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原因分析
2023年国内豆粕市场后市分析

国内豆粕市场后市分析进入9月份之后,国内豆粕市场一改疲软态势,开头发生明显好转。
原来,长期以来由于选购谨慎,各地饲养厂家豆粕库存就特别低,传统的养殖需求旺季的来临,使豆粕选购倍感紧迫,豆粕需求有放量增长的趋势。
近期大连期货豆粕交割日期的接近,又引导大批量豆粕流入期货市场,在前期豆粕价格低迷时,国内又有相当数量的豆粕用于出口,不少大型油厂豆粕供应已经消失紧急局面,山东及华东一些油厂销售订单已经排到9月下旬,油厂多欲伺机提价。
进入本周国内各地豆粕价格上涨不断加速,9月6日,部分油厂曾一天两度提高报价,东北地区豆粕价格已跃上2500元/吨以上,华北地区豆粕(43%蛋白)价格由2500-2510元/吨上涨到2560元/吨,山东地区最高价达到2580元/吨,向2600元/吨一线看齐,中原、华东、华南等地豆粕销售价格已经超过2600元/吨,油厂纷纷将目标价位设定到2700元/吨左右。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大有一发不行整理之势,不过,在此笔者还是要奉劝业内人士不要被市场利多冲昏了头脑,由于有证据显示,本次豆粕上涨行情可能具有短暂性,详细分析如下:一、浩大的豆粕期货交割,终将给市场形成压力如上所述,本次国内豆粕需求大增、行情上涨的主要缘由之一,就是大连豆粕期货交割接近,不少油厂都有繁重的豆粕交割任务。
张家港及连云港油厂分别有3万多吨及4万吨豆粕的期货交割任务,其他一些油厂也有类似状况。
短期内,国内豆粕期货的大规模交割,不免会给市场造成供应相对紧急的状况。
不过,也应当看到,如此巨量的豆粕交割后最终还要回归现货市场,9月20日之后,大量期货豆粕的集中流入也将给现货市场形成压力,将可能有效地阻挡豆粕价格进一步上涨。
二、进口大豆库存压力依旧很大,油厂相继开机将增加豆粕供应量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至今我国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仍保持在300万吨以上,9月份中国仍将以装运南美大豆为主,估计到货量在200万吨-220万吨之间。
8月份到目前为止南美对中国总共装出了29船大豆,10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已经由上周的80万吨提高到120万吨,后期随着新船的不断消失,这一数字还会连续扩大。
2023年国内外大豆豆粕市场走势分析

国内外大豆豆粕市场走势分析春节过后,美豆始终维持区间振荡,反弹趋势受阻于980美分。
笔者认为,后期南美大豆创历史新高产量及美豆种植面积维持高位等利空因素或有待于进一步在大豆市场中释放,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美豆保持低位振荡的可能性,豆粕仍有下探的可能。
南美增产已成定局今年南美大豆产量巨大,各机构已经间续上调产量预估,丰产压力连续压制大豆走势。
随着美豆种植期的接近,美豆播种面积预估正逐步吸引市场关注。
且当前产区土壤潮湿,一旦玉米延误播种,种植面积很可能转移至大豆。
Informa公司估计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3110万公顷,高于去年的3090万公顷,后期利空因素有待连续释放。
目前市场正在等待3月底USDA的大豆种植意向报告,投资者应关注该题材对大豆走势的影响。
港口库存维持高位目前,国内主要港口大豆上月结转库存约488.8万吨,现港口库存约487.8万吨,目前本月到港量119.2万吨,本月预期到港量350万吨。
港口库存维持高位且相对过剩,油厂面临较大压力。
国家发改委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8日,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猪肉(精瘦肉)零售价格连续下跌。
随着猪粮价格比靠近5.5∶1的警戒线,养猪生产已处于轻度亏损阶段,养殖户补栏乐观性下降,对豆粕价格也形成肯定压制。
但随着气温的回暖,水产养殖将步入新季,饲料企业对在水产饲料中占有较高比重的棉粕、菜粕需求将稳步上升,而目前国内棉菜粕的供应却特别紧缺,棉菜粕价格保持相对坚挺。
当前,国内豆粕、棉粕、菜粕的均价分别约为3184元/吨、2779元/吨、2317元/吨,依据饲料中植物性蛋白原料肯定程度上的可替代性和性价比优势,棉菜粕价格的坚挺将在肯定程度上限制豆粕跌幅。
基金套利交易活跃据CFTC近期持仓报告,商品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及期权市场上的净多单减持2677手至16502手,在豆粕市场上的净多单减持6973手至21562手,在豆油市场上的净多单增持6214手至25336手;指数基金在大豆、豆油市场的净多单分别增持606手、5340手。
豆粕back原因

豆粕价格下跌的原因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前期豆粕价格上涨过多,技术性回调。
2. 现货市场豆粕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下跌。
3. 需求方面,尤其是养殖业方面,对豆粕的需求不足,或者需求下降,也有可能导致价格下跌。
4. 利率政策,一般情况下,收紧银根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比如加息,就会导致抽水效应,也会影响豆粕期货价格导致下跌。
5. 大豆供应充足:豆粕的原材料大豆的供应情况是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豆供应充足会导致豆粕的价格下跌。
6. 生猪存栏量减少:豆粕是生猪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生猪存栏量减少会导致豆粕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豆粕价格下跌。
7. 猪肉价格下跌:猪肉价格下跌会导致生猪饲料需求减少,从而导致豆粕需求下降,豆粕价格下跌。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豆粕价格,如国际贸易政策、天气等。
请注意,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因此具体价格走势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影响豆粕价格的因素

对影响豆粕价格变动几个因素的分析1.豆粕供给因素分析豆粕生产和消费情况、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情况已经作了介绍,这些因素都是影响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
豆粕供给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a、前期库存量,它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价格上涨,供应充裕价格下降。
b、当期生产量。
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
c、豆粕的进口量。
我国即将加入WTO,豆粕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豆粕进口国,国际市场对国内豆粕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应尽可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国际价格水平,进口政策和进口量的变化。
美国是主要的豆粕出口国,每周四美国农业部发布出口销售报告,其中有美国豆粕出口数据,包括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数据,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分析豆粕供求情况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储存时间较短。
在南方,豆粕的储存时间一般为3~4个月,而在北方可储存8个月左右,从而使豆粕在现货市场上周转很快,贸易商都希望在短期内完成交易。
一旦储存时间过长,豆粕质量发生变化,厂家只能降价销售。
豆粕储存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一旦出现集中供货的情况,豆粕的区域性价格就会立即下跌。
例如,进口豆粕集中到货,会影响进口口岸周边地区的供求关系,导致豆粕价格下跌。
豆粕储存时间短,一方面促进了豆粕的市场流动,另一方面也造成豆粕价格波动频繁。
此外,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还有:国内大豆加工能力,替代品(如其他饼粕、玉米等)的相对生产成本等。
2.豆粕需求因素分析豆粕需求通常有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及期末商品结存量三部分组成。
a、国内消费量。
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影响豆粕国内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有:国内饲料工业发展情况,消费者购买力的变化,人口增长及结构的变化,政府鼓励饲料工业发展的政策等。
b、出口量。
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出口量的增加会减少国内市场的供应;反之,出口减少会增加国内供应量。
2023年豆粕需求及价格走势分析模板

国内豆粕价格常常与豆类价格波动保持一致,但波动程度较小。 国际大豆价格上涨时,豆粕价格也呈上升趋势。 2021年,豆粕价格受国际大豆供应短缺和国内需求增长的影响,出现明显上涨。
豆粕价格波动原因
1.豆粕需求大增,畜牧养殖业推动饲料原料需求
国内豆粕需求量大增:豆粕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需求量不断增长。根据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猪肉产量的恢复增长,使得豆粕需求量迅 速上升。
豆粕需求对价格有重要影响
豆粕
豆粕需求对价格有重要 影响,其需求量的变化 将直接影响大豆压榨利 润,从而影响豆粕价格
需求
生物燃料
消费行业 饲料行业 价格
4 外部因素对豆粕需求与价格 产生影响
市场背景与趋势
1. 市场背景:豆粕是豆类加工后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它在饲料行 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饲料生 产和消费国家,因此豆粕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需求。据统计, 2019年中国豆粕的总需求量达到了600万吨,同比增长了5%。
3. 价格走势:豆粕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外豆类 产量、动物饲养行业的需求情况、国际贸易关系等。过去几年, 豆粕价格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举例而言,2018年豆粕价格在4 月份达到了每吨460元的高点,然而随着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 争端升级,豆粕价格在6月份跌至每吨320元左右。尽管价格波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豆粕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其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2.中国畜禽养殖业规模扩大,豆粕需求量增长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量呈现稳定增长。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2019 年中国养殖业的饲料消费量达到XXX万吨,较上年增长X%。饲料生产企业对豆粕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以满足养殖业的 需求。
豆粕行情分析

豆粕行情分析豆粕是由大豆经过加工后剩下的固体物质,作为畜禽饲料的一种重要原料,其行情波动对畜禽养殖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国内外市场和政策因素等方面对豆粕行情进行分析。
首先,供需关系是影响豆粕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供需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豆粕的价格走势。
当供应充足、需求不旺盛时,豆粕价格往往会下跌;相反,当供应紧张、需求旺盛时,豆粕价格会上涨。
此外,豆粕的供需情况还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比如在繁殖期间,对饲料的需求会增加,导致豆粕价格上涨。
其次,国内外市场的因素也会对豆粕行情产生影响。
国内市场供应的变动、进出口情况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等都会对豆粕价格产生影响。
国外市场上,大豆产量的波动、国际贸易形势以及国际投资者对农产品市场的投资情况等也会对豆粕行情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动态,以及这些因素对豆粕价格的影响。
此外,政策因素也是影响豆粕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发展政策、农产品价格管理政策以及外贸政策等都会对豆粕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的相关政策调整可能会引起市场情绪的波动,进而影响豆粕价格的变动。
综上所述,豆粕的行情是复杂而多变的。
供需关系、国内外市场以及政策因素等都会对豆粕的价格产生影响。
为了把握豆粕行情变动的趋势,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不断跟踪市场动态、了解相关政策以及熟悉供需情况,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豆粕价格的变化趋势,为畜禽养殖业提供决策支持。
最后,希望相关从业者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供需关系、国内外市场和政策因素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经营策略,提高对豆粕行情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4年豆粕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豆粕市场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对豆粕市场进行了分析,并对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豆粕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
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是畜禽饲料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因此,豆粕市场的情况对饲料行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环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经过对市场数据和趋势的综合分析,本报告对豆粕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市场现状目前,豆粕市场呈现出供需平衡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豆粕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业,尤其是猪肉行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豆粕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市场的发展。
另外,豆粕的价格也相对稳定,不受大的波动影响。
市场趋势未来豆粕市场有望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豆粕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豆粕作为高蛋白的饲料原料,可以提供养殖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能降低饲料成本。
另一方面,豆粕作为大豆的副产品,其市场价格对大豆的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大豆价格的波动,豆粕市场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变化。
影响因素豆粕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大豆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波动。
大豆是豆粕的原料,大豆产量和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豆粕的市场供应和价格。
其次,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豆粕市场的重要因素。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对豆粕的需求将会增加。
最后,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政策支持也会间接影响到豆粕市场的发展。
建议基于以上分析,为了稳定和促进豆粕市场的发展,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参考:1.加强与大豆种植业的合作,确保豆粕的供应可靠性和稳定性;2.提高畜禽养殖业的技术水平,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高对豆粕的需求;3.加强政府对畜禽养殖业的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4.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豆粕市场动态,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结论综上所述,豆粕市场作为饲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畜禽养殖业和大豆种植业密切相关。
未来豆粕的价格趋势分析

未来豆粕的价格趋势分析豆粕是由大豆经过加工压榨而得到的豆渣,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原料。
未来豆粕的价格趋势分析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需求供应关系、大豆产量、国际市场变化等。
首先,需求供应关系是决定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豆粕作为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其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提升和人口增长的推动下,家禽养殖、畜禽养殖等行业对豆粕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豆粕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行业,这些行业对豆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未来豆粕的需求量可能会持续增加,有利于豆粕价格的上涨。
其次,大豆产量也是影响豆粕价格的重要因素。
大豆是生产豆粕的原材料,其产量的增减直接影响到豆粕的供应情况。
大豆种植受到气候变化、病虫害、政策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果大豆产量增加,供应增加,可能导致豆粕价格下跌;相反,如果大豆产量减少,供应减少,豆粕价格有可能上涨。
因此,未来豆粕价格的趋势还需密切关注大豆产量的变化。
国际市场变化也会对豆粕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豆粕是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其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供需关系和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例如,大豆主产国的天气情况、政策制度、进出口关税等都会对豆粕价格产生影响。
此外,国际市场上其他替代品的价格变化也会间接影响到豆粕的价格。
因此,未来豆粕的价格趋势需要考虑国际市场的变化。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豆粕的价格。
例如,国内外经济形势、交通运输成本、人民币汇率等都会对豆粕价格产生影响。
此外,豆粕的质量、品牌等因素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未来豆粕的价格趋势分析需要综合考虑需求供应关系、大豆产量、国际市场变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
只有全面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才能更准确地预测未来豆粕的价格走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供求关系是要紧矛盾———内外盘豆粕现货价格背离缘故分析
春节以来,国内豆粕价格一直跟随CBOT豆价波动。
春节期间CBOT大豆要紧合约反弹了14美分,春节过后,2月底3月初国内华东地区豆粕现货市场随即较节前大涨200—250元/吨,达到2600—2650元/吨。
3月份,国内华东地区豆粕现货上下振荡,月底滑落到2500元/吨左右,但这期间CBOT大豆价格在20美分区间内振荡。
4月10日,CBOT5月大豆较月初下跌了约50美分,国内豆粕货价格即下滑100元/吨到2400元/吨(由于种种缘故,现货商没有做主动调整)。
4月13日在CBOT大豆接着下跌的情况下,国内豆粕现货压力大量积聚,价格快速下滑
到2280元/吨,至4月18日更是下跌到了本次行情的最低点2180元/吨。
随后从5月初到5月21日,CBOT7月大豆大幅反弹上涨50美分,豆粕现货也展开反弹走势。
到5月中旬,价格反弹到2380—2400元/吨,但成交始终不甚理想,2400元/吨那个价格持续了近10天没能被突破。
但在随后的6月份,在CBOT大豆始终振荡上行的过程中,华东地区豆粕,包括国内其他地区豆粕却走出了下跌行情。
在目前CBOT大豆上涨了100美分的情况下,国内豆粕现货却下跌了160元/吨之多,目前华东地区豆粕差不多跌到了2240—2260元/吨。
什么缘故6月份以后国内豆粕现货未能跟随CBOT大豆同步上涨,却走出能够讲是完全相反的行情呢?
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确实是供给大幅大于需求。
且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的情况下,各个油厂为了自己的利益,或选择低价抢占市场或选择提高给经销商的销售返利以提高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
因此在目前的豆粕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会反映出豆粕成本对其的支撑作用。
缘故如下:
1.首先,一个特不简单的道理,假如讲成本对价格有绝对的支撑作用,那各行各业、各油厂都没有必要去在采购等环节中去降低成本,反过来,成本越高越好,因为价格能够卖得更高。
这与市场规律相违背。
2.各家的豆粕成本不一,没有统一标准。
长三角等地区的油厂尽管都使用进口大豆加工豆粕,但大伙儿的大豆成本不可能是完全一样(暂且不考虑豆油的销售价格是否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出来的豆粕成本确信是不一样的。
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要是讲豆粕成本对市场价格有支撑作用的话,各家油厂的成本都不一样,究竟以哪一家的为准呢?在某家油厂认为其销售价已低于成本价,开始亏损的时候,其他的油厂的成本低,接着降价销售豆粕,使进入亏损状态的油厂限产或停产,这种方法能够实现供求的重新平衡。
事实上在目前各方市场格局尚未形成稳定状态之前,油厂即使进入亏损状态也未必就会限产或停产。
因为油厂自己最清晰,假如因为临时的亏损或没有利润就选择过分的限产或停产,失去的会是自己原先的市场份额,即今后有可能的利润。
3.豆粕价格跌破成本意味着油厂亏损。
许多朋友认为价格跌到油厂的成本价,就不应该往下跌了,因为油厂亏损了。
笔者认为,各行各业都会有企业在亏损,榨油行业也不例外,有谁规定榨油企业是不能够亏损的呢?一般行业都会发生亏损,况且榨油行业如此与国内外相关期货、外汇市场有着高度相关联的
高风险行业?况且在目前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如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及珠三角地区,豆粕市场的竞争能够用白热化来形容。
因此豆粕价格跌破豆粕成本专门正常,我们不必大惊小怪。
三、豆粕价格与豆油关系
在市场上,我们经常会听到有投资者在讲,粕跌油涨、油跌粕涨。
这话本身并没有错,特不有道理,但这是有条件的,也确实是讲在成本不变且成本对豆粕价格有支撑的情况上。
假如我们认为如以上第二大点所讲,豆粕成本对豆粕价格没有支撑,粕跌油涨、油跌粕涨也就失去了基础。
另外,油跌,短时刻内并没有改变粕的供求关系。
假如讲油跌使油厂发生了亏损而限产或停产,也依旧首先通过改变粕的供给来支撑粕价的,这在时刻上有滞后性,与笔者的观点没有矛盾。
四、豆粕价格与量价关系
在华东地区豆粕现货从4月18日的2180元/吨相对低点反弹到5月中旬的2380—2400元/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进行如下分析,能够看出来什么缘故价格没能站稳2400元/吨反而下跌。
这一波200元/吨的上涨过程,我们能够分为如下两个时期:以2300元/吨为界,分为2180—2300元/吨时期与2300—2400元/吨时期。
依照对现货市场价格的观看能够得出,前一时期的成交量占了本上涨过程(从2180—2400元/吨的过程)的60%—70%。
对2300元/吨到2400元/吨的上涨过程,我们再分为如下两个时期:
以2350元/吨为界,分为2300—2350元/吨时期与2350—2400元/吨时期。
通过同样的观看能够发觉,前一时期的成交量占了本上涨过程(从2300—2400元/吨的过程)的60%—70%。
也确实是讲随着价格的上涨,成交量在逐步减少。
因为在养殖需求还没在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更多的豆粕成了饲料厂及养殖用户的原料库存,他们通过一个安全库存来衡量自己的库存量,备足了就退市观望。
这确实是现货豆粕的量价关系。
最后,笔者提醒大伙儿(也是笔者始终坚持认为的),分析任何产品的价格,我们都要首先考虑其自身的供求关系,然后才是其他的相关性因素。
养殖户与饲料用户在做采购决策时,应该抓住阻碍价格的要紧因素,把供求关系研究透,同时在采购活动中应该通过一套整体的采购方案并适时调整。
市场变化如此之迅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
豆粕市场的量价博弈(摘自陈特光)
众所周知,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总是受到供需这两个差不多因素的阻碍,豆粕也不例外,否则,抛开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销售或采购操作,必将付出代价。
分析阻碍豆粕价格的供需这两个因素,我认为最终决定豆粕价格的,需求将起决定性作用。
需求量的统计方法在强弱市场中也不一样:在行情看涨时,我们能够将饲料企业库存调为1到1个半月的用量,甚至是2个月;而在行情看跌时,我们只能用10~15d的用量来统计。
1 分析工具:量价双三角形(TVP:Twin-trian-gle for Volume and Price)
假设条件:榨油企业的生产量均匀。
笔者认为:用豆粕的量价来推断现货市场上的价格走势有一定的科学性。
我之因此把“量”放在“价”之前,是因为先有“量”上的变化,才会引起“价”变。
在行情上涨过程中,特不是在中后期,用户大多采购较为慎重,市场上的成交量逐步萎缩,而榨油厂的生产照旧,因此榨油厂的豆粕库存逐步增加。
到行情顶端,市场上的成交量萎缩到极限,而榨油企业的库存量达到最高限。
现在大型榨油企业差不多上大资金运作,大量的库存对他们的资金压力特不大,加上豆粕因季节不一样,库存时刻长短也不一。
因此他们就要出
货,从而出现了市场上的价格顶部(或时期性顶部)。
随着价格的逐步回落,饲料厂及养殖用户由于价格高位时采购量少,库存已所剩无几,因此又会出现慎重购买,这时榨油厂商的库存依旧大,因此价格进一步下滑。
到了一定时候,饲料厂及养殖用户可能价格可不能再进一步下跌,开始放量采购预备库存。
市场上的成交特不大,而榨油厂商的库存也迅速减少到了极限,从而形成市场上价格的底部(或时期性底部)。
用图1来表示,也许会更明白。
以上量价关系是属于比较理论性的,实际市场当中,在价格底部,榨油厂商也许可不能放量销售,而且会采取限量销售等各种政策;反之,在价格顶部榨油厂商想放量销售,但饲料厂及养殖用户可不能大量采购。
因此,成交量最大区域可不能出现在价格的绝对低位,而是离底部不远处,如1/3处比较普遍。
另外在不同的市场时期,该双三角形的相对位置会发生一定距离的移位现象。
如目前的市场情况,如图2所示。
目前市场价格相关于前期高价位已有所下降,然而市场成交量依旧专门小,而各榨油厂商的豆粕(包括榨油厂商所库存大豆折算的等量豆粕)库存量压力照旧专门大。
2 回忆历史:2004年3月份,豆粕价格到达
3 700~3 750元/t高位后滑落的国内成因分析
假如讲豆粕的供给能决定价格走势的话,2004年3月中旬,豆粕出厂报价3 700~3 750元/t,就不应该是最高价,而是象当初大部分榨油厂商依照豆粕成本所进行的预测,应该冲到4 000元/t的大关!但实际上,全国的油厂,在3 700~3 750元/t那个价格成交的数量特不有限,从而价格就开始一路下滑。
其背后真正的缘故是:养殖户与饲料厂用户的需求在成本大幅提高后没有跟上。
其最高能到3 800元/t就不错了,而价格到顶后,滑落的速度将会专门快。
只有一个理由:饲料厂的采购量已减少,他们在慎重操作或观望。
从当时对饲料厂的调查来看,在报3 700~3 750元/t的出厂价时,饲料厂所用的豆粕成本普遍在3 350~3 450元/t,且饲料生产与销售量已有所萎缩。
因此,假如让饲料厂拿3 600元/t以上的豆粕来进行生产,他们大部分会选择临时停产或大幅度缩减产量,以等待饲料涨价。
而饲料产品的价格走势大不同于原料豆粕,大幅度调价或上涨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