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节日庆典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庆典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庆典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庆典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节日和文化庆典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这些节日和庆典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庆典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一、春节:对中国人民而言,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是中国农历的新年,也被称为中国的“年”,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

春节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家庭团圆、观看舞狮舞龙表演和燃放烟花爆竹等。

这些传统习俗都寓意着祝福、吉祥和繁荣。

春节激发着人们对新年新开始的期待,并加强了家庭纽带和社区的凝聚力。

二、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也是中国国家法定假日之一。

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的龙舟竞渡和纪念诗人屈原的传统。

庆祝活动通常包括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艾叶等。

赛龙舟是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划着精美装饰的龙舟竞渡,既是一项竞技运动,也是对屈原的纪念和致敬。

端午节传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同。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家庭团聚和感谢丰收的时刻。

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和举行家庭聚会等。

赏月被视为中秋节最重要的节目之一,人们品尝着美味的月饼,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圆月。

这个节日代表着团圆和富足,也传递着家人间深厚的情感。

四、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个节日是中国人民祭扫祖先和扫墓的重要时刻,也是缅怀逝去亲人的时刻。

在清明节,人们会打扫墓地、烧纸钱并祭拜祖先。

这个传统表达了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之情,也加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五、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每年农历新年期间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这个晚会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以歌舞、杂技、相声等节目为主,旨在庆祝中国年并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晚已成为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华人共同期盼的盛事。

中国的节日与庆典习俗

中国的节日与庆典习俗

中国的节日与庆典习俗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国家,丰富多彩的节日与庆典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和庆典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四个方面介绍中国的节日与庆典习俗。

一、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在中国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春节的习俗众多,其中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是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色纸张写上祝福的文字,贴在门上,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吉祥和幸福。

此外,除夕夜的守岁、放鞭炮、舞龙舞狮、走亲访友等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庆典活动。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四日或五日左右,人们会扫墓祭祖,缅怀已故的亲人。

除了祭祀祖先,清明节还有踏青和插柳的习俗。

有的地方会组织游山玩水的活动,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农事节气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象征着辟邪和祈福。

赛龙舟则是为了纪念救溺水的屈原,也成为了一项具有竞技性质的庆典活动。

四、中秋节中秋节是古老而浪漫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中秋节的最大特色莫过于赏月、吃月饼了。

赏月是中秋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观赏皓月当空,人们会祈盼团圆和幸福。

吃月饼则象征着有一个圆满的家庭。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项独特的习俗是烧香。

总之,中国的节日与庆典习俗丰富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价值观。

这些习俗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通过传统的节日与庆典习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各民族的节日庆典

中国各民族的节日庆典

中国各民族的节日庆典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各民族的节日庆典是最直观地展示民族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各民族的节日庆典,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一、汉族的传统节日庆典1. 春节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持续15天。

庆祝活动包括祭神、贴春联、挂灯笼、烟花爆竹、赏花灯和舞龙舞狮等。

人们还会进行亲友团聚、互赠礼物和拜年等传统活动。

2. 中秋节中秋节是汉族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灯笼,并进行传统的猜灯谜活动。

中秋节也是家人团聚的好时机,人们会一起赏月、聚餐、互赠礼物。

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庆典1. 傣族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新年前后举行,庆祝时间长达三天。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载歌载舞、放水灯,最引人注目的是互相泼水。

泼水活动象征着祛除不利和带来好运,也是增进友谊的方式。

2. 藏族的朝觐节朝觐节是藏族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四月至五月举行。

在这一天,藏族信仰佛教的信众会前往寺庙,瞻仰以及朝拜佛像。

朝觐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传统的唢呐(一种藏族乐器)演奏比赛和藏戏表演。

3. 哈萨克族的纳月季节纳月季节是哈萨克族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的满月当晚庆祝。

纳月季节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婚礼仪式,新人要在婚礼现场共同品尝奶酒、祈福并舞蹈。

在这一天,还有塔吉克族的马球比赛等传统活动。

4. 维吾尔族的库尔班节库尔班节是维吾尔族的主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羊肉拜祭、手拉手跳圈舞、歌舞表演和摔跤比赛。

库尔班节不仅是维吾尔族人民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社会交流和各族人民团结的象征。

5. 彝族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二十四庆祝。

节日期间,人们会点燃火把、跳火把舞、放焰火、上山燃放篝火。

火把和篝火象征着祈祷和祈愿,是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福的重要仪式。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 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11个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与人们日常生活严密相连,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形式多样。

在众多节日中,你知道多少传统节日的习俗,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统节日及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纳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欢乐、五谷丰收、人畜兴隆,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闻。

随着社会的开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1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到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精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缔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非常丰富多彩,各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以下是16个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的介绍: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月圆节,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等。

3. 清明节:农历清明节,一般在4月4日-6日之间,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重阳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叫“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节日,人们会放烟火、写情书、吃巧克力等。

6.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也叫“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人们会祭祀亡灵、烧纸钱等。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叫“老人节”,是为祭祀祖先和敬老爱老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秋、吃重阳糕等。

9. 冬至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气节日,人们会吃饺子、喝酒、吃汤圆等。

10. 元旦节:1月1日,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人们会放烟火、欢呼雀跃等。

11. 情人节:2月14日,也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在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会送礼物、约会等。

12. 妇女节:3月8日,是为纪念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花、礼物等。

13. 劳动节:5月1日,是为纪念工人阶级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放假、旅游等。

14. 儿童节:6月1日,是为纪念儿童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游乐等。

15. 教师节:9月10日,是为纪念教师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感恩教师等。

16. 国庆节: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家庆典,人们会升国旗、阅兵等。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05
重阳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秋祭和祭祀大火星的仪式。 九九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着多重的文化意义。
习俗与活动
鸡蛋:清明节煮鸡蛋 吃,寓意把疾病和灾 难“煮”走。
馓子:清明节期间的 传统小吃,用面粉炸 制而成,香脆可口。
文化意义
纪念祖先: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传承文化: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活动传承和弘 扬中华文化。
促进家庭团结:清明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祭祀祖先、扫墓等活动增强了家 庭凝聚力和亲情。
XXX
中国传统节庆 与习俗一览表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春 节 02 清 明 节 03 端 午 节 04 中 秋 节 05 重 阳 节
01
春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春节起源于上 古时代的岁首 祈年祭祀,是 中华民族最隆 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起源蕴 含着丰厚的历 史文化内涵, 承载着人们对 新一年的祈愿
弘扬孝道:清明节强调孝道和尊老爱幼的美德,通过祭祀活动弘扬中华传统 美德。
03
端午节
章节副标题
起源与历史
起源: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历史:端午节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 神
节日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饮雄黄酒等
文化意义: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驱邪避疫、祈 求安康的寓意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中国传统节庆与俗一览表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简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通常在公历1月或2月庆祝。

人们举行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包饺子等。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人们传统上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很多地方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简介: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被称为“月圆节”。

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花灯、赏中秋卷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并且佩戴茱萸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简介: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4日前后- 简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被称为扫墓节。

人们会扫墓、祭拜先人、踏青等。

端阳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简介: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

人们会以浪漫的方式庆祝,如放天灯、写信传情、赏星等。

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简介: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夜。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

农历正月初一-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简介: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会进行拜年、赏红包、贴春联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远眺,赏秋景,佩戴茱萸叶。

元旦节- 时间:公历1月1日- 简介:元旦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西方的新年。

人们会进行庆祝活动,如燃放烟花、跨年晚会等。

教师节- 时间:公历9月10日- 简介:教师节是用来纪念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中国古代的各类文化节日与庆典

中国古代的各类文化节日与庆典

中国古代的各类文化节日与庆典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独特的文化节日和庆典活动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

这些传统节日和庆典不仅是人们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在中国古代,各类文化节日和庆典活动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今天我们将一窥其中的几个代表性节日和庆典。

春节,中国传统新年,被誉为“亚洲的新年”,是中国年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源于中国古代农历春季之际,庆祝农作物收获的盛大庆典。

在春节期间,人们举行祭祀、跳舞、放烟花、贴窗花等各类活动,喜庆的气氛弥漫在每个家庭和城市的大街小巷。

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古老的之一。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即每年的秋分之时庆祝的。

最具代表性的庆祝方式就是赏月,并且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传统食品“月饼”。

这个节日强调家庭团聚和感恩,并且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端午节,又称“五月五”,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因忠诚于国家,最终选择投江自尽,使得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而设立了这个节日。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主要是划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这些习俗深植于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式各样的彩灯,并举行灯展览和猜灯谜的活动。

元宵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吃法——吃汤圆,汤圆寓意着团圆和美满幸福。

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令人兴奋和隆重的庆典活动。

例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是中国西部地区近年来举办的大型国际旅游节庆,以弘扬古丝绸之路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为宗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此外,中国传统婚礼也是中国古代庆典活动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婚庆为载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婚姻文化的瑰丽和多样。

通过对中国古代各类文化节日和庆典的了解,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也能够增加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橙子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现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疑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1/ 5
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

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

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

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

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2/ 5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三月
1、三月初三:上巳节,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农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4、四月初八: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1、五月初五:端午节。

2、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1、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2、六月初六:晒衣节,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3/ 5
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4、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3、七月十五: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7、七月三十: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1、八月初一:天医节。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4、八月十五:中秋节。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重阳节。

4/ 5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2、十月十五:道教下元节,水官禹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

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农历腊月
1、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3、十二月二十四扫尘。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5/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