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国近现代的外交经历了由近代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屈辱,现代的保守封闭到主动开放的振兴,历史证明,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大潮,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当今世界的外交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心态开放,步伐矫健,“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大国的风范和雄姿日益呈现。

近年高考,关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一直是命题的重点,2008年恰逢新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无疑会在明年的高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的标志1、(P7)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842年鸦片战争签定《南京条约》;(P67)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2、(P7)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P81)中国现代史开端的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

3、(P8)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P1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4、(P1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P22)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的标志:1856取得东征西征胜利,打垮江南江北大营;(P2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的标志:1856天京变乱;(P26)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1864天京陷落。

5、(P32)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19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

6、(P3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7、(P59)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定国是诏》的颁布;(P60)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1989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8、(P73)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9、(P78)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1911年的武昌起义;(P84)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政府的建立)。

10、(P105)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1(P109)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

12、(P11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P1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192 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P13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P27)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政权顺序版】近代时期【清政府】(古代-1840年-1912年2月12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1820年-1850年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1850年-1861年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1861年-1875年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年-1908年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1908年-1912年2月12日首都:北京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即黄龙旗为国旗)近代时期【太平天国】(1851年1月11日-1864年7月)国号:太平天国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首都:天京(南京)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1911年10月11日-1912年1月1日)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驻地:武昌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军旗:铁血十八星旗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6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家元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袁世凯(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首都:南京(临时首都),1912年3月迁至北京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北洋政府】(1913年10月6日-1928年6月3日)(合法政府)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1927年6月18日改为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年)】黎元洪(大总统)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年)】周自齐(国务总理摄政)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大总统)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高凌霨(国务总理摄政)1923年6月13日-1923年10月10日曹锟(第三任大总统)1923年10月10日-1924年11月2日黄郛(国务总理摄政)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年)】段祺瑞(临时执政)1924年11月23日-1926年4月20日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国务总理先后摄政)1926年4月20日-1927年6月16日张作霖(陆海大元帅)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临时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出现,正式国歌)《卿云歌》(1919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1916年3月25日)国号:中华帝国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五色叉字旗护国运动时期【云南护国军政府】(1915年12月25日-1916年6月)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云南护国军政府地方元首:唐继尧(都督)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中华民国军政府】(1917年9月1日-1918年5月4日)国号: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驻地:广州元首: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张勋复辟】(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国号: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巩金瓯》国旗:黄龙旗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广东军政府】(1921年4月7日-1922年8月)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东护法军政府元首: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北伐战争时期【广州国民政府】(1923年3月2日- 1926年12月5日)国号: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1925年7月1日改组为广州国民政府元首:孙中山(大元帅)1923年3月2日-1925年3月12日胡汉民(代理大元帅)1925年3月12日-1925年7月1日汪精卫(主席)1925年7月1日-1926年6月5日谭延闿(代理主席)1926年6月5日-1926年12月5日国歌:《国民革命歌》(1926年出现,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北伐战争时期【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2月21日-1927年8月25日)国号:中华民国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元首: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共同负责(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1949年4月23日)(合法政府)(1928年12月31日取得合法地位)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938年-1946年期间改为重庆国民政府元首:胡汉民(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4月-1928年2月谭延闿(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2月-1928年10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28年10月-1931年12月林森(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31年12月-1932年1月林森(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1月-1943年8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6月-1943年10月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10月-1948年5月蒋介石(总统)1948年5月-1949年1月李宗仁(代理总统)1949年1月-1949年10月首都:南京,重庆(陪都)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1937年定为正式国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苏区政府】(1931年11月7日-1937年9月6日)国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毛泽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首都:瑞金,1935年迁至延安国歌:《国际歌》国旗:红底白色五星,镰刀斧头旗抗日时期【伪满政府】(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国号:(伪)满洲国,1934年改称(伪)满洲帝国中央政府:满洲政府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政府执政,1934年改称康德皇帝)首都:新京(长春)国歌:《满洲国国歌》国旗:黄底“红蓝白黑条”旗闽变时期【中华共和国】(1933年11月22日-1934年1月13日)国号: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国家元首:李济深(政府主席)首都:福州国旗: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旗抗日时期【伪蒙政府】(1936年5月12日-1945年)国号:(伪)蒙疆国中央政府:蒙古军政府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改为蒙古自治邦国家元首:云端旺楚克(云王)1936年5月12日-1938年3月23日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1938年3月23日-1945年首都:呼和浩特1939年迁至张家口国旗:蓝底“红黄白竖条”旗1937年改为蓝底“红蓝黄白横条”旗1939年改为黄底“蓝中白细条两边均有,红粗条中心”旗抗日时期【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伪北京政府】(1937年12月14日-1940年3月30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家元首:王克敏(主席)驻地:北京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反共建国”,红黄蓝白黑条“五色旗”抗日时期【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年3月28日-1940年3月30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国家元首:梁鸿志(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驻地: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建国”,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抗日时期【伪南京国民政府】(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日)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家元首:汪精卫(主席)首都:南京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方加上三角黄旗“和平反共建国”1943年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至今)(合法政府)【时间顺序版】【1840-1850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无【1850-1861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无【1861-1875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无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其中包括】(1851.1.11-1864.7)国号:太平天国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运动政权)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首都:天京(南京)【1875年-1908年】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国旗:三角黄龙旗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 即黄龙旗为国旗)【1908年-1912年2月12日】国家名称: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黄龙旗【其中包含】(1911.10.11 -1912.1.1)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地方政权)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军旗:铁血十八星旗【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法)国家元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首都:南京(临时首都)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法)国家元首:袁世凯(临时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国家元首: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临时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含】(1915.12.12 -1916.3.22)国号:中华帝国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袁世凯复辟帝制)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五色叉字旗(1915.12.25-1916.6)国号: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云南护国军政府(护国运动政权)地方元首:唐继尧(都督)【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黎元洪(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含】(1917.7.1 -1917.7.12 )国号:大清帝国中央政府:清政府(张勋复辟帝制)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首都:北京国歌:《巩金瓯》国旗:黄龙旗【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冯国璋(代理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17.9.1-1918.5.4)国号: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广州)(第一次护法运动政权)元首: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国家元首: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卿云歌》(1919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2年6月2日-1922年6月11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周自齐(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2年6月11日-1923年6月1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黎元洪(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1.4.7-1922.8)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东护法军政府(第二次护法运动政权)元首: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3年6月13日-1923年10月1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高凌霨(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3年6月13日-1924年11月2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曹锟(第三任大总统)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4年11月2日-1924年11月2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直系)国家元首:黄郛(国务总理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4年11月23日-1926年4月20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段祺瑞(临时执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26年4月20日-1927年6月16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国务总理先后摄政)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3.3.2-1925.7.1)国号: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北伐战争前期政权)元首:孙中山(大元帅)胡汉民(代理大元帅)(1925.7.1-1926.12.5)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北伐战争政权)元首:汪精卫(主席)谭延闿(代理主席)国歌:《国民革命歌》(1926年出现,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合法,北洋政府,奉系)国家元首:张作霖(安国军陆海大元帅)首都: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其中包括】(1927.2.21-1927.8.25)国号:中华民国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徐谦、宋子文五人共同负责(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7.4.18 -1928.2)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胡汉民(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8.2-1928.10)国号:中华民国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后期政权)元首:谭延闿(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28年10 月-1931年12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31年12月-1943年8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1938年迁至重庆国民政府(合法)元首:林森(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32年1月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首都:南京,1938年迁至重庆(陪都)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1937年出现,正式国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其中包括】(1931.11.7-1937.9.6)国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苏维埃政权)国家元首:毛泽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首都:瑞金,1935年迁至延安国歌:《国际歌》国旗:红底白色五星,镰刀斧头旗(1933.11.22-1934.1.13)国号:中华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闽变政权)国家元首:李济深(政府主席)首都:福州国旗: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旗【1943年8月-1948年5月】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重庆国民政府(合法),1946年迁回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10月担任国民政府主席)首都:重庆(陪都),1946年还都,南京国歌:《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其中包括】(1932.3.1-1945.8.15)国号:(伪)满洲国,1934年改称(伪)满洲帝国中央政府:满洲国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政府执政,1934年改称康德皇帝)首都:新京(长春)国歌:《满洲国国歌》国旗:黄底“红蓝白黑条”旗(1936.5.12-1945)国号:(伪)蒙疆国中央政府:蒙古军政府(伪日政权)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伪日政权)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伪日政权)1941年改为蒙古自治邦(伪日政权)国家元首:云端旺楚克(云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1938年接任)首都:呼和浩特,1939年迁至张家口国旗:蓝底“红黄白竖条”旗1937年改为蓝底“红蓝黄白横条”旗1939年改为黄底“蓝中白细条两边均有,红粗条中心”旗(1937.12.14-1940.3.30)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王克敏(主席)驻地:北京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反共建国,红黄蓝白黑条“五色旗”(1938.3.28-1940.3.30)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梁鸿志(行政院长兼交通部长)驻地:南京国歌:《卿云歌》国旗:中间火把,和平建国,红黄蓝白黑“五色旗”(1940.3.30-1945.8.16)国号:(伪)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伪日政权)国家元首:汪精卫(主席)首都:南京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方加上三角黄旗“和平反共建国”1943年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1948年5月-1949年4月23日】国家名称: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合法)元首:蒋介石(总统),李宗仁(1949年1月任代理总统)首都:《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1949年10月1日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表 现:1949年——1952年
5、 完成改造:
表 现:1956年,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1、 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
历史条件:(阶级、思想、组织、干部基础)
内 容:通过第一个党纲
辛亥革命
3、 黄金时期:
历史条件: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
实业救国潮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抵制日货运动
表 现:1914年——1919年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相关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4、 恢复发展:
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它告诉我们:反帝反封建斗争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走既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又要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取得成功。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香港和澳门回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历程:
1、 林则徐、魏源提出“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 洋务派领导洋务运动:
建立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教育制度;建立近代国防;开始近代外交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
划分标准:
⒈以社会性质划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今天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教学⽬标1.知识⽅⾯: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了解或掌握*失败后的中国政局;“宁汉合流”;国民政府性质;“⼆次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国民党的“训政纲领”;蒋介⽯强化国家机器;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特点;“改订新约运动”。

2.能⼒⽅⾯:(1)通过旧军阀与新军阀、⼀期北伐与⼆期北伐对⽐的教学,培养学⽣概括、⽐较历史知识的能⼒。

(2)通过“训政纲领”和中美关税新约的教学,培养学⽣初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揭⽰其本质的能⼒。

(3)通过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经济政策的教学,培养学⽣对历史事件进⾏具体分析并作客观评价的能⼒。

3.态度、价值观⽅⾯:(1)通过国民政府的性质、蒋介⽯的*统治、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四⼤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的教学,使学⽣认识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

(2)通过“东北易帜”的教学,使学⽣树⽴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于⼀切的观点,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4.学⽣指导⽅⾯:(1)引导学⽣结合近代前期民族⼯业发展状况考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业的显著发展,对历史知识进⾏纵向联系,整体把握民族⼯业发展线索。

(2)引导学⽣阅读、理解、分析“训政纲领”、中美关税新约等重要史料,掌握正确处理历史资料的⽅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国民政府的性质是重点。

蒋介⽯、汪精卫背叛⾰命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性质发⽣根本变化,成为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和反动政权。

突出这⼀重点,有助于学⽣理解本章引⾔关于*失败后国民阶级关系变化的论述,把握1927年⾄于937年国共对峙这⼀时代特征,加深对国民政府⼀系列反动内外政策的认识。

(2)国民党的“训政纲领”是重点。

“训政”的实⾏,确定了国民党⼀党专政垄断国家政权的政治体制,维护了蒋介⽯的*专制。

这⼀特征,贯穿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始终。

2.难点分析:民族⼯业发展状况是难点。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业经历了⼀个由显著发展到⽇渐萎缩的过程。

由南京总统府历史变迁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由南京总统府历史变迁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由南京总统府历史变迁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究的时期,一个天朝大国,一个世界强国,最终却成为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先进攻的“香馍馍”。

这是一个屈辱的、动荡的、顽强的、拼搏的、探索的时期,是一个不断的失败走向成功的时期。

深究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了解这个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

而南京的那座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见证着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见证着中国清末农民起义的政治,见证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下的兴与衰,它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史。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总统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1368年,明太祖推翻元朝以后,在南京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政权。

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政权,在此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汉王府,用来安置汉王陈友谅之子陈理。

明朝迁都北京后,成祖朱棣封其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在此设汉王府。

(一)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由于宰相胡惟庸谋反,于是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威胁皇权,明太祖废除了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馀年的丞相制度,由吏、户、礼、工、刑、兵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达到相权与皇权的融合,使皇帝独揽大权,皇权得到强化和加强。

在强调集权的同时,为防止属下权利过大,也注重分权和监察,国家的军权、行政权、监察权三权分立,分属不同的部门,相互牵制制衡。

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于皇帝本身,这也是导致繁杂的国事集于皇帝一人的原因。

(二)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成祖朱棣夺权之后,将都城迁往北京,使行政中心北移。

朱棣为加强自身统治,对于建文时期的的忠臣进行残酷的诛连和屠杀,之后选取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行政机构的空缺。

同时,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

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二、清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盛世时期的清朝政治制度明朝被清朝所灭之后,清王朝把汉王府改建成两江总督衙署,管理江南军政事务。

中国近现代主要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主要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

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21-22版:第3课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创新设计)

21-22版:第3课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创新设计)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1.了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初建共和、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党政治和国民党的《训政纲领》,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中国近代的尝试2.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和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从“唯物史观”角度论证社会主义共和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国旗采用五色旗为国旗 纪年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意义 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①目的:为防止袁世凯独裁。

②概况:孙中山颁布,临时参议院制定。

③内容⎩⎨⎧a.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b.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限制总统的权力(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北洋军阀时期(1)政党政治的尝试①背景⎩⎨⎧a.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

存在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即旧官僚、立宪派和革命派势力b.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

②表现⎩⎨⎧a.概况: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b.结果: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

(2)袁世凯复辟帝制①镇压二次革命后,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就任正式大总统后,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

③1915年,接受“劝进”,当上皇帝。

最终被迫取消帝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7年6月18日改为北洋军政府(或安国军政府)
国家元首:
袁世凯(第一任大总统)1913年10月6日-1916年6月6日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年)】
黎元洪(大总统)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
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17年7月12日-1918年10月10日
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无
【1861-1875年】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
【其中包括】
(1851.1.11-1864.7)
林森(国民政府主席)1932年1月-1943年8月
蒋介石(国民政府代理主席)1943年6月-1943年10月
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10月-1948年5月
蒋介石(总统)1948年5月-1949年1月
李宗仁(代理总统)1949年1月-1949年10月
首都:南京,重庆(陪都)
国歌:《国民革命歌》(非官方)
《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
国旗:黄龙旗
【其中包含】
(1911.10.11 -1912.1.1)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辛亥革命地方政权)
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
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卿云歌》(1919年出现,正式国歌)
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12月12日-1916年3月25日)
国号:中华帝国
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
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
国旗:五色叉字旗
护国运动时期【云南护国军政府】
(1915年12月25日-1916年6月)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巩金瓯》
国旗:黄龙旗
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广东军政府】
(1921年4月7日-1922年8月)
国号:中华民国
政府:广东护法军政府
元首:孙中山(非常大总统)
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
北伐战争时期【广州国民政府】
(1923年3月2日- 1926年12月5日)
国号:中华民国
【其中包含】
(1915.12.12 -1916.3.22)
国号:中华帝国
中央政府:中华帝国政府(袁世凯复辟帝制)
国家元首:袁世凯(洪宪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
国旗:五色叉字旗
(1915.12.25-1916.6)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云南护国军政府(护国运动政权)
地方元首:唐继尧(都督)
《中华民国国歌》(即《三民主义歌》)(1937年定为正式国歌)
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
【苏区政府】
(1931年11月7日-1937年9月6日)
国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5年改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
国家元首:毛泽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首都:瑞金,1935年迁至延安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年-1908年
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1908年-1912年2月12日
首都:北京
国歌:《普天乐》(1880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
《李中堂乐》(1896年出现,非官方,代国歌)
《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
《巩金瓯》(1911年出现,正式国歌)
闽变时期【中华共和国】
(1933年11月22日-1934年1月13日)
国号:中华共和国
中央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人民政府)
国家元首:李济深(政府主席)
首都:福州
国旗: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旗
抗日时期【伪蒙政府】
(1936年5月12日-1945年)
国号:(伪)蒙疆国
中央政府:蒙古军政府
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首都:南京(临时首都)
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
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袁世凯(临时大总统)
首都:北京
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
首都:南京
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方加上三角黄旗“和平反共建国”
1943年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至今)(合法政府)
【时间顺序版】
【1840-1850年】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合法)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
首都:北京
国歌:无
国旗:无
【1850-1861年】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驻地:武昌
地方元首:黎元洪(都督)
军旗:铁血十八星旗
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1913年10月6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国家元首: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国号:中华民国
地方政府:云南护国军政府
地方元首:唐继尧(都督)
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中华民国军政府】
(1917年9月1日-1918年5月4日)
国号: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
驻地:广州
元首: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1日-1917年7月12日)
国号: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
国旗:三角黄龙旗(1862年出现)
黄龙旗(1888年改“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黄龙旗为国旗)
近代时期【太平天国】
(1851年1月11日-1864年7月)
国号:太平天国
中央政府:太平天国政府
国家元首:洪秀全(天王)
首都:天京(南京)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
(1911年10月11日-1912年1月1日)
1939年改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41年改为蒙古自治邦
国家元首:
云端旺楚克(云王)1936年5月12日-1938年3月23日
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1938年3月23日-1945年
首都:呼和浩特
1939年迁至张家口
国旗:蓝底“红黄白竖条”旗
1937年改为蓝底“红蓝黄白横条”旗
1939年改为黄底“蓝中白细条两边均有,红粗条中心”旗
【1916年6月6日-1917年7月1日】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
国家元首:黎元洪(大总统)
首都:北京
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
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其中包含】
(1917.7.1 -1917.7.12)
国号: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张勋复辟帝制)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
国歌:《国际歌》
国旗:红底白色五星,镰刀斧头旗
抗日时期【伪满政府】
(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
国号:(伪)满洲国,1934年改称(伪)满洲帝国
中央政府:满洲政府
国家元首:爱新觉罗·溥仪(政府执政,1934年改称康德皇帝)
首都:新京(长春)
国歌:《满洲国国歌》
国旗:黄底“红蓝白黑条”旗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年)】
段祺瑞(临时执政)1924年11月23日-1926年4月20日
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国务总理先后摄政)1926年4月20日-1927年6月16日
张作霖(陆海大元帅)1927年6月18日-1928年6月3日
首都:北京
国歌:《卿云歌》(临时国歌)
《中华雄立宇宙间》(1915年出现,正式国歌)
袁世凯(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1913年10月6日
首都:南京(临时首都),1912年3月迁至北京
国歌:《五旗共和歌》(临时国歌)
《卿云歌》(1913年出现,临时国歌)
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
【北洋政府】
(1913年10月6日-1928年6月3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
近现代历史时期的中国政府
任民
【政权顺序版】
近代时期【清政府】
(古代-1840年-1912年2月12日)(合法政府)
国家名称:大清帝国
中央政府:清政府
国家元首: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1820年-1850年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1850年-1861年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1861年-1875年
政府:中华民国军政府(广州)(第一次护法运动政权)
元首: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
【1918年10月10日-1922年6月2日】
国家名称:中华民国
中央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北洋政府,皖系)
国家元首:徐世昌(第二任大总统)
首都:北京
《颂龙旗》(1906年出现,大清陆军军歌,非官方,代国歌)
国旗:三角黄龙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