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在宁波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平衡计分卡模型在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模型在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模型在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摘要】绩效评价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许多高校已把绩效评价用做战略实施的工具,而在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中运用平衡积分卡模型,可以使高校明确本校的战略任务,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实施步骤;指标设计0 引言绩效评价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许多高校已把绩效评价用做战略实施的工具,因为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战略管理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使学校的发展充满活力和后劲。

通常,高等院校都会制定长期和短期的战略发展规划来指引组织未来的发展。

但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1],不仅仅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更重要的是战略如何被执行和如何来对战略结果进行评估,而这两个阶段在高校战略管理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出现“重规划、轻执行、少评估”。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2]来优化高校的战略管理过程。

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作为一种综合业绩评价体系,是由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创建的,他们将影响公司运营的主要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即财务状况、顾客满意度、内部流程及组织的学习和提高等,并针对这四个方面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价企业业绩。

平衡计分卡“不仅仅是一项绩效衡量工具,更是一项战略管理工具”[3]。

1 高校绩效评价现状1.1 绩效评价制定缺乏战略性我国现行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一般着重短期目标的实现,忽略了战略远景,不能有效支撑高校发展战略,远不能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目标及要求,不利于学校长远发展。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起源于1990年代的哈佛商学院。

它的提出是针对公司过去仅凭财务数据的管理方式,而忽视了组织的其他重要部分(如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从而导致了企业发展上的不平衡。

平衡计分卡提出了“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综合指标来衡量整个企业的绩效。

在高校辅导员的考核中,平衡计分卡也能起到相似的作用。

具体而言,一份完整的平衡计分卡包括四个方面的指标。

第一,学生满意度。

它反映了辅导员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的满意度包括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心理卫生服务、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方面的满意度。

通过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评价,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参考。

第二,责任完成情况。

通过评估辅导员的责任完成情况,可以了解辅导员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

这方面的指标包括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评价。

第三,个人发展与成长。

辅导员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的专业人士。

通过考核辅导员的个人发展与成长状况,可以看出辅导员是否有不断的进步和突破。

这方面的指标包括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评价。

第四,团队合作。

辅导员工作需要与学校、教师以及其他辅导员密切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考核团队合作时,可以评价团队效率、团队协作以及团队贡献等方面的指标。

在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辅导员考核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指标的权重比例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得到合理的体现。

二、指标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学生从事不同专业时,辅导员工作任务的不同,其权重也应作相应调整。

三、通过不断评估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可以针对性地对辅导员的弱项进行改善和加强,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学生满意度。

四、辅导员考核需要进行正式的工作记录和档案管理,以便于管理层能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督。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平衡计分卡来提升高校绩效管理的效果。

在首先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特点,以及我国高校绩效管理的现状。

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探讨了影响其应用的因素。

在结论部分对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利用平衡计分卡来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高校绩效管理、应用研究、基本原理、特点、现状分析、应用实例、影响因素、实际效果评价、发展趋势、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高校在绩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指标过多、评价标准不统一、管理体系不健全等。

研究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和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特点,可以为我国高校提供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高校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与发展,提高高校整体绩效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效果,旨在为高校领导者提供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和决策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对高校管理运作的影响;2. 探讨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与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3. 分析我国高校绩效管理的现状,揭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实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5. 研究影响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因素,包括制度、文化、领导支持等方面的影响因素;6. 评估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实际效果,探讨其对高校绩效提升和管理改进的作用;7.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高校绩效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平衡计分卡在宁波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平衡计分卡在宁波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平衡计分卡在宁波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高等教育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来指导高校的发展。

学校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但是其组织性和竞争性与企业有很多共同之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战略定位、战略执行等问题,在高校发展中也存在。

从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绩效考核的应用力度和推行范围还十分有限,高校绩效考核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现行的考核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严重制约了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和高校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更需要在高校中大力推行,改变目前对教师实行的单一绩效考核,建立起全面、高效的绩效考核系统,促成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先进的绩效考核对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有着积极作用。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工具也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绩效考核中,是高校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科学的高校绩效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要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出高校真实的绩效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校的高绩效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充分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要,同时,高校也有责任努力使大学生参与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来。

通过借用平衡记分卡,可以深入到高校运作的过程中,发现高校内部管理能力与为大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改进高校绩效的目的。

当然,在把平衡记分卡应用到高校时,与在企业应用时不同,其战略制定和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各方面具体内容的确定都要围绕高校的特点进行,充分体现高校的非营利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储备基地,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体,因此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便成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

如何做好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教师的潜能,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探讨的文献综述

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探讨的文献综述

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学年论文题目: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探讨的文献综述姓名:朱琳学号:js1002444 专业:财务管理班级:10金审财管4班指导教师:钟宜彬职称:讲师二0一三年八月三十日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探讨的文献综述10财管4班js1002444 朱琳【摘要】自从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发明平衡计分卡(BSC)以来,平衡计分卡被广泛的用于各个领域。

关于开拓平衡计分卡运用的判定与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给予了自己的认定与分类。

如今平衡记分卡已经被大多数的企业所接受,成为其内部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战略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工具。

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内涵和发展历程入题本近年来年国内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期刊和著作为基础,梳理、总结了平衡计分卡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

从而探寻真正适合我国企业推广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途径。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BSC) 战略管理绩效考核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更多的考虑绩效考核评价的体系,希望通过运用科学、全面、效率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组织的效率性,员工的积极性等一系列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考核管理。

绩效评价体系,就是以实际的业绩效果为考核评价依据的价值衡量体系。

目前使用的比较广泛的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平均权益乘数、综合评分法、平衡记分卡、EVA综合记分卡等。

其中平衡记分卡已经被大多数的企业所接受,成为其内部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战略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工具。

平衡记分卡自创立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肯定,并且在以后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中不断的更新、改进与完善。

我们研究的就是平衡记分卡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的应用状况,它还存在的哪些地方来改进提高,以至于更加契合企业的绩效评价。

一、平衡计分卡的由来最早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文章,源于创始人卡普兰1992年在哈佛商业评论(HvarardBusinessRveeiw)发表的一篇论文:平衡计分卡一提高业绩的衡量方法(TheBalnaeedSeoereard-MeasuresThatDrivePeorfmrnaee)是将平衡计分卡作为新一种业绩评价方法介绍的。

平衡计分卡文献综述

平衡计分卡文献综述

平衡计分卡文献综述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从多个方面评估绩效,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一、概念平衡计分卡是由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绩效管理工具。

它突破了传统财务指标的限制,将企业绩效评估从单一的财务角度扩展到包括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通过平衡计分卡,企业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维度的指标,实现全面的战略管理。

二、发展历程平衡计分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它被视为一种衡量财务和非财务绩效的方法,用于解决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绩效的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意识到平衡计分卡还可以用于制定战略目标、激励员工和改进业务流程。

因此,平衡计分卡逐渐从一个绩效评估工具发展为一个战略管理工具。

三、应用平衡计分卡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战略目标。

通过分析客户需求、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的需求,企业能够确定出符合市场需求、提高内部效率和促进员工发展的战略目标。

平衡计分卡可以用于激励员工。

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个人绩效目标,企业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战略实施中。

同时,由于平衡计分卡能够全面评估绩效,员工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对企业整体目标的贡献,从而更好地调整工作方向。

平衡计分卡还能够帮助企业改进业务流程。

通过对内部流程的评估,企业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平衡计分卡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业务流程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平衡计分卡也可以用于评估企业的学习与成长。

通过对员工培训、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评估,企业能够了解自身是否具备持续创新和学习的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总结起来,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通过综合考虑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多个维度的指标,帮助企业制定战略目标、激励员工和改进业务流程。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摘要:文章主要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特点,尝试引入企业广泛流行的平衡计分卡考核指标设计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绩效考核; 高校辅导员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重要职责,其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就育人而言,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线,“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

因此,对辅导员实行绩效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关系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高校培育人才的社会责任的实现。

但传统的绩效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不适用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辅导员团队绩效管理。

而平衡记分卡不仅提供有财务性纬度指标,同时有顾客纬度、内部业务流程纬度、学习与成长纬度等,以弥补财务纬度的不足,并通过各个纬度的因果关系最终促进核心纬度。

所以,较之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更适用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绩效管理。

因此,笔者尝试将平衡计分卡这种绩效管理工具引入辅导员管理中,为辅导员绩效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多次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育人根本,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然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参与者,一些高校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认为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人事档案的日常管理及从事一些行政工作,而认为绩效评价只不过是一年一度的年终教职员工的考核。

重视度不高必然影响执行力,年终考核过于形式化,以至考核本身、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不大。

(一)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

高校大多数人对绩效管理认识是不足的:一部分人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对辅导员的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做好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年终考核等一系列行政管理工作;另一部分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根据年初下达给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对照每个人的指标完成情况年终进行考核。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的应用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组织全面地评估自身的绩效,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实现目标。

在高校辅导员考核中,平衡计分卡可以被应用于评估辅导员的工作表现,从而更加客观地衡量其工作质量和绩效。

一、背景介绍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方式往往比较模糊和主观,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采用平衡计分卡来进行辅导员考核,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他们的工作表现,促进其持续改进和提高工作绩效。

1. 财务绩效2. 客户绩效客户绩效主要关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程度。

辅导员应该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和学生意见反馈,可以对辅导员的客户绩效进行评估。

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定期的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从而了解学生对于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情况。

3. 内部业务流程绩效内部业务流程绩效主要评估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效率和流程是否合理。

辅导员工作的内部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咨询服务、学生辅导、心理疏导等。

内部业务流程绩效的评估可以通过辅导员工作日志、学生反馈以及辅导员所在部门的评估等方式来进行。

4. 学习与成长绩效学习与成长绩效主要考察辅导员在工作中是否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高校辅导员应该始终保持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且积极参与学校及院系组织的培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学习与成长绩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的次数、获得的证书和学术成果等来进行评估。

1. 全面性平衡计分卡可以全面地评估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方面,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辅导员的工作情况。

辅导员的工作绩效不再局限于客观指标,而是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来进行评估。

平衡计分卡通过量化的指标和客观的数据来评估辅导员的工作表现,避免了主观评价的偏见和不公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平衡计分卡在宁波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1.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外研究现状平衡计分卡源自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诺顿研究院大卫·P·诺顿在1990年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的以财务数据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使组织的战略转变为行动。

平衡记分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

它是一种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一方面强调对财务业绩指标的考核,另一方面也注重对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根据组织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采取的战略,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卡普兰和诺顿(1996)继续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第三篇关于平衡计分卡的论文,一方面重申了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对于企业战略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中吸取精髓,在论文中解释了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与绩效管理工具的框架,该框架包括设定目标、编制行动计划、分配预算资金、绩效的指导与反馈及连接薪酬激励机制等内容。

同年,他们还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专著《平衡计分卡》,该著作更加详尽地阐述了平衡计分卡的上述两个方面。

随着平衡计分卡在全球的风靡,卡普兰和诺顿(2001)在总结众多企业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出版了他们的第二部关于平衡计分卡的专著《战略中心组织》。

在该著作中,卡普兰和诺顿指出企业可以通过平衡计分卡,依据公司的战略来建立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模式,要让企业的核心流程聚焦于企业的战略实践。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孤立的部分,他们彼此之间具有特定的因果关系。

对数百家公司的研究使卡普兰和诺顿认识到,战略管理指南莫过于执行战略,而执行战略指南莫过于是员工懂得战略。

只有每个人都领会了公司的战略,整个企业才能变成一架协作有序,不可阻挡的战略机器。

平衡记分卡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和公共部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2国内研究现状通过借用平衡计分卡,深入到高校运作的过程中,发现高校内部管理能力与为大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改进高校绩效的目的。

当然,在把平衡计分卡应用到高校时,与在企业应用时不同,其战略制定和顾客、财务、内部过程、学习与成长等各方面具体内容的确定都要围绕高校的特点进行,充分体现高校的非营利性,这与其在私人商业机构应用时的利益驱动动机有很大不同,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产业化的误区。

就我国目前的高校绩效管理的建设情况来看,尚处于被称为绩效评价的阶段。

大量高校在尝试推行绩效管理时,常常陷入困境,这种现状与我国目前的高校管理现状有关,尤其是我国高校的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理论及工具的指导。

高校绩效评估是由企业绩效评估演变而来的,是企业绩效评估在高校管理中的借鉴和发展。

这种借鉴和发展是由高校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具有的同一性所决定的。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改革、目标选择和管理监控的“信息源”,而不是一种“我可抓住你的辫子了”的惩戒方式。

芦勇(2010)提出绩效指标的体系更应强调一种“均衡”的理念。

对于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强调“平衡”、“统筹”理念,既考虑短期与长远、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平衡,也强调通过教师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推动学校的发展。

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可以从内外四个层面关注高校绩效。

顾客层面展现了高校通过提供高等教育服务所产生的结果,这个层面是高校的外部层面,实际上也就是大学生层面。

相对于大学生层面来说,财务层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层面是内部层面,四个层面通过逻辑推动关系形成一个整体。

肖陆军(2006)通过对四个层面的研究,指出高校要以服务学生为导向,改进高校绩效框架,通过分析高校绩效的改进要素,确定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从而确定高校实际绩效和期望绩效差距,根据高校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认为,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可克服地方高校传统管理衡量的不足,以使地方高校内涵建设管理的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间不脱节,从而使学校能按计划实现战略和战术诸目标。

这一观点由惠曦、王瑶(2009)提出,要实现这个管理设想,首先,对地方高校内涵建设诸控制指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分类;其次,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地方高校内涵建设诸控制指标进行管理。

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地方高校内涵建设诸控制指标的管理,又必须分清各层面控制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平衡计分卡解决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间的脱节;地方高校战略规划目标值管理前提和关键是战略和战术目标的描述、衡量。

平衡计分卡有助于提高高校科学发展战略的执行力。

平衡计分卡可以为高校绩效管理提供战略框架,杨诚(2007)对高校战略管理的因果关系进行假设和验证,可以促进组织学习,为协调组织和消除壁垒提供润滑剂和粘合剂,同时,平衡计分卡的一票否决机制可以制约高校的短期行为。

平衡计分卡的这些优势十分符合我国高校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需要。

针对现在很多高校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倾向或误区,高校应在绩效考核中引入一些关注长期发展的指标。

所以说,运用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系统,是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白延静(2009)认为,高校管理者有必要参考绩效改进计划,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与培训计划。

根据不同教师,不同情况和不同的绩效评估结果,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师学历培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教师教育理论等培训。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绩效素质,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只有提高了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才真正达到了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评价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绩效管理中,并利用区间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化计算,可以促进高校短期规划和长期战略目标相互统一,使高校全面、客观、深入地开展绩效评价,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高校管理创新产生积极的意义。

张超豪(2010)指出,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绩效管理的有力工具,能以学校战略为导向,寻找能够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与关键因素密切联系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监测,衡量实施过程的状态并采取必要的修正,以实现绩效的持续增长。

认为要使高校层面的平衡计分卡真正发挥作用,管理要以战略为核心是关键。

因此,首先应正确理解战略的含义。

战略是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方包括代表国有出资人的高校、学生、教师、社会等。

杨昕(2010)借鉴国外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大学的发展目标也必将是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一身的先进的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

高校的战略既要考虑体制因素,如对科研的重视,以达成大学知识创造的责任和目标;也要考虑市场因素,如教学产品(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目前高校实行绩效管理存在重考核,轻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片面性太强,沟通意识淡薄,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性不足,绩效考核反馈机制滞后等问题。

根据以上问题,张啸(2010)提出要加强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的培养,绩效考核的指标应该客观和公平,同时,加强绩效管理过程中以及结束后的沟通,建立健全的绩效反馈制度。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水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将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将有利于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更是为高校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2.参考文献[1]芦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2]肖陆军.论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0) [3]惠曦,王瑶.平衡计分卡在地方高校内涵建设管理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9(7)[4]杨诚.平衡计分卡与高校绩效管理创新〔J〕.会计之友(上),2007(1)[5]白延静.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探究〔J〕. 管理观察,2009(4)[6]张超豪.平衡计分卡环境下的高校绩效指标研究〔J〕.会计之友(上),2010(5)[7]杨昕.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8]张啸.关于我国高校教师绩效管理问题的探讨〔J〕. 咸宁学院学报,2010(7) [9]张涛.高校教师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J〕. 高教论坛,2008(5)[10]陈守银,朱庆海.试论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5)[11]李明,胡春春.高校教师教学绩效管理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 [12]吕春霞.试析绩效沟通对教师绩效管理的改进〔J〕. 科技创业月刊,2009(7)[13]刘凯.以人为本:高等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基点〔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4]张爱苗.高校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2)[15]黄乃文.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探析〔J〕. 职业,2009(3)[16]张建新, 冯彦妍. 基于平衡计分卡模型的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社会科学论坛,2010(7)[17]马亮.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管理的构建〔D〕.苏州:苏州大学,2009[18] Herbert G.Heneman III,Anthony anowski.Alignment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se and Teacher Performance Competency,2004,79(4):108-125[19] Wei-ChenHung,ThomasJ.Smith,MarianS.Harris,JamesLockard.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a teachers’educational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the practices of design,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2010(58):61-80[20] Marika Arena,Michela Arnaboldi,Giovanni Azzone,Paola Carlucci. Developing a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University Central Administrative Services,2009(63):237-263[21]Jones, Tegan. In practice: Strategic Alignment and the Balanced Score Card: Lessons from Aliant,2007(7):40-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