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

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样本

第六章水文地质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xx区块位于山西断隆以西,鄂尔多斯台坳的东部,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煤田东部边缘广泛出露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了灰岩地下水的补给边界。

由东至西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沉积了巨厚的三叠系、二叠系及石炭系地层,均为泥质岩和砂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致密、裂隙少,纵横方向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降水量少,上部又发育有巨厚的第四系黄土和第三系红土,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极为贫乏,致使岩石的含水性从上至下逐渐减弱。

中深部、深部山西组、太原组地层含水性极弱,仅在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相适宜的河谷阶地区、基岩风化壳与冲积层潜水及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地带,岩石富水性较好。

区内主要含水层有碳酸盐岩溶、裂隙含水层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矿化度较低。

区域地层根据含水介质的特性,可划分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夹碳酸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四大类,分述如下:一、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寒武-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煤田东部的山区,地表灰岩裂隙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煤田内部深埋地下,构成了煤系的基盘。

寒武系底部页岩普遍发育,具有区域隔水作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不仅裂隙发育,而且还具有岩溶孔洞和洞穴,空间上岩溶发育具有不均一性,为不均一富水含水层。

奥陶系特别是中奥陶质纯灰岩是区内主要富水岩层。

一般泉水流量1.8m3/h以上,如河曲县暗子沟泉,流量为421.2m3/h。

在补给区单位涌水量一般为1.00m3/h m,在泻水迳流区钻孔单位涌水量大,如位于黄河河谷中的xx县天桥电站,钻孔单位涌水量达25.2m3/h m,水位标高808.07m,岩溶地下水类型一般为重碳酸或重碳酸、硫酸盐水,矿化度小于1.00g/L。

本区属天桥泉域水文地质单元。

裸露区直接接受降水入渗补给。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100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度(8月),最低达度(1月)。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

构造和地形对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

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

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

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

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 包含潜水和承压水;J1与J3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s,支流总流量为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泉1、12、13的流量分别为40L/s,s,s),增加量很少,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C)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 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P)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早侏罗统(J1)的页岩,与下伏岩层角度不整合,中侏罗统(J2)长石石英砂岩,晚侏罗统(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环状出露于J1内侧;Qal的砂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沟谷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和水害防治措施

禹州神火隆源矿业有限公司11011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及水害防治措施一、工作面概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工作面对应地表位于张湾村西南处农田,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地势较为平坦,设计巷道最低处与地表间隔167m。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11011工作面北部为西高村一矿、二矿采空区,南部为本矿11031工作面(未采),西侧为11采区轨道、皮带上山,东侧为矿井井田边界。

3、巷道布置11011风巷工程359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上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机巷工程量397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工作面二联巷下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74°掘进与11011切眼贯通。

巷道由西向东为2°~4°上坡。

11011切眼工程量83m,工作面开口于原11011风巷里口,沿二1煤层顶板,按方位角164°掘进与11011风巷。

巷道由西向东为15°~17°下坡。

二、地质构造情况1、工作面主要沿着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掘进,二1煤层直接顶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白云母及黄铁矿结核。

厚度约25m,局部夹二3煤,厚度(0-0.2m)。

二1煤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粒砂岩或粉砂岩。

细砂岩薄层状,含较多小白云母及炭质,含菱铁质结核,夹不规则泥质条带,具波状、透镜状、槽状层理,平均厚5m。

煤(岩)层倾角15~17°,平均16°。

2、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结合附近巷道实际施工揭露情况分析,预计工作面掘进范围内无断层,工作面局部底板可能有轻微褶存在。

三、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本工作面位于补给径流区,李楼河从工作面上部流过,河流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在0.145~0.992m3/s之间。

地表水会通过冒落裂隙带向深部微弱下渗,由于煤层顶板有厚层砂泥岩隔水层阻隔,因此地表水体对巷道掘进影响微弱。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8)求某一过水断面的流量; (9)含水层的结构变化(含水层厚度的变化)、 透水性质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1)统测时间不要太长; (2)勿在雨后或大量抽水后测水位; (3)天然水体没有水面标高; (4)水位点要足够多、均匀、埋深测量正确; (5)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不能相交,不能穿过
地表水体、沼泽、湿地; (6)插点时在地形坡度变化最大方向插; (7)泉的埋深为零; (8)水位资料不足的地区用虚线连接(推断); (9)异常点剔除。
4.4 地下水动态特征 地下水的多年动态,整体变化趋势(下降、
上升、周期变化等),也可能有分区性。 地下水的年内动态,最高水位、最低水位,
及出现的月,年变幅。 动态曲线图,动态分区图。
4.5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几种类型,描述各种类型的特征、分布。解
释其成因。
5 地下水资源评价
5.1 地下水量评价
分布在河床、河漫滩。主坝下游为砂、卵、砾 石层,快到下黄壁以东为砂砾石层
3.2 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区域构造图)。
4 水文地质条件 4.1 含水层与隔水层 4.1.1 含水层
(1)全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 在河漫滩)
(2)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两套含水层: 其一,是红色粘土卵砾石层;其二,是卵砾石、 砂砾石层。
给出计算公式和参数的数值,写计算结果,计算的 过程不写
降雨入渗补给分三个区:河北区入渗系数0.1,河 南区入渗系数0.25,河床和漫滩区入渗系数0.4。
河流入渗量:Q1=2000m3/d,Q2=0m3/d。 侧向流入、出量:K值,北部5m/d;东部50m/d; 西部20m/d;南部20m/d;其他5m/d。含水层厚度取 15m。
③ 一些影响地下水水质、水量的人工现象 如矿井、灌渠、水库等在不使图幅负担过重的 情况下,选有意义的用简单符号表示到图上。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
插气象要素图
第7页/共23页
2.3 水文 滹沱河:发源地、流域面积、平均、最大、 最小流量、季节性还是常年性河流,在本区 的位置; 黄壁水库:从指导书中摘录与水文地质有 关的内容; 2.4 经济概况
第8页/共23页
3 地质条件 3.1 地层 3.1.1 元古界
(1)下元古界滹沱群(Pt1H) 东冶组
大气降水入渗,描述包气带的岩性、厚度, 地下水位的埋深,地形,植被等。以说明是 否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不及。
地表水,河流流量,季节性,河床岩性, 以说明补给特征。
地下水侧向径流的位置。
第14页/共23页
(2)径流 地下水径流,根据地下水位线图描述(附
等水位线图)。 工作区地下水的整体流向,局部流向,降
第17页/共23页
蒸发量计算:
蒸发强度:
E0 (1
S S0
)n
E0——水面蒸发量,1500㎜; S——地下水实际埋深(m);取;
S0——地下水极限埋深(m),取3。 n——系数,取2。
5.2 地下水质评价
本次实习只进行农田灌溉水质评价。评价盐害、 碱害、盐碱害、综合危害。
对每个水样进行计算,对照标准评价。
第11页/共23页
含水层描述的内容:
(1)层位(地层时代),含水层岩性;
(2)含水层的厚度及埋藏条件(顶、底板的埋 深);
(3)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包括出露的和埋藏 的);
(4)地下水类型(潜水、承压水);
(5)地下水位特征(水位的变化范围,水位埋 深的变化范围);
(6)富水性(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的变化范围, 单井涌水量,单位涌水量);
1黄壁庄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2黄壁庄地区地下水等水位线及等埋深线图3黄壁庄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图第20页共23页在编写报告过程中在用到每个图时必须对图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

水文地质手写报告范文尊敬的XX先生:根据您的要求,我对XX地区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报告。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此次调查旨在了解XX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以便为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调查采用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1. 水文情况:调查显示,XX地区水文条件较为丰富。

经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2. 地质情况:经过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岩层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没有活动断层。

岩层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其中,砂岩是一种较好的地下水储层,对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有较好的条件。

三、调查意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XX地区是一个潜力较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域。

建议在该地区进行以下工作:1. 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设一些抽水井和水库,以满足当地居民、农田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2. 引导当地居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倡导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3. 在农田灌溉方面,建议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在水资源监测方面,建议加强对地下水位、水质和河流水量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资源变化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水资源管理。

四、结论XX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适合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储量大,水质良好,适合供水和灌溉等用途。

另外,该地区还有不少河流和湖泊,水量充沛,可以作为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

以上是本次水文地质调查的报告。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顺祝商祺!XX水文地质调查团队。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

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报告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贯彻落实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严防工作面突水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水文地质情况,特针对主、副、回风斜井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一、井田水文地质情况:井田内煤系地层及以上的各含水层富水性弱,2、4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但2号煤层存在采(古)空区积水;7、8、9号煤层的底板赋存最低标高低于岩溶水位标高,但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

二、水文地质条件的充水因素:1、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的矿井充水因素将主要来自顶板以上含水层的渗漏,特别是随着煤层采空,顶板垮落形成塌陷裂隙,会导致上部含水层的水沿裂隙下渗,影响2、4号煤层的开采。

2、由于井田2、4北部煤层接近露头,埋藏浅,特别是雨季时应注意防范渗漏,其对矿井的开拓布置有一定的影响。

3、地表水体对巷道充水影响: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有冲沟,各沟谷均为季节性排洪沟谷,平时为干沟,对矿井开拓开采影响不大。

4、本区2、4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标高高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882~+883m,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2、4号煤层开采没有威胁。

5、本井田内7、8、9号煤层底板赋存最低处的标高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标高,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对突水系数的计算,7、8、9号煤层均小于受构造破坏块段临界突水系数值,即奥灰岩溶地下水对井田内的7、8、9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但须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注意观察涌水量变化情况,并制定相应防治水害发生的措施。

6、本井田采(古)空区范围较大,空区的积水对本井田煤层开采威胁最大,尤其是对4号煤层开采,必须加强2、4号煤层采(古)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

7、 F22断层位于井田北部矿界附近,井田靠断层一侧的各煤层标高高于岩溶水位标高,在F22断层附近开采2号煤层时,矿井涌水量未见明显增加,构造对矿井充水因素影响不大。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崇左幅F-48-18凭祥幅F-48-17友谊关幅F-48-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东兴幅F-48-2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上林幅F-49-1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来宾幅F-49-2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桂平幅F-49-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梧州幅F-49-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怀集幅F-49-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从化幅F-49-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南宁幅F-49-7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贵县幅F-49-8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容县幅F-49-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罗定幅F-49-1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高要幅F-49-11 1/20万区域水地质普查报告 广州幅F-49-12江门幅F-49-18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小董幅F-49-13灵山幅F-49-14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小董幅F-49-13灵山幅F-49-14 1/20万区域水文地 质普查报告 玉林幅F-49-1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阳春幅F-49-1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惠阳幅F-50-7深圳幅F-50-1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普查报告 F-50-08 海丰幅F-50-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汕头幅F-50-3惠来幅F-50-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F-50-09 普查报告 惠阳幅F-50-7深圳幅F-50-1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 F-50-13 普查报告 G-47-05 G-47-06 盐源幅G-47-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1 丽江幅G-47-11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2 盐边幅G-47-12 1/2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6 兰坪幅G-47-1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7 鹤庆幅G-47-1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18 永仁幅G-47-1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2 永平幅G-47-22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云南省】大理幅G-47-2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 G-47-23 查报告 【云南】大姚幅G-47-2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G-47-24 报告 G-47-27 腾冲幅G-47-2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7 腾冲幅G-47-2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8 保山幅G-47-2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29 巍山幅G-47-2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30 楚雄幅G-47-3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潞西幅G-47-33瑞丽幅G-47-32异岛幅F-47-2 1/20 G-47-32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潞西幅G-47-33瑞丽幅G-47-32异岛幅F-47-2 1/20 G-47-33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7-34 G-47-35 景东幅G-47-3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云南省】新平幅G-47-3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 G-47-36 查报告 G-48-01 西昌幅 G-48-1 1/20万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G-48-02 昭通幅G-48-2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3 镇雄幅G-48-3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4 威信幅G-48-4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5 遵义幅G-48-5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6 湄潭幅G-48-6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7 米易幅G-48-7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8 鲁甸幅G-48-8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09 威宁幅G-48-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G-48-10 毕节幅G-48-10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F-50-07 G-48-11 G-48-12 G-48-13 G-48-14 息烽幅G-48-11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向流入、出量:K值,北部5m/d;东部50m/d; 西部20m/d;南部20m/d;其他5m/d。含水层厚度取 15m。 人工开采量:按开采强度计算,为8000m3/Km2· a。
蒸发量计算: 蒸发强度:
S n E0 (1 ) S0
E0——水面蒸发量,1500㎜; S——地下水实际埋深(m);取1.5m; S0——地下水极限埋深(m),取3。 n——系数,取2。 5.2 地下水质评价 本次实习只进行农田灌溉水质评价。评价盐害、 碱害、盐碱害、综合危害。 对每个水样进行计算,对照标准评价。
二、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布局 综合水文地质图包括:图名、比例尺、综合水文 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图例、责任表。布局见下 图。 黄壁庄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1:25000
图 例
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 例
水文地质剖面图
责任表
三、图名
图名要求是全称:××省××市黄壁庄地区综合 水文地质图 本次实习图名为:黄壁庄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或富水性分区图)。
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1)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 (河、水库),灌溉水回渗,地下水侧向径流 补给。 大气降水入渗,描述包气带的岩性、厚度, 地下水位的埋深,地形,植被等。以说明是否 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不及。 地表水,河流流量,季节性,河床岩性,以 说明补给特征。 地下水侧向径流的位置。
4.5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几种类型,描述各种类型的特征、分布。解 释其成因。
5 地下水资源评价
5.1 地下水量评价
给出计算公式和参数的数值,写计算结果,计算的 过程不写 降雨入渗补给分三个区:河北区入渗系数0.1,河 南区入渗系数0.25,河床和漫滩区入渗系数0.4。
河流入渗量:Q1=2000m3/d,Q2=0m3/d。
i阴离子的meq / L meq / % 阴离子的meq / L
(2)水分析结果的审查(综合审查) a.矿化度(总溶解固体) 计算求得:实测:温度在105~108℃条件下,灼烧 后残余物。 b.水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计算 本次要求e<7%。 (3)水化学分类 a.写出库尔洛夫式 如,b.定名 meq%>25%参于定名,20~25%用括弧括起来放 在后面。 如,HCO3,SO4——Ca(Mg) c.附水分析结果计算统计表
1.2 工作区位置
实习区位置。
工作区位置。
区内交通条件。
附工作区位置图,交通位置图。
1.3 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程度
附研究程度图
2 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形地貌 指导书中有一部分。 河谷地貌:二级阶地、一级阶地、漫滩、 河床。P32 2.2 气象 按气象要素描述,气温、温度、降雨、蒸 发、风、霜冻等。 描述内容:多年平均值,最大、最小值及 出现的年份。降水要给出集中在哪几个月,大 概占全年的百分比等。 插气象要素图
五、注意事项
(1)统测时间不要太长;
(2)勿在雨后或大量抽水后测水位; (3)天然水体没有水面标高; (4)水位点要足够多、均匀、埋深测量正确; (5)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不能相交,不能穿过 地表水体、沼泽、湿地; (6)插点时在地形坡度变化最大方向插; (7)泉的埋深为零; (8)水位资料不足的地区用虚线连接(推断); (9)异常点剔除。
四、综合水文地质图 1. 综合水文地质图上应反映的内容 (1)各年代含水岩系和非含水岩系。 (2)含水岩系的富水性。 (3)地下水的流向及其天然出露现象(泉,矿泉, 温泉等)。 (4)地下水矿化度等值线。 (5)地形和地表水流与水体。 (6)控制性井、泉、钻孔资料(涌水量、水化学成 分和矿化度、含水层渗透系数、地下水埋深、地层剖 面)。 (1)、(2)项是图件反映的中心内容。富水性、矿 化度、埋藏深度用不同符号图例表示,地下水其它特 征可另编辅助图件,如水化学图、埋藏深度图等说明。
3.2 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区域构造图)。
4 水文地质条件
4.1 含水层与隔水层
4.1.1 含水层
(1)全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 在河漫滩) (2)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两套含水层: 其一,是红色粘土卵砾石层;其二,是卵砾石、 砂砾石层。
含水层描述的内容: (1)层位(地层时代),含水层岩性; (2)含水层的厚度及埋藏条件(顶、底板的埋 深); (3)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包括出露的和埋藏的); (4)地下水类型(潜水、承压水); (5)地下水位特征(水位的变化范围,水位埋深 的变化范围); (6)富水性(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的变化范围, 单井涌水量,单位涌水量); (7)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水化学类型、pH值、 以及污染程度。 水文地质剖面图,砂层等厚度图,底板标高等值线图
埋深图
一、用途 (1)推断地下水形成条件; (2)可以指导生产,布置井的类型,选 择泵的类型和功率。 分级有学生自己定。 二、注意事项 (1)埋深成果:防止分界过多,不能过 多的穿越地形等高线; (2)一般由于地形和等水位面均为连续 变化的平面,所以埋深分区不能越级接触。
地下水水化学图的编图
一、地下水水化学图的作用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一、概念与底水平面的交线。
等水位线图:由若干条相关等水位线组成的图形。
地下水面与若干个高差相等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平
面上投影形成的等值线图。
二、编图原则
(1)水文地质条件:
隔水边界为流线边界,等水头线的画法; 渗透性好径流带为汇水带,等水头线的画法;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 (2)地形、地貌及成因: 地下水面与地形一致。 (3)水位观测点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均匀分 布在研究区内。水位资料统测时间要集中。
(2)含水地层(含水综合层)的富水性
① 富水性一般用单孔(井)涌水量表示。统计富 水性时,孔径和降深应当统一,孔径以当地一般生 产井为准,或统一换算至8(20cm);降深一般统 一换算为5m。
② 均质含水层富水性大致分为三级(以水位下降 5 m时的涌水量计):
富水性极强:单井涌水量>5000 m3/d。
② 高于庄组(Pt2CHg)
3.1.2 新生界(Kz) (1)中更新统(Q2):工作区在滹沱河两 侧可见,只用P27页的倒数第2段。 (2)上更新统(Q3):工作区在滹沱河两 侧可见,只用冲洪积亚粘土、亚砂土一段。 (3)全新统(Q4):冲积物、冲洪积物。 分布在河床、河漫滩。主坝下游为砂、卵、砾 石层,快到下黄壁以东为砂砾石层
(6)其他内容
① 地下水的主要流向用箭头表示;对于大 的河流,要按测绘资料分段标定河水与地下水 的关系。 ② 一切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应表 示到图上去(如岩溶、滑坡、沼泽化、盐渍化 等)。 ③ 一些影响地下水水质、水量的人工现象 如矿井、灌渠、水库等在不使图幅负担过重的 情况下,选有意义的用简单符号表示到图上。
2.编图方法 (1)投点 水化学类型 编号O
总溶解固体
如,编号O(2) H,S C M 0.5 (2)水化学分区 条件简单时,直接根据水化学类型分区。 条件复杂时,除分区外,还要分亚区。 用阴离子分大区,用阳离子分亚区。 大区用颜色表示,亚区用线条表示。 大区界限用实线,亚区用点划线。 HCO3型用浅绿色,SO4型用浅黄,Cl型用褐色,HCO3, SO4型以HCO3色为主,取二者之间色。 Ca用竖线,Mg用水平线,K+Na用45º 度斜线,线间距 2cm。
富水性强:单井涌水量>1000~5000m3/d 。
富水性中等:单井涌水量100~1000m3/d 。
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100m3/d 。
③ 圈定涌水量界线时,要考虑水文地质环 境。在基岩地区,一般与地层分布界线一致, 富水性不均的基岩可在层内再分段;第四系分 布区,除依据控制性水点数据外,要结合地貌、 岩性界线、岩相变化规律、地表水系等因素圈 定。 ④ 富水性界线用宽1mm的黑色实线表示。 界线两侧用黑字表示区间的富水性分级大小 (如1000~5000等)。
2. 图上各种内容的表示方法和要求 (1)含水层(含水层组)与隔水层(隔水层 组)。 ① 含水层(含水层组)在图上均按地质时 代图例上色,第四纪各种沉积物则按各种成因 类型的规定上色,色彩相重时,第四纪采用浅 色。 ② 隔水层(隔水层组)采用网格表示。不 透水地层用正方格(相间3厘米的细线)。透 水而不含水的用斜方格,相对不透水的用45° 的斜线条。
4.1.1 隔水层
下更新统隔水层 描述的内容:层位(地层时代)、岩性、厚度、 分布范围、埋深、稳定性。 4.2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其分布规律
一般情况按含水层描述,本次仅调查的潜水,故 不分层。
按分区标准,划分几个区。
按区描述各区的特征,内容有:分布范围,含水 层岩性、厚度,底板埋深,水位及水位埋深,总溶解 固体,水化学类型。
三、方法(步骤 )
(1)把各个水井观测孔标在图上,如: 统一编号○
水位(m) 水位埋深(m)
(2)根据各点的水位线(或埋深)根据水文地 质条件、地形地貌,凭经验内插,确定某一水位的位 置点。 (3)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
(4)本次实习要求等高距为1m。
四、等水位线图揭示的水文地质信息 (1)确定地下水流向; (2)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3)确定任意点的水位; (4)确定水力坡度; (5)潜水面的形状; (6)可作为布置取水与排水工程的依据; (7)求算潜水含水层厚度,已知地面标高、水 位和底板标高; (8)求某一过水断面的流量; (9)含水层的结构变化(含水层厚度的变化)、 透水性质的变化。
(2)径流 地下水径流,根据地下水位线图描述(附等 水位线图)。 工作区地下水的整体流向,局部流向,降落 漏斗。 (3)排泄 地下水排泄:蒸发、开采、地下水侧向径流;
4.4 地下水动态特征
地下水的多年动态,整体变化趋势(下降、 上升、周期变化等),也可能有分区性。 地下水的年内动态,最高水位、最低水位, 及出现的月,年变幅。 动态曲线图,动态分区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