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膜法处理技术的总结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污水回用中的应用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原理膜法水处理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多种膜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多种特定孔径的膜对水中的溶质和悬浮物进行物理隔离,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和分离。
具体而言,微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10微米,可以有效过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和胶体颗粒;超滤膜的孔径约为0.001-0.1微米,可以有效截留水中的高分子有机物和胶体颗粒;纳滤膜的孔径在0.001微米以下,可以分离水中的溶剂和小分子物质;而反渗透膜则可以截留水中的离子、重金属和微生物。
通过这些自由的膜技术,能够实现对水质的精细调控,实现对工业污水的净化、浓缩和回用。
1. 高效净化能力。
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胶体颗粒等,能够实现对工业污水的彻底净化,使得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回用要求。
2. 节能环保。
相比传统的化学处理或热处理工艺,膜法水处理技术具有低能耗、无化学药剂消耗、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设备紧凑。
膜法水处理技术相比传统的水处理工艺,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少,能够满足工业厂区空间狭小的要求。
4. 操作简便。
膜法水处理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处理效率。
5. 可靠稳定性。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膜元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降低维护成本。
1. 电镀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采用膜法水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这些有害物质,使得废水可以进行回用。
某电镀厂采用纳滤膜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重金属离子后,使得处理后的水可用于设备冷却循环水,实现了废水资源化利用。
2. 石化行业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石化行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胶体颗粒,采用超滤膜和反渗透膜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净化水质,使得废水可以用于锅炉给水和工艺水补给,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污水回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净化水质,实现回用水资源的目的。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污水回用中的应用近年来,水资源缺乏问题越来越严重,回用污水成为推广节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工业废水是其中的一类,由于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和高浓度的污染物,其回用往往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如何对工业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回用显得十分重要。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的水处理技术。
它采用一种特定的膜,将水分离成纯净水和含有污染物的浓缩液体。
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回用中。
一、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和回用高含量的有机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如何快速高效处理这种污染物质成为工业废水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在此时,膜分离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处理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将污染物浓缩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处理和回用,不仅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而且还能节约处置费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电镀污水的处理和回用电镀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污染严重。
膜法水处理技术将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和杂质分离出来,达到了清洁废水的目的。
在回用中,应用膜处理技术将浓缩的水处理再生,避免了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浪费。
制药工业废水具有高浓度、复杂性等性质,无论在废水排放成本还是人员管理上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通过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从废水中分离出有害物质,使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并通过清洗、消毒等工艺,达到回用的标准,用于一些非生产过程的环节中,降低了制药企业的成本,并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
总之,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工业污水回用中的应用是深远的。
将废水分离、浓缩、处理、回用的过程智能化,不仅能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助于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
随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相信它将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水的处理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水技术,它能够将微粒、有机物、病毒等有害物质从水中精确地过滤掉,使原水的质量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重点论述了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地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技术,它可以在原水中保持相应的结构,有效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病毒和细菌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近年来,膜法水处理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
首先,研究人员不断改进膜材料的性质,使其孔径可以精确地过滤有害物质;其次,为了提高膜法水处理技术的效率,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处理系统,将膜层增厚,以此增加处理时间;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膜材料制作成滤芯,使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二、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膜法水处理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工业污染水处理方面,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过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微悬浮物和微生物,有效地改善水量,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淡水处理,通过过滤有害的微粒,有助于分离不同类型的有机物,使水质更加清洁,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另外,膜法水处理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可以有效地处理农业废水,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
此外,膜法水处理技术还可用于灌溉水的处理,除去水中有害物质,提高灌溉水质,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三、总结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水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过滤有害物质,改善水质,有效地净化水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膜技术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并且已经应用于工业污染水、淡水、农业污水和灌溉水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膜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膜技术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潜力。
生物膜法处理水技术综述

生物膜法处理水技术综述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
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
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庆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其实,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一样,同属好气生物处理方法。
但活性污泥法是依靠曝气池中悬浮流动着的活性污泥来分解有机物的,而生物膜法则上要依靠固着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膜来净化有机物。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①固着于固体表面上的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好。
②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转管理较方便。
③由于微生物固着于固体表面,即使增殖速度慢的微生物也能生长繁殖。
而在活性污泥法中,世代期比停留时间长的微生物被排出曝气池,因此,生物膜中的生物相更为丰富,且沿水流方向膜中生物种群具有一定分布。
④同高营养级的微生物存在,有机物代谢对较多的转移为能量,合成新细胞即剩余污泥量较少。
⑤采用自然通风供氧。
⑥活性生物难以人为控制,因而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
⑦由于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小,故设备容积负荷有限,空间效率较低。
国外的运行经验表明,在处理城市污水时,生物滤池处理厂的处理效率比活性污泥法处理厂略低。
50%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厂BOD5去除率高于91%,50%的生物滤池处理厂BOD5去除率为83%,相应的出水BOD5分别为14和28mg/L。
生物膜法的主要形式按膜与废水的接触方式可分为两种:填充式和浸渍式两种。
填充式包括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浸渍式包括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
目前所采用的生物膜法多数是好氧装置,少数是厌氧形式,如厌氧滤池和厌氧流化床等。
膜法水处理复习总结

一、填空题1、 膜组件按几何形状分为 中空纤维式、平板式、管式、卷式2、 膜生物反应器广义上分为膜分离反应器、膜曝气反应器、萃取膜生物反应器3、 评价超滤膜是截留分子量、微滤膜孔径指标分别为 公称直径4、 反渗透、纳滤系统调节 pH 值一般用什么酸? 硫酸 或盐酸5、 国内外,反渗透膜、纳滤膜最适用的是相转化法、热致相法6、 膜法水处理中 CMF 是 连续膜过滤 Continuous Membrane Filtration7、 膜表面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颗粒污染物二、 选择题1、 以下膜组件的填充密度最大的是 中空纤维膜2、 以下可以进行反清洗的膜组件是 中空纤维膜3、 以下不能缓解膜污染的是 总价膜通量4、 膜生物反应器对哪种污染物调节效果不好钠离子5、 我国第一支膜组件诞生于津膜天膜)6、 下列RO 去除效果好,纳滤去除效果不好的是 钾离子7、 下列哪种不能与 MBR 脱氮投加铁盐混凝剂& 识别各膜组件图9、 识别蜂窝状膜10、 以下不能作为膜分离推动力的是 孔隙率差 11、 膜生物反应器中能耗最大的是 曝气12、 膜生物反应器中对微生物污染最有效的是氢氧化钠13、 以下哪种不属于超滤膜过滤机理 水化膜截留14、 膜生物反应器常用的两种清洗方式 物理清洗、化学清洗15、 反渗透分段式装置内各部分组件比例是 2:116、 临界通量测试方法通量阶梯三、 名词解释1、 死端过滤、错流过滤是什么?死端过滤:是指在膜在两边压力差是驱动下。
溶质和溶剂垂直于分离膜的方向运动,溶质被截留,溶剂通过膜而被分离错流过滤:是指主体料液与膜表面相切而流动, 料液中的溶质被膜截留,透过膜垂直于膜面而通过膜流出2、 反渗透中回收率是指水或液体渗透的百分比。
C fG 进水盐浓度Cp 产水盐浓度Q P 产水水量3、反渗透中脱盐率Q f 进水水量 Q c 浓水水量描述元(组)件脱盐性能Q f= Q pQc脱盐率:通过反渗透膜从系统进水中去除总可溶性的杂质浓度的百分率。
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新型膜法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是指利用膜作为过滤介质、分离介质,对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的一种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它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
关键技术: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包括膜过滤、膜分离和膜反渗透等关键技术。
1.膜过滤技术:膜过滤是指利用膜作为过滤介质,通过膜孔的大小和形状限制,将悬浮物、胶体、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截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水的净化和分离。
常用的膜过滤技术包括微滤、超滤和纳滤等。
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是指利用膜作为分离介质,根据分子的大小、电荷、溶解度等特性,利用膜通过或拒绝的特性,实现不同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电渗析、气体分离和渗透汽化等。
3.膜反渗透技术:膜反渗透是指利用半透膜,通过对水施加较高的压力,使溶质在膜上压力差作用下从高浓度一侧透过膜,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膜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
应用: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饮用水处理: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病原菌、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高水质,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
2.工业用水处理: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工业用水的回用和循环利用,节约用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3.废水处理: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污染物等,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新型膜法水处理技术将在未来发展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膜法工艺技术

膜法工艺技术膜法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膜进行分离、浓缩、纯化等处理的技术。
膜法工艺技术是一种基于膜所具有的选择性和渗透性,通过膜将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组分的方法。
膜由于其微孔结构的存在,可以选择性地阻挡某些组分的通过,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作用。
膜法工艺技术有许多应用,它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诸多领域。
膜法工艺技术主要有四种类型:超滤、微滤、纳滤和反渗透。
超滤是一种通过膜把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技术,可以用于浓缩溶液、分离溶解固体等。
微滤是一种通过膜把固体颗粒和液体分离的技术,常用于水处理、饮料生产等。
纳滤是一种通过膜把溶质和溶液分离的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的纯化、澄清果汁等。
反渗透是一种通过膜把溶质和溶剂分离的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处理中的海水淡化。
膜法工艺技术相比传统的分离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膜法工艺技术不需要加热和加压等能量消耗较大的操作,因此节能效果好。
其次,膜法工艺技术对被处理物料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选择性地将目标物分离出来,而不影响其他物质的通过。
再次,膜法工艺技术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节约了人力成本。
最后,膜法工艺技术可实现连续操作,处理能力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然而,膜法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膜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膜适用于不同的分离工艺,膜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膜的使用寿命较短,需要定期更换,增加了维护成本。
再次,膜法工艺技术对进料物料的要求较高,如果物料中存在颗粒或沉淀物,可能会造成膜的堵塞,影响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膜法工艺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它具有节能、高选择性、操作简便等优点,然而也存在膜的选择、寿命和进料要求等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膜法工艺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改善。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分析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高效、先进的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膜孔径大小过滤水中杂质的技术,即通过选择适当的膜孔径,将水分子和大分子有机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水质的提升。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核心就是膜,目前应用较广的膜主要包括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
这些膜在过滤作用时具有不同的截留分子大小,分别可以截留各种溶质和悬浮物,从而实现对水质的优化。
二、膜法水处理技术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膜法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深度处理领域,主要用于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其中,膜法水处理技术可应用于工业生活污水的处理、饮用水净化、医院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
由于生活污水水质复杂,传统的处理方式很难对其进行深度处理。
利用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将水中的各种杂质都过滤掉,使水清澈透明,达到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尤其是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特别广泛,它既可以使生活污水得到净化,同时还能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三、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1、优点①高效:利用膜技术过滤出来的水质十分纯净,可以达到98%的回收率,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②可调性强:膜孔径可随意调节,适应不同的水质需求,提高了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③能耗低:相比于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膜法水处理技术能耗更低,几乎不需要额外能源投入;④无化学药剂残留:膜法水处理技术不需要使用传统的化学处理药剂,原水纯净,不产生化学药剂残留,对环境影响较小。
2、缺点①成本较高:膜法水处理技术的设备成本较高,兴建成本也会比传统的处理技术高;②膜的易堵塞性:膜法水处理技术的膜容易受到杂质、悬浮物、氧化物等污染,从而导致堵塞,需要定期清洗;③运营维护难度大:膜法水处理技术的运营和维护较为复杂,对技术和管理者的要求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膜法处理技术的总结!目前膜技术作为一个古老但是新兴的技术,技术开发越来越深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总结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膜处理技术,详细介绍各种膜技术的原理及应用领域!1、微滤(MF)膜技术1、微滤(MF)的基本原理微滤膜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
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
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3-7bar。
微滤膜过滤是世界上开发应用最早的膜技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膜材料。
对微滤膜而言,其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截留。
2、微滤膜的应用1、水处理行业:水中悬浮物,微小粒子和细菌的去除;2、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超纯水、集成电路清洗用水终端处理;3、制药行业:医用纯水除菌、除热原,药物除菌;4、医疗行业: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5、食品工业: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酵母和霉菌的去除,果汁的澄清过滤。
6、化学工业:各种化学品的过滤澄清。
2、超滤(UF)膜技术1、超滤(UF)原理超滤(Ultra-filtration, UF)是一种能将溶液进行净化和分离的膜分离技术。
超滤膜系统是以超滤膜丝为过滤介质,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的溶液分离装置。
超滤膜只允许溶液中的溶剂(如水分子)、无机盐及小分子有机物透过,而将溶液中的悬浮物、胶体、蛋白质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截留,从而达到净化和分离的目的。
超滤过滤孔径和截留分子量的范围一直以来定义较为模糊,一般认为超滤膜的过滤孔径为0.001-0.1微米,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 cut-off, MWCO)为1,000-1,000,000 Dalton。
严格意义上来说超滤膜的过滤孔径为0.001-0.01微米,截留分子量为1,000-300,000 Dalton。
若过滤孔径大于0.01微米,或截留分子量大于300,000 Dalton的微孔膜就应该定义为微滤膜或精滤膜。
2、超滤膜的应用超滤膜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基本上涉及过滤的行业都可以用到过滤设备,基本过滤的行业如下:纯水与超纯水制备工艺中作为反渗透预处理以及超纯水的终端处理;工业用水中用于分离细菌、热源、胶体、悬浮杂质及大分子有机物;饮用水、矿泉水净化;发酵、酶制剂工业、制药工业的浓缩、纯化与澄清;果汁浓缩、分离;大豆、乳品、制糖工业、酒类、茶汁、醋等的分离、浓缩与澄清;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净化和回收;电泳漆的回收。
超滤膜分离可取代传统工艺中的自然沉降,板框过滤,真空转鼓,离心分离,溶媒萃取,树脂提纯,活性炭脱色等工艺过程。
该过程为常温操作,无相态变化,不产生二次污染。
3、纳滤(NF)膜技术1、纳滤(NF)原理纳滤(NF)是一种新型分子级膜分离技术,是目前世界膜分离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NF膜孔径在1nm以上,一般在1-2nm;对溶质的截留性能介于RO与UF膜之间;RO膜几乎对所有的溶质都有很高的脱除率,但NF膜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高脱除率。
NF膜能够去除二价、三价离子,Mn≥200的有机物,以及微生物、胶体、热源、病毒等。
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征是膜本体带有电荷,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仅0.5MPa)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和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膜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也是NF运行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
NF适合各种含盐水源,水利用率一般为75%~85%,海水淡化时在30%~50%,没有酸碱废水排放。
2、纳滤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纳滤膜在饮用水中的应用纳滤操作压力小,是饮用水制备和深度净化的首选工艺。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给水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对水中有机物去除率不高,当采用氯杀菌消毒时,氯又会与水中的有机物会生成卤代副产物。
Peltier等4年的跟踪研究表明:采用纳滤系统后水中的DOC降低到平均0.7mgC/L,出水余氯的含量由0.35mg/L降到0.1mg/L,最终网线中三卤甲烷(THMs)的形成比未采用纳滤系统时减少了50%。
另外,由于生物降解型溶解有机碳(BCOD)的减少,改进了产水的生物稳定性。
纳滤技术能够去除绝大部分的Ca、Mg等离子,因此脱盐是纳滤技术应用最多的领域。
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投资、操作和维修及价格等方面与常规的石灰软化和离子交换过程相近,但具有无污泥、不需再生、完全除去悬浮物和有机物、操作简便和占地省等优点,应用实例较多。
纳滤可以直接用于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的软化,还可以作为反渗透、太阳能光伏脱盐装置等的预处理。
2、纳滤膜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海水淡化是指将含盐量为35000mg/L的海水淡化至500mg/L以下的饮用水。
3、纳滤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一般用生物降解/化学氧化法结合处理,但氧化剂的用量太大,残留物多。
薛罡等采用微絮凝纤维球过滤.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对宾馆洗浴废水进行了小试试验。
超滤出水水质可达到回用至宾馆厕所冲洗、绿化等环节的用水要求,纳滤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可以回用至宾馆洗衣、洗浴等用水要求更高的环节。
2)纺织、印染废水纺织废水中含有的染料很难用生物的方法去除,Hassani研究了酸性、活性、直接和分散染料水溶液的浓度、压力、总溶解性固体和无机盐含量等对纳滤膜截留性能的影响。
3)制革废水制革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硫酸盐和氯化物,酸洗工序的废液电导值达到75mS/cm。
Bes-Pia采用NF技术回收了制革废水,所得到的高浓度硫酸盐浓水回到酸洗段,而氯化物的产水打回裂化反应鼓。
4)电镀废水电镀工厂往往产生大量废液,尽管采取酸化、化学无害化、沉降和分离污泥等复杂处理步骤,产水含盐量高,不能重新回用。
5)造纸废水在纸浆和造纸业中,匀浆、漂白和造纸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水。
实现水系统的(半)密闭循环是纸浆厂、造纸厂节约水资源降低排放量的最佳途径。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产水中还含有部分有色化合物、微生物、抗体和少量的生物分解物,悬浮固体等,仅能被用于制造包装纸,不能用于更高级别纸的生产。
另外,该法不能减少无机盐的含量。
Koyuncu对比了水→纳滤以及造纸废水→活性污泥→纳滤两种处理工艺的实用性,实验表明:两种方法的出水质量相似,第二种方法的产水通量更好,出水可以用于高级别纸。
但纳滤产水仍然含有一定量的一价盐,需要再增加低压反渗透装置脱除盐类才能保证循环水的质量。
4、反渗透(RO)膜技术1、反渗透(RO)的原理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在使用中为产生反渗透压需用水泵给含盐水溶液或废水施加压力以克服自然渗透压及膜的阻力使水透过反渗透膜,将水中溶解盐或污染杂质阻止在反渗透膜的另一侧。
2、反渗透膜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在水处理方面的常规应用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由于淡水资源日益缺乏,世界上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能力已达到每天数百万吨。
2、在城市污水方面的应用目前,反渗透膜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尤其是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回用及中水回用等,已受到高度重视。
3、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都只是一种污染转移,即将废水中溶解的重金属转化成沉淀或更加易于处理的形式,其最终处置常常是进行填埋,而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危害依然长期存在。
4、在含油废水方面的应用含油废水是一种量大面广的工业废水,若直接排入水体,会在水体表层产生油膜阻碍氧气溶入水中从而致使水中缺氧、生物死亡、发出恶臭,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油 3.5mg/L、总有机碳(TOC)(16~23)mg/L的油田采出水处理到锅炉用水水质于是处理后的水回用于电站锅炉给水。
5、渗析膜技术1、各种渗析膜技术原理1、渗析渗析(Dialysis,简称D)是溶质在自身的浓度梯度作用下,从膜的上游传向膜的下游的过程。
渗析是最早被发现并研究的膜分离技术,但因为受到本身体系的限制,渗析过程进行缓慢,效率低下,渗析过程的选择性不高,因此渗析过程主要用于脱除含有多种溶质溶液中的低分子量组分,如血液渗析,即以渗析膜代替肾来去除尿素、肌酸酐、磷酸盐和尿酸等有毒的低分子量组分,以缓解肾衰竭和尿毒症患者的病情。
2、电渗析电渗析(Electrodialysis,简称ED)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的选择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
3、倒极电渗析(EDR)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min),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倒极电渗析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电渗析操作电流和水回收率,延长了运行周期。
EDR在废水处理方面尤其有独到之处,其浓水循环、水回收率最高可达95%。
4、液膜电渗析(EDLM)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
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
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例如,固体离子交换膜对铂族金属(锇、钌等)的盐溶液进行电渗析时,会在膜上形成金属二氧化物沉淀,这将引起膜的过早损耗,并破坏整个工艺过程,应用液膜则无此弊端。
5、填充床电渗析(EDI)填充床电渗析(EDI)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水解离产生的H+和OH-自动再生填充在电渗析器淡水室中的混床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实现了持续深度脱盐。
它集中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和电流效率。
1983年Ke2dem.o.及其同事们提出了填充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电渗析过程除去离子的思想,1987年,Mlillpore公司推出了这一产品。
填充床电渗析技术具有高度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电子、医药、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纯水制造的主流技术。
6、双极性膜电渗析(EDMB)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复合膜,它一般由层压在一起的阳离子交换膜组成,通过膜的水分子即刻分解成H+和OH-,可作为H+和OH-的供应源。
双极性膜电渗析突出的优点是过程简单,能效高,废物排放少。
目前双极性膜电渗析工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酸碱制备。
例如,用双极性膜和阳膜配成的二室膜可以实现有机酸盐(葡萄糖酸钠、古龙酸钠等)的转化,同时得到碱(NaOH),但浓度(酸最大浓度2mol•L-1,碱最大浓度6mol•L-1)和纯度两方面都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