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姚源, 穆丽焕, 肇颖新 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 年第19 卷第23 期
18
HBV暴露后的后果
如果医务人员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 双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发生临床型乙 肝的危险性为22%~31%,发生乙肝病 毒感染(包括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的危险性 为37%~62%;
构成比 45. 73 27. 24 8. 33 4. 98 2. 97 1. 91 1. 85 1. 79 1. 71 1. 55 1. 39 0. 55 100. 00
14
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构成比( %)
医疗器具
构成比
输液头皮针4447
33. 91
注射器针头3552
27. 09
手术缝针2592
2、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并能根 据情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额外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和充足防护用品,以备需要时使用。
3、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有登记、报告、追踪制度及处理流程与措 施等。
6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配套的技术性规范文件
《内窥镜消毒技术规范》 《口腔科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 《医院感染监测指南》 《医疗机构空气消毒净化技术指南》 《医疗机构隔离技术指南》 《消毒供应室(中心)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和对策
1
2003年的春天
2
职业暴露教育的层面
学校教育 医院始业教育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科室教育 个人学习
3
职业暴露的责任
政府:制定政策 医院:制定实施方案 科室:落实实施方案 个人:执行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ppt课件

总结词
生物暴露对医务人员的 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需 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详细描述
常见的生物暴露源、危 害及症状、预防措施、
控制方法等。
图片或图表
生物暴露源分类图、预 防措施流程图等。
相关链接
生物暴露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等。
06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课程,提 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
防护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 、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 确保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讲座、案例分 析、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以增
强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完善防护设施和用品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隔离衣等,确保医务 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必要的 保护。
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设施和用 品,确保其有效性。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 待遇,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
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 纷和冲突。
04
05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和情
绪困扰。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监测制度与体系
监测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制度,确保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监 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 施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3
目录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 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 •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防护措施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规范 01
部分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遵 循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手套等,增 加了感染的风险。
防护意识薄弱 02
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发生职业暴 露。
防护设施不完善
1
防护设施不足
一些医疗机构由于资金不足或管理不善,导致医务人员 使用的防护设施不足,如口罩、手套等。
优化设备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设备,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 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04
医务人员职业防 护的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完善防护设备标 准
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医务人员使用的 防护设备的标准,并严格监督实施。
建立考核评估体 系
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进行定 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各项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 行。
成功案例介绍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重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建立 了一套完善的防护机制,减少了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的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职业防护方面做得 非常好,他们的医务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培 训,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确保了医务人员 的安全。
失败案例分析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锐器伤事件,原 因是医务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手套, 导致感染乙肝病毒。
定期开展评估和检查
监管措施
政府或医疗机构应 定期对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情况进行 检查和评估,以确 保安全措施得到有 效执行。
目的和意义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 检查,可以及时发 现和纠正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中存在的 问题,降低职业暴 露风险。
实施方案
医疗机构应制定具 体的评估和检查方 案,明确检查内容 和标准,确保评估 和检查工作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职业防护概述•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职业防护操作规范目•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录01定义与重要性职业防护的定义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性危害职业防护的法规与标准国家相关法规《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职业卫生标准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标准,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等进行了规范。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防护措施,确保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02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虫消毒剂药物医护人员接触各种药物,包括化疗药物等,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药物,正确处理药物废物。
放射线医护人员在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时可能接触到放射线,对身体造成危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用品,减少暴露时间,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噪音医院环境中存在各种噪音,如医疗设备运行声、患者呼叫声等,可能对医护人员的听力造成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暴露时间。
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包括工作负荷重、时间紧迫、生死攸关等。
长期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防护措施包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
暴力事件医护人员有时可能面临患者或家属的暴力行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防护措施包括学习自我防卫技巧,及时报警和寻求帮助,医院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03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正确佩戴口罩030201一次性医用手套耐化学腐蚀手套正确使用手套防护服的选择与使用防护服隔离衣适用于高风险医疗操作,如接触传染病患者或进行有创操作。
正确穿脱防护服其他个人防护用品护目镜/防护面罩鞋套/防水鞋帽子/头套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04手卫生的重要性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保持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ppt课件

防护服
隔离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 避免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保护眼睛和面部免受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飞溅。
手套
减少医务人员手部与患者体液 、血液等污染物的接触。
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 等级选择相应的防护 用品。
选择舒适度高、透气 性好的防护用品,以 减少医务人员的不适 感。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佩戴个人 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
化学性危害及应对
化学性危害来源
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消毒 剂、化疗药物等。
防护措施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危害,正确 使用和储存;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应对方法
立即脱离有害环境,用清水冲洗受 污染部位;严重者需就医治疗。
培训形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改进,提高培训效果。
职业防护宣传与教育
宣传内容
宣传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普及职业防 护知识和技能。
教育方式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 进行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 职业防护意识。
物理性危害及应对
物理性危害来源
长时间站立、弯腰等导致肌肉骨 骼损伤;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设备
造成辐射伤害。
防护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正确
使用和维护放射性设备。
应对方法
进行肌肉骨骼损伤的康复治疗, 如理疗、按摩等;发生辐射伤害 时立即脱离辐射源,并接受专业
2024版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2024/1/30
8
防护措施与操作流程
标准预防
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 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 传染性的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
施。
2024/1/30
手卫生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 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污染物 品后等均需进行手卫生。
个人防护用品
根据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个人防 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 护目镜等。
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肝肾功 能损害、神经系统损伤等。
16
化学品安全使用与储存要求
01
02
03
04
遵循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MSDS)操作,了解化学品 的性质、危害及安全使用注意
事项。
2024/1/30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 手套、眼镜等,避免直接接触
有毒有害物质。
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柜或通风 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1
06
CATALOGUE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23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概述
当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对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及医务人员自身健康的影响
2024/1/30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人际关系等因素
24
压力来源及影响因素剖析
高温环境。
定期清理化学品储存区域,保 持整洁有序,避免混放和泄漏。
17
急性中毒应急救治措施
立即脱离有毒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 风良好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患者意识清醒,可给予口服清水或 生理盐水稀释毒物;如意识不清,应 立即就医。
护士职业防护PPT课件

编辑版pppt
3
5-3
一、职业防护相关概念及意义
❖ 护 理 职 业 暴 露 ( nursing occupational exposure) 指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 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以及 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害健康 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编辑版pppt
4
5-4
5-37
这些危险动作,您停止了吗?
徒手回套针帽 注射器采血
12
徒手分离针头
34
有研究表明,临床工作中,护士回套针帽 是最易发生扎伤的动作,占了针刺伤的23 %—53%。而用完针头但尚未放入收集盒或 回套时則是污染性针扎事件中仅次于“回套” 动作者。其他与针扎有关的主要行为尚包括: 拔开针头套或其他尖锐物品、稀释或抽药时、 戳破针头盖时与整理或清洗物品时。
(三)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职业防 护意识
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 理,还要在工作中保护自身免受损伤
5-26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四)改进护理防护设备 防护设备及用品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
中心
5-27
三、护理职业防护的管理
(五)强化和推进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即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等都具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 均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血源性传播 疾病和非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锐器与针刺伤是常见的职业伤害因素,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36名医务人员感染 HIV,2000名医务人员感染丙型肝炎, 400名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
(二)锐器伤
2、预防措施: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 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 与患者沟通配合 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ppt课件

特殊检查
针对医务人员可能接触的 特殊病原体,进行相应的 特殊检查,如病毒抗体检 测、细菌培养等。
健康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健康 档案,记录个人健康状况、 疫苗接种情况、职业暴露 史等信息。
应急预案制定流程
风险评估
对医务人员可能面临的职业危害进行 风险评估,确定危害类型、来源、传 播途径和危害程度。
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和操作方法,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
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交流学习等活动,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操作规 范。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积极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 操作技能水平。
05
环境治理与消毒灭菌技术应用
医院环境治理措施
01
建立完善的医院环境卫 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 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对于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 染,应采用更为严格的消毒措
施。
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尽 量降低对环境和人员的损害。
消毒灭菌技术应用实例
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臭氧消毒等方法对医院空气进 行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
对于耐高温、耐湿的医疗器械,可采用高压蒸汽灭 菌法进行消毒;对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医疗器械, 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进 行消毒。
02
03
04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环境整 洁卫生。
加强医院内空气流通, 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空 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
对医院内的水源、食品 等进行严格管理,确保 安全卫生。
消毒灭菌技术选择原则
01
02
03
04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要 求,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级护理本科4班 刘荣旭
1
医护人员职业风险
1、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 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 万例。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 中国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率达人口的10% 梅毒在中国的感染率比艾滋病高得多,已经成为一个十分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医院就诊患者的总体丙肝病毒阳性率为3.15%至10.5%
防护服
12
口罩的正确戴法
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及颈后; 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分压成鼻梁形状; 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13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中必须保持配戴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新的口罩 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
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
先洗手戴口罩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
14
戴手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 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 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 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一副手套也不能用于 不同的患者,操作中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 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手套的作用:屏障,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病人、其他人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手 套:接触病人体液、污物、处理污物。
2
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这类患者逐渐增多。
医院内医务工作者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尤其是职业暴露预
防相关知识掌握度不够。
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高危人
群。
3
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 治疗。 也许你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 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源暴露引起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以及你以数百次可能的被血 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你想过没有?
17
特别提醒
护士在清洗消毒器械工作中,针刺损伤是 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本 身,还可以传播感染性疾病,所以护士除了 在消毒过程中戴手套外,还养成用钳子取污 染的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减少刺伤皮肤的 机会。
18
手部皮肤发生 破损,在进行 操作时必须戴 双层手套
4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
1、针刺 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污 染的针头或锐器伤害。 2、切割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 片;缝合中。
5
职业暴露的原因
3、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 中;拔出针头时或患 者躁动导致针头弹出。 4、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经常 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 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 器时。
即洗手 正确穿脱隔离衣
10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 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适时的 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11
口罩 帽子 面罩
常用的防护用品
手套
鞋套 靴子
护目镜
N95口罩 隔离衣 防护面罩
6
职业防护措施
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洗手或手消毒 手套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隔离衣、防护鞋 消毒与灭菌 正确处置利器 环境卫生
7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 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 相应的隔离措施
体液离开身体的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大
无保护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 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
20
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
正确使用和保存口罩。 2、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 的规范方法。 3、对血液、体液传染的防护:切记,只需少量带各项乙 肝、丙肝等病毒的血液就足以致感染。因此在操作中应牢 固树主自我保护意识。 4、注意饮食结构,保持乐观情绪,加强锻炼,增强自身 抵抗力,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
16
安全注射以及处置锐利器具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注射及处置锐利器具要求: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
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6、如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15
正确评估防护工具的使用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评估被体液污染的危险程度,根据情
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 如传染科等应穿隔离衣; 急诊科、外科等处理大出血患者时要考虑戴防水围裙,气 管插管和吸痰时则应戴护目镜和面罩; 妇产科护理人员辅助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以及防护面罩, 避免羊水喷溅造成的污染等。
8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特点
手卫生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安全注射
9
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必须戴上手套 若有可能会溅出血液、体液必须戴上口罩、眼罩及穿上防护衣 切勿套回已使用的针头 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或取下手套后应立
注意防止被针 头、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 伤或者划伤
处置输液、 注射用物禁 止用手分离 针头
禁止用手回 套使用后的 针头、刀片 等锐器
特 别 警 示
19
工作中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因素
受损的伤口较深
接触污染血液的量多
空心针头刺伤比实心针头的危险性大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可以见到的血液 器械曾置于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