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及表达方式等辨析

合集下载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案 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动静结合:白鹭蜷曲着身 ,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 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细节描写 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 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三 考点突破
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分清各种技巧,掌握审答规范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
修辞手法 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
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双关
表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
技 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联想想象、化用典故、
)描写
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 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 入手等。 究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 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虚实结合”放在“表现手法”中讲,这里重点谈谈正侧 、动静结合、细节描写三种技巧。
正侧结合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借古讽今、烘托渲染、比兴等等
结构技巧 照应、过渡、线索、悬念、
艺术构思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之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二、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 情,其中最主要的是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 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辨析之篇章结构ppt

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辨析之篇章结构ppt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2007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 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1)诗诗的的前前两两句句,,有有版版本作本“作将“军将此去军必此 去封 欢必侯 哪, 一封士种侯卒?,何请士心简肯 要卒逗 说何留 明心” 理肯, 由与 。逗本留诗”相,比你与更本喜 诗(相2比)“你马更后喜桃欢花马哪前一雪种”?一句请在简艺要术说表明现 理上由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岳阳楼景观的名句, 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壮阔的境界,为人 们称道。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
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 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先扬后抑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诗歌鉴赏修辞

诗歌鉴赏修辞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1)定义及举例(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一)基本概念:(二)考试重心(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1)基本概念(2)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第二节:修辞手法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十、列锦(一)定义(二)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第三节表现手法一、象征:(一)定义(二)条件与特征(三)作用: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一)定义及举例(二)联想、想象与夸张(三)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四)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一)概念:(二)分类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四、衬托(一)概念:(二)分类: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辨析病句的方法与技巧[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

辨析病句的方法与技巧[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

辨析病句的方法与技巧[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辨析病句的五种方法1一.使用语感审读法辨析病句语感审读法是指:在审读的过程中,调动语感,感知病因,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辨析或修改。

病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辨析:例句中的“不管……都……”不合表达习惯,“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或未然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的或已然的。

因而此句有语病,可将“不管”改为“尽管”。

二.使用结构紧缩法辨析病句结构紧缩法是指: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病句,都可以用此法去辨析。

病句: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辨析:运用提取主干法,将主干变成“‘生物入侵’是‘物种’”,由提取的主干可知,该句的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三.使用逻辑分析法辨析病句有的病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只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去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病句: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该给以严厉打击。

辨析: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四.使用标志识记法辨析病句标记识记法是指:识记病句的常见标志词,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

病句的常用标志词有:数量词、否定词、关联词、介词、两面词、代词、多义词等。

若句子出现数量词,便可考虑是否犯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表意不明等语病。

表达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手法(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

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表达功能。

夸张拟人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表达效果是指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接受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和心中所想的想法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

语言是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

要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还要善于修饰句子,用好形容词、修饰语,或者适当运用修辞格,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例如:形容自己不变的的生活,有人说:“一贯如此”,有人说:“还是老样子”,还有人说:“涛声依旧”,三句意思一样,都表达了生活方式始终如一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则不相同。

第一句不能明显传达一种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观无奈、消极不满的意味,第三句却达观诙谐,积极向上,而且形象感强。

1.拟人把……人格化,给予人的思想,人的活动和行为。

2.比喻使抽象的物体具体化,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使这个事物生动形象。

3.对比为了强调……突出了……4.对偶结构整齐,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5.排比壮阔了文章的气势,也使内容层层深入,读起来朗朗上口。

6.反问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7.反复起强调作用。

8.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辨析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关于表达方式: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几种表现手法的辨析完美版

几种表现手法的辨析完美版
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暴风雨恶劣天气的描写是为杜小康找鸭群、 与父亲走失、经历磨难作铺垫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几种表现手法的辨析
——几种艺术手法的 辨析
演讲人姓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也称表达技巧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表现手法是什么?
表 达 技 巧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03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等。
象征和比喻】 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它和比喻有着相似之处。如巴金的《月》一文中,“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这句话,就是运用了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明月的特征。 象征和比喻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是比喻属于修辞范畴,它可以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以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的手法,它与构思相关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它一般都用来表明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不言中让读者自己去意会。 是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一般适用于抒情散文作品中。而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 所以在象征性散文中,象征的本体只是手段,寄情寓意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
课本举例: 《蝉》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小学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技巧概念辨析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语文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

在阅读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一、关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辞格、辞式。

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内容博杂。

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叠字,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反复,反问,反语,互文,借代,设问,排比,列锦,夸张,双关,通感(移觉、移就),用典,衬托(反衬、陪衬),倒装,引用,谐音,歇后,象征,回文,飞白,呼告。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与表达技巧辨析

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与表达技巧辨析

现手 法主要有叙 述 (顺叙 、倒叙 和插叙 ),描 写(肖像描 写 、心理描 和 “表 达 技 巧 ”的有 :
写、动作描 写、环境描写等 )。此外 ,还有 象征 、暗示 、对 比与照应 、虚 例 1.[2009天津卷 ]阅读下 面的文字(《老屋》楚岩 ),完 成 18~
构 、渲染 、夸张等 。”
从表现手法上 ,选择一个角度对第⑨段作赏析 。
二 、高考考试大纲的有关表述与高考试题实践体现
【答案 】手法 :虚实结合 。
作 为中学语 文的指挥棒——课程标准和高考是如何表述这组 通过高考考试大纲的有关表述与高考试题实践体 现 ,可以看
概 念 的 ?
出 以下 两 点 :
(一 )课程标准与考试 大纲 的有关表述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 巧 ;(2)评价文章的思 拟 、对比等手法 。可见 ,高考对“表现手法 ”的理解与应用与课程 标
想 内容 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
准 、辞典上 的界定基本一致。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 中外 文学 作品 。了解小说 、散文 、 那么 ,高考试 题把“表达技巧 ”纳人“表 现手法”范畴 ,“表达 技
古代诗文鉴赏考查表述 中使用了“表达技巧”一词 ,与“形象”和“语 (一 )-Y-法 与技巧
言 ”并列 ;在文学类 文本 阅读 中 ,没有使用 “表达 技巧 ”,只使用 了 在语 文教学 中 ,许多教师弄不清 “手法”与“技巧 ”的区别 ,有 的
“艺 术 表 现 力 ”一 词 。
认为“手法 ”包含“技巧”,有的认 为“技巧”包含 “手法”。请看以下辞
(二 )全 国各地高考试题的有关表述
书及名家的有关表述 :
1.近五年来 ,全 国各地高考古代诗文 阅读直接考查 “表现手 1.《辞源 》(合 订本 )第 651页手法 :方 法 与技巧 ;第 658页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
③选材剪材;
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表达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