共选择确定了137个试点示范县(市、区、场)。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把握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对此先后作过重要论述。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强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顺应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 第一,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依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农业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硬约束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战略要求,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从国际经验看,日韩等农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为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均从完善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第六产业等方面,寻找适应本国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国家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二,加快农村产业融合面临难得机遇,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条件。“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第三,农村产业已呈融合发展势头,还需政府助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工厂化农业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呈现融合发展势头,对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实践已经证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情况调查的要求,我乡 __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到各村调查了解当期我乡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乡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为推动全乡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的发展目标,提出“立足定兴、面向京津、主动对接、实现共赢”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特色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3、以东西相盖、吴村等村为主的秋菜冬储,现已达到3000多亩。 4、以东引、南引等村为主的豌豆种植,现已达到1000多亩。 5、田候绿园蛋鸡养殖,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占地面积35亩,蛋鸡存栏6万余只,日产鲜鸡蛋2500公斤,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的知名企业。 6、彩印印刷业:我乡彩印印刷业以西相盖村为主,拥有东洋印业等知名企业。 二、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

1、我乡在以往的发展中,虽大力推广特色种植、养殖业,但仍不能形成种植养殖规模,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农副产品销路问题。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以“马路市场”、“路边市场”收购和农户自己赶集等形式为主,截止到目前我乡没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思想观念问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品种,在部分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耕作模式,不愿冒一点点风险,即便是周围有很多成功经验,也不愿去学习、去尝试。 三是管理方面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造成各种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发展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生产进程,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我乡彩印业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仍不能形成大型企业,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试点背景 (1) 一、基本情况 (1) 二、基础和优势 (3)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 (9) 四、发展定位 (10) 五、试点目标 (10)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 (12) 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12) 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 (13) 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 (19) 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20) 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26)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0) 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31) 第四章机制创新 (33) 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 (33) 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35) 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6) 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37) 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 (38)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41) 一、农业建设项目 (41) 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 (44) 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45)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45) 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5)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 (48) 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 (58) 一、实施年限 (58) 二、进度安排 (58)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 一、投资估算 (61) 二、资金筹集方案 (63) 第八章保障措施 (64) 一、加强组织领导 (64) 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64) 三、强化招商引资 (65) 四、加强政策宣传 (65)

中共中央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湖北省2017年1号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1号)对我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申报的通知》要求,我们编制《**县**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第一章试点背景 一、基本情况 (一)**镇概况 1、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中部,大别山南麓,全镇版图面积52.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184个村民小组,7251户,总人口2.2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属滨江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086小时,年均雨量124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3天。 2、区位交通 **镇交通优势明显,距**县城18公里,距黄冈市区36公里,距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家解读⑤ 《农民日报》( 2015年02月10日 01 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马晓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很显然,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国际上,日本今村奈良臣较早提出产业链整合、融合的发展理念。他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产业链整合的方式,1994年他提出农业的“六次产业”概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六次产业,后来他又提出,六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日本政府吸收了“六次产业”的发展思想,2008年制定《农工商促进法》,支持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 工作汇报)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4358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农村特色产业情况调查的要求,我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到各村调查了解当期我乡农村特色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乡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为推动全乡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的发展目标,提出“立足定兴、面向京津、主动对接、实现共赢”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特色产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1、以大任、东落堡等村为主的红薯窖藏业,现已达到3800多亩,年窖藏量达到1500万斤。大任村红薯种植面积达2200亩(共有耕地2400亩);东落堡村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辐射小任、五里窑等八个村,所辐射各村零散种植面积预计在1000亩左右。 2、以南大位、田候等村为主的地膜花生—白萝卜、冬储大白菜现已达到1600多亩,复种达到4400亩,年产量达到XX万斤以上。 3、以东西相盖、吴村等村为主的秋菜冬储,现已达到3000多亩。 4、以东引、南引等村为主的豌豆种植,现已达到1000多亩。 5、田候绿园蛋鸡养殖,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占地面积

35亩,蛋鸡存栏6万余只,日产鲜鸡蛋2500公斤,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的知名企业。 6、彩印印刷业:我乡彩印印刷业以西相盖村为主,拥有东洋印业等知名企业。 二、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 1、我乡在以往的发展中,虽大力推广特色种植、养殖业,但仍不能形成种植养殖规模,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农副产品销路问题。所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以“马路市场”、“路边市场”收购和农户自己赶集等形式为主,截止到目前我乡没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或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制约我乡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是思想观念问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品种,在部分农民心目中根深蒂固,他们不愿意改变现有耕作模式,不愿冒一点点风险,即便是周围有很多成功经验,也不愿去学习、去尝试。 三是管理方面问题。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影响,造成各种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发展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规模化生产进程,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我乡彩印业发展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仍不能形成大型企业,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涉及企业管理的机构多,各类检查繁杂。各种非税性收费约是企业税收的两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企业发展面临融资渠道困难问题。金融业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了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

如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如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7月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又一次被提及。《规划》中明确指出乡村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和目标:到2025年,全国新认定10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1600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3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150个产值超100亿元、30 个产值超10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以这四种发展模式为抓手,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小编梳理了四种发展模式的建设情况、申报条件和经典案例,通过实打实的建设要求和成功经验,告 诉你如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1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建设情况】 “一村一品”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一种重要模式和组织方式,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作用。从2011年到2019年,农业农村部已经连续开展了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累计认定285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一村一品”快速推进,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农村人才集聚、农业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申报条件】 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工作的通知》,具体申报条件如下: (一)主导产业突出。专业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6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户总数50%以上,贫困地区可分别放宽到40%和30%以上。专业镇主导产业收入占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3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农户总数30%以上,贫困地区可放宽到20%以上。 (二)实现绿色发展。主导产品必须有注册商标,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产地环境符合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要求。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专业村镇优先考虑。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为深入了解掌握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4—5月份,我们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组专门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汇报,组织部分村支部书记和农业龙头企业、农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开展座谈,并赴xx、xx、xx等地学习考察了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XX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通过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大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做大优势农产品,实施精准扶贫等方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201X年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意见》《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等管理保障措施,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组织保障。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8.6万亩,把杂、乱、差的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农田,解决了灌排设施配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化、系列化和机械化服务打下了基础。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家,XX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4家。重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兴农行动,建成1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480个骨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全市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1项,新品种26个。2018年农业科技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