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 ·m 2/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集锦(精心整理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集锦(精心整理完整版)
(8)热学
外界对气体做功
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W与气体从外界所吸收的热量Q的和=气体内能的变化W+Q=△U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9)电场力做功
W=qu=qEd=F电SE(与路径无关)
(10)电流做功
(1)在纯电阻电路中 (电流所做的功率=电阻发热功率)
(2)在电解槽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率=电阻发热功率+转化为化学能的的功率
高中物理公式集锦
概念、规律
公式
备注




线






线


加速度:
末速度:v=v0+at
位移:x=v0t+at2=
推导公式:2ax=v2-v
平均速度:
中间时刻速度:
中间位置速度: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Δx=aT2
=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
自由
落体
运动
v=gt
h=gt2
v2=2gh
v0=0
a=g
竖直抛体运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
初速度等于零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
电阻
定律
R=ρ
ρ为电阻率
电流
I==nqSv
电源电动势
欧姆
定律
I=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路端
电压
U=E
断路时
U=0
短路时
U=IR=E-U内=E-Ir
通路时
电功
W=UIt
适用于一切电路
W=I2Rt=t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焦耳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 力学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G m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 f= μN(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浮力、密度 浮力F 浮= ρ液gV 排 ;密度ρ=m V压强、液体压强 压强p F S= ;液体压强p gh =ρ胡克定律 F kx =(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m m r=⋅122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b 、近地卫星mg = GMmR 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R Mm -N=mR ω2不从心同步卫星G2r Mm =mr ω2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V=gR GM R =/d. 行星密度 ρ=2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334R π S 球=4πR 2 e. 双星系统 Gm m r 122=m 1R 1ω2=m 2R 2ω2 (R 1+R 2=r)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F F F F F F F F 合=++=⋅+1222122122cos tan sin cos αθαα正交分解法:F F F F F x y y x合=+=22tan α力矩M FL =(不要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F F x y ==⎧⎨⎩00∑F=o 或∑F x =o ∑F y =o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M 合=0或M M 逆顺=共面力的平衡F M 合合,==001.3 动力学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合 = ma 或aFm=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向心力F m v Rm R ma ===22ω向牛顿第三定律F F =-'1.2 运动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s vt =匀变速直线运动tv v s as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t ⋅+==-+=+=22210202200,, 平均速度:v s t=V t/ 2 =V V t 02+=stV s/2 = 222t o v v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 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v s t v v t t ===+202②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s s s s aT a s s m n T m n 213222-=-===--…,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时间间隔相同时 S Ⅰ:S Ⅱ:S Ⅲ=1:3: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间隔相同时 T Ⅰ:T Ⅱ:T Ⅲ=1 : ()23(:)12-- ∆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自由落体运动 gh ,v gt h gt v tt 22122===,竖直抛体运动 v v gt h v t gt t =±=±00212, v v gh t 2022=± (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对称性) 平抛运动速度: V x = V 0V y =gt22yx v v v +='020x y22v gt v v tan 21x x y x y t v gt -=====β ① 位移: S x = V o t2y gt 21s =轨迹:y g v x =2022 22yxs s s += 002gt 21t gt tan 21v v x y ===α ②斜向上抛运动v v v v gt x v t y v t gt x y ==-=⋅=⋅-0000212cos sin cos sin θθθθ轨迹:y x gv x =⋅-tan cos θθ2022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 V=t S =T Rπ2= ωR 角速度:ω=Rvf T t===ππφ22 S=R θ向心力: F= ma = m ωm R v =2 2 R=mv ω= mR 2)2(Tπ轨迹:y R x =-221.4 冲量与动量、功和能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动能E mv k =122m p 22= 重力势能E mgh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弹性势能 E kx p =122功W = Fs cos θ (恒力做功) W=Pt (拉力功率不变) W=f S 相对路程 (阻力大小不变)功率 平均功率:P Wt=即时功率:P F v =⋅⋅cos α 机械效率η==W W P P 有总有总动能定理 W mv mv 合=-12122212 机械能守恒定律222222112121212121kx mgh mv kx mgh mv ++=++或者∆E p = ∆E k动量 p mv ==K mE 2冲量I F t =⋅动量定理 F t mv mv ⋅=-21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动量守恒m 1v 1 + m 2v 2 = m 1 v 1‘+ m 2v 2’或∆p 1 =一∆p 2 或 ∆p 1 +∆p 2=Om v m v m v m v 11221122++=++……''弹性碰撞()()v m m v m v m m v m m v m v m m 112122122212111222''=-++=-++完全非弹性碰撞v m v m v m m =++112212简谐振动:回复力Fkx =- (k 比例系数,非劲度系数;x 位移,非形变量) T= 2πm K (T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T lg=<︒25πθ() (T 与振子质量、振幅无关) 波动(1)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 f T==λλ λ =VT x=vt (适用于一切波) (2) I 如果S S 12、同相①若满足:L L n n 21012-==±±λ(),,,…,则P 点的振动加强。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v2 m
,则 M
v2r

r2
r
G
(6)已知环绕天体的角速度ω和轨道半径 r( G
Mm r2
m 2r ,则 M
2r3 G

3
(7)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
v
和周期 T( v
2r T
,G
Mm r2
v2 m
r
,联立得 M
v3T 2G

(8)已知环绕天体的质量 m、周期 T、轨道半径 r。中心天体的半径 R,求中心天体的密度ρ 解: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θ=90º,F=
F12
F22
,F 的方向:tgφ=
F2 F1

F1=F2,θ=60º,F=2F1cos30º, F 与 F1,F2 的夹角均为 30º,即 φ=30º θ=120º,F=F1=F2,F 与 F1,F2 的夹角均为 60º,即 φ=60º 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 合力范围:(F1-F2)≤F≤(F1+F2)
①粒子穿越电场的加速度: a F qE qU m m md
②粒子穿越电场的运动时间: t L v0
③粒子离开电场的侧移距离: y 1 at 2 1 qEL2 qUL2
2
2 mv02 2mdv02
④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角θ: tan
vy v0
qUL mdv02
恒定电流
电流强度: I Q U neSv tR
动量: p mv 2mEk
冲量:I=Ft
动量定理: Ft p p
动量守恒定律的几种表达式:
a, p p
b, m1v1 m2v2 m1v1' m2v2' c, p1 p2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22 F F 222一、力学高中物理公式大全1、胡克定律: f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 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 , g 低纬g 高伟 )3、求 F 1、F 2 的合力的公式:F 合 F1F22F 1 F 2 cos ,两个分力垂直时:F 合12注意: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1- F 2F F 1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F 合 =0 或合=0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 ,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f = N (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 ,可以大于 G ;也可以等于 G ;也可以小于 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 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积大小、 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 静(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1) 公式:m 1m 2 r2(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 为万有引力恒量: G = 6.67 × 10-11N ·m 2 /2(2) 在天文上的应用: ( M :天体质量; R :天体半径; 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 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 =向心力 F 万向即由此可得: GMm r2m vm2r r4 2 mT2rma mg '①天体的质量: M4 2 r 3 2,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高中物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公式,这些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高中物理中常见公式的全面总结整理。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 gt位移公式:h = 1/2 g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2gh(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 v₀t竖直方向:y = 1/2 gt²合速度:v =√(v₀²+(gt)²)合位移:s =√(x²+ y²)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的计算:W =Fxcosθ(2)动能定理:W 合=ΔEk(3)重力势能:Ep = mgh(4)机械能守恒定律:E₁= E₂(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4、圆周运动(1)线速度:v =ωr(2)角速度:ω =2π/T(3)向心加速度:an = v²/r =ω²r(4)向心力:F = mv²/r =mω²r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三、电学部分1、电场(1)库仑定律:F = kQ₁Q₂/r²(2)电场强度:E = F/q (定义式),E = kQ/r²(点电荷的场强)(3)电势差:UAB =φA φB(4)电场力做功:WAB = qUAB2、电路(1)欧姆定律:I = U/R(2)电阻定律:R =ρL/S(3)电功:W = UIt(4)电功率:P = UI(5)焦耳定律:Q = I²Rt3、电磁学(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ΔΦ/Δt(2)安培力:F = BIL (B⊥I)(3)洛伦兹力:f = qvB (v⊥B)四、光学部分1、光的折射定律:n =sinθ₁/sinθ₂2、折射率:n = c/v五、近代物理部分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²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掌握它们对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在地面附近可认为不变)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 ∑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 m m r122 (1) 适用条件:可以看成质点的两个物体 (2) 万有引力恒量G =6.672211/10C m N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为天体质量 R 为天体半径 g 为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F 1 F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Mm R 2g = G M R 2 c 、 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的附近的环绕速度mg = m V R2V=gR GM R =/ 8、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9、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 V 02 = 2as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