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观察护理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肺炎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得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得变化。
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
有心力衰竭得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与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得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与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得患儿做好口腔护理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急性肾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3、饮食按医嘱。
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与色.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7、长期使用激素得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与感染得表现.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高热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婴幼儿常见病护理知识

婴幼儿常见病护理知识
一、新生儿窒息
1、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2、窒息过程中,新生儿会出现晕厥、口周围涎液多、肌肉张力减弱、面容改变、皮肤有紫红色斑点、呼吸变得缓慢而深,但是容易暂停,甚至
无法呼吸,如果一直没有妥善护理,很容易导致死亡。
3、一旦窒息症状出现,婴幼儿护理的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新生儿头位
保持一定的高度,以减少胸部的紧张度,促进吸入空气;然后使用手掌轻
拍新生儿的背部,帮助新生儿完成呼吸;同时要立即对新生儿提供有效的
复苏护理。
4、如果此时还没有完全恢复,可以采用吸入空气的方法,让新生儿
吸入空气,这样也能恢复新生儿的呼吸。
二、腹泻
1、婴幼儿腹泻常见于新生儿和婴儿,是指比正常排便次数多,比正
常排出的粪便量多,或排出的粪便质量发生变化,呈泥状水样或液流状的
病症。
2、腹泻的护理主要包括:给予足够的液体,有助于恢复水分,以防
止脱水;及时给予止泻药,如果有严重的腹泻,那么应采取调理肠系膜通
道的手段来预防细菌滋生;保证婴幼儿维持良好的卫生清洁,以防止寄生
虫的滋生。
三、病毒感染。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
1
一、黄疸
出现时间 持续时间 消退时间 皮肤黄染部位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在出生后2-3天出现
4-6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 减轻 7-10天消退,早产儿可持 续到第3周 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
过早,一般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生后 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持久不退,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 重
消退时间过晚,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黄 疸进行性加重
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
血清胆红素指标 有无其他异常
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 12mg/dl
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 其他异常
过重,呈金黄色,皮肤黏膜都明显发黄
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 5mg/dl
让脐带沾水
5
五、湿疹
(一)表现 红色小丘疹,有渗液,可结痂、脱屑,反复
长期不愈,瘙痒难忍。 (二)原因 俗称“奶癣”,是一种常见的婴儿过敏性疾
病。人工喂养的宝宝多见。 也与宝宝本身皮肤特点和过敏体质有关,与
某些食物及外界因素有关。
6
五、湿疹
(三)护理 1、注意清洁卫生 2、喂奶恰当 3、产妇要忌口 4、急性期水疱破后不要洗澡
3
三、呕吐
(一)原因 1、喂养不当 2、咽下综合症 3、药物作用 4、感染 5、新生儿肝炎 6、小肠结肠炎 7、胃食管反流 8、幽门痉挛 9、颅内压升高
4
四、脐炎
(一)原因 脐带还没脱落的这段时间内护理不当,感染
细菌而发炎,即为脐炎 (二)护理 1、出院时遵医嘱每天涂抹消炎液1-2次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3、脐带未脱落时,洗澡分上下两部分,不
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

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第一章引言新生儿期是婴儿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新生儿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科学的护理。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以供医护人员参考。
第二章常见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2.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内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
护理要点包括:-观察黄疸程度,及时记录黄疸指数;-定期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鼓励母乳喂养,增加母乳摄入量;-保持环境整洁,避免感染;-避免过度累及,保证充足的休息。
2.2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特点是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护理重点包括:-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维持新生儿体温,并避免感染;-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进行插管;-定期监测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含量。
2.3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液中存在致病菌或细菌毒素,导致全身感染的疾病。
护理要点包括:-提供无菌环境,保持床铺、器械等的清洁;-观察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好口罩;-严格执行输血和药物给予的无菌操作;-定期拍胸部X线片及血常规,观察病情变化。
2.4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指在新生儿期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护理重点包括:-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注意呼吸窘迫的表现;-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保持充足的营养;-鼓励喂养,增加抵抗力;-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携带感染控制,避免交叉感染。
第三章新生儿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3.1个体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状况和疾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保证护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3.2维持高清洁度提供无菌环境,保持器械、床铺等的清洁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3.3促进营养和生长发育鼓励母乳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4确保充足的氧供应监测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及时采取辅助通气等措施,确保新生儿的氧供应。
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注意事项

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一、婴幼儿常见病的护理方法1.饮食护理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充足的营养。
针对不同疾病,给予合理的饮食,如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食等。
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
2.预防感染婴幼儿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患感染性疾病的成人或儿童接触,及时增减衣物,加强卫生教育,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定期检查婴幼儿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评估营养状况,以及筛查常见疾病。
家长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
4.疫苗接种根据国家规定,婴幼儿需接种多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家长应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5.监测体温婴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应注意监测体温,尤其在高热或疑似感染的情况下。
如有异常体温应及时就医。
6.合理用药婴幼儿用药需谨慎,严禁擅自用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注意安全婴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应确保环境安全,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和设施。
同时教育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识。
8.心理护理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二、注意事项1.每个婴幼儿的体质和生长环境不同,护理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2.如有疑虑或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
3.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积极配合,以提高护理效果。
可疑新生儿疾病的观察和护理查房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 支气管炎、哮喘等
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 高血糖、电解质紊乱等
皮肤疾病:如湿疹、皮炎、 过敏等
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 紫癜、风湿热等
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 脏病、心律失常等
新生儿常见疾病特点
01
发病率高: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
02
病情变化快:新生儿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 观察
规范新生儿护理操作流程
01
洗手:在接触新生儿前, 务必洗手,避免交叉感 染。
02
环境:保持新生儿生活 环境清洁、安静,避免 噪音和强光刺激。
03
喂养:按照新生儿需求 进行喂养,避免过度喂 养或喂养不足。
04
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 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05
脐带护理:保持新生儿 脐带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
_,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_
目录
新生儿常见疾病类型
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 呕吐、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 癫痫、自闭症等
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其他疾病:如先天性畸形、 遗传性疾病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 染、肾炎等
06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新生儿过敏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05
06
注意观察新生儿体征变化
呼吸频率:观察新生儿的呼 吸频率是否正常,是否有呼 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温:观察新生儿的体温是 否正常,是否有发热、发冷 等症状。
皮肤颜色:观察新生儿的皮 肤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发 绀、苍白等症状。
新生儿疾病护理PPT课件

一、红臀(尿布疹)
护理要点:
三、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屁股,并坚 持每次都要这样做,清洗时不用肥皂。 四、尿布外面最好不用塑料、橡皮布衬垫, 这样利于散湿散热,并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五、已发生红臀的新生儿,遵医嘱使用外用 药膏,如紫草油、护臀霜等。
5
一、红臀(尿布疹)
护理注意事项:
为新生儿清洗红臀时,应用手沾水轻 柔地进行清洗;而不要用毛巾直接擦洗臀 部。清洗后要用毛巾轻轻吸干。在涂抹油 类及药膏时,应把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 动,不能上下涂擦,以免损伤皮肤加重疼 痛。红臀的预防重于治疗,每次大便后都 要用温水洗净新生儿臀部、肛门周围及会 阴部,并经常该处通风,皮肤干燥。
9
二、脐炎
预防及护理:
多喜娃月嫂应做好断脐后的护理,保持 脐部及周围的清洁卫生,用5%碘伏正确消 毒脐部,积极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症 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
三、湿疹
产生的原因:
新生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就是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 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 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 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 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遇热、遇湿都可使 湿疹表现显著。
12
三、湿疹
预防:
3、衣物方面:比如贴身的衣服是棉质的,所有的衣服领子最好是棉质的,衣服穿得 要略偏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 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宝宝避免接 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4、对于婴儿湿疹在平时可以用中药成分的进行外涂,来达到对婴幼湿疹的治理修复, 同时可以配合儿茶小儿浴剂在洗浴时使用,更加全面的达到治理和恢复作用。 5、洗浴护肤方面: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 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 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 6、环境方面: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 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里不养宠物,如鸟、猫、狗等。室内要通 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或用 吸尘器处理家里灰尘多的地方,如窗帘、框架等物品上。 7、保持宝宝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睡觉前为宝宝进行节奏性肢体运动20分钟左右, 既可以增加机体抗敏能力,又有利于胃肠功能和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LOGO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高多红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低钙血症体温调节无效❖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
❖保暖:每日监测体温2-4次。
体重>2000g在暖箱外保暖者,使用热水袋(注意避免烫伤)及戴绒帽,或让母亲抱于怀中。
必要的操作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防止散热:护理人员的双手需温暖,各种操作应集中。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拍背、吸氧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用面罩或机械正压通气给氧。
❖随时备好氧气、吸痰器、新生儿呼吸复苏气囊、直接喉镜、气管导管和急救药品等,若发生异常情况可配合医师及时进行抢救。
❖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早产儿切忌常规吸氧。
婴儿喂养困难❖有吸允和吞咽能力者,直接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
❖对有吸允能力差,甚至不能吞咽者,用鼻胃管喂养或鼻肠管喂养,如果仍有困难可应用静脉或部分静脉营养。
喂奶后应竖抱小儿,轻拍背部,然后取右侧卧位,并观察有无青紫、溢奶和呕吐的发生。
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称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
有感染的危险❖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尤其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立即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治疗。
❖注意消毒隔离,特别是医疗器械使用前后必须严格消毒。
❖工作人员或新生儿患感染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自主呼吸受损❖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及量;保持氧气的湿度;每1-2小时变换新生儿体位一次以促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吸痰。
气体交换受损❖氧气头罩:流进氧气头罩的氧气不得少于5L❖呼吸道维持正压呼吸(CPAP):压力5-10cmH2O。
❖间隙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压力4-6cmH2O有感染的危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医嘱合理用抗生素体温调节无效❖置于中性环境温度中以减少氧消耗,维持体温在36.5-3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孩子出现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项,你应该并且必须带孩子去医院就医。
【发热】
体温高于39℃;
发热嗜睡、伴咳嗽流鼻涕、呛奶;
发热伴抽筋、或者您的孩子有惊厥病史,此次体温又上升时;
发热伴颈部强直、头痛(哭闹);
发热中体温剧降后又突然上升;
发热高于38℃持续3天以上。
【腹泻】
如果孩子已经腹泻多次水样便;
腹泻伴腹部疼痛、发热或大便带血。
【呕吐】
如果孩子频繁呕吐;
明显口渴,不能正常饮食者。
【食欲不振】
如果孩子平时吃奶好,而忽然拒吃奶或吃奶少并显得精神不好时。
【疼痛与不适】
如果孩子不明原因的哭闹(可能是头痛)伴呕吐;
每隔一定的时间啼哭(可能腹部绞痛),伴腹胀或呕吐;
【呼吸困难】
如果孩子用力呼吸,呼吸快>40次/分,出现胸凹陷,每次吸气时,肋骨之间都会明显地见到凹陷。
二、如何给孩子喂奶
给孩子(尤其是婴儿)用药往往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会不停地扭动、挣扎,此时您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喂药时,要保持孩子上身稍高的姿势,永远都不要再孩子平躺时喂药,因为这样药物有被吸入肺部的可能。
(一)喂药的方法
【使用药勺喂药】
1、如果是小婴儿,药勺用煮沸的热水消毒,或将药勺置于消毒液中,用臂弯将孩子上身托起,如他不肯张嘴,则轻轻按压他的下颌;若有必要,让另一个人帮助您按压他的下颌。
2、将药勺放于他的下唇,抬高药勺的柄部,使药物流入他的嘴里。
【使用滴管喂药】
1、托起孩子的上身,用滴管吸取特定的药量;
2、将滴管置于婴儿的嘴角,轻轻挤出滴管内药物。
二、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发热
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37.5-38℃是低热,39℃以上
是高热。
在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体温下午比上午稍高(0.5以内),这是正常现象。
怎样知道新生儿是否发热呢?
【观察】
1、发现孩子面红、唇干、出汗、烦闹、呼吸气粗、吃奶时口鼻出热气。
2、用手背扪额、背部,以及手脚发烫。
3、体温表测定更准确,测腋下温3-5分钟。
【护理】
新生儿发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不可随便使用退烧热药,以防止产生毒性反应。
1、温度不超过38℃,无需服药,注意观察,多喂温开水,几个小时以后,体温就能降至正常范围。
2、调节室温,室温应保持在15-25℃之间,若室温高于25℃,减少或松开婴儿的衣服和包被,以便散热降温。
3、体温超过39℃,可用温水擦浴,用温湿毛巾,要求水温30-34℃,主要擦浴前额、颈部、腋下、四肢和大腿跟部,经上述处理后,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新生儿、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温、出汗、散热功能都比较差,当患病或环境改变时,过分“捂”或喂水不足,都可以引起发热,一般不需要吃退烧药,新生儿更不能使用,否则,会招来大祸,退热药可能会把新生儿致于死地。
(二)新生儿腹泻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很少发生腹泻,这是因为母乳不仅营养成分比例恰当,适合于新生儿的需要,而且其中含有多种抗体可以防止腹泻的发生。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常因牛奶放置时放过长变质或食具消毒不严而造成消化道感染,导致腹泻的发生,气候聚变、奶粉冲配不当造成新生儿消化功能紊乱,发生腹泻。
【轻度腹泻】大便为黄绿色,可带有少量粘液,有酸臭味,呈薄糊状,每天大便约6次以下。
【重度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多达10次以上,出现明显脱水,小儿哭声低微,体重锐减、尿少,如不及时治疗危及生命。
因此新生儿发生腹泻时应及时治疗。
(三)新生儿呕吐
【溢奶】有很多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常常在吃奶后从口角边流出一些奶液,每天可有多次,这种情况叫“溢奶”多见于喂奶后不久改变体位或给婴儿换尿布,除溢奶外,一般情况良好,小儿发育不受影响,这是正常现象。
生后6个月内自然消失。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想象,他和溢奶不同,呕吐时由于消化道贺其它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是喷射性地从嘴里涌出。
新生儿呕吐,一般是新生儿生理特点所决定:(1)胃容量极小,胃的功能发育不够成熟;(2)胃呈水平状,胃底平直,奶水容易反流,引起呕吐;(3)患病引呕吐。
【生理性呕吐】
主要表现:(1)喂养姿势不对、喂养不当、喂得过饱、喂奶时啼哭、吸空奶瓶、奶头过大或凹陷引起大量气体进入呕吐;(2)奶瓶喂养时橡皮奶头孔眼过大、吸奶过急和过快,喂奶后平卧或过多、过早翻动婴儿,引起呕吐。
护理:注意喂养姿势,不要喂的过饱,婴儿啼哭时不急于喂奶,不吸空奶瓶,喂完奶后,将新生儿抱伏在母亲的肩上,轻拍背部,让新生儿将吞入胃内的空气呃出,然后将婴儿右侧卧位放下。
病理性呕吐
主要表现:(!)呕吐奶水频繁,呕吐物位奶瓣或绿色胆汁,呕吐量多;(2)生下来就呕吐,无胎便排出,并伴有腹胀;(3)2-3周开始,呈进行性、持续性吐奶;(4)呕吐呈喷射性,吐奶为奶凝块,不含胆嗔;(5)大便量较少,吐后饥饿感很强。
护理:上述呕吐表现可能是胃肠道感染、颅内病变,先天性肠道畸形(闭锁或狭窄)引起,应立即去医院诊治,否则会延误病情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新生儿湿疹
湿疹又名奶癣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一般由蛋白质过敏、母亲吃鱼虾引起。
分布:在婴儿的脸部、眉毛之间、耳后、颈部、四肢。
变现为:很小的斑点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流黄水、痒重、哭闹、搓、搔可致出血或感染,干燥时则结成黄瘩。
此病在1-2岁后
自愈。
护理:(1)穿宽大的衣服,衣料应无刺激性最好是棉布,避免毛衣接触皮肤;(2)不用热水或肥皂洗,不晒太阳;(3)局部不应随便上药,在急性期2-4%硼酸水湿敷,然后用氧化锌软膏外涂,轻症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慢性期用可得松软膏类药物;(4)不要乱抓,剪指甲,纱布包手。
(五)新生儿脐炎
一般新生儿脐带4-10天干脱。
脐炎是指:因断脐消毒不好,护理不当,过早脱落后污染,发生脐轮脐窝红肿伴少量分泌物。
护理:出生后每天早晨75%酒精涂脐带,用消毒纱布包好,脐轮红,有分泌物可无75%的酒精,再用龙胆紫涂脐部,保持干燥,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吗,应请医生处理。
(六)鹅口疮
鹅口疮是指婴儿口腔粘膜、牙龈、嘴唇等处,长出大大小小的白色斑点。
原因:(1)母亲乳头或奶瓶假乳头不干净引起;(2)用不清洁的纱布洗口腔,使一种叫真菌的霉菌繁殖蔓延引起的。
表现:不发热,症状一发展,婴儿不吃奶,没有精神。
护理:(1)应尽快找医生看,涂上药物很快就好了;(2)为防止鹅口疮,喂奶时母亲奶头、奶瓶、奶嘴要消毒,保持清洁;(3)婴儿嘴里粘有奶渣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掉;(4)发生鹅口疮,不要用抗生
素,局部以2%-3%小苏打溶液清洗,再涂1%龙胆紫液,每日2-3次,大一点的婴儿可口服维生素C、B,以增强对真菌的抵抗力。
(七)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有1/2-2/3的新生儿皮肤渐渐发黄,到出生第7天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胎儿在母亲体内时,氧气的来源靠母体的血液提供,由于血液中氧的浓度有一定限量,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增加了红细胞的数量,出生后,新生儿监理了外呼吸,从大气吸收氧气,血液中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造成血液中胆红素的增加,又因正常的肠道各种菌群关系还没有建立,肝脏功能又不健全,不能及时处理这次增加的胆红素。
这种胆红素像黄色的染料一样,将新生儿的皮肤、粘膜和肌膜染黄,出现黄疸。
观察护理:(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很轻微,7-10天自行消退,不需治疗,可食些葡萄糖水即可;(2)黄疸出现过早,即在24小时内,并且迅速发展,或黄疸消退过迟,或消退后又出现,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早去医院诊治。
(八)新生儿臀红
臀红又称“尿布皮疹”。
因湿尿布刺激而引起的皮疹,是新生儿和1岁前小儿常见的皮肤病,多发生在兜尿布部位,潮湿尿布长时间接触的地方,局部皮肤爬小红丘疹或发红、肿胀,重者皮肤脱落或皮肤糜烂。
发生臀红后每次大小便时,因为新生儿皮肤柔嫩,疼痛厉害,故新生儿哭闹不安,同时影响睡眠和饮食。
预防方法:
(1)尿布要勤换,尿布湿后要立刻更换干净的。
换下的尿布要放入盆里(不要乱扔在地上),用肥皂盒开水烫洗,用清水漂净。
在日光下晒干,以保持尿布清洁和柔软,绝不可把尿湿的尿布不经冲洗,直接晾干就用。
(2)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洗净小儿臀部和会阴处,再用软布轻轻擦干,扑上少量滑石粉或局部涂以5-10%鞣酸软膏,使尿、便酸碱物质不直接刺激皮肤,已达到预防臀部的目的。
(3)最好不用塑料或者橡皮布包外面,以利湿热散发,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若发生了臀红,除注意以上几方面外,应保持新生儿局部干燥,最好不再包裹,可以穿裤子(放脚),同时用紫早油涂患部。
另外,若已发生臀红,不要用肥皂洗,以免刺激小儿疼痛,可用温水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