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师用书教案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 .
. .
教你读史
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铁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②
铁路建设让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③
中国高铁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3
培养·史学思维
4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程标准
学习要点
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 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_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 陆路交通的发展
(1) 汽车
. .
. .
. .
教你读史
①
国家发展需要高速公路的建设
②
高速公路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提示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主题一 水陆交通的变迁
问题探究
视角1 现代美国高速公路的提示 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大方便了人 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促进了边 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发展。
史论史识
现代交通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影响
积极
使人群的流动和物流时间得以大幅度缩短,提高了工作生活效率
世界
1908年,美国的_________汽车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 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汽车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 重要交通工具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同步课件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探究点
随堂演练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
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稚
嫩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我国当时的
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答案D
解析青藏公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而高速列车是改革开放后
才出现的,因而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才符合三幅图片
的共同主题,故D项正确。图片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现象,新中国成
立后就是“现代”,而不是“近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通信事
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青藏公路是1954年建成通车的,不是在改革
出现安全事故
20世纪 60年代
公交车并不普及,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紧张,公交车顶有一个 大的煤气包。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全长23.6 千米,属于战备工程,不对公众开放
中国有“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自行购买自行车得凭票。
知识拓展福特T型车 福特T型车的面世使1908年成为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T 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 家,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该车的巨大成功来自于亨 利·福特的数项革新,包括以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代替传统个体 手工制作,支付员工较高薪酬来拉动市场需求等措施。
探究点
随堂演练
5.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单位:万人):
年份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1978
81 491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现代交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拉动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的强大“引擎”,但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的保护。
路 中国 到2022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4.2万千米,世界第一。 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2014年建成土耳其的伊安高铁。
一、现代海路空交通 ——航海
1、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2、船舶制造出现了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化等多种趋势。 3、世界: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4、中国: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
现代交通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通过交通,能够有效地跨地区调度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 益……能够极大地丰富各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交 通产业自身也创造国民收入,并直接带动旅游无烟产业的发展。
——《交通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从文明演进的脉络看,交通运输发展是人类追求交流联通的自由意志挑 战时空阻隔的过程及结果,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和文明进阶的重要标志。
量和航距
20C70D 宽体客机成 为空中运输 的主流
1919年德国生产的 全金属民航客机
中国机场分布示意图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 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 复了水陆空运输……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生活实例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张拥堵的高速公路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节假日出行时是否遇到过交通拥堵?你们知道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思考。
本节课面向的高中学生,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探索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转变,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关系。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如现代交通工具的革新、交通运输网络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仍依赖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2.掌握国内外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情况,学会分析交通运输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交通工具的革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科技意识。
2.通过探讨交通运输网络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和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持有一定的刻板印象,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交通工具的革新。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分析,如探讨高速公路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们将以一段关于交通运输变革的短视频作为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中展示了从蒸汽火车到高铁,从轮渡到航空,交通运输方式的历史变迁。观看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一、案例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中,我们将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了解从蒸汽时代到高铁时代的交通运输变革。本案例以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为教材,紧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脉络,理解科技对交通运输的推动作用,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时代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发展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学习交通运输变革,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科技创新意识。
3.倡导绿色出行、文明交通的理念,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的道德观念。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主要变化?2.这些变化背后的科技动因是什么?3.交通运输变革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案例注重实用性,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深刻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让他们在了解交通运输变革的过程中,认识到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一)陆上交通的发展 1.汽车的发明 回顾:汽车是在哪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谁被称为“世界汽车之父”?
(1)1885年10月德国人卡尔 ·本茨研制成
功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
汽车还不够普及 (2)福特T型车的问世
◎卡尔本茨和“奔驰1号”汽车
①时间:1908年 ②地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 ③设计: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发展
2020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
“走出去中制” 国造高”中的现铁的国伊自,魅在安主是 力海高创中。外铁新国中承二、向国建期整世高的体,界铁第技在展也一术20示被条领1出外4高先年一国铁世建张人界—成评“—通为中土车国“耳。名新其中片四的国”大伊高发,斯铁明展坦在”现布核新之尔心时一至技代。安术“卡上中拉实国
公路
世界
③两次由世一界国大发战明之间到高各速国公迅路速出现普,及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在德国,二战 ④后高中速国公起路步在晚各国,广发泛展发快展,如今已居于世界前列。
中国
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2018年港珠澳大桥;2021 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91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 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 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 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 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 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 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 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件人教版必修2.ppt

批注:
4.阅读教材 P76“学思之窗”:中国的民航领导体制在 1980 年前有何特点?为什么?
提示:特点: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集政府部 门、空中交管、航空公司和机场于一身。原因:长期推行计划经济 体制。
知识点三 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
为了“地球村”。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
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1.阅读教材 P73“1958 年 5 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观看新中国制 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中国第一辆小轿车制造的背景是什么?
2.高速公路的发展 (1)原因:汽车工业 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 (2)概况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 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1988 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
中国 公路。到 2018 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3.高速铁路的发展 (1)世界:1964 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 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2)中国 ①2008 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②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③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材料二 中国用 6 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 用 30 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强调:“交通运输是建设中一 种先行部门。”经过努力,以铁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建设取得新进 展,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1952 年到 1957 年,新建铁路 33 条, 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 25 万公里, 翻了一番。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交通与社会变迁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师用书教案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标解读时空坐标1.了解现代交通,例如汽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发展的成就,分析交通发展的原因,把交通的发展演变置于具体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2.结合时代背景,认识现代交通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交通发展的辉煌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国家建设的辉煌成就。
3.结合时代背景,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现代交通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陆海交通的发展1.汽车的发展(1)福特T型汽车时间19地位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影响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
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到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2.高速公路的发展(1)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
(2)概况世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1)世界: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2)中国1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2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3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4.航运业的发展(1)世界1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2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3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 000人。
4航运交通的发展: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2)中国航运业的变化:1978年前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后逐渐融入市场。
知识点二航空的发展1.现代航空的发展(1)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标解读时空坐标
1.了解现代交通,例如汽车、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和航空发展的成就,分析交通发
展的原因,把交通的发展演变置于具体时
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2.结合时代背景,认识现代交通特别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交通发展的辉
煌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国家建
设的辉煌成就。
3.结合时代背景,从“历史解释”和“唯
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现代交通发展对社会
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陆海交通的发展
1.汽车的发展
(1)福特T型汽车
时间1908年
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
典范
影响
汽车的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和精细化。
汽车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重要
交通工具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②到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4亿辆。
2.高速公路的发展
(1)原因: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着道路的建设。
(2)概况
世
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高速公路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
中1988年建成的上海沪嘉高速,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到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
国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1)世界: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后来,许多国家都修建了高铁。
(2)中国
①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②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③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4.航运业的发展
(1)世界
①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航海雷达的使用和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
②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多种趋势。
③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最大邮轮可搭载乘客和船员约9 000人。
④航运交通的发展: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
(2)中国航运业的变化:1978年前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后逐渐融入市场。
知识点二航空的发展
1.现代航空的发展
时间概况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
1914年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
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1)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开通中苏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
(2)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 674万吨。
知识点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
1.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3.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