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示范总结
水稻新品种新稻27号示范总结1

水稻新品种新稻27号示范总结何立德(66团农业科技中心)为加快我团水稻品种的更新力度,在确保稳产高产的前题下,提升稻谷品质,经了解得知在去年试验地中表现产量排第四的品种金0813即为自治区审定的新品种——新稻27号。
为此我单位在水稻园区开展了13.5亩的品种示范工作,以期进一步掌握该品种生育特性及相应栽培技术,为我团今后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一、基本情况该品种示范设在水稻繁育基地内宋俊才13.5亩地块,采取育秧移栽人工插秧技术。
行距25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3-5株,于4月12日育秧,5月13日移栽大田。
移栽前亩施底肥磷酸二铵18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5公斤,返青时亩追施尿素8公斤,分蘖期共追施尿素25公斤。
由于该品种抽穗时表现明显不整齐,且穗头不大,空秕率高,经领导决定转商处理,于9月25日收获交加工厂。
二、品种特征特性新稻27号属粳稻种,中早熟品种,生育期为151天。
穗长14.8厘米左右,穗形弯曲,呈半松散形,谷粒长椭圆形、黄色,微短芒或无芒,千粒重24.6克。
苗期表现:出苗较好,幼苗直立,早期生长较快,抗逆(倒)性较好,但抽穗表现明显不整齐,丛生现象较重。
株高为86.5厘米,株形较紧凑,茎杆较农林315粗,叶较宽、斜挺、浓绿。
穗与叶齐,灌浆较快,抗倒伏,全生育期未感病,属于活杆成熟品种。
主茎叶龄12叶,伸长节4节。
生育进程为:4月13日育秧、5月13日移栽大田、5月22日返青、6月10分蘖、6月28日拔节、7月7日孕穗、8月2日齐穗、9月10日成熟、全生育期151天,较90-13晚熟约7-8天。
三、产量表现今年示范面积13.5亩,由于该品种抽穗时明显不整齐,丛生现象较重,且给去杂带来一定的难度,经领导研究决定转商处理。
田间测产时亩收获穗数38.9万,平均穗粒数为74粒,千粒重24.6克,理论产量为708.1kg。
通过职工了解调查:该地块实际交团加工厂9.2吨,折合亩产682公斤。
该品种株型较好,抗倒伏。
2007年优质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3 4 1 株 高 与 穗 长 参 试 品 种 株 高 9 . — 1 1 1m, .. 9 4 2 . e 天 协 1号株高 1 1 1 m为最高 , 2.e 其余 各 品种 均 比 c k矮 , 株高 最矮 的是淮 稻 9号 和连嘉粳 4号为 9 . c 9 4 m。穗 长也 以 c k 的 2 . c 为最 长 , 37m 其他 品种 均 比 c k短 , 粳 6号 、 粳 华 扬
长 2 ;8 1 1 d 2 1 1 和香粳 一2 5与 c k生 育期 相 同 ; 津稻 10 0 7生
性 和适应 性 , 选 出适 合 我 县高 产 、 质 栽 培 的 中粳 稻新 筛 优
品种 , 加速我县 水稻 品种 更新 换 代 , 进 沿淮 地 区水 委 品 推 种结 构调整 , 加速 优质 中粳稻新 品种推 广 , 提升 稻米 品质 , 增 强市场竞 争力 , 提高 农 民种 田效 益 ,0 7年 我们 组织 引 20
93 5 8平 均穗长 均为 1. c 4 9 m为最短 。
3 4 2 有 效 穗 和 成 穗 率 有 效 穗 以 华 粳 6号 的 2 . .. 5 1万
7 5 g 9月初 叶面喷 施美 洲 星叶面肥 6m/ 6 m 。水稻生 .k. 0 l67 2 育期间稻纵卷叶螟 、 稻飞虱及纹枯病 、 稻曲病 防治 同大 田。 2 3 收获计 产 . 大 田生 长期 记 载 主要 生 育性 状 , 熟 时 成 逐 区取代 表 性 植株 2穴 考 种 , 小 区单 收 、 打 , 干 称 各 单 晒
行, 行距 2 . e , 3 3 r 穴距 1. c a 5 9 m。小区走道 宽 0 5 四周设 . m,
中熟中粳稻新品种中稻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中稻 1号 ( 原 名连粳 0 6—5 4 0 ) 来源 于中 1 3 1 9 / / 连9 6— 1 / 中粳 8 4 1 5 , 由中国农业科学 院作 物研 究所和江苏 徐淮地 区
为0 . 5 2 。
2 0 1 0 0 4 6, 已申请植物新品种产权 保护 , 申请号为 2 0 0 8 0 1 3 8 . 4 ,
公告号为 C N A 0 45 0 9 5 E 。
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沿黄稻 区、 山东省南部稻区 、 江苏省 淮北稻 区、 安徽省沿淮稻 区及 淮北稻 区推广种植 。该 品种在 田间高抗条纹叶枯 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 表现出较强 的抗逆特 性、 抗 灾能力 。近年来 , 黄淮 稻 区大面积 暴发水 稻 条纹 叶枯 病、 黑 条矮缩病 以及连续低 温、 阴雨 等 自然灾 害情况下 , 中稻 1号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中表 现突出 , 受到各地农 民普遍欢迎 ,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至2 0 1 1年已累计种植 1 2万 h m _ l 。 1 特征特性
江苏农业 科学 2 0 1 3年第 4 1 卷第 4期
方兆伟 , 李 健, 樊继伟 , 等.中熟 中粳 稻新品种 中稻 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J ] .江 苏农业科学 , 2 0 1 3 , 4 1 ( 4 ) : 7 1—7 2
一 7 1一
中熟 中粳稻新 品种 中稻 1 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7 . 8 比徐 稻 3号 高 1 1 .5 %, 齐穗 后 2 0 d 比 叶 重 为
中熟中粳水稻连粳1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力 中等 偏 强 , 株高 9 8 ~ 1 0 0 e m, 茎秆较粗壮 , 5 - 6个 伸 超 1 0 0 k g 。机插 秧 、每 盘落 谷 量控 制 在 干种 子 不超
长节 间 , 叶鞘 包裹 较 紧 , 茎 秆 弹性 好 , 抗倒能力强 , 主 1 2 0 g , 湿种 子不 超 1 5 0 g 。
2 0 0 8年 育成 ,属 中熟 中粳 。2 0 1 2年通 过 江 苏省 农 作 物 品种 审 定委 员会 审定 ( 审定 编 号 : 苏审稻
2 0 1 2 0 3 ) . 品 种权保 护 申请 号 为 2 0 1 2 1 0 7 9 . 6 。 其特 点是 综 合性 状好 、 产量 高、 品质 优 、 分 蘖 力强 、 茎秆 粗壮、 丰 产稳 定 、 穗 大粒 多、 落粒 性好 , 抗条 纹 叶枯 病和 黑条矮 缩 病等 。 结合 连粳 1 1号 的特 征特 性
要合理密植 , 每 亩栽 2万 穴 , 每穴 2 ~ 3苗 , 基 本 苗 控
2 . 3 科学 肥水 农 科 院植 保 所 接 种 鉴定 : 感 制在 5万 ~ 7万 , 为群体 发育 提供 一个 合理 的起 点 。 纹枯 病及 白叶枯 病 、 稻穗 颈瘟 3级 。 抗 条纹 叶枯 病 。 连粳 1 1 号 米 质优 , 2 0 1 0年经 农 业部 食 品质 量 检 采用 人 工栽 插 的栽后 应 保持 寸水 活 棵 、浅 水 分
介 绍 其优 质 高产栽 培技 术 。 为连 粳 1 1号进 一 步推 广应 用提供 参 考 。
关 键词 : 连粳 1 1号 ; 特征 特性 ; 优 质 高产 ; 栽培技 术
中熟 中粳 水 稻 连 粳 1 1号 是 由连 云 港 市 黄 淮 农 7 4 m m、 透 明度 1 级, 达 到 国家优 质三级 米标 准 。 作 物 育 种研 究 所 以 中野/ H A2 0育 成 的优 质 高产 新 品 2 优质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种 。2 0 0 9年 至 2 0 1 0年 参 加 省 中 熟 中粳 区 域 试 验 , 连粳 1 1号 适 宜 在 江 苏 、 安 徽 的淮 北 地 区 、 山东 2年 平 均 亩 产 量 6 2 3 . 7 7 k g , 比对 照 镇 稻 8 8增 产 鲁 南 以及 河 南 的沿 黄 稻 区种植 。为 了实 现 优 质 必须 4 . 0 3 %: 2 0 1 1年参 加省 中粳 水 稻生 产试 验 ,平 均 亩产 使 其 在最 佳 时 期 内抽 穗灌 浆 , 并 保 证在 9月 1 5 日前 量6 4 9 . 4 8 k g . 比对 照镇 稻 8 8增 产 6 . 9 %。 2 0 1 2年 3月 安 全齐 穗 , 因此 在栽 培措施 上 应做 到如 下几 点 。 通 过江苏省 品种委员 会审定 ( 审 定 编 号 为 苏 审 稻 2 . 1 适 期播 种 培 育壮秧 2 0 1 2 0 3 ) 。2 0 1 2年 , 我们 利 用在 赣 榆县 青 口镇 大 盘村 连粳 1 1号 的最 佳播 期 应在 5月 中旬 , 到 移栽 时 种植连粳 1 1 号 千 亩 高产 方 , 其中 1 0 8亩 机 插 秧平 均 秧 龄 不 超 3 0 ~ 3 5 d 。 采 用 机 插 秧 的 播 种 应 在 5月
优质高产中熟中粳稻徐稻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综合Vol.48No.1徐稻9号(原名徐80190)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40073为母本、以扬59为父本杂交,经7代系谱选择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5049)。
近年鉴定、区试和生产试验、适宜地区示范试种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性好、米质优,抗逆性较好,耐肥抗倒,综合性状优良。
1选育经过2005年以自选品系40073为母本、以扬59为父本杂交获F 1,当年将收获的F 1种子冬季在海南育种基地加代,编号为50828。
2006年正季在徐州种植F 2,编号为61366,从田间选择单株,经室内考种保留8株,当年冬季在海南加代,从编号为61366-1中选择12个单株。
2007年正季在徐州从选种圃编号为72058株系中选择10个单株,冬季去海南加代,并选择9个单株于2008年正季在徐州种植在株系圃,株系圃中的80190号株系性状稳定,综合性状突出。
2009年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品系鉴定,徐80190综合表现突出。
2010~2011年在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品比试验。
以徐80190的品系名参加2012~2013年国家北方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2014年完成国家北方黄淮粳稻组区域生产试验。
2产量表现2012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72.2kg/667m 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4.88%;2013年续试,平均产量662.6kg/667m 2,比徐稻3号增产6.84%;2a 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67.9kg/667m 2,比徐稻3号增产5.75%。
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2kg/667m 2,比徐稻3号增产7.25%。
2016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好品种试验,白马湖农场试点理论产量750.54kg/667m 2,居15个中熟中粳稻参试品种第1位;睢宁县官山镇14hm 2机插稻好品种展示方,经省种子站实产验收,平均产量806.1kg/667m 2。
优质抗病高产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中科盐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3特征特性
粳 型 常 规 水 稻 品 种 遥幼 苗 矮 壮 袁芽 鞘 短 粗 绿 色 袁叶 片 短 挺 袁叶 色 淡 绿 袁分 蘖 性 较 强 袁分 蘖 发 生 早 而 集 中 袁低 节 位 分 蘖 多 遥 全 生 育 期 154 d袁与 对 照 徐 稻 3 号 相 仿 遥 有 效 穗 数 20.4 万 穗 /667 m2袁株 高 99.3 cm袁穗 长 17.3 cm袁总 粒 数 164.4 粒 /穗 袁结 实 率 83.6%袁千 粒 重 25.8 g遥 无 芒 袁落 粒 性 中 等 袁谷 粒 呈 黄 色 尧饱 满 度 好 遥
遵 循 野前 重 尧中 稳 尧后 补 冶原 则 袁施 纯 氮 20 kg/ 667 m2袁其 中 基 肥 60%尧分 蘖 肥 15%尧穗 粒 肥 25%遥 薄 水 栽 秧 尧浅 水 分 蘖 尧适 时 搁 田 尧及 时 复 水 袁收 获 前 7耀10 d 断 水 遥 6.4 病虫防治
播前药剂浸种可有效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 病 袁大 田 根 据 植 保 部 门 预 测 预 报 及 时 防 治 纹 枯 病 尧 螟虫等病虫害遥
基金项目院优 良 食 味 氮 高 效 绿 色 粳 稻 品 种 选 育 渊BE201937 5-2冤曰 江 苏 沿 海 盐 渍 化 中 低 产 田 有 机 稻 米 产 业 链 技 术 创 新 与 集 成 应 用 也CX渊18冤2013页遥
收稿日期院2020-06-08 作者简介院刘 凯 渊1984-冤袁男 袁副 研 究 员 袁从 事 水 稻 分 子 育 种
品种选育
Vol.51 No.2
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示范总结

中 图分 类 号 . 5 . S1源自O 12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0 0 0 — 0 2 0 1 7 — 7 7 2 1 )5 0 4 — 3
S mma y o d u Mau i gJ p nc c reyDe n t t n u r n Me i m t rn a o ia Rie Va it mo s ai r o
穗 至灌 浆 成 熟 期 ( 7月 下 旬 - 0月 上 旬 ) 日积 温 1 ,
1 内容与方法
1 参试品种 . 1 参试 品种包括徐 稻 4号 、 稻 5号 、 徐 徐稻 6号 、 阳光 2 0 武运粳 2 、 0、 1 皖稻 5 、 4 宁粳 4号 、_ 。 w 4 12 试验基本情 况 _
苗/ 。 1 穴 0月 2 - 8日收割 。 52
灰 飞虱 越 冬基 数 逐 年加 大 , 稻黑 条 矮缩 病 有逐 水
年加 重 趋 势 , 高感 黑 条矮 缩病 的杂交 籼 稻 为 主 以 的睢宁 县 稻 区无 疑成 了黑条 矮 缩病 的重灾 区 , 扩 粳压 籼 已成 为 减 灾 的重 要措 施 。同时 , 由于 机插
1 3 . c 与 常 年 基 本 持 平 ; 水 2 6 m 虽 9 83 c, 降 5 m, 然较 常 年少 了 6 . m, 1照 时数 3 8 h较 常 31 m 但 3 0 年少 了 2 58 h 减 少 了 4 .%。持续 的低 温 寡照 4. , 44 对 大穗 的形 成 非 常不 利 , 参试 品种 都表 现 出穗 粒 数不 足 , 同时影 响灌 浆速 度 , 造成 收获 延迟 。
—震 奄报
稻
V1 . o0o .N5 4
中熟 中粳 水稻 品种 示 范 总 结
中粳中熟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粳中熟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金桂秀李相奎张瑞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4期摘要高产优质多抗中粳中熟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临稻10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本文介绍了临稻21号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稻2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产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029-02多年来,山东省水稻大多种植临稻10号,高产但不优质、成熟期晚、遇冷害易减产、经济系数和效益较低,病虫危害越来越重。
针对这些问题,育种者通过亲本选择、杂交配组、分离择优、快速聚合优良性状基因,采用品种资源综合征集应用、常规育种、辐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培育出了中粳中熟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1-2]。
该品种于2015年8月24日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15025号);同时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受理号151440.5)。
目前,临稻21号已在山东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江苏省完成引种备案,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1 特征特性1.1 生育期临稻21号在山东稻区种植,较对照品种临稻10号早熟2~3 d。
2012—2014年参加全省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早熟2 d。
1.2 形态特征临稻21号株型紧凑,平均株高95.3 cm,穗长16.5 cm,穗总粒数133.3粒,穗实粒数116.9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6.2 g。
落粒性中等,颖壳薄、轻度开裂、颖毛少,颖尖无间短白芒。
叶色中绿,宽长适中、稻脚清楚,剑叶较短上冲,群体上下通风透光性好,抗病耐虫,光合效率高,灌浆速度快,容重高,落色金黄[3]。
1.3 抗病性和抗逆性通过3年的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临稻21号综合表现为抗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感病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 分 类 号 :S511.0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6737(2010)05-0042-03
Summary on Medium Maturing Japonica Rice Variety Demonstration
PENG Jun , ZHANG Qing-wu
光 200,理论产量达 780.3 kg / 667 m2,其次是徐稻 4 号和武运粳 21,产量都超过 700 kg / 667 m2;产量排 名 4~8 位的分别是,w-4、宁粳 4 号、徐稻 5 号、皖稻 54、徐稻 6 号,产量都超过 600 kg / 667 m2(见表 1)。
对不同品种的产量性状调查分析可知,穗数最 多的是皖稻 54,其次是 w-4;其余依次是武运粳 21、 阳光 200、徐稻 5 号、徐稻 6 号、宁粳 4 号、徐稻 4 号。 穗粒数由多到少依次为阳光 200、徐稻 4 号、宁
1 内容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包括徐稻 4 号、徐稻 5 号、徐稻 6 号、
阳光 200、武运粳 21、皖稻 54、宁粳 4 号、w-4。 1.2 试验基本情况
示范地点设在凌城镇张付村的省级水稻万亩 高产增效创建示范方内,面积约为 2.2 hm2,土质为
收 稿 日 期 :2010-04-29 作 者 简 介 :彭 军 (1965-),男 ,农 艺 师 。
千粒重 (g) 26.8 25.5 25.3 26.5 26.5 24.8 25.6 25.8
结实率 (%) 95.5 90.8 91.1 93.8 91.2 88.2 95.5 91.4
理论产量 (kg/667 m2)
713.1 638.8 611.1 780.3 709.5 620.9 697.5 698.0
由于参试的品种都是最新审定的品种或品系, 都表现出较强的分蘖性,皖稻 54、阳光 200 和武运 粳 21 表现更强。 2.4 抗病性调查
由于参试品种都采用机插秧,5 月(下转 55 页)
- 43 -
赵晓宇等 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应用技术
4.2 做好种子消毒 可 用 50%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 或
!!!!!!!!!!!!!!!!!!!!!!!!!!!!!!!!!!!!!!!!!!!!
(上接 43 页)下旬播种,秧田期正好错过灰飞虱传 毒高峰期, 所以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基本没有 发生。 另外, 由于示范地设在高产增效创建示范方 内,病虫防治由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防治 效果较好,纹枯病、稻瘟病等虽有轻微发生,但各品 种之间差别不明显。 2.5 品种评述
表 1 产量结构
品种
徐稻 4 号 徐稻 5 号 徐稻 6 号 阳光 200 武运粳 21 皖稻 54 宁粳 4 号 w-4
穗数 (万穗/667 m2)
22.2 23.6 23.3 24.6 24.9 25.3 23.2 25.2
总粒数 (粒/穗) 125.5 116.9 113.8 127.6 117.9 112.2 122.9 117.2
深耕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能疏松 土壤,改善耕作层的物理性状,有利于稻株根系发 育,增强其吸水吸肥的能力,提高抗病性。 沙质土 应增施有机肥,用腐熟堆肥作基肥;对酸性土壤要 注意排水,并使用碳酸氢铵或石灰作底肥,以促进
有机物质的正常分解,改变土壤酸度。 4.5 科学肥水管理
进行氮、磷、钾、中微量元素配方施肥,氮肥应 “前重、中补、后巧”,增施磷钾肥。 要科学管水,薄 水插秧,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穗打苞期小水勤 灌,齐穗后干湿交替直至成熟,后期不能早断水, 以保活秆成熟。 4.6 合理施药
水缺,以防雨水淹没秧心,造成药害。 前期主要防治 稻蓟马、灰飞虱、二化螟、立枯病、条纹叶枯病、黑条 矮缩病等,中期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 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后期主要防治稻纵卷叶螟、螟 虫、纹枯病、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产量及其性状调查分析 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分析可得:产量最高的是阳
92
宁粳 4 号 8 月 29 日
95
w-4 8 月 26 日
92
粳 4 号、武运粳 21、w-4、徐稻 5 号、徐稻 6 号、皖稻 54。 结实率最高的是徐稻 4 号和宁粳 4 号都达到了 95.5%,其余依次为阳光 200、 w-4、武运粳 21、徐稻 6 号、徐稻 5 号、皖稻 54。 千粒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徐 稻 4 号、阳光 200 和武运粳 21、w-4、宁粳 4 号、徐稻 5 号、徐稻 6 号、皖稻 54(见表 1)。 2.2 生育期调查
- 42 -
沙壤土,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作物为小麦。 5 月 23 日 进行药剂浸种,26 日落谷, 采用无纺布塑盘育秧,6 月 16 日统一机插,栽插密度 1.8 万穴 / 667 m2, 3~5 苗 / 穴。 10 月 25~28 日收割。 1.3 气候特点
2009 年 水 稻 全 生 育 期 (5 月 1 日 ~10 月 10 日)气象条件总的特点表现为前利后弊,即秧田 期至大田分蘖期(5 月上旬~7 月下旬)风调雨顺。 日积温 1 973 ℃, 较常年日积温多 101.4 ℃;降 水 300.6 mm,较常年少 48 mm;日照 502.5 h,较 常年少 51 h。 温度适宜,降雨充裕,光照充足,非 常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壮秧的培育。 水稻移栽后, 返青活棵快, 便于分蘖的早发快长及壮蘖的形 成,所以全部参试品种都表现穗数充足。 拔节孕 穗 至 灌 浆 成 熟 期 (7 月 下 旬~10 月 上 旬 ),日 积 温 1 938.3 ℃,与 常 年 基 本 持 平 ; 降 水 256 mm, 虽 然较常年少了 63.1 mm,但日照时数 308 h 较常 年少了 245.8 h,减少了 44.4%。 持续的低温寡照 对大穗的形成非常不利,参试品种都表现出穗粒 数不足,同时影响灌浆速度,造成收获延迟。 1.4 田间管理 1.4.1 肥料运筹 秸秆还田 200 kg / 667 m2, 底施 45%复合肥 25 kg / 667 m2、尿素 10 kg / 667 m2、硫酸
彭 军等 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示范总结
试验简报
锌 1 kg / 667 m2。 6 月 23 日施一次返青分蘖肥,并结 合使用小苗除草剂进行化除,方法:用 5 kg / 667 m2 尿素与小苗除草剂一起拌湿润细土,堆闷 3~5 h,在 傍晚田内上水后撒施,施后田间水层保持 5~7 d,除 草时既要保证有水层以提高化除效果, 又要防止水 淹秧心造成药害。 6 月 30 日施第二次分蘖肥尿素 7.5 kg / 667 m2。 8 月 2 日施入 45%复合肥 10 kg / 667 m2、尿素 10 kg / 667 m2 做促花肥;8 月 20 日施 入尿素 4~5 kg / 667 m2 做保花肥。 1.4.2 水浆管理 薄水栽插,寸水活棵,栽后建立 3~ 4 cm 水层,促进返青活棵。 活棵后应浅水勤灌,水深 以 3 cm 左右为宜,待其自然落干,再上新水,如此 反复。 7 月 20 日搁田,达到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即 可,复水后实行干干湿湿管理。 1.4.3 病虫草害防治 移栽后 5~7 d 施第一次分蘖 肥, 用 35%丁·苄可湿性粉剂 100~120 g/667 m2 拌 细土均匀撒施除草,并保持水层 4~6 d,同时开好平
阳 光 200 示 范 种 植 理 论 产 量 780.3 kg / 667 m2,居供试品种第一位;该品种穗型较大 ,粒数平 均 127.6 粒 / 穗,千 粒 重 26.5 g,结 实 率 93.8%,产 量三要素协调,播种至始穗 91 d,较早熟。
徐 稻 4 号 示 范 种 植 理 论 产 量 713.1 kg / 667 m2,居供试品种第二位;该品种穗大粒重 ,粒数平 均 125.5 粒 / 穗, 千粒重和结实率分别为和 26.8 g 和 95.5%,均居供试品种第一位;抗倒性 强 ,长 势 旺,熟期转色好。
试验简报
Vol.40 No.5
中熟中粳水稻品种示范总结
彭 军 , 张清武
(江苏省睢宁县农业局,江苏 徐州 221200)
摘 要:扩粳压籼已成为睢宁水稻种植的必然趋势,我们从适宜苏北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中筛选出 8 个中熟中粳品种(品 系)进行对比示范种植,以期筛选出适宜睢宁县不同稻作方式推广种植的粳稻品种,通过 2009 年示范达到了预期目的。 关键词:水稻品种;示范;总结
在 水 稻 胡 麻 叶 斑 病 发 病 初 期 用 40%异 稻 瘟 净 乳 油 150 ~200 ml/667 m2 兑 水 50 ~60 kg/667 m2 喷雾防治, 或 用 40%克 瘟 散 乳 剂 75~100 ml/ 667 m2 兑水 50~60 kg/667 m2 喷雾, 隔 5~7 d 再 喷 1 次; 也可用 40%灭病威胶悬剂 200 g/667 m2 兑水 60~75 kg/667 m2,在秧田和本田出现发病株 和病斑时即喷药防治。
供试品种于 5 月 26 日播种, 播种至始穗的天 数见表 2。 由表 2 可知,阳光 200 和武运粳 21 始穗
最早, 播种至始穗的天数只有 91 d, 其次是徐稻 4 号、徐稻 5 号、皖稻 54 和 w-4,播种至始穗的天数是 92 d,徐稻 6 号是 94 d,最长的是宁粳 4 号。 2.3 分蘖性调查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 48 h,浸后 捞出催芽、播种。 4.3 精心培育壮秧
精细做床,秧田增施有机肥,用壮秧剂调酸;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晾晒,精心、适量播种;抓好秧 田管理、合理追肥,培育水稻壮秧。 健壮的秧苗插 后返青快,生长旺盛,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能有 效避免胡麻叶斑病的发生。 4.4 适时深耕,改良土壤
武 运 粳 21 示 范 种 植 理 论 产 量 709.5 kg / 667 m2,居供试品种第三位;该品种粒数为 117.9 粒 / 穗, 千粒重 26.5 g,居供试品种第二位,结实率 91.2%; 株型紧凑,穗型半直立,后期转色快,熟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