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第六章答案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第六章课后习题

操作系统第六章课后习题

1.试说明I/O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I/O系统第一、二方面的功能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第三、四方面的功能是用于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第五、六方面的功能是为用户在共享设备时提供方便,以保证系统能有条不紊的运行,当系统发生错误时能及时发现错误,甚至于能自动修正错误。

2.简要说明I/O软件的四个层次的基本功能。

答:用户层I/O软件,实现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用户可直接调用该层所提供的、与I/O 操作有关的库函数对设备进行操作;设备独立性软件,用于实现用户程序与设备驱动器的统一接口、设备命名、设备的保护以及设备的分配与释放等,同时为设备管理和数据传送提供必要的存储空间;设备驱动程序,与硬件直接相关,用于具体实现系统对设备发出的操作指令,驱动I/O设备工作的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用于保存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转入相关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再恢复被中断进程的现场后,返回到被中断的进程。

3.I/O系统接口与软件/硬件(RW/HW)接口分别是什么接口?答:I/O系统接口是I/O系统与上层系统之间的接口,向上层提供对设备进行操作的抽象I/O命令,以方便高层对设备的使用;软件/硬件(RW/HW)接口,它的上面是中断处理程序和用于不同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它的下面是各种设备的控制器。

4.与设备无关性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该层?答: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抽象的I/O命令,还可使用抽象的逻辑设备名来使用设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提高OS的可移植性和易适应性,对于OS本身而言,应允许在不需要将整个操作系统进行重新编译的情况下,增加新的设备驱动程序,以方便新的I/O 设备的安装。

5.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组成。

答: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I/O逻辑。

6.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备哪些功能?答:接受和识别命令、数据交换、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地址识别、数据缓冲区、差错控制。

操作系统习题第六章答案

操作系统习题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存储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A.2.A3.C4.A5.C6.D7.C8.D9.C 10.B 11.B 12.A13.C 14.B 15.C 16.A17.D 18.A19.B 20.D 21.A22.B 23.A24.D 25.D二、多项选择题1.A,B2.C,D,E3.B,C,E4.A,C,E三、填空题1.逻辑地址,绝对地址2.静态重定位,动态重定位3.逻辑地址,绝对地址4.地址转换5.静态6.紧凑7.最先适应,最佳适应,最坏适应8.页号,页内地址9.操作系统10.2的24次方,2的16次方11.2的8次方,2的16次方12.分段,分页13.虚拟14.缺页15. 先进先出(FIFO)、最近最少使用(LRU)、最佳置换算法(OPT)16.(90,88);因段内地址大于第4段段长,发生地址越界错误四、问答题1. 在分页存储管理中,当访问一条指令或数据时需要访问内存至少两次。

一次是访问存放在内存中的页表,实现地址变换; 另一次是访问所需的数据。

在分段存储管理中,当访问一条指令或数据时,也需要访问内存至少两次。

一次是访问存放在内存中的段表,实现地址变换;另一次是访问所需的数据。

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当访问一条指令或数据时,需要访问内存至少三次。

一次是访问存放在内存中的段表,查找段号所对应的页表; 再一次是访问存放在内存中的页表,实现地址变换; 第三次是访问所需的数据。

2.段页式存储管理技术结合分段管理在逻辑上的优点以及分页管理在物理上的优点。

用分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虚存,用分页方法来分配和管理实存。

即把作业分段,段内分成虚页,实存分成实页。

在段页式管理系统中,每一段不再占有连续的实存,而是被分为若干个页面,所以段页式存储管理实际上是对页面进行分配和管理。

因此,有关段的靠拢、辅存管理以及段长限制等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分段的优点,如动态扩大段长、动态链接装入、段的共享、段的保护措施等都被保留了下来。

3. (1)主存地址应该用20位来表示。

操作系统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1、 假定盘块的大小为1KB ,硬盘的大小为500MB,采用显式链接分配方式时,其FAT 表需占用多少存储空间?如果文件A 占用硬盘的第11、12、16、14四个盘块,试画出文件A 中各盘块间的链接情况及FAT 的情况。

(假定FAT 表项的长度通常取半个字节的整数倍)。

提示:FAT 表项数目由磁盘的物理盘块数决定,而表项的长度有磁盘系统的最大盘块号决定。

根据题意,该硬盘共有500K 个盘块,故FAT 中共有500K 个表项,若盘块从1开始编号,为了能保存最大的盘块号500K ,该FAT 表项最少需要19位,将它扩展为半个字节的整数倍后,可知每个FAT 表项需要20位,即2.5个字节。

因此,FAT 需占用的存储空间为2.5*500KB=1250KB.文件A 中各盘块间的链接情况及FAT 的情况2、 请分别解释在连续分配方式、隐式链接分配方式、显式链接分配方式和索引分配方式中如何将文件的字节偏移量3500转换为物理块号和块内位移量。

(设盘块大小为1KB,盘块号需4个字节。

)提示:先将字节偏移量转换成逻辑块号和块内位移量。

(1) 连续分配方式:字节偏移量3500转换成逻辑块号和块内位移量为3500/1024=3 (428)可从相应文件的FCB 中得到分配给该文件的起始物理盘块号,假设为a0,字节偏移量3500相应的物理块号为a0+3,块内位移量为428。

(2) 隐式链接分配方式:由于每个盘块中需要留出4个字节来存放分配给文件的下一个盘块的块号,因此字节偏移量3500的逻辑块号为3500/1020=3 (440)从相应文件的FCB 中可获得分配给该文件的首个(即第0个)盘块的块号,如b0,然后可通过读第b0块获得分配给文件的第1个盘块的块号,如b1;在从b1块中得到第2块的块号,如b2;从b2块中得到第3块的块号,如b3。

因此可得到字节偏移量3500对应的物理块号b3,而块内偏移量为440。

(3) 显式链接分配方式:字节偏移量3500转换成逻辑块号和块内位移量为3500/1024=3 (428)可从相应文件的FCB 中得到分配给该文件的首个物理盘块的块号,如c0,然后从FAT 表的第c0项中得到分配给文件的第一个盘块的块号,如c1;再在FAT 表的第c1项中得到分配给文件的第2个盘块的块号c2;在FAT 表的第c2项中得到分配给文件的第3个盘块的块号c3。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6)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6)

第6章 内存管理1)选择题(1)采用 __B__ 不会产生内部碎片。

A. 分页存储管理B. 分段存储管理C.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D. 段页式存储管理 (2)首次适应算法的空白区是 _A__ 。

A. 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B. 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C. 按大小递减顺序连在一起D. 按大小递增顺序连在一起 (3)在分区存储管理中的拼接技术可以 _A__ 。

A. 集中空闲区B. 增加内存容量C. 缩短访问周期D. 加速地址转换 (4)在固定分区分配中,每个分区的大小是 _D__ 。

A. 可以不同但根据作业长度固定B. 相同C. 随作业长度变化D. 可以不同但预先固定(5)采用分段存储管理的系统中,若地址用24位表示,其中8位表示段号,则允许每段的最大长度是 _B__ 。

A. 224B. 216C. 28D. 232(6)设内存分配情况如图6-20所示。

若要申请一块40K 字节的内存空间,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所得到的分区首址为 _C__ 。

图6-20 内存分配情况A. 100KB. 190KC. 330KD. 410K(7)把作业地址空间使用的逻辑地址变成内存的物理地址称为 __D__ 。

A. 加载B. 物理化0 100K 180K 190K 280K 330K 390K 410K512K -1C. 逻辑化D. 重定位(8)在以下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_C_ 。

A. 固定式分区分配B. 页式存储管理C. 单一连续分配D. 可变式分区分配(9)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内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1的情况是_D__ 。

A. 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B. 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C. 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D. 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10)采用两级页表的页式存储管理中,按给定的逻辑地址进行读写时,通常需访问主存的次数是__C__ 。

操作系统 第6章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 第6章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6章复习题答案操作系统-第6章复习题答案复习操作系统第6章中的问题一、选择题1、(c)的物理结构对文件随机存取时必须按指针进行,但效率较低。

a连续文件b索引文件c链接文件d多级索引文件2.使用文件后,用户必须关闭(d)的文件。

A将文件内容写入存储介质B释放使用文件时占用的内存C切断进程和用户之间的连接d把文件控制块的有关内容写到文件的目录项中去3.同一系统中应允许同时存在同名文件。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c)。

A使用索引文件B使用文件共享C使用多级目录管理D使用文件分层安全管理4、设某文件系统采用两级目录结构,主目录中有10个子目录,每个子目录中有10个目录项。

在如此同样多目录情况下,最多时,单级目录结构所需的目录项数是两级目录结构检索的目录项数的(c)倍。

a10b8c5d25、下列哪一个选项的描述不是树型目录的优点(c)。

a解决了文件重名问题b提高了文件的检索速度C.从根目录到任何文件d都有多个路径,以便于存储权限控制。

6.在以下选项中,(d)不是删除文件需要完成的工作。

释放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b在目录中删除该文件相应的目录项,即文件控制块。

c若文件为共享文件,还要对共享设置进行处理。

d对文件原存储单元全部清零。

7.对于顺序文件,以下选项被错误地描述为()。

a对记录进行批量存取是顺序文件的最佳应用场合,此时对顺序文件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文件中最高的。

顺序文件的一个缺点是很难添加或删除记录。

c查找一个记录,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比变长记录的顺序文件开销大。

d磁带只适合存放顺序文件。

8.在一个系统中,一个FCB占用64b,磁盘块大小为1KB,文件目录中有3200个FCB。

因此,开始查找文件的平均磁盘数为(c)。

A50b64c100d2022。

文件系统的主要用途是(a)。

a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b实现虚拟存储c提高对外存的读写速度d用于存储系统文件10.在以下文件中,具有逻辑结构的文件为(d)文件。

操作系统第6章习题带答案

操作系统第6章习题带答案

第六章一、问答题1、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文件的物理结构?2、为了能够查找到文件的位置,在采用连续文件、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时,在目录中需要登记哪些内容?3、磁盘容错技术可以分为哪三级?4、目前最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哪种?它有什么优点?5、文件在磁盘上存放的形式有几种?它们与存取方法有何关系?6、简述以下移臂调度算法的思想: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最短查找时间优先算法、电梯调度算法。

7、简述文件控制块中包含的内容。

8、假设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文件目录系统,用户甲要用文件A、B、C、E,用户乙要用文件A、D、E、F。

已知用户甲的文件A与用户乙的文件A实际上不是同一个文件;用户甲的文件C 与用户乙的文件F实际上是同一个文件;甲、乙两用户的文件E是同一个文件。

试问你是否可以拟定一种文件目录组织方案,使得甲、乙两用户既能共享文件而又不造成混乱?答:采用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目录分解为基本目录和符号目录,只要在不同文件符号目录中使用相同文件内部标识符,甲、乙两用户既能共享文件而又不造成混乱。

画图并简要说明二、计算题1、假定盘块的大小为1KB,硬盘的大小为10GB,采用显示链接分配方式时,请问文件分配表只是占用多大空间?磁盘块数:10GB/1KB=10M表达10M盘块,FAT每项至少需要24位,即3个字节所以文件分配表至少占用3B*10M=30M2、系统中磁头停留在磁道号为70的磁道上,这时先后有4个进程提出了磁盘访问请求,要访问磁盘的磁道号按申请到达的先后顺序依次为:45,68,28,90。

移动臂的运动方向:沿磁道号递减的方向移动。

若分别采用FCFS磁盘调度算法、SSTF算法,SCAN算法时,所需寻道长度分别为多少(走过多少柱面)?0号磁道是最里面还是最外面的一个磁道?提示:FCFS磁盘调度算法:70->45->68->28->90SSTF算法:70->68->90->45->28SCAN算法:70->68->->45->28->903、某系统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专用块内容为:空闲块数3,然后依次登记的空闲块号为77,89,60,问此时若一个文件A需要5个盘块,系统进行分配后有个文件B被删除,它占用的盘块块号为100,101,109,500,则回收这些盘块后专用块的内容是什么?写出整个分析过程。

操作系统题目第6章

操作系统题目第6章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1、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占的设备改造成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

A、存储设备B、系统设备C、虚拟设备D、用户设备2、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A、并行技术 B.通道技术C、缓冲技术D、虚存技术3、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的同时处理I/O,最好使用()结构的缓冲技术。

A、缓冲池B、单缓冲区C、双缓冲区D、循环缓冲区4、磁盘属于①(),信息的存取是以②()单位进行的,磁盘的I/O控制主要采取③()方式,打印机的I/O控制主要采取③()方式。

①A、字符设备 B、独占设备 C、块设备D、虚存设备②A、位(bit) B、字节C、桢D、固定数据块③A、循环测试 B、程序中断 C、DMA D、SPOOLing5、下面关于设备属性的论述中正确的为()。

A、字符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可寻址的,即能指定输入时的源地址和输出时的目标地址B、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可随机访问的设备C、共享设备是指在同一时刻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D、在分配共享设备和独占设备时,都可能引起进程死锁6、下面关于虚拟设备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虚拟设备是指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B、虚拟设备是指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C、虚拟设备是指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来使用物理设备D、虚拟设备是指允许用户程序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便可使用系统中的设备7、通道是一种特殊①(),具有②()能力,它用于实现③()之间的信息传输。

①A、I/O设备B、设备控制器C、处理机D、I/O控制器②A、执行I/O指令集 B、执行CPU指令集C、传输I/O指令D、运行I/O进程③A、内存与外设B、CPU与外设C、内存与外存D、CPU与外存8、为实现设备分配,应为每类设备设置一张①(),在系统中配置一张①(),为实现设备的独立性,系统中应设置一张②()。

①A、设备控制表B、控制器控制表C、系统设备表D、设备分配表②A、设备开关表B、I/O请求表C、系统设备表D、逻辑设备表9、下面不适合于磁盘调度算法的是()。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文件管理习题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文件管理习题

文件管理操作系统对文件进行管理的部分叫做()A. 数据库系统B. 文件系统C. 检索系统 D 数据存储系统2.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A. 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B. 实现虚拟系统C. 提高外存的读写速度D. 用于存储系统文件3. 下列文件中属于逻辑结构的文件是()文件A. 连续文件B. 系统文件C. 库文件D. 流式文件4. 文件系统用()组织文件A. 堆栈B. 指针C. 目录D. 路径5. 为解决不同用户文件的“命名冲突”问题,通常在文件系统中采用()A. 约定的方法B. 多级目录C. 路径D. 索引6.文件系统中打开文件系统调用的基本操作是(),A. 把文件信息从辅存读到内存B. 把文件的控制管理信息从辅存读到内存C. 把文件的FAT表信息从辅存读到内存7.文件路径名是指()A. 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B. 一系列的目录文件和该文件的文件名C. 从根目录开始到该文件所经历的路径中各符号名的集合D. 目录文件名和文件名的集合8.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A. 既可随机访问又可顺序访问B. 只能随机访问C. 只能顺序访问D. 不能随机访问9. 用磁带作文件存储介质时,文件只能组织成()A. 顺序文件B. 链接文件C. 索引文件D. 目录文件10. 位示图可用于()A. 文件目录的查找B. 磁盘空间的管理C. 内存空间的管理D. 实现文件的保护和保密11. 常用的文件存取方法有两种:顺序存取和()A. 流式B. 串联C. 有序D. 随机12. 文件系统中若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连续结构,则文件控制块中关于文件的物理位置应该包括()和()13. 使用位示图(20行,30列)表示空闲盘块状态。

当分配出去的盘块号为132时,其在位示图中的位置为?当释放的盘块号为318时,其所在位置为?(提示:行为0~19,列为0~29,首盘块号为1)14假定盘块的大小为1KB,硬盘的大小为500MB,采用显示链接分配方式时,其FAT需要占用多少存储空间?(为了地址转换方便,FAT表项长度通常取半个字节的整数倍)15.有一磁盘组共有10个盘面,每个盘面上有100个磁道,每个磁道上有16个扇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文件管理1、何谓数据项、记录和文件?P203 P204答:数据项:数据项是最低级的数据组织形式,是数据组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若干个基本数据项组成的。

记录: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

文件:文件是指由创建者所定义的、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元素的集合,可分为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两种。

在有结构的文件中,文件由若干个相关记录组成;而无结构文件则被看成是一个字符流。

文件在文件系统中是一个最大的数据单位,它描述了一个对象集。

2、文件系统的模型可分为三层,试说明其每一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P206图答:1、对象及其属性:文件、目录、硬盘(磁带)存储空间;2、对对象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文件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3、文件系统的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3、试说明用户可以对文件施加的主要操作有哪些。

P207 答:1、最基本的文件操作:创建文件、删除文件、读文件、写文件、截断文件、设置文件的读/ 写位置;2、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3、其它文件操作;4、何谓逻辑文件?何谓物理文件?P208答:逻辑文件:这是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文件的物理特性,又称为文件组织。

物理结构:又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

这不仅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而且与所采用的外存分配方式有关。

5、如何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P210答:对于变长记录的顺序文件,在顺序读或写时的情况相似,但应分别为它们设置读或写指针,在每次读或写完一个记录后,须将读或写指针加上Li 。

Li 是刚读或刚写完的记录的长度。

6、试说明对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的检索方法。

P211 P212 答:在对索引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是根据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并利用折半查找法去检索索引表,从中找到相应的事项;再利用该表项中给出的指向记录的指针值,去访问所需的记录。

在对索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也是利用用户(程序)所提供的关键字以及某种查找算法去检索索引表,找到该记录所在记录组中第一个记录的表项,从中得到该记录组第一个记录在主文件中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顺序杳找法去查找主文件,从中找到所要求的记录。

7、试从检索速度和存储费用两方面来比较两级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

P212 答:两级索引文件:存储费用高,检索速度较快。

索引顺序文件:存储费用不高,检索速度快。

8、试说明顺序文件的结构及其优点。

P209 P210 答:第一种是结构:各记录之间的顺序与关键字无关。

第二种情况是顺序结构:指文件中的所有记录按关键字(词)排列。

可以按关键词的长短从小到大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序;或按其英文字母顺序排序。

顺序文件的最佳应用场合是对诸记录进行指存取时,即每次要读或写一大批记录时。

此时,对顺序文件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文件中最高的;此外,也只有顺序文件才能存储在磁带上,并能有效地工作。

9、在链接式文件中常用哪种链接方式?为什么?p215 答:采取离散分配方式:链接方式又可分为隐式链接和显式链接两种形式,。

在彩隐式链接分配方式时,在文件目录的每个目录项中,都须含有指向链接文件第一个盘块和最后一个盘块的指针。

显式链接这是指把用于链接文件各物理块的指针,显式地存放在内存的一张链接表中。

10.在MS-DO中有两个文件A和B, A占用11 , 12, 16和14四个盘块;B占用13, 18和20三个盘块。

试画出在文件A和B中个盘块间的链接情况及FAT勺情况。

FCBA FAT11.NTFSfc件系统对文件采用什么样的物理结构?答:以簇作为磁盘空间分配和回收的基本单位。

12.假定一个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与MS-DOS相似,在FAT中可有64K个指针,磁盘的盘块大小为512B,试问该文件系统能否指引一个512M的磁盘?解:512MB/512B=1M个盘块,而每个盘块都应有一个指针来指示,所以应该有1M 个指针,因此若有64K个指针则不能指引一个512MB的磁盘。

13.为了快速访问,又易于更新,当数据为以下形式时,应选用何种文件组织方式。

⑴ 不经常更新,经常随机访问;⑵ 经常更新,经常按一定顺序访问;⑶ 经常更新,经常随机访问;答:⑴ 不经常更新,经常随机访问;——顺序结构⑵经常更新,经常按一定顺序访问;——索引顺序结构⑶经常更新,经常随机访问;一一索引结构14.在UNIX中,如果一个盘块的大小为1KB,每个盘块号占4个字节,即每块可放256个地址。

请转换下列文件的字节偏移量为物理地址。

⑴9999;⑵18000;⑶ 420000答:盘块大小为1KB盘块号占4B,即每个盘块最多可存放256个盘块号。

又根据UNIX系统中采用的混合索引分配方式可知:9999/1024=9 余78318000/1024=17 余592420000/1024=410 余16015.什么是索引文件?为什么要引入多级索引?答:索引结构将一个逻辑文件的信息存放于外存的若干个物理块中, 并为每个文 件建立一个索引表, 索引表中的每个表目存放文件信息所在的逻辑块号和与之对 应的物理块号,一索引结构存放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

当OS 为一个大文件分配磁盘空间时,如果所分配出去的盘块的盘块号已经装 满一个索引块时,OS 便为该文件分配另一个索引块,用于将以后继续为之分配的 盘块号记录于其中,以此类推,再通过链指针将各索引块按序链接起来。

显然, 当文件太大,其索引块太多时,这种方法是低效的。

此时,应为这些索引块再建 立一级索引, 称为第一级索引, 即系统再分配一个索引块, 引块,将第一块、第二块、…等索引块的盘块号,填入到此索引表中,这样便形 成了两级索引分配方式, 如果文件非常大时, 还可用三级、 四级等多级索引分配直接地址,用 iaddr(0)-iaddr(9) 存放直接 地址。

( 2)一次间接地址,地址项 iaddr(10) 提供一次间接地址。

( 3)多次间 接地址,用地址项iaddr(11)提供二次间接地址,地址项iaddr(12)作为三次间接 地址。

17、对目录管理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答:目前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树型目录结构。

它具有以下优点: ⑴能有效提高 对目录的检索速度;⑵允许文件重名;⑶便于实现文件共享。

18.采用单级目录能否满足对目录管理的主要要求?为什么? 答:采用单级目录不能完全满足对目录管理的主要要求, 只能实现目录管理最基 本的功能即按名存取。

由于单级目录结构采用的是在系统只配置一张目录表用来 记录系统中所有文件的相关信息, 因此此目录文件可能会非常大, 在查找时速度 慢,另外不允许用户文件有重名的现象, 再者由于单级目录中要求所有用户须使 用相同的名字来共享同一个文件,这样又会产生重名问 题,因此不便于实现文件共享。

19.目前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哪种?它有什么优点? 答:目前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树型目录结构。

它具有以下优点:a. 能有效提高对目录的检索速度;假定文件系统中有 N 个文件,在单级目录中, 最多要检索N 个目录项,但对于有i 级的树型目录,在目录中每检索一个指定文 件,最多可能要检索 i* i N 个目录项。

b. 允许文件重名; 由于在树型结构的文件系统中, 是利用文件路径名来检索文件 的,故允许每个用户在自己的分目录中使用与其他用户文件相同的名字。

c. 便于实现文件共享; 在树型目录中,用户可通过路径名来共享其他用户的文件, 也可将一个共享文件链接到自己的目录下, 从而使文件的共享变得更为方便, 其 实现方式也非常简单, 系统只需在用户的目录文件中增设一个目录项, 填上用户 赋予该共享文件的新文件名,以及该共享文件的唯一标识符即可。

20.Hash 检索法有何优点?又有何局限性?答:在Hash 检索法中,系统利用用户提供的文件名并将它变换为文件目录的索 引值,再利用该索引值到目录中去查找, 这样能有效地提高目录的检索速度, 但 系统是无法使用 Hash 检作为第一级索引的索 方式。

16、试说明UNIX 系统中所采用的混合索引分配方式?答:UNIX S 统中采用混合索引分配方式,是指将多种索引分配方式相结合而形成 的一种分配方式。

系统既采用了直接地址, 又采用了一级索引分配方式, 两级索 引分配方式,三级索引分配方式。

再 UNIX System V 的索引结点中,共设有13个 地址项,即 iaddr(0)-iaddr(12).(1)Hash 检索法也有局限性即对于使用了通配符的文件名,索法检索目录的。

21、 在Hash 检索法中,如何解决“冲突”问题?答:(1)在利用Hash 法索引查找目录时,如果目录表中相应的目录项是空的, 则表示系统中并无指定文件。

(2) 如果目录项中的文件名与指定文件名相匹配,则表示该目录项正是所 要寻找的文件所对应的目录项,故而可从中找到该文件所在的物理地址。

(3) 如果在目录表的相应目录项中的文件名与指定文件名并不匹配,则表 示发生了“冲突”,此时须将其Hash fi 再加上一个常数(该常数应与目录的长度 值互质),形成新的索引值,再返回到第一步重新开始查找。

22、 试说明在树型目录结构中线性检索法的检索过程,并给出相应的流程图?答:假设用户给定的文件路径名为 /Level1/Level2/ …/Level n/datafile ,则关 于树型目录结构采用线性检索法检索该文件的基本过程为: ①读入第一个文件分 量名Levell ,用它与根目录文件(或当前目录文件)中各个目录项的文件名顺序 地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匹配者,并得到匹配项的索引结点号,再从对应索引结点 中获知Levell 目录文件所在的盘块号,将相应盘块读入内存。

②对于 执行以下步骤,以检索各级目录文件:读入第i 个文件分量名Leveli 新调入内存的当前目录文件中各个目录项的文件名顺序地进行比较, 配者,并得到匹配项的索引结点号,再从对应索引结点中获知Leveli在的盘块号,将相应盘块读入内存。

③读入最后一个文件分量名即datafile ,用 它与第n 级目录文件中各个目录项的文件名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该文件对应的索 引结点号,进而找到该文件物理地址,目录查找操作成功结束。

过程中,发现任何一个文件分量名未能找到, 则停止查找并返回的出错信息。

23、 有一计算机系统利用图6-33所示的位示图来管理空闲盘块。

1KB 现要为某文件分配量个盘块,试说明盘块的具体分配过程。

答:分配量个盘块的过程如下:⑴顺序扫描位示图,从中找到第一个值为0的二进制位,得到其行号i=3,列号 j=3。

⑵ 将所找到的二进制位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盘块号。

盘块号计算公式为:b=(3-1 ) *16+3=35;⑶ 修改位示图,令map[3,3]=1,并将该盘块分配出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