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免疫学》简介

合集下载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级班授课时间:至学年3学期计划学时:58学时(其中:理论40,实验:18)任课教师:所属学院:基础医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大理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教材:《医学微生物学》人卫出版出版社,李凡、刘晶星主编,2007年8月,第7版授课人: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位:讲授题目: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计划学时:1.5所属章节:第5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质粒的基本特征、医学上重要的质粒及所编码物质的意义;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种类及概念。

2.熟悉: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转位因子的概念及种类;转化的条件;F质粒的转移方式;R质粒的种类及传递性R质粒的结构及功能;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的机理;转导与溶原性转换的区别。

3.了解:基因的突变及损伤后修复;转化的机理;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质粒、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教学难点:质粒的基本特征、医学上重要的质粒及所编码物质的意义;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种类及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PPT课件使用教具:多媒体思考题:1.简述质粒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2.细菌变异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举例说明。

3.简述细菌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新的性状。

4.简述耐药性质粒及其在细菌间传递耐药性的方式。

参考资料: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Heredity and Variation of Bacterium)概述(5min)遗传(heredity):子代与亲代的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且代代相传。

变异(variation):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

基因型变异(genotypic variation)——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phenotypic variation)——非遗传性变异。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性异物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生理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病理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及其与临床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及临床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上的应用及其策略等。

其研究目的是从基因、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不同层次上揭示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为探讨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它既以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各门医学基础课程为学习的必备基础,又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它是现代生物医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

本教学大纲参照我国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规定和内容进行编排,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部分。

“掌握”的内容在讲授时需要重点讲解,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重点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记住概念与特点;“了解”的内容只扼要介绍有关知识概念或通过学生自学来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熟悉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掌握生理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理解病理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及其与临床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熟悉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及临床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上的应用及其策略,为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王月丹编著.《医学免疫学》.第1版.出版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二)参考书[1]Abbas AK,Lichtman AH,Pillai S.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7th ed.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2.[2]Murphy KM,Travers P,Walport M.Janeway’s Immunobiology.8th ed.New York:Garland Science,2011.[3]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龚非力.医学免疫学.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等),课终考核(闭卷考试等)(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50%~60%)+过程考核成绩×(50%~40%)六、课外学习要求在面授之前,要求学生系统通读《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熟悉每章“掌握”、“熟悉”的内容,并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于考试前提交给授课教师或监考教师。

抗原

抗原

(二)宿主的因素 • 遗传背景 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受遗传控制(MHC) • 机体的状态(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三)免疫方法 • 抗原的剂量:适中
• 免疫途径:适当的进入途径 一般情况下, 抗原物 质需从非经口途径进入机体. 其由强及弱的规律为:皮内>皮下>肌肉>腹腔(仅限于 动物)>静脉 • 注射间隔:适当
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

概述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抗原的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 抗原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1. 抗原的概念

抗原(antigen, Ag)
泛指能被免疫细胞识别结合,使免疫细胞活化发 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的研究内容

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涉及免疫识别、 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等免疫 学的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 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 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 应用。
自 1901 年首次医学和生理学奖至 1990 年,共颁发 79 次, 免疫学获得者占 1/5。是任何生物医学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年份 作 者
lymphoid tissue,MALT)
组成: 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 中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功能:受局部入侵病原体的激活,执行粘 膜局部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
官,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 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

浅谈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

浅谈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

浅谈高职高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发布时间:2021-07-01T11:48:45.2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何李兰[导读]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由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何李兰大理护理职业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由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医学免疫学三部分组成。

病原生物学的知识点多,杂。

免疫学的部分抽象、进展快、理论性强,并且教学时数少。

因此本门课程的学和教都是比较困难的过程。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护理及相关医学专业岗位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病原生物学的知识点多,杂。

免疫学的部分抽象、进展快、理论性强、并且教学时数少。

因此本门课程的学和教都是比较困难的过程。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详略得当,注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同时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同时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教材的编写顺序是: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医学免疫学。

而我在实际教学中把医学免疫学的部分调整到细菌总论部分的后面,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病原生物的抗原构造、免疫性等知识点。

二、采取上好第一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前后呼应、温故知新、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比喻教学法、公共突发事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教学内容由难变异、由抽象变具体、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启发式教学法即上课开始就由教师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路,然后按照提出问题的思路进行讲授,使学生通过思考,按照问题思路理解掌握基本知识。

中西医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Immun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1423205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中医(中西医)学分:1总学时: 16 其中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

后续课程: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肿瘤学及其它相关的临床学科。

选用教材[1] 罗晶主编.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 刘文泰主编.医学免疫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必读书目[1] 袁嘉丽主编.微生物与免疫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 袁嘉丽主编.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 曹雪涛主编.免疫学前沿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颜世敢主编.免疫学原理与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5] 曹雪涛主编.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选读书目[1]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M].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16;[2] 储以微主编.医学免疫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 杨旭燕主编.临床免疫学进展[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4] 布尔梅斯特尔主编.免疫学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周光炎主编.免疫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二、课程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免疫学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医学免疫学有关概念。

2.熟悉本学科研究内容及其对现代医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1.免疫学的概念与功能。

✹重点2.免疫学发展史:了解免疫学发展经历的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医学免疫学》双语课程

《医学免疫学》双语课程

《医学免疫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中文)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暨免疫学教研室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6 实验学时:12学分:3适用对象:临床专业(5年制)医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科, 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技术操作、自学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麻醉、影像、检验、视光、口腔、预防、法医、药学等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医学免疫学总学时为48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免疫细胞(固有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和免疫预防等。

其中安排36学时理论讲授和12学时实验课。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验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

本大纲根据医学免疫学学科发展现状和我国医学免疫学需要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学科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或修改)、补充和综合,以便学生学习。

由于医学免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学中要适当引入本学科新的、重大的研究进展,使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国际先进水平有所了解,培养学生探索献身科学的兴趣和志向。

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总学时:36学时)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生理、病理表现。

二、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概念。

三、了解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不同特点;免疫学的概念;免疫学与医学的关系。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免疫、免疫学、免疫系统、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00030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 no logy )学分:2.5学分总学时:45学时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教材:1. 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高劲松、吴高莉.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参考教材:1. 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 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 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一一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

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

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

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

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 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免疫学概论①掌握:免疫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②熟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③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2)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①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和抗原的种类。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二本)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二本)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001522013总学时:48学时(讲课30学时,实验18学时)总学分:2.5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之后开设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发展迅速,它不仅与医学基础其他学科密切相关,且已渗透至临床各学科,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应用学科。

通过对《医学免疫学》学习,使学生掌握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点,掌握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执行生理性的免疫应答,而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免疫性疾病的机制。

通过免疫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免疫学诊断的基本原理,了解操作方法。

为今后学好医学其他课程及科研打下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采用金伯泉主编的《医学免疫学》第5版教材,以讲授、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期中和期末考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结合临床实际介绍免疫系统中的几种重要物质如补体、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在T、B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反应过程,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步骤。

本课程应用性很强,学生可以接受到临床检验中免疫学检验方面的训练。

如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方法、血型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及时等。

大纲的使用说明:1、本大纲以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医学免疫学》课程要求为基础,并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了增删。

为了使学生能按大纲要求进行预习和复习,现将大纲划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掌握内容要求深刻理解、牢固记忆、并能融汇贯通;熟悉内容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了解内容要求看懂和理解。

2、本大纲中的习题仅供学生用于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的程度。

大纲正文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学时:1学时(讲课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2、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