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超长距离附着
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2)

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一、前言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方法,通过利用塔式起重机的高度和超长臂的悬挂,能够在较远距离上进行施工作业。
这种工法具有高效、灵活、安全等优点,逐渐成为现代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一种工法。
二、工法特点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较远距离施工:该工法可以在塔式起重机的限定范围内,利用超长臂实现对较远处的施工作业,有效解决了传统施工中无法到达的问题。
2. 高效节约:通过该工法,可以节约施工时间和成本,实现工程快速推进。
3. 灵活多变: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三、适应范围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大型机电设备安装等领域。
在这些工程中,一般需要进行较远距离的施工作业,通过该工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四、工艺原理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塔式起重机的承载力和超长臂的悬挂,将施工作业点从塔身近处延伸到较远处。
这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取合适的超长臂和悬挂方式,保证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模拟,确保工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五、施工工艺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施工前准备:包括选取合适的塔式起重机和超长臂,进行相关的验收和测试,确保机具设备的可靠性。
2. 悬挂设备:将超长臂悬挂在塔式起重机上,确保悬挂的牢固和稳定。
3. 调整角度: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调整超长臂的角度和高度,使其能够达到施工作业的目标点。
4. 进行施工作业:通过塔式起重机和超长臂的协同作业,完成对远处的施工作业。
5. 施工结束:在施工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拆卸和清理,确保施工工地的整洁。
六、劳动组织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施工工法需要有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操作,包括起重机操作员、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监督员等。
塔式起重机塔吊超长附着附着支撑杆及高强螺栓验算计算书

QTZ5012塔机附着支撑杆及高强螺栓验算工程名称:施工单位:编制单位:一、工程概况该项目工地安装一台重庆桥瑞机械厂生产的QTZ5012塔机,塔身中心距建筑物7.8m,附着支撑杆与塔身的角度较小,不满足塔机说明书的规定,需重新计算。
附墙耳板座与建筑物剪力墙用M24高强螺栓夹持连接,其余采用销轴连接。
附着装置采用三杆式体系,附着支撑杆采用10φ无缝钢管。
159⨯与塔身上的附着框架采用销轴铰接。
顶升加高标准节前,应先安装附着装置,然后顶升加节,附着装置以上的塔身悬伸高度不得超过塔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高度。
二、编制依据GB/T13752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5031—2008 塔式起重机DBJ50—140—2012 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技术规范JGJ33-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重庆桥瑞QTZ5012塔机使用说明书工程施工图三、塔机支撑杆布置及支撑杆受力验算1.计算力学模型塔机在附着状态为一多跨外伸梁,附着装置可视为支座链杆,由结构力学可知,多道连续梁在承受杆端弯矩、轴向力、横向剪力时,最上一道支座链杆(附着装置)受力最大,由上到下受力逐次递减。
只要计算出第一道附着装置的内力,以后安装第二道附着装置后,其内力与第一道相同,第一道附着的内力减小;随着附着道数的增多,始终是最上一道附着装置受力最大。
由于塔身附着处载荷小于独立状态时载荷,故不需再验算塔身强度及稳定性,只计算附着反力。
附着装置在工作状态下主要承受风载和起升平面弯矩产生的水平力,以及扭矩引起的内力。
计算多跨外伸梁的支座反力(即水平力)相当繁琐,根据我公司多次的计算对比,可简化为一端固定另一端只有一个链杆的一次超静定结构。
由于附着状态下最上一道附着受力最大,据以上力学模型可求得该处附着框水平合力为F,由该塔机使用说明书查得附着框扭矩M。
n 三杆式附着为静定体系。
当水平力和扭矩为恒定值时,各杆件的内力随水平力的方位变化而改变。
塔机起重臂在0360范围内回转,各杆件在回转过程中分别出现最大内力。
塔式起重机三杆式超长附着杆受力分析

塔式起重机三杆式超长附着杆受力分析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附着式塔式起重机使用也越来越多,而建筑设计外观新颖性、创造性、艺术性造成塔机附着杆件超长,因附着不当,造成的塔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而塔机原设计的常规附着装置都是距离较短,对于塔机超长附着杆,必须对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
而塔机附着形式常用的有三杆式和四杆式两种。
标签:塔式起重机;附着杆;计算工程概况本文某项目塔机型号为TC6016,建筑物高度79米,塔机布置4道附墙,在塔机约28米、43米、55米及67米高度处布置附着,塔机总高度90米,塔身中心距离墙面附着结点垂直距离达9.5米,最长附着杆长度达到11.3米。
由于塔机附着杆长度过长,影响附着杆稳定性。
为此,本方案采用在建筑物外焊接型钢支撑平台,将附着杆与钢支撑平台连接,从而减小附着杆件的长度,确保塔机的安全使用。
附着杆采用三杆式配调节螺杆,主管采用¢194×8无缝钢管,塔机最大倾覆力矩1617KN·M,最大扭矩453KN·M,风荷载0.3KN/M。
一、支座力计算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另塔机附墙布置如图:弯矩图Nw=221kN二、附着杆内力计算计算简图:b1=7.33 a1=3.675 a2=8.4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1、第一种工况的计算: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0-360°循环,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440kN;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0kN;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167kN;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0kN;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368kN;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287kN;2、第二种工况的计算: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塔机超长距离附着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门公安大楼虎霸QTZ80塔机超长距离附着问题附着装置是塔式起重机超过独立使用高度时保证塔机稳定的一个重要的装置, 其受力状态复杂, 与所附着的建筑结构关系密切, 是塔机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
塔机原设计的常规附着装置的附着距离一般较短, 能满足一般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使用。
随着建筑设计风格的个性化, 异型建筑越来越多, 有时因塔机安装场地的限制造成塔机与建筑物上可附着点的距离增大, 有时其距离长达20 多米,使塔机原有附着装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特殊设计。
因附着装置受力工况复杂, 影响因素多, 多道附着时每道附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均随载荷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多种因素。
特殊附着装置设计时首先必须计算出塔机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不平衡弯矩的大小和方向,各种状态下扭矩的大小和方向及剪力大小和方向,并考虑塔身的力学特性。
在具体设计计算时应再充分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附着间距附着间距即各道附着装置间的距离, 必须合适。
附着间距太小就要增加附着装置数量, 势必造成:①加大对附着物的总作用力, 此点对大塔机尤为重要;②因附着装置安装误差使塔身出现初始挠度处数增多, 造成塔身实际受力与计算结果误差增大;③使用经济性差。
若附着间距太大则有可能造成塔身失稳, 危及塔机安全。
2、工况必须考虑全面塔机上部不平衡弯矩、扭矩和剪力的大小及方向是变化的, 多道附着时附着装置也是逐道变化的,且附着框架与建筑物间几根连杆中的最大力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工况中。
在设计附着连杆时必须逐道附着随工况计算, 见图1, 具体计算时可简化为如下9 种工况。
图11) A= 0°或180°, 工作状态, 风平行于臂架, 风向由后向前;2) A= 0°或180°, 工作状态, 风垂直于臂架, 风左右两向;3) A= 0°或180°, 非工作状态, 风平行于臂架,风向由后向前;4) A= 45°或135°, 工作状态, 风平行于臂架, 风向由后向前;5) A= 45°或135°, 工作状态, 风垂直于臂架, 风左右两向;6) A= 45°或135°, 非工作状态, 风平行于臂架,风向由后向前;7) A= 90°或270°, 工作状态, 风平行于臂架, 风向由后向前;8) A= 90°或270°, 工作状态, 风垂直于臂架, 风左右两向;9) A= 90°或270°, 非工作状态, 风平行于臂架,风向由后向前。
塔吊超远距离附着施工技术论文

塔吊超远距离附着施工技术[摘要]中冶东方大厦付楼由于图纸的原因,致使塔吊附着的距离从一般的4m增大到14m, 根拯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的施工方案进行附着。
本文主要介绍塔吊超远距离附着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超远距离附着槽钢脚手架稳泄性一、前言高层建筑中中使用的塔吊都是采用液压顶升来增加或减少标准也使塔机能随够着建筑物的升高而相应的升高。
为了保证塔机工作的稳启性和整机刚性,减少上部塔身的自由长度,在塔身全高内设置多道附着架,一般附着架里建筑物的距离为4m。
而本工程由于图纸设讣的变更频繁,与实际施工相脫节致使塔机和建筑物的附着距离增大为14m,超出了一般附着的规立,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技术难度。
由于本工程对工期和进度的要求较髙,重新进行塔吊的拆卸与安装,不仅要消耗一左的拆除安装费用,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付楼区一段时间的停工,这样就会延误工期,降低施工效率。
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经反复地讨论研究,我们制定出一套塔吊超远距离附着的施工技术,经实践证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提髙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值得推广与借鉴。
二、工程实例2.1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路以北、长江中路以南、阿里山路以东。
该工程主要由办公主楼地上27层、附楼地上14层、入口大厅3层、会议中心4层级部分组成。
建筑总而积53000 nV。
2.2由于图纸的变更,本工程基础施工完后将付楼主体减少一跨,使塔吊和附楼主体的距离增大为14mo由于距墙过远无法完成平常的附着,不能进一步顶升,将严重影响施工进程。
若重新进行塔吊的拆卸再安装,不仅要消耗一立拆除安装的费用,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付楼区的停工,延误工期。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制定了这套施工技术方案很好地满足了施工要求。
三、方案论证3.1塔式起重机,是根据该机上部采用液压顶升,增加或减少标准仗使塔机能随着建筑物的升髙而相应的升髙,同时塔机的起重能力不因塔机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就要选择及经济、髙效、髙质量的施工方法。
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2)

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一、前言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先进工艺。
通过该工法可以充分利用已建好的建筑结构,实现高层建筑的快速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工法特点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塔吊的超远距离附着。
传统的塔吊施工往往受限于塔吊本身的高度和悬臂长度,无法在距离建筑结构较远的位置进行作业。
而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通过采用特殊的附着装置,可以将塔吊的悬臂伸展到建筑物之外,实现施工范围的扩大。
三、适应范围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高层建筑的施工,尤其适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建筑。
在城市狭小空间施工以及需要减少地面起重机具数量的情况下,该工法更加具有优势。
四、工艺原理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特殊的附着装置来实现塔吊的超长悬臂。
附着装置一般由大型主臂、附着臂和固定装置组成。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主臂抵靠在建筑结构上,并通过钢丝绳等方式将附着臂牢固固定,然后将塔吊顶升,使得主臂悬挂在建筑顶部,从而实现超长悬臂的效果。
五、施工工艺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预埋、固定装置安装、主臂和附着臂安装、顶升、调整和起吊等。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施工,并配合各个工序之间的配合,确保施工的连贯性和安全性。
六、劳动组织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需要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的调度,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
通常会有专门的施工组织部门进行施工计划的编制和协调,同时需要配备足够的技术人才和操作人员。
七、机具设备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塔吊、附着装置、施工安装脚手架等。
这些机具设备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操作性,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八、质量控制塔吊超长附着施工工法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各个施工工序的监督和检查。
首先需要对安装工序进行质量把控,在确保附着装置固定可靠的前提下,进行顶升操作,并通过调整和起吊等操作,确保塔吊的悬臂能够稳定工作。
建筑无足够附着角度的塔吊超长距离附着的解决方案探讨

建筑无足够附着角度的塔吊超长距离附着的解决方案探讨摘要:现代建筑设计方案中建筑物因立面效果,导致建筑物所选的附着面的施工用塔式起重机无足够的附着角度,以及因原附着的建筑立面墙柱结构收退轴线而产生塔吊超长附着的情况,本文探讨了无足够附着角度的塔吊超长距离附着的解决方案,如何设计超长附着杆截面,如何验算超长压杆的强度及稳定性,确保塔吊超长距离附着安全。
关键词:塔吊;超长距离附着;解决方案;稳定性;安全Abstract: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facade effect of buildings leads to the insufficient attachment angle of the tower cra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lected building attachment surface, as well as the ultra-long attanchment of the tower crane caused by the retreat axis of the original attached buildings facade column struc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olutions to the tower crane ultra-long attachment of insufficient attachment angle, that how to design the cross-section of ultra-long attached rod, how long check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the ultra-long compression bar,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crane ultra-long distance attachment.Key words: tower crane; ultra-long attachment; solutions; stability; safety一、前言各种规格型号的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中对其附着的具体要求均有详细的论述,安装单位在使用时参照使用说明书安装即可。
超长距塔吊附墙延伸安装施工工法

质量控制
2.钢结构质量 3.模板质量 4.钢筋质量 5.混凝土质量 (1)混凝土表面不可出现开裂现象。 (2)混凝土底部不可出现夹渣现象。 (3)混凝土不可出现漏筋现象。 二、质量保证措施 1.钢结构安装前,应对钢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查对产品质量书说明书。
质量控制
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螺栓位置等进行检验,并应办理交接验收,对管理人员 和安装工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钢结构安装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固定。 2.安装高强度螺栓时,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不得强行敲打,并不得气割扩孔。穿入方向宜一致 并便于操作。高强度螺栓不得作为临时安装螺栓。高强度的螺栓安装应按一定顺序施拧,宜由螺 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并应在当天拧完毕。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初拧和终拧。对于大型节 点应分初拧、复拧和终拧。复拧扭矩应等于初拧扭矩,并填制检查记录。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一定要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到达设计强度,且未出现开裂,漏筋,夹渣等 现象。 4.确保附墙件与延伸钢结构连接的水平度与垂直度,不可出现倾斜,弯曲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式起重机超长距离附着摘要:由于现代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塔机高度超高、附着超长等各种情况时有发生。
塔机附着装置安装时塔机中心到建筑物距离越远,附着杆的长度就越长,在相同轴向压力作用下,稳定性就越差,同时又长又大的杆件也会给安装带来很大不便。
以有关工程实际施工中高塔附着装置设计为例,研究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的超长距离附着技术问题,简述QTZ63 系列5013 型塔式起重机超长附着装置设计的一般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分析和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附着杆既解决了受压杆过长而引起不稳定的问题,也为施工单位在安装和验算塔式起重机超长距离附着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 附着装置; 结构设计某工程为一综合性住宅小区的建设,由多幢多层和小高层建筑组成,其中10 号、11 号为两幢25层高层建筑,最大高度约为100 m,塔机结构高度约为125 m,每4 层楼房(约16 m)加一道附着装置,加至第23 层,共设5 道附着装置。
根据施工现场的工程需要,需在两主楼之间架设1 台QTZ63 系列5013型塔式起重机,塔机中心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附着距离为11.17 m,附着点开间跨距为16.34 m,其平面布置如图1 所示。
根据塔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标准,附着距离一般为3~5 m,附着点跨距为7~8 m[1,2],远不能满足本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
针对附着距离较大的问题,我们参考了德国利勃海尔88 HC 型塔机附着距离长达11.6 m 的成功设计经验[3],提出QTZ63 系列5013型塔机超长距离附着装置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1 附着装置布置方案塔机附着装置由附着框架和附着杆组成,附着框架多用钢板组焊成箱型结构,附着杆常采用角钢或无缝钢管组焊成格构式桁架结构,受力不大的附着杆也可用型钢或钢管制成。
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各层楼面顶板标高,按照QTZ63 系列5013 型塔式起重机的技术要求,需设5道附着装置,以满足工程建设最大高度100 m 的要求。
附着装置布置方案如图2 所示,其中A、B、C 为3 杆,LA=10 800 mm、LB=11 320 mm、LC=14 200 mm。
2 附着计算工况及附着杆内力计算2.1 附着装置计算工况根据附着式塔机所受载荷、塔身内力及支反力的计算分析,对于附着装置来说,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如图3 所示。
(1)塔机满载工作,起重臂顺塔身X- X 轴或Y- Y 轴,风向垂直臂架。
(2)塔机非工作工况,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方向,风由平衡臂吹向起重臂(GB/T13752—1992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在实际使用中,塔机最上面一道附着杆受力最大[4],本次设计只对最上面一道附着杆的内力进行计算分析。
2.2 塔机满载工作时附着杆内力计算[5]塔机正常工作状态主要受到风载(塔臂)及回转机构产生的转矩作用。
其中风载q 定义为:作用在塔机(包括吊重)单位长度上的载荷。
根据文献[4]中风载计算方法,并查QTZ63 系列5013 型塔式起重机技术参数,计算得出风载q=0.27 kN/m,故有:Mf =1/2•q•l1²-1/2•q•l2² = (1)1/2×0.27×(50.16²-14.903² )=309.68 kN·mMh =fk(P/ω)=370.24 kN·m (2)式中:Mf———由风载所产生的转矩,kN·m;Mh———由回转机构所产生的转矩,kN·m;l1———工作臂架长度,m;l2———平衡臂架长度,m;f———塔机工况系数,f=1.71;k———载荷换算系数,随回转支撑结构的不同选取不同值,此处k=3.676;P———回转功率,QTZ63 系列5013 型起重机P=3.7 kW;ω———回转角速度,由QTZ63 系列5013 型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表查得ω=0.6 r/min。
塔机满载工作状态时附着杆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
由图4 附着杆受力分析和平面力系平衡方程ΣX=0,ΣY=0,ΣM=0,可得塔机满载工作时附着杆倾角及内力如表1 所示。
2.3 塔机非工作工况时附着杆内力计算[5]当塔臂处于塔身对角线方向时,塔臂所受风载和自重对附着杆所产生的力影响最大,风载对塔身的影响可以忽略。
塔机非工作工况时附着装置受力简化如图5 所示,最上一道附着装置3 根附着杆的受力分析如图6 所示。
表1 附着杆夹角及内力杆件LA=10800 mm LB=11320 mm LC=14200 mm角度α=68.5° β=62.6° γ=45°内力F1=245 kN F2=238 kN F3=30 kN由图6 附着杆受力分析和平面力系平衡方程ΣX=0,ΣY=0,ΣM=0,可得塔机非工作工况时附着杆倾角及内力如表2 所示。
由上述两种工作状态下的附着杆受力计算可知C 杆受到的内力最大,因此只需验证C 杆是否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即可。
表2 附着杆夹角及内力杆件LA=10 800 mm LB=11 320 mm LC=14 200 mm角度α=68.5° β=62.6° γ=45°内力F1=- 51 kN F2=238 kN F3=270 kN3 附着杆截面设计[5]3.1 截面选择附着杆结构通常由型钢(一般用角钢) 通过缀条或缀板连接而成。
在本工程中采用缀条连接方式, 截面形式如图7 所示。
附着杆结构参数:截面尺寸为420 mm×400 mm;附着肢件为等边角钢∠63×4;缀条为∠30×3;附着杆截面积A=19.92 cm2;惯性矩Ix=7 496.12 cm4,Iy=6 702.6 cm4;惯性半径ix=19.4 cm,iy=18.3 cm。
选用钢材为Q235,取许用压应力[σ]=215 MPa,屈服强度fy=235 N/mm2,对C 杆须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局部稳定性验算和单肢稳定性验算。
3.2 附着杆整体稳定性验算对附着杆整体稳定性及受压附着杆特性参数进行计算,详细数据见表3 及表4。
表3 附着杆截面特性特性A/cm2 Ix/cm4 ix/cm Iy/cm4 iy/cm单角钢4.98 19.03 1.96 7.89 1.26整体19.92 7496.12 19.4 6702.6 18.3表4 受压附着杆特性参数特性βm M/kN·m W/cm3 NE/kNX 平面内1.0 2.198 225.79 658.79Y 平面外1.0 1.807 201.89 587.85表4 中:βm———平面内外稳定弯矩等效系数;M———1 阶弯矩;W———受压最大杆件的毛截面抵抗矩;NE———欧拉临界力除以抗力分项系数λ=1.1所得参数。
构件强度计算最大应力:N/A = 270×10³/19.92×10²=136 (N/mm2)<215 N/mm2 (3)式中:N———受力最大附着杆C 的内力,N=F3=270kN;A———附着杆C 的截面积。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得附着杆在图7 截面形式下Q235 钢材的容许长细比[λ]=150。
(1) X 平面内计算长度:L=14 200 mm验算构件X 平面内长细比:λx=L/ix=14 200÷194=73.2垂直于X 轴各斜缀条毛截面积之和:Aix=3.498 cm2验算构件X 平面内换算长细比:式中:λx———构件在X 平面内的长细比;Aix———对X 轴各斜缀条毛截面积之和。
查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系数表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φx=0.721,由表4 得出构件X 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206 (N/mm2)<215 N/mm2式中:βmx———X 平面内构件稳定弯矩等效系数;Mx———X 平面内构件1 阶弯矩;φx———X 平面内构件受压稳定性系数;Wxi———X 平面内构件毛截面抵抗矩;NEx———参数,NEx=π²EA/(1.1λx²),Q235 钢的弹性模量E=206×10³ N/mm2。
(2)Y 平面内计算长度:L=14 200 mm验算构件Y 平面内长细比:λy=L/iy=14 200÷183=77.6垂直于Y 轴各斜缀条毛截面面积之和:Aiy=3.498 cm2验算构件Y 平面内换算长细比:式中:λy———Y 平面内构件的长细比;Aiy——对Y 轴各斜缀条毛截面积之和。
查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性系数表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φy=0.693,由表4 得构件Y 平面内稳定计算最大应力:213 (N/mm2 )<215 N/mm2 (7)式中:βmy———Y 平面内构件稳定弯矩等效系数;My———Y 平面内构件1 阶弯矩;φy———Y 平面内构件受压稳定性系数;Wyi———Y 平面内构件的毛截面抵抗矩;NEy———参数。
由式(3)~(7)可知:该结构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3.3 附着杆局部稳定性验算3.3.1 肢件稳定性验算取肢件计算长度lo1=354 mm,倾角α=55°,查角钢∠63×4 截面特性表得:i1=imin=1.26 cm,由3.2计算可知长细比λmax=77.6,故有:λ=lo1/il= 354/12.6 =28λ<0.7λmax=0.7×77.6=54.32 (8)式中:λ———肢件长细比;λmax———构件最大长细比。
3.3.2 缀条稳定性验算横向剪力V:式中:[σ]—Q235 钢材允许压应力,[σ]=215 MPa;fy———屈服强度。
每肢斜缀条轴向力N1:式中:V———缀条横向剪力;cosθ———缀条垂直方向的夹角。
刚度验算:λ= li1= 488.8/5.9 =82.8<[λ]=150 (11)式中:i1———角钢惯性半径,查角钢∠30×3 截面特性表得i1=5.9 mm;l———缀条设计长度。
强度验算:N/A= 270×10³/19.92×10² =135 (N/mm2 )<215 N/mm2 (12)稳定性验算:由λ=28,查表知φ=0.943,塑性发展系数γ=0.6+0.0015λ=0.642N1/φA1= 3.075×10³/0.943×175 =18.63 <0.642f=138 N/mm2 (13)式中:N1———每肢斜缀条轴向力;φ———缀条稳定性系数;A1———角钢∠30×3 截面面积;f———缀条钢材允许压力,f=215 N/mm2。
由式(8)、(11)、(12)、(13)可知:该结构满足局部稳定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