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诊疗指南
脑震荡的急救和康复指南

脑震荡的急救和康复指南概述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轻度头部外伤,通常由于头部撞击或突然剧烈晃动引起。
虽然脑震荡往往被认为是轻伤,但它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能产生长期影响。
因此,了解脑震荡的急救和康复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如何正确处理脑震荡的建议。
一、脑震荡的识别与急救措施1. 识别脑震荡症状当一个人遭受头部撞击或剧烈晃动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脑震荡。
这些症状包括:头痛、乏力、眩晕、恶心、呕吐、记忆力下降等。
如果您或他人经历了上述任一或多个症状,请及时寻求医学帮助。
2. 及时就医在怀疑自己或他人患上脑震荡时,请尽快就医。
医生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可能会要求您进行其他辅助检查,例如头部CT或MRI扫描。
这些测试将帮助确认是否发生了脑震荡以及其严重程度。
3. 休息和避免过度刺激在诊断脑震荡后,最重要的康复措施之一就是休息。
放松休息适应期间,您应避免剧烈运动、高声音、明亮光线等过度刺激。
沉默和安静环境可以促进大脑的愈合过程。
4. 观察24至48小时脑震荡后的24至48小时内可能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
如果您或他人遭受了脑震荡,请在此期间密切观察任何新的或加重的症状,并及时通知医生。
二、康复阶段1. 渐进性活动恢复计划根据医生建议,在康复期间逐渐增加活动量非常关键。
开始时,您可以从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散步)开始,然后逐渐添加轻度体能活动(如骑自行车)。
请记住在进行任何活动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
2. 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除了逐渐增加活动量外,还要确保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在每个活动之间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以避免过度劳累和引发症状恶化。
3. 应对认知功能问题一些脑震荡患者可能会经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您可以使用备忘录、提醒事项等辅助记忆工具,并通过做一些专注力练习来改善注意力。
4. 寻求专业康复治疗对于严重或持续的脑震荡症状,寻求专业康复治疗是明智的选择。
蒙医脑震荡临床诊疗指南

蒙医脑震荡临床诊疗指南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作用后,即刻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时性的功能障碍,系形态学上无肉眼可见的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无器质性体征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
其特点是有短时间的意识障碍,醒后有短暂的逆行遗忘,而无器质性损伤的征象,无明显病理改变,发生机理至今仍有许多争论。
蒙医认为脑震荡属头部内伤范畴,可分为轻、中、重度。
由于头部受到外力“脑气”和“脑髓”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失常,气血循行受阻,出现“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如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出现一些后遗症,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1.诊断鉴别诊断与分级1.1西医诊断标准:1.1.1有头部外伤史(直接或间接损伤);1.1.2伤后立即发生一过性意识障碍(意识丧失或恍惚),时间在30min内;清醒后常有“逆行性健忘”(即近事遗忘);1.1.3有头痛、头昏、头晕、恶心呕吐、耳鸣、无力等症状。
生命体征基本正常;1.1.4可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腰椎穿刺检查颅内压多正常,少数可为低压。
脑脊液检查正常;1.1.5颅脑CT或MRI检查脑内无明显异常; [5]1.2蒙医诊断标准:1.2.1明确的头部外伤史;1.2.2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从数秒钟到数分钟不等,一般不超过30min;1.2.3伤后有逆行性遗忘,即近事遗忘;1.2.4受伤当时有面色苍白、瞳孔改变、四肢松驰、反射减退,后随意识的好转上述症状逐渐消失。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1.2.5伤后可以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有的还可以有心悸、耳鸣、记忆力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1.2.6测量患者双手中指的长度,可出现长短不一的现象;1.2.7颅脑CT无异常改变;1.2.8以上各项临床表现及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伤后立即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是脑震荡诊断的必备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逆行性遗忘的存在则是确认脑震荡的重要依据。
[6]1.3脑震荡病情程度分级标准:脑震荡根据程度可以分为轻型(度)脑震荡、中型(度)脑震荡和重型(度)脑震荡三种。
中医怎么治疗脑震荡

中医怎么治疗脑震荡中医治疗脑震荡的方法1·脑震荡后遗症患者大都出现以头痛为突出的症状,疼痛性质为胀痛、钝痛、紧缩痛或搏动样痛,头痛可因用脑、阅读、震动、特殊气味、污浊空气、人多嘈杂、精神因素而加重,另常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激动、对外界反应迟钝,以及头昏、眩晕、多汗、无力、心慌、气急、恶心等。
2·中医认为本病为脑络损伤,临床辨证者先应抓住一个“瘀”字。
其中瘀阻脑络者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痛无休止,头昏头胀,时轻时重,重者昏迷目闭,不省人事;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涩不利。
治以活血祛瘀,方用“通脑瘀汤”化裁。
苏木15克,刘寄奴10克,菖蒲10克,郗莶草15克,鸡血藤3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
3·髓海空虚者头痛且晕,健忘,目光呆滞,反应迟钝,久则骨骼痿弱,偏废失用。
治以填精荣脑,方用大补元煎加减。
其中紫河车10克,龙眼肉15克,桑椹30克,熟地黄18克,太子参 15克,丹参15克,赤白芍各9克,郁金12克,菖蒲9克,远志9克,茯苓9克,生蒲黄12克。
4·痰浊蒙窍者神志呆滞,失语,癫痫,呕不欲食;舌苔厚腻,脉象弦滑。
治拟化痰开窍,温化寒痰用二陈汤;清化热痰用贝母、竹茹、竹沥、白矾;重镇祛瘀用礞石、铁落、朱砂、磁石;化痰开窍用石菖蒲、远志、白矾;熄风化痰用天麻、胆南星、天竺黄、羚羊角等。
5·阳亢风动者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红目赤。
治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15克,珍珠母30克,白僵蚕6克,怀牛膝20克,玄参12克,菊花30克。
6·气血亏虚者头晕肢麻,重者痿废不用,面色无华,失眠多梦,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以补气养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加减,其中党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茯神15克,远志15克,龙眼肉10克,阿胶(烊化)12克,莲子15克,杏仁15克,炙甘草 6克。
脑震荡的治疗方案

脑震荡的治疗方案摘要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脑外伤,往往由头部遭受剧烈撞击或颠簸所引起。
本文将介绍脑震荡的定义、症状和诊断标准,并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脑震荡治疗方案,包括休息、药物治疗和康复措施。
最后,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引言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猛烈冲撞或运动中的颠簸导致脑部活动剧烈震荡,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的一种脑外伤。
与其他类型的脑外伤相比,脑震荡通常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结构损伤,但它仍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因此,针对脑震荡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 脑震荡的症状脑震荡的最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脑震荡的轻重程度有关。
在脑震荡发生后,这些症状可能立即出现,也可能在数小时或数天后才显现。
2. 脑震荡的诊断脑震荡的诊断依赖于病史和临床表现。
通常通过详细询问患者有关受伤情况和症状出现的时间来确定是否存在脑震荡的可能性。
此外,医生还会进行神经系统体检、认知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如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
3. 脑震荡的治疗方案3.1 休息脑震荡的治疗的首要步骤是休息。
患者应立即停止从事剧烈体力活动和脑力劳动,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休息是帮助大脑恢复正常功能的关键,也是其他治疗措施的基础。
3.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震荡的早期可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消炎药和抗恶心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感,并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3.3 康复措施康复措施对于脑震荡的治疗和预防后遗症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物理疗法,如颈椎牵引、温热疗法、眼球运动训练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此外,认知康复训练也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通过训练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恢复到正常的认知水平。
4. 康复建议为了加速康复过程,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脑震荡患者参考:•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严格遵守休息和康复措施;•避免剧烈运动和脑力劳动,避免再次受伤;•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和电脑,以减少对大脑的刺激;•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减轻情绪压力,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
脑震荡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康复的方法: 包括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家庭 支持和社会支持 等。
心理康复的目标: 帮助患者恢复正 常的心理状态, 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康复的注意 事项:需要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计划,并定期 评估康复效果。
01
0 2
03
04
回归社会
恢复期:脑震荡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 复期,以避免再次受伤
此处添加标题
避免头部受伤:在日 常生活中,避免头部 受到撞击或摔倒。
此处添加标题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 体检,及时发现并治 疗可能导致脑震荡的
疾病。
长期影响
认知功能障碍:记 忆力、注意力、思
维能力下降
情绪问题:焦虑、 抑郁、情绪波动
睡眠障碍:失眠、 多梦、睡眠质量下
降
头痛头晕:持续性 或间歇性头痛、头
社交活动:脑震荡患者可以逐渐参与社 交活动,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心理支持:脑震荡患者可能需要心理支 持,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
职业规划:脑震荡患者可能需要重新规 划职业,以适应他们的新情况
PART SIX
脑震荡的预后与评估
预后因素
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添加标题
受伤机制:直接撞击头部的 预后较差
NO.3
生活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 当的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
量
NO.2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减轻心理压力
NO.4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给予患 者关心和支持,共同面对疾
病挑战
康复效果评估
NO.1
评估时间:通常在脑震荡发 生后数周至数月内进行。
NO.3
评估方法:采用量表评分、 观察评估、患者自我报告等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 是否有头部外伤史、 昏迷史、恶心呕吐等
脑震荡的治疗方法

脑震荡的治疗方法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脑部损伤,通常是由头部受到剧烈震动或撞击引起的。
脑震荡可能会导致头痛、恶心、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了解脑震荡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脑震荡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脑震荡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休息。
在受伤后的头几天,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进行剧烈活动和思维性工作,以减轻脑部的压力和疲劳。
此外,还需要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其次,对于脑震荡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止痛药、镇静剂等,以减轻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些辅助药物,如维生素、氨基酸等,以加速身体的康复。
除了休息和药物治疗外,脑震荡患者还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加速康复。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针灸等,可以有效缓解头部不适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康复过程。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头部运动和训练,以增强脑部的功能和灵活性。
另外,心理治疗也是脑震荡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由于脑震荡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心理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以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总的来说,脑震荡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坚持规范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对脑震荡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脑震荡(轻度脑挫伤)诊疗常规

脑震荡(轻度脑挫伤)诊疗常规
【概述】
脑震荡为由轻度脑损伤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状群。
其特点是头部外伤后短暂意识丧失,旋即清醒,除有近事遗忘外,无任何神经系统缺损表现。
【诊断标准】
1、有外伤史
2、临床症状和体征
3、脑CT
【纳入标准】
初治病人,年龄18~65岁,一般情况好,GCS记分大于12分。
无严重并发症,合并症。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如合并颅骨骨折,头面部皮肤挫裂伤等。
【治疗常规】
1、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2、早期48小时重症监护,严密观察呼吸,血压,脉搏及双侧瞳孔变化。
3.输液1500ml-2000ml,应用降颅压药物甘露醇针,应用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药物纳洛酮,神经节甘脂等,应用控制癫痫发作药物如苯巴比妥针,应用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
如泮托拉唑钠。
4.因脑挫伤病情易变化,早期应复查脑CT检测颅内病情,因应用脱水药物易引起电解质紊乱,需间断查血电解质。
【出院标准】
1、患者无头痛头晕症状,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表现。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 14天。
2、一般在治疗后14天后,脑CT提示脑水肿消退或无阳性表现。
【实用】脑震荡-诊疗规范

【实用】医疗操作规范
脑震荡
【诊断】
1.有头部伤史,伤后立即发生一过性昏迷,时间在30分钟内,清醒后常有逆行性健忘(近事遗忘)、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耳鸣、无力等症状,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腰椎穿刺检查,颅内压多正常或降低,脑脊液化验正常。
CT检查和MPU扫描通常无异常改变。
【治疗】
1. 卧床休息一周,伤后48小时内定时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改变,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并发的颅内血肿。
2.对症治疗时可酌用镇静、止痛药如安定、冬眠灵、颅痛定、去痛片和三溴合剂等。
3.应用维生素B族的药物,谷氨酸、谷维素、脑复康及中药活血化淤和针炙、理疗等。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药学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震荡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1、颅脑外伤病史。
2、临床表现:
伤后即刻出现的短暂神经功能缺损、近事遗忘。
如头痛、呕吐、意识改变、视觉和平衡功能改变。
分为三种程度:
(1)轻度:不出现意识丧失;
(2)中度:存在轻度的意识改变和逆行性遗忘;
(3)重度:意识丧失超过5分钟。
3、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
头颅CT: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
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
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散性慢波。
【治疗常规】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吸氧,减少外界刺激。
2、对症治疗:补液、止吐、营养神经、必要时镇静、止痛等。
3、密切监护,注意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复查头颅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