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区别,但运动发育迟缓、肢体功能障碍是共同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感觉、行为、言语、咀嚼、吞咽和智力等多种复合功能障碍。
1、听觉障碍。
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2、视觉障碍。
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
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3、反应迟钝。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无名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智力低下。
据报道,约有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
5、语言障碍。
脑瘫患儿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
6、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
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
7、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脑瘫患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8、口面、牙功能障碍。
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
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
有些患牙病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9、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10、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11、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言行一致提示椎体外系损伤。
12、情绪、行为障碍。
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脆弱、易激动等。
13、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4、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5、癫痫。
统计约有半数脑瘫患儿伴发癫痫,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
脑瘫儿原始反射的异常表现有哪些

脑瘫儿原始反射的异常表现有哪些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疾病,其特点是由于大脑发育异常导致的运动和姿势障碍。
脑瘫患者常常伴随着原始反射异常表现,这些原始反射通常是早期生理上的本能反应,在婴儿期会逐渐抑制,但在脑瘫患者中保留或重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瘫儿原始反射的异常表现。
异常反射表现1. 异常拇指反射正常情况下,拇指反射是指当拇指被轻轻刺激或弯曲时,会引起手指尖的弯曲。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拇指反射可能异常地强烈或持续地出现,表现为手指尖过度弯曲。
2. 异常步态反射步态反射是指当婴儿的脚掌与硬表面接触时,会出现踏步运动,通常在一岁左右会自然消失。
在脑瘫患者中,步态反射可能会持续存在或重现,导致行走时出现跷脚步态或四肢紧张。
3. 异常吮吸反射吮吸反射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反射,婴儿通过吮吸来获得营养。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吮吸反射可能会异常地弱化或消失,导致困难进食或进食困难。
4. 异常咀嚼和吞咽反射咀嚼和吞咽反射是进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脑瘫患者来说,这些反射可能会出现异常。
咀嚼反射常常表现为松懈、无规律的咀嚼动作;而吞咽反射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吞咽困难或误吸。
5. 异常抓握反射正常情况下,婴儿的手指会自动地抓住物体,这是一种自发的本能反应。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抓握反射可能异常地强烈或持续出现,导致手指过度弯曲或过度松弛。
6. 异常脚趾反射脚趾反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当脚趾发生刺激时,会出现弯曲和弓起。
在脑瘫患者中,脚趾反射可能异常地强烈或持续出现,导致脚趾屈曲的表现。
7. 异常对光反射正常情况下,光照射到婴儿的眼睛会引起瞳孔收缩反应。
然而,在脑瘫患者中,对光反射可能异常地弱化或消失,导致瞳孔对光的反应不协调或迟钝。
8. 异常跳跃反射跳跃反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当婴儿被突然惊吓时,会引起身体的跳动和抬高。
在脑瘫患者中,跳跃反射可能异常地强烈或持续出现,导致不适当或过度的跳动。
9. 异常催眠反射正常情况下,婴儿在入睡时会有一系列的催眠反射,如揉眼、伸懒腰等。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征兆

龙源期刊网
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征兆
作者:王敏
来源:《祝您健康》1993年第06期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先天性或围产期发生的脑运动中枢伤残性综合征。
这种病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给家庭与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小儿脑性瘫痪征兆的早期表现有下列几种:
1新生儿期,仰卧时双下肢过度伸直,而且两上肢屈曲,手握得很紧。
活动减少,尤其两手很少活动。
2下肢不易分开双腿,换尿布困难。
33~5个月时,无双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的动作。
47~8个月仍不会坐。
强扶成坐位时,双下肢呈屈曲状,膝关节处不能伸直;强扶成前倾体位后,松手又向后倾。
扶小儿腋下使其成直立位时,髋及膝过度伸直,甚至交叉成剪刀状。
57~8个月后不会爬,或爬时只是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交替运动,像兔跳那样。
61岁以内的小儿,手不分左利右利,只用一只手去拿东西。
7面部经常出现怪样表情,或有节律性的吐舌,或有吸吮吞咽困难,或吃奶时找不准乳头。
宝宝脑瘫的症状表现

宝宝脑瘫的症状表现1、发育落后一般来说,患有脑瘫的孩子2~3个月时还不会笑,不会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能把手放到嘴边。
此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2、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常表现为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打挺易惊,少动或过多地乱动,吃奶无力,经常呛、噎、吐奶,哭声微弱或阵阵尖叫。
3、易哭睡不安稳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
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父母亲吸烟、酗酒、吸毒、母患精神病,孕期患糖尿病、阴道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保胎药等;高产次、早产、流产史、双胎或多胎等,胎儿发育迟缓,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脐带绕颈、产钳分娩、臀位产产程长、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颅内出血、感染、中毒及营养不良等。
1、语言障碍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我们了解了小儿脑瘫的症状有哪些后,知道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小儿脑瘫占比例为大。
2、视、听觉障碍不少小儿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小儿脑瘫较为多见。
小儿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3、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小儿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小儿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儿童脑瘫症状表现

儿童脑瘫症状表现(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高,整体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发生改变极易怒,亲吻散射进一步增强相伴抽搐。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
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无法走跌,4~5月够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当在3~5月时看到物体可以低头揪,若5月后还无法者疑似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
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脑瘫的整体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相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到:脑瘫婴儿(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就是肌张力低落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看见。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以确诊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落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就是肌张力失调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看见。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以确诊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就是智力低落的早期整体表现,通常指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做名无反应,可以确诊为智力低落。
4.头围异常头围就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存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紧固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1.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
小儿脑瘫表现及护理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底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1.是不是所有的小儿脑瘫都是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儿脑瘫4大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即使单一种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
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
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
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
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脑瘫小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
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
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也减少。
正常小儿在l岁以内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痉挛型脑瘫偏瘫型则表现为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状。
二、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
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
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脑瘫患儿早期的反射异常表现[1]
![脑瘫患儿早期的反射异常表现[1]](https://img.taocdn.com/s3/m/757dfb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3.png)
脑瘫患儿早期的反射异常表现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是在儿童期出现的持久性、不完全性的运动和姿势障碍。
脑瘫的病因复杂,其中一种常见的病因是大脑发育异常。
脑瘫患儿在早期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异常反射,这些反射异常的存在可以作为早期脑瘫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脑瘫患儿早期的反射异常表现。
1. 异常反射之对称痉挛反射对称痉挛反射是指患儿在刺激一侧的肌肉时,两侧肌肉均表现出痉挛。
这种反射异常通常表现为肩关节的屈曲、手臂的屈曲和内旋,以及膝关节和脚踝的屈曲。
2. 异常反射之强直性痉挛反射强直性痉挛反射是指患儿在进行被动运动时,肌肉呈现出持久的强直性痉挛状态。
这种反射异常常见于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屈曲,以及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伸直。
3. 异常反射之抓握反射抓握反射是指患儿在手掌被刺激时自动握紧手指的反射。
在正常发育的婴儿中,抓握反射出生后逐渐减弱,并在6个月左右完全消失。
但在脑瘫患儿中,抓握反射持续存在,且强度较大。
4. 异常反射之跖反射跖反射是指患儿在足跟被刺激时产生的反射,表现为足趾的下弯。
正常婴儿在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跖反射,并在1岁左右逐渐消失。
而在脑瘫患儿中,跖反射可以持续存在,并伴有踝关节的背伸。
5. 异常反射之病理反射和知觉缺失脑瘫患儿还可能出现病理反射和知觉缺失现象。
病理反射是指一些在正常人体中不存在的反射,如掌跖反射、滑膜反射等。
知觉缺失则是指患儿对于触觉、疼痛、温度等感觉的异常反应或缺乏反应。
这些异常的存在可能进一步影响患儿的运动和姿势控制能力。
结论脑瘫患儿在早期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反射异常,包括对称痉挛反射、强直性痉挛反射、抓握反射、跖反射以及病理反射和知觉缺失。
这些反射异常的存在可以作为早期脑瘫的一个重要指标,及早发现和干预对于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对于婴幼儿的早期发育和反射异常的观察和评估,对于脑瘫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脑瘫患儿早期反射异常表现的一些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早期发现小儿脑瘫症状的方法

脑瘫的症状可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也有一些脑瘫的症状是在此后几个月内陆续出现的。
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请一定要当心是否是脑瘫的症状。
突然僵硬
在某些体位,如在仰卧位时给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体或拥抱他时感到困难。
松软
婴儿的头颈松软抬不起头来。
将他悬空抱时,他的四肢下垂。
婴儿很少活动是脑瘫的症状主要表现之一。
发育迟缓
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却迟于同龄孩子,可能用身体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儿常用一只手而不用双手。
进食差
吸和吞咽差。
舌头常将奶和食物推出。
闭嘴困难。
异常行为
这些脑瘫的症状可能有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者3个月时还不会笑。
这些脑瘫的症状都是患儿早期比较容易辨别出来的,但也不是说出现以上这些情况,都一定是脑瘫的症状。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发现类似以上脑瘫的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温馨提示:小儿脑瘫的康复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患儿家长付出一定的耐心,同时对患儿的康复要抱有信心。
孩子人生起点的高低就看家长付出的多少和坚持的长短。
小儿脑瘫的康复就在于与时间赛跑,艰辛过后的终点线上您将会看到孩子健康的笑脸。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小儿脑瘫研究所脑瘫科独创“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立体综合地治疗脑瘫疾病,已让86.8%以上的患儿得到满意的康复效果,达到生活自理,走向美好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区别,但运动发育迟缓、肢体功能障碍是共同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感觉、行为、言语、咀嚼、吞咽和智力等多种复合功能障碍。
1、听觉障碍。
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2、视觉障碍。
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
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3、反应迟钝。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无名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智力低下。
据报道,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
5、语言障碍。
脑瘫患儿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
6、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
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
7、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脑瘫患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8、口面、牙功能障碍。
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
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
有些患牙病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9、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10、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11、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言行一致提示椎体外系损伤。
12、情绪、行为障碍。
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脆弱、易激动等。
13、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4、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5、癫痫。
统计约有半数脑瘫患儿伴发癫痫,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