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云平台顶层设计方案

电子政务云平台顶层设计方案

电子政务云平台顶层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总体设计 (7)1.1.设计目标 (7)1.2.设计理念 (9)1.3.设计原则 (9)1.4.设计方向 (10)1.5.实现途径 (11)1.5.1.技术路径 (11)1.5.2.市场化运维管理 (11)1.5.3.规范化标准化绩效考核机制 (12)1.5.4.自主建设与服务外包相结合 (12)1.6.服务使用机构设计 (12)第二章需求设计 (34)2.1.已有资源分析及基础设施需求设计 (35)2.1.1.机房资源 (35)2.1.2.计算资源 (37)2.1.3.电子政务传输网络资源 (38)2.1.4.存储资源 (41)2.2.应用支撑资源需求设计 (42)2.3.信息资源需求设计 (43)2.4.业务应用部署需求设计 (45)2.5.安全可靠需求设计 (46)2.6.运维需求设计 (49)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1)3.1.总体架构 (51)3.2.服务资源架构 (54)3.3.服务管理架构 (55)3.4.服务实施架构 (56)3.5.服务保障架构 (57)3.6.服务安全架构 (58)3.7.系统架构实施设计 (59)第四章基础设施服务设计 (60)4.1.设计思路 (60)4.2.机房资源服务设计 (61)4.2.1.设计思路 (61)4.2.2.机房资源服务设计 (62)4.2.3.机房资源服务实施设计 (64)4.3.计算资源服务设计 (67)4.3.1.设计思路 (67)4.3.2.主机管理服务设计 (68)4.3.3.虚拟机管理服务设计 (69)4.3.4.运行虚拟机服务设计 (70)4.3.5.动态资源调度服务设计 (70)4.3.6.计算资源服务实施设计 (71)4.4.存储服务设计 (72)4.4.1.设计思路 (72)4.4.2.存储资源管理服务设计 (72)4.4.3.存储资源维护服务设计 (74)4.4.4.存储数据管理服务设计 (74)4.4.5.存储服务实施设计 (75)4.5.网络资源服务设计 (76)4.5.1.设计思路 (76)4.5.2.网络资源管理服务设计 (77)4.5.3.网络资源分配服务设计 (77)4.5.4.网络分区隔离服务设计 (78)4.5.5.网络资源服务实施设计 (78)4.6.灾备服务设计 (79)4.6.1.设计思路 (79)4.6.2.灾备服务设计 (80)4.6.3.灾备服务实施设计 (83)第五章支撑软件服务设计 (83)5.1.设计思路 (84)5.2.构件服务管理设计 (85)5.2.1.构件仓库 (85)5.2.2.开发工具 (85)5.2.3.运行环境 (86)5.3.软件服务化封装设计 (86)5.4.应用API接口服务设计 (87)5.5.电子政务预置服务构件设计 (88)5.6.支撑软件服务实施设计 (89)第六章应用功能服务设计 (91)6.1.设计思想 (91)6.2.应用管理功能服务设计 (92)6.3.应用服务业务设计 (92)6.3.1.基础应用功能服务设计 (93)6.3.2.通用应用功能服务设计 (95)6.4.不同业务互通接口服务设计 (108)6.5.移动应用功能服务设计 (108)6.5.1.移动服务框架 (109)6.5.2.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功能 (109)6.5.3.网络接入、安全、移动应用支持 (114)6.6.应用功能服务实施设计 (115)第七章信息资源技术服务设计 (116)7.1.设计思路 (116)7.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服务设计 (118)7.3.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服务设计 (122)7.4.信息资源质量管理服务设计 (123)7.4.1.数据质量指标管理服务设计 (124)7.4.2.数据质量规则管理服务设计 (124)7.4.3.数据质量检测管理服务设计 (125)7.4.4.数据质量评估服务设计 (125)7.5.信息资源管理服务设计 (126)7.5.1.数据采集技术设计 (126)7.5.2.数据存储技术设计 (128)7.5.3.数据集成技术设计 (129)7.5.4.数据处理技术设计 (131)7.5.5.数据服务技术设计 (133)7.5.6.数据管理目录技术设计 (135)7.5.7.数据交换共享技术设计 (136)7.6.信息资源技术服务实施设计 (137)第八章大数据服务设计 (139)8.1.发展现状 (139)8.2.大数据支撑设计 (140)第九章信息安全服务设计 (144)9.1.设计思路 (144)9.2.信息安全体系设计 (146)9.3.基础环境安全服务设计 (148)9.3.1.网络资源安全设计 (148)9.3.2.主机资源通用安全设计 (156)9.3.3.虚拟主机资源安全设计 (161)9.3.4.终端接入安全设计 (164)9.3.5.物理环境安全设计 (167)9.4.业务和数据支撑安全服务设计 (169)9.4.2.业务部署支撑安全设计 (174)9.5.安全隔离设计 (179)9.5.1.基础环境隔离设计 (179)9.5.2.虚拟主机隔离设计 (180)9.5.3.业务与数据隔离设计 (181)9.6.信息安全等级安全保障设计 (182)9.6.1.网络和主机资源等级安全保障 (182)9.6.2.业务和数据资源等级安全保障 (182)9.7.安全服务设计 (183)9.7.1.网络资源安全服务设计 (183)9.7.2.数据和平台资源安全服务的计 (183)9.8.信息安全服务实施设计 (186)9.8.1.安全服务能力实施过程设计 (186)9.8.2.服务安全保障实施设计 (192)9.9.服务安全运维设计 (194)9.9.1.基本要求 (195)9.9.2.安全运维保障及分工 (195)9.9.3.安全事件管理 (196)9.9.4.安全运维管理 (199)9.9.5.安全审计 (205)9.10.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安全管理 (205)9.10.1.安全责任边界和责任划分 (205)9.10.2.风险评估管理 (207)9.10.3.服务能力安全管理 (207)9.10.4.软硬件资源安全管理 (208)9.11.安全测试设计 (211)9.11.1.基础环境安全测试 (211)9.11.2.数据承载安全测试 (222)9.11.3.业务支撑安全测试 (224)第十章应用部署服务设计 (228)10.1.设计思路 (228)10.2.应用功能部署设计 (229)10.2.1.应用快速部署服务设计 (230)10.2.2.应用自主部署服务设计 (230)10.2.3.应用开发部署服务设计 (231)10.3.应用迁移服务设计 (232)10.3.1.整体迁移服务设计 (232)10.3.2.租用物理资源迁移服务设计 (233)10.3.3.租用虚拟资源迁移服务设计 (233)10.3.4.应用改造迁移服务设计 (234)10.4.应用部署服务实施设计 (235)10.4.1.新建业务应用系统部署 (235)10.4.2.已建业务应用系统迁移 (237)第十一章运行保障服务设计 (243)11.1.运行保障服务目标 (244)11.2.运行保障服务机构设计 (245)11.3.运行保障服务流程设计 (247)11.3.1.面向公众的运行服务 (247)11.3.2.面向公务员的运行服务 (252)11.3.3.面向服务使用机构的运行服务 (257)11.4.服务资源运行保障设计 (264)11.4.1.服务行政、管理机构设计 (264)11.4.2.资源监测设计 (270)11.4.3.资源分配设计 (271)11.4.4.资源优化设计 (273)11.4.5.运行安全设计 (274)11.4.6.备份恢复设计 (275)11.4.7.灾备管理设计 (276)11.4.8.应急管理设计 (276)11.4.9.资产管理设计 (278)11.4.10.运行服务支撑系统设计 (278)11.5.运行保障管理制度设计 (280)11.6.运行保障服务评价设计 (280)11.6.1.绩效考核服务设计 (281)11.6.2.服务质量评估设计 (281)11.7.运行保障服务实施设计 (283)第十二章服务实施设计 (285)12.1.设计思路 (285)12.2.服务实施设计 (286)12.2.1.组织保障体系 (286)12.2.2.制度体系 (287)12.2.3.管理机制 (288)12.2.4.技术保障 (290)12.3.服务资源集中管理设计 (290)12.4.服务实施模式设计 (292)附件一: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能力测试办法 (295)附件二: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管理办法 (309)第一章总体设计1.1.设计目标结合XX市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设计理念,XX市将创新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打破政务各部门自建自维,转变为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的发展模式,确保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服务的安全、集约和高效,提高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支撑部门业务应用发展,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实现应用与网络、技术、产业、安全协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重复建设、投资浪费、资源利用率低、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发展,提升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

XX公司电子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

XX公司电子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

XX公司电子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推动政府现代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家专注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公司,XX公司一直致力于为政府提供先进、高效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促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通信。

在这个背景下,XX公司推出了一套全新的电子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为政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一、解决方案概述XX公司的电子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是一套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政府管理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服务等多个模块,涵盖了政府管理的各个方面。

该解决方案的核心功能包括:1.政府管理系统:为政府机构提供全面的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预算管理、督查管理等,帮助政府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效率。

2.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就业服务等,方便民众获取各类政府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3.数据中心服务:提供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服务,帮助政府及时获取并利用各类数据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解决方案优势XX公司的电子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高效便捷:采用云计算技术,使政务信息化系统可随时随地访问,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沟通成本,方便政府机构管理和服务民众。

2.安全可靠:采用国际领先的安全技术,建立高效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政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政府信息资源的完整性。

3.定制化服务:根据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化服务,满足政府机构的不同管理需求,帮助政府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

4.全面覆盖:涵盖了政府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管理、人事管理、预算管理等多个模块,满足政府机构对各类管理功能的需求。

5.持续创新:XX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实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保持解决方案的竞争力和领先地位。

三、解决方案适用范围XX公司的电子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级政府机构,包括中央部门、地方政府、乡镇街道等,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政府管理领域,如行政管理、政务服务、公共安全、资源配置等。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绪论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需求分析 (4)2.1 用户需求分析 (4)2.1.1 部门需求 (4)2.1.2 企业与个人用户需求 (4)2.2 功能需求分析 (5)2.2.1 基础功能 (5)2.2.2 高级功能 (5)2.3 技术需求分析 (5)2.3.1 系统架构 (5)2.3.2 技术选型 (5)2.3.3 数据存储与处理 (6)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6)3.1 系统整体架构 (6)3.1.1 架构概述 (6)3.1.2 架构组成 (6)3.2 技术架构设计 (6)3.2.1 技术选型 (6)3.2.2 技术架构组成 (7)3.3 数据架构设计 (7)3.3.1 数据分层 (7)3.3.2 数据处理流程 (7)第四章关键技术研究 (8)4.1 云计算技术 (8)4.2 大数据技术 (9)4.3 安全技术 (9)第五章平台设计 (10)5.1 平台功能设计 (10)5.1.1 功能模块划分 (10)5.1.2 功能描述 (10)5.2 平台界面设计 (11)5.2.1 界面风格 (11)5.2.2 界面布局 (11)5.3 平台功能优化 (11)5.3.1 技术选型 (11)5.3.2 功能优化策略 (11)第六章系统开发与实现 (12)6.1 开发工具与框架 (12)6.1.2 开发框架 (12)6.2 开发流程与方法 (12)6.2.1 开发流程 (12)6.2.2 开发方法 (13)6.3 系统测试与部署 (13)6.3.1 系统测试 (13)6.3.2 系统部署 (13)第七章数据管理与分析 (13)7.1 数据采集与存储 (13)7.1.1 数据采集 (13)7.1.2 数据存储 (14)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4)7.2.1 数据清洗 (14)7.2.2 数据分析 (14)7.3 数据可视化 (14)第八章安全保障 (15)8.1 安全策略制定 (15)8.1.1 安全目标与原则 (15)8.1.2 安全策略内容 (15)8.2 安全防护措施 (15)8.2.1 物理安全防护 (16)8.2.2 网络安全防护 (16)8.2.3 主机安全防护 (16)8.2.4 数据安全防护 (16)8.2.5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16)8.3 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 (16)8.3.1 安全监测 (16)8.3.2 应急响应 (16)第九章项目管理与运维 (17)9.1 项目管理流程 (17)9.1.1 项目启动 (17)9.1.2 项目规划 (17)9.1.3 项目执行 (17)9.1.4 项目监控 (17)9.1.5 项目收尾 (17)9.2 运维管理体系 (17)9.2.1 运维组织架构 (17)9.2.2 运维制度 (17)9.2.3 运维工具与平台 (18)9.2.4 运维风险管理 (18)9.3 培训与推广 (18)9.3.1 培训对象 (18)9.3.2 培训内容 (18)9.3.4 推广策略 (18)第十章项目评估与展望 (18)10.1 项目绩效评估 (18)10.1.1 评估目的与原则 (18)10.1.2 评估指标体系 (18)10.1.3 评估方法与流程 (19)10.2 项目可持续发展 (19)10.2.1 保障措施 (19)10.2.2 风险防范 (19)10.3 项目未来展望 (20)10.3.1 业务拓展 (20)10.3.2 技术创新 (20)10.3.3 区域合作 (20)第一章绪论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实现政务透明的重要手段。

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设计方案

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设计方案

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1.引言: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是为了实现政府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而设计的一种集中管理和支持各类政务应用系统的云平台。

本设计方案将详细介绍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的架构和功能,并探讨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2.架构设计:(1)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服务器采用分布式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扩展性;网络设备采用高性能交换机,以确保用户访问速度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存储设备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备份。

(2)平台层: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中间件等。

操作系统选择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如Linux或Windows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高性能和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如Oracle或MySQL;中间件采用轻量级、高性能的开源中间件,如Tomcat或Nginx。

(3)应用层:包括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和服务。

政务应用系统包括各类业务系统、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等,如人口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等;政务服务包括政务数据查询、在线办事和电子证照等,如政务大厅、政务数据中心和电子证照库等。

3.功能设计:(1)统一登录认证:实现用户在云平台上的统一登录认证,以确保用户的身份安全和数据隐私。

(2)统一数据交换:实现各类政务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信息资源利用效益。

(3)在线办事服务:提供政务服务的在线办事功能,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办事,节约时间和成本。

(4)政务数据中心:建立政务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和存储各类政务数据,以提供精确和及时的数据支持。

4.应用与发展前景:(1)便捷高效:通过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政务机构可以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办事服务,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2)信息共享:通过统一数据交换和政务数据中心,政务机构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提高政务处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安徽省政府需要建设一套先进的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

该平台应能够提供稳定、安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方便广大民众和企业办理各种政务事项,促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

二、项目需求1.平台应支持政务服务的网上申办、预约、查询等功能,覆盖各领域行政事项。

2.平台应支持身份认证、数字证书、信任认证、电子签章等工具,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真实性。

3.平台应支持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信息流通及数据互通。

4.平台应支持多种终端访问,包括PC、手机、平板等终端。

5.平台应支持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研究。

三、平台架构设计1.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应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

云计算技术具有灵活性、弹性、可扩展性等优势,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动态伸缩、高可用性、网络负载均衡等功能,为平台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服务架构平台服务应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各功能模块拆分成独立的、可重用的服务单元,实现高效的协作和易于维护。

微服务架构可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政务服务的需求。

3.数据架构平台数据应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完整的数据安全机制,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四、平台实施方案1.技术架构方案平台应采用开源技术,如Spring Cloud、Docker、Zookeeper、Redis、MySQL等,实现基本的云计算、微服务和数据架构功能。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平台应采用分层结构,将各个模块独立实现,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同时,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数据正确、完整和一致。

平台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应采用容器化技术,将平台拆分成多个容器,实现部署、升级和扩展的容灾和可控性。

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分析.docx

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分析.docx

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分析1XXX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需求分析1.1功能需求(1)IT资源池化需求数据中心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均进行虚拟化,形成计算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存储资源池,达到可被云平台统一调度、自动化部署的效果。

(2)安全可靠的云服务需求参照中Y网信办、国家信息中心等部门对政务云安全架构以及公安部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对政务云的安全进行顶层架构设计,部署硬件安全、云安全软件和安全管理平台等设备,满足云平台自身架构、租户内部以及不同租户间的安全防护需要。

同时,政务云平台可提供虚拟防火墙、虚拟堡垒机、虚拟负载均衡等安全云服务。

(3)虚拟数据中心需求政务云平台可为各省直部门提供虚拟数据中心(vDC)服务,不同vDC达到逻辑隔离和安全可控,vDC的管控和运维可由各vDC管理员负责。

vDC 支持对云资源的自动化部署、可视化监控等操作。

(4)高效的运维管理需求建设云运维中心,实现可视化、自动化运维,提升运维效率,对云环境下的运维框架、流程完善、职责划分进行系统性优化;根据各单位管理需要,个性化制定政务云运维、管理组织架构,并制定在线云资源开通流程及现有业务迁移规划。

(5)大数据服务功能需求云平台提供大数据平台服务。

云平台部署大数据平台,各租户可通过申请获取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可提供数据抽取、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工作,租户可部署相关软件抽取大数据平台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及展示,完成大数据软件搭建,减少各单位重复建设。

1.2性能需求(1)计算性能需求通过对计算性能评估,需采用E7系类高性能处理器组建计算资源池,提供相同计算能力的情况下,减少对机房空间的占用。

计算设备需要满足电信级可靠性,保障计算节点稳定运行。

随着各局委办业务不断迁移上线,虚拟机数量不断增加,所有虚拟机均通过云平台统一纳管,根据初步估算,要求云平台管理虚拟机数量大于4000个。

(2)存储性能需求随着业务访问量不断提升,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量不断增加,系统对存储的存储容量、读取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1.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政务开始成为各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云平台是一个集成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的统一平台,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政务服务给公民、企业和政府部门。

2. 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方案,以实现以下目标:1.提升政府办公效率: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府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将政务服务集成到云平台上,提供统一的用户接口,方便公民和企业办理各项政务事务。

3.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利用云计算和网络安全技术,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4.实现数字化转型:利用云平台的弹性和可扩展性,推动政府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和效能。

3. 方案3.1 架构设计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架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云计算基础设施:建立稳定可靠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云服务器、云存储、云网络等,以支持平台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2.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大数据平台,用于存储、处理和分析政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技术,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制定参考。

3.应用集成接口:提供统一的应用集成接口,方便各个政务应用系统的对接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用户界面设计:通过统一的用户界面设计,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方便公民和企业使用和办理各项政务服务。

5.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网络防护等,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3.2 功能模块电子政务云平台包括以下主要功能模块:1.政务办公平台:用于支持政务机构的日常办公工作,包括文件管理、会议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等。

2.政务数据平台:用于管理政务数据,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和分析等功能。

3.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公民和企业办理政务事务的各类服务,包括在线申请、在线支付、在线查询等。

4.政策发布平台:用于发布政府政策和法规,提供政策解读和政策咨询等服务。

2023-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建设方案V2-1

2023-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建设方案V2-1

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建设方案V2在互联网+时代,电子政务已成为各级政府推进政务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而运用云计算技术打造一体化、安全高效的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则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建设方案V2”展开阐述。

一、平台概述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是政府部门开展全面电子化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平台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实现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服务互连和协同工作。

二、平台建设方案1. 构建分级分权的云中心和分支机构平台云中心作为政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将数据、应用、计算等云服务集中到云中心,并提供管理监控、安全控制等服务,保障分支机构在云中心上的共享数据、资源、服务的安全高效运行。

分支机构通过接入云中心,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服务互通。

2. 安全可靠的云平台结构平台采用分层结构,首先是物理隔离,即采用专有云或虚拟专有云等云计算架构控制外部网络等非法入侵。

其次,配置安全机制,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审计等技术防范云端安全威胁,从而构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可管理性的云环境”。

3. 支持跨平台、多终端应用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需要支持常规PC端、手机、平板等多种终端设备,同时支持Windows、iOS、Android等不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

三、平台应用场景1. 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可以集成城市公共资源,构建分布式的城市服务网络,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例如,监控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城市通勤质量;开发社区移动应用,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

2. 政务办公平台集成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如,实现一张网,构建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动重要的政务服务向线上转移等。

3. 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满足公众在政务服务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例如,查缴交通违章、办理车辆年检等。

四、平台意义及建设难点1. 促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政务服务向社会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电子政务网云平台设计方案第一章前言1. 项目背景电子政务网作为全市信息化枢纽,承载着多项重要信息化应用,如内外网域名服务器、邮件系统等等,同时也是各委部局与公网、省政务网的传输出口。

现各部局、各事业单位的数据资源、服务器、信息化系统各自为政,难以实现跨部门的数据共享。

同时,随着平安城市、政府应急、共享灾备、智能交通系统等等一系列政府信息化工程的全面开展,以及国家、省对信息安全、平台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设备及网络架构已经难以支撑业务发展、安全、性能方面的新要求。

面对部门各自为政、分散建设、不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程度低、重复建设、统一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在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服务管理方面给出了目前最好的答案。

“云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电子政务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对外(政府之间、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众)服务的平台,优化建设服务型的政府信息化。

2. 云计算在云计算的诞生之前,现代计算机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

从高高在上的大型机时代,到个人用户普及的PC机时代,再有Internet技术将全世界都联系到了一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增长完全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云计算就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Internet 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软件、应用平台、及基础设施等资源。

云计算具有资源池化、弹性扩展、自助服务、按需付费、宽带接入等关键特征。

第二章需求分析电子政务网目前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及各委部局多项重点应用,如信用网、内外网域名服务器、市府办内部公文系统、党政机关网站、网络监控平台、对外网站、指挥部网站、重点项目电子督察督办系统、网上行为监控系统、行风热线网站、人大提案系统、市委市政府大门安全监控系统等等。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及运行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即所有部门的政务应用系统均部署在信息中心的机房,各部门的政务应用系统累计超过100多个。

并且目前存在下述主要问题:1. 信息化建设分散重复市政府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多以独立建设为主,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分别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

每个数据中心根据不同的业务和应用需要购买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以及各种软件。

每套业务和应用分别部署在某些物理资源之上,每套业务都是一个信息孤岛,这个孤岛包括需要单独的安全保护机制和软件的支持,以及配套管理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主要不足如下:•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并且数据中心的利用率不高;•作为数据中心中最核心的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相互之间不能形成足够的共享机制,无法提供被利用的基础条件。

社会最重要的财富散落各地,无法反馈于公民;•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是面向从政府到公民的所有社会建设者,对系统稳定性的要求程度很高,这与大多数的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配置的薄弱形成明显的矛盾。

2. 信息化水平不均衡除了以上所描述的由于传统信息建设所产生的不足之外,每个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专注点不同、所投入的精力不同,以至于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发展较不均衡。

3. 管理协调体制尚需完善如何真正将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形成一个基于政府部门的数据中心?如何将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形成联动,整合出统一的数据中心,形成全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自主化,达到电子政务发展中最终的理想阶段?目前尚未建立其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信息化主管部门推动跨部门的系统建设难度较大,也是造成政务信息化分散建设与水平发展不均的现状。

4. 两化融合程度不高电子政务两化融合程度不高,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三章建设目标根据以上述分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目前政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不足,使电子政务的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 建设统一化,减少重复投入云计算模式通过统筹规划的集中性特征,通过集中化的建设模式可以减少数据中心的重复投资,提高数据中心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减低数据中心在能耗上的各方面问题。

2. 数据集中化,提高政府服务质量通过对政务的集中、数据的整合、以及广泛原始数据的数据挖掘,可以将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要求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抽离,更有针对性的了解社会的需求,更好的服务大众。

3. 政务专业化,促进政府部门服务方式和职能的转变在传统数据中心模式下,每个政府部门都需要搭建自己的数据中心和业务平台,是电子政务服务从基础设施到最终服务的所有资源建设和提供者。

通过云计算对电子政务的改造,可以帮助政府各个部门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服务建设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政府部门将成为电子政务云云平台的服务享受者,通过对平台之上业务专注,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政府的职能和人才的资源,充分为人民服务。

第四章整体设计1. 规划原则电子政务云平台规划将遵循以下总体规划原则:✧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原则以广义的电子政务需求为驱动进行总体设计,通过实际运行效果分步推进并不断完善总体设计。

对安全和标准规范等事关全局的技术内容,尤其要强调兼顾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

先统一建立必需的接口标准最小集合,进而在项目实践中提炼出标准体系,而不是一开始就求大求全。

同时,尽量利用适合本规划目标的国家已有的相关标准法规。

✧集约化原则通过建设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为电子政务应用、公共服务类应用提供集中运营管理的公共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以云计算为核心实现”共性平台+应用子集”集约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标准化原则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所需的设备均应该采用国际工业化标准生产,满足各个方面的标准规范。

充分保重未来扩展时的兼容性和采购来源的多样化。

✧以增量带动存量原则电子政务云平台的规划以新系统建设与旧系统更新作为入手点和扩展方式,不要求所有系统的同时建设,以增量带动存量,循序渐进,不过度发展。

✧以小到大原则以弹性的设计从小入手,根据实际的需求逐渐扩展规模。

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的降低城市云投资的成本。

规模按需扩展。

2. 顶层设计电子政务云平台将按照基础设施、应用、数据和管理四个层次做整体的统一规划,逻辑图如下:2.1. 基础设施集中规划电子政务云的基础建设将摒弃传统电子政务分散、独立建设的思路,对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而每个政府部门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提出对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申请,并获得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权。

基础设施集中的规划,将进一步释放政府部门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传统架构下的信息中心云计算技术的新一代信息中心•业务负载与物理资产紧密耦合且互相独立,数据中心被切割成多•硬件平台虚拟化和自动化;•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都在个IT孤岛,资源无法共享,整个IT 基础架构效率低下;•IT基础架构缺乏弹性,无法根据业务需求动态化调整资源供给,难以满足IT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又常常会造成资源的浪费;•IT基础架构响应需求的时间过长,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影响企事业单位的真正业务开展;•管理难度越来越高,数据中心无法实现更高的自动化,运维成本无法降低;•每年的硬件投入无法预测,或者是硬件成本计划过高,投资保护无法得到控制一个统一管理、分配的资源池中,底层硬件资源可高度共享,提高了IT基础架构的效率;•根据业务要求具备弹性的伸缩能力,拥有灵活的可适应性;•极其快速的工作负载置备,让业务快速开展起来;•侧重在满足业务的服务上,为应用程序屏蔽底层硬件架构的复杂性;•可控的投资成本,更高效的投资保护通过以上基础设施规划,逐渐将各个委办局的机房逐步统一到电子政务云平台,统一采购、部署、分配、管理,获得灵活、高效、低成本的智能硬件平台。

2.2. 政务数据逐步整合在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下,各个业务平台后端是根据不同业务划分的数据空间。

不同的业务平台之间可能会有业务的重复或数据的重复,却没有数据的共享和比对。

在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整体规划中,我们要搭建一套更加统一的资源库和数据共享平台,各个业务平台通过政务数据总线将数据集中到数据统一资源库中,形成电子政务信息的数据整合,从而提高业务的更广泛性和数据的重复利用性,降低业务投入和数据获取成本。

统一的政务资源库根据前端业务和应用的不同,生成两种不同开放级别的资料库,即支持公共资源目录的公共资源库和支持交换服务目录的交换资源库。

通过统一的资源和数据集中,一方面使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可以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和保护,另一方面,数据的整合的目的从资源的角度来考虑,是数据共享的基础。

统一的信息资源库的信息来源于电子政务的数据采集者,每个政府部门通过各自的数据采集和生成,将可共享的数据通过政府部门间的数据总线提交到数据的共享平台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复用,保护政府投资,提高数据的价值。

第五章建设内容1. 云中心设计方案整个部署架构包括从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内外网数据交换摆渡区、县区接入等全面为电子政务云保驾护航。

1.3. 内外网数据交换摆渡区架构设计1.4. 县区接入设计其中在应用资源上采用物理机与虚拟机并行的运作方式,而云计算中心所有的关键数据将统一存放在系列存储阵列和存储系统上,选用业务领先厂家的统一管理计算、存储等平台资源。

管理平台不仅能够对平台的资源进行管理,并能提供对人员、对项目和事务的统一管理。

以下是对云平台核心区域的设计。

总体框架核心部分有如下几个模块:(1)应用资源区:将物理主机进行资源池化,生成大量的虚拟机,用来承载大部分的前端和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以及小型应用系统(前端、中间层和数据层在同一主机上),此区域将是计算资源池的主要区域;(2)数据资源区:用来承载较大型的数据库主机或者数据库集群,保证强大的数据处理性能;(3)运维管理区管理区:用来部署云计算管理平台,实现对云计算的全方位管理;(4)核心接入区:采用万兆网络和安全设备,对资源接入提供服务,互联政务内网和县区接入平台。

2. 应用资源区建设2.1. 架构设计在电子政务的业务类型中,对于应用的需求基本属于两类,一类是应用系统部署,一类是数据存储。

应用系统关系到数据的安全,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保护,采用web防火墙,防护来自外部的应用系统防护。

3.2结构设计3. 数据资源区建设3.1. 架构设计应用资源区是大尺度的数据中心,所以云计算中心的设计也要基于数据中心不同业务类型与需求分别设计。

云计算中心中,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依旧主要为:数据库业务系统、普通业务系统以及密集型计算业务系统的计算需求。

对于这些数据资源,需要进行安全防护,保护数据资源不被外部窃取。

4.2架构设计4. 运维管理区建设4.1. 需求分析较之传统的数据中心,云的管理更为复杂,要求也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