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1影响因素分析

1.1专业知识和技术因素

1.1.1护理技术实际操作水平差,儿科护理操作难度大,护士应具有过硬的头皮针穿刺技术。否则有如下风险:①在输液时,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偏低,反复操作又会极大地增加患儿的痛苦,引起家属的不满、投诉。②危重患儿抢救技术不熟练,如对小儿洗胃、吸痰等护理操作;危重患儿抢救时不能即时建立静脉通道,使药物不能即时输入,延误抢救,发生纠纷。

1.1.2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儿科患者疾病的常规护理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患儿病情变化快,临床推断水平差,出现异常不能即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采取补救措施;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及项目缺失,护士责任心差,对护理记录不重视,书写不规范,涂改,对患儿病情变化没有记录,记录时间不准确;护士对患儿家属的知情告知在护理记录中缺失,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中写的措施,护理工作中没做。

1.2病房治理因素

1.2.1病房设施治理因素: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如地面过滑致跌倒、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以及触电、误服药物等意外损害。

1.2.2病房环境安全治理因素:儿童年龄小,抵抗力差,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不同病种患儿多同住一房间;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没有严格分室收治;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发生交叉感染。

2.1增强护理质量治理,健全监督和质量操纵机制。护士长不定时检查各班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护理技术操作

熟练水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各项护理文书记录情况、医嘱执行情况,即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对存有的原因认真分析,科内

每月实行缺陷分析或安全隐患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对护士实

行安全教育,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每位护理人员的差错防

范意识。

2.2提升专业技能,增强业务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对护士根据年资

不同,采取分层培训,熟练掌握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和专

科操作,还要掌握儿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得到全面的掌握,专科技术水平提升。定期

对护士实行理论和技术考核,提升护士业务素养,防止差错。增强护

士职业素养培养,提升责任心,并鼓舞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知识面。

2.3患儿用药安全治理。儿童用药剂量小,品种多,对剂量要求非常

严格,配药的计量要精确。组织业务学习,学习新药的性能、用法、

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保证用药安全。

儿童年龄小,药物用量少,需严格操纵输液速度,能够使用输液泵、

注射泵。提升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输液时

尽量使用留置针,并对家属和患儿做好宣教。多观察注射部位,看局

部有无渗漏、肿胀,如有渗漏、肿胀马上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

位给予25%硫酸镁湿热敷,减轻局部肿胀,保证用药安全。

2.4做好病房治理。合理安排病室,根据病种分室收治,感染性和非

感染性的要分开;病室清洁,空气新奇;减少陪护人,禁止患儿串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每次至少30min;做好

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幸免交叉感染;增强病房设备治理,蓝光箱、防火栓、暖气、电插销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床档加固,以防

患儿坠床;对家属做好安全宣教。

3结论

护理安全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关怀和认真对

待的问题。儿科护理工作风险高,技术要求高,要求治理者严格治理,通过增强学习培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增强护

士责任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查找护理存有的安全隐患,并认

真分析,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水平。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标签: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儿科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常说儿科如“哑科”。有些患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给疾病观察和护理带来了难度,造成护理安全隐患多,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护理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都会给患儿带来不安全和医疗纠纷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1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护士语言行为由于儿科住院患儿多,床位周转快,工作量大,繁琐而辛苦,不能按时下班,导致护士疲劳、焦虑、烦躁。儿科护理大多是低年资护士,在家有的是独生子,父母疼爱,不能忍受工作中的磨难,缺乏沟通服务技巧,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解释不到位,缺乏耐心,主动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甚至厌烦,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常因言语差错与患儿家属发生争执。 1.2护士责任心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缺乏,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儿科病房危重患儿多,特别是夜班人少时,不能及时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对患儿及家属私自外出和对患儿存在的跌倒、坠床危险宣教不到位,防范意识差。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生命体征记录不准确。 1.3心理素质方面儿科患者都是父母的宝贝,一个孩子生病,有的甚至有几位家属陪护,所有工作都在陪护的监视下进行,心理压力大,静脉输液时,有些不理解的家属要求条件高,要求一次穿刺成功,遇到心理素质差的护士,即使平时技术很好,也有失手的时候,起患儿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甚至打骂。特别是遇到危重患儿抢救时,家属紧张得在一边哭喊,护士心理也紧张、手忙脚乱,抢救措施不得当,处理不到位,影响抢救效果,引起纠纷。 1.4技术方面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疑难静脉穿刺成功率低,抢救患儿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患儿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1.5治疗方面 1.5.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有的操作不注意,引起药物容器破碎,药液流失。 1.5.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患儿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2-6-21 8:56:00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李雪娟471100河南孟津县人民医院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现结合工作体会就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士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忽视医疗护理活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征,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书写护理文件不规范。护理记录单上的记录,在查对时发现未记,但确实做了,护理管理上就视为“记录不全”。护理记录单上的任何文字记录都是重要的法律证据,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记录不全”,在法庭上就会因证据不足而败诉,有理难辩。另外护理记录单上常见问题还有护理记录与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护理记录没有用药起止时间记录、无法显示护理人员给患者用药速度快慢,药与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特别是不能同时用药的间隔时间等,一旦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不按规定洗手,加药不戴口罩,加药不彻底、安瓿中残留药液,单独值班时不严格遵守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如不进行床头交接班,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带孩子等导致治疗不及时,影响护理效果。 护士素质低,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抢救患者时吸氧、吸痰慢、小儿头皮穿刺不上,洗胃机不会用),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患者。有的护士虽然按制度做到了巡视病房,但不清楚患者的重点观察项目是什么,以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征兆,从而延误抢救与处理,导致纠纷。 护患沟通不够:护士每天与患者频繁接触,可以及时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装没听见,或态度冷淡、解释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帐目查询时,如

儿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8-05-10T11:56:30.0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郑惠丽 [导读] 儿科是我院重点科室,主要负责幼儿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和疾病的防治工作。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施行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电脑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162例患儿,我科为减少护理风险于2017年6月始启用风险管理(n=81例),2017年6月前行常规管理(n=81例),对比我科施行风险管理前后患儿家长满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施行风险管理前患儿家长满意评分平均为(80.69±3.10)分,施行风险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评分平均为(94.85±2.55)分,施行风险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与施行风险管理前相比有显著提升 P<0.05,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上施行风险管理后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儿科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同时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儿科;风险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患儿家长满意度 Pediatric nursing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 Zheng Huili Xinji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1430, Sichu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pediatric clinical nursing and the effec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s parents. The method of computer from December 2016 ~2017 year in December treated 162 cases of children in our department, our department to reduce the nursing risk in June 2017 enabled risk management (n=81), June 2017 on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n=81), comparing our hospital risk manage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parents satisfaction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before the parents satisfaction score was (80.69 + 3.10) poi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children after parents satisfaction score was (94.85 + 2.55) poi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children after parents' satisfaction scor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to before P< 0.05,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risk management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pediatric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which is worthy of being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Pediatrics; risk management; bad nursing even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children 儿科是我院重点科室,主要负责幼儿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和疾病的防治工作。据有关数据显示:儿科是护理纠纷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护理纠纷发生率高于口腔科与普外科2.0倍[1]。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护理安全越来越被患者重视,降低护理风险是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根本方式。我科为减少护理风险于2017年6月始启用风险管理,为更好观察启用风险管理后的效果,特将2017年6月年行常规管理收治的81例患儿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电脑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162例患儿,我科为减少护理风险于2017年6月始启用风险管理,施行风险管理后共收治患儿81例,其中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35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为(4.65±3.2)岁,81例患儿中患上呼吸道感染29例,下呼吸道感染6例,流行性腮腺炎12例,风疹9例、手足口病10例、小儿哮喘15;2017年6月前行常规管理(施行风险管理前)共收治患儿81例,其中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儿38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为(4.51±4.0)岁,81例患儿中患上呼吸道感染22例,小儿肺炎9例,小儿热性惊厥10例、急性肠胃炎19例、下呼吸道感染10例,小儿哮喘11例。患儿家属具有知情权,所有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不P>0.05。 1.2管理方法 我科2017年6月年行常规管理(施行风险管理前),管理方式如下:护理人员按照护理操作规范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加强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观察,严格按医嘱给予患儿治疗药物,并行用药监督;每日消毒病区,调整患儿饮食,给予患儿家属心理安慰,使其心态平和,配合治疗。我科2017年6月始启用风险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由我科护士长观察我科护理工作并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表分析风险因素,发现操作技能不足及护理管理制度漏洞均为诱发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 (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患儿病情评估、沟通技巧、及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危重患儿的护理方法等),并聘请专业讲师培训护理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如:《新编儿科护理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手册》,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模拟训练,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与护理人员薪资挂钩。 (3)加强安全管理:注意护理细节,在病床边加护栏,并在病区内粘贴提示语,预防患儿坠床。制定护理安全操作标准如:危重患儿护理常规、特殊药品管理、日常护理常规、病区消毒规范等,并要求全科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标准进行相关操作。 (4)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医院要经常对儿科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护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服务意识,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微笑服务、文明用语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形象。要求护士对病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工作时认真,凡事要考虑全面、周到。面对病人时要面露微笑,亲切礼貌,对患儿要多一份热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5)加强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由于患儿一般年龄小,表达能力等有限,所以医务人员要积极的多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准确的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时准确的确定患儿的治疗方案。如果患儿需要住院,则医务人员要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做好入院相关工作的介绍,使患儿家属能了解住院手续和医院环境,消除紧张焦虑心理。治疗前要对家长讲明患儿的病情、治疗流程和预期治疗效果,使家长对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有个心理准备,取的家长的积极配合,这样对患儿的治疗会有很大帮助,使后期治疗更加顺利。在后期治疗护理中,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合理采纳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真正做到护士与家长的互相理解与沟通,做到相互支持与配合,使患儿的护理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1.3观察指标 观察施行风险管理前后患儿家长满意评分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1)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根据我科自制调查问卷获得,主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疗护理日趋复杂,各种影响因素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如诊疗技术、心理、环境、药物等因素,如何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护理人员面前的问题。安全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理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1.2 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知识不断的更新。 1.3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病人参与,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病人签字或知情,护理操作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 1.4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1.5 患者行为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来源:创新医学网 作者:王延荣作者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儿科,026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护理业务水平。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儿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修养环境,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初探

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25T10:46:24.4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齐晓向[导读] 安全护理模式以其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对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构建文明和谐的医疗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扶风县人民医院陕西扶风县 722200 【摘要】目的对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对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探讨,从而为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奠定基础。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64名患者进行研究,首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进而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找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在研究过程中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 组患者为32人。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在充分分析并探讨安全隐患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妇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讨论后发现,造成妇科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机械损伤、心理障碍以及护理人员方法不当等。在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后发现,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患者其身体各项指标恢复较好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对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妇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中前进。随着患者思想观念及健康意识的强化,人们对护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治疗器械的损伤、患者自身心理障碍以及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护理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医患关系的和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进而通过分析对比的方式论证安全护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4名妇科患者进行研究,在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32人。在研究1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22-40岁,平均年龄(27.4±3.4)岁。在研究2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21-42岁,平均年龄(27.6±3.5)岁。在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各项情况进行对比后未发现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因此可以进行比较研究(P>0.05)。(二)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并讨论,并归纳总结出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机械或运动损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实际情况不同,加之以对器械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1],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器械的损伤。其次患者在未完全恢复后进行剧烈运动导致摔伤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给患者的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2.患者自身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在治疗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形,甚至会对治疗工作以及主治医师产生怀疑,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患者的心理健康遭受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3.护理人员缺乏合理的护理经验与措施。医护人员的护理与操作不当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耐心,无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从而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寻找有效且安全的护理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研究1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对治疗工作不信任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治疗的安全性及医生的专业性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重拾治疗信心。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要了解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并尽最大努力帮患者解决合理的要求,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医疗体系奠定基础。2.注重安全排查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可能用到的设备进行排查[2],对老化或年久失修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要注意对设备进行仔细的清洗与消毒。其次医护人员要努力为患者提供舒适且安全的住院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从而防止病菌的滋生。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将温度和适度调整到最佳。3.注重饮食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把控,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从而防止因饮食不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4.不断优化和完善护理流程。医院应注重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其次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3],使患者能够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有效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差异性的比较用x2和t 进行检验[4]。若P<0.05,则说明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1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14%,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76%。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研究1组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1危险因素11护士自身原因。 在儿科护理中所产生的隐患中,有一些是由于护士的自身因素导致的。 1临床上有一部分护士的年纪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水平均有限,或是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输错药、药物与患者不对应的事故经常会发生。 2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低给患儿穿刺的难度要比成人大,如果护士的专业操作技术不佳,那么就不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这给患儿带来很多额外的痛苦,患者哭闹、变得急躁,家长也会由此产生不满情绪。 3护患沟通不佳有很多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重视医疗护理部分,很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沟通,有些操作没有事先沟通就直接操作,导致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不理解,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护患纠纷[4]。 4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护理记录的书写也是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常被忽视,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准确记录患者的情况,或延误了记录,造成护理记录内容不完整,一旦发生护患纠纷,这对医护人员的举证是十分不利的。 5专业知识缺乏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很高,由于护士在操作的时候没有按照无菌观念进行操作,不注意手卫生,从而造成患者感染,引发纠纷[5]。

12患儿及社会因素。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备受家长的宠爱,一旦患病就医,患儿家长就会对医疗护理有很高的期望与要求,如果在护理中出现失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出现不满情绪。 在儿科,静脉穿刺是一项比较难的操作,因为患儿的年龄小,血管很细且脆弱,在穿刺的时候患儿哭闹不配合,导致穿刺失败,引发矛盾。 另外因为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社会舆论导向,让大部分人认为一旦患儿出现不良的结果,那么责任肯定是医院的,并且不能理解护士的良苦用心,使得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由于医学具有严谨性、风险性等特点,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病情复杂、病情严重的患儿,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 护理人员是医嘱的主要执行者,一旦护理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患儿家属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护士,导致矛盾的产生。 13法律知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升高,患儿家长掌握的法律知识越来越多,如果护士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识,那么在出现护患纠纷的时候就不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要护士在操作中出现一点纰漏,就会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2预防对策21护士要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19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 1、饮水呛咳 防范措施: 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水。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 防范措施: ⑴喂食速度宜慢且量少,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二、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1、气压伤 防范措施: 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2、氧中毒 防范措施: 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3、管道脱落 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三、肌肉注射易出现的问题 1、注射部位不当 防范措施: ⑴协助病人取正确体位。 ⑵准确选择注射部位。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安全监控,强化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才能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如何规范护理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人为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缺陷,确保病人的安全,这是时代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和探索的课题。 1 影响病区护理安全因素 1.1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1.1.1 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能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表现为责任心不强,违反制度或操作规程,上班不坚守岗位、脱岗、睡觉、玩忽职守。 1.1.2 忽视病人的需求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对病人不能做细致的解释工作,对病情复杂或危重病人的病情交代不清,对所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甚至无理训斥。忽视了病人心理需求,致使医患角色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1.1.3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由于护士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专业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或合作能力不高,会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提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医疗效率指标的提高,使护理技术和基础护理工作量成倍增长[3]。临床护理员长期缺编,达不到卫生部有关规定要求的床护比例,临床护士经常处于高度紧张、超负荷劳动的疲惫状态[4]。 1.1.5 护理人才流失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护理人才大量流失,培养一名有较好业务素质的护士需要3年,新护士边培训边上岗,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护理人才流失的速度。护理队伍成分的快速更新,使护士业务能力下降,增加了护理安全的隐患。 1.1.6 缺乏法制观念忽视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常可发生因说话不严谨而引发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对临床工作原始记录不重视,病情变化观察记录不及时,甚至伪造生命体征记录,对工作中的失误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护理记录存在隐患。 1.1.7 未经医嘱执行治疗超越护士职业权限[5]医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没有权力更改、拖延或拒绝执行医嘱,更没有权利擅自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中,常有护士凭经验、靠感觉,不自觉地超出职业权限的现象。如在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 1.2 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管电线老化,插座不牢,地面潮湿,损坏的摇床、轮椅,没有及时修理,也没有醒目的标志。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 1.3.2 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 1.3.3 管理不规范,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不明,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严密所致院内感染[8]。 1.4 住院患者因素住院患者应当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配合医务人员的管理,但有的住院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如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

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doc

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 摘要:医疗安全、护理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生命线,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笔者统计本院2008年至2009年两年中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20例,其中儿科8例,占全院纠纷、投诉的4JD% ,在这8例纠纷投诉中,每一例都和护理工作中不足有直接和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普及,儿科住院病人逐年增加,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之儿科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对病情无法诉说,不配合等特点,使儿科护理工作繁杂、锁碎、工作量大,成为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高危科室。笔者担任儿科护士长近十年,对本科发生的纠纷和投诉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本科护士对纠纷和投诉及其相关原因的正确认识,查找原因,寻求应对措施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现将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1、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1 给药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1.1.1 医嘱方面的错误,医生开立医嘱错误和护士执行转抄过程中发生错误,由于儿科用药按体重计算,早产儿、新生儿只

有成人剂量的几十分之一,低年资护士药物知识缺乏,对本科常用药物剂量不熟悉不了解,医嘱开立时出现错误和转抄时出现错误没有及时发现,如一新生儿医嘱静脉滴注甲硝8ml,护士转抄成80ml,并加入,被及时发现未对患儿造成危害。 1.1.2 药物配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儿科药物配制过程是一个非常准确、精细的操作,如儿科常用药物氨茶碱,新生儿一般输入6 8mg,而氨茶碱规格为每支250mg/2ml,输入剂量只有一支中的1/40 1/25,在配液的过程中要经过反复几次稀释后才能加入,如护士在配液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粗心大意就可能出现差错。 1.1.3 其它如给药浓度、给药时间、错给、漏给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出现错误。 1.2 医疗护理器械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我科自2005年以来购置了心电监护仪、智能输液泵、微量输液泵、婴儿暖箱、电动吸痰器等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1 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生儿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由于皮肤上胎脂过多,电极片和皮肤贴合不紧密而导致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 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 1、饮水呛咳 防范措施: 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食。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臵胃管。 2、吞咽困难 防范措施: ⑴喂食速度宜慢且少量,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 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3、气压伤 防范措施: 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4、氧中毒 防范措施: 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5、管道脱落

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口服药发放中常见的问题 6、同病室的人交叉发药错发 防范措施: ⑴严格三查七对,发药时叫病人至答应为止。 ⑵须将药车推至病床旁一对一发放。 ⑶每个药袋、药盒上面须注明患者床号、姓名,不得遗漏。 ⑷口服药应由双人核对后由其中一人发放。 7、药物剂量有误 防范措施: ⑴正确执行医嘱,做好核对把关工作,发现医嘱有不妥时及时质疑。 ⑵核对药物时要认真,避免边核对边说笑,禁忌单人核对。抄写在药盒上的用法字迹要清楚工整易辨认。 ⑶药物用法及剂量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避免思维定势,个别病人所服药物剂量比常规剂量多或者少,不能按常规量发放。 ⑷有些药物剂量发生改变时,主班护士应及时通知大家,提起注意。 ⑸有的一种药物两种剂量,要核对清楚,心中有数。 ⑹看清药物剂量单位,是“片”还是“毫克”,严防把30mg误以为30片。 8、漏发(多为病人不在) 防范措施: ⑴准备一个卡片,病人未在时床号、姓名要登记。 ⑵对班二人互相提醒,病人回房时及时发放。 ⑶如本班未发放则严格向下一班交班。 9、重发(多为定点药物)

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会议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和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我们知道,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制定护理对策,消除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一、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药物方面 (1)给药不足护士配药时粉剂溶解不全,抽药不彻底,造成瓶内剩余药液浪费。 (2)用药途径不对;漏给、错给病人药物;药物配伍不当。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检查药物质量。 (3)未顾病人病情,擅自加快或放慢液体滴速;抗菌素未按医嘱准时给药,未认真落实现配现用。 (4)病人漏服药物没有严格执行药疗制度,发药时间随意性大。 (5)对新药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 2、护理记录方面 (1)体温单体重、血压缺项、大小便漏写、出入量漏记、错记、生命体征描绘不齐。

(2)医嘱单医嘱处理不及时,签名潦草、漏签名、随意签名。 (3)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及时,书写不规范、涂改、修改过多,字迹不清楚;重症病人病情描述简单,不能反映专科特点,使用非医学术语,记录缺乏连续性;患者发热,没有通知医师或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没有体现因需施护;护士对患者的知情告知,没有在护理记录单中体现;医护记录不吻合;护理措施记录不详细,多做少记。 3、护士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复杂程度与技术要求都在提高。特别是新护士护理技术不熟练,操作欠规范,护理经验不足,穿刺成功率低,在抢救病人时工作忙而无序,延误病人治疗,对新设备不了解,使用不当。 4、护士责任心 护士对病人病人存在的危险性,如:跌倒、压疮、坠床、管道脱落的预防认识不足,宣教不到位。护士单独值班时,工作辛苦,没有及时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缺乏慎独精神,病人外出未做任何记录,大小便未问就随意记录,脉搏、呼吸测量时间不足等。 5、护士语言、行为 护士对病人解释不耐心,主动服务意识薄弱、态度生冷、淡漠、甚至厌烦。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损害病人的自

儿科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儿科护理安全工作计划 【导语】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下面是WTT为您整理的《儿科护理安全工作计划》,仅供大家查阅。 201x年儿科护理工作将围绕医院、护理部工作计划,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x版)》,把巩固“二级甲等医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开展爱婴医院各项工作,作为主要工作重点,现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根据201x年8月“二级甲等医院”回头看复审中,各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措施,逐一落实,加强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2、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士分管患儿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 3、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x版)》,每月定期对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进行专项检查,及时进行优质护理小组活动并记录。 二、加强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工作 1、按照护理部“省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儿科质控管理体系。 1、科室继续执行护士长———质控组长进行儿科护理质量控制。 2、开展科室护士对护理工作质量考核奖励分配的调查,制定科室工作质量考核分配办法。 3、制定儿科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护理常规、护理应急预案的培训计划并实施。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落实《护士条例》,在现有护士不足的情况下,科室对护理人力资源仍实行弹性调配的排班工作模式,根据病房使用率、患儿收住数量、护理工作的难易程度、专科特点,弹性调配的排班工作模式。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认可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进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别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办法,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治理因素 质量治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治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治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办事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把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示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

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本身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治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办法 2.1治理方面 2.1.1成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2.1.2科内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办法,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治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正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办事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按照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罗: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把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把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紧密。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防措施 一、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 1、饮水呛咳 防措施: 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水。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 防措施: ⑴喂食速度宜慢且量少,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二、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1、气压伤 防措施: 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2、氧中毒 防措施: 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3、管道脱落 防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三、肌肉注射易出现的问题 1、注射部位不当 防措施: ⑴协助病人取正确体位。 ⑵准确选择注射部位。

⑶对于体型消瘦的病人进针不宜过深。 ⑷小儿应选择臀小肌注射。 2、注射部位出血 防措施: ⑴注射时应避开大血管。 ⑵推注药液前抽吸有无回血。 ⑶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时间不可过短。 ⑷凝血功能差者按压时间应延长。 3、注射部位硬结 防措施: ⑴注射时要避开原有硬结。 ⑵如需长期注射时要多部位交替注射。 ⑶特殊药物要深部注射,如氯丙嗪、油剂、铁剂、硫酸镁等。 ⑷每次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⑸每日热敷注射部位。 4、注射部位感染 防措施: ⑴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⑵不易吸收的药物应深部注射,防止吸收不良引起感染。 ⑶每日热敷过程中需保持清洁。 四、静脉输液易出现的问题 1、液体配错 临床上易混淆的药物及液体,如糖盐易混,氯化钾与碳酸氢钠易混,硫酸镁与浓氯化钠易混,氯化钾与氯化钠易混。 防措施: ⑴坚持三班查对制度,即治疗班摆药,夜班查对,治疗班再核对。 ⑵配液要仔细核对药物和液体名称及剂量,避免主观凭印象操作。 ⑶输液及换液前再仔细进行核对。 2、漏输 防措施: ⑴认真做好三查七对。 ⑵治疗室液体摆放要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3、输液反应 防措施: 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