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CT图像的特点(6)
第一节
在荧光屏上,为了使CT图像上欲观察的组织结构和病
变达到最佳显示,需使用窗技术,其包括窗位和窗宽
提高窗位,荧光屏上所显示的图像变黑
降低窗位则图像变白 增大窗宽,图像上的层次增多,组织间对比度下降 缩小窗宽,图像上的层次减少,组织间对比度增加
CT图像的特点(7)
第一节
CT图像的特点(1)
第一节
CT 图像是数字化图像,是重建图像,是由
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固有矩
阵排列而成。这些像素的灰度反映的是相应
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CT图像的特点(2)
第一节
如同普通 X 线图像, CT 图像亦是用灰度反
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与 普 通 X 线 图 像 不 同 , CT 的 密 度 分 辨 力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作用
纵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
在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 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放射课 是医院中作用特殊,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 重要临床科室
对医学影像学医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医学影像学工作岗位的影 像专业医学生,除了要求了解专业发展的最 新动态和努力学习影像诊专业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尚需熟悉临床各相关 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的 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才 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
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管除外)、 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病变的检出和诊断都
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CT检查的限度
第一节
CT检查使用X线,具有辐射性损伤,这就限制
了CT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CT检查虽能发现绝大多数疾病,准确地显示病 灶的部位和范围,然而如同其它影像学检查, CT对疾病的定性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度

医学影像-总论

医学影像-总论
1、自旋回波序列(SE): 2、梯度回波序列(GRE): 3、反转恢复序列(IR): 4、平面回波成像(EPI):
• (二)、对比增强检查技术
(三)、血管造影技术
1、 ToF法 -MRA:有时间飞跃(ToF)和相位 对比(PC)方法,无需或仅向血管内注入少量 对比剂,检查简单、安全、无创性,可对头颅、 颈部 2、对比增强MRA:需向血管内注入对比剂,三 维采集,对胸腹部和四肢大血管立体显示。
• • • • • •
3、造影方法 (1)直接引入: 口服:食道及胃钡餐 灌注:钡灌肠、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 穿刺注入法:心血管造影、脊髓造影 (2)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由肾脏排泄(静脉 肾盂造影)。
七、X线检查中的防护
• 1、X线的危害 • X线照射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接触 过量辐射,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放射损 害。 • 2、防护对象 • 从事放射诊断与治疗的工作人员,接触X线 的患者,尤其应重视孕妇、小儿患者和介入放 射工作者。
平扫
高分辨
4、心大血管疾病:取决于CT装置 SCT对心脏、心壁、大血管狭窄及瓣膜、 冠脉的钙化,CTA血管重建清晰显示冠脉 分支。
5、腹盆腔疾病 肝、胆、胰、脾、肾、腹膜腔、腹膜后 间隙以及泌尿生殖疾病,占位性、炎症性、 外伤性病变。胃肠腔内、外侵犯、远处转 移等。
6、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肿瘤、炎症、外伤、、可显示骨变化的 细节,优于X线。
• 3、防护方法与措施 • 可采取屏蔽防护、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
• 八、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 胃肠道、骨肌系统和胸部等多首先考虑用X 线检查; • X线检查仍是影像诊断中使用最多和最基本 的方法。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CT图像特点 CT检查技术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总论性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分类、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定义医学影像学是利用一系列影像设备和技术,通过对病人进行影像采集、处理和解释,来完成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通过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二、分类医学影像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放射学影像学、超声影像学、核医学、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1. 放射学影像学:利用X射线、CT等放射线技术进行影像采集,常用于检测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和异常情况。

2. 超声影像学:通过超声波技术,对人体内部器官、血管等进行成像,常用于妇产科、心脏病等领域的诊断。

3.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影像采集,可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情况,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4.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对大部分体腔和软组织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5.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旋转扫描获取大量断层图像,再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提取有关信息,用于检测各种病理改变。

三、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进展情况,为治疗和手术提供重要的依据。

1. 诊断:医学影像学可以显示出人体结构的异常和病变,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大小、位置等信息,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治疗规划:医学影像学可以提供有关病变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医学影像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从而指导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

3. 治疗监测:医学影像学可以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进展情况。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做出调整和决策。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X线尿路造影
通过超声探头在体表移动,观察肾脏、输尿 管等泌尿系统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注射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片,观察尿路 狭窄、结石、肿瘤等病变情况。
CT尿路造影
MRI尿路造影
利用CT技术对尿路进行成像,可以清晰地 显示尿路狭窄、结石、肿瘤等病变情况。
利用磁共振技术对尿路进行成像,对判断尿 路狭窄、结石、肿瘤等有重要价值。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医学影像学的传统诊断 模式,通过深度学习等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 分析医学影像,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定量分 析、病灶检测、异常检测等,能够大大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学影像 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医学影像学带 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
通过口服硫酸钡后,在X线下观察钡 剂在胃肠道的流动情况,诊断胃部 溃疡、肿瘤等疾病。
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 指肠的病变情况,适用于诊断胃炎 、溃疡等疾病。
肠镜检查
通过肠镜直接观察肠道的病变情况 ,适用于诊断肠炎、肠道肿瘤等疾 病。
CT或磁共振成像
用于观察胃肠道肿瘤的大小、位置 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估手术效 果。
MRI成像原理
MRI技术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让人体组织产生共振,再 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人体横断面的图像。
MRI临床应用
MRI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诊断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疾病,也 可用于手术导航和介入治疗。
03
医学影像学诊断
诊断原则与方法
1
基于病变形态、密度、信号等特征进行综合分 析。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一、总论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指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的信息及施以影响导向的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X线的成像原理:穿透性、荧光反应、感光反应、电离反应人体密度分为三大类:高(骨)、中(软骨)、低(脂肪)超声:振动频率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声波超声特性:指向性、反射折射性、衰减与吸收性、多普勒效应超声类型:无回声(液体)、低回声(心等实质器官)、高回声(纤维组织)、强回声(钙化)医学影像学包括(超声与核素显象超声成像/γ闪烁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ECT)1895年11月8日,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

骨骼与肌肉系统骨细胞包括(成骨/骨/破骨细胞)骨化分为两种:膜骨化、软骨内骨化小儿长骨特点: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完全骨化,可分为骨干/干骺端/骺/骺板。

骨龄:骨的骨化年龄,即骨的原始骨化年龄和继发骨化中心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愈合时间的规律性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二者比例仍正常。

X线:骨密度↓,骨小粱变细,间隙变宽。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内钙盐含量降低。

X线:骨密度↓,骨小梁、骨皮质模糊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骨小粱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虫蚀状)。

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

X 线:骨骼密度↑,骨骼↑,骨皮质、小梁增厚Codman三角:骨膜反应后新生骨被逐渐吸收,破坏两区域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形成的三角骨折:因外伤或者病理因素导致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疾病骨折分类:程度分完全/不完全性;骨折线形状走行分横型/斜型/螺旋型;骨折线分Y/T型;骨碎片分撕脱/嵌入/粉碎型。

骨折后在断端之间及其周围形成血肿,为日后形成骨痂修复骨折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02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原理
医学影像的形成
医学影像学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 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磁 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结构转化为
可视图像。
物理原理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物理 原理。例如,X射线基于穿透不 同组织密度的能力来形成图像, 而超声则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
的反射和回声来成像。
超声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辐射损伤、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
03
,但同时也存在对骨骼和肺部等结构显示不佳的局限性。
核医学检查技术
核医学检查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 素对人体进行标记和显像的技术,可 以显示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核医学检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创伤、 无辐射损伤、能够显示器官功能等, 但同时也存在显像剂价格较高、操作 复杂等缺点。
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
03
核磁共振成像在临床的应用
在脑部疾病、关节病变、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为疾病的早
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未来发展
技术融合
未来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将朝着多种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如光学分子成像与超声、核磁共振等技术结合,实现多模态 成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字化成像技术
数字化成像技术提高了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可重复性,降低 了辐射剂量,并方便了远程医疗和移动诊断的应用。
03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通过X线照射人体,利用不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图像。
X线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胸部、骨骼、腹部等部位的检查,对于肺部炎症、肿瘤、骨折、胃肠 穿孔等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医学影像学总论课件

加强交叉学科合作
未来,医学影像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医学学科( 如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等)以及理工学科( 如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的交叉合作 ,以共同推动医学的发展。
注重健康管理和预防医学
未来,医学影像学将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预防医 学的理念,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方式 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诊断疾病
医学影像学可以提供人体内部 结构和病变的直观图像,帮助
医生诊断各种疾病。
监测疾病进展
通过定期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 ,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
效果。
指导治疗
医学影像学还可以为医生提供 精确的定位信息,指导治疗过
程。
评估手术风险
在进行手术前,医学影像学检 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的风
CT检查技术的应用
CT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颅脑、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如颅脑外伤、肺癌、肝癌 等。同时,CT检查技术也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
CT检查技术的优缺点
CT检查技术具有高分辨率、能够观察细节等特点,但也存在辐射较大、价格较高、操作 繁琐等缺点。
MRI检查技术
01
MRI检查技术原理
MRI即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成
病变、肺部病变、胸腔积液等。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03
主要用于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如骨折
、肺炎、胃癌等。
CT诊断
CT机的原理
CT机利用X射线旋转扫描人体,同时接收透过人体后的X射线, 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人体横断面的图像。
CT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医学影像学:它是利用影像方法使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在荧光屏(电视)或胶片上形成影像,获取人体大体解剖与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的信息,以达到诊断的目的以及实施以影像导向的介入诊疗的学科。

X射线:发现人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产生:X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或钼靶时产生的。

产生条件:1.自由活动(游离)的电子群;2.电子群高速运行;3. 高速运行的电子群突然受阻。

特性:穿透性:X线管电压、被照部位密度和厚度有关,是X线成像的基础。

荧光效应:荧光屏、增感屏(硫化锌镉、钨酸钙等)X线透视的基础感光效应:溴化银中的银离子→潜影→ 显影→金属银→定影→ 影像。

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物质分解→剂量监测;生物效应→放射防护、放射治疗 不同密度、厚度组织与X像成像关系高密度:骨骼,钙化灶中等密度:软骨,软组织与液体低密度:气体,脂肪组织CR(计算机 X线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IP)上DR(数字X射线摄影):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DSA ):动脉DSA(IADSA)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或造影检查。

用作造影的物质称对比剂或造影剂。

造影检查(contrast radiography ):即人工对比,是将造影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使之产生明显对比,以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造影剂分类:阳性造影剂(血管碘剂;消化道钡剂);阴性造影剂:空气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C T 是英国人Hounsfield1969年设计成功,1972年公诸于世的。

Hounsfield 于1979年因此获诺贝尔奖双源CT:两个球管CT的成像基本原理:CT检查的优点:•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CT图像是真正的断面图像,无前后重叠•CT检查无创伤,无痛苦CT图像的特点:• 1.断面成像• 2.灰阶成像• 3.密度分辨率高• 4.空间分辨率较高• 5.有些部位存在伪影CT值:CT值综合代表每一体素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越大则CT值越高,图像越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图像的特点 第一节
超声的黑白声像图由众多的像素组成,像素 的明、暗反映了回声的强、弱 荧光屏上最亮到最暗的影像变化为灰度,将 灰度分为等级称为灰阶(grayscale)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超声检查无创伤、无幅射、易行且价格相对 低廉,一般无需使用对比剂便可获得人体各 部位高清晰度的断层图像,还能观察运动器 官的活动和其变化,超声检查已广泛用于 内、外、妇产、儿和眼科的疾病诊断,并且 已成为许多脏器、软组织器官病变的首选影 像学检查方法
总论
X线的发现
1895 年 德 国 物 理 学 家 伦 琴 ( Wilhelm Conrad Röntgen)发现了X线,不久被用于 人体疾病检查,由此而形成了放射诊断学
影像技术的发展(1)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 的不断提高,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亦获得了 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和核素γ-闪烁显像(γscintigraphy)
ä
数字化成像的发展与优势
目 前 , 数 字 化 成 像 已 由 CT 、 MRI 等 扩 展 至 X 线 成 像,从而改变了传统X线的成像模式。数字化成像有 利于图像信息的保存和传输。应用图像存档与传输 系统(picture a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不但极大地方便了病人的就诊,而且使远程 放射学(teleradiology)得以发展,实现了快速远程 会诊
影像技术的发展(2)
70和80年代分别开发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CT、 CT ) 、 磁 共 振 成 像 ( me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发射体层显像,包括单光子 发 射 体 层 显 像 (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和正电子发 射 体 层 显 像 (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X线图像由自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 成,属于灰度成像 这种灰度成像是通过密度及其变化来反映 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和病理状态
X线图像的特点(2) 第一节
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与X线图像上的密度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指人体组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后者则指X线图像上所示影像的黑白程度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物质的密度高,比重 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反之, 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 像上呈黑影
放射诊断学领域的扩展
随着上述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拓宽了 原有放射诊断学领域,形成了包括规X线诊 断、超声诊断、核素显像诊断、CT和MRI诊 断 在 内 的 医 学 影 像 诊 断 学 ( diagnostic imaging)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目的
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 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 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 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疾病诊断的目 的
X线图像的特点(3) 第一节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内不同密度 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 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的相互叠加 这种叠加的结果,可使一些组织结构或病 灶的投影因累积增益而得到很好的显示, 但也可使一些组织或病灶的投影被覆盖而 较难或不能显示
X线管球的基本结构
不同密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
正常胸片
正常CR胸片
X线图像的特点(4) 第一节
普通X线图像是模拟成像,图像上的影像灰度 和对比度与摄片参数、冲洗条件密切相关 数字化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克 服了这一缺陷,如同其它数字化成像,通过 灰阶处理和窗显示技术,可改变影像的灰度 和对比度,从而使组织结构及病灶得到最佳 显示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X线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已有百余年历史。尽管现代 成像技术如超声、CT和MRI对疾病诊断显示出很大 的优越性,但并不能完全取代X线检查。一些部位如 胃肠道仍主要使用X线检查;而骨骼系统和胸部也多 首选X线检查
X线图像
X肝、胆、胰和生殖系统等 疾病的诊断主要靠现代成像技术,而X线检 查的价值有限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作用
纵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 在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 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放射课 是医院中作用特殊,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 重要临床科室
对医学影像学医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医学影像学工作岗位的影 像专业医学生,除了要求了解专业发展的最 新动态和努力学习影像诊专业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尚需熟悉临床各相关 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的 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才 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
不同成像技术的成像基础
第一节
X线与CT:依据组织间的密度差异,黑、白灰度 所反映的是对X线吸收值的不同 MRI:依据组织间的弛豫时间差异,黑、白灰度 所映的是代表弛豫时间长短的信号强度 超声:依据不同组织所具有的声阻抗和衰减的声 学特性,黑、白灰度代表的是回声的弱与强
X线图像的特点(1) 第一节
CT图像的特点(1) 第一节
CT图像是数字化图像,是重建图像,是由 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固有矩 阵排列而成。这些像素的灰度反映的是相应 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CT图像的特点(2) 第一节
X线发现者
最早拍摄的 人体X线片
X线公开发表
1896年拍摄的x线反转片
CT发明人
MR发明 贡献者
第一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 和临床应用
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
和临床应用
第一节
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的来源是图 像。各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图像,不论是X 线、超声、CT或MRI,绝大多数都是以由 白到黑不同灰度的影像来显示。不同成像 技术的成像原理并不相同,其图像上的灰 度所反映的组织结构或表示的意义亦就有 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