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村水文地质图及其资料(考试用)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第一篇: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简介(仅供学习交流参考用)反映某地区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转化及其动态特征的地质图件(主要表示地下水类型、产状、性质及其储量分布状况等的地图)。

是某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

水文地质图按其表示的内容和应用目的﹐可概括为3类﹔反映某一区域内总的水文地质规律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

以区域内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内在联系为基础﹐综合反映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水质﹑水量﹑动态变化等特征﹐以及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

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常小于1﹔10万。

比例尺不同﹐则图的内容﹑要素详简不一。

为某项具体目的而编制的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如地下水开采条件图﹑供水水文地质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等。

这类图的内容以水文地质规律为基础﹐同时又考虑应用目的的经济技术条件。

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多采用大于1﹔10万的比例尺。

表示某一方面水文地质要素的水文地质图。

例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等。

国际上较早出版的水文地质图是1923年苏联的﹒﹒伊利因编制的《苏联欧洲部分潜水图》(1﹔2500万)。

1960年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的水文地质图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编制欧洲水文地质图﹐并于1962年开始编图工作。

1962年9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发表了《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196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自1970年开始按国际分幅陆续出版。

中国第一幅《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1﹔300万)》于1957年由地质部编制出版。

50年代以来﹐先后编制了不同地区﹑不同比例尺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约 500余幅。

1979年由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其中包括全国性图﹑地区性图﹑分省性图等68幅﹓并附有剖面图﹑立体图等。

1987年该所又编制出版了《中国水文地质图(1﹔400万)》﹐并附有说明书。

水文地质图,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多为野外调查和实测的结果,中、小比例尺图多根据普通地质图及其它相关资料编绘。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学报告

该报告为个人理解,仅作为同学们的参考,切勿照搬!地质现象本就有多解性,活学活用知识才是正解!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读图报告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由A-A’和B—B’剖面结合区域河流流向,东王村地区地形总体是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中部为东西走向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位于地区北西侧的正断层使得上盘岩层发生跌落,地形上表现为断层西部较东部高出约100米,成为南西侧地区的分水岭。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南北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横跨东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2.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气温和年降雨量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最大平均降水量出现在六月,为;气温峰值与降雨同期,最高达度(8月),最低达度(1月)。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地区南部。

构造和地形对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

受地形影响,主要发育东西向水系,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流向东偏南方的河流,并最终汇入沿南西侧断层的干流中。

地下水资源分布广泛,资源充沛。

岩溶现象在二叠纪灰岩地层中均可见,相对集中在地区北部,形成了良好的地下径流条件;南部灰岩地区因出露面积小,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少,因此岩溶发育不如北部。

泉集中分布在北部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主要地下水资源集中在P, J2和Q地层中(据水文地质勘探孔3),其中Q包含潜水,P和J2 包含潜水和承压水;J1与J3地层因发育弱透水页岩层使得导水能力不强。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s,支流总流量为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为s,泉1、12、13的流量分别为40L/s,s,s),增加量很少,是由于西部断层的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老到新依次是早泥盆纪(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石炭纪(C)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 片麻岩角度不整合;二叠系(P)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早侏罗统(J1)的页岩,与下伏岩层角度不整合,中侏罗统(J2)长石石英砂岩,晚侏罗统(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环状出露于J1内侧;Qal的砂岩,出露于图幅中部河道两侧沟谷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水文地质题库(含答案)

水文地质题库(含答案)

水文地质题库初级一、填空1、按地下水的水力性质及其埋藏条件分类,地下水可分为()、潜水、承压水。

2、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含水层特征分类,地下水可分为:()裂隙水、岩溶水。

3、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显著位移的称为()。

4、断层按受力作用性质可分为:()()()。

5、根据水流质点的运动形式,地下水运动可分为:()()()。

1、B 11、A2、A 12、B3、A 13、A4、B 14、C5、D 15、B6、B 16、B7、B 17、A8、A 18、A9、A 19、C10、B 20、A二、单选题1、水文孔观测前应进行(),将孔内岩粉、岩屑返出,孔内无沉淀。

A、洗井B、冲孔C、扩孔2、地下水产生渗流的基本条件是()A、有透水岩层,有一定的水位差B、透水岩层C、有一定的水3、稳定水位的测定,当观测中相邻()所测得的水位差不大于2mm,且无系统上升或下降趋势即为稳定水位。

A、三次 B 、四次C、二次4、钻孔孔口涌水,表明钻孔揭露了承压水头()地面的自流承压含水层A、低于 B 、高于C、等于5、在AutoCAD2000中打开已有文件时,在工具栏中单击的图标是:()A、B、C、D、6、在矢量化图形文件时,断层的颜色一般为:()A、蓝色B、红色C、黄色D、青色7、在均质完整井中抽水时,观测孔深度达到抽水主孔()即可。

A、1/2B、最大降深C、1/38、在非完整井中抽水时,观测孔深应达主孔抽水段之()。

A、中部B、2/3C、1/39、正式抽水试验一般要求取得()落程的资料。

A、三个B、二个C、五个10、抽水孔水位波动,不超过降深的()即为稳定。

A、2%B、1%C、5%11、当使用空气压缩机抽水时,主孔水位波动充许达到()。

A、20-30cmB、30-35cmC、15-20cm12、抽水试验过程中水位观测应()。

A、先疏后密B、先密后疏C、全程统一13、存储在单元含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为()。

A、储存量B、动水量C、静储量14、允许开采量主要取决于()。

地形图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形图基础(试题及答案)

地形图基础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 )。

2、山谷内最低点的连线称为( )。

3、对于成带状的狭长地物,如道路,电线,小河等其长度可依比例尺表示,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这种符号称( )。

4、由山顶向某个方向延伸的凸棱部分称为( )。

5、垂直的陡坡称为( )。

6、地形图上主要采用的等高线种类有( )、( )、( )、( )。

7、根据地物的形状大小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地物符号可分为( )符号,( )符号,( )符号和( )。

8、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

9、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0、手持式GPS在林业上的应用有( )、( )、( )、( )。

二、选择填空题(每题1分,共47分)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3.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4.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d>b B.a=b=c=dC.b>d>c>a D.无法确定5.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含水层
名称
代表符号
柱状图
地质
时代
含水岩组顶板埋深
m-m
含水岩组底板埋深
m-m
厚度
m-m
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含水岩组含Fra bibliotek岩层第四
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含水岩组
全新统冲积层孔隙水含水岩层
. . . .
. . .
。。
. . .
.。. .
.。. .
Q3al
0.5
3.5
0.5
8.0
0.0
8.0
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于矿区河床部位,含砾中细砂,灰黄色,松散,透水性好,含孔隙潜水,含水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和两侧残坡及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的侧向径流补给,排泄以垂直蒸发和向下游以潜流的形式排出。水位埋深6.0—13.5m,单井出水量5.0—10.0m3/h,为HCO—MgNaCa型,矿化度0.67克/升。下伏碳酸岩盐含水岩组。
碳酸盐岩沉积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 /
P1d
1.0
95.0
34.0
288.0
未揭穿
55.0
184.0
主要出露分布于矿区蚀变带南侧中部丘陵区或隐伏于第四系沉积层之下,岩性为二迭系下统大石寨组大理岩化白云质灰岩,灰色,厚层状,节理裂隙及岩溶较发育,发育程度和分布具各向异性,水平方向上近构造部位裂隙岩溶较发育,富水性好;垂向上具垂直分带性,裂隙岩溶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带:1、浅部裂隙--溶隙发育带(深度35—55m,标高342—360m);2、中部裂隙--溶孔--溶洞发育带(深度87—106m,标高286—319m);3、深部裂隙--溶隙发育带(深度180—191m,标高215—226m)。这些裂隙岩溶发育带最大单层厚度达3.7m,最小厚度0.4m,平均总厚度9.0m,含水层的导水性富水性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含裂隙--岩溶水,单位涌水量37.5m3/h.m,静水位埋深3.8—23.0m,地下水主要接受区外地下水单元的侧向径流和第四系潜水补给,从下游断面流出本区和矿山供水及采矿坑道排水是本层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为HCO—CaMgNa型水,矿化度0.58克/升。本含水层是矿坑充水的直接充水水源,也是矿山选矿及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

读水文地质图

读水文地质图

实习V 读水文地质图一、实习目的1.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二、有关基本知识1.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情况及其与自然地理和地质因素相互关系的图件。

它是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绘制的。

通常由一张图(主图)或一套相同比例尺的辅助图件来表示含水层的性质和分布、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化学成分与涌水量等。

主图是为对区域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建立总的概念而编制的反映主要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件, 即综合水文地质图。

辅助图件则包括基础性图件(如地质图、地貌图、实际材料图等)、地下水单项特征性图件(如潜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图、承压水等水压线图、水化学类型分区图、地下水储量分区图等)以及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如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等), 一般是小面积大比例尺, 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项自然改造利用而编制的图件。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由平面图、镶图和剖面图组成。

平面图为主图。

镶图是在条件复杂的地区, 为减轻主图负担弥补其不足而编制的, 其比例尺要比平面图小。

剖面图则是用以反映调查区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变化规律, 如含水层的结构特征。

其走向应选在穿过地貌变化最大、横切所有含水层的方向。

尽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

原则上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但不能使地形严重失真。

2.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指有关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变化等条件的概括。

一般包括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情况、水质、水量、补给、径流与排泄等条件。

这些条件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变化。

因此, 实际上它包括了影响地下水各方面的因素的总和。

3.气候条件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根据其年平均温度可分为:热带(>25℃)、亚热带(25℃—15℃)、温带(15℃—5℃)和寒带(< 5℃);根据其水份状况可分为:湿润(降水量>800mm)、半湿润(800—500mm)、半干旱(500—250mm)、干旱(<250mm)。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

水文地质图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根据剖面图可知A→A′地势先缓慢上升,升至最高点后急剧下降、在3.4km处出现断层,随后持续上升至砂岩、片岩及片麻岩接触处又一断层,走向由东至西,最后上升至最高地势;主要汇水区域集中在右半部分水岭两边,汇水原因可能是大气降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其他含水层的互相补给和对地表水的补给。

2.降水特征:主要集中在六月、七月,降水量从一月份到六月份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其中六月最多,十二月最少。

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

3.水文:水系不太发育,分布不太集中,有些松散,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少,喝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外围流量小于中间地带;河流沿盆地边缘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它的分水岭也发育于盆地边缘,发育在第四系水系上分布最广,在灰岩地区地下水汇势常形成较大溶洞,且该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有各向异性,页岩和细砂岩因透水性能差,该区域水系分布少,构造对地表水的发育和中断起决定性作用;由该图可知,正北方向构造对河流起中断作用,形成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正南方向构造对地表水的起源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向由东到西。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一次为石炭纪片岩及片麻岩、二叠纪砂砾岩、第四系砂岩、侏罗纪石灰岩、石炭纪砂岩,它们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中片岩及片麻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

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构造:该地区西部有一背斜,中部偏东有一向斜,西部的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偏东部的向斜核部为侏罗纪砂岩及页岩。

两旁为二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砂岩。

东部地区有断层,走向为东南,分布在石炭纪,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断层会影响岩溶的发育,地质勘探孔的分布,以及泉的分布,断层外及其旁边泉分布较多。

供水水文地质习题

供水水文地质习题

产状的表示:①方位角表示法。

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如SW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295°或SE115°。

②地质图上用符号↓30°1、地球的外部圈层不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2、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地壳水圈地幔大气圈3、大陆地形不包括()高原大陆坡丘陵盆地4、海底地形不包括大陆架洋中脊丘陵大陆基5、地壳与地幔分界的界面与深度为()莫霍面20 km古登堡界面33 km莫霍面33 km古登堡界面2898 km6、以下不属于外动力地质作用类型的是()风化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剥蚀作用7、地壳中元素重量排前三位依次是()O-Si-AlO-Al-SiSi-O-AlAl-O-Si8、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断口节理解理片理9、岩浆根椐化学成分分类的依据是()SiO2含量H2S含量CO2含量Fe O含量10、沉积岩最重要的特征是()层理节理片理解理11、以下哪组是正确的岩层产状三要素()埋深、倾向、倾角方向、倾向、倾角走向、倾向、倾角走向、倾向、方位角12、以下哪组是正确表达?()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逆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正断层指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逆断层指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13、以下哪组是正确表达()假整合:地层产状不一致,岩性及古生物突变,有地层缺失。

平行不整合: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突变,有地层缺失。

不整合: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突变,有地层缺失。

整合: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突变,无地层缺失。

14、某岩层的产状为245°∠50°,那么它表示的含义是()走向为245°,倾向为155°,倾角为50°走向为155°,倾向为245°,倾角为50°走向为245°,倾向为65°,倾角为50°走向为335°,倾向为65°,倾角为50°二、填空题1、根据地下水()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1.0
1.3
7.2
9.9
25.4
47.0
3.4
0.6
2.6
0.2
100.0
气温(℃)
-2.7
-0.8
8.1
14.3
20.0
26.1
27.8
24.5
21.4
16.4
7.0
1.0
13.6
3.东王村地区地层及特征资料(表2)。
表2
代号
时代
岩性特征
裂隙及岩溶发育情况
Qal
第四纪
砂砾石,冲积物
J3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试题附件
1.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1:5000)。
2.东王村地区多年(1960-1980年)平均降水量及气温资料(表1)。
表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降水量(mm)
0.1
10.0
7.7
9.5
53.9
74.1
189.6
351.3
25.3
4.7
19.6
1.5
747.3
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
晚侏罗
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
裂隙闭合
J2
中侏罗
长石石英砂岩
裂隙张开
J1
早侏罗
页岩,距底部15m处夹厚3~5m的可采煤层。
裂隙闭合
P
二迭纪
纯质石灰岩
C
石炭纪
页岩夹薄层砂岩
Al-s
前泥盆纪
片麻岩及片岩
构造裂隙闭合,发育风化裂隙
4.东王村地下水化学成分资料(表3)。
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