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3-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1、编制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水利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作为编图基础。
它们是:(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层水。
任何一个含水岩组,在不同情况下可归属不同类型。
每种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若干亚类。
以上五种地下水类型,分别采用五种规定的普染色表示,亚类采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并按色调深浅反映其富水等级(参阅“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与图例”之第三部分:综合水文地质团色标)。
2、在划分地下水五大类型的基础上,综合水文地质图突出表现以下三个内容:(1)富水性:按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2)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各类双层结构下部含水层组的顶板埋深;(3)水质:重点按矿化度反映微咸水;咸水的分布和含量超过水质标准的有害微量物质的分布。
3、对松散岩类孔隙水,可按潜水、承压水(或包括上部潜水)划分为两个亚类。
黄土广泛分布地区,可考虑把黄土裂隙孔洞水划为一个亚类。
其它相似情况可类推。
各亚类分别按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
4、对松散岩类孔隙水,要根据各含水岩组的结构、赋存条件与补给条件等综合因素,结合勘探孔或生产井资料,对其富水性作出评价。
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富水等级,并正确地圈定界线。
同一含水岩组的不同地段,也要根据厚度、岩性等因素区别其富水程度,涌水量,一般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参考当地生产井一般采用的管径与抽水工具,确定统一的口径与降深值,进行换算,以求取得统一的标准。
例如,在水位较浅、含水层较厚、宜于采用离心泵抽水的情况下,可采用5米降深值。
降深值的确定,除须考虑水泵能力外,还要考虑含水层的厚度与承压含水层的顶板埋深。
潜水层的降深值不超过含水层厚度的二分之—,承压含水层不超过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的单位,一律采用“吨/日”。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水文地质剖面图,砂层等厚度图,底板标高等值线图
4.1.1 隔水层 下更新统隔水层 描述的内容:层位(地层时代)、岩性、厚度、
分布范围、埋深、稳定性。 4.2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其分布规律
一般情况按含水层描述,本次仅调查的潜水,故 不分层。
按分区标准,划分几个区。 按区描述各区的特征,内容有:分布范围,含水 层岩性、厚度,底板埋深,水位及水位埋深,总溶解 固体,水化学类型。 综合水文地质图(或富水性分区图)。
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1)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
(河、水库),灌溉水回渗,地下水侧向径流 补给。
(1)了解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 (2)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分布、形成; (3)进行水质评价。 二、地下水水化学图的类型 (1)地下水水化学图(平面图、剖面图)
反映的内容:① 水化学类型;② 矿化度。 (2)水化学成分等值线图
针对单一成分研究。 (3)各种目的的水质评价图
三、地下水水化学图的内容和要求 (1)每个取样点的水化学类型; (2)矿化度(总溶解固体)g/L; (3)地下水的流向; (4)地表水体(水库、河、渠道)、湿
面上投影形成的等值线图。
二、编图原则 (1)水文地质条件: 隔水边界为流线边界,等水头线的画法; 渗透性好径流带为汇水带,等水头线的画法;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 (2)地形、地貌及成因: 地下水面与地形一致。 (3)水位观测点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均匀分
布在研究区内。水位资料统测时间要集中。
三、方法(步骤 ) (1)把各个水井观测孔标在图上,如:
度而定,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10个; ② 水文地质勘探孔和有意义的民用钻孔,
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的防治水相关图件编制要求及编制方法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水工作,防止误揭地质构造、误穿老空区导致事故发生,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矿井必须编制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和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1)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 000~1/5 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研究、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 000~1/10 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aa2d21a26925c52cc5bf77.png)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水文地质图件主要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和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要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以下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讲课大纲一、水文地质图编图原则1、以区域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为依据,科学直观表达。
2、遵守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符合国际惯例和传统习惯;3、力求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二、水文地质图的编图内容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规律,包括含水岩组类型、结构及富水性、地下水埋深及水流系统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2、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
三、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一)主图表达的主要内容1、地下水及含水岩组类型三级划分(表示):第一级:按照地下水赋存空隙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
黄土裂隙孔洞水,红层裂隙孔隙水、玄武岩裂隙孔洞水、冻结层水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地下水也可分别表示。
第二级:在每类地下水中,按照地层时代和宏观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含水岩组。
第三级:在每个含水岩组中,宜按照地层组、段岩性及含水特征划分含水岩亚组(层)。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划分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3)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划分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4)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富水性按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用普染色进行表示。
含水岩组亚类色调接近,色调深浅反映富水等级。
3、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主要承压含水层)的埋藏深度、承压水分布范围及承压自流水分布范围。
4、地下水流系统反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包括水流系统边界及性质,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强径流带、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
5、地下水化学特征反映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水化学类型、特殊化学组分等(1)地下水水质按TDS划分为:➢淡水(<1克/升);➢微咸水(1-3克/升);➢半咸水(3-10克/升);➢咸水(10-50克/升)。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

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编制方法报告一、引言水文地质图是展示地下水形成与运动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采利用等信息的综合性图件。
它是进行水资源评价、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开展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报告将介绍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的编制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编制流程1.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水利工程等资料,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2.现场调查: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研究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
3.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校核、分类、整理等。
4.编制图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制水文地质图。
5.编写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和编制的图件,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三、编制方法1.确定制图内容与范围: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水文地质图的制图内容与范围。
2.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根据制图内容与范围,选择合适比例尺,确保地图精度和实用性。
3.确定地图符号:根据制图内容,选择合适的地图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和特征。
4.标注地图元素:对地图中的重要元素进行标注,包括地形地貌、含水层类型、地下水流速流向等。
5.进行地图整饰:对地图进行整饰,使其美观、易读、易于理解。
四、注意事项1.在编制水文地质图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处理。
2.在选择地图符号时,应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使用易于理解的形式来表示各种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和特征。
3.在标注地图元素时,应考虑到地图的实用性,标注的内容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4.在进行地图整饰时,应考虑到地图的整体美观性和易读性,使地图更加清晰明了。
五、结论水文地质图及调查报告的编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编制过程中,应注重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地图符号,标注重要的地图元素并对其进行整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布局 综合水文地质图包括:图名、比例尺、综合水文地 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图例、责任表。布局见下图。
黄壁庄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1:25000
图 例
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 例
水文地质剖面图
责任表
三、图名
图名要求是全称:××省××市黄壁庄地区综合水 文地质图 本次实习图名为:黄壁庄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2)径流 地下水径流,根据地下水位线图描述(附等水位线图)。 工作区地下水的整体流向,局部流向,降落漏斗。 (3)排泄 地下水排泄:蒸发、开采、地下水侧向径流;
4.4 地下水动态特征
地下水的多年动态,整体变化趋势(下降、上升、周期 变化等),也可能有分区性。 地下水的年内动态,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及出现的月, 年变幅。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一、概念与底图
等水位线:地下水面上标高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地
下水面与某一标高的水平面的交线。 等水位线图:由若干条相关等水位线组成的图形。 地下水面与若干个高差相等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平 面上投影形成的等值线图。
二、编图原则
(1)水文地质条件:
隔水边界为流线边界,等水头线的画法; 渗透性好径流带为汇水带,等水头线的画法;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 (2)地形、地貌及成因: 地下水面与地形一致。 (3)水位观测点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均匀分布 在研究区内。水位资料统测时间要集中。
黄壁庄实习报告“编写提纲” ——黄壁庄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目录 1 序言 1.1 实习的目的任务 实习的目的参考指导书。 实习的主要任务,包括: (1)水文地质测绘; (2)掌握水库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的办法; (3)掌握西柏坡电厂储灰场的环境地质问题; (4)掌握几种岩土工程原位测试的方法。
(2)水分析结果的审查(综合审查) a.矿化度(总溶解固体) 计算求得:实测:温度在105~108℃条件下,灼烧后 残余物。 b.水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计算 本次要求e<7%。 (3)水化学分类 a.写出库尔洛夫式 如,b.定名 meq%>25%参于定名,20~25%用括弧括起来放在 后面。 如,HCO3,SO4——Ca(Mg) c.附水分析结果计算统计表
四、综合水文地质图 1. 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应反映的内容 (1)各年代含水岩系和非含水岩系。 (2)含水岩系的富水性。 (3)地下水的流向及其天然出露现象(泉,矿泉,温 泉等)。 (4)地下水矿化度等值线。 (5)地形和地表水流与水体。 (6)控制性井、泉、钻孔资料(涌水量、水化学成 分和矿化度、含水层渗透系数、地下水埋深、地层剖 面)。 (1)、(2)项是图件反映的中心内容。富水性、矿 化度、埋藏深度用不同符号图例表示,地下水其它特征 可另编辅助图件,如水化学图、埋藏深度图等说明。
三、方法(步骤 )
(1)把各个水井观测孔标在图上,如: 统一编号○
水位(m) 水位埋深(m)
(2)根据各点的水位线(或埋深)根据水文地质 条件、地形地貌,凭经验内插,确定某一水位的位置 点。 (3)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4)本次实习要求等高距为1m。
四、等水位线图揭示的水文地质信息 (1)确定地下水流向; (2)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3)确定任意点的水位; (4)确定水力坡度; (5)潜水面的形状; (6)可作为布置取水与排水工程的依据; (7)求算潜水含水层厚度,已知地面标高、水位 和底板标高; (8)求某一过水断面的流量; (9)含水层的结构变化(含水层厚度的变化)、 透水性质的变化。
3.2 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区域构造图)。
4 水文地质条件 4.1 含水层与隔水层 4.1.1 含水层 (1)全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河漫滩) (2)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两套含水层:其一,是 红色粘土卵砾石层;其二,是卵砾石、砂砾石层。
含水层描述的内容: (1)层位(地层时代),含水层岩性; (2)含水层的厚度及埋藏条件(顶、底板的埋 深); (3)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包括出露的和埋藏的); (4)地下水类型(潜水、承压水); (5)地下水位特征(水位的变化范围,水位埋深 的变化范围); (6)富水性(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的变化范围, 单井涌水量,单位涌水量); (7)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水化学类型、pH值、 以及污染程度。 水文地质剖面图,砂层等厚度图,底板标高等值线图
(2)含水地层(含水综合层)的富水性
① 富水性一般用单孔(井)涌水量表示。统计富水 性时,孔径和降深应当统一,孔径以当地一般生产井 为准,或统一换算至8(20cm);降深一般统一换 算为5m。
② 均质含水层富水性大致分为三级(以水位下降5 m时的涌水量计):
富水性极强:单井涌水量>5000 m3/d。
1.2 工作区位置
实习区位置。 工作区位置。 区内交通条件。 附工作区位置图,交通位置图。
1.3 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附研究程度图
2 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形地貌 指导书中有一部分。 河谷地貌:二级阶地、一级阶地、漫滩、河床。P32 2.2 气象 按气象要素描述,气温、温度、降雨、蒸发、风、霜冻 等。 描述内容:多年平均值,最大、最小值及出现的年份。 降水要给出集中在哪几个月,大概占全年的百分比等。 插气象要素图
2.编图方法 (1)投点 编号O
水化学类型 总溶解固体
如,编号O(2) H,S C M 0.5 (2)水化学分区 条件简单时,直接根据水化学类型分区。 条件复杂时,除分区外,还要分亚区。 用阴离子分大区,用阳离子分亚区。 大区用颜色表示,亚区用线条表示。 大区界限用实线,亚区用点划线。 HCO3型用浅绿色,SO4型用浅黄,Cl型用褐色,HCO3, SO4型以HCO3色为主,取二者之间色。 Ca用竖线,Mg用水平线,K+Na用45º度斜线,线间距2cm。
(5)主要村庄,主要的交通线;
(6)垃圾点(环境专业)、污水沟、塘。
四、编图方法 1.水分析资料的整理和审查; (1)单位换算 实验结果为mg/L,要转换成meq/L,再转换成 meq%。
mg / L meq / L 分子量 / 化合价
i阴离子的meq / L meq / % 阴离子的meq / L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一、编图目的及任务 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全面扼要、清晰的反映测绘区的水文 地质条件。 主要任务是: (1)阐明测绘区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埋藏特点,含水岩石 的年代和成分,水质,水量分布变化规律。 (2)反映地下水的形成特点。 (3)提供能满足确定今后调查或开发地下水所必不可少 的数据资料。
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d 。
富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 。
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100m3/d 。
③ 圈定涌水量界线时,要考虑水文地质环境。在基岩地 区,一般与地层分布界线一致,富水性不均的基岩可在层 内再分段;第四系分布区,除依据控制性水点数据外,要 结合地貌、岩性界线、岩相变化规律、地表水系等因素圈 定。 ④ 富水性界线用宽1mm的黑色实线表示。界线两侧用 黑字表示区间的富水性分级大小(如1000~5000等)。
(6)其他内容
① 地下水的主要流向用箭头表示;对于大的河流,要 按测绘资料分段标定河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② 一切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应表示到图上去 (如岩溶、滑坡、沼泽化、盐渍化等)。 ③ 一些影响地下水水质、水量的人工现象如矿井、灌 渠、水库等在不使图幅负担过重的情况下,选有意义的用 简单符号表示到图上。
2. 图上各种内容的表示方法和要求 (1)含水层(含水层组)与隔水层(隔水层组)。 ① 含水层(含水层组)在图上均按地质时代图例上色, 第四纪各种沉积物则按各种成因类型的规定上色,色彩相 重时,第四纪采用浅色。 ② 隔水层(隔水层组)采用网格表示。不透水地层用正 方格(相间3厘米的细线)。透水而不含水的用斜方格, 相对不透水的用45°的斜线条。
埋深图
一、用途 (1)推断地下水形成条件; (2)可以指导生产,布置井的类型,选择泵的类型和 功率。 分级有学生自己定。 二、注意事项 (1)埋深成果:防止分界过多,不能过多的穿越地形 等高线; (2)一般由于地形和等水位面均为连续变化的平面, 所以埋深分区不能越级接触。
地下水水化学图的编图
一、地下水水化学图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
(1)统测时间不要太长;
(2)勿在雨后或大量抽水后测水位; (3)天然水体没有水面标高; (4)水位点要足够多、均匀、埋深测量正确; (5)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不能相交,不能穿过 地表水体、沼泽、湿地; (6)插点时在地形坡度变化最大方向插; (7)泉的埋深为零; (8)水位资料不足的地区用虚线连接(推断); (9)异常点剔除。
(3)地下水的矿化度
矿化度是反映水质情况的指标,分级标准按当地地下水 矿化程度确定,在图上用点线作等值线表示,有水化学 辅助图件时,等值线间距可适当加大,或仅以数字在控 制性水点上反映出来。
(4)地下水埋藏深度
有埋深辅助图件时,只在控制性点上以数字表示,无埋 深图时,可用蓝色等值线表示。
(5)控制性水点 ① 控制性水点按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每 平方分米不少于5~10个; ② 水文地质勘探孔和有意义的民用钻孔,以及所有的 泉必须表示在图上。一般泉的符号涂蓝色,矿泉和温泉用 桃红色。 勘探孔 机井 民井 长期观测孔 水样点
(1)了解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
(2)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分布、形成; (3)进行水质评价。
二、地下水水化学图的类型
(1)地下水水化学图(平面图、剖面图)
反映的内容:① 水化学类型;② 矿化度。
(2)水化学成分等值线图 针对单一成分研究。 (3)各种目的的水质评价图
三、地下水水化学图的内容和要求
(1)每个取样点的水化学类型; (2)矿化度(总溶解固体)g/L; (3)地下水的流向; (4)地表水体(水库、河、渠道)、湿地、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