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图要求

合集下载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錄一礦井水文地質主要圖件內容及要求一、礦井充水性圖礦井充水性圖是綜合記錄井下實測水文地質資料的圖紙,是分析礦井充水規律、開展水害預測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礦井水害防治的必備圖紙。

一般採用採掘工程平面圖作底圖進行編制,比例尺為1/2000-1/5000,主要內容有:1.各種類型的出(突)水點應當統一編號,並注明出水日期、湧水量、水位(水壓)、水溫及湧水特徵。

2.古井、廢棄井巷、采空區、老硐等的積水範圍和積水量。

3.井下防水閘門、水閘牆、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倉、水泵台數及能力。

4.井下輸水路線。

5.井下湧水量觀測站(點)的位置。

6.其他。

礦井充水性圖應當隨採掘工程的進展定期補充填繪。

二、礦井湧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圖礦井湧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是綜合反映礦井充水變化規律,預測礦井湧水趨勢的圖件。

各礦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相關因素繪製下列幾種關係曲線圖:1.礦井湧水量與降水量、地下水位關係曲線圖。

2.礦井湧水量與單位走向開拓長度、單位采空面積關係曲線圖。

3.礦井湧水量與地表水補給量或水位關係曲線圖。

4.礦井湧水量隨開採深度變化曲線圖。

三、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是反映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的圖紙之一,也是進行礦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參考依據。

綜合水文地質圖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質圖的基礎上編制,比例尺為1/2000-1/10000。

主要內容有:1.基岩含水層露頭(包括岩溶)及沖積層底部含水層(流砂、砂礫、砂礓層等)的平面分佈狀況。

2.地表水體,水文觀測站,井、泉分佈位置及陷落柱範圍。

3.水文地質鑽孔及其抽水試驗成果。

4.基岩等高線(適用於隱伏煤田)。

5.已開採井田井下主幹巷道、礦井回採範圍及井下突水點資料。

6.主要含水層等水位(壓)線。

7.老窯、小煤礦位置及開採範圍和湧水情況。

8.有條件時,劃分水文地質單元,進行水文地質分區。

四、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是反映含水層、隔水層及煤層之間的組合關係和含水層層數、厚度及富水性的圖紙。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7)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水化学类型、pH值、 以及污染程度。
水文地质剖面图,砂层等厚度图,底板标高等值线图
4.1.1 隔水层 下更新统隔水层 描述的内容:层位(地层时代)、岩性、厚度、
分布范围、埋深、稳定性。 4.2 含水层的富水性及其分布规律
一般情况按含水层描述,本次仅调查的潜水,故 不分层。
按分区标准,划分几个区。 按区描述各区的特征,内容有:分布范围,含水 层岩性、厚度,底板埋深,水位及水位埋深,总溶解 固体,水化学类型。 综合水文地质图(或富水性分区图)。
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1)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
(河、水库),灌溉水回渗,地下水侧向径流 补给。
(1)了解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 (2)了解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分布、形成; (3)进行水质评价。 二、地下水水化学图的类型 (1)地下水水化学图(平面图、剖面图)
反映的内容:① 水化学类型;② 矿化度。 (2)水化学成分等值线图
针对单一成分研究。 (3)各种目的的水质评价图
三、地下水水化学图的内容和要求 (1)每个取样点的水化学类型; (2)矿化度(总溶解固体)g/L; (3)地下水的流向; (4)地表水体(水库、河、渠道)、湿
面上投影形成的等值线图。
二、编图原则 (1)水文地质条件: 隔水边界为流线边界,等水头线的画法; 渗透性好径流带为汇水带,等水头线的画法;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特征。 (2)地形、地貌及成因: 地下水面与地形一致。 (3)水位观测点要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均匀分
布在研究区内。水位资料统测时间要集中。
三、方法(步骤 ) (1)把各个水井观测孔标在图上,如:
度而定,每平方分米不少于5~10个; ② 水文地质勘探孔和有意义的民用钻孔,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讲解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水文地质图件主要内容及要求

水文地质图件主要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和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要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以下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

1:5万水文地质图编制要求讲课大纲一、水文地质图编图原则1、以区域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以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为依据,科学直观表达。

2、遵守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符合国际惯例和传统习惯;3、力求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二、水文地质图的编图内容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规律,包括含水岩组类型、结构及富水性、地下水埋深及水流系统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2、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

三、1: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法(一)主图表达的主要内容1、地下水及含水岩组类型三级划分(表示):第一级:按照地下水赋存空隙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或称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

黄土裂隙孔洞水,红层裂隙孔隙水、玄武岩裂隙孔洞水、冻结层水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地下水也可分别表示。

第二级:在每类地下水中,按照地层时代和宏观岩性组合特征划分含水岩组。

第三级:在每个含水岩组中,宜按照地层组、段岩性及含水特征划分含水岩亚组(层)。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划分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3)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划分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4)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的划分表2、富水性按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划分富水等级,用普染色进行表示。

含水岩组亚类色调接近,色调深浅反映富水等级。

3、埋藏条件重点反映潜水位或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多层结构的含水岩组(主要承压含水层)的埋藏深度、承压水分布范围及承压自流水分布范围。

4、地下水流系统反映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包括水流系统边界及性质,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强径流带、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关系。

5、地下水化学特征反映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水化学类型、特殊化学组分等(1)地下水水质按TDS划分为:➢淡水(<1克/升);➢微咸水(1-3克/升);➢半咸水(3-10克/升);➢咸水(10-50克/升)。

1:5万水文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万水文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图幅验收要求(初稿)一、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认定:1、凡进入设计经费预算的各类野外调查、物探、钻探、野外实验、样品采集分析等工作量都需要审核工作量完成情况;2、根据提交验收的原始资料确认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未见到原始资料的实物工作量不予认定。

二、对图幅达到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定额的评价1、鉴于1: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定额包括本次调查工作量与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资料工作量,因此,需要将测区可以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钻探、物探等工作量资料,或能够解决调查任务规定的水文地质问题的已有资料一并提交验收,以便综合评价图幅的实物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水文地质点(主要是泉、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等)、钻孔、水井、坎儿井、矿区排水坑道等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以及地表水体和重要水利工程、污水排放沟渠、与地下水有关的其它重要显示处(如渗水洼地)占路线观测点比例应大于50%,长观点占水位统测点比例应不少于20%。

3、水点原则上均匀分布,每四平方公里不少于1个点。

具有水量资料(指通过抽水试验获得的水量,不含通过访问估计的水量)或进行简易抽水的机、民井,一般应占机、民井的20~30%。

4、水文地质观测点(机井、民井、泉及地表水体)应采集简分析水样,其中20~50%的代表性水点应采集全分析水样5、由于各地区主要含水层的底界深度差异较大,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除按照钻孔数量控制外,还可以通过进尺数控制,建议按照不低于900m/100m2的钻探进尺控制。

控制深度要求揭露具有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组)或含水构造带。

考虑到区域对比和拼图,在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内统一大致的勘查深度。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北地区以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为勘查目的层。

(本次验收的南通地区第Ⅲ承压含水层为开采层、第Ⅳ承压含水层为后备开采层,孔深超过300m)。

6、已进行过1:5万或更大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作的地区,观测路线和观测点工作量可减少20~40%。

12-DD 2019-04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

12-DD 2019-04 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 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 2019-04水文地质调查图件编制规范第1部分:水文地质图编制(1∶50 000)Specific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mapsPart 1:Hydrogeological mapping(1∶50 000)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1月前言 (I)引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图原则 (2)4.2 编图程序 (2)4.3 编图方法 (2)4.4 编图要求 (2)5 表示方法 (3)5.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3)5.2 水文地质控制点及特征要素 (5)5.3 水文地质界线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5)5.4 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它 (5)5.5 地下水化学特征 (5)5.6 区域地质背景 (5)5.7 水文地质剖面图 (6)5.8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6)5.9 镶图 (6)6 图式图例示例 (6)6.1 水文地质图表示方法相关附表参见附录A.1 (7)6.2 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图面配置示例参见附录A.2 (7)6.3 水文地质图图例示例参见附录A.3 (7)6.4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示例参见附录A.4 (7)6.5 水文地质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5 (7)6.6 含水岩组与咸水体分布区概化剖面图示例参见附录A.6 (7)6.7 水文地质立体结构概念模型图示例参见附录A.7 (7)6.8 图幅位置索引图示例参见附录A.8 (7)6.9 接图表示例参见附录A.9 (7)6.10 责任签示例参见附录A.10 (7)6.11 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B (7)6.12 地理底图编制要求参见附录C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图幅水文地质图相关示例 (8)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编制要求 (32)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理底图编制要求 (39)参考文献 (4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图要求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应该是指基建和生产矿井必须具备的各类图件的总称。

其中矿井水文地质图包括:
1、矿井充水性图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4、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5、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6、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7、区域水文地质图
8、矿区岩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
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 1/20
00-1/10000。

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
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 * * * *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1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要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塘、老峒、矸石窝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它。

矿井充水性图应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历时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纸,各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以下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充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

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2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位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

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时代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3.含水层的水质类型。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主要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褶曲、断裂构造等和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岩溶裂隙发育深度。

2.水文地质孔、观测孔及其试验参数和观测资料。

3.地表水体及其水位。

4.主要井巷位置。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一般以走向、倾向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为基础。

六、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等水位(压)线图主要反映地下水的流场特征。

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的矿井,对主要含水层(组)应坚持定期绘制,以对照分析矿井疏干动态。

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煤层露头线,主要断层线。

2.水文地质孔、观测孔、井、泉的地面标高,孔(井、泉)口标高和地下水位(压)标高。

3.河、渠、山塘、水库、塌陷积水区等地表水体观测站的位置、地面标高和同期水面标高。

4.矿井井口位置、开拓范围和公路、铁路交通干线。

5.绘制地下水等水位(压)线,表示地下水流向,
6.绘制可采煤层底板下隔水层等厚线(当受开采影响的主含水层在可采煤层底板下时)。

3
7.井下涌水、突水点位置及涌水量。

七、区域水文地质图:
区域水文地质图一般在1/10000,1/100000区域地质图的基础上经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之后编制。

成图的同时,尚需写出编图说明书。

矿井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应认真加以编制。

主要内容有;
1.地表水系、分水岭界线、地貌单元划分。

2.主要含水层露头,松散层等厚线。

3.地下水天然出露点及人工揭露点。

4.岩溶形态及构造破碎带。

5.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6.地下水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

7.划分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区。

8.划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9.附相应比例尺的区域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图。

八、矿区岩溶图:
岩溶特别发育的矿区,应根据调查和勘探的实际资料编制矿区岩溶图,为研究岩溶的发育分布规律和矿井岩溶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岩溶图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成岩溶分布平面图、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等。

1.岩溶分面平面图可在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础上填绘岩溶地貌、汇水封闭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的进出水口、天窗、地下水的天然出露点及人工出露点、岩溶塌陷区、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等。

2.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根据对溶洞或暗河的实际测绘资料编制。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