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物的移位技术

要 】 筑物的移位 , 建 狭义地讲是讲建筑物从一 处移到 另一处 ; 义地讲 不仅指水 平地 点上 的移位, 广 而且 指建筑物在 竖向的移 位, 包括
基 础 的托 换 、 高程 的 变换 等 。 本 文 的 建 筑 物 移位 技 术指 的 是 后 者 。
【 关键词 】 建筑物 ; 移位技术
科技信息
。建筑与工程。
S IN E&T C N O YI O MA I N CE C E H OL G NF R T O
20 0 9年
第 3 期 1
建筑物 的移位技术
尹 红 霞 赵 志 龙 ( 南省公 路 工程局 集 团有 限公 司第 二工 程处 河【 摘河南 Nhomakorabea 郑 州
4 00 ) 5 0 0
11 筑 物 移 位 技 术 起 步 始 于 2 .建 O世 纪初 欧 美 国 家 . 界 上 第 一例 顶 将 该古 建 筑迁 引 平 移 到 新 位 置 。 世 111 于 1 9 .. 5建 94年 地 上 为 主体 l 2层 , 出 层 面小 塔 楼 总层 数 1 突 8
从 , 建 0 总 欧 美 、 苏 联 等 国 家 相 继 发 展 了 这 项 技 术 。 中 比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工程 层 ( 地 上 一 层 算 起 )地 下 室 一 层 , 筑 总 高 度 为 8 m。 建 筑 面 积 前 其 实 例 有 10 9 1年美 国 依 阿 华 大 学 科 学 馆 整 体 平 移 ,9 2年 英 国一 所 豪 14 02 , 重 约 1 18 35 . 总 m 6万 k 的 大 连公 安 交 通 指 挥 中 心 , N 高低 错 落 , 体 经工 程 技 术 人 员 的 努 力 , 功平 移 了 3 .m。 成 12 华 别 墅 从 波 卡 罗 顿 移 至 10多 英 里 外 的 皮 斯 城 ,9 9年 6月 美 国北 形 复 杂 , 0 19 1 . 移 技 术 的 发 展 状 况 2迁 卡 罗 莱 纳 州 H t rs角 海 岸 一 座 灯 塔 移 动 2 0 at a e 9 0英 尺 .9 9年 丹 麦 哥 19 迁 移 技 术 是 伴 随着 顶 升技 术 而 萌 生 出来 的 可 用 于 一 般 建 筑 迁 移 本 哈 根 飞机 场 候 机 厅 移 动 2 0 m。目前 国 外 累计 完 成 的 移 位 建 筑 物 约 50 3 0余 幢 。 0 4年 之 前 , 位 最 重 的 建 筑 物 ( 尼 斯世 界 纪 录 ) 哥 伦 比 的 又 一 项 新技 术 ,它 突 破 了 保 护 性 古建 筑 的 昂 贵 的迁 移 费用 的 限制 . 20 移 吉 是 开 辟 了 旧 城 改造 及 建 筑 可 动 性 的 新 领域 。 移 技 术 经 过 十 多 年 的探 索 迁 亚 的 库特 考 姆 大 厦 。该 建 筑 物 高 8层 , 7 0 t移 位 距 离 2 m。 重 70, 9 我国建筑物移位技 术始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 后 于 欧 美 . 苏联 与 实 践 , 不 完 全 统 计 , 落 前 据 目前 为 止 已创 造 出多 项 世 界 之 最 : 大 迁 移 建 最 累 8 m, 最 9 m, 等 国 家 近半 个 世 纪 , 是 这 项 技 术 在 我 国 发 展迅 猛 , 头 良好 。 着 国 筑 群 达 7幢 , 计 迁 移 距 离 6 9 换 向 9次 , 远 的 一 幢 迁 移 16 但 势 随 家 建设 的 飞 速发 展 , 我 国有 许 多 建 筑 物 移 位成 功 的工 程 实 例 。 在 换 向 3次 . 速 度 最 快 6 /。 迁 移 最 大 建 筑 面积 3 8 m , 大 旋 转 角 移 mh 5 5 最 0, 90吨 , 长达 8 m。 移 技 术 已 在我 国 最 0 迁 1111 8 .. 9 7年 上 海 外滩 天 文 台平 移 工 程 。利 用 托 盘 工 艺 将 天 文 台 度 为 9 。 迁 移建 筑 物 最 重 50 从 原 处整 体 移 位 到 离 原 地 2 . 位 置 。 这 次 成 功 的 移 位 工 程 . 传媒 福 建 、 东 、 西 、 南 、 宁 、 苏 、 江 、 42 m 被 广 山 河 辽 江 浙 四川 、 云南 等 地 广泛 地 应 用 , 其 经 济社 会 效益 十分 显 著 。 称 为 “ 夏第 一 移 ” 华 。 11 9 2年 晋 江 市 糖 业 烟酒 公 司综 合 楼 成 功 平 移 。 .. 1 9 2 11 9 5年 河 南 孟 州 市 市政 府 办公 大 楼 成 功 平 移 。 .. 1 9 3 11 9 8年 广 东 阳 春 大酒 店 楼 房 成 功 平 移 。 .. 1 9 4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是指在维护建筑物稳定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和增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品质和价值。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建筑物施工和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的技术参数,确保施工和使用过程的安全可靠。
下面是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的详细说明:一、建筑物移位标准1.建筑物移位前应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移位方向和距离,并考虑到周边环境影响和施工条件。
2.建筑物移位必须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并采用专业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和施工质量可靠。
3.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和环境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噪声、震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建筑物移位后,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技术参数,以确保建筑物使用的安全和稳定性。
二、建筑物纠倾标准1.建筑物倾斜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建筑物倾斜程度超过规定范围时,应进行纠倾,以确保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建筑物纠倾前应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纠倾方向和方法,并考虑到周边环境影响和施工条件。
3.建筑物纠倾必须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并采用专业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和施工质量可靠。
4.建筑物纠倾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和环境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噪声、震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建筑物纠倾后,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技术参数,以确保建筑物使用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建筑物增层标准1.建筑物增层前应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建筑物可承受的重量和高度,并考虑到周边环境影响和施工条件。
2.建筑物增层必须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并采用专业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和施工质量可靠。
3.建筑物增层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和环境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噪声、震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建筑物增层后,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技术参数,以确保建筑物使用的安全和稳定性。
建(构)筑物移位技术发展现状

建 (构 )筑物移位技术发展现状摘要:建筑物移位技术是在不妨碍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将建筑物从原址搬迁到新址,以满足城市发展等规划的要求。
它具有节省造价、工期短、环保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针对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我国相关规范及实际工程总结了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并梳理了国内外典型的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新型技术在建筑物移位工程中的应用;最后,对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建筑物移位技术;工程案例;新型技术0引言建筑物移位技术是在不降低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将建筑物从旧址搬迁到新址,以满足城市发展等规划的要求。
建筑物移位包括纵向移位、横向移位、转向移位等方式,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物拆除量、避免重建、减少废物污染,同时可以起到保护历史文物建筑的作用[1]。
国内外建筑物移位技术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史,其中在欧美国家较早推广应用,他们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保护十分重视,将建筑物移位至合适的位置进行利用和保护。
近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大幅度推进,大多城市都会面临着城区道路规划、旧城区改造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
但是,若条件允许,通过建筑物平移技术将这些建筑物平移到合适的位置加以保留,便能得到有效地解决[2]。
以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为基础,同时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方式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移位,保证其完整性;这让城市在规划过程中能更灵活,同时更加有效地保护有价值的建筑物,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于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我国相关规范及实际工程总结了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并梳理了国内外典型的实际工程案例,回顾了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发展现状。
最后,介绍了两种新型技术在建筑物移位工程中的应用。
1原理与关键技术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基本原理为:通过现有建筑物加固,在保障建筑物安全的基础上,依据托换技术使移位部分与基础脱开,将建筑物分离成移位部分和基础部分,使移位部分具有移位的条件;再将具有足够刚度的上轨道梁安装在移位部分下部,并设置合理的路线安置好能够保证移位部分稳定的下轨道梁,形成轨道系统;最后通过提升、滑道推拉等技术手段,形成牵引系统,能够迁移建筑物到达预定位置[3]。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是指在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等工程时,需要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1. 基础工程标准:对于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工程,需要进行基础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
相关标准包括地质勘察、基础设计和基坑支护等方面的标准。
2. 结构工程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后的结构必须符合结构工程标准。
包括建筑物的荷载计算、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标准。
3. 施工工艺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施工工艺标准。
包括建筑物的拆除、移位、加固、纠偏和增层等工艺标准。
4. 安全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工程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包括安全施工和建筑物使用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5. 环境保护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工程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噪音控制、粉尘控制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标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涉及其他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在进行相关工程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整体移动们案例

建筑整体移动们案例
建筑整体移动们案例:
整体平移施工,在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始移位。
横向移动时,楼体两侧设10个推动点(北5个牵,南5个推),每个推动点安放一台千斤顶。
平移过程时前、后操作人员要有专人指挥,并设总指挥,使前后操作人员动作协调一致。
纵向移动时,楼体两侧设14个推动点,行走过程要设专人指挥。
因就位新址与原其他厂房相邻,要设专人观察。
楼体平移过程设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方向及速度的控制,并对楼体的垂直度进行观测,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楼体就位后的连接,楼体就位后,在各支点处及上、下滑道梁之间浇灌细石混凝土,将上、下滑道梁连成整体使其能够共同受力。
经检查,未发现结构构件有破坏的现象,平移工程顺利竣工。
该建筑平移工程为业主节约了大量资金,节约工期10个月,充分显示出建筑物平移技术在城市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省时、增效。
结语,通过该建筑物整体移动施工,技术得到改进,为砖柱承重结构的移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而且将整体滑道改为滑点,节约了大量的型钢,节省了资金。
由于就位基础比原基础改善,现业主将楼体又增高一层,作为商业网点营业,业主取得了十分可观的利润。
竣工后一年的沉降观测,未发现不均匀沉降。
工程受到了业主的好评。
第7讲 建筑物移位技术

3
4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1建筑物移位技术的设计内容
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特殊建筑物的 整体移位应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整体移位工程的设计包括: ① 新基础设计 ② 结构托换设计 ③ 移位轨道设计 ④ 移动系统设计 ⑤ 就位连接构造设计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ymax =
− q 1 − e k
y=
P 3 +( P 2 +P 4) e 2k
β
β L0
2
−βa
( cosβa+sinβa) +( P ( cos2βa+sin2βa) 1 +P 5) e
−2βa
cos
β L0
2
最大沉降差为:
∆ymax = ymax − y = q q −β L0 q − β L0 βL + e cos β L0 − e 2 cos 0 2k 2k k 2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5建筑物移位的就位连接构造
2. 框架柱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 ① 基本构造 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是一种常规的就位连接方法,做法 是直接将柱底钢筋和新基础内预埋钢筋焊接,然后浇筑混 凝土的连接方法。 ② 扩大基础法的设计 1)设计要求:节点浇筑的混凝土能够承担柱下竖向荷载; 柱中的纵筋在连接节点处具有足够的锚固能力;节点混凝 土足够承担水平剪力。 l0 = lw +10 2)纵筋最小焊接长度: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3. 轨道基础的设计内容:
① 确定截面形式和尺寸; ② 轨道基础变形的验算; ③ 轨道基础的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④ 轨道基础底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冲切验算。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的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
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
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
(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
(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的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
3、工艺原理(1)利用先施工的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的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的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
(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的整体。
托换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组成。
(3)在托换梁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滚轴,当施加的外加动力克服阴力后,即可实施水平向移位。
在建筑物与就位处之间设置临时平移轨道,在就位处建造永久性基础,使建筑物水平向移位至就位处。
(4)在托换梁与基础之间安置千斤顶后,当顶升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即可实施垂直直向移位。
(5)建筑物就位后进行可靠的连接处理。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一、移位工程建筑物移位工程是指将建筑物从一个位置整体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工程。
在移位工程中,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确定建筑物可移位性评估,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可进行移位工程。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移位方案,包括移位轨道设计、移位机械选择、移位过程中的结构加固等。
3.严格执行移位施工操作,确保建筑物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损坏,同时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和精度的要求。
4.完成移位后,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
二、纠倾工程建筑物纠倾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建筑物倾斜的部分进行纠正的工程。
在纠倾工程中,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确定建筑物纠倾可行性评估,对建筑物的倾斜程度、结构、基础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可进行纠倾工程。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纠倾方案,包括纠倾方法选择、施工顺序、结构加固等。
3.严格执行纠倾施工操作,确保建筑物在纠倾过程中不发生损坏,同时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和精度的要求。
4.完成纠倾后,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
三、增层工程建筑物增层工程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物的承重结构情况下,增加建筑物的楼层数或高度。
在增层工程中,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确定建筑物增层可行性评估,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可进行增层工程。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增层方案,包括增层结构设计、基础加固、施工方法等。
3.严格执行增层施工操作,确保建筑物在增层过程中不发生损坏,同时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和精度的要求。
4.完成增层后,对建筑物的结构、基础、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确保建筑物安全可靠。
四、改造工程建筑物改造工程是指对原有建筑物进行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改造,以满足新的使用需求。
在改造工程中,应遵循以下技术标准:1.确定建筑物改造可行性评估,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是否可进行改造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移位技术
9.4.1 技术内容
建筑物移位技术是指在保持房屋建筑与结构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的既有建筑保护技术。
建筑物移位具有技术要求高、工程风险大的特点。
建筑物移位包括以下技术环节:新址基础施工、移位基础与轨道布设、结构托换与安装行走机构、牵引设备与系统控制、建筑物移位施工、新址基础上就位连接。
其中结构托换是指对整体结构或部分结构进行合理改造,改变荷载传力路径的工程技术,通过结构托换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为安装行走机构创造条件;移位轨道及牵引系统控制是指移位过程中轨道设计及牵引系统的实施,通过液压系统施加动力后驱动结构在移位轨道上行走;就位连接是指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原建筑与新基础连接成为整体,其中可靠的连接处理是保证建筑物在新址基础上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9.4.2 技术指标
采用建筑移位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依据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9及《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CECS225进行,变形监测做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执行。
9.4.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或历史价值的既有建
(构)物的整体移位,对于这些既有建(构)物因规划调整、小区平面布置改变等原因,需整体从原址移位到附近新址,其移位方式包括平移、旋转及局部顶升。
可考虑进行移位的建(构)筑物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包括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其他构筑物;古建筑、历史建筑与特殊建筑。
9.4.4 工程案例
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综合楼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移工程、泉州佳丽彩印厂专家楼平移工程、北京英国大使馆(国家一级文物)整体平移工程、济南宏济堂历史建筑整体移位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