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工业的发展
氯碱工业发展史

氯碱工业发展史氯碱工业是指生产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氯气等产品的一类化工生产工艺,是当代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
下面为您介绍氯碱工业的发展史。
一、氢氧化钠的开发历史氢氧化钠可以追溯到古时代,在古埃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已经用苏打灰和石灰的混合物制备了碱液。
17世纪前,只有从植物中提取的碱液供应市场,直到19世纪中期的氢氧化钠被纯化,才开始了大规模制造。
二、氯气的开发历史氯气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人就将从海水和盐矿水中提取的盐,和来自印度的木材燃烧后的灰渣混合起来,通过燃烧制备氯气。
1774年,瑞典化学家Scheele将盐酸和锰矿反应,制得了氯气。
他还用氯气与氨气反应的余热制得了氯化胺。
1800年,英国化学家Davy在氯化钾中以电解方式制得了纯氯气。
19世纪中叶,随着电解技术的发展,氯气的生产进一步得以发展。
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首次把氯气用于工业中,他通过将氯气与氢气反应,制得了氯化氢。
此后,氯气的生产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三、氢氧化钠和氯气共同制造的历史1876年,匈牙利化学家Kováts首次提出用氯化钠水溶液电解制得氢氧化钠和氯气的方法。
1903年,Belgium company Solvay开始在欧洲生产氢氧化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再被用于制备氢氧化钠,这被称为“氯气—氢氧化钠流程”。
20世纪初,氢氧化钠和氯气的共同制造成为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方法。
20世纪60年代,氢氧化钠和氯气的生产成为了我国的一项重点工业。
随着近年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生产的不断扩大,氢氧化钠和氯气的制造工艺也不断更新和改进,对我国的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氯碱工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基础化工之一,对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氯碱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氯碱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氯碱产业是现代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钢铁、纺织、皮革、化肥、塑料、涂料、医药等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氯碱工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对氯碱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分析。
一、氯碱产业发展状况氯碱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化工产业之一,是我国化工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
氯碱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是生产氯碱、硝酸盐和钠碳酸等产品。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氯碱工业逐步实现了从小、散、乱、污的状态向规模化、集中化、专业化、环保型的发展。
当前,氯碱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于:一方面,重心转向高端市场,如电子化工、生物化工等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氯碱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和协同发展,如与石油、金属、电力等产业的联合。
因此,氯碱产业需要深化改革,努力实现转型升级。
二、氯碱产业的趋势(一)发展规模和产能氯碱产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未来发展需要坚持低碳、绿色、循环的理念,探索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新路径。
当前,氯碱产业面临全球过剩市场压力,加之产能过剩、能源成本上升等因素,氯碱工业需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产品结构调整上,我国氯碱产业主要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淘汰闭锁的工厂,优化规模结构,不断推进小型化、智能化、集中化和节能减排,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氯碱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未来发展需要坚持低碳、绿色、循环的理念,探索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新路径。
当前我国氯碱工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已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氯碱工业的技术装备正朝着高效、低耗、环保、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例如,氧化氯技术正在向氢氧化钾法转型,氢氧化钾技术已成为氯碱行业的热门话题。
(三)产业链协同和衍生产业链氯碱产业作为化工行业的基础产业,其产业链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
在现有产业链上,明显的协同效应为氯碱+轻质金属产业和氯碱+聚氯乙烯产业。
氯碱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氯碱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关键词:氯碱化工现状发展趋势氯碱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氯碱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导致我国的氯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变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氯碱企业都意图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2010年上半年,我国的氯碱价格得到了很大回升,作为氯碱生产行业的大国,2008年开始我国的氯碱行业就陷入了低迷,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才慢慢得到恢复。
一、氯碱化工行业概述作为化学工业中最基本的技术,氯碱工业被广泛应用到轻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
氯碱行业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基础化学工业之一,氯碱工业主要是通过电解食盐水来获取氯气、氢气以及烧碱。
当前,我国大多数氯碱企业均采用离子膜交换法和隔膜法来获取这些产品。
氯碱产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制作塑料、纤维和玻璃等,我国每年的氯碱产量非常高,因此对我国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很多小厂家不按规范排放废水,在废水排除前,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对污水进行严格的处理,导致污染严重的污水排放到氯碱企业周边的环境中,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控制氯碱企业的污水排出,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
二、氯碱化工行业的现状1.氯碱产量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氯碱工业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不断扩大生产力,使得烧碱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199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产量超过300万吨;200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达到550万吨;201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达到2080万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烧碱产量得到了大幅地增长。
2.氯碱生产能力当前,我国的氯碱企业有280多家,氯碱企业的增多,使得氯碱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的氯碱企业都希望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氯碱工业的发展及应用论文

氯碱工业的发展及应用论文氯碱工业是指以氯气和碱液为原料,生产氯、碱及其衍生物的一种化工产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氯碱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首先,氯碱工业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氯碱工业生产的碱液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这些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比如,氢氧化钠被用作洗衣粉、皂液以及清洁剂的成分,它具有良好的清洁能力和去污性能。
氢氧化钙则被应用于土壤改良、脱硫、制浆造纸等行业。
其次,氯碱工业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氯碱工业生产的氯气是许多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广泛用于有机合成、药品制造、塑料制品等行业。
氯气还可以用于给水消毒、废气处理等环保工程。
此外,氯气还是许多金属提纯和杀菌灭菌的重要工具。
再者,氯碱工业对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氯碱工业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氯碱工业通过高效的废气处理设备,有效控制了废气中的氯气、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同时,氯碱工业还通过回收利用废水中的盐类和有机物质,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降低了对水体的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氯碱工业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氯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氯碱工业是现代化工产业的基础和支柱,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氯碱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经济水平。
同时,氯碱工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国内工业品和日用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总结起来,氯碱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业,对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相信氯碱工业还将持续发展,并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氯碱工业十大品牌

农业领域拓展
详细描述
新疆天业节水灌溉是新疆天业的子公司,专注于农业领域的拓展,提供节水灌溉设备和 解决方案,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品牌八:新疆天业汇能
要点一
总结词
新能源领域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新疆天业汇能是新疆天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子公司,致力于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品牌九:新疆天业汇金
品牌四优势与特点分析
产品质量高
注重产品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客 户要求。
定制化服务
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个 性化需求。
营销策略灵活
采用多种营销策略,包括线上和线下推广、展会 等,提高品牌知名度。
品牌五优势与特点分析
1 2
技术实力雄厚
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研发设备,具备强 大的技术实力。
水平,增强全球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品牌优势与特点分析
品牌一优势与特点分析
产品质量稳定
该品牌氯碱产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可靠。
环保性能突出
注重环保投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品牌影响力大
在氯碱工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客户和市场的 认可。
品牌二优势与特点分析
技术创新能力强
不断投入研发,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 产品。
品牌七优势与特点分析
品牌历史悠久
作为氯碱工业领域的老牌企业,具有丰富的 行业经验和良好的口碑。
品牌形象良好
注重品牌形象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 名度和美誉度。
社会责任担当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保、公益等方面 的发展。
氯碱工业的知识点总结

氯碱工业的知识点总结一、氯碱工业的发展历史氯碱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利用电解法来生产氯碱化工产品。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氯碱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化工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20世纪以来,氯碱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化工产品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氯碱工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产量不断增加,为化工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包括氯氢酸、氢氢碱和氢氧化钠。
这些产品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用途。
氯氢酸主要用于生产氯化物、含氯有机物和药物的原料;氢氢碱主要用于生产碱性物质、洗涤剂和清洁剂;氢氧化钠主要用于生产纸浆、合成纤维、造纸和皂类制品等。
三、氯碱工业的电解方法氯碱工业的生产过程主要采用电解方法。
电解法是利用电流传递的方式,在电解槽内进行电解反应,将氯化钠分解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三种产品。
这种生产方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因此在氯碱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氯碱产品的性质和用途氯碱产品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氯氢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常用作工业原料和制备其他化工产品的中间体。
氢氢碱是一种碱性物质,具有中和酸性物质、软化水质和清洁表面的功能,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氢氧化钠也是一种碱性物质,不仅用于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制备,还广泛用于造纸、皂类制品、合成纤维等工业领域。
五、氯碱工业的工艺流程氯碱工业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料准备、电解反应、产品分离和提纯、副产品回收和废弃处理。
在这些步骤中,需要进行多次物质转化和分离,以及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利用,工艺较为复杂。
因此,在氯碱工业生产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条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六、氯碱工业的发展和应用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氯碱工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它在冶金、化工、纺织、造纸、食品、农业等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氯碱工业发展史

氯碱工业发展史氯碱工业是基本无机化工之一。
主要产品是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纺织、造纸、冶金、有机、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化工的兴起,氯碱工业发展迅速。
氯碱工业的形成18世纪,瑞典人K.W.舍勒用二氧化锰和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这种方法称化学法。
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固体产物漂白粉,这对当时的纺织工业的漂白工艺是一个重大贡献。
随着人造纤维、造纸工业的发展,氯的需要量大增,纺织和造纸工业,成为当时消耗氯的两大用户。
用化学方法制氯的生产工艺持续了一百多年。
但它有很大缺点,从上述化学反应式,可见其中盐酸只有部分转变为氯,很不经济;且腐蚀严重,生产困难。
烧碱最初也用化学法(也称苛化法,即石灰-苏打法)生产:Na2CO3+Ca(OH)2─→2NaOH+CaCO3电解食盐水溶液同时制取氯和烧碱的方法(称电解法),在19世纪初已经提出,但直到19世纪末,大功率直流发电机研制成功,才使该法得以工业化。
第一个制氯的工厂于1890年在德国建成,1893年在美国纽约建成第一个电解食盐水制取氯和氢氧化钠的工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氯不仅用于漂白、杀菌,还用于生产各种有机、无机化学品以及军事化学品等。
20世纪40年代以后,石油化工兴起,氯气需要量激增,以电解食盐水溶液为基础的氯碱工业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50年代后,苛化法只在电源不足之处生产烧碱。
电解法的发展氯碱生产用电量大,降低能耗始终是电解法的核心问题。
因此,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槽电压和提高大功率整流器效率,降低碱液蒸发能耗,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等,一直是氯碱工业的努力方向。
初期为了连续有效地将电解槽中的阴、阳极产物隔开,1890年德国使用了水泥微孔隔膜来隔开阳极、阴极产物,这种方法称隔膜电解法。
以后,改用石棉滤过性隔膜,以减少阴极室氢氧离子向阳极室的扩散。
这不仅适用于连续生产,而且可以在高电流效率下,制取较高浓度的碱液。
中国氯碱工业现状及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对策(1)

行业分析Hang Ye Fen Xi张文雷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氯碱工业现状及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对策氯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化工原材料行业,其碱、氯、酸等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在整个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氯碱工业以盐为原料,电解工业盐水制成烧碱、盐酸、氯气、氢气,氯气进一步制成以聚氯乙烯为代表的多种耗氯产品,目前我国能够生产200多种耗氯产品,主要品种70多个。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迄今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
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到本世纪初的近十年间,是国内氯碱工业规模和实力成长最为迅速的时期。
特别是2003年后,在国内经济环境利好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聚氯乙烯反倾销案的胜诉,国内氯碱行业两大主要产品聚氯乙烯和烧碱的产能和产量增长迅速,并双双在2005年跻身世界首位,成为了当今全球最重要的氯碱行业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与此同时,在氯碱工业整体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中国国内包括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氯乙酸、氯化石蜡等在内的多种耗氯产品在产业规模和质量上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很多产品的产能和产量规模也已位居世界前列甚至首位。
从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产能和产量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正在从一个曾经部分产品(如聚氯乙烯、环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等)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全球氯碱行业主要产品的重要货源供应地,中国国内氯碱行业企业也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氯碱行业主要产品的市场运作当中。
可以说,正是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当中的高速发展,才奠定了中国氯碱工业在全球氯碱行业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也为未来国内氯碱工业发展由规模优势向竞争力优势全面转化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中国氯碱工业的发展中逐渐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与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模化与资源导向的生产重心西移企业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布局分散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氯碱工业发展面对的现实状况,而这一多年来形成的局面在最近几年氯碱行业的高速发展过程当中正在逐渐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碱工业的发展论文提要:氯碱工业生产的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及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氯碱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壮大与否关乎着国家经济的好坏,如何使氯碱工业健康发展,如何处理氯碱工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能否保证氯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首要任务。
笔者所在单位是国内从事离子膜电解槽电解设备制造的企业,属于氯碱工业的源头企业,近几年,由于氯碱工业的飞速发展,作为设备制造商的我们也是销售额年年攀升,但是,透过这股猛吹而过的“氯碱风”观察氯碱工业,氯碱工业在飞速发展中还是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氯碱工业生存环境急转直下,许多氯碱厂商被迫减产或者停产,本单位的设备成品也出现提货延迟的情况。
这次金融危机,将氯碱工业所存在的问题彻底的暴露出来,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么才能让氯碱工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本文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简单介绍了氯碱工业,阐述说明氯碱工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手段,展望了氯碱工业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氯碱工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正文:一、氯碱工业概述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
氯碱工业是基本原材料工业,是最基础的化学工业之一。
氯碱工业产品主要是烧碱、氯气、氢气,其下游产品可达900多种,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化工、农业、建材、电力、电子、国防、军工、冶金、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本化工原料。
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那时处于建国前的战乱时期,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
烧碱的年产量也不足2万吨。
建国后,氯碱行业迅速扩建,且氯碱厂注重产品种类及生产技术的创新,科研人员不惧困难,合作研发,为此后氯碱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的氯碱工业在产量、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等方面更是飞速发展,努力向国际水平靠拢。
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年产量8620千吨,居世界第2位。
二、氯碱工业的生存状况及问题我国氯碱企业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多项高新科技,使我国的氯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国从世界知名公司引进的先进离子膜法制碱技术,迅速发展离子膜法电解工艺,正在不断改造和转换原有的水银法和隔膜法工艺,在此背景下,我国氯碱工业迅速的发展和壮大起来,氯碱工业的发展壮大是国民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但是行业过热也带来一些隐患,产生了许多问题,在行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些隐患和问题都被隐藏或者没有重视。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氯碱工业原本被掩盖的一些问题彻底暴露出来或者激化,主要表现为行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工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的研发创新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耗能、重污染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等方面。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结构性矛盾突现得更加明显,已严重影响到氯碱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能过剩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氯碱行业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碱氯需求两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高速增长,据统计,仅2004~2008年间,烧碱产能年均增幅就达到了20%,产量年均增幅约为16%;PVC产能年均增幅达到了24%,产量年均增幅约为15%。
而另据统计,2009-2011年全国各地还有一大批氯碱项目计划投产,如内蒙古君正40万t/a PVC和40万t/a烧碱项目以及新疆中泰45万t/a PVC和32万t/a烧碱项目等。
2004年以来,烧碱和聚氯乙烯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开工率逐步下降的趋势, 2008年烧碱开工率下降到85%,而聚氯乙烯开工率只有56%。
2008年全年烧碱产量同比仅增长5.3%,聚氯乙烯产量同比下降5.3%,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预计到2011年还将有几百万吨烧碱和聚氯乙烯新增产能投产。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产能过剩迹象的出现是氯碱行业面对的艰巨问题。
2、传统项目存活困难。
我国氯碱工业新建项目与传统生产项目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一差距首先表现为规模差异日益明显:我国西部近年来氯碱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大型氯碱项目的落地使得未来全国烧碱产能的重心将逐步西移。
从发展的趋势看,到2010年内蒙古、陕西、宁夏、青海和新疆5个省(自治区)的烧碱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比重将达到18%以上;其次表现为技术差距明显:近几年,氯碱工业在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及装备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有许多新技术已经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如改进的盐水精制技术,离子膜复极槽技术,自动控制系统(DCS),干法乙炔发生工艺,低汞触媒以及聚合釜大型化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老项目老技术处于被淘汰的边缘;第三,新建项目向循环经济方向不断发展,如实现电石渣制水泥、制砖综合利用,采用离子膜法制碱工艺和电石法PVC工艺等。
与新建项目相比,我国现有大量的传统项目就相形见绌了。
以上这些差距使传统项目在各方面的竞争力都远远落后于新项目,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由于成本与利润的差异,一些传统氯碱厂经营越来越困难,处于淘汰的边缘。
3、产业集中度低2008年,全国氯碱生产企业约200家,其中PVC生产企业约100家。
烧碱生产企业平均产能约为10万t/a,平均年产量8万t;PVC生产企业平均产能约为15万t/a,平均年产量约10万t。
从这一数字不难看出,我国氯碱行业大多数企业并未达到经济规模。
相比而言,国外同行业规模优势十分明显:以PVC为例,美国现有8家生产商,其中产能达到100万t/a的生产企业有4家,平均产能约76万t/a;日本现有5家生产企业,平均产能约47万t/a。
我国烧碱和PVC装置布局分散,单体规模小,所能提供的产品数量和品种有限,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供不应求的时候,这个问题被掩盖起来,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需求量的急剧减少,使小经济规模的企业在危机中很快就会出现资金困难问题,直接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企业的倒闭。
同时某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无视行业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事实,上马新的氯碱项目,更加加重了行业的无序竞争,这些因素都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4、产业布局不合理氯碱工业是以盐和电为主要原料的基础原材料工业,由于多元化的下游产品和广泛的用途,使得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上也决定了氯碱行业的发展周期与我国经济运行轨迹基本保持一致。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氯碱生产企业多、平均规模小,其中国有企业比例较大,除西藏和海南省以外,全国其他省份都分布有氯碱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氯碱行业加快了产扩能增长步伐。
在煤电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氯碱产能增长尤为迅速。
而我国氯碱产品的主要消费区域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被物流成本所削弱。
氯碱产品消费市场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在氧化铝、造纸和石油等企业集中的区域,烧碱需求旺盛,需要大量输出液氯和聚氯乙烯;在电石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区域,需要大量输出烧碱。
此外,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上下游企业也纷纷进入氯碱行业,例如氧化铝、煤和盐生产企业。
一些不具有能源、资源和市场优势的地方也在上马氯碱项目,一味追求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而不考虑区域整体供需容量,甚至个别省份出现了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三、正确应对及解决氯碱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整个氯碱工业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
许多问题都纷纷浮出水面。
这就要求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氯碱行业发展的困难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让氯碱工业能够健康发展下去,必须要能正确面对以及合理处理好这些问题。
针对氯碱工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力争做到:1、控制总量,避免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氯碱工业的首要问题就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在今后的3~5年内,氯碱工业需要更合理的斟酌新项目的成立,不能盲目跟风:(1)除代表先进技术的新项目外,原则上应该不允许新增产能;(2)严格执行氯碱行业准入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应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3)对转产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行政审批(备案)、土地、融资等方面应给予支持;(4)控制总量应将新建和拟建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要强调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符合产业布局调整的要求,适应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新项目的成立,需要严格控制把关,从而避免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2、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偿政策及资金支持一是对必须淘汰的产能,要在能源、用水、信贷等方面加以限制;通过能耗、环保指标和市场机制淘汰一批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的氯碱装置;对于明显过剩的高耗能、高污染产能,应通过有效方式促其退出市场。
二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组并购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其中对资源节约型和循环经济型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使得先进技术能够更为广泛的扩展开来。
3、加大技术创新鼓励力度氯碱工业系统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鼓励,建立完整创新激励体系。
氯碱生产企业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必须重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和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研开发创新力量,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或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装置,并开发新产品、调整现有产品结构。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了高新技术,才能合理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4、用完善制度来保证企业重组后的健康发展要实现产品的高度集中,就必须保证企业重组后的健康发展。
中西部地区企业应充分利用能源、资源的优势,坚持高起点,通过各类型企业的重组,发展以煤化工和盐化工为核心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
在重组中应注意发挥行业领先企业的带动作用,迅速提升行业企业的整体规模和档次,有效提高氯碱化工的集中度。
同时还应积极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加快企业重组的制度建设,实现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从机制上防范企业运营风险,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东部地区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应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为做大做强打好基础。
具备一定发展条件的中小氯碱企业应争取进入资本市场,提高资源的占有率,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
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还应突出市场、港口和交通优势,争取有更多的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形成良性发展的局面。
四、氯碱工业的前景展望在经历了化工及上下游行业整体低迷的2009年后,氯碱工业逐步进入企稳回升阶段,面对受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的09年业绩下滑,2010年成为氯碱生产企业起承转合的关键年。
而从当前形势来看,全球整体经济环境已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中国市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2010年将是氯碱行业复苏振兴、由弱转强的过渡之年,有望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