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村名由来

合集下载

唐山人快来看看你老家的村子啥时候建的

唐山人快来看看你老家的村子啥时候建的

唐山人快来看看你老家的村子啥时候建的古代边塞、驻军和明初移民是唐山地区村庄聚落形成的主流。

汉唐以前历朝建都长安,唐山一带属遥远地区,人烟稀少,村落不多。

辽金及元时建村的仍不为多数,元朝以后虽为畿辅,村落及人口仍然不多。

大量的村落是始建于明初,人口来自移民。

根据对资料的分析、统计显示,在现今唐山〔市管县范围内〕各县〔区〕中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187个村镇中〔其中,只有少数几个不是乡〔镇〕政府所在地〕,唐朝及其以前建成的占26%,辽金及元时建成的占10%,清及清以后建成的占10%,明朝〔主要是明初〕建村的占54%。

唐朝以前建成的村镇上射雁庄〔迁安〕上营〔迁西〕岩口〔丰润〕新军屯〔丰润〕丰收坞〔丰润〕后螺山〔玉田〕长凝〔滦南〕唐朝建成的村镇遵化:西留村、兴旺寨、小马坊、岳各庄、大寨、鸡鸣村、石门、平安城、大党峪、铁厂;迁安〔含迁西〕:丁关营、潘营、青山院、擂鼓乡、彭庄、汉儿庄、沙河驿、毛家洼、夏官营、大望都、北曬甲营、野鸡坨;丰润〔含丰南〕:毛家坨、老庄子、阎家铺、姜家营、黄昏峪、沙流河、高丽铺、王兰庄、宋家营、尖坨子;滦县〔含滦南〕:茨榆坨、马城;乐亭:新寨;玉田:林头屯、鸦洪桥、亮甲店、蛮子营、虹桥、李家团城。

辽金及元时建成的村镇丰润〔含丰南〕:火石营、韩城、任各庄、东欢坨、石各庄、南青坨、大安乐庄、三女河、稻地;滦县〔含滦南〕:倴城;遵化:君子口、鲁家峪、东新庄;玉田:小韩庄、郭家屯、珠树坞、窝洛沽、彩亭桥、西轩湖甸。

明初建村的丰润〔含丰南〕:左家坞、王官营、白官屯、西佑国寺、潘家峪、大齐坨、宣庄、黄各庄、西河、西葛、尖坨子、小集、钱营、大新庄、涧河、胥各庄;滦县〔含滦南〕:东安各庄、雷庄、榛子镇、田曈、东坨子头、古马、张各庄、油榨、商家林、铁局寨、九百户、大下五岭、杨柳庄、胡各庄、司各庄、扒齿港、柏各庄、杨岭、周官寨、乐营、坨里、姚王庄、川林、青坨营、喑牛淀、柳赞、潘家戴庄、高狗庄;唐海:曾家湾、孙塘庄、李八廒;乐亭:马头营、汀流河、汤家河、东麦港、阎各庄、新开口、东阁楼坨、大杨庄、中王堡、姜各庄、大黑坨、会里;迁安〔含迁西〕:杨店子、西马兰庄、三李庄、杨各庄、赵店子、东周庄、阎家店、张官营、木厂口、崇家峪、兴城、三屯营、洒河桥、南团汀、金厂峪、东荒峪、太平寨、莲花院、夹河、新集、南观、滦阳、罗家屯、尹庄;遵化:堡子店、马兰峪、西铺、西下营、东旧寨、新店子、刘备寨、小厂;玉田:林南仓、石臼窝、黄家山、刘学庄、南霍庄、小河口、孤树、北刘家桥、散水头。

沛县部分村名的由来---沛县文史资料

沛县部分村名的由来---沛县文史资料

沛县一些村名的由来赵涛在沛县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上,分布着一千五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如果考究一下这些村庄的名称,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沛县的村庄多以什么庄、什么楼、什么集和什么庙为名。

粗略的统计,单是叫什么庄的就有六百六十多个,占村庄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三。

但不少村名却颇有来历,耐人寻味。

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有的村名与沛县古代地理有关联庙道口(安国乡)、金沟(湖屯乡)、沽头(胡寨乡)这些村庄都位于泗水沿岸。

泅水发源于山东泅水县,经鱼台流入沛境,绕沛城,经徐州、靖江,注入淮河。

元朝以后,洒水又成为大运河的河道,因而它为古代沛县带来了水利和交通之便。

铡水在沛县境内的渡口不少,主要是: 庙道口:在明沛城北三十里处,滨临泅水,元时起设有运河水闸,过去在沛县民间曾流传着一歌谣:“丰县的烟,沛县的酒,光棍(流氓、头面人物)出在庙道口。

’庙道口所以能与丰、沛县齐名,就是因为它当时是水路交通上的大渡口。

明朝武宗皇帝在正德十四年(1504年)沿运河南下巡视,曾住过此处,并在宋氏楼设宴款待群臣。

庙道口的名称与庙有关,据民国九年《沛县志》记载,庙道口的庙宇有武庙、火帝庙、玉皇庙、玄帝庙、四面佛寺、三元宫和地妃行宫等,众多的庙宇也说明当时庙道口的规模是颇为壮观的。

但后来随着地理变迁,旧观已不复存在了。

金沟:在明沛城东南六里。

民国九年《沛县志》上说:附近水中多沙,有的像金末,因此称为金沟。

金沟也是泅水上一个重要渡口。

泗水的济宁段地势北高南低,河水常受浅阻,大船通行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沿途设闸控制水流。

元大德十年(1306年)即在金沟建闸,以后在元、明时期多次对金沟闸进行改建,使金沟成为一个重要波口。

沽头:在明沛城东南二十里泅水东岸。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在此设闸,闸分大、中、小三个,每闸相距五里,大闸(湖西农场)在北,中闸(胡寨乡)靠近沽头,小闸(今属山东)在南。

明、清两朝对沽头闸不断扩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在沽头又建筑了城墙,城内设有‘工部分司署’,专管沛县一带河道和闸座事务。

固安各村村名由来大全,你来自哪个村?

固安各村村名由来大全,你来自哪个村?

固安各村村名由来大全,你来自哪个村?固安,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代繁衍的地方。

一个个小小的村落最终组成了固安这个大家庭,那些我们熟记于心的村名,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在历史上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在它们身上发生过什么变故?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感受历史长河中我们村名的由来。

固安县固安县战国时属于燕,为方城地,取名源于因以流经此县境内的固安河,定名为固安。

知子营知子营,原名马庆店,因元伯华丞相屯军于此,其家报生子,遂改马庆店为知子营。

东湾东湾建于明宣德年间。

大清河水从村西边流过到此出现湾区。

形状像骆驼,故取名“东骆驼湾”1948年简称东湾。

公主府公主府建于明初,原名聚粮屯。

明万历年间,荣昌公主降荆伐营杨姓。

因距离西南数里,要此建庥,遂将聚粮屯改名为公主府。

彭村彭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彭陈付李四户,因彭姓户大人多,故取名彭村。

柳泉柳泉建于明崇祯公元1628年年间,当时此处处柳树郁郁成荫,故取名柳泉店。

东红寺东红寺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因村西有一大寺,寺上匾书“大红寺”该村座落于寺东边,故取名东红寺。

渠沟渠沟建于明朝初期,当时此地有九座戏楼,故取名九楼庄,又因为此村位于(牛亡)牛河弯曲处,清后期改名为曲沟,后演曲为渠,称渠沟。

大沙垡大沙垡建于元朝末年,此时这里是一个大沙土岗子,定居者以开店为生,故取名沙垡店,后改名为大沙垡。

牛驼牛驼建于明永乐五年,因林姓在此定居,起名为林窝店,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董姓又到此居住,改名为董家林。

清入关后,村民请风水先生,他说村似牛形,北边象牛头,中间象牛脊,南边牛亡牛河象牛尾,改叫牛驼,必能兴旺,从此改名叫牛驼。

礼让店礼让店,该村建立于唐光启年间,当时村附近修了十几座大庙,宣传孔子和孟子的“仁义礼让”之道,故起名礼让店。

独流独流建立于北宋,有赵王河流经该村,因其主段河身无别支流,故该村得名独流。

马庄马庄建立于宋朝,马姓迁此定居,取名“小马庄”。

「唐山地名」你知道丰南、丰润、古冶、开平中的村镇名怎么来的吗

「唐山地名」你知道丰南、丰润、古冶、开平中的村镇名怎么来的吗

「唐山地名」你知道丰南、丰润、古冶、开平中的村镇名怎么来的吗在唐山周边,丰南、丰润、古冶、开平各区内的小区、村镇,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字,你知道他们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吗?1.胥各庄相传明朝永乐年间,赵氏先祖由玉田县彩亭桥迁至王禾庄,后兄弟分家,其弟被王禾南边的人家招赘为婿,后来这里形成了村落取名为婿嫁庄,即男嫁女娶之意。

又因谐音演化成了“胥各庄”。

2.稻地稻地镇是唐山最古老的集镇之一,建镇历史已经有800年。

千余年前,稻地镇所在区域是一块极低洼的濒海地区。

据传,元朝宰相康里脱脱首创京东植稻,曾募江南植稻能手传授技术,稻地因此得名。

3.史马庄相传朱棣曾在现在的越河镇史马庄试马选优为军旅之用。

后试马二字讹传为史马。

4.侉子庄翟氏先祖是当地土生户,在一条小河旁高土岗上住,以打鱼为生.后山东移民到此定居,因他们说话口音侉,故以此取名侉子庄.。

5.钱营明永乐年间,浙江钱塘钱氏来此定居,取其姓氏得名钱家庄,1958年更名钱营。

6.新军屯新军屯始建年代久远,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就是魏国驻军演练、储集粮草的地域之一,新军屯的地名由此而来。

7.老庄子老庄子,相传这里唐代即有人烟,有一蒋姓花园,繁衍成庄后,初称蒋庄子。

到了明初,人丁兴旺,村落扩大,遂取其古老之意,改称村名老庄子。

8.三女河元末明初,因村中反抗封建婚姻的三女投河故事而得名为三女河。

9.车轴山据史籍记载,1000多年以前,契丹国初,车轴山一带林深草密,盛产“轴辕”木材,契丹乙室部依山建寨驻扎此地,将山命名为“车轴山”。

10.任各庄据查,宋代任姓建庄,始称任各庄。

11.白沫子据查,明代建庄。

传说古时泥河上游有三姐妹因被贼兵追急,投泥河自尽,尸流至此,河中泛起白花,故称村名白沫子。

12.东欢坨传说,该村始建于宋代。

先有人自山东迁此定居,繁衍成村,因村位于一座沙坨东面,遂得村名东欢坨。

13.林西金代为岭东,后称林西庄。

明初,移民在庄东定居下来,以树林为界,分为东林庄、西林庄。

详解定州各村名来历

详解定州各村名来历

详解定州各村名来历详解定州各村名来历了解自己的村庄,了解他人的村庄,热爱自己的村庄,热爱我们的家乡!一、导论定州历史源远流长,她的村镇历史也同样辉煌。

定州历史是由她和她所辖的村镇共同创造的。

1.从村名中寻找她古老的历史遗留哪个村子古老?让我们通过一个村子的村名来看她的古老,例如带邑、亭、里的。

邑,是古代的一个大单位,例如古代定州城的名字叫顾,全称是顾邑。

亭,是古代一个较小的单位。

古时有个说法叫,二十五家为一里,十里为一亭。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就是当亭长出身的。

2.寻找定州村庄中的邑、亭、里——邢邑、东亭、赛里。

邢邑:即邢邑村,是邢邑镇政府驻地,位于定州市最南端,是定州的南大门。

古代苦陉县县治,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最早叫悬阳城,后叫苦陉邑,为战国中山国的一座重要城邑。

东汉时,汉章帝将苦陉邑改为汉昌县;三国魏时,改为魏昌县;隋时,改为隋昌县;唐朝改为唐昌县,后改为陉邑,最后逐渐演变为邢邑。

从汉昌、魏昌、隋昌到唐昌,字面意思是汉朝昌盛,魏国昌盛,隋朝昌盛,唐朝昌盛。

似乎有很多的皇帝,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不经意间都寄寓在了历次对邢邑村的改名上。

从历史看,邢邑村的名字随朝代的更迭而改变的现象,实属中国之罕见。

历史上,邢邑村是一个县级单位,是苦陉县的县治,现在她是一个镇级单位。

邢邑村的历史名人:廉颇:关于廉颇的家乡历来众说纷纭,有一个说法是邢邑村人。

不管真实与否,姑且当做一个说法。

刘琨:邢邑村人,著名成语“闻鸡起舞”中的主角之一。

是说刘琨每次和好友祖逖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郎士元: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

东亭:即东亭村,东亭镇政府驻地。

历史悠久,建于汉代,古代,此地原为驿使要道,设置驿亭,因亭处定州城东,故城东亭。

寨里属子位镇,位于子位东南3公里。

汉代,村民为抵御外敌,修寨筑墙,建村于里,故名寨里。

唐山——三千年前孤竹国的流传

唐山——三千年前孤竹国的流传

唐山——三千年前孤竹国的流传唐山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在玉田孟家泉、滦县的东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处都有发现,特别是迁安爪村文化遗址距今约四万五千年。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多达二十余处,其中市内的大城山,迁安的安新庄、迁西的西寨村三处遗址具有代表性。

还有专家论证,黄帝古都曾在迁安,此说无论是否可信,总让唐山人有一种自豪感。

唐山名称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唐山在商代属北方的孤竹国地域。

战国时期归属燕地,这时的社会生产力己经有了一定规模,诸多的陶器、铜器、武器和生产工具铜制、铁制等都有发现;秦汉时期归右北平郡、辽西郡管辖,人们开始学习种植水稻,兴修水利,同时也使冶铁、铸铁、煮盐业发达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山地区仍分属幽州的右北平郡和辽西郡,聚居在这里的各民族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着民族文化的融合;隋朝把过去汉代的州、郡、县三级行政,改成了州、县两级,唐山地区属北平郡。

到了盛唐时期,唐山地区的经济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两次途径唐山,曾在大城山驻兵,于是山名为“唐山”,陡河为“唐溪”。

因此唐山地区出现了屯粮的城池、屯兵的要塞以及庙宇、集市和驿站等等。

此后辽统治唐山二百年。

金灭辽之后,乐亭、迁安、卢龙、丰润相继建县,人口逐渐增多,经济发展,贸易繁荣,形成了一批商业兴旺的城镇;元朝时期的唐山社会地位更加提高,至明代开始发展采煤业,并成为陶瓷业的中心地。

清代光绪年间,政府在开平镇建矿采煤,设立开平矿务局,唐山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后来又兴建了乔屯镇,因为北有“唐山”,于是改为“唐山镇”。

后来为了区分山名和地名,又改山名为“大城山”。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接收了日伪政权,在1946成立唐山市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山市仍为省辖市,三十五年后的1984年,国务院批准唐山市为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

孤竹国——冀东地区第一个地方政权诞生于商朝的孤竹国,是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

丰南概况

丰南概况

丰南概况唐山市丰南区基本情况丰南是唐山市南部主城区,地处渤海之滨,位居环京津和环渤海双重经济圈腹地,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3.5公里,辖15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77个村民委员会、26个居民委员会,思人口52万。

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县之一。

1994年撤县建市,2002年撤市设区。

丰南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蓝,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均在这里诞生,被誉为镶嵌在渤海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得到厂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先后三次荣登河北省“十强’’县(市)之首,五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6亿元,财政收入51亿元。

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

“十二五”规划发展战略,我区和丰南沿海工业区被列为全省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十强”县九区。

蕈点推进计划。

总体规划面积210平方公里的“一港三区”(唐山港丰南港区、丰南沿海]二业区、经济开发区、小集工业区)高端承载能力快速提升,“六大基地”(钢铁、陶瓷、装苻制造、化工、食品加工、特种线缆)产业基础日益雄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海内外客商提供更加广阔的商机和投资兴业的平台。

“2012招商引资突破年”,丰南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三次党代会和全区对外开放动员大会精神,唱响“一个主旋律”(解放思想、合力攻坚、苦干实干、全面争先),围绕“两大目标’’(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生态水城),实施“三大战略,强区、旅游活区、科教兴区),奋力开创丰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二、投资优势【区位交通优越】丰南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西距北京193公里、天津港68公里,东距秦皇岛港150公里、京唐港70公里,南距曹妃甸港50公里;京哈铁路、汉南铁路、京沈高速、津唐高速、唐曹高速、唐港高速公路和沿海公路、丰碱公路等交通干线交织成网,特别是津秦客运专线的开工建设,将使丰南到北京的运行时间缩短为30分钟,真正纳入首都半小时绎济圈.【物产资源丰富】丰南资源充足,物产丰富。

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

迁安94个村镇的名称起源总算找齐了迁安94个村镇名称起源迁安镇1、新寨:据查:该村在唐朝时就已存在了。

明燕王扫北时随军又新过来一些人家来此村定居,故取村名新寨。

2、王家园:据查: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左右),该村只有六户人家,其中四户姓王,二户姓廉,因王姓较多,故取名王家园。

3、刘庄:据查,明初,刘姓由山东省迁此立庄,逐渐形成村,取名刘庄。

4、小王庄:据查:明永乐初年(公元1403-1405年),山东济南府张丘县拨民王和、王念兄弟二人来此占产立庄。

按兄弟分为大、小王庄。

本村为弟居住,故名为小王庄。

5、三李庄村:六百年前,来自江南金陵、苏州、镇江的三个李姓家族和岳氏兄弟带着造纸技术千里迢迢迁徙到北方,落户于龙山脚下的滦河之滨,从此在河北迁安的版图上有了三李庄这个村落的名字。

前人高超的造纸工艺使小小的村庄得以繁荣与发展,江南造纸技术在我国北方迅速推广,因此迁安才有了“北方造纸之乡”和“南宣北迁”美誉。

6、谌新庄:据查:明初,谌姓人家迁此立庄,以姓氏取名谌新庄。

7、毛家洼:相传,唐王征西时,毛徐两家迁此立庄,因地势低洼,取村名毛徐家洼。

后徐家迁出,只剩毛姓人家,故改名毛家洼。

8、西夹河:据查:明初,王姓兄弟二人随燕王扫北过来立庄,因此地被两河相夹,故取名夹河。

又因位于西里铺之西,故又称西夹河。

9、丁官营:相传,唐王征东时,一姓丁的武官在此安营扎寨,故取名村名丁官营。

1961年将丁官营分为两村,本村称后丁官营。

10、刘家庄:据查:明初,朱姓人家由山东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朱家庄。

后刘姓人家迁入村中,人口逐渐增多,改村名为刘家庄,简称刘庄。

1982年在地名标准化处理工作中,恢复原名刘家庄。

11、汤新庄:明初,汤姓人家自山东过来定居。

12、发展:1957年行政区划划分时,根据人们的愿望,在城内划分四片,形成四个自然村,距原城关镇驻地西北0.32公里处;此片为发展村。

13、蒋官营据查:明初,燕王扫北时,蒋姓人家迁此立庄,因有人为官,故取名蒋官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南村名由来
据1981年全区第一次地名普查资料显示,丰南区自然村名渊源来历大致有以下13种。

(一)以姓氏得名
如董各庄、安各庄、刘各庄等。

此类庄名在本区最多,约占村庄总数的2/5。

这类村庄都是明初移民所建,“各”字实际上是“家”,因移民多来自南方,将“家”读为“嘎”。

(二)以地势、地貌、物志等自然景貌得名
1、先祖定居建庄时,附近为草泊者,有的在“泊”字前冠以姓氏以为村名,如于家泊、么家泊、杨家泊、蒲子泊、无名泊。

2、地势低平,洼淀较多的,常取“沽”、“港”、“沟”为村名,如尖字沽、东河沽、薄港、大田港、滩沟、三沟。

3、建庄于高处或附近有坨岗者,多取“堼”、“坨”、“岗”为庄名,如刘家堼、薛家堼、沙坨子、岗子庄、博乐坨、城坨、双坨、付家坨。

4、依路傍河村庄,多以其名称或坐落为名。

如涧河村、岔河、壬家河、蒲台河、岔道口、档水捻、河沿庄。

5、以村旁带有标志性事物取名。

如白石庄、清庄湖、望马台、艾坨子。

(三)以人物得名
丰南区取自人名的村庄多以先迁此建庄之人命名。

如张柏庄、刘木林、张良庄、刘四新、张稳庄等。

(四)以历史典故得名
如五相庄(明时董各庄5名相公迁此,故名)、顶戴庄(明万历年间一总兵上京在此更衣换帽)、四王庄(原名四往庄,金时该村王信攻打南宋立有战功,封王后改之)。

(五)以古代兵事得名
如宋家营(唐太宗征辽曾于此扎营,向此地运送盔甲,故取村名为送甲营,后改)、教军场(相传唐王征东时曾在此点过卯,清嘉庆年间建庄时遂取此名)。

(六)以营生、嗜好得名
如打弓庄(明初移民中有人会打造弓箭)、王打刁庄(先祖定居时,以打雕为业,冠以姓氏,遂名王打雕,后改)、杨英庄(先人定居时好养鹰,故名养鹰庄,后改)、安机寨(明初河南移民来此建庄,家家设织布机,故名),高先甸(该区宣庄高姓在此开店,成庄后取名高先店,后改)。

(七)因原名不雅或不祥改名
如西张稳庄,原名西规昆庄,俗称鬼混庄,后改之。

米厂,建庄前,因这里是越支盐场储粮之处,盐民卖盐后持票来这里领米,故建庄时称“米场”,后改“米厂”。

太平庄,原名王烧庄,因村内屡生火灾,为求太平,改之。

辉坨,建庄时村南有灰色沙坨,遂取名灰坨,后遭火险,村庄化为灰烬,便依谐音改之。

(八)以改谐音而得名
如霍庄,为防刀兵之灾,原名火庄。

其意火能化冰(兵),后以谐音改之。

傲里,此地原以熬盐为业,原名熬里,后改之。

四间房,山东移民来此定居前,因在故里养丝茧,故取庄名丝茧庄,后改。

哉门,清时外地移民迁此,因村周围土地受挤,遂取村名挤门庄,后改。

西葛庄,建村时,土壤中多蛤俐,遂取谐音得名。

(九)因历史事件或纷争得名
如柳树邵--清康熙年间,移民自汉沽迁此,因地处沿海,土地广阔,为与邻村争分土地,便插柳条为界,故名。

王玉石--清顺治年间,王氏先祖被封御史,故名王御史庄,宣统二年,改为今名。

赵四牛--清康熙年间,赵氏先祖来此建庄后,因有耕牛累死田间,故取庄名赵韩
庄,后因字繁,改之。

毕武庄--明永乐年间,毕氏三兄弟来此立庄,因分歧,兄弟比起武来,故名比武庄,后以姓氏改为毕武庄。

此类村庄还有刘唐保、韩家场、抓先庄、越支等。

(十)以物产得名
如稻地、大麦铺、黄米廒。

(十一)以古殿宇得名
如大长春、小长春,金代曾在此建过皇帝行宫,叫“长春宫”,故名。

大公庄、小公庄也因长春宫得名(“公”原为“宫”)。

(十二)以政治色彩得名
“文化大革命”时,西河村划分7个大队,逐一取名为向阳、前进、胜利、东风、红星、永红、红旗。

(十三)其他
以民间传说命名的有龙凤庄(传说建村时见喜鹊与坨相斗,遂取此名),带有迷信色彩的有张神庄,以口音、族称等取名的有侍子庄、蛮子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