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禁忌风俗:过年的禁忌

合集下载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禁忌和讲究。

这些禁忌和讲究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旨在带来吉祥、健康和幸福。

以下是春节期间常见的禁忌与讲究。

一、扫除与洗涤在春节期间,一些动作和行为是被视为不吉利的。

其中之一就是扫除和洗涤。

传统上,人们认为扫除和洗涤会将好运气扫走,所以尽量避免在大年三十扫地或者洗衣服。

然而,这一禁忌在现代社会逐渐减弱,很多家庭还是选择在春节来临之前彻底打扫家居。

二、使用刀具与火种春节期间,人们也会避免使用刀具和火种。

这是因为刀具和火种都代表了危险和破坏力。

因此,不宜在春节期间烹饪时使用尖锐的器具,也不要玩火等行为。

三、言辞与行为春节期间,举止言谈也要注意。

人们常常告诫年轻人要尽量避免说一些不吉利或者伤感的话,以免给家人带来不好的情绪。

此外,还应避免讲论病痛、死亡、倒霉之类的话题,以保持节日的欢乐气氛。

四、禁忌食物春节期间,有一些食物是被视为禁忌的。

比如,糖果被认为有粘住人的意思,因此不宜在春节期间食用。

类似地,螺蛳和海螺,因为发音与“罗痰”谐音,被认为有病痛的象征,也应尽量避免。

此外,一些锋利的食物,如梨和剥皮的柚子,也不宜在春节期间食用。

五、避免戴帽子与剪发在春节期间,戴帽子也是禁忌之一。

这是因为头盔和帽子从形状上看起来像“合”字,而“合”在汉字文化中有分散的意思,所以在春节期间不宜戴帽子。

此外,剪发也需要避免。

剪发在汉字中与“割绳”谐音,被认为会断掉财运,因此人们常常选择在春节前剪发。

六、红色与吉祥春节期间,红色是不可或缺的色彩。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幸福、吉祥和好运。

因此,人们会在春节期间穿红色的衣物,贴红色的对联、窗花和春联,挂红灯笼等。

此外,还有一些与红色有关的习俗,如压岁钱和红包。

七、贴门神与福字贴门神和福字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习俗。

人们常常在大年三十贴门神,相信门神能够祈福驱邪,保护家人平安。

同时,贴福字是为了希望新的一年里能够有好运和吉祥。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

中国人传统过年习俗和禁忌的完整版,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还有十来天就到了我们盼望已久的春节了,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那么你知道我国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呢?小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1、腊月二十三(1月17日)过小年(1)习俗民间把每个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称为“过小年”,也同时称为小年、小年节。

过小年虽然不是过年但却是在预示着新年即将到来,也是十分重要传统节日。

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

小年的时候一般也是祭祀灶君的时候,而北方地区的人在小年给灶君上供的时候,就要端上一碗饺子,因为“送行饺子迎风面”,给灶君送行,所以要准备饺子。

山东的部分地区,有一句民谣叫做“二十三,粘糕粘”,指的就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要吃粘糕,粘糕的粘性很足,也有着希望灶王粘住嘴的意思。

(2)禁忌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

2、腊月二十四(1月18日)扫除日(1)习俗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2)禁忌尽量用新扫把,老一辈的人在春节前进行大扫除,会用竹叶扎成扫把,打扫屋顶、墙壁和洗涤家具;可由里而外扫;红纸掩神灵,如果家里有神灵和祖先牌位等,为免不敬,可使用红纸稍微遮掩神像或祖先牌位,免被沾上灰尘。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中国春节期间的禁忌和传统讲究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中国春节期间的禁忌和传统讲究

春节的禁忌与讲究中国春节期间的禁忌和传统讲究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遵循一些禁忌和讲究,以期迎来幸福和吉祥。

本文将介绍中国春节期间的一些禁忌和传统讲究,带您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习俗。

1. 禁忌之一:不说晦气话在春节期间,人们要尽量避免说一些晦气话,如“病了”、“死了”等,因为这些话会给人带来不好的预兆。

相反,人们会以吉利的话语来祝福他人,如“年年有余”、“恭喜发财”等,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2. 禁忌之二:不打破东西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尽量避免打破东西,因为这被认为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与平安。

尤其是不要打破碗、杯子等容器,因为这象征着财富的流失。

如果不慎打破了东西,人们会立即说一些吉祥话,以驱散厄运。

3. 禁忌之三:不剪头发在除夕之前,人们会避免剪头发。

这是因为“剪头发”与“断财”在发音上非常相似,人们认为剪头发会剪断财运。

而在除夕当天,人们则会理发,象征着剪掉过去一年的不好运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4. 传统讲究之一:贴春联贴春联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讲究。

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对联,对联的内容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祝福。

同时,人们还会在家中的窗户上贴上一些喜庆的剪纸,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5. 传统讲究之二: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除夕之夜,家人会齐聚一堂,品尝丰盛的年夜饭。

这顿团圆饭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幸福,人们会尽可能准备丰盛的菜肴,以祈求来年的幸福和富贵。

6. 传统讲究之三: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除夕之夜点燃鞭炮,以驱走邪恶和疾病,同时也象征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然而,现代社会的环保意识增强,放鞭炮的风俗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欢快的烟花表演。

春节的禁忌和传统讲究凝聚着中国人民对幸福和吉祥的期望。

通过遵循这些禁忌和讲究,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迎来好运和好兆头。

同时,这些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传统。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了解和尊重这些习俗都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春节的禁忌和忌讳

春节的禁忌和忌讳

春节的禁忌和忌讳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欢庆的时刻。

在庆祝春节的同时,人们也要遵守一些禁忌和忌讳,以求平安吉祥。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春节相关的禁忌和忌讳,以及背后的文化含义。

1. 不要提及病痛和死亡在春节期间,人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因此最好避免谈论病痛和死亡。

提到这些话题可能会给人带来不祥的预感和压抑的情绪,不利于欢庆的气氛。

2. 不要破碗破盆破碗破盆被视为破财的象征,因此在春节期间要小心使用碗盆等容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破损。

此外,人们还要避免故意打碎或破坏物品,以免带来财运受损的不吉利。

3. 不要打扫房屋在春节期间,人们一般会提前打扫房屋,以扫除旧岁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

然而,在春节期间要避免打扫房屋,尤其是正月初一。

相传,打扫房屋会扫走家中的好运和财气,因此要在春节期间尽量保持家中的整洁,但不进行大规模的打扫。

4. 不要裁剪指甲春节期间,人们要避免裁剪指甲。

在汉字中,指甲的发音与“年”字相近,因此裁剪指甲被认为会削减和减少家中的福气和好运。

因此,人们会在春节前剪指甲,以确保家中幸福平安的氛围。

5. 不要穿纯黑色衣物尽管春节是欢庆的时刻,但人们要避免穿纯黑色的衣物,因为黑色在中国文化中与丧葬和悲伤联系在一起。

相反,人们会选择红色、黄色等吉祥瑞兆的颜色来庆祝春节。

6. 不要使用负面词语在春节期间,人们要避免使用带有负面意义的词语,比如“破”、“死”、“鬼”等。

这些词语会被认为会带来厄运和不吉利。

相反,人们会使用吉祥如意的词语,比如“福”、“寿”、“财”,以祈求新年的吉祥和美好。

7. 不要使用利器在春节期间,人们要避免使用利器,比如刀、剪刀等。

使用利器会被认为会“破财”,而且容易引发意外和伤害。

因此,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尽量避免使用和接触利器,以保证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总之,遵守春节的禁忌和忌讳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相信通过遵守这些规定,能够避免厄运和带来好运。

尽管随着时代的演变,一些人对这些禁忌和忌讳的信仰也有所减弱,但在庆祝春节的过程中,人们仍然会尊重和遵守这些传统,以求平安幸福的新年。

春节禁忌有哪些及注意事项

春节禁忌有哪些及注意事项

春节禁忌有哪些及注意事项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人们会有许多的习俗和禁忌。

本文将介绍春节期间的禁忌和注意事项,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一、春节禁忌1.避免在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和十五日结婚、搬家等大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月初一是新春的第一天,而正月十五日则是元宵节,这个节日比春节还要重要。

在这些日子里,人们不应该进行任何大事,因为这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祥之兆,也会破坏春节的气氛。

2.不要割头发、剪指甲、扫地、打破或破财等在春节期间,人们要避免做一些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比如,剪指甲、割头发等会带来红色血液的出现,而扫地则会把好运气扫走。

打破或破财也会带来损失和不顺心的事情。

3.不要讲究等等在春节期间,我们应该要做好每天的准备工作,而不是一味地等待。

如果我们总是等待,将会让好运气擦肩而过,没能挽救我们的运气和财富。

4.不要讲究太过虔诚许多人相信,在春节期间祈福和祈求助息非常重要,但是过于虔诚也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祥之兆。

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合适的心态和态度,做一些适当的祈求和祈福即可。

二、春节注意事项1.做好防冷措施春节是冬季的最后一天,天气非常寒冷。

所以,我们要做好防寒措施,快递员和外卖员在配送时也要注意寒冷天气。

2.不要燃烧烟花爆竹当年,我们燃放的烟花爆竹可能会带来烧伤、污染和火灾等不好的后果。

所以这些年中国政府要求人们不要燃放烟花爆竹。

我们应该尊重这个规定,并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3.尊重传统文化虽然现代化已经改变了许多传统的习俗,但是我们还是要尊重和保留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来庆祝春节。

我们可以做些年夜饭、祭奠祖先、放烟花等传统习俗,同时也可以加入一些现代节目,这样会充满欢乐和历史感。

4.不要过于浪费春节期间,人们会有许多的宴席和礼物。

我们应该要把这些宴席和礼物看做是对自己和家人关爱、祝福和支持的一种表征,而不是过度消费的代价。

所以,我们应该限制花费,避免浪费,保持一种谨慎和理性的态度。

春节的传统习俗与禁忌规矩

春节的传统习俗与禁忌规矩

春节的传统习俗与禁忌规矩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

它标志着新年的开始,是一个团聚、欢乐和祝福的时刻。

伴随着这个节日而来的是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和禁忌规矩。

这些习俗和规矩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代表着古老智慧和尊重传统的体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春节的传统习俗与禁忌规矩,以期对这个重要的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1. 习俗之一:大扫除春节前的大扫除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人们认为通过彻底清洁和打扫居室,可以驱走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大扫除不仅限于家庭,也包括公共场所和街道。

这个习俗提醒人们热爱清洁,追求整洁的生活环境。

2. 习俗之二: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另一个重要传统习俗。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对联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由上下两幅对仗着的对子构成。

对联的内容通常包括祝福、吉利的话语和对春节的美好期望。

贴春联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也是展示个人文化修养的一种方式。

3. 习俗之三: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庆祝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说鞭炮声可以抵挡恶鬼,并驱散霉运,迎来好运和吉祥。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些地区已经对放鞭炮进行了限制或者禁止。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逐渐将焦点转向烟花和舞狮表演,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4. 习俗之四: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过年的时候,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同时,一家人通常会一起吃团圆饭,边看春晚,边玩耍,度过一个温馨的夜晚。

守岁也包括给长辈拜年,孩子们向长辈们敬献贺年礼物,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祝福。

除了传统习俗,春节也有一些禁忌规矩需要遵守。

这些禁忌通常是基于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目的是为了避免带来厄运和不祥之事。

1. 禁忌之一:破碗瓢盆人们相信,破碗瓢盆会带来厄运和贫困。

因此,在春节期间,要特别小心不要不慎把碗瓢盆等器皿打破。

2. 禁忌之二:借钱在春节期间,借钱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因为它可能预示着整年都将负债累累。

人们相信,在新年的开始,应该迎接财富和好运,而不是借钱。

中国春节的禁忌

中国春节的禁忌

中国春节的禁忌中国春节的禁忌中国的过年,大致都会在每年立春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故此,也称春节。

其目的,主要就是辞旧迎新。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春节的禁忌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除夕夜禁忌:1、传统上除夕夜应守岁,忌过早的睡觉。

2、开口说吉祥话,忌说脏话。

3、除夕夜不能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4、忌打碎器物。

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5、不能留湿衣服过年。

忌遇殡丧,遇之以为不吉,象征来年大灾祸临头。

6、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

这叫做"聚财"。

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

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

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7、年三十夜不能倒油,那是很不吉利的事情,点灯的油、炒菜的油,大人们都要小心伺候着,深恐小孩捣乱,泼了油,等于“倒了灶”,来年要倒大霉。

8、除夕之夜,不能听到猫叫,民间说法“猫来孝家,狗来富家”。

想来是夜猫子喜欢到整夜守灵的孝家去凑热闹,狗却喜欢到富人家去啃骨头。

大年初一1、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2、早餐忌吃稀饭。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

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做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同时也不可以躺在床上说恭喜,传说这样会导致长年卧床!5、忌吃药。

有什么小病小痛,最好不要请医生。

否则,象征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不过,如果是重病,急病,还是要吃药,该看病,还是要看病,医生也要解人危难,该出诊还是要出诊。

春节的民俗习惯与禁忌

春节的民俗习惯与禁忌

春节的民俗习惯与禁忌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同时也会遵循一些民俗习惯和禁忌。

一、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访亲戚朋友,这是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

走亲访友是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也是为了增进亲情和友情。

在亲戚家做客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物,以表达对主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二、贴对联贴对联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对联是由上下两幅对称的对子组成,通常中间还会有一幅大字。

对联的内容通常祝福家人平安幸福、事业顺利、财源滚滚等。

贴对联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喜庆的氛围,也是为了祈求吉祥和好运。

三、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能够驱除邪气,带来吉祥和好运。

在中国古代,人们放鞭炮的目的也是为了驱走怪兽和恶鬼。

然而,由于鞭炮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禁止了放鞭炮的行为。

四、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这顿饭通常由全家人一起吃,也被称为“团圆饭”。

年夜饭的菜式丰盛多样,代表着丰收和幸福。

人们相信年夜饭吃得越丰盛,来年的生活就会越好。

五、禁忌在春节期间,也有一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禁忌。

比如,不要在大年三十晚上打扫房屋,因为这会“打走”家中的财运。

还有,不要在大年初一说不吉利的话,因为这会带来厄运。

此外,还有一些与数理相关的禁忌,比如不要剪头发,因为剪头发的音同“剪”字,容易剪断财运。

春节的民俗习惯和禁忌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吉祥和幸福的向往。

这些习俗和禁忌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但它们所传递的美好祝福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是不变的。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个特殊的时刻,与亲人朋友一起共度欢乐时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文化】禁忌风俗:过年的禁忌草根系列软件-最好的推广软件【民俗文化】禁忌风俗:过年的禁忌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约定俗成的喜庆日子,为了不让人为的因素冲淡喜庆的气氛,于是祖宗也约定了一些禁忌,约束人们在此间的言行。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伊始,但在人们的实务之中,腊月三十这一天也被视为是在,“年期”的开始。

许多地方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接了祖灵、送了灶神起,也被视为开始过年了,严格地说,从这天至大年三十吃年饭前,这段时间只是在为过年“热身”而已。

关于过年的禁忌,还是从大年三十说起吧。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耕社会,许多禁忌与农业生产相关。

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年期之中是禁忌耕作的。

农民认为在年期耕作会冲犯神灵,一年百事不顺。

这个禁忌风俗现在农村仍然流行。

年期有二个高潮,一是年三十夜吃年饭和半夜零点时刻,此刻娱人娱神、老少同乐,皆大欢喜。

初三过后的年期是个百无聊奈的漫长低潮,而正月十五是年期的另一个高潮,此间人们不仅有普天同庆的狂欢,而且十五一过,人们要安排一年的农事。

一年之际在于春,此正当其时也。

没有什么比一家人的生计还大,因此,对正月十五这个节令,农民们认为是“年小月半大”,比过年还重要~至迟在腊月三十这天,家里要做完清洁、贴春联、备好来客所用的酒菜,并准备做一餐丰盛的年饭。

年饭也称团年饭,子女再远,也要想方设法赶回家,以便一家人团团园园地围坐一起吃这顿团年饭。

团年饭的象征意义太重大了,因此蒸饭时,不论是用甑蒸饭还是锅闷饭,都要求一气蒸熟、蒸透,万不可做成夹生饭,据说这饭关系到全家人来年运气的好坏。

年菜中不能少鱼,寓其年年有余之意。

头碗饭不可泡汤,否则来年出行不顺。

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堂屋两侧山墙上贴用红纸写有百无禁忌、童言无忌等等的纸条。

年三十前还必须把水缸挑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不挑水的,因为管水的龙王也要过年,怎好意思惊动老龙王呢~用上自来水的地方,这个禁忌也就自然消亡了。

从腊月三十这天起至正月初四,扫地须从大门外向内扫,特别忌讳扫地时由屋内向门外扫,以免财气外流。

大年三十晚上至正月初四,三镇风俗,初一不讨债,不借火,也不购物,不能往外泼污水、倒脏物等,因为这一切物件皆俱有“财” 的象征。

有了垃圾便存放在家里。

到了“送年”时,人们才打扫地面,倾倒垃圾。

此俗今仍尚存城乡。

吃年饭前,先要在户外放万字头的鞭炮,忌讳鞭炮受潮点不响,或其中哑炮多,响声不脆不连续。

同时备三碗好菜、水酒、三炷香祭供祖宗,由父母开始并依长幼之序,分别向祖宗跪拜,口中念着乞求祖宗保佑的吉语。

拜毕上席吃年饭。

年饭伊始,子女们要向父母敬酒,祝福父母身体健康,而父母也祝子女事业有成、人财俱兴。

此刻,你方体味到全家团聚在一起的和睦、幸福、温馨,其乐也融融~吃完年饭,儿孙们开始向长辈拜年,并可获得红包一份,是为压岁钱。

子夜零点时分,是迎春接福的时刻,霎时间鞭炮齐呜,响彻云天,欢声笑语,远近可闻。

接下来便是守岁了,一直到黎明欲晓;一家人围炉夜话,一年的话似乎浓缩在此刻,要说他个通透。

正月初一早上,主妇为一家人做好早餐。

早餐一般吃汤元或糍巴煮鸡蛋,或米酒煮鸡蛋。

它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团团园园或“金包银、银包金”等。

城镇地方正月初一早晨必以饺子为食。

吃饺子一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有“招财进宝”之意,因饺子形似元宝。

饺子馅不可少青菜,因“青”谐音“清”,象征全家老少新的一年清洁健康。

武汉初一至初三,忌吃米饭,因饭与“患”谐音。

《汉口竹枝词》云:“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参圆草根系列软件-最好的推广软件网站、网店、淘宝客必备草根系列软件-最好的推广软件子滚鸡汤。

”是说初一至初三早餐的丰富和丰盛。

除吃饺子外,湖北有些地方还吃年糕,取其“年年高”之意。

正月初一,不能说“死”、“杀” 、“鬼”之类不吉利的言辞,把“死”要说成“老了”。

谚曰“腊时腊月,不能瞎说”。

男女老少都要学着点绅士淑女风度:衣著整洁大方、彬彬有礼,不打架、不骂人,不扯皮拉筋、不寻衅闹事……。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约着一帮小友去街上看热闹。

每个小朋友口袋里都装着拆散的鞭炮,我们用香头或捡大人刚扔下的“烟屁股”点鞭,点燃后漫无目标地甩向天上。

我甩出的一个鞭恰好落在一位行人的肩上爆响了,他抓着我的衣领似要揍人,我怯怯地说:过年不能打伢。

他松开领口,瞪着眼说:要不是过年,老子不揍死你~因有这样的禁忌,我幸免了一次挨打。

初一至初三不能做针线活,不能洗衣服。

不能宰杀鸡鸭,鸡鸭必须在腊月二十七杀好,叫做“杀七不杀八”。

旧俗将初一至初十顺序为:“一鸡,二犬,三豕,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麻。

”以当日的阴晴决定该物一年的吉凶,“晴主育,阴则灾。

”故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打狗,初三不宰猪,初四不杀羊,初五不鞭牛等禁忌。

初七为“人胜节”,官府不处决人犯,民间也忌杀牲、食荤腥。

初一到十五不能剃头。

忌躺在床上受人贺拜:旧时过新年时,不能躺在床上接待来访者,受人贺拜。

否则,会多病多灾。

如有病不能起床,要婉言谢免。

旧时,过年三天忌吃药,除了急性病人、不服药不可维持的病人照常服药以外,一般的病人都停药不用,以图一年清吉。

初一早餐毕,便要出门拜年,同时也接受拜年客来家拜年。

拜年忌乱敲门。

到别人家拜年,如遇大门关着,不能猛敲乱喊,要喊“开财门”,以表示对主人家的祝福,和对主人的尊重。

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

孝感拜年的顺序为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

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

武汉虽是五方杂处,但风俗还是以黄孝为主流。

旧时父母新近去世,有“热孝”在身的人,一般不到别人家中拜年。

一则要为父母“守孝”,新年期间要“陪伴”亡人;二则“带孝”给别人贺节,也容易引起别人误解,使人不快。

此俗今尚存。

旧时,一般不到有丧事的人家拜年。

丧事是悲事,拜年则要喊“恭贺”,不合时宜。

湖北有些地方,春节期间,到丧事虽已办完,但家中尚设有亡人灵位的人家拜年,必须向亡人灵位上香、行礼。

此俗今尚有残留。

旧时,如遇腊月三十,或过年期间有人去世,其家人一般在过年期间不开吊举丧,不出殡,要等到阴历正月初四才出殡。

过年期间,人们也特别忌讳遇到出殡。

旧时,阴历正月,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探亲,必须当天回到夫家住宿,不在娘家留宿。

否则,会有碍双方家庭,俗称“正月不空房”。

忌讳阴历正月迁居。

人们认为,阴历正月为一年中的头一个月,一年才开头,就搬家迁居,不是安居乐业之象,很不吉利,故旧时阴历正月间迁居者极少。

中国禁忌流传至今,使今人可以由这一禁忌的某些特征,大体推断出这一禁忌形成的缘由及其所产生的时代或地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人类对自然、社会与自身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深化,这就使得作为人类自我限制的禁忌不可能保持一成不变的模式。

毋庸讳言,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多数禁忌都起源于人对某种心造的神幻力量的莫名恐惧,都带有人草根系列软件-最好的推广软件网站、网店、淘宝客必备草根系列软件-最好的推广软件类孩提时代稚嫩认识的某些色彩,但在传承过程中,这些被禁忌的事物或行为会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被认识,于是就使禁忌的性质或表现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变异之一是,有些禁忌在传承过程中,原有的信仰色彩逐渐减弱,而嬗变为某一地域或某一民族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禁忌就属此类。

年”,《说文》的解释是:“本作季,谷熟也。

从禾千声”。

《尔雅》春节俗称“的解释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郭璞注云:“岁取行星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过年的习俗早在尧舜时就有了,其本来的意思是季节由春到夏到秋到冬已经历了一个轮回,五谷从春种到夏锄到秋收到冬藏已完成了一个周期。

五谷丰登又值—元复始,自然值得庆贺,丰收有赖于“天佑神助”,理应祭祀膜拜神灵。

于是请来了祖宗,亡灵来归省了,自然应该毕恭毕敬、小心侍候。

于是禁忌说不吉利的话,忌讳打碎器物,忌耕种劳作,以免冲犯神灵,或使亡灵不悦。

此种禁忌流传甚久,如《红楼梦》第二十回写道:“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黹。

”鲁迅小说《祝福》写本世纪二十年代江南农村,仍然是“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忌讳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的时候,是万不可以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啊嫁了两次人的祥林嫂,在祭祀时是被禁忌沾手的,因为寡妇被旧俗视为不洁,祭品经她沾手就会变得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随着时代的更迭与社会的进步,有些禁忌如初一至初七忌杀生、正月十五前忌耕作、寡妇不洁、忌动祭品等禁忌形式废除了,但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打碎器物等禁忌形式仍然保留至今。

不过,禁忌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出于对神明或亡灵的敬畏,而是成了增加节日喜庆气氛的一种风俗了。

政府规定春节放假三日,群众在这几天内一般也不以生米、生面为炊,而是吃年前准备的熟食,但也已不再是出于什么顾忌,而是为了在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今日得宽余”,腾出空来会亲访友、共度佳节了。

许多禁忌风俗今尚有残留,说明人们对这些禁忌并非感到不便而需要变革。

历史传承下来的禁忌风俗如大浪淘沙,存留至今的部分,总有其合理性。

草根系列软件-最好的推广软件网站、网店、淘宝客必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